CN221150986U - 一种智能快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快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50986U
CN221150986U CN202322838478.9U CN202322838478U CN221150986U CN 221150986 U CN221150986 U CN 221150986U CN 202322838478 U CN202322838478 U CN 202322838478U CN 221150986 U CN221150986 U CN 221150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mos tube
charging
battery
uni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384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昊
余松
赵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3no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3no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3no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3no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384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50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50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50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快充装置,包括有Type‑C适配接口、协议芯片单元、充电芯片单元、电池单元和EC控制单元,电池单元以及外围检测电路。所述协议芯片单元、充电芯片单元、电池单元分别与所述EC控制单元相连。所述充电单元前端与协议芯片单元相连后端与电池单元相连。该装置兼容单芯到3串电芯电池充电。当使用不同节芯电池时,通过EC控制器写入对应充电信息实现。本装置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兼容性,系统成本更低,便于快速充电技术的普及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快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充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快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应用,手机耗电越来越快,因此手机的快速充电技术(以下简称快充)得到极大重视和推广。各家手机厂家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快充技术例如,华为的SCP/FCP、OPPO的VOOC、三星的AFC、小米采用的QC和苹果采用的PD标准等。在这些快充标准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有QC和PD标准。其中,QC(Quick Charger)标准是由高通主导,先后推出了QC2.0(支持5/9/12/20V,2A,<18W)、QC3.0/3.0+(支持5/9/12/20V,20mV-step,3A/5A,~30W)、以及最新的QC5.0(支持3.3~20V,3A/5A,<100W)等;另外一个是由USB联盟主导的PD(Power Deliver)协议标准,随着USB Type-C接口的广泛使用,逐步形成全行业的标准。PD协议先后推出了PD2.0(支持5V/2A-10W,12V/1.5A-18W,12V/3A-36W)、PD3.0(支持20V/3A-60W,20V/5A-100W)、PD3.0-PPS(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支持5~20V,20mV/50mA-step,<100W)等。尤其是PPS可编程电源标准的推出,极大地推进了手机的快充技术。
从上述快充标准来看,为了提高电池充电功率和速度,需要通过提高充电头输出的电压和电流两种方式。如果过于提高电流(>3A/5A)等,则要求更换更强电流能力的线缆(更好的材质或更粗的线材),从而增加成本。因此只能通过提高输出电压(>12V/20V)来进一步增加输出功率。另一方面,充电电池由于材料技术的限制,目前主流的锂电池最大充电电压基本维持在4.2~4.35V左右。因此,无论输入电压多高,转换到电池输入端的电压基本不变。这就给快速充电提出了难题。目前常用的快充方案有:(1)提高电池的输入电压,例如使用串联的两节电池。(2)提高充电的电流,例如,高达4A(<20W)、6A(<30W)或8A(<40W)。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输入电压和电流的问题,以及快充下串联电池兼容性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快充装置,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平板,笔记本电脑,物联网设备等,可用于解决设备在现有快充充电速度慢和基础上电芯兼容差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快充装置,包括有Type-C适配接口、协议芯片单元、充电芯片单元和电池单元,所述的协议芯片单元包括有NMOS管S1、NMOS管S2、VBUS检测控制模块和PD/QC协议识别模块,Type-C接口的VBUS端口分别连接NMOS管S1的漏极和VBUS检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NMOS管S1的源极连接NMOS管S2的源极,NMOS管S2的漏极接充电芯片单元的输入端,NMOS管S1和NMOS管S2的栅极一起连接VBUS检测控制模块的控制端,Type-C接口的DP端口、DM端口、CC1端口和CC2端口电性连接所述PD/QC协议识别模块;所述的充电芯片单元包括有PWM控制管理模块、NMOS管Q1、NMOS管Q2、NMOS管Q3、NMOS管Q4、储能电感和电参数检测模块,PWM控制管理模块控制着NMOS管Q1、NMOS管Q2、NMOS管Q3和NMOS管Q4,NMOS管Q1的漏极接NMOS管Q2的源极并共同接储能电感的一端,NMOS管Q2的源极接地,NMOS管Q3的源极接地,NMOS管Q3的漏极接NMOS管Q4的源极并共同接储能电感的另一端,NMOS管Q4的漏极接系统输出供电,PWM控制管理模块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单元输入端。
还包括有EC控制单元,所述的EC控制单元均通过I2C总线与协议芯片单元、充电芯片单元和电池单元电连接。
所述的充电芯片单元还包括有DAC模块、ADC模块,所述的电参数检测模块连接有参数外围检测电路,参数外围检测电路与NMOS管S2的漏极连接。
所述的电池单元包括有保护板、电量计、控制单元和电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兼容单芯到3串电芯电池充电,当使用不同节芯电池时,通过EC控制单元写入对应充电信息实现;本实用新型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兼容性,系统成本更低,便于快速充电技术的普及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块包含保护板与电量计,保护板在检测到超过设定电压电流时,切断线路停止给电池充放电,确保电池端过压过流时电池的安全性。电量计内提前写入电芯的充放电曲线,通过电池电压值内部换成可以得到实时的电量情况,EC通过读取固定的寄存器值可以得到电池的电量。
本实用新型电池模块内包含控制单元,当多电芯串联充放电时控制单元可以均衡的给每颗电芯充放电,当电芯之间的压差超过设定值时,会实时微调电芯充放电策略,确保电芯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EC控制单元连接协议芯片单元、充电芯片单元、电池单元。通过I2C(同步串行总线)寻址可以获取协议芯片端电压电流信息、电池单元内电量信息,然后下达充放电指令给充电芯片单元相关寄存器,并跟进实时信息调整充放电参数,确保整个系统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充电的同时,另外输出一路电源给系统使用,并可以智能分配电流,给电池充电的同时亦能给系统供电。系统端可以使用ARM(一个32位精简指令集处理器架构)或X86(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语言指令集)平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电芯快速充电方法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兼容1-3串电芯快速充电方法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充电芯片模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VBUS检测控制模块电路图;
图5为Type-C适配接口电路图;
图6为PD/QC协议识别模块;
图7为PWM控制管理模块、电参数检测模块以及参数外围检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智能快充装置,包括有Type-C适配接口1、协议芯片单元2、充电芯片单元3和电池单元4,所述的协议芯片单元2包括有NMOS管S1、NMOS管S2、VBUS检测控制模块和PD/QC协议识别模块,Type-C适配接口1的VBUS端口分别连接NMOS管S1的漏极和VBUS检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NMOS管S1的源极连接NMOS管S2的源极,NMOS管S2的漏极接充电芯片单元3的输入端,NMOS管S1和NMOS管S2的栅极一起连接VBUS检测控制模块的控制端,Type-C适配接口1的DP端口、DM端口、CC1端口和CC2端口电性连接所述PD/QC协议识别模块,用于与适配器的协议握手,S1和S2的栅极一起接协议芯片单元2内部的VBUS检测控制部分,S1和S2构成串联形式且同开同关,正常工作的同时避免后级异常电流倒灌到前端适配器;所述的充电芯片单元3包括有PWM控制管理模块、NMOS管Q1、NMOS管Q2、NMOS管Q3、NMOS管Q4、储能电感和电参数检测模块,PWM控制管理模块控制着NMOS管Q1、NMOS管Q2、NMOS管Q3和NMOS管Q4,可以实现将协议芯片单元2过来的电升压或降压给电池单元4充电,也可以实现将电池单元4过来的电升压或降压给系统后级供电。NMOS管Q1的漏极接NMOS管Q2的源极并共同接储能电感的一端,NMOS管Q2的源极接地,NMOS管Q3的源极接地,NMOS管Q3的漏极接NMOS管Q4的源极并共同接储能电感的另一端,NMOS管Q4的漏极接系统输出供电,PWM控制管理模块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单元4输入端。
还包括有EC控制单元5,所述的EC控制单元5均通过I2C总线与协议芯片单元2、充电芯片单元3和电池单元4电连接。
所述的充电芯片单元3还包括有DAC模块(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转换)、ADC模块(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转换)配合内部各部分数据转换确保单元正常运行,所述的电参数检测模块连接有参数外围检测电路,参数外围检测电路与NMOS管S2的漏极连接。电参数检测模块,搭配外围检测电路能及时发现过压、过流、过温等异常数据并迅速做出关断充电或者降低充电功率等响应。
本实用新型中,VBUS检测控制模块和PD/QC协议识别模块之间是独立运行的,只是包含在同一颗芯片里。PWM控制管理模块、电参数检测模块、DAC模块、ADC模块也是同属于一颗芯片内,通过内部逻辑机制协调运行。各电路图如4-7所示。
所述的电池单元4包括有保护板、电量计、控制单元和电芯,保护板在检测到超过设定电压电流时,切断线路停止给电池充放电,确保电池端过压过流时电池的安全性。电量计内提前写入电芯的充放电曲线,通过电池电压值内部换成可以得到实时的电量情况,EC通过读取固定的寄存器值可以得到电池的电量。
电池模块内包含控制单元,当多电芯串联充放电时控制单元可以均衡的给每颗电芯充放电,当电芯之间的压差超过设定值时,会实时微调电芯充放电策略,确保电芯的安全。
EC控制单元5连接协议芯片单元2、充电芯片单元3、电池单元4。通过I2C(同步串行总线)寻址可以获取协议芯片端电压电流信息、电池单元4内电量信息,然后下达充放电指令给充电芯片单元3相关寄存器,并跟进实时信息调整充放电参数,确保整个系统稳定运行。
工作原理:
当Type-C口有适配器接入时,当适配器是标准Type-C的PD协议时,通过CC1和CC2pin脚进行协议识别,输出电压从初始的5V升压至20V。当适配器是高通QC协议时,通过DP,DM pin脚进行协议识别,输出电压从初始的5V开始,上升到9V或12V。识别无异常后,协议芯片控制MOS打开,将电放到后级charger电路。
协议芯片单元2,通过USB接口的CC1/CC2或者D+/D-引脚和充电头适配器连接,协议沟通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PD协议通常需要满足PD2.0/3.0及PPS功能,通过PPS功能可以动态调整VBUS的输出电压(5V~20V,20mV step)。QC协议通常需要支持至少QC 2.0/3.0标准,以方便兼容一些老的适配器。识别无异常后,协议芯片控制MOS打开,将电供给充电芯片单元3。
充电芯片单元3接收到协议芯片单元2过来的电后,通过参数外围检测电路检测硬件配置信息,确认搭配的电池是几串电芯。如果此时电池完全没电,充电芯片单元3会控制输出对应默认的VSYS电压给系统端激活EC控制单元5。如果此时电池有电且高于默认输出的VSYS电压时,会优先以电池电压供给系统端激活EC控制单元5。以电池为3串电芯时为例单节电芯工作电压一般为3V~4.35V,3串电池为9V~13.05V。当电池完全没电或未接电池时,充电芯片单元3会输出默认9.22V的电压到系统端,当电池有电时,会以电池供电给系统端。EC控制单元5未下发充电信息给充电芯片单元3前不会给电池充电。
EC控制单元5被激活后,通过I2C界面给充电芯片单元3的寄存器写入充电电压和电流,由于电池特性的原因,充电会分为几个阶段以保证电池的寿命。在充电的几个阶段pre-charge,CC,CV中,充电芯片单元3会实时检测电池充电状态并调整充电电压和电流。以电池为3串电芯时为例,电池电压低于9.6V时,以350mA电流进行预充电,电池电压高于9.6V后进行3A恒流充电,电池快充满时进行恒压充电直到电量达到100%。
充电芯片单元3提供多种保护机制,包含看门狗机制,当看门狗超时后,将不会充电,充电电流置零。
Charger芯片SC8886输入最大工作耐压为29V,不管输入是5V,9V,12V,20V都能正常工作。以输入为20V,电池为3串电芯时为例,EC控制单元5下指令给charger芯片,通过配置对应的寄存器值,给电池的最大充电电压设置为13.2V,给电池的最大充电功率控制在40W左右,充电时芯片内部保护线路会进行实时监测,如果有过流或过压超过了超过电池预设的保护值时,系统会停止充电,以免损坏电池或线路元器件。一般40WH的电池,充满电的时间在1.5H左右。
当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电池的电压会上升,电池保护板上的电量平衡管理芯片会均匀将电量分给每节电芯。通过电量计内部预设的充电曲线换算成电池的电量,EC通过I2C通讯界面获取电量信息,电池充满后EC会下指令给charger芯片停止充电。电池保护板上的保护芯片会实时监测,侦测到过流或过压会将MOS断开停止充电,确保电池的安全性。
EC控制单元5it8911不仅起着电源管理和控制作用,而且把充放电信息和电量信息反馈到系统端显示。
上述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只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组成及使用方法,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如采用不同的封装结构,不同的外壳等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智能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Type-C适配接口、协议芯片单元、充电芯片单元和电池单元,所述的协议芯片单元包括有NMOS管S1、NMOS管S2、VBUS检测控制模块和PD/QC协议识别模块,Type-C接口的VBUS端口分别连接NMOS管S1的漏极和VBUS检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NMOS管S1的源极连接NMOS管S2的源极,NMOS管S2的漏极接充电芯片单元的输入端,NMOS管S1和NMOS管S2的栅极一起连接VBUS检测控制模块的控制端,Type-C接口电性连接所述PD/QC协议识别模块;所述的充电芯片单元包括有PWM控制管理模块、NMOS管Q1、NMOS管Q2、NMOS管Q3、NMOS管Q4、储能电感和电参数检测模块,PWM控制管理模块控制着NMOS管Q1、NMOS管Q2、NMOS管Q3和NMOS管Q4,NMOS管Q1的漏极接NMOS管Q2的源极并共同接储能电感的一端,NMOS管Q2的源极接地,NMOS管Q3的源极接地,NMOS管Q3的漏极接NMOS管Q4的源极并共同接储能电感的另一端,NMOS管Q4的漏极接系统输出供电,PWM控制管理模块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单元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EC控制单元,所述的EC控制单元均通过I2C总线与协议芯片单元、充电芯片单元和电池单元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芯片单元还包括有DAC模块、ADC模块,所述的电参数检测模块连接有参数外围检测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参数外围检测电路与NMOS管S2的漏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单元包括有保护板、电量计、控制单元和电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ype-C接口的DP端口、DM端口、CC1端口和CC2端口电性连接所述PD/QC协议识别模块。
CN202322838478.9U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智能快充装置 Active CN221150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38478.9U CN221150986U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智能快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38478.9U CN221150986U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智能快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50986U true CN221150986U (zh) 2024-06-14

Family

ID=91415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38478.9U Active CN221150986U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智能快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509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15019A (zh) 行動終端
CN202721471U (zh) 一种移动电池盒
CN104810880A (zh) 消耗由电池所提供的能量的系统、方法及电池
CN103580255A (zh) 一种快速充电终端
CN210379328U (zh) 一种电池充电系统
CN204407955U (zh) 快速充放电移动电源
CN104767252A (zh) 平板电脑
CN108242842B (zh) 一种不同类型蓄电池组并联的管理装置及其方法
CN207234517U (zh) 一种基于直流系统的蓄电池并联供电系统
CN107994627A (zh) 一种基于TypeC协议和PD协议的移动电源控制装置
CN102222942A (zh) 电子设备的供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CN201774280U (zh) 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
CN204696725U (zh) 一种通用型快速充电器
CN102340151A (zh) 笔记本电脑电池充电器
CN221150986U (zh) 一种智能快充装置
CN209675389U (zh) 一种用于电池簇并联的装置
CN208445340U (zh) 一种锂电储能备电系统
CN207962473U (zh) 一种基于电池梯次利用的照明装置
CN110400982A (zh) 一种充放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3754015U (zh) 一种蓝牙耳机的充电电路、充电盒及充电系统
CN212543400U (zh) 一种大功率12v无源自发电与蓄电电源
CN112653210A (zh) 一种带数据传输型充电器
CN112688400A (zh) 基于笔记本电脑平台智能电池的高压优化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02148523B (zh) 节能型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
CN220043026U (zh) 一种5g手机的充电管理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