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25450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25450U CN221125450U CN202322625418.9U CN202322625418U CN221125450U CN 221125450 U CN221125450 U CN 221125450U CN 202322625418 U CN202322625418 U CN 202322625418U CN 221125450 U CN221125450 U CN 2211254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gitizer
- support plate
- display device
- folded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9
- 101150085401 dgt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0
- 101100494367 Mus musculus C1galt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5
- 101150035415 PLT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5
- 10110002053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LAC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3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0
- 101001045744 Sus scrofa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bet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2
- 101100347958 Arabidopsis thaliana NAP1;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6
- 101150046077 nf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6
- 101100347962 Arabidopsis thaliana NAP1;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101150095879 PLT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2100031699 Choline transporter-like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000940912 Homo sapiens Choline transporter-like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102100035954 Choline transporter-like protein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000948115 Homo sapiens Choline transporter-like protein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072419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ns-6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2457 flexible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783 reinforcing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FQVLRGLGWNWPSS-BXBUPLCLSA-N (4r,7s,10s,13s,16r)-16-acetamido-13-(1h-imidazol-5-ylmethyl)-10-methyl-6,9,12,15-tetraoxo-7-propan-2-yl-1,2-dithia-5,8,11,14-tetrazacycloheptadecane-4-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N1C(=O)[C@@H](NC(C)=O)CSSC[C@@H](C(N)=O)NC(=O)[C@H](C(C)C)NC(=O)[C@H](C)NC(=O)[C@@H]1CC1=CN=CN1 FQVLRGLGWNWPSS-BXBUPLCLSA-N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80924 CNE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166255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CEP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32953 ins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34035 Alcohol dehydrogenase 1A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4044 All-trans-retinol dehydrogenase [NAD(+)] ADH1B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710193111 All-trans-retinol dehydrogenase [NAD(+)] ADH4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179596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ns-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179594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ns-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072420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ns-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892220 Geobacillus thermodenitrificans (strain NG80-2) Long-chain-alcohol dehydrogen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780443 Homo sapiens Alcohol dehydrogenase 1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797623 Homo sapiens Protein AMBP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618467 Hypocrea jecorina (strain ATCC 56765 / BCRC 32924 / NRRL 11460 / Rut C-30) Endo-1,4-beta-xylanase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2859 Protein AMBP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04026 SOP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49543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CSE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508810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INP5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36662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SRO7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36662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SRO77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217143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strain 972 / ATCC 24843) arc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83500 sop-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89655 Ins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22510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EDC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18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19 dop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255 plastic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494773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tl-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179824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ns-17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Di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O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928111 Scheffersomyces stipitis (strain ATCC 58785 / CBS 6054 / NBRC 10063 / NRRL Y-11545) Alcohol dehydrogen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32889 Scheffersomyces stipitis (strain ATCC 58785 / CBS 6054 / NBRC 10063 / NRRL Y-11545) Alcohol dehydrogenase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3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72652 Xenopus laevis ins-b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17 amorphous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22 bl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3 groun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725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80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显示模块下方;第一数字化仪,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下方;第二数字化仪,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下方,并且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数字化仪间隔开;第二‑1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数字化仪下方;以及第二‑2支撑板,设置在第二数字化仪下方,其中,第二数字化仪的邻近第一数字化仪的端部与第二‑1支撑板叠置。显示装置的第二数字化仪能够容易地沿着第一支撑板的折叠部分弯曲。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9月30日提交的第10-2022-0125398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及由此产生的所有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在此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向用户提供图像的电子设备(诸如智能电话、数码相机、膝上型计算机、导航仪和智能电视)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生成图像以通过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幕向用户提供图像。
随着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发了各种类型的显示装置。例如,正在开发变形为弯曲、折叠或卷曲形状的各种柔性显示装置。柔性显示装置可以容易地运输以改善用户的便利性。
在柔性显示装置之中,可折叠显示装置相对于折叠轴可折叠。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在其折叠区域处相对于折叠轴可折叠的显示模块和设置在显示模块下方以支撑显示模块的支撑件。支撑件可以在其折叠区域处与显示模块一起可折叠。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模块下方的数字化仪。数字化仪可以被断开或分离,以不与显示模块或支撑件的折叠区域叠置,并且设置在显示模块的非折叠区域下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数字化仪的显示装置,该数字化仪能够在显示装置的折叠区域处容易地折叠或弯曲。
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显示模块下方;第一数字化仪,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下方;第二数字化仪,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下方,并且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数字化仪间隔开;第二-1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数字化仪下方;以及第二-2支撑板,设置在第二数字化仪下方,其中,第二数字化仪的邻近第一数字化仪的端部可以与第二-1支撑板叠置。
在实施例中,第二数字化仪可以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1支撑板之间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当第一支撑板被折叠和展开时,第二数字化仪滑动可以以在第二-1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移动。
在实施例中,当在平面上观看时,第二数字化仪可以具有比第一数字化仪的面积大的面积。
在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可以包括:第一非折叠部分、折叠部分和第二非折叠部分,沿着第一方向布置,以及多个开口,限定在折叠部分中,第一数字化仪设置在第一非折叠部分下方,并且第二数字化仪可以设置在第二非折叠部分和折叠部分下方。
在实施例中,第一数字化仪可以附着到第一非折叠部分和第二-1支撑板,并且第二数字化仪可以附着到第二非折叠部分和第二-2支撑板,而不附着到第二-1支撑板。
在实施例中,折叠部分可以包括:第一延伸部分;第二延伸部分;弯曲部分,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与第二延伸部分之间,以预定的曲率弯曲,并且在弯曲部分中限定有开口;第一反曲率部分,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与第一非折叠部分之间,并且向与弯曲部分相对的一侧弯曲;以及第二反曲率部分,设置在第二延伸部分与第二非折叠部分之间,向与弯曲部分相对的一侧弯曲。
在实施例中,第一数字化仪可以设置在第一非折叠部分下方,以在第一反曲率部分下方延伸,并且第二数字化仪可以设置在第二非折叠部分下方,以在第二反曲率部分、第二延伸部分、弯曲部分和第一延伸部分下方延伸。
在实施例中,第二数字化仪可以附着到第二-1支撑板,其中,在第二-1支撑板的与第一反曲率部分叠置的部分中可以限定有多个虚设开口。
在实施例中,多个凹槽可以被限定在第一反曲率部分和第二反曲率部分的底表面中,并且多个虚设凹槽可以被限定在第二-1支撑板和第二-2支撑板的分别与第一反曲率部分和第二反曲率部分叠置的部分的底表面中。
在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将第一数字化仪和第二数字化仪彼此连接,其中,第一数字化仪和第二数字化仪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线圈,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第二感测线圈,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数字化仪的第一感测线圈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到第二数字化仪的第一感测线圈,第一数字化仪的第二感测线圈的数量可以小于第二数字化仪的第二感测线圈的数量,第二感测线圈之中的与第一数字化仪的一侧相邻的第二-1感测线圈和第二感测线圈之中的与第二数字化仪的一侧相邻的第二-2感测线圈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彼此连接,并且第一数字化仪的一侧和第二数字化仪的一侧彼此面对。
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显示模块下方;第一数字化仪,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下方;第二数字化仪,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下方,并且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数字化仪间隔开;第二-1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数字化仪下方;以及第二-2支撑板,设置在第二数字化仪下方,其中,第二数字化仪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1支撑板之间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与第二-1支撑板叠置。
在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显示模块下方,并且包括第一非折叠部分、折叠部分和第二非折叠部分;第一数字化仪,设置在第一非折叠部分下方;第二数字化仪,设置在第二非折叠部分下方;第二-1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数字化仪下方;以及第二-2支撑板,设置在第二数字化仪下方,其中,第二数字化仪在第二非折叠部分与第二-2支撑板之间在折叠部分下方延伸,以与第一数字化仪的一侧相邻。
在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显示模块下方,并且包括第一非折叠部分、折叠部分和第二非折叠部分;第一数字化仪,设置在第一非折叠部分下方;第二数字化仪,设置在第二非折叠部分下方;第二-1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数字化仪下方;以及第二-2支撑板,设置在第二数字化仪下方,其中,第二数字化仪在第二非折叠部分与第二-2支撑板之间在第二-1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延伸,并且当在平面上观看时,第二数字化仪具有比第一数字化仪的面积大的面积。
在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数字化仪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1支撑板之间,因此当第一支撑板折叠时,第二数字化仪可以容易地沿着折叠部分弯曲以具有与弯曲部分对应的弯曲形状,而不是平坦的或展开的。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的折叠状态的视图;
图3是图1中示出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3中示出的显示模块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示出的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与图5的一个像素对应的电子面板的剖面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1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7的第一支撑板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图8的区域AA的放大图;
图10是示出图7的显示装置的展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图10中示出的显示装置的折叠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图7中示出的数字化仪的第一感测线圈的平面图;
图13是示出图7中示出的数字化仪的第二感测线圈的平面图;
图14是示出图12和图13中示出的第一感测线圈中的一些和第二感测线圈中的一些的层叠构造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图15的显示装置的折叠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以及
图18是示出图17的显示装置的折叠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还将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或区域、层、部分)被称为与另一元件相关,诸如“在”另一组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组件时,该组件(或区域、层、部分)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组件上、直接连接到/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组件,或者也可以存在居间的第三组件。相反,当一个组件(或区域、层、部分)被称为与另一元件相关,例如“直接在”另一组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组件时,在它们之间不存在居间的第三组件。
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同样的元件。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示出,夸大了组件的厚度、比例和尺寸。
术语“和/或”包括相关的所列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和“第二”的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其他组件区分开。例如,在实施例中被称为第一元件的第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实施例中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例如,附图中标记单数形式的元件的附图标记可以用于在公开的文本中表示多个所述单数形式的元件。如在这里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一”、“一个”、“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种/者)”不表示数量的限制,并且意图包括单数和复数两者。例如,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元件”具有与“至少一个元件”相同的意思。“至少一个(种/者)”将不被解释为限制“一”或“一个(种/者)”。“或”意指“和/或”。
此外,“在……下面”、“在……下方”、“在……上方”、“上”等用来解释附图中示出的组件的关系关联。所述术语可以是相对概念,并且基于附图中表示的方向来描述。
如在这里使用的“约(大约)”或“近似”包括所陈述的值,并且意指:考虑到正在被谈及的测以及与具体量的测量有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在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具体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约(大约)”可以意指在一个或更多个标准偏差内,或者在所陈述的值的±30%、±20%、±10%或±5%内。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另外,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的背景下的意思一致的意思,并且除非在此明确地定义,否则它们将不被解释为过于理想或过于形式化的含义。
“包括”或“包含”的意思说明存在所陈述的性质、固定数量、工艺、操作、元件、组件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其他属性、固定数量、工艺、操作、元件、组件或它们的组合。
在这里参照作为理想化实施例的示意性视图的剖视图来描述实施例。如此,将预料到例如由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导致的视图的形状的变化。因此,在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如在这里示出的区域的具体形状,而是将包括例如由制造导致的形状的偏差。例如,被示出或被描述为平坦的区域通常可以具有粗糙的和/或非线性的特征。此外,示出的尖角可以是倒圆(圆形)的。因此,附图中示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它们的形状不意图示出区域的精确形状,并且不意图限制提出的权利要求的范围。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DD的折叠状态的视图。
参照图1,根据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展开的或平坦的显示装置DD具有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具有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的短边和在与第一方向DR1交叉的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长边。也就是说,展开的或平坦的显示装置DD可以设置在由彼此交叉的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限定的平面中。然而,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在平面图中,显示装置DD可以具有诸如圆形形状、多边形形状等的各种形状(例如,平面形状)。显示装置DD可以是柔性显示装置。
在下文中,与由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限定的平面基本上垂直交叉的方向被定义为第三方向DR3。第三方向DR3可以限定显示装置DD和显示装置DD的各种组件或层的厚度方向。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术语“从平面观看”可以被定义为沿着第三方向DR3的视图。
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折叠区域FA和设置为多个的非折叠区域,非折叠区域包括与折叠区域FA相邻的多个非折叠区域NFA1和NFA2。非折叠区域NFA1和NFA2可以包括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和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折叠区域FA可以设置在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与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之间。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折叠区域FA和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或沿着第一方向DR1)按顺序布置。
例如,尽管示出了一个折叠区域FA和两个非折叠区域NFA1和NFA2,但是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折叠区域FA的数量以及非折叠区域NFA1和NFA2的数量不限于此。例如,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非折叠区域和分别在非折叠区域之间的多个折叠区域。
显示装置DD的沿着第三方向DR3最远的顶表面可以被定义为显示表面DS,并且沿着由彼此交叉的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限定的平面延伸。从显示装置DD生成的图像IM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可以通过显示表面DS提供到显示装置DD的外部(诸如提供给显示装置DD的用户)。
显示表面DS可以包括显示区域DA和与显示区域DA相邻(诸如在显示区域DA周围延伸)的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在显示区域DA中或显示区域DA处显示图像IM,但是可以不在非显示区域NDA中或非显示区域NDA处显示图像IM。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围绕显示区域DA并且限定显示装置DD的边缘(诸如显示装置DD的外边缘)。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包括颜色(诸如使用预定的颜色打印的打印图案)。
尽管未示出,但是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和至少一个相机作为诸如通过利用光、热、压力、位置接近等向显示装置DD提供功能的功能组件的示例。传感器可以是接近传感器,但是传感器的类型不限于此。相机可以拍摄外部图像。
参照图2,显示装置DD可以是能够折叠或展开的折叠型(可折叠)显示装置DD。例如,折叠区域FA可以是可弯曲(可弯折)的,以相对于平行于第二方向DR2的折叠轴FX弯曲,因此,显示装置DD可以围绕折叠轴FX折叠。折叠轴FX可以被限定为与显示装置DD的长边平行的长轴。折叠区域FA可以弯曲以具有曲率半径R。也就是说,在折叠区域FA处弯曲的显示装置DD可以在折叠区域FA处具有曲率半径。显示装置DD的各种组件或层可以包括与上面描述的那些对应的显示区域DA、非显示区域NDA、折叠区域FA、非折叠区域NFA1和NFA2、折叠轴FX等。
当折叠显示装置DD时,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的部分和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的部分可以彼此面对,并且显示装置DD可以向内折叠以防止显示表面DS暴露于外部。然而,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显示装置DD可以向外折叠,使得显示表面DS暴露于外部。
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与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曲率半径R的两倍。在这种情况下,折叠区域FA可以被折叠以限定显示装置DD的哑铃形状。
图3是图1中示出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3,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窗模块WM、显示模块DM、电子模块EM、电力模块PSM和壳体EDC。尽管未单独地示出,但是显示装置DD还可以包括控制显示模块DM的折叠操作的机械结构(例如,铰链)。
显示模块DM可以生成图像IM,并且感测来自其外部的外部输入。窗模块WM可以提供或限定显示装置DD的前表面。窗模块WM可以设置在显示模块DM上以保护显示模块DM。窗模块WM可以将在显示模块DM中生成的光透射到显示装置DD的外部,以向显示装置DD的用户提供光。
显示模块DM可以至少包括显示面板DP。尽管在图3中仅示出了显示模块DM的层叠结构之中的显示面板DP,但是显示模块DM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方和下方的多个组件。下面将详细描述显示模块DM的详细层叠结构。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分别与显示装置DD的显示区域DA(见图1)和非显示区域NDA(见图1)对应的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
显示模块DM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DP的非显示区域NDA中的数据驱动器DDV。数据驱动器DDV可以以集成电路芯片的形式制造或设置,并且在显示面板DP的非显示区域NDA处安装到显示面板DP。然而,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数据驱动器DDV可以安装在显示面板DP外部的并连接到显示面板DP的柔性电路板FPCB(见图12)上。
电子模块EM和电力模块PSM可以设置在显示模块DM下方。尽管未示出,但是电子模块EM和电力模块PSM可以通过单独的柔性电路板彼此连接。电子模块EM可以控制显示模块DM的操作。电力模块PSM可以向显示模块DM供应诸如电功率的电力。
壳体EDC可以在壳体EDC的容纳空间处容纳窗模块WM、显示模块DM、电子模块EM和电力模块PSM。作为外壳的壳体EDC可以包括两个壳体(例如,第一壳体EDC1和第二壳体EDC2)以将显示模块DM折叠。第一壳体EDC1和第二壳体EDC2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纵向延伸,并且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相邻地布置。
尽管未示出,但是显示装置DD还可以包括将第一壳体EDC1和第二壳体EDC2彼此连接的铰链结构。壳体EDC可以结合到窗模块WM。壳体EDC可以保护窗模块WM、显示模块DM、电子模块EM和电力模块PSM。
图4是图3中示出的显示模块DM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示出了示出当在第二方向DR2上观看时显示模块DM的示例的剖视图。
参照图4,显示模块DM可以包括电子面板EP和设置在电子面板EP下方的面板保护层PPL。电子面板EP可以包括显示面板DP、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的输入感测部分ISP和设置在输入感测部分ISP上的抗反射层RPL。显示面板DP可以是柔性显示面板。例如,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柔性基底和设置在柔性基底上的多个元件。
根据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DP可以是发射型显示面板,但不限于此。例如,显示面板DP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无机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射层可以包括有机发光材料。无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射层可以包括量子点、量子棒等。在下文中,显示面板DP被描述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作为输入感测层的输入感测部分ISP可以包括以电容方式感测外部输入的多个感测部分(未示出)。当制造显示模块DM时,输入感测部分ISP可以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而不限于此。
抗反射层RPL可以设置在输入感测部分ISP上。当制造显示模块DM时,抗反射层RPL可以直接设置在输入感测部分ISP上,而不限于此。防反射层RPL可以被限定为外部光防反射膜。防反射层RPL可以减小从显示装置DD的外部入射并且入射到显示面板DP上的外部光的反射率。
例如,输入感测部分ISP可以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并且抗反射层RPL可以直接设置在输入感测部分ISP上,但是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输入感测部分ISP可以单独地制造,并且使用诸如粘合剂层的额外的层附着到显示面板DP,抗反射层RPL可以单独地制造,并且使用诸如粘合剂层的另一额外的层附着到输入感测部分ISP。
面板保护层PPL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下方。面板保护层PPL可以保护显示面板DP的下部。面板保护层PPL可以包括柔性塑料材料。例如,面板保护层PPL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图5是图3中示出的显示面板DP的平面图。
参照图5,显示模块DM可以包括显示面板DP、扫描驱动器SDV、数据驱动器DDV和发射驱动器EDV。
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第一区域AA1、第二区域AA2和在第一区域AA1与第二区域AA2之间的弯曲区域BA。弯曲区域BA具有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主要尺寸(例如,长度),并且第一区域AA1、弯曲区域BA和第二区域AA2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布置。
第一区域AA1可以包括显示区域DA和与显示区域DA相邻的非显示区域NDA。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围绕显示区域DA。可以在显示区域DA中显示图像IM,但是可以不在非显示区域NDA中显示图像IM。第二区域AA2和弯曲区域BA可以是其中未显示图像IM的区域,并且可以被认为是非显示区域NDA的部分。
沿着第二方向DR2,第一区域AA1可以包括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和设置在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与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之间的折叠区域FA。
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设置为多个的像素PX,包括多个像素PX;多条扫描线SL1至SLm,作为信号线;多条数据线DL1至DLn,作为信号线;多条发射线EL1至ELm,作为信号线;第一控制线CSL1和第二控制线CSL2,作为信号线;电力线PL,作为信号线;多条连接线CNL;以及设置为多个的垫(pad,也被称为“焊盘”、“焊垫”)PD,包括多个垫PD。这里,m和n是正整数。像素PX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上或显示区域DA中,并且各种地连接到扫描线SL1至SLm、数据线DL1至DLn和发射线EL1至ELm之中的相应信号线。
扫描驱动器SDV和发射驱动器EDV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DA上或非显示区域NDA中。扫描驱动器SDV和发射驱动器EDV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AA1的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相对的相对侧处的非显示区域NDA中。数据驱动器DDV可以设置在第二区域AA2中。数据驱动器DDV可以以集成电路芯片的形式制造,并且在显示面板DP的第二区域AA2处安装在显示面板DP上。
尽管未示出,但是弯曲区域BA可以是可弯曲的或可折叠的以被弯曲。在弯曲区域BA处弯曲的显示装置DD(或显示面板DP)可以使第二区域AA2设置在第一区域AA1的下方。因此,安装在第二区域AA2中的数据驱动器DDV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AA1下方。
扫描线SL1至SLm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纵向延伸并且连接到扫描驱动器SDV。数据线DL1至DLn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纵向延伸,并且经延伸跨过弯曲区域BA而连接到数据驱动器DDV。发射线EL1至ELm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并且连接到发射驱动器EDV。
电力线PL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纵向延伸,并且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DA中。电力线PL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与发射驱动器EDV之间,但不限于此。例如,电力线PL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与扫描驱动器SDV之间。
电力线PL可以经延伸跨过弯曲区域BA而延伸到第二区域AA2。当在平面上观看时,电力线PL可以朝向第二区域AA2的下端延伸。电力线PL可以接收驱动电压。
包括在第二方向DR2上纵向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DR1上布置的多条连接线CNL的连接线CNL可以设置为多个。连接线CNL可以连接到电力线PL和像素PX。驱动电压可以通过彼此连接的电力线PL和连接线CNL施加到像素PX。
第一控制线CSL1可以连接到扫描驱动器SDV,并且经由弯曲区域BA朝向第二区域AA2的下端延伸。第二控制线CSL2可以连接到发射驱动器EDV,并且经由弯曲区域BA朝向第二区域AA2的下端延伸。数据驱动器DDV可以设置在第一控制线CSL1与第二控制线CSL2之间。
当在平面上观看时,垫PD可以与第二区域AA2的下端相邻设置(也就是说,设置在第二区域AA2的远端处)。数据驱动器DDV、电力线PL、第一控制线CSL1和第二控制线CSL2可以以各种地连接到垫PD。
数据线DL1至DLn可以通过数据驱动器DDV连接到对应的垫PD。例如,数据线DL1至DLn可以连接到数据驱动器DDV,并且数据驱动器DDV可以连接到分别与数据线DL1至DLn对应的垫PD。
尽管未示出,但是印刷电路板可以连接到垫PD,时序控制器和电压发生器可以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时序控制器可以被制造或提供为集成电路芯片,并且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时序控制器和电压发生器可以通过印刷电路板连接到垫PD。
时序控制器可以控制扫描驱动器SDV、数据驱动器DDV和发射驱动器EDV的操作。时序控制器可以响应于从外部接收的控制信号而生成扫描控制信号、数据控制信号和发射控制信号。电压发生器可以生成驱动电压。
扫描控制信号可以通过第一控制线CSL1提供给扫描驱动器SDV。发射控制信号可以通过第二控制线CSL2提供给发射驱动器EDV。数据控制信号可以被提供给数据驱动器DDV。时序控制器可以从外部接收图像信号,并且转换图像信号的数据格式以匹配与数据驱动器DDV的接口规范,从而将转换后的数据格式提供给数据驱动器DDV。
扫描驱动器SDV可以响应于作为电信号的扫描控制信号而生成作为电信号的多个扫描信号。扫描信号可以通过扫描线SL1至SLm施加到像素PX。扫描信号可以顺序地施加到像素PX。
数据驱动器DDV可以响应于作为电信号的数据控制信号而生成作为电信号的多个数据电压,该数据电压与作为电信号的图像信号对应。数据电压可以通过数据线DL1至DLn提供给像素PX。发射驱动器EDV可以响应于作为电信号的发射信号而生成作为电信号的多个发射信号。发射信号可以通过发射线EL1至ELm施加到像素PX。
像素PX可以响应于扫描信号而接收数据电压。像素PX可以响应于发射信号而发射具有与数据电压对应的亮度的光以显示图像IM。像素PX的发射时间可以由发射信号控制。
图6是示出电子面板EP的与图5的像素PX中的一个对应的剖面的示例的视图。
参照图6,像素PX可以包括晶体管TR和发光元件OLED。发光元件OLED可以包括第一电极AE(或阳极)、第二电极CE(或阴极)、空穴控制层HCL、电子控制层ECL和发射层EML。
晶体管TR和发光元件OLED可以设置在基底SUB上,并且可以彼此连接。例如,示出了一个晶体管TR,但是基本上,像素PX可以包括驱动发光元件OLED的多个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电容器。
显示区域DA可以包括与像素PX中的每个对应的作为光发射区域的发射区域LA和与发射区域LA相邻或在发射区域LA周围的非发射区域NLA。发光元件OLED可以设置在发射区域LA中。像素PX可以被认为包括光发射区域和非发射区域NLA中的每个的部分,而不限于此。
缓冲层BFL可以设置在基底SUB上,并且缓冲层BFL可以是无机层。半导体图案可以设置在缓冲层BFL上。半导体图案可以包括多晶硅、非晶硅或金属氧化物。
半导体图案可以掺杂有N型掺杂剂或P型掺杂剂。半导体图案可以包括高掺杂区域和低掺杂区域。高掺杂区域的导电性可以具有比低掺杂区域的导电性高的导电性,以基本上用作晶体管TR的源电极和漏电极。低掺杂区域可以基本上与晶体管的有源区(或沟道)对应。
晶体管TR的源极S、作为有源区的有源区A和漏极D可以由半导体图案形成或由半导体图案限定。第一绝缘层INS1可以设置在半导体图案上。晶体管TR的栅极G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INS1上。第二绝缘层INS2可以设置在栅极G上。第三绝缘层INS3可以设置在第二绝缘层INS2上。
连接电极CNE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电极CNE1和第二连接电极CNE2以将晶体管TR连接到发光元件OLED。第一连接电极CNE1可以设置在第三绝缘层INS3上,并且穿过限定在第一绝缘层INS1至第三绝缘层INS3中的第一接触孔CH1(或在第一接触孔CH1处)连接到漏极D。
第四绝缘层INS4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电极CNE1上。第五绝缘层INS5可以设置在第四绝缘层INS4上。第二连接电极CNE2可以设置在第五绝缘层INS5上。第二连接电极CNE2可以穿过限定在第四绝缘层INS4和第五绝缘层INS5中的第二接触孔CH2连接到第一连接电极CNE1。
第六绝缘层INS6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电极CNE2上。从缓冲层BFL到第六绝缘层INS6设置的层可以被定义为电路元件层DP-CL或像素电路。第一绝缘层INS1至第六绝缘层INS6中的每个可以是无机层或有机层。
第一电极AE可以设置在第六绝缘层INS6上。第一电极AE可以穿过限定在第六绝缘层INS6中的第三接触孔CH3连接到第二连接电极CNE2。像素限定层PDL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AE和第六绝缘层INS6上,在像素限定层PDL中限定有用于将第一电极AE的预定的部分暴露于像素限定层PDL外部的开口PX_OP。也就是说,像素限定层PDL的实心部分可以在其间限定开口PX_OP。
空穴控制层HCL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AE和像素限定层PDL上。空穴控制层HCL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
发射层EML可以设置在空穴控制层HCL上。发射层EML可以设置在与开口PX_OP对应的区域(例如,平面区域)中。发射层EML可以包括有机材料和/或无机材料。发射层EML可以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中的一种。
电子控制层ECL可以设置在空穴控制层HCL上以覆盖发射层EML。电子控制层ECL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空穴控制层HCL和电子控制层ECL可以公共地设置在发射区域LA和非发射区域NLA中。
第二电极CE可以设置在电子控制层ECL上。第二电极CE可以公共地设置在像素PX中。其中设置有发光元件OLED的集合层或堆叠结构可以被定义为显示元件层DP-OLED。
作为封装层的薄膜封装层TFE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极CE上以覆盖像素PX。薄膜封装层TFE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CE上的第一封装层EN1、设置在第一封装层EN1上的第二封装层EN2和设置在第二封装层EN2上的第三封装层EN3。
第一封装层EN1和第三封装层EN3中的每个可以包括无机绝缘层,并且可以保护像素PX免受湿气/氧的影响。第二封装层EN2可以包括有机绝缘层,并且可以保护像素PX免受诸如灰尘颗粒的异物的影响。
可以通过晶体管TR向第一电极AE施加第一电压,并且可以向第二电极CE施加具有比第一电压的电平低的电平的第二电压。注入到发射层EML中的空穴和电子可以彼此结合以形成激子。在激子可以跃迁到基态的同时,发光元件OLED可以发射光。
输入感测部分ISP可以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上。输入感测部分ISP可以直接在薄膜封装层TFE的离电路元件层DP-CL(或基底SUB)最远的顶表面上制造或设置,而不限于此。
基体层BS可以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上。基体层BS可以包括无机绝缘层。至少一个无机绝缘层可以作为基体层BS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上。
输入感测部分ISP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图案CTL1和设置在第一导电图案CTL1上的第二导电图案CTL2。第一导电图案CTL1可以设置在基体层BS上。绝缘层TINS可以设置在基体层BS上以覆盖第一导电图案CTL1。绝缘层TINS可以包括无机绝缘层或有机绝缘层。第二导电图案CTL2可以设置在绝缘层TINS上。
第一导电图案CTL1和第二导电图案CTL2可以与非发射区域NLA叠置。尽管未示出,但是第一导电图案CTL1和第二导电图案CTL2可以设置在发射区域LA之间的非发射区域NLA中,并且可以具有网状形状。
第一导电图案CTL1和第二导电图案CTL2可以形成上述输入感测部分ISP的传感器。例如,网状形状的第一导电图案CTL1和第二导电图案CTL2可以在预定区域中彼此分离以形成传感器。第二导电图案CTL2的一部分可以连接到第一导电图案CTL1。
抗反射层RPL可以设置在第二导电图案CTL2上。防反射层RPL可以包括黑矩阵BM和多个滤色器CFT。黑矩阵BM可以与非发射区域NLA叠置,滤色器CFT可以分别地与发射区域LA叠置。
光阻挡层的黑矩阵BM可以设置在绝缘层TINS上以覆盖第二导电图案CTL2。光阻挡层的与发射区域LA和开口PX_OP叠置的开口B_OP可以限定在黑矩阵BM中或由黑矩阵BM限定。也就是说,黑矩阵层(例如,黑矩阵BM)的实心部分可以在其间限定开口B_OP。黑矩阵BM可以吸收和阻挡光。开口B_OP在沿着输入感测层(或封装层)的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大于限定在像素限定层PDL中的开口PX_OP的宽度。
作为滤色器层的各个图案的滤色器CFT可以设置在绝缘层TINS和黑矩阵BM上。滤色器CFT可以分别设置在光阻挡层的开口B_OP中。平坦化绝缘层PINS可以设置在滤色器CFT上。平坦化绝缘层PINS可以为显示区域DA的堆叠结构提供平坦的顶表面。
当沿着第三方向DR3朝向显示面板DP行进的外部光从显示面板DP反射,并且再次提供给显示面板DP的外部时,会像镜子一样从显示面板DP的外部在视觉上识别反射光。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例如,抗反射层RPL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DP的像素PX显示相同颜色或发射相同颜色的光的多个滤色器CFT。滤色器CFT可以过滤具有与像素PX相同颜色的外部光。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光可以不被用户在视觉上识别。
然而,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抗反射层RPL可以包括偏振膜(未示出)以减小外部光的反射率。偏振膜可以单独制造并且通过粘合剂层附着在输入感测部分IS上。偏振膜可以包括延迟器和/或偏振器。
图7是沿着图1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7,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显示模块DM、设置在显示模块DM上的窗模块WM和设置在显示模块DM下方的支撑件SUP。窗模块WM可以设置在显示模块DM上以保护显示模块DM。支撑件SUP可以在显示模块DM下方支撑显示模块DM。
显示模块DM可以是柔性显示模块。与显示装置DD类似,显示模块DM可以包括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折叠区域FA和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
窗模块WM可以包括窗WIN、窗保护层WP、硬涂层HC以及第一粘合剂层AL1和第二粘合剂层AL2。显示模块DM可以包括电子面板EP(例如,参照图4)、冲击吸收层ISL、面板保护层PPL(例如,参照图4)、阻挡层BRL和第三粘合剂层AL3至第六粘合剂层AL6。支撑件SUP可以包括数字化仪DGT、第一支撑板PLT1、覆盖层COV、第二支撑板PLT2以及第七粘合剂层AL7和第八粘合剂层AL8。
由于已经参照图4详细描述了电子面板EP和面板保护层PPL的构造,因此将省略对电子面板EP和面板保护层PPL的构造的描述。冲击吸收层ISL可以设置在电子面板EP上。冲击吸收层ISL可以通过吸收从显示装置DD的上侧在朝向电子面板EP的方向上施加的外部冲击来保护电子面板EP。冲击吸收层ISL可以以拉伸膜的形式制造。
冲击吸收层ISL可以包括柔性塑料材料。柔性塑料材料可以限定为合成树脂膜。例如,冲击吸收层ISL可以包括诸如聚酰亚胺(PI)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柔性塑料材料。
窗WIN可以设置在冲击吸收层ISL上。窗WIN可以保护电子面板EP免受外部刮擦。窗WIN可以具有光学透明性质。窗WIN可以包括玻璃。然而,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窗WIN可以包括合成树脂膜。
窗WIN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例如,窗WIN可以包括通过使用粘合剂彼此结合的多个塑料膜,或者包括通过使用粘合剂彼此结合的玻璃基底和塑料膜。
窗保护层WP可以设置在窗WIN上。窗保护层WP可以包括诸如聚酰亚胺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柔性塑料材料。硬涂层HC可以设置在窗保护层WP的顶表面上。硬涂层HC可以具有比窗保护层WP的硬度大的硬度,而不限于此。
作为光阻挡图案的印刷层PIT可以设置在窗保护层WP的底表面上。印刷层PIT可以具有黑色,但是印刷层PIT的颜色不限于此。印刷层PIT可以与窗保护层WP的边缘(诸如离折叠区域FA最远的外边缘)相邻。
阻挡层BRL可以设置在面板保护层PPL下方。通过阻挡层BRL可以增加对由于外部按压引起的压缩力的抵抗力。因此,阻挡层BRL可以用于防止电子面板EP的变形的发生。阻挡层BRL可以包括诸如聚酰亚胺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柔性塑料材料。
阻挡层BRL可以具有吸收光的颜色。例如,阻挡层BRL可以具有黑色。在这种情况下,当从显示模块DM的上侧观看显示模块DM时,设置在阻挡层BRL下方的组件可以不被视觉识别。
第一粘合剂层AL1可以设置在窗保护层WP与窗WIN之间。窗保护层WP和窗WIN可以通过第一粘合剂层AL1彼此结合。第一粘合剂层AL1可以(诸如沿着印刷层PIT的剖面轮廓(或形状)延伸地)覆盖印刷层PIT。
第二粘合剂层AL2可以设置在窗WIN与冲击吸收层ISL之间。窗WIN和冲击吸收层ISL可以通过第二粘合剂层AL2彼此结合。
第三粘合剂层AL3可以设置在冲击吸收层ISL与电子面板EP之间。冲击吸收层ISL和电子面板EP可以通过第三粘合剂层AL3彼此结合。
第四粘合剂层AL4可以设置在电子面板EP与面板保护层PPL之间。电子面板EP和面板保护层PPL可以通过第四粘合剂层AL4彼此结合。
第五粘合剂层AL5可以设置在面板保护层PPL与阻挡层BRL之间。面板保护层PPL和阻挡层BRL可以通过第五粘合剂层AL5彼此结合。
第六粘合剂层AL6可以设置在阻挡层BRL与第一支撑板PLT1之间。阻挡层BRL和第一支撑板PLT1可以通过第六粘合剂层AL6彼此结合。
第六粘合剂层AL6可以与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和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叠置,并且可以不与折叠区域FA叠置。第六粘合剂层AL6可以在折叠区域FA处断开,以限定层的在折叠区域FA处彼此间隔开的部分。也就是说,第六粘合剂层AL6可以不设置在折叠区域FA中。由于未设置在区域或位置处,因此组件或层可以与该区域或位置相邻,并且甚至可以在沿着平面的方向上与该区域或位置间隔开。
第一粘合剂层AL1至第六粘合剂层AL6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诸如压敏粘合剂(PSA)或光学透明粘合剂(OCA)的透明粘合剂,但是粘合剂的类型不限于此。
第一支撑板PLT1可以设置在显示模块DM下方以支撑显示模块DM。第一支撑板PLT1可以设置在阻挡层BRL下方。
第一支撑板PLT1可以具有比显示模块DM的刚度大的刚度。第一支撑板PLT1可以包括非金属材料。例如,第一支撑板PLT1可以包括增强纤维复合材料。例如,增强纤维复合材料可以是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
第一支撑板PLT1可以包括增强纤维复合材料,以便轻重量。根据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板PLT1可以包括增强纤维复合材料,因此与使用金属材料的金属支撑板相比具有轻的重量,并且具有与金属支撑板的模量和强度类似的模量和强度。
另外,由于第一支撑板PLT1可以包括增强纤维复合材料,因此与金属支撑板相比,第一支撑板PLT1的形状加工可以更容易。例如,在形成或设置第一支撑板PLT1时,包括增强纤维复合材料的第一支撑板PLT1可以通过激光工艺或微喷砂工艺更容易地加工。
多个开口OP可以限定在第一支撑板PLT1的与折叠区域FA叠置或对应的部分中。也就是说,第一支撑板PLT1的实心部分可以在其间限定开口OP。开口OP可以被限定为在第三方向DR3上穿过第一支撑板PLT1的部分。在实施例中,开口OP可以延伸穿过第一支撑板PLT1的整个厚度以在第一支撑板PLT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处开口,或者延伸到第一支撑板PLT1的部分厚度中以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之中的一个或两个处开口。开口OP可以通过上述激光工艺或微喷射工艺形成。
第一支撑板PLT1可以包括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折叠部分FP和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折叠部分FP可以设置在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与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之间,并且可以将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连接到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折叠部分FP和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布置。开口OP可以限定在折叠部分FP中或由折叠部分FP限定。
当在平面上观看时,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可以与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叠置,折叠部分FP可以与折叠区域FA叠置,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可以与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叠置。
折叠部分FP可以包括弯曲部分CSP、第一延伸部分EX1、第二延伸部分EX2、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开口OP可以限定在弯曲部分CSP中。
弯曲部分CSP可以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EX1与第二延伸部分EX2之间。
第一延伸部分EX1可以设置在弯曲部分CSP与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之间。
第二延伸部分EX2可以设置在弯曲部分CSP与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之间。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可以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EX1与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之间。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可以设置在第二延伸部分EX2与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之间。
弯曲部分CSP可以是可弯曲的以按预定的曲率弯曲,并且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可以是可弯曲的以在与弯曲部分CSP相反的方向上弯曲以彼此对称。折叠部分FP的形状将在下面的图11中详细示出。
由于开口OP限定在弯曲部分CSP中,因此可以改善弯曲部分CSP的柔性。由于具有改善的柔性的弯曲部分CSP容易弯曲,因此第一支撑板PLT1可以容易地在折叠区域FA处折叠。也就是说,第一支撑板PLT1可以围绕折叠轴FX与显示面板DP(或显示模块DM)一起可折叠。
覆盖层COV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板PLT1下方。覆盖层COV可以设置在折叠部分FP下方以覆盖开口OP。当在平面上观看时,覆盖层COV可以与折叠部分FP叠置,并且可以不与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和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叠置。
覆盖层COV可以与弯曲部分CSP叠置,并且可以不与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叠置。覆盖层COV可以在其中形成有开口OP的折叠部分FP处与第一支撑板PLT1的实心部分的底表面接触。当接触时,组件或层可以在它们之间形成界面。
覆盖层COV可以具有比第一支撑板PLT1的弹性模量小的弹性模量。例如,覆盖层COV可以包括热塑性聚氨酯或橡胶,但是覆盖层COV的材料不限于此。覆盖层COV可以以片的形式制造或设置,并且附着到第一支撑板PLT1。
数字化仪DGT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板PLT1下方。覆盖层COV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板PLT1与数字化仪DGT之间。覆盖层COV可以与数字化仪DGT的顶表面间隔开,并且可以不附着到数字化仪DGT。也就是说,由于覆盖层COV和数字化仪DGT不彼此附着,所以覆盖层COV和数字化仪DGT可以彼此分开地移动或彼此单独地移动。
数字化仪DGT可以是接收由用户(诸如在显示表面DS上或显示表面DS处)指示的位置信息的装置。数字化仪DGT可以以电磁方式(或电磁谐振方式)实施。例如,数字化仪DGT可以包括包含多个线圈的数字化仪传感器基底(未示出)。然而,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数字化仪DGT可以被实施为有源静电类型。
当诸如笔的输入工具在显示装置DD上移动时,笔可以由交流(AC)信号驱动以生成振动磁场,并且振动磁场可以在数字化仪DGT的线圈中感生信号。笔的沿着显示装置DD(诸如沿着显示表面DS)的位置可以通过在线圈中感生的信号来检测。数字化仪DGT可以通过在沿着显示装置DD的位置处检测由笔的接近生成的电磁变化来感测笔的位置。
如果设置在数字化仪DGT上并且与数字化仪DGT相邻的第一支撑板PLT1包括金属,则金属会降低数字化仪DGT的灵敏度。例如,当在显示装置DD上发送的信号(例如,电信号)由于金属支撑板的信号干扰而被阻挡时,数字化仪DGT会无法正常操作。然而,在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于设置在数字化仪DGT上的第一支撑板PLT1包括非金属增强纤维复合材料,因此数字化仪DGT可以正常操作。
数字化仪DGT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板PLT1下方并且被分成数字化仪层的两个部分。数字化仪DGT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板PLT1下方的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设置在第一支撑板PLT1下方并且在第一方向DR1上与第一数字化仪间隔开的第二数字化仪DGT2。数字化仪层内的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PCB彼此连接,并且该构造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彼此共面。
第一数字化仪DGT1可以设置在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下方。第一数字化仪DGT1可以设置在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下方以延伸到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因此,当在平面上观看时,第一数字化仪DGT1可以与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和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叠置。
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设置在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和折叠部分FP下方。具体地,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设置在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下方,以在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第二延伸部分EX2、弯曲部分CSP和第一延伸部分EX1下方延伸。因此,当在平面上观看时,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与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第二延伸部分EX2、弯曲部分CSP和第一延伸部分EX1叠置。
由于第二数字化仪DGT2从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的下侧延伸到第一延伸部分EX1的下侧,因此第二数字化仪DGT2在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长度。
第七粘合剂层AL7可以设置在第一数字化仪DGT1与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之间以及第二数字化仪DGT2与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之间。第一数字化仪DGT1可以在第七粘合剂层AL7的第一部分处附着到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通过第七粘合剂层AL7的第二部分附着到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覆盖层COV可以与第七粘合剂层AL7共面。
第七粘合剂层AL7还可以设置在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与第一数字化仪DGT1之间以及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与第二数字化仪DGT2之间。因此,通过第七粘合剂层AL7的相应部分,第一数字化仪DGT1可以附着到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附着到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
第七粘合剂层AL7可以在折叠区域FA处断开,可以不设置在弯曲部分CSP与第二数字化仪DGT2之间以及第一延伸部分EX1和第二延伸部分EX2与第二数字化仪DGT2之间。因此,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不附着到第一支撑板PLT1的弯曲部分CSP以及第一延伸部分EX1和第二延伸部分EX2(例如,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不与第一支撑板PLT1的弯曲部分CSP以及第一延伸部分EX1和第二延伸部分EX2附接)。
第二支撑板PLT2可以设置在数字化仪DGT下方。第二支撑板PLT2可以包括作为设置在第一数字化仪DGT1下方的第一板的第二-1支撑板PLT2-1和作为设置在第二数字化仪DGT2下方的第二板的第二-2支撑板PLT2-2。第二-1支撑板PLT2-1和第二-2支撑板PLT2-2可以彼此共面。当在平面上观看时,弯曲部分CSP可以设置在第二-1支撑板PLT2-1与第二-2支撑板PLT2-2之间。
第二-1支撑板PLT2-1可以设置在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下方,以在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一延伸部分EX1下方延伸。也就是说,当在平面上观看时,第二-1支撑板PLT2-1可以与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一延伸部分EX1叠置。第二-1支撑板PLT2-1比最靠近折叠区域FA的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内侧表面延伸得远,并且面对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最靠近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内侧表面。
第二-2支撑板PLT2-2可以设置在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下方,以在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和第二延伸部分EX2下方延伸。也就是说,当在平面上观看时,第二-2支撑板PLT2-2可以与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和第二延伸部分EX2叠置。这里,第二数字化仪DGT2在折叠区域FA处比第二-2支撑板PLT2-2的内侧表面延伸得远。
第一数字化仪DGT1可以沿着厚度方向设置在第一支撑板PLT1与第二-1支撑板PLT2-1之间。例如,第一数字化仪DGT1可以设置在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与第二-1支撑板PLT2-1之间。
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板PLT1与第二-2支撑板PLT2-2之间,以在第一支撑板PLT1与第二-1支撑板PLT2-1之间延伸。例如,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设置在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与第二-2支撑板PLT2-2之间,以在折叠部分FP下方延伸。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在第一支撑板PLT1与第二-1支撑板PLT2-1之间延伸,并且可以与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一侧相邻。
第八粘合剂层AL8可以设置在第一数字化仪DGT1与第二-1支撑板PLT2-1之间以及第二数字化仪DGT2与第二-2支撑板PLT2-2之间。第一数字化仪DGT1可以通过第八粘合剂层AL8附着到第二-1支撑板PLT2-1,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通过第八粘合剂层AL8附着到第二-2支撑板PLT2-2。
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一部分或平面区域可以不附着到第二-1支撑板PLT2-1。例如,当在平面上观看时,第八粘合剂层AL8可以不与第一延伸部分EX1叠置。在与第一延伸部分EX1叠置的区域中,第八粘合剂层AL8可以不设置在第二数字化仪DGT2与第二-2支撑板PLT2-2之间。
第七粘合剂层AL7和第八粘合剂层AL8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压敏粘合剂(PSA)。
图8是示出图7的第一支撑板PLT1的透视图。图9是示出图8的区域AA的放大图。
参照图8和图9,网格图案可以设置在折叠部分FP上或限定在折叠部分FP中。例如,多个开口OP可以限定在折叠部分FP中。具体地,开口OP可以限定在弯曲部分CSP中。开口OP可以不限定在第一延伸部分EX1和第二延伸部分EX2以及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中。开口OP可以以预定的规则布置。开口OP可以以网格形状布置,以在折叠部分FP处提供网格图案。
由于开口OP被限定在弯曲部分CSP中,因此可以减小弯曲部分CSP处的材料(例如,第一支撑板PLT1的实心部分)的面积,因此,可以降低弯曲部分CSP处的第一支撑板PLT1的刚度。当开口OP被限定在弯曲部分CSP中时,弯曲部分CSP的柔性可以比未限定开口OP时的柔性高。因此,弯曲部分CSP可以更容易地弯曲,因此折叠部分FP可以容易地折叠。
参照图9,如参照图7所述,折叠部分FP可以包括弯曲部分CSP、第一延伸部分EX1、第二延伸部分EX2、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弯曲部分CSP、第一延伸部分EX1、第二延伸部分EX2、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布置。
例如,弯曲部分CSP可以设置在折叠部分FP的中心部分处。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可以被限定为折叠部分FP的与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相邻(或最接近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的部分。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可以被限定为折叠部分FP的与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相邻(或最接近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的部分。第一延伸部分EX1可以从弯曲部分CSP延伸到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第二延伸部分EX2可以从弯曲部分CSP延伸到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
开口OP可以限定在弯曲部分CSP中并且在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上布置。开口OP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例如,长度的主要尺寸)比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得长。也就是说,开口OP可以在平行于上述折叠轴FX的方向上延伸。
开口OP可以包括沿着第二方向DR2布置成列的一组开口OP。多个组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R1布置。开口OP可以包括布置在第h列中的第一子开口SOP1和布置在第h+1列中的第二子开口SOP2。其中,h是正整数。列可以与沿着第二方向DR2的延伸方向对应。第二子开口SOP2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与第一子开口SOP1相邻。第一子开口SOP1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R1与第二子开口SOP2交替设置。也就是说,一组开口OP中的开口OP之间的空间或间隙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R1交错。
图10是示出图7的显示装置DD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11是示出图10的显示装置DD的折叠状态的视图。
参照图10和图11,为了便于说明,显示模块DM被示出为单层,并且省略了窗模块WM。
参照图10和图11,显示装置DD可以折叠或展开。在图10中,显示装置DD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展开或平坦,因此处于展开状态。在图11中,显示装置DD可以在围绕折叠轴FX弯曲时处于折叠状态。显示装置DD可以从图10的平坦(第一)状态改变为图11的折叠(第二)状态,或者从第二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折叠操作可以重复执行。
由于显示模块DM是柔性显示模块,因此显示模块DM的折叠区域FA可以容易地弯曲。由于开口OP限定在第一支撑板PLT1中,因此可以通过包括开口OP而使折叠部分FP容易地弯曲。显示模块DM可以与第一支撑板PLT1一起可折叠,使得显示模块DM被第一支撑板PLT1折叠。如图11中所示,显示装置DD可以内折叠,使得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的部分和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的部分彼此面对。
当折叠部分FP被折叠时,弯曲部分CSP可以以预定的曲率弯曲。弯曲部分CSP可以弯曲以限定第一曲率半径R1。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可以在与弯曲部分CSP相反的方向上弯曲。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可以在与弯曲部分CSP相反的方向上弯曲。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可以相对于弯曲部分CSP具有与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的形状对称的形状。在实施例中,例如,第一支撑板PLT1在折叠部分FP处与数字化仪DGT一起可折叠和可展开。第一支撑板PLT1包括限定折叠部分FP的多个开口OP的可弯曲部分(例如,弯曲部分CSP)、分别从可弯曲部分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EX1和第二延伸部分EX2、在第一延伸部分EX1与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之间的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以及在第二延伸部分EX2与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之间的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在折叠部分FP处折叠的第一支撑板PLT1包括在弯曲方向上弯曲的可弯曲部分、以及在与可弯曲部分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弯曲的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中的每个。
当折叠部分FP被折叠时,第一非折叠部分NFP1与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之间在第三方向DR3上的距离可以小于在第三方向DR3上的第一曲率半径R1的两倍(例如,直径)。根据折叠状态,折叠的显示装置DD包括具有哑铃形状的第一支撑板PLT1。可以通过将第一支撑板PLT1折叠成哑铃形状来将显示模块DM折叠成哑铃形状。
分别附着到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的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弯曲成与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分别附着到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第二-1支撑板PLT2-1和第二-2支撑板PLT2-2可以弯曲成与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一侧(例如,内侧表面)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板PLT1的第一延伸部分EX1与第二支撑板PLT2的第二-1支撑板PLT2-1之间。例如,沿着展开状态下的厚度方向或沿着折叠状态下的径向方向,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内端部与第二-1支撑板PLT2-1的内端部叠置。当第一支撑板PLT1折叠和展开时,第二数字化仪DGT2不会移动到第二-1支撑板PLT2-1外部,并且第二支撑板PLT2的部分、数字化仪DGT的部分和第一支撑板PLT1的部分可以从折叠(图11)和展开(图10)两者的显示装置DD的外部按顺序保持。也就是说,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一侧可以容纳在第一延伸部分EX1与第二-1支撑板PLT2-1之间的空间中。
当第一支撑板PLT1在折叠部分FP处折叠时,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一侧可以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EX1与第二-1支撑板PLT2-1之间。因此,第二-1支撑板PLT2-1可以用于支撑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一侧。
第二-1支撑板PLT2-1可以设置为覆盖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一侧,从而用于保持第二数字化仪DGT2,使得第二数字化仪DGT2不向外部分离。根据该结构,当第一支撑板PLT1折叠时,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沿着弯曲部分CSP弯曲,同时仍然由第二支撑板PLT2的延伸的内端部(例如,第二-1支撑板PLT2-1的端部)支撑并保持到显示装置DD的内部。
如图10和图11中的相应箭头所指示,当第一支撑板PLT1被折叠和展开时,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一侧可以在第一延伸部分EX1与第二-1支撑板PLT2-1之间沿着第一支撑板PLT1在远离和朝向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方向上移动。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一侧(例如,内侧表面)可以在第一支撑板PLT1的折叠部分FP处在沿着第一支撑板PLT1的方向上面对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一侧(例如,内侧表面)。在实施例中,数字化仪DGT和第一支撑板PLT1一起彼此可折叠和彼此可展开,其中,第一支撑板PLT1的折叠(例如,图11)使第二数字化仪DGT2在沿着第一支撑板PLT1的方向上远离第一数字化仪DGT1滑动,并且第一支撑板PLT1的展开(例如,图10)使第二数字化仪DGT2在沿着第一支撑板PLT1的方向上朝向第一数字化仪DGT1滑动。
当第一支撑板PLT1从展开状态转换到折叠状态时,由于第二数字化仪DGT2沿着弯曲部分CSP弯曲,因此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一侧可以在第一延伸部分EX1与第二-1支撑板PLT2-1之间远离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一侧移动。
当第一支撑板PLT1从折叠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时,由于第二数字化仪DGT2展开为平坦的,因此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一侧可以在第一延伸部分EX1与第二-1支撑板PLT2-1之间移动得更靠近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一侧。也就是说,当第一支撑板PLT1折叠和展开时,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相对于第一数字化仪DGT1而言可滑动地设置,以在第二-1支撑板PLT2-1与第一支撑板PLT1之间滑动和移动。
在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数字化仪DGT2设置在第一支撑板PLT1与第二-1支撑板PLT2-1之间,因此当第一支撑板PLT1折叠时,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容易地沿着折叠部分FP弯曲以具有与弯曲部分CSP对应的弯曲形状,而不是平坦的或展开的。
图12是示出图7中示出的数字化仪DGT的第一感测线圈的平面图。图13是示出图7中示出的数字化仪的第二感测线圈的平面图;
参照图12和图13,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相邻。当在平面图上观看时,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具有比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面积(例如,平面面积)大的面积(例如,平面面积)。在图12中,在由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限定的平面的平面图中指示了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相对平面面积。
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将第一数字化仪DGT1连接到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柔性电路板FPCB和连接到柔性电路板FPCB的连接器CNT。柔性电路板FPCB可以连接到第一数字化仪DGT1并且连接到第二数字化仪DGT2,以将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彼此连接。尽管未示出,但是连接器CNT可以连接到主板。用于驱动数字化仪DGT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设置在主板上。
数字化仪DGT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线圈RF和多个第二感测线圈CF。第一感测线圈RF可以设置在第二感测线圈CF上,并且层叠结构将在下面的图14中示出。第一感测线圈RF可以被定义为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的X轴线圈。第二感测线圈CF可以被定义为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Y轴线圈。
参照图12,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线圈RF。第一感测线圈RF可以从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中的每个以通过在第一方向DR1上具有较长的尺寸的环形形状延伸。
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第一感测线圈RF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PCB连接到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第一感测线圈RF。具体地,第一感测线圈RF中的每个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PCB从连接器CNT延伸到第一数字化仪DGT1。
第一感测线圈RF可以以环形形状从第一数字化仪DGT1延伸,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PCB延伸到第二数字化仪DGT2。从第二数字化仪DGT2延伸的第一感测线圈RF可以以环形形状从第二数字化仪DGT2延伸,然后通过柔性电路板FPCB连接到连接器CNT。
也就是说,第一感测线圈RF中的每个的一端(例如,第一端)可以连接到连接器CNT。第一感测线圈RF中的每个可以从其第一端延伸,以便延伸到柔性电路板FPCB、第一数字化仪DGT1、返回到柔性电路板FPCB、第二数字化仪DGT2、并返回到柔性电路板FPCB,以终止于第一感测线圈RF中的每个的另一端(例如,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该另一端位于连接器CNT处并连接到连接器CNT。
由于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第一感测线圈RF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第一感测线圈RF彼此连接以形成环形形状,因此可以提供数字化仪DGT的X轴线圈。
例如,示出了以环形形状延伸的第一感测线圈RF中的一些,并且省略了剩余的第一感测线圈RF的左部分和右部分。此外,第一感测线圈RF被示出为处于在第一方向DR1上从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延伸的状态。在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中,第一感测线圈RF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DR2上布置。
参照图13,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包括第二感测线圈CF。第二感测线圈CF可以从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中的每个以通过具有在第二方向DR2上较长的尺寸的环形形状延伸。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第二感测线圈CF的数量可以小于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第二感测线圈CF的数量。
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一侧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一侧可以彼此面对。第二感测线圈CF可以包括与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一侧相邻的第二-1感测线圈CF1、与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一侧相邻的第二-2感测线圈CF2以及被限定为除了第二-1感测线圈CF1和第二-2感测线圈CF2之外的其余第二感测线圈CF的第二-3感测线圈CF3。
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第二-1感测线圈CF1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PCB连接到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第二-2感测线圈CF2。第二-1感测线圈CF1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PCB从连接器CNT延伸到第一数字化仪DGT1。第二-2感测线圈CF2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PCB从连接器CNT延伸到第二数字化仪DGT2。
第二-1感测线圈CF1可以以环形形状从第一数字化仪DGT1延伸以延伸到柔性电路板FPCB。第二-2感测线圈CF2可以以环形形状从第二数字化仪DGT2延伸,然后延伸到柔性电路板FPCB以连接到第二-1感测线圈CF1。
第二-1感测线圈CF1和第二-2感测线圈CF2可以基本上彼此成一体。也就是说,第二感测线圈CF(例如,与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一侧相邻的第二感测线圈CF)中的每个的一端可以连接到连接器CNT,此外,一些第二感测线圈CF可以以柔性电路板FPCB、第一数字化仪DGT1、柔性电路板FPCB、第二数字化仪DGT2、然后柔性电路板FPCB的顺序延伸,并且一些第二感测线圈CF中的每个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到连接器CNT。
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第二-3感测线圈CF3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PCB连接到连接器CNT以向第一数字化仪DGT1延伸,从而在第一数字化仪DGT1中提供环形形状。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第二-3感测线圈CF3可以连接到连接器CNT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PCB向第二数字化仪DGT2延伸,从而在第二数字化仪DGT2中提供环形形状。
第二-1感测线圈CF1、第二-2感测线圈CF2和第二-3感测线圈CF3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以提供环形形状,因此,可以提供数字化仪DGT的Y轴线圈。
例如,示出了以环形形状延伸的第二感测线圈CF中的一些,并且省略了剩余的第二感测线圈CF的上部和下部。此外,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被示出为处于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状态。在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中,第二感测线圈CF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DR1上布置。
在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感测线圈CF可以被限定为驱动线圈,并且第一感测线圈RF可以被限定为感测线圈,但不限于此,反之亦然。当电流流过第二感测线圈CF时,可以在第二感测线圈CF与第一感测线圈RF之间感生磁力线。第一感测线圈RF可以感测从电磁笔发射的感生的电磁力,以将感测信号输出到第一感测线圈RF中的每个的一个端子。
由于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第二数字化仪DGT2彼此分离,因此会降低与分离部分相邻的数字化仪DGT的灵敏度。在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于与第一数字化仪DGT1的一侧相邻的第二-1感测线圈CF1和与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一侧相邻的第二-2感测线圈CF2彼此连接,因此可以改善与分离部分相邻的数字化仪DGT的灵敏度。
图14是示出图12和图13中示出的第一感测线圈RF中的一些和第二感测线圈CF中的一些的层叠构造的视图。
例如,图14示出了当在第一方向DR1上观看时数字化仪DGT的剖面。
参照图12、图13和图14,第一感测线圈RF可以设置在数字化仪基体层BSL上,第二感测线圈CF可以设置在数字化仪基体层BSL下方。第一粘合剂层ADH1可以设置在数字化仪基体层BSL上。第一粘合剂层ADH1可以设置在数字化仪基体层BSL上以覆盖第一感测线圈RF。第二粘合剂层ADH2可以设置在数字化仪基体层BSL下方。第二粘合剂层ADH2可以设置在数字化仪基体层BSL下方以覆盖第二感测线圈CF。
第一绝缘层IL1可以设置在第一粘合剂层ADH1上。第二绝缘层IL2可以设置在第二粘合剂层ADH2上。数字化仪基体层BSL、第一绝缘层IL1和第二绝缘层IL2可以包括聚酰亚胺作为相同的材料。第一粘合剂层ADH1和第二粘合剂层ADH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压敏粘合剂。在平面图中,第一感测线圈RF和第二感测线圈CF可以在数字化仪基体层BSL的相对侧上并且彼此相交。
图15是示出根据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1的构造的视图。图16是示出图15的显示装置DD-1的折叠状态的视图。
例如,图15是与图10中示出的剖面对应的剖视图,图16是与图11中示出的剖面对应的剖视图。
在下文中,将聚焦于与图10和图11中示出的显示装置DD的构造不同的构造来对图15和图16中示出的显示装置DD-1的构造进行描述。
参照图15,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附着到第二-1支撑板PLT2-1。虚设粘合剂层DAL可以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EX1下方,并且设置在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内端部分与第二-1支撑板PLT2-1的内端部分之间。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通过虚设粘合剂层DAL附着到第二-1支撑板PLT2-1。
当在平面上观看时,多个虚设开口DOP可以限定在第二-1支撑板PLT2-1的与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叠置的部分中。第八粘合剂层AL8可以不设置在第二-1支撑板PLT2-1的与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叠置的部分上。可以通过虚设开口DOP来改善第二-1支撑板PLT2-1的与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叠置的部分的柔性。
参照图16,当显示装置DD-1被折叠时,由于设置在外部的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曲率半径大,因此会在第二数字化仪DGT2中产生张力。然而,由于虚设开口DOP设置在第二-1支撑板PLT2-1中,因此第二-1支撑板PLT2-1的与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叠置的部分可以在沿着数字化仪DGT的方向上扩展或延长(如由图16中的双头箭头(在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处的双箭头)所示)。由于第二-1支撑板PLT2-1的与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叠置的部分被延伸,因此可以减轻在第二数字化仪DGT2中产生的张力。
图17是示出根据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2的构造的视图。图18是示出图17的显示装置DD-2的折叠状态的视图。
例如,图17是与图10中示出的剖面对应的剖视图,图18是与图11中示出的剖面对应的剖视图。
在下文中,将聚焦于与图10和图11中示出的显示装置DD的构造不同的构造来对图17和图18中示出的显示装置DD-2的构造进行描述。
参照图17,多个凹槽GV可以被限定为分别在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处从第一支撑板PLT1的底表面凹陷。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的柔性可以通过凹槽GV来改善。凹槽GV可以在朝向数字化仪DGT的方向上开口,并且可以延伸到第一支撑板PLT1的部分厚度中。
多个虚设凹槽DGV可以在第二支撑板PLT2-1和第二支撑板PLT2-2的分别与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叠置的部分处限定在第二支撑板PLT2的底表面中。第二支撑板PLT2-1和第二支撑板PLT2-2的分别与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叠置的部分的柔性可以通过虚设凹槽DGV来改善。这里,虚设凹槽DGV可以在远离数字化仪DGT的方向上开口,并且可以延伸到第二支撑板PLT2的部分厚度中。
参照图18,当折叠显示装置DD-2时,由于通过凹槽GV改善了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的柔性,因此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可以更容易地弯曲。
当显示装置DD-2被折叠时,与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叠置的第二-1支撑板PLT2-1和第二2支撑板PLT2-2可以通过虚设凹槽DGV来改善柔性。因此,第二-1支撑板PLT2-1和第二-2支撑板PLT2-2的与第一反曲率部分ICV1和第二反曲率部分ICV2叠置的部分可以容易地弯曲。
根据实用新型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沿着第一支撑板PLT1的下表面从第一支撑板PLT1的第二非折叠部分NFP2延伸到第一支撑板PLT1的折叠部分FP中,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板PLT1与第二支撑板PLT2的第二-1支撑板PLT2-1之间。当第一支撑板PLT1被折叠时,由于第二数字化仪DGT2设置在第一支撑板PLT1与第二-1支撑板PLT2-1之间,因此第二数字化仪DGT2可以容易地沿着折叠部分FP弯曲以具有与折叠部分FP的形状对应的弯曲形状。
在实施例中,与数字化仪DGT和第一支撑板PLT1一起面对显示模块DM的第二支撑板PLT2包括与第一数字化仪DGT1对应的第一板(例如,第二-1支撑板PLT2-1)和与第二数字化仪DGT2对应并且沿着第一方向DR1与第一板相邻的第二板(例如,第二-2支撑板PLT2-2)。
在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PLT1面对显示模块DM并且包括第一非折叠部分(例如,NFP1以及ICV1和EX1)、第二非折叠部分(例如,NFP2以及ICV2和EX2)以及可围绕折叠轴FX折叠并且将第一非折叠部分连接到第二非折叠部分的可弯曲部分(例如,CSP)。第二支撑板PLT2面对显示模块DM,且第一支撑板PLT1在第二支撑板PLT2与显示模块DM之间。数字化仪DGT在第一支撑板PLT1与第二支撑板PLT2之间,并且包括与第一非折叠部分对应的第一数字化仪DGT1和沿着第一方向DR1与第一数字化仪DGT1相邻并且与第二非折叠部分对应的第二数字化仪DGT2。参照图10、图11和图15-图18,例如,第二数字化仪DGT2从第二非折叠部分延伸并且延伸得比可弯曲部分(仅被视为与折叠轴FX相关的CSP)远,以限定第二数字化仪DGT2的与第一延伸部分(例如,EX1处的端部部分)对应的延伸部分。
在实施例中,显示模块DM、第一支撑板PLT1、数字化仪DGT和第二支撑板PLT2沿着显示装置DD的厚度方向按顺序排列。数字化仪DGT包括第一数字化仪DGT1、沿着第一方向DR1与第一数字化仪DGT1间隔开的第二数字化仪DGT2、以及第一数字化仪DGT1与第二数字化仪DGT2之间的第一间隙(例如,与EX1对应的第一间隙)。第二支撑板PLT2包括与第一数字化仪DGT1对应的第一板、与第二数字化仪DGT2对应并且沿着第一方向DR1与第一板间隔开的第二板、以及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第二间隙(例如,与CSP对应的第二间隙)。数字化仪DGT的第一间隙沿着第一方向DR1与第二支撑板PLT2的第二间隙间隔开。参照图10、图15和图17,例如,间隙在厚度方向上偏移并且彼此不对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显的是,可以在实用新型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倘若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则实用新型意图覆盖本实用新型的该修改和变化。因此,对于法律允许的最大范围而言,实用新型的范围将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可允许的最宽的解释来确定,而不应由上述详细描述的限制或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模块;
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显示模块下方;
第一数字化仪,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下方;
第二数字化仪,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下方,并且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数字化仪间隔开;
第二-1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数字化仪下方;以及
第二-2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数字化仪下方,
其中,所述第二数字化仪的邻近所述第一数字化仪的端部与所述第二-1支撑板叠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数字化仪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1支撑板之间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
当所述第一支撑板被折叠和展开时,所述第二数字化仪滑动以在所述第二-1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在平面上观看时,所述第二数字化仪具有比所述第一数字化仪的面积大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非折叠部分、折叠部分和第二非折叠部分,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布置,以及多个开口,限定在所述折叠部分中,
所述第一数字化仪设置在所述第一非折叠部分下方,并且
所述第二数字化仪设置在所述第二非折叠部分和所述折叠部分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字化仪附着到所述第一非折叠部分和所述第二-1支撑板,并且
所述第二数字化仪附着到所述第二非折叠部分和所述第二-2支撑板,而不附着到所述第二-1支撑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部分包括:
第一延伸部分;
第二延伸部分;
弯曲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之间,以预定的曲率弯曲,并且在所述弯曲部分中限定有所述开口;
第一反曲率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与所述第一非折叠部分之间,并且向与所述弯曲部分相对的一侧弯曲;以及
第二反曲率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与所述第二非折叠部分之间,向与所述弯曲部分相对的一侧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字化仪设置在所述第一非折叠部分下方,以在所述第一反曲率部分下方延伸,并且
所述第二数字化仪设置在所述第二非折叠部分下方,以在所述第二反曲率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分、所述弯曲部分和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下方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字化仪附着到所述第二-1支撑板,
其中,在所述第二-1支撑板的与所述第一反曲率部分叠置的部分中限定有多个虚设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凹槽被限定在所述第一反曲率部分和所述第二反曲率部分的底表面中,并且
多个虚设凹槽被限定在所述第二-1支撑板和所述第二-2支撑板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反曲率部分和所述第二反曲率部分叠置的部分的底表面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将所述第一数字化仪和所述第二数字化仪彼此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数字化仪和所述第二数字化仪中的每个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线圈,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第二感测线圈,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数字化仪的所述第一感测线圈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第二数字化仪的所述第一感测线圈,
所述第一数字化仪的第二感测线圈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数字化仪的第二感测线圈的数量,
所述第二感测线圈之中的与所述第一数字化仪的一侧相邻的第二-1感测线圈和所述第二感测线圈之中的与所述第二数字化仪的一侧相邻的第二-2感测线圈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彼此连接,并且
所述第一数字化仪的所述一侧和所述第二数字化仪的所述一侧彼此面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220125398A KR20240046366A (ko) | 2022-09-30 | 2022-09-30 | 표시 장치 |
KR10-2022-0125398 | 2022-09-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25450U true CN221125450U (zh) | 2024-06-11 |
Family
ID=904188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625418.9U Active CN221125450U (zh) | 2022-09-30 | 2023-09-26 | 显示装置 |
CN202311254644.9A Pending CN117809516A (zh) | 2022-09-30 | 2023-09-26 | 显示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254644.9A Pending CN117809516A (zh) | 2022-09-30 | 2023-09-26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118731A1 (zh) |
KR (1) | KR20240046366A (zh) |
CN (2) | CN221125450U (zh) |
WO (1) | WO2024071800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90114863A (ko) * | 2018-03-30 | 2019-10-10 | 유상규 | 디스플레이 폴딩형 휴대단말기 |
KR102639547B1 (ko) * | 2019-01-02 | 2024-02-2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JP2022535171A (ja) * | 2019-03-29 | 2022-08-05 |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ふん▼有限公司 | 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及び表示装置 |
KR20210097650A (ko) * | 2020-01-30 | 2021-08-09 | 씨엠원글로벌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용 듀얼 디지타이저 |
KR20210150942A (ko) * | 2020-06-04 | 2021-12-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지타이저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2022
- 2022-09-30 KR KR1020220125398A patent/KR20240046366A/ko unknown
-
2023
- 2023-06-26 US US18/340,975 patent/US20240118731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9-19 WO PCT/KR2023/014128 patent/WO2024071800A1/ko unknown
- 2023-09-26 CN CN202322625418.9U patent/CN221125450U/zh active Active
- 2023-09-26 CN CN202311254644.9A patent/CN117809516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71800A1 (ko) | 2024-04-04 |
KR20240046366A (ko) | 2024-04-09 |
US20240118731A1 (en) | 2024-04-11 |
CN117809516A (zh) | 2024-04-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497728U (zh) | 显示装置 | |
US11874698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EP4400949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
CN114255656A (zh) | 电子装置和用于制造该电子装置的方法 | |
CN221125450U (zh) | 显示装置 | |
US20230119209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5877919A (zh) | 电子设备 | |
US20240184332A1 (en) | Digitiz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219553167U (zh) | 显示装置 | |
US20240284609A1 (en)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settled cover layer | |
US20230195170A1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211088A1 (en) | Input sensor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US20240164035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218585540U (zh) | 显示设备和包括其的电子设备 | |
CN116546861A (zh) | 电子装置 | |
CN117316050A (zh) | 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