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23154U - 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23154U
CN221123154U CN202322450983.6U CN202322450983U CN221123154U CN 221123154 U CN221123154 U CN 221123154U CN 202322450983 U CN202322450983 U CN 202322450983U CN 221123154 U CN221123154 U CN 221123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exchanger
ground source
pump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509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萌
刘永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Coast Wanfang New Energy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Coast Wanfang New Energy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Coast Wanfang New Energy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Coast Wanfang New Energy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23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23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换热器技术领域的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包括壳体、导热板和过滤管,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间,所述过滤管位于所述壳体的左上侧,所述壳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撑座,所述壳体的左侧壁上侧和右侧壁下侧中间插接有输水管,左侧所述输水管的中间端插接有水泵,所述壳体的内腔中间插接有换热管,该地源热泵的换热器,结构设计合理,使得地源热泵换热器在对冷热交换过程中,能够增强换热器的保温效果,使得热量在交换容易不易分散外溢,有利于换热器的有效使用;使得在地源热泵的换热器使用过程中,对地下水进行过滤时不会堵塞过滤架,也就不会影响地下水的流通,不易影响于地源热泵的换热器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换,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换热器是保障地源热泵机组运行的能量来源,对地源热泵使用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现有的地源热泵的换热器结构简单,在对冷热交换过程中,换热器的保温效果不佳,使得热量的交换容易发生分散外溢,不利于换热器的有效使用;且在地源热泵的换热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地下水进行过滤,通常是简单地使用过滤架进行过滤,但未及时清理,会导致堵塞过滤架,影响地下水的流通,不利于地源热泵的换热器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而现有的地源热泵的换热器结构简单,在对冷热交换过程中,换热器的保温效果不佳,使得热量的交换容易发生分散外溢,不利于换热器的有效使用;且在地源热泵的换热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地下水进行过滤,通常是简单地使用过滤架进行过滤,但未及时清理,会导致堵塞过滤架,影响地下水的流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包括壳体、导热板和过滤管,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间,所述过滤管位于所述壳体的左上侧,所述壳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撑座,所述壳体的左侧壁上侧和右侧壁下侧中间插接有输水管,左侧所述输水管的中间端插接有水泵,所述壳体的内腔中间插接有换热管,所述导热板的外侧壁粘接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外侧壁粘接有隔热层,所述过滤管的左右两端法兰连接有法兰盘,所述过滤管的内腔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滤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的顶部左侧中间固定连接有操控面板,且所述操控面板与所述水泵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换热管的形状呈S形形状,且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导热板的内腔中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导热板采用硅材质制成,且所述保温层采用酚醛树脂发泡材质制成,且所述隔热层采用聚氨酯硬泡材质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滤网的左侧壁中间转动连接有破碎轴,且呈环形均匀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法兰盘的内侧壁中间粘接有密封垫,左侧所述法兰盘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地下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地源热泵的换热器,通过增设的导热板、保温层和隔热层,可以通过导热板采用的硅材质具有促进热能沿着物质内部传播的能力,通过保温层采用的酚醛树脂发泡材质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通过隔热层采用的聚氨酯硬泡材质具有保温隔热效果,使得热量不易分散外溢,使得地源热泵的换热器在对冷热交换过程中,能够增强换热器的保温效果,使得热量在交换容易不易分散外溢,有利于换热器的有效使用。
2、该地源热泵的换热器,通过增设的过滤管、法兰盘、滤网和破碎轴,可以通过法兰盘将过滤管与换热器进行连接,通过破碎轴的增设使得大量的水流经过时,促使破碎轴进行转动,使得破碎轴将地下水搅碎,使其内部的杂质不易大量堆积滤网,即可通过滤架对地下水进行过滤后进入换热器内进行冷热交换,使得在地源热泵的换热器使用过程中,对地下水进行过滤时不会堵塞过滤架,也就不会影响地下水的流通,不易影响于地源热泵的换热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壳体;110、操控面板;120、撑座;130、输水管;140、水泵;150、换热管;200、导热板;210、保温层;220、隔热层;300、过滤管;310、法兰盘;311、密封垫;320、滤网;330、破碎轴;340、地下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使得地源热泵的换热器在对冷热交换过程中,能够增强换热器的保温效果,使得热量在交换容易不易分散外溢,有利于换热器的有效使用;使得在地源热泵的换热器使用过程中,对地下水进行过滤时不会堵塞过滤架,也就不会影响地下水的流通,不易影响于地源热泵的换热器使用,请参阅图1-4,包括壳体100、导热板200和过滤管300;
请再次参阅图1-4,壳体100的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撑座120,撑座120用于为壳体100进行支撑,壳体100的左侧壁上侧和右侧壁下侧中间插接有输水管130,输水管130用于将地下水输送至换热器内,左侧输水管130的中间端插接有水泵140,水泵140用于为输水管130提供动力,壳体100的内腔中间插接有换热管150,换热管150用于为冷却水进行流通,壳体100用于安装连接导热板200和过滤管300;
请再次参阅图2-3,导热板200的外侧壁粘接有保温层210,保温层210用于对换热器进行保温,保温层210的外侧壁粘接有隔热层220,隔热层220用于防止换热器内热量分散,导热板200位于壳体100的内腔中间,具体的,导热板200通过隔热层220与壳体100进行连接,隔热层220粘接在壳体100的内腔之间,导热板200用于增加换热器内部的导热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增设的导热板200、保温层210和隔热层220,使得地源热泵的换热器在对冷热交换过程中,能够增强换热器的保温效果,使得热量在交换容易不易分散外溢,有利于换热器的有效使用。
请再次参阅图1-4,过滤管300的左右两端法兰连接有法兰盘310,法兰盘310用于将过滤管300与换热器和地下水进行连接,过滤管300的内腔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滤网320,滤网320用于对地下水进行过滤,过滤管300位于壳体100的左上侧,过滤管300通过输水管130与壳体100进行连接,过滤管300用于对滤网320进行安装。
请再次参阅图1-4,壳体100的顶部左侧中间固定连接有操控面板110,且操控面板110与水泵140电性连接,通过操控面板110启动水泵140。
请再次参阅图1-4,换热管150的形状呈S形形状,且换热管150位于导热板200的内腔中间,通过S形形状和位置便于换热管150保持热量温度。
请再次参阅图2-3,导热板200采用硅材质制成,且保温层210采用酚醛树脂发泡材质制成,且隔热层220采用聚氨酯硬泡材质制成,通过硅材质使得导热板200具有导热效果,通过酚醛树脂发泡材质使得保温层210具有保温效果,通过聚氨酯硬泡材质使得隔热层220具有隔热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1-4,滤网320的左侧壁中间转动连接有破碎轴330,且呈环形均匀分布,通过破碎轴330将地下水内的碎渣进行搅碎。
综上所述,通过增设的过滤管300、法兰盘310、滤网320和破碎轴330,使得在地源热泵的换热器使用过程中,对地下水进行过滤时不会堵塞过滤架,也就不会影响地下水的流通,不易影响于地源热泵的换热器使用。
请再次参阅图1-4,法兰盘310的内侧壁中间粘接有密封垫311,左侧法兰盘310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地下水管340,通过密封垫311使得法兰盘310的连接更加紧密,通过地下水管340与地下水连接。
在具体的使用时,本技术领域人员通过撑座120对壳体100进行稳定支撑,配合密封垫311的增设通过法兰盘310使得过滤管300将地下水管340与换热器进行紧密连接,点击操控面板110启动水泵140,使得低下水通过地下水管340抽出,并由过滤管300内的破碎轴330进行搅碎,被滤网320过滤后穿过输水管130进入换热器内,通过导热板200采用的硅材质具有促进热能沿着物质内部传播的能力,通过保温层210采用的酚醛树脂发泡材质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通过隔热层220采用的聚氨酯硬泡材质具有保温隔热效果,即可使得地下水与换热管150进行冷热交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6)

1.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导热板(200)和过滤管(300),所述导热板(200)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内腔中间,所述过滤管(300)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左上侧,所述壳体(100)的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撑座(120),所述壳体(100)的左侧壁上侧和右侧壁下侧中间插接有输水管(130),左侧所述输水管(130)的中间端插接有水泵(140),所述壳体(100)的内腔中间插接有换热管(150),所述导热板(200)的外侧壁粘接有保温层(210),所述保温层(210)的外侧壁粘接有隔热层(220),所述过滤管(300)的左右两端法兰连接有法兰盘(310),所述过滤管(300)的内腔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滤网(3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左侧中间固定连接有操控面板(110),且所述操控面板(110)与所述水泵(140)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50)的形状呈S形形状,且所述换热管(150)位于所述导热板(200)的内腔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200)采用硅材质制成,且所述保温层(210)采用酚醛树脂发泡材质制成,且所述隔热层(220)采用聚氨酯硬泡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320)的左侧壁中间转动连接有破碎轴(330),且呈环形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310)的内侧壁中间粘接有密封垫(311),左侧所述法兰盘(310)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地下水管(340)。
CN202322450983.6U 2023-09-11 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 Active CN221123154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23154U true CN221123154U (zh) 2024-06-1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4007B (zh) 一种建筑保温结构
CN221123154U (zh) 一种地源热泵的换热器
CN213238093U (zh) 一种节能环保低温冷水机
WO2020238214A1 (zh) 储能装置及分体式太阳能集热系统
CN207163292U (zh) 一种建筑物冷却水管网热量回收装置
CN217293178U (zh)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高效海绵发泡机
CN212057671U (zh) 一种暖通空调的热量回收利用装置
CN115366777A (zh) 一种冬季防冻式旅居车储水箱
CN210663055U (zh) 一种太阳能自动补偿供暖设备
CN214199780U (zh) 一种糖浆热交换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12777927U (zh) 一种锅炉热水循环加热系统
CN206755537U (zh) 一种机柜空调器
CN208419343U (zh) 一种胶印机冷却水处理装置
CN220405387U (zh)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混水装置
CN213020484U (zh) 一种提高热量利用率的食品加工装置
CN210425625U (zh) 一种冷凝器循环降温系统
CN210237694U (zh) 一种转体炉水冷造
CN214620063U (zh) 一种热水循环系统恒温装置
CN215983325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热泵机组
CN216296279U (zh) 一种树脂材料制备反应釜散热循环结构
CN214095002U (zh) 一种热泵系统余热回收装置
CN210832386U (zh) 一种太阳能空调热能收集装置
CN211257272U (zh) 一种耗能低的装配式建筑
CN219454767U (zh) 一种半导体换热器
CN210672775U (zh) 一种具有局部控温功能的水暖床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