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02291U - 电池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02291U
CN221102291U CN202322806666.3U CN202322806666U CN221102291U CN 221102291 U CN221102291 U CN 221102291U CN 202322806666 U CN202322806666 U CN 202322806666U CN 221102291 U CN221102291 U CN 221102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nnector
packaging
shee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066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秋良
张传生
罗华娇
师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066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02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02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02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该电池包括电芯、封装壳和过流电子保护元件,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设置于电芯主体上的极片;电芯设置于封装壳内,且电芯主体与封装壳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容置空间;过流电子保护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并与极片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由于过流电子保护元件设置在电池外部,增大了电池在电池包中占据的封装空间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的产品结构和制造技术成为当前3C行业的焦点,其中,3C行业是指结合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性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三大科技产品整合应用的资讯家电产业。由于3C行业的电子产品对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尺寸要求均较严格,即要求电池具有高保护性能的同时,需要确保电池封装在电池包后电池包的整体体积较小,以确保电池包更好地容置于电子产品来为电子产品提供电能。
为提升电池的保护性能,目前是在电池外部设置过流电子保护元件来避免电池被损伤,过流电子保护元件能够在电池的电路电流过大、过热、过载等情况下对电池实施保护动作。但由于过流电子保护元件设置在电池外部,增大了电池在电池包中占据的封装空间,导致电池包的体积较大,使得电池包难以满足3C行业电子产品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由于过流电子保护元件设置在电池外部,增大了电池在电池包中占据的封装空间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电芯主体上的极片;
封装壳,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封装壳内,且所述电芯主体与所述封装壳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容置空间;
过流电子保护元件,所述过流电子保护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并与所述极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还包括:
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设置于所述封装壳外部;
导电体,所述导电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封装壳外并与所述极片电连接,所述导电体与所述保护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极片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导电体包括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所述过流电子保护元件包括:
第一过流电子保护元件,所述第一过流电子保护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正极极片之间;
和/或,第二过流电子保护元件,所述第二过流电子保护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体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体包括:
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封装壳上并与所述极片电连接;
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体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体形成预定夹角,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保护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壳包括:
第一封装面,所述第一连接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封装面并与所述极片电连接;
第二封装面,所述第二封装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封装面,所述第二连接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体靠近所述第二封装面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体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侧与所述保护板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二封装面平行,且所述第二连接体背离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封装面之间的高度差位于0mm至2mm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一电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电连接组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连接组件包括正极极柱、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正极极柱一端贯穿所述封装壳与所述第一导电体电连接,所述正极极柱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过流电子保护元件电连接,所述过流电子保护元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正极极片电连接;
第二电连接组件,所述第二电连接组件包括极柱封盖、负极极柱和第三连接片,所述极柱封盖贯穿所述封装壳与所述第二导电体固定连接,所述负极极柱和所述第三连接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负极极柱固定设置于所述极柱封盖和所述第三连接片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片与所述负极极片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还包括: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封装壳之间;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正极极柱和所述封装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过流电子保护元件包括过流保护片TCO。
进一步地,所述过流保护片TCO为矩形结构,所述过流保护片TCO具有长度、宽度以及厚度,所述长度的大小位于1mm至8mm之间,所述宽度的大小位于1mm至6mm之间,所述厚度的大小位于0.5mm至5mm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电池。
在本申请中,电池的封装壳的内壁和电芯主体之间设置有容置空间,将用于提升电池的保护性能的过流电子保护元件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不仅使得电池封装壳围设形成的电池仓的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还节省了过流电子保护元件设置在封装壳外部时在电池包内占据的空间,从而减小了将电池封装于电池包后电池包的封装体积。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展示电池第二封装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电芯;11、电芯主体;12、正极极片;13、负极极片;20、封装壳;21、容置空间;22、第一封装面;23、第二封装面;30、过流电子保护元件;401、第一导电体;402、第二导电体;41、第一连接体;42、第二连接体;421、连接体侧面;51、正极极柱;52、第一连接片;53、第二连接片;61、极柱封盖;62、负极极柱;63、第三连接片;64、注液孔封盖;71、第一绝缘层;72、第二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提升电池的保护性能,在电池外部设置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来避免电池被损伤,但由于设置在电池外部的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会增大电池在电池包中占据的封装空间,为节省出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在电池外部占据的空间,从而减小电池封装于电池包后电池包的整体体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如图1所示,该电池包括电芯10、封装壳20以及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其中,电芯10包括电芯主体11和设置于电芯主体11上的极片。电芯10设置于封装壳20内,且电芯主体11与封装壳2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容置空间21。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设置于容置空间21并与极片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封装壳20可选用钢壳或铝塑壳,优选比铝塑壳更薄、结构强度更好、封边更小的钢壳。
可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的封装壳20的内壁和电芯主体11之间设置有容置空间21,将用于提升电池的保护性能的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设置在容置空间21内,不仅使得封装壳20围设形成的用于容纳电芯主体11的电池仓的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还节省了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设置在封装壳20外部时在电池包内占据的空间,从而减小了将电池封装于电池包后电池包的封装体积,获得具备高安全性能和较小尺寸的电池包产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还包括保护板和导电体,保护板设置于封装壳20外部。由于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过充电、过放电、短路、过电流都会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严重者会导致锂电池燃烧、爆炸。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电池安装一块保护板。保护板能够有效监测电池的使用情况并防止电池产生损害,即防止过充、过放和短路造成的燃烧、爆炸等危险,从而对电池电芯10进行保护。导电体固定设置于封装壳20外并与极片电连接,导电体与保护板固定连接。为节省电池在电池包中的封装空间,由于极片位于封装壳20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封装壳20外设置的导电体来与电芯主体11上的极片电连接后,将保护板与导电体固定连接,从而利用保护板来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其中,极片包括正极极片12和负极极片13,导电体包括第一导电体401和第二导电体402。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包括第一过流电子保护元件和/或第二过流电子保护元件。其中,第一过流电子保护元件电连接于第一导电体401和正极极片12之间。和/或,第二过流电子保护元件电连接于第二导电体402和负极极片13之间。即本实用新型可仅在正极极片12和第一导电体401之间设置一个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或仅在第二导电体402和负极极片13之间设置一个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也可同时在正极极片12和负极极片13处均设置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的同时,减小将电池封装于电池包后电池包的封装体积。其中,若需要同时兼顾成本和安全性能,可仅在正极极片12或负极极片13处设置一个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即可。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设置在导电体和极片之间,对电池进行过流保护的同时,还能对保护板进行过流保护,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的整体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导电体包括第一连接体41和第二连接体42。第一连接体41固定设置于封装壳20上并与极片电连接。第二连接体42连接于第一连接体41一侧并与第一连接体41形成预定夹角,第二连接体42与保护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体41和第二连接体42均可为镍片,形成预定夹角的第一连接体41和第二连接体42整体呈L形镍片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将保护板竖立连接于封装壳20上,由于传统直接通过极片或焊盘将保护板竖立焊接在电池封装面上时,需要工人确保保护板的竖立角度的同时,对保护板进行焊接固定工作,使得安装操作非常不便。导致保护板的安装工艺复杂、操作效率低,且难以确保保护板与电池之间的牢固性。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将第一连接体41和第二连接体42之间的预定夹角设置成九十度(如图4和图5所示),然后将保护板与第二连接体42固定连接即可。由此,简化了将保护板竖立固定于封装壳20上的工艺流程,操作方便、效率高。通过L形镍片将保护板安装于封装壳20,相比直接在极片上点锡固定的方式,安装后的保护板和封装壳20之间的牢固性更好,还可通过增大L形镍片中第二连接体42的表面积来增强保护板与封装壳20之间的牢固度。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封装壳20包括第一封装面22和第二封装面23。第一连接体41固定设置于第一封装面22并与极片电连接。第二封装面23垂直于第一封装面22,第二连接体42连接于第一连接体41靠近第二封装面23的一侧,第二连接体42朝向第一连接体41的一侧与保护板固定连接。其中,第二连接体42与第二封装面23平行,且第二连接体42背离第一连接体41的一侧与第二封装面23之间的高度差位于0mm至2mm之间,第二连接体42背离第一连接体41的一侧为图4所示的连接体侧面421。基于第二连接体42与第二封装面23是相互平行的,即实现了通过第二连接体42垂直于第一连接体41(或者说第一封装面22)来节省电池封装于电池包后的封装空间。且由于第二连接体42背离第一连接体41的一侧与第二封装面23之间的高度差位于0mm至2mm之间,能够确保保护板不会凸出于第二封装面23过高的高度,从而减小电池包的封装体积。具体地,高度差的数值可包括0mm、0.5mm、1mm、1.5mm、2mm等其中之一,当高度差为0mm时,即第二连接体42背离第一连接体41的一侧与第二封装面23平齐,提升了电池包中竖立安装保护板的电池产品的制造效益,将保护板竖立安装在电池所处的空间范围内来节省电池在电池包内占据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仅在正极极片12处设置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从而在实现提升电池安全性能的同时,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还包括第一电连接组件和第二电连接组件。如图2所示,第一电连接组件位于容置空间21,第一电连接组件包括正极极柱51、第一连接片52和第二连接片53。正极极柱51一端贯穿封装壳20与第一导电体401电连接,正极极柱51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片52与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电连接,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通过第二连接片53与正极极片12电连接。如图3所示,第二电连接组件包括极柱封盖61、负极极柱62和第三连接片63,极柱封盖61贯穿封装壳20与第二导电体402固定连接,负极极柱62和第三连接片63位于容置空间21,且负极极柱62固定设置于极柱封盖61和第三连接片63之间,第三连接片63与负极极片13固定连接。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导电体402的第一连接体41上设置有用于向电池内部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注液孔贯通至封装壳20的容置空间21,极柱封盖61可直接穿设于注液孔与第二导电体402的第一连接体41固定连接,并通过预先设置的注液孔封盖64将极柱封盖61密封固定在注液孔内,注液孔封盖64为与注液孔和极柱封盖61之间的空隙相匹配的盖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池还包括第一绝缘层71和第二绝缘层72。第一绝缘层71设置于第一导电体401和封装壳20之间。第二绝缘层72设置于正极极柱51和封装壳20之间,从而实现正极极片12与封装壳20之间的绝缘,其中,由于第一电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片52、第二连接片53均未与封装壳20接触所以不用设置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包括过流保护片TCO,过流保护片TCO也叫自恢复保险丝或聚合物开关或温控开关等,过流保护片TCO采用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在高压、高温,硫化反应的条件下,掺加导电粒子材料后,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传统保险丝过流保护,仅能保护一次,烧断了需更换,而过流保护片TCO具有过流过热过载保护,自动恢复双重功能。即过流保护片TCO能够在电池的电路电流过大、过热、过载等情况下对电池实施保护动作,过流保护片TCO执行保护动作后,会自动复位,由此,无需频繁更换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其中,过流保护片TCO为矩形结构,过流保护片TCO具有长度、宽度以及厚度,长度的大小位于1mm至8mm之间,宽度的大小位于1mm至6mm之间,厚度的大小位于0.5mm至5mm之间。长度的大小具体可包括1mm、2mm、3mm、4mm、5mm、6mm、7mm、8mm等其中之一,宽度的大小可包括1mm、2mm、3mm、4mm、5mm、6mm等其中之一,厚度的大小可包括0.5mm、1.5mm、2mm、2.5mm、3mm、3.5mm、4mm、4.5mm、5mm等其中之一,过流保护片TCO的具体尺寸可根据容置空间21的大小来确定,从而在通过过流保护片TCO为电池提供过流保护的同时,对容置空间21的空间大小进行充分利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内置过流保护片TCO加L形镍片的钢壳电池结构,钢壳电池内置的过流保护片TCO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保护了电池不被损伤,且过流保护片TCO执行保护动作后,会自动恢复复位,避免频繁更换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节约了电池的使用成本。同时,内置过流保护片TCO的方式比外置过流保护片TCO方式制造起来更方便快捷。此外,通过预制的L形镍片与保护板固定连接,L形镍片与电池的第二封装面23平齐,为电池包竖立安装保护板的安装方案提供了更简化的制造工艺。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
由于电池的封装壳20的内壁和电芯主体11之间设置有容置空间21,将用于提升电池的保护性能的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设置在容置空间21内,不仅使得封装壳20围设形成的用于容纳电芯主体11的电池仓的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还节省了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设置在封装壳20外部时在电池包内占据的空间,从而减小了将电池封装于电池包后电池包的封装体积,使该电子设备获得了具备高安全性能和较小尺寸的电池包产品。
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至附图5提供了一种电池的应用实施例。
该应用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电芯10、封装壳20以及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其中,电芯10包括电芯主体11和设置于电芯主体11上的极片。电芯10设置于封装壳20内,且电芯主体11与封装壳2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容置空间21。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为过流保护片TCO时,过流保护片TCO设置于容置空间21并与极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应用实施例通过作为导电体的L形镍片将电池与保护板固定安装,具体地,L形镍片包括第一连接体41和第二连接体42。第一连接体41固定设置于封装壳20上并与极片电连接。第二连接体42连接于第一连接体41一侧并与第一连接体41形成预定夹角,第二连接体42与保护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应用实施例可将第一连接体41和第二连接体42之间的预定夹角设置成九十度,然后将保护板与第二连接体42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将保护板竖立固定在封装壳20上。其中,封装壳20包括第一封装面22和第二封装面23。第一连接体41固定设置于第一封装面22并与极片电连接。第二封装面23垂直于第一封装面22,第二连接体42连接于第一连接体41靠近第二封装面23的一侧,第二连接体42朝向第一连接体41的一侧与保护板固定连接。其中,第二连接体42与第二封装面23平行,且第二连接体42背离第一连接体41的一侧与第二封装面23之间的高度差位于0mm至2mm之间。基于第二连接体42与第二封装面23是相互平行的,即实现了通过第二连接体42垂直于第一连接体41(或者说第一封装面22)来节省电池封装于电池包后的封装空间。且由于第二连接体42背离第一连接体41的一侧与第二封装面23之间的高度差位于0mm至2mm之间,能够确保保护板不会凸出于第二封装面23过高的高度,从而减小电池包的封装体积。具体地,高度差的数值可包括0mm、0.5mm、1mm、1.5mm、2mm等其中之一,当高度差为0mm时,即第二连接体42背离第一连接体41的一侧与第二封装面23平齐,提升了电池包中竖立安装保护板的电池产品的制造效益,将保护板竖立安装在电池所处的空间范围内来节省电池在电池包内占据的空间。
为将过流保护片TCO内置于容置空间21,电池还包括第一电连接组件和第二电连接组件。第一电连接组件位于容置空间21,第一电连接组件包括正极极柱51、第一连接片52和第二连接片53,正极极柱51一端贯穿封装壳20与第一导电体401电连接,正极极柱51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片52与过流保护片TCO电连接,过流保护片TCO通过第二连接片53与正极极片12电连接。第二电连接组件包括极柱封盖61、负极极柱62和第三连接片63,极柱封盖61贯穿封装壳20与第二导电体402固定连接,负极极柱62和第三连接片63位于容置空间21,且负极极柱62固定设置于极柱封盖61和第三连接片63之间,第三连接片63与负极极片13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二导电体402的第一连接体41上设置有用于向电池内部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注液孔贯通至封装壳20的容置空间21,极柱封盖61可直接穿设于注液孔与第二导电体402的第一连接体41固定连接,并通过预先设置的注液孔封盖64将极柱封盖61密封固定在注液孔内,注液孔封盖64为与注液孔和极柱封盖61之间的空隙相匹配的盖板。过流保护片TCO的尺寸范围为长度的大小位于1mm至8mm之间,宽度的大小位于1mm至6mm之间,厚度的大小位于0.5mm至5mm之间。过流保护片TCO能够在电池或保护板的电流过大、过热、过载时执行保护动作,保护电池和保护板不被损伤,且由于过流保护片TCO执行完毕保护动作后,能够自动恢复复位,用户将不会频繁更换电池中的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从而降低了电池的使用成本。
因此,本实用新型应用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内置过流保护片TCO加L形镍片的钢壳电池结构,不仅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保护电池和保护板不被损伤,且过流保护片TCO执行保护动作后,会自动恢复复位,避免频繁更换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节约了电池的使用成本。同时,内置过流保护片TCO的方式将过流保护片TCO直接设置于封装壳20的容置空间21即可,相比外置过流保护片TCO方式制造起来更方便快捷。此外,通过预制的L形镍片与保护板固定连接,L形镍片与电池的第二封装面23平齐,为电池包竖立安装保护板的安装方案提供了更简化的制造工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10),所述电芯(10)包括电芯主体(11)和设置于所述电芯主体(11)上的极片;
封装壳(20),所述电芯(10)设置于所述封装壳(20)内,且所述电芯主体(11)与所述封装壳(2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容置空间(21);
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所述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21)并与所述极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设置于所述封装壳(20)外部;
导电体,所述导电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封装壳(20)外并与所述极片电连接,所述导电体与所述保护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包括正极极片(12)和负极极片(13),所述导电体包括第一导电体(401)和第二导电体(402),所述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包括:
第一过流电子保护元件,所述第一过流电子保护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体(401)和所述正极极片(12)之间;
和/或,第二过流电子保护元件,所述第二过流电子保护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体(402)和所述负极极片(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包括:
第一连接体(41),所述第一连接体(41)固定设置于所述封装壳(20)上并与所述极片电连接;
第二连接体(42),所述第二连接体(42)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体(41)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体(41)形成预定夹角,所述第二连接体(42)与所述保护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壳(20)包括:
第一封装面(22),所述第一连接体(41)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封装面(22)并与所述极片电连接;
第二封装面(23),所述第二封装面(23)垂直于所述第一封装面(22),所述第二连接体(42)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体(41)靠近所述第二封装面(23)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体(42)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体(41)的一侧与所述保护板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体(42)与所述第二封装面(23)平行,且所述第二连接体(42)背离所述第一连接体(4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封装面(23)之间的高度差位于0mm至2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电连接组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21),所述第一电连接组件包括正极极柱(51)、第一连接片(52)和第二连接片(53),所述正极极柱(51)一端贯穿所述封装壳(20)与所述第一导电体(401)电连接,所述正极极柱(51)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片(52)与所述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电连接,所述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片(53)与所述正极极片(12)电连接;
第二电连接组件,所述第二电连接组件包括极柱封盖(61)、负极极柱(62)和第三连接片(63),所述极柱封盖(61)贯穿所述封装壳(20)与所述第二导电体(402)固定连接,所述负极极柱(62)和所述第三连接片(63)位于所述容置空间(21),且所述负极极柱(62)固定设置于所述极柱封盖(61)和所述第三连接片(63)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片(63)与所述负极极片(1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第一绝缘层(71),所述第一绝缘层(71)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体(401)和所述封装壳(20)之间;
第二绝缘层(72),所述第二绝缘层(72)设置于所述正极极柱(51)和所述封装壳(2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电子保护元件(30)包括过流保护片TCO。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保护片TCO为矩形结构,所述过流保护片TCO具有长度、宽度以及厚度,所述长度的大小位于1mm至8mm之间,所述宽度的大小位于1mm至6mm之间,所述厚度的大小位于0.5mm至5mm之间。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电池。
CN202322806666.3U 2023-10-18 2023-10-18 电池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21102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06666.3U CN221102291U (zh) 2023-10-18 2023-10-18 电池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06666.3U CN221102291U (zh) 2023-10-18 2023-10-18 电池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02291U true CN221102291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09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06666.3U Active CN221102291U (zh) 2023-10-18 2023-10-18 电池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022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23668B1 (ko) 리튬 이온 배터리
KR100833745B1 (ko) 이차 전지
JP5517974B2 (ja) 二次電池
CN203218397U (zh) 保护电路模块和包括该保护电路模块的二次电池组
KR101243910B1 (ko) 와이어에 의하여 접속되는 보호 회로 모듈을 가지는 이차 전지 팩
KR100778979B1 (ko) 이차전지
CN203150632U (zh) 保护电路模块和具有该保护电路模块的二次电池组
EP2337121B1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with a novel structure
CN101764247B (zh) 电池组
CN203277582U (zh) 保护电路模块和二次电池组
CN102959766B (zh) 具有新型结构的二次电池组
US9345146B2 (en) Circuit board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with the circuit board
JP6594455B2 (ja) ワイヤー固定リブを備えている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258569A (ja)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24885B1 (ko) 이차전지
CN105580163A (zh) 具有pcm壳体的电池组
CN217768684U (zh) 圆柱电芯
KR20080032912A (ko) 이차 전지
KR20140038037A (ko) 배터리 팩
KR101531323B1 (ko) 단자 보호 부재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캡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CN221102291U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EP2782164B1 (en) Battery cell protecting case for use in power batteries
CN212676395U (zh) 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KR101969387B1 (ko) 외부 입출력 양극단자가 돌출되어 있는 각형 전지팩
CN113328199A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