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01378U - 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01378U
CN221101378U CN202322975980.4U CN202322975980U CN221101378U CN 221101378 U CN221101378 U CN 221101378U CN 202322975980 U CN202322975980 U CN 202322975980U CN 221101378 U CN221101378 U CN 221101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layer
sliding
layer
uppe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759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辉
黎远
周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imu Blue Whale Nann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imu Blue Whale Nann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imu Blue Whale Nann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imu Blue Whale Nann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759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01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01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01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其中,第一上电极层包括沿平行于触压面的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上极板;第一下电极层、第一弹性基材层及至少两个上极板用于共同形成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第二上电极层、第二弹性基材层及第二下电极层用于共同响应于施加在触压面上的触压动作,生成压力感应信号;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触压面上的触滑动作,生成用于指示在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之间滑动的目标滑动感应信号。本实施例提供的触压感应模组成本低、结构简单且具备触滑方向判断功能。

Description

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种键盘、触摸屏或耳机等。为了提高触控结构的美观度,具备触控功能的电子产品广泛采用触摸感应技术。
目前,具备触摸方向判断功能的电子装置,一般采用软件算法确定触摸滑动重心并计算滑动距离及滑动方向,对检测芯片的信号采样精度与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导致产品结构复杂、成本高、占用信号通道多,不能应用于低成本的耳机、玩具等电子产品中。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且具备触滑方向判断功能的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触压感应模组,包括位于触压面正下方且沿垂直触压面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上电极层、第一弹性基材层、第一下电极层、支撑板、第二上电极层、第二弹性基材层及第二下电极层;第一上电极层包括沿平行于触压面的第一方向间隔固定于第一弹性基材层的顶面的至少两个上极板;第一下电极层固定于第一弹性基材层的底面;第一下电极层、第一弹性基材层及至少两个上极板用于共同形成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第二上电极层、第二弹性基材层及第二下电极层用于共同形成压力传感器,第二上电极层固定于第二弹性基材层的顶面,第二上电极层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均固定于支撑板的底面;压力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触压面上的触压动作,生成压力感应信号;其中,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触压面上的触滑动作,生成用于指示在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之间滑动的目标滑动感应信号。
上述实施例中的触压感应模组,通过在触压面正下方设置沿垂直触压面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上电极层、第一弹性基材层、第一下电极层、支撑板、第二上电极层、第二弹性基材层及第二下电极层;第一上电极层包括沿平行于触压面的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上极板;第一下电极层、第一弹性基材层及至少两个上极板用于共同形成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第二上电极层、第二弹性基材层及第二下电极层共同形成的压力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触压面上的触压动作,生成压力感应信号;其中,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触压面上的触滑动作,生成用于指示在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之间滑动的目标滑动感应信号。利用支撑板中部在施加于触压面上的触压动作的作用下压缩第二弹性基材层,减小第二上电极层与第二下电极层之间的间距,增大第二上电极层与第二下电极层之间的电容;从而能够经由检测第二上电极层相对于第二下电极层下移过程中引起的电容增加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来确定触压操作是否有效,以进一步触发预设的触压控制功能;当触压操作消失,第二上电极层因第二弹性基材层恢复体积而复位,以等待下一次触压操作。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位于触压面、支撑板之间,且沿平行于触压面的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便于在预设时间内检测到两个滑动传感器的滑动感应信号的情况下,判定在该两个滑动传感器之间存在触滑动作,使得触压感应模组能够直接生成用于指示在该两个滑动传感器之间滑动的目标滑动感应信号,无需依赖检测芯片的计算能力。由于支撑板为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提供了支撑基板的同时,还为第二上电极层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提供了安装与固定的主体,并且能够经由其中部下压第二上电极层下移,因而有效地提高触压感应模组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保证压力传感器的触压感应的灵敏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压感应模组还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沿垂直触压面的方向依次贯穿一上极板、第一弹性基材层、第一下电极层、支撑板、第二上电极层及第二弹性基材层,并至少延伸至第二下电极层,用于传递施加于触压面上触压动作的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压感应模组还包括位于至少两个上极板的沿第一方向相对两侧的第二支撑柱及第三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及第三支撑柱用于将支撑板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均固定于触压面的底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上极板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上极板、第二上极板及第三上极板;第一支撑柱被配置为:沿垂直触压面的方向依次贯穿第二上极板、第一弹性基材层、第一下电极层、支撑板、第二上电极层、第二弹性基材层,并至少延伸至第二下电极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包括基台及连接柱,基台固定于触压面的底面;连接柱固定于基台的底面,用于贯穿第二上极板、第一弹性基材层、第一下电极层、支撑板、第二上电极层、第二弹性基材层,并至少延伸至第二下电极层;其中,基台在第二上极板顶面的正投影覆盖连接柱在第二上极板顶面的正投影,基台用于限制连接柱的下移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上极板与第一弹性基材层及第一下电极层用于共同形成第一滑动传感器;第二上极板与第一弹性基材层及第一下电极层用于共同形成第二滑动传感器;第三上极板与第一弹性基材层及第一下电极层用于共同形成第三滑动传感器;第一滑动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第一上极板上的触滑动作,生成第一滑动感应信号;第二滑动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第二上极板上的触滑动作,生成第二滑动感应信号;第三滑动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第三上极板上的触滑动作,生成第三滑动感应信号;触压感应模组还包括检测电路,检测电路与第二上电极层、第一滑动传感器、第二滑动传感器及第三滑动传感器均电连接,用于接收第一滑动感应信号、第二滑动感应信号及第三滑动感应信号中至少两个,及用于生成用于指示在第一滑动传感器、第二滑动传感器及第三滑动传感器中任意两个之间滑动的目标滑动感应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上电极层包括金属网格;第二下电极层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压感应模组还包括位于第二上电极层沿第一方向相对两侧的第一接地层、第二接地层;第一接地层、第二接地层均固定于支撑板的下表面,用于将支撑板接地;其中,第二上电极层的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地层、第二接地层连接。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耳机,包括内置空腔体的壳体,以及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触压感应模组,触压感应模组至少部分位于空腔体内,触压感应模组的触压面为壳体的触压面的至少部分。
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触压感应模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触压感应模组的爆炸图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触压感应模组的爆炸图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触压面;10、第一上电极层;11、上极板;20、第一弹性基材层;31、第一下电极层;30、支撑板;32、第二上电极层;40、第二弹性基材层;50、第二下电极层;60、第一支撑柱;61、基台;62、连接柱;70、第二支撑柱;80、第三支撑柱;91、第一接地层;92、第二接地层;111、第一上极板;112、第二上极板;113、第三上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个元件例如层基板被指为在另一膜层“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膜层上或亦可存在中间膜层。进一步说,当层被指为在另一层“下”时,其可直接在下方,亦可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层。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层被指为在两层“之间”时,其可为两层之间的唯一层,或亦可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层。本申请所称“上”、“下”是相对于压力传感器在应用过程中与使用者靠近的程度而言,相对靠近使用者的一侧为“上”,相对远离使用者的一侧为“下”。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或“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亦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相互”、“叠合”、“层叠”和“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触压感应模组包括位于触压面(图1未示出)正下方且沿垂直触压面的方向(例如oy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上电极层10、第一弹性基材层20、第一下电极层31、支撑板30、第二上电极层32、第二弹性基材层40及第二下电极层50;第一上电极层10包括沿平行于触压面的第一方向(例如ox方向)间隔固定于第一弹性基材层20的顶面的至少两个上极板11;第一下电极层31固定于第一弹性基材层20的底面;第一下电极层31、第一弹性基材层20及至少两个上极板11用于共同形成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第二上电极层32、第二弹性基材层40及第二下电极层50用于共同形成压力传感器,第二上电极层32固定于第二弹性基材层40的顶面,第二上电极层32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均固定于支撑板30的底面;压力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触压面上的触压动作,生成压力感应信号;其中,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触压面上的触滑动作,生成用于指示在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之间滑动的目标滑动感应信号。
请继续参考图1,通过在触压面正下方设置沿垂直触压面(图1未示出)的方向(例如oy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上电极层10、第一弹性基材层20、第一下电极层31、支撑板30、第二上电极层32、第二弹性基材层40及第二下电极层50;第一上电极层10包括沿平行于触压面的第一方向(例如ox方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上极板11;第一下电极层31、第一弹性基材层20及至少两个上极板11用于共同形成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第二上电极层32、第二弹性基材层40及第二下电极层50共同形成的压力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触压面上的触压动作,生成压力感应信号;其中,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触压面上的触滑动作,生成用于指示在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之间滑动的目标滑动感应信号。利用支撑板30中部在施加于触压面上的触压动作的作用下压缩第二弹性基材层40,减小第二上电极层32与第二下电极层50之间的间距,增大第二上电极层32与第二下电极层50之间的电容;从而能够经由检测第二上电极层32相对于第二下电极层50下移过程中引起的电容增加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来确定触压操作是否有效,以进一步触发预设的触压控制功能;当触压操作消失,第二上电极层32因第二弹性基材层40恢复体积而复位,以等待下一次触压操作。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位于触压面、支撑板30之间,且沿平行于触压面的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便于在预设时间内检测到两个滑动传感器的滑动感应信号的情况下,判定在该两个滑动传感器之间存在触滑动作,使得触压感应模组能够直接生成用于指示在该两个滑动传感器之间滑动的目标滑动感应信号,无需依赖检测芯片的计算能力。由于支撑板30为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提供了支撑基板的同时,还为第二上电极层32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提供了安装与固定的主体,并且能够经由其中部下压第二上电极层32下移,因而有效地提高触压感应模组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保证压力传感器的触压感应的灵敏性。
请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压感应模组还包括第一支撑柱60,第一支撑柱60沿垂直触压面100的方向(例如oy方向)依次贯穿一上极板、第一弹性基材层20、第一下电极层31、支撑板30、第二上电极层32及第二弹性基材层40,并至少延伸至第二下电极层50,用于传递施加于触压面100上触压动作的压力。第一支撑柱60不仅能够将一上极板、第一弹性基材层20、第一下电极层31、支撑板30、第二上电极层32、第二弹性基材层40及第二下电极层50连接,还能够直接将施加于触压面100的压力传递至第一弹性基材层20及第二弹性基材层40,提高触压感应模组结构稳固性的同时,能够提高触压/触滑动作的灵敏度。
请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压感应模组还包括位于至少两个上极板的沿第一方向(例如ox方向)相对两侧的第二支撑柱70及第三支撑柱80;第二支撑柱70及第三支撑柱80用于将支撑板30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均固定于触压面100的底面。可以设置第二支撑柱70的顶面固定于触压面100且底面固定于支撑板30,并设置第三支撑柱80的顶面固定于触压面100且底面固定于支撑板30,从而将支撑板30经由第二支撑柱70及第三支撑柱80与触压面100固定连接,使得滑动传感器经由第一支撑柱60固定于触压面100的底面,便于将压力传感器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均固定于支撑板30的底面,降低滑动传感器制备工艺复杂度的同时,提高触压感应模组结构的稳固性。
请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触压感应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例如ox方向)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上极板111、第二上极板112及第三上极板113;第一支撑柱60被配置为:沿垂直触压面100的方向(例如oy方向)依次贯穿第二上极板112、第一弹性基材层20、第一下电极层31、支撑板30、第二上电极层32、第二弹性基材层40,并至少延伸至第二下电极层50。便于第一支撑柱60将施加于触压面100的压力传递至第一弹性基材层20及第二弹性基材层40,提高触压感应模组结构稳固性的同时,能够提高触压/触滑动作的灵敏度。
请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60包括基台61及连接柱62,基台61固定于触压面100的底面;连接柱62固定于基台61的底面,用于贯穿第二上极板112、第一弹性基材层20、第一下电极层31、支撑板30、第二上电极层32、第二弹性基材层40,并至少延伸至第二下电极层50;其中,基台61在第二上极板112顶面的正投影覆盖连接柱62在第二上极板112顶面的正投影,基台61用于限制连接柱62的下移距离,避免连接柱62下压第一弹性基材层20及第二弹性基材层40过度,而影响第一弹性基材层20及第二弹性基材层40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基台61与连接柱62可为一体连接,基台61的外径大于连接柱62的外径,第二上极板112、第一弹性基材层20、第一下电极层31、支撑板30上设置有贯穿孔,并且与基台61相适配;第二上电极层32、第二弹性基材层40,第二下电极层50上设置有贯穿孔,并且与连接柱62相适配。第一支撑柱60受力并沿垂直触压面的方向下移的过程中,基台61依次贯穿第二上极板112、第一弹性基材层20、第一下电极层31、支撑板30,并且停留在第二上电极层32的顶面,而支撑柱62则贯穿第二上电极层32、第二弹性基材层40,并至少延伸至第二下电极层50,如此,第一支撑柱60沿垂直触压面的方向下移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二上电极层32向第二下电极层50移动,减小第二上电极层32向第二下电极层50之间的距离。
请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极板111与第一弹性基材层20及第一下电极层31用于共同形成第一滑动传感器;第二上极板112与第一弹性基材层20及第一下电极层31用于共同形成第二滑动传感器;第三上极板113与第一弹性基材层20及第一下电极层31用于共同形成第三滑动传感器;第一滑动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第一上极板111上的触滑动作,生成第一滑动感应信号;第二滑动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第二上极板112上的触滑动作,生成第二滑动感应信号;第三滑动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第三上极板113上的触滑动作,生成第三滑动感应信号;触压感应模组还包括检测电路(未图示),检测电路与第二上电极层32、第一滑动传感器、第二滑动传感器及第三滑动传感器均电连接,用于接收第一滑动感应信号、第二滑动感应信号及第三滑动感应信号中至少两个,及用于生成用于指示在第一滑动传感器、第二滑动传感器及第三滑动传感器中任意两个之间滑动的目标滑动感应信号。
示例地,请继续参考图2,若检测电路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第一滑动传感器的第一滑动感应信号、第二滑动传感器的第二滑动感应信号,则判定用户在触压面100上施加了在第一滑动传感器与第二滑动传感器之间的触滑信号;进一步地,若检测电路先接收到第一滑动感应信号,则判定用户在触压面100上施加了由第一滑动传感器触滑向第二滑动传感器的触滑动作,反之,则判定用户在触压面100上施加了由第二滑动传感器触滑向第一滑动传感器的触滑动作。
示例地,请继续参考图2,若检测电路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第二滑动传感器的第二滑动感应信号、第三滑动传感器的第三滑动感应信号,则判定用户在触压面100上施加了在第二滑动传感器与第三滑动传感器之间的触滑信号;进一步地,若检测电路先接收到第二滑动感应信号,则判定用户在触压面100上施加了由第二滑动传感器触滑向第三滑动传感器的触滑动作,反之,则判定用户在触压面100上施加了由第三滑动传感器触滑向第二滑动传感器的触滑动作。
示例地,请继续参考图2,若检测电路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第一滑动感应信号、第二滑动感应信号及第三滑动感应信号,则判定用户在触压面100上施加了在第一滑动传感器、第二滑动传感器与第三滑动传感器之间的触滑信号;进一步地,若检测电路先接收到第一滑动感应信号,则判定用户在触压面100上施加了由第一滑动传感器触滑向第三滑动传感器的触滑动作,反之,则判定用户在触压面100上施加了由第三滑动传感器触滑向第一滑动传感器的触滑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及附图2中在第一弹性基材层20沿平行于触压面100的第一方向间隔分布3个上极板(第一上极板111、第二上极板112、第三上极板113),仅仅是为了示意如何形成多个滑动传感器,以及如何利用第一支撑柱60、第二支撑柱70、第三支撑柱80进行固定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原理,本申请中的上极板的数量并未限制成3个,例如,可以在第一上极板111和第二上极板112之间再增设若干个上极板,和/或在第二上极板112和第三上极板113之间再增设若干个上极板,以达到形成多个滑动传感器的目的,在未改变本申请工作原理的情况下,仅对上极板的数量作等效改变,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压感应模组还包括位于第二上电极层32沿第一方向(例如ox方向)相对两侧的第一接地层91、第二接地层92;第一接地层91、第二接地层92均固定于支撑板30的下表面,用于将支撑板30接地;其中,第二上电极层32的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地层91、第二接地层92连接。可以设置第一接地层91、第二接地层92均粘接于支撑板30的下表面,并设置第二上电极层32的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地层91、第二接地层92连接,使得第二上电极层32的中部可以在支撑板30的下压下向下移动。
请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上电极层32包括金属网格;第二下电极层50接地,能够降低触压感应模组布线的复杂度以及隔绝干扰信号。
请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第二弹性基材层40位于支撑板30与第二上电极层32之间,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二上电极层32与第二下电极层50之间的间距,提高压力检测的灵敏度。在本实施中,可以在第二上电极层32与第二下电极层50之间设置介电薄膜(未图示),避免第二上电极层32与第二下电极层50形成电接触。例如,可以在第二上电极层32的底面设置介电薄膜,或在第二下电极层50顶面设置介电薄膜。
进一步地,可以在预设时间内检测有效触压操作的次数来确认是双击或三击,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控制。预设时间可以为0.8S-1.5S,例如,预设时间可以为0.8S、0.9S、1.0S、1.2S或1.5S等等。
示例地,若预设时间例如1S内检测到两次有效触压操作,则判定用户“双击”,可以根据该“双击”命令来触发相应的功能,例如增加耳机音量等。若预设时间例如1S内检测到三次有效触压操作,则判定用户“三击”,可以根据该“三击”命令来触发相应的功能,例如播放下一曲等等。还可以通过检测单次有效触压操作的维持时间是否超过额定阈值时间,来判断是否出现长按操作。例如,若在额定阈值时间例如1s内,检测到有效触压操作维持且没有检测到用于指示电容量减小的电信号,则判定用户“长按”,可以根据该“长按”命令来触发相应的功能,例如开机或关机。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1-图2,通过向第二上电极层32与第二下电极层50之间输入不同极性的驱动电压信号,及向第一上电极层10与第一下电极层31之间输入不同极性的驱动电压信号。第二上电极层32与第二下电极层50之间形成一个电容感应器(压力传感器),可以感应施加其上的压力信号。电容感应器中的电场力F=(U2*K*εr*S1)/(d2*Y*S2),其中U为加在第二上电极层32与第二下电极层50之间的驱动电压,K为静电力常量,εr为第二上电极层32与第二下电极层50之间总介电常数,S1为电场有效面积,d为第二上电极层32与第二下电极层50之间的间距,Y为第二弹性基材层40的弹性模量,S2为第二弹性基材层40的横截面积,故电容感应器中的电场力的大小与第二上电极层32与第二下电极层50之间的间距呈反比。当手指触压触压面100,支撑板30被触压并压缩第二弹性基材层40的过程中下移,从而减小第二上电极层32与第二下电极层50之间距离,当第二弹性基材层40形变最大时,第二上电极层32与第二下电极层50之间的吸附力也最大,被压缩的第二弹性基材层40的弹力最大,被压缩的第二弹性基材层40回弹至无压缩形变状态,使得用户感觉到明显的触压反馈。
作为示例,请继续参考图1-图2,第一上电极层10、第一下电极层31、第二下电极层50可以为导电材料制成,例如,导电材料可以选自银浆、碳浆、纳米银丝、PEDOT、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导等。
作为示例,请继续参考图1-图2,第一弹性基材层20或第二弹性基材层40可以包括硅胶弹性层、橡胶弹性层及塑料弹性层等中至少一个。为了增加弹性,还可以在硅胶弹性层、橡胶弹性层及塑料弹性层中增加空腔或小孔,例如将硅胶弹性层、橡胶弹性层及塑料弹性层做成蜂窝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层还可以为丙烯酸酯弹性层、聚氨酯弹性层、丁腈橡胶、三氟乙烯以及它们相应的有机-无机、有机-有机复合材料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弹性层的材料示例,旨在示例性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工作原理,不在于限制本申请,在未改变本申请工作原理的情况下,仅对弹性层的形状、材料作等效改变,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耳机包括内置空腔体的壳体,以及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触压感应模组,至少部分位于空腔体内,触压感应模组位于空腔体内,触压感应模组的触压面为壳体的触压面的至少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触压感应模组。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例如但不局限为消费性电子产品、家居式电子产品、车载式电子产品、金融终端产品等合适类型的电子产品。其中,消费性电子产品如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桌面显示器、电脑一体机等。家居式电子产品如为智能门锁、电视、冰箱、穿戴式设备等。车载式电子产品如为车载导航仪、车载DVD等。金融终端产品如为ATM机、自助办理业务的终端等。
请注意,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后文实施例中所给结构示意图中,除非单独给出对应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外,其他与本公开实施例实用新型点相关结构的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相互参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压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触压面正下方且沿垂直所述触压面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上电极层、第一弹性基材层、第一下电极层、支撑板、第二上电极层、第二弹性基材层及第二下电极层;
所述第一上电极层包括沿平行于所述触压面的第一方向间隔固定于所述第一弹性基材层的顶面的至少两个上极板;所述第一下电极层固定于所述第一弹性基材层的底面;
所述第一下电极层、所述第一弹性基材层及所述至少两个上极板用于共同形成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
所述第二上电极层、所述第二弹性基材层及所述第二下电极层用于共同形成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上电极层固定于所述第二弹性基材层的顶面,所述第二上电极层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均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
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所述触压面上的触压动作,生成压力感应信号;所述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所述触压面上的触滑动作,生成用于指示在所述至少两个滑动传感器之间滑动的目标滑动感应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压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支撑柱,沿垂直所述触压面的方向依次贯穿一所述上极板、所述第一弹性基材层、所述第一下电极层、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上电极层及所述第二弹性基材层,并至少延伸至所述第二下电极层,用于传递施加于所述触压面上触压动作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压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至少两个上极板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两侧的第二支撑柱及第三支撑柱;
所述第二支撑柱及所述第三支撑柱用于将所述支撑板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均固定于所述触压面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压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上极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上极板、第二上极板及第三上极板;
所述第一支撑柱被配置为:沿垂直所述触压面的方向依次贯穿所述第二上极板、所述第一弹性基材层、所述第一下电极层、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上电极层、所述第二弹性基材层,并至少延伸至所述第二下电极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压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包括:
基台,固定于所述触压面的底面;
连接柱,固定于所述基台的底面,用于贯穿所述第二上极板、所述第一弹性基材层、所述第一下电极层、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上电极层、所述第二弹性基材层,并至少延伸至所述第二下电极层;
其中,所述基台在所述第二上极板顶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连接柱在所述第二上极板顶面的正投影,所述基台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柱的下移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压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极板与所述第一弹性基材层及所述第一下电极层用于共同形成第一滑动传感器;
所述第二上极板与所述第一弹性基材层及所述第一下电极层用于共同形成第二滑动传感器;
所述第三上极板与所述第一弹性基材层及所述第一下电极层用于共同形成第三滑动传感器;
所述第一滑动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所述第一上极板上的触滑动作,生成第一滑动感应信号;所述第二滑动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所述第二上极板上的触滑动作,生成第二滑动感应信号;所述第三滑动传感器用于响应于施加在所述第三上极板上的触滑动作,生成第三滑动感应信号;
所述触压感应模组还包括:
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二上电极层、所述第一滑动传感器、所述第二滑动传感器及所述第三滑动传感器均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滑动感应信号、所述第二滑动感应信号及所述第三滑动感应信号中至少两个,及用于生成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滑动传感器、所述第二滑动传感器及所述第三滑动传感器中任意两个之间滑动的目标滑动感应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压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电极层包括金属网格;
所述第二下电极层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触压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上电极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两侧的第一接地层、第二接地层;
所述第一接地层、所述第二接地层均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用于将所述支撑板接地;
其中,所述第二上电极层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层、所述第二接地层连接。
9.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置空腔体;以及
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触压感应模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腔体内,所述触压感应模组的触压面为所述壳体的触压面的至少部分。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触压感应模组。
CN202322975980.4U 2023-11-03 2023-11-03 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21101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75980.4U CN221101378U (zh) 2023-11-03 2023-11-03 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75980.4U CN221101378U (zh) 2023-11-03 2023-11-03 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01378U true CN221101378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14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75980.4U Active CN221101378U (zh) 2023-11-03 2023-11-03 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013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43989B1 (ko) 정전용량식 터치스크린
US7321361B2 (en)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having non-flat operation surfa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2981991B1 (en) Piezoelectric generating for location signaling
KR101097869B1 (ko) 정전용량식 하이브리드 터치스크린
CN106445097A (zh) 带有剪切力感测的电子设备
EP1840715A2 (en) Force imaging input device and system
CN104423766A (zh) 传感器设备、输入设备和电子装置
CN101490642A (zh) 输入设备
CN102262488A (zh) 静电电容式输入装置
CN201927012U (zh) 带芯片单片式电容触摸屏
KR101532403B1 (ko) 정전용량식 터치 패널용 저항막 터치 필름
US11768548B2 (en) Touch pad device and portable computer comprising same
JP6431610B2 (ja) 静電容量式入力装置
KR101167411B1 (ko) 정전용량식 터치스크린
CN221101378U (zh) 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CN212659063U (zh) 一种应力感测薄膜、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5427796U (zh) 一种具有压力检测功能的电子设备
CN221225476U (zh) 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CN220874524U (zh) 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CN220874523U (zh) 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CN220872980U (zh) 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CN214748555U (zh) 一种具有夹层结构的电阻式压力传感器
CN220872989U (zh) 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CN220872991U (zh) 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CN220872990U (zh) 触压感应模组、耳机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