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82416U - 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82416U
CN221082416U CN202322588568.7U CN202322588568U CN221082416U CN 221082416 U CN221082416 U CN 221082416U CN 202322588568 U CN202322588568 U CN 202322588568U CN 221082416 U CN221082416 U CN 221082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yster
arc
plate
bottom plate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885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振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angz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OUWE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OUWE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OUWE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885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82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82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82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滨海地区牡蛎礁的保护与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包括混凝土主体,其内由贝壳为粗骨料,所述混凝土主体包括底板以及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侧,所述底板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弧形板的下侧固定连接,由支撑件对弧形板中线底部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的牡蛎礁采用扇贝或牡蛎贝壳替代传统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牡蛎贝壳作为天然附着基材料易于牡蛎附着的同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自重较轻,牡蛎占礁体总重量的比例达到65%以上,降低了礁体沉降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滨海地区牡蛎礁的保护与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
背景技术
牡蛎礁是由大量牡蛎固着生长于硬底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生物礁,它广泛分布于温带河口和滨海区,牡蛎礁是河口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可限制浮游藻类的暴发和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为许多重要经济动物提供避难、摄食或繁殖场所,具有重要的渔业价值,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全球牡蛎数量已降至最低点,约85%牡蛎礁已消失,因此针对牡蛎礁的保护与修复亟需进行。
近些年来,我国牡蛎礁的构建多采用水泥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水泥混凝土造价昂贵且密度过高,不易在泥沙质海区进行牡蛎礁的构建,在潮间带易下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用于解决目前我国牡蛎礁的构建多采用水泥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水泥混凝土造价昂贵且密度过高,不易在泥沙质海区进行牡蛎礁的构建,在潮间带易下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包括混凝土主体,其内由贝壳为粗骨料,所述混凝土主体包括底板以及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侧,所述底板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弧形板的下侧固定连接,由支撑件对弧形板中线底部进行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板面两侧镜像开设有一组第一连通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板为半圆形结构,其上开设多组第二连通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侧分别与底板以及弧形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贝壳为扇贝壳以及牡蛎贝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选用以贝壳为粗骨料的混凝土主体,混凝土主体内的底板和弧形板组合搭建成框架结构,并增设支撑板提高框架结构的强度,采用扇贝或牡蛎贝壳替代传统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牡蛎贝壳作为天然附着基材料易于牡蛎附着的同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自重较轻,牡蛎占礁体总重量的比例达到65%以上,降低了礁体沉降的风险,从而解决了目前我国牡蛎礁的构建多采用水泥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水泥混凝土造价昂贵且密度过高,不易在泥沙质海区进行牡蛎礁的构建,在潮间带易下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底板;101、第一连通口;2、弧形板;201、第二连通口;3、支撑板。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包括混凝土主体,其内由贝壳为粗骨料,所述混凝土主体包括底板1以及弧形板2,所述弧形板2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侧,所述底板1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弧形板2的下侧固定连接,由支撑件对弧形板2中线底部进行支撑;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混凝土预制块体构建牡蛎礁,采用贝壳替代传统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一方面减轻了块体重量,另一方面增加了与海水接触面积,有利于牡蛎附着,实用新型是依据牡蛎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利用其在附着变态、生长和繁殖等时期的特点来设计,该实用新型可实现在较短时间快速增加牡蛎礁的生物量、扩增自然活体牡蛎礁面积,恢复牡蛎礁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的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板面两侧镜像开设有一组第一连通口101,以及所述弧形板2为半圆形结构,其上开设多组第二连通口201,进一步减轻了本实用新型的重量的同时,提高了海水之间的交互。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两侧分别与底板1以及弧形板2固定连接,提高了弧形板2的结构强度以及抗冲击能力;
当然实际在设计时,所述支撑件可使用多组支撑柱进行替换,同时支撑板3的也可倾斜放置,并增加支撑板3的数量。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贝壳为扇贝壳以及牡蛎贝壳,本实用新型的牡蛎礁采用扇贝或牡蛎贝壳替代传统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牡蛎贝壳作为天然附着基材料,易于牡蛎附着,同时使用牡蛎贝壳替代传统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可无害降解,不存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且使用扇贝壳以及牡蛎贝壳,进一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礁体材料自重较轻,牡蛎占本实用新型的总重量的比例达到65%以上,降低了礁体沉降的风险。
综合以上,本实用新型通过选用以贝壳为粗骨料的混凝土主体,混凝土主体内的底板1和弧形板2组合搭建成框架结构,并增设支撑板3提高框架结构的强度,采用扇贝或牡蛎贝壳替代传统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牡蛎贝壳作为天然附着基材料易于牡蛎附着的同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自重较轻,牡蛎占礁体总重量的比例达到65%以上,降低了礁体沉降的风险,从而解决了目前我国牡蛎礁的构建多采用水泥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水泥混凝土造价昂贵且密度过高,不易在泥沙质海区进行牡蛎礁的构建,在潮间带易下沉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5)

1.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主体,其内由贝壳为粗骨料,所述混凝土主体包括底板以及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侧,所述底板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弧形板的下侧固定连接,由支撑件对弧形板中线底部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板面两侧镜像开设有一组第一连通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为半圆形结构,其上开设多组第二连通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侧分别与底板以及弧形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壳为扇贝壳以及牡蛎贝壳。
CN202322588568.7U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 Active CN221082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8568.7U CN221082416U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8568.7U CN221082416U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82416U true CN221082416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26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88568.7U Active CN221082416U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824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9424B (zh) 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
CN104304102A (zh)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
CN105900865B (zh) 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
WO2020042456A1 (zh) 一种生态友好型人工拟态珊瑚礁体
CN108432681A (zh) 一种十字翼型人工鱼礁
CN103098728A (zh) 一种防沉降式并仿海草复合结构产卵礁
CN107059769A (zh) 一种利用红树林和珊瑚分层消浪的海岸防护结构
CN221082416U (zh) 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
CN113749029A (zh) 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
CN111820167A (zh) 四边形钢结构装配式人工鱼礁
CN204104510U (zh) 一种人工鱼礁
CN114304027B (zh) 一种抗沉降梯型玄武岩格栅牡蛎礁装置
CN212728470U (zh) 一种三角形钢结构装配式人工鱼礁
CN213244826U (zh) 一种三角形钢结构人工鱼礁
CN114902995A (zh) 六边形组合式多功能人工鱼礁
CN210103560U (zh) 一种分层强化型生态浮床
CN219877191U (zh) 一种用于修复北方泥沙质底海区牡蛎礁的人工礁体
CN111820169A (zh) 三角形钢结构装配式人工鱼礁
CN213306907U (zh) 一种新型轻结构装配式人工鱼礁
CN208300709U (zh) 防沉降海珍品增殖礁
CN111820168A (zh) 三角形钢结构人工鱼礁
CN201700250U (zh) 一种养殖浮船
CN112106713A (zh) 一种半悬浮式人工鱼礁
CN101637139A (zh) 海水珍珠贝养殖方法及设备
CN111820170A (zh) 六边形钢结构装配式人工鱼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40, Shuifeng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3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hangzi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40, Shuifeng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3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OUWEI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