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81866U - 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81866U
CN221081866U CN202322722812.4U CN202322722812U CN221081866U CN 221081866 U CN221081866 U CN 221081866U CN 202322722812 U CN202322722812 U CN 202322722812U CN 221081866 U CN221081866 U CN 221081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converter
mounting structure
temperature control
control switch
binding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228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士
刘坤鹏
王淄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ing Send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ing Send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ing Send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ing Send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81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81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包括安装组件和散热组件;安装组件包括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底端的四角均设有C形架,每个C形架的底部均设有安装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第一温控开关和第二温控开关分别对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两侧的发热情况进行监测,当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的两侧或其中一侧温度过高时,第一温控开关和第二温控开关会分别触发相对应的正反转马达开始工作,两个正反转马达的输出轴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扇叶转动,即可分别对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底端的两侧进行通风散热降温,便于对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提供更好的散热降温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属于变频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使用变频器时,就会配合使用到接线端子安装结构。
其中申请号为“CN202123452003.3”的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通过设置限位杆、滑块和弹簧配合,实现对接线端子进行限位卡紧的目的,达到了方便结构对接线端子进行安装的效果,从而方便了该结构的使用,同时也提高了该结构的工作效率,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在进一步检索发现,申请号为“CN202022647072.9”的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通过挤压杆、移动板、滑槽、滑块、转动杆、固定块、按压杆、卡紧块、卡紧杆和限位块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只需要按压按压杆就可以将接线端子主体取下,不需要拆卸螺栓,从而起到了轻松将接线端子主体拆下来的作用,达到了方便拆卸的目的。
但是上述两种类型的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在长时间工作后易出现发热情况,不及时对其进行散热降温易导致其发生过热损坏,以及影响其使用寿命,不便于对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提供更好的散热降温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便于对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提供更好的散热降温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包括安装组件和散热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所述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底端的四角均设有C形架,每个所述C形架的底部均设有安装板;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矩形框、第一温控开关和第二温控开关,所述矩形框设置在四个C形架之间,所述第一温控开关和第二温控开关分别设置在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C形架底端的内侧均设有U形框,每个所述C形架内壁底端的内侧均通过轴承转动穿插设有螺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U形框内壁的底端均设有正反转马达,四个所述正反转马达的输出轴分别与相对应的螺杆的底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螺杆的顶部均螺纹套设有连接块,每个所述连接块底端的外侧均设有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分别滑动贯穿相对应的C形架底端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所述安装板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支撑腿的底端,每个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均滑动穿插设有螺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矩形框内壁底部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均设有驱动马达,两个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均套设有扇叶,其中一个所述驱动马达通过第一温控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驱动马达通过第二温控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矩形框的边侧设有开关按钮,四个所述正反转马达均通过开关按钮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的第一温控开关和第二温控开关分别对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两侧的发热情况进行监测,当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的两侧或其中一侧温度过高时,第一温控开关和第二温控开关会分别触发相对应的正反转马达开始工作,两个正反转马达的输出轴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扇叶转动,即可分别对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底端的两侧进行通风散热降温,便于对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提供更好的散热降温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组件;101、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2、C形架;103、安装板;104、U形框;105、螺杆;106、正反转马达;107、连接块;108、支撑腿;109、螺丝;2、散热组件;201、矩形框;202、第一温控开关;203、第二温控开关;204、支撑杆;205、驱动马达;206、扇叶;3、开关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包括安装组件1和散热组件2;
请参阅图1-4,安装组件1包括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底端的四角均固定设有C形架102,每个C形架102的底部均设有安装板103,便于将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固定安装在相对应的工作位置上;
每个C形架102底端的内侧均固定设有U形框104,每个C形架102内壁底端的内侧均通过轴承转动穿插设有螺杆105,便于通过与相对应的连接块107螺纹配合带动相对应的支撑腿108进行上下滑动位移;
每个U形框104内壁的底端均固定设有正反转马达106,四个正反转马达106的输出轴分别与相对应的螺杆105的底端固定连接,便于分别控制四个螺杆105进行转动;
每个螺杆105的顶部均螺纹套设有连接块107,每个连接块107底端的外侧均固定设有支撑腿108,四个支撑腿108的底部分别滑动贯穿相对应的C形架102底端的外侧,便于分别带动四个安装板103进行工作高度调节;
四个安装板103分别固定设置在相对应的支撑腿108的底端,每个安装板103的外侧均滑动穿插设有螺丝109,便于分别将四个安装板103固定安装在相对应的工作位置上;
具体的,首先通过开关按钮3控制四个正反转马达106的输出轴转动分别带动四个螺杆105转动,四个螺杆105转动通过与相对应的连接块107螺纹配合带动相对应的支撑腿108进行上下滑动位移,四个支撑腿108在相对应的C形架102底端上下滑动位移分别带动四个安装板103进行上下位移,便于调节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的整体高度,工作高度调节完成后,通过设置的四个螺丝109分别将四个安装板103固定安装在相对应的工作位置上,进而将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固定安装在相对应的工作位置上。
请参阅图1-4,散热组件2包括矩形框201、第一温控开关202和第二温控开关203,矩形框201固定设置在四个C形架102之间,第一温控开关202和第二温控开关203分别固定设置在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的两侧,便于在相对应监测位置的温度过高时触发相对应的驱动马达205带动相对应的扇叶206转动开始通风散热降温工作;
矩形框201内壁底部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杆204,两个支撑杆204的顶端均固定设有驱动马达205,两个驱动马达205的输出轴均固定套设有扇叶206,其中一个驱动马达205通过第一温控开关202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另一个驱动马达205通过第二温控开关203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便于分别控制两个驱动马达205工作;
矩形框201的边侧固定设有开关按钮3,四个正反转马达106均通过开关按钮3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便于控制四个正反转马达106的工作;
具体的,首先通过设置的第一温控开关202和第二温控开关203分别对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两侧的发热情况进行监测,当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的两侧或其中一侧温度过高时,第一温控开关202和第二温控开关203会分别触发相对应的正反转马达106开始工作,两个正反转马达106的输出轴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扇叶206转动,即可分别对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底端的两侧进行通风散热降温,便于对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提供更好的散热降温功能。
使用时,首先将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放置在相应的工作位置,然后检查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的各个零部件是否均工作正常,检查完成后将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连接完成后即可使用,使用时,通过开关按钮3控制四个正反转马达106的输出轴转动分别带动四个螺杆105转动,四个螺杆105转动通过与相对应的连接块107螺纹配合带动相对应的支撑腿108进行上下滑动位移,四个支撑腿108在相对应的C形架102底端上下滑动位移分别带动四个安装板103进行上下位移,便于调节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的整体高度,工作高度调节完成后,通过设置的四个螺丝109分别将四个安装板103固定安装在相对应的工作位置上,进而将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固定安装在相对应的工作位置上;
通过设置的第一温控开关202和第二温控开关203分别对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两侧的发热情况进行监测,当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的两侧或其中一侧温度过高时,第一温控开关202和第二温控开关203会分别触发相对应的正反转马达106开始工作,两个正反转马达106的输出轴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扇叶206转动,即可分别对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底端的两侧进行通风散热降温,便于对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提供更好的散热降温功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组件(1),所述安装组件(1)包括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所述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底端的四角均设有C形架(102),每个所述C形架(102)的底部均设有安装板(103);
散热组件(2),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矩形框(201)、第一温控开关(202)和第二温控开关(203),所述矩形框(201)设置在四个C形架(102)之间,所述第一温控开关(202)和第二温控开关(203)分别设置在变频器接线端子本体(101)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C形架(102)底端的内侧均设有U形框(104),每个所述C形架(102)内壁底端的内侧均通过轴承转动穿插设有螺杆(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U形框(104)内壁的底端均设有正反转马达(106),四个所述正反转马达(106)的输出轴分别与相对应的螺杆(105)的底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螺杆(105)的顶部均螺纹套设有连接块(107),每个所述连接块(107)底端的外侧均设有支撑腿(108),四个所述支撑腿(108)的底部分别滑动贯穿相对应的C形架(102)底端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安装板(103)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支撑腿(108)的底端,每个所述安装板(103)的外侧均滑动穿插设有螺丝(10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201)内壁底部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杆(204),两个所述支撑杆(204)的顶端均设有驱动马达(205),两个所述驱动马达(205)的输出轴均套设有扇叶(206),其中一个所述驱动马达(205)通过第一温控开关(202)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驱动马达(205)通过第二温控开关(203)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201)的边侧设有开关按钮(3),四个所述正反转马达(106)均通过开关按钮(3)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CN202322722812.4U 2023-10-11 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 Active CN221081866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81866U true CN221081866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081866U (zh) 一种变频器接线端子安装结构
CN209545418U (zh) 一种木工机械专用变频器
CN217064208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储能电源
CN211405088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气节能控制柜
CN203415867U (zh) 一种新型变频电力控制柜
CN113210565B (zh) 一种高效锻造冶炼装置
CN218676860U (zh) 一种固态投切开关
CN210264887U (zh) 一种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的散热结构
CN217275119U (zh) 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14592245U (zh) 一种新型变频触发装置
CN218125280U (zh) 一种微波变频器散热装置
CN221009993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高频开关电源
CN212875205U (zh) 一种自动降温新能源配电柜
CN219124090U (zh) 精准稳定制动的变频器
CN220087784U (zh) 一种大数据集成设备的监测管理装置
CN215183424U (zh) 一种安全散热的变压器
CN215220549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控制开关
CN216872589U (zh) 智能化综合配电箱温控装置
CN220319854U (zh) 一种具有调节机构的轴流风机
CN220475516U (zh) 一种可调轴伸的高效节能电机
CN210430613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电力控制用配电柜
CN218771559U (zh) 带有风槽的永磁同步电动机
CN217848692U (zh) 一种用于风机节能变频器柜
CN215185397U (zh) 一种变电柜散热装置
CN217590502U (zh) 一种高转速、快导热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