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80935U - 多功能充电支架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充电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80935U CN221080935U CN202322313695.6U CN202322313695U CN221080935U CN 221080935 U CN221080935 U CN 221080935U CN 202322313695 U CN202322313695 U CN 202322313695U CN 221080935 U CN221080935 U CN 2210809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support
- module
- bracket
-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41000237983 Trochid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充电支架,其包括:充电主体、支架以及伸缩组件;所述充电主体包括:主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内的充电控制模组;所述支架与所述主壳体铰接以致二者可相对旋转呈打开或闭合状态,所述伸缩组件插接于所述充电主体内,且可相对充电主体伸缩移动。其通过将支架、磁吸充电模组均与充电主体转动铰接设置,在不使用时,可将其相对转动折叠在一起,减少整体体积,更加便携。同时根据不同产品,实现磁吸或非磁吸充电,以及支撑角度可调节,并通过调节伸缩组件来改变无线充电模块与待充电设备的位置,以提高充电效率。该多功能充电支架便携易收纳,且可根据需求任意调节,实现了多种场景的有线或无线充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充电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具备支架和充电二合一功能的产品,其不仅可以作为手机等支架使用,还可以作为充电器进行使用。但是现有的这种二合一产品,一般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并且使用方式单一,无法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充电支架,以解决现有充电支架体积较大且无法根据用户需求调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充电支架,其包括:充电主体、支架以及伸缩组件;所述充电主体包括:主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内的充电控制模组;所述支架与所述主壳体铰接以致二者可相对旋转呈打开或闭合状态,所述伸缩组件插接于所述充电主体内,且可相对充电主体伸缩移动。
其中,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无线充电模块和\或有线充电模块。
其中,所述主壳体上还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孔,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连接轴。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底壁还设有若干呈圆形分布的凸起部,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还设有若干与所述凸起部对应的凹槽部,所述凸起部插接于所述凹槽部,相对充电主体旋转所述支架以改变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部的配合关系以致支架在任意角度悬停。
其中,所述主壳体内还设有至少两条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槽壁设有若干卡接部,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与所述插接槽对应的伸缩臂,所述伸缩臂上设有与所述卡接部对应的卡接凸起。
其中,所述主壳体和/或所述支架上还设有第一磁体。
其中,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伸缩臂,连接于两个所述伸缩臂的同向端部的托架,所述托架的端部与所述伸缩臂转动连接,其中,所述托架上还设有第二磁体。
其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同向端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端部均设有与所述主壳体铰接配合的连接轴。
其中,所述充电主体上还连接有磁吸充电模组,所述磁吸充电模组可旋转式连接于所述主壳体的背部。
其中,所述磁吸充电模组包括:底壳,卡接于所述底壳上的顶壳,所述底壳与所述顶壳共同围合成一容腔,所述容腔内设有磁吸无线充电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充电支架,其通过将支架、磁吸充电模组均与充电主体转动铰接设置,在不使用时,可将其相对转动折叠在一起,减少整体体积,更加便携。同时根据不同产品,实现磁吸或非磁吸充电,以及支撑角度可调节,并通过调节伸缩组件来改变无线充电模块与待充电设备的位置,以提高充电效率。该多功能充电支架便携易收纳,且可根据需求任意调节,实现了多种场景的有线或无线充电。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充电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充电支架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充电支架的其中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充电支架的其中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充电支架的其中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充电支架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充电支架的充电主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爆炸图。
图9为图8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充电支架的支架部分爆炸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充电支架的伸缩组件部分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充电支架的磁吸充电模组部分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充电支架100,该多功能充电支架100包括:充电主体1、支架2、伸缩组件3以及磁吸充电模组4。其中,支架2和磁吸充电模组4均与充电主体1转动铰接,以便将整体进行折叠收纳。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充电支架100其包括:充电主体1、支架2以及伸缩组件3;所述充电主体1包括:主壳体11以及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1内的充电控制模组;所述支架2与所述主壳体11铰接以致二者可相对旋转呈打开或闭合状态,所述伸缩组件3插接于所述充电主体1内,且可相对充电主体1伸缩移动。
请再次参阅图8,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无线充电模块和/或有线充电模块。具体的,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板14以及无线充电线圈13。所述有线充电模块为有线充电控制电路板12,该有线充电控制电路板12上还设有充电接121。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板14,无线充电线圈13以及有线充电控制电路板12均设置于主壳体11的容腔内。
所述主壳体11包括:上壳体111,连接于所述上壳体111的下壳体112,其中,下壳体112的底部还连接有若干防滑垫片15。
请再次参阅图7,所述主壳体11上还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孔104(105),所述支架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04(105)对应的连接轴24(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104(105)位于主壳体11的后端边缘两侧,主壳体11的前端面还设有一安装孔101,所述有线充电控制电路板12上的充电接121插设于该安装孔101内。
请再次参阅图9和图10,所述第一连接孔104(105)的底壁1041还设有若干呈圆形分布的凸起部1042,所述连接轴24(25)的端部还设有若干与所述凸起部1042对应的凹槽部241,所述凸起部1042插接于所述凹槽部241,相对充电主体1旋转所述支架2以改变所述凸起部1042与所述凹槽部241的配合关系以致支架2在任意角度悬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凸起部1042与所述凹槽部241的位置可以互换,且凸起部1042与凹槽部241弹性抵接,改变凸起部1042与凹槽部241不同的对位配接关系,可以实现支架2相对充电主体1的任意角度调节,且能在任意角度悬停。该凸起部1402为半球形凸起结构,凹槽部241为对应的球面槽。
如图7、图8和图11所示,所述主壳体11内还设有至少两条插接槽102(103),所述插接槽102(103)的槽壁设有若干卡接部1021,所述伸缩组件3包括与所述插接槽102(103)对应的伸缩臂311(312),所述伸缩臂311(312)上设有与所述卡接部1021对应的卡接凸起31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槽102(103)凹设于上壳体111上,且两个插接槽102(103)相对平行设置。伸缩臂311(312)上的卡接凸起3111与卡接部1021弹性抵接配合,若干所述卡接部1021为等间距设置的凸起结构。使用时,用力向外拉伸所述伸缩臂311(312),使卡接凸起3111与不同位置的卡接部1021卡接,以致二者在对应位置固定,当再次用力向外拉或向内推时,可改变伸缩组件3的伸缩长度。
其中,所述主壳体11和/或所述支架2上还设有第一磁体15(26)。
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11,所述伸缩组件3包括:托架组件32以及连接于所述托架组件32两端的伸缩臂组件31。其中,托架组件32可相对伸缩臂组件31转动,当托架组件32贴合于充电主体1时,托架组件32收纳于伸缩臂组件31的内侧,当托架组件32向外翻转时,与伸缩臂组件31形成近似L型支架,托架组件32用于从底部托住充电的设备。
所述伸缩臂组件31包括至少两个伸缩臂311(312),所述伸缩臂311与伸缩臂312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以伸缩臂312为例,其包括:臂主体3121,连接于所述臂主体3121下端部的转轴面盖3122,转轴面盖3122背部还设有第二磁体3123。所述转轴面盖3122与臂主体3121的下端部之间形成一轴接槽,该轴接槽用于连接托架321。
托架组件32包括:托架321,连接于所述托架321内侧面上的支撑软垫322和第三磁体323。其中,托架321的相对外侧端部还各凸伸有一转轴部3211,该转轴部3211分别连接于伸缩臂311(312)端部的轴接槽内。组装时,先将托架321两端的转轴部3211置入轴接槽内,然后连接转轴面盖3122。
请再次参阅图10,所述支架2包括:第一支撑臂22、第二支撑臂23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3的同向端部的连接部21,所述第一支撑臂22与所述第二支撑臂23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臂2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3的端部均设有与所述主壳体11铰接配合的连接轴24(25)。其中,连接部21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磁体26的安装槽211。
请再次参阅图5和图12,所述充电主体1上还连接有磁吸充电模组4,所述磁吸充电模组4可旋转式连接于所述主壳体11的背部。其中,下壳体112上还设有一容槽1121,所述磁吸充电模组4可沉设于该容槽1121内,以实现折叠收纳。
其中,所述磁吸充电模组4包括:底壳41,卡接于所述底壳41上的顶壳42,所述底壳41与所述顶壳42共同围合成一容腔,所述容腔内设有磁吸无线充电模块43。需要说明是的,该磁吸无线充电模块43也可以采用弹针接触的充电方式替代。该磁吸充电模组4用于对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充电。底壳41上设有转轴411,对应的,下壳体112上设有连接该转轴411的铰接孔106。
请再次参阅图1、图3至附图5,其分别展示了该多功能充电支架100的不同使用状态,以下针对其具体应用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此时多功能充电支架100处于折叠收纳状态,此时可将多功能充电支架100平放于桌面,将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等电子设备放置于充电主体1的表面,即可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同时,也可以通过充电接口121外接电源线进行有线充电。
如图3所示,此时支架2和伸缩组件3均呈打开状态,伸缩组件3的托架组件32向外翻转用于托住电子设备底部,此时可对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支撑,实现支架功能。由于不同电子设备的尺寸不同,其无线充电接收模块的位置也会不同,当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充电主体1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贴合时,充电效率最高,因此,此时可通过调节伸缩组件3,以致二者处于最佳无线充电位置状态。
如图4所示,此时为多功能充电支架100的立起状态,由于多功能充电支架100内设有多处磁体,因此,在此状态下可对具备磁吸的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如图5所示,在此状态下,多功能充电支架100的磁吸充电模组4和支架2均呈打开状态,此时可利用磁吸充电模组4对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1、图2至图5所示的使用状态下,均可以采用有线方式对电子设备充电,也可以同步通过磁吸充电模组4对智能手表等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充电支架100,其通过将支架2、磁吸充电模组4均与充电主体1转动铰接设置,在不使用时,可将其相对转动折叠在一起,减少整体体积,更加便携。同时根据不同产品,实现磁吸或非磁吸充电,以及支撑角度可调节,并通过调节伸缩组件来改变无线充电模块与待充电设备的位置,以提高充电效率。该多功能充电支架便携易收纳,且可根据需求任意调节,实现了多种场景的有线或无线充电。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
1.一种多功能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主体、支架以及伸缩组件;所述充电主体包括:主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内的充电控制模组;所述支架与所述主壳体铰接以致二者可相对旋转呈打开或闭合状态,所述伸缩组件插接于所述充电主体内,且可相对所述充电主体伸缩移动,所述充电控制模组包括:无线充电模块和/或有线充电模块,所述主壳体上还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孔,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底壁还设有若干呈圆形分布的凸起部,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还设有与所述凸起部对应的凹槽部,所述凸起部插接于所述凹槽部,相对充电主体旋转所述支架以改变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部的配合关系以致支架在任意角度悬停,所述主壳体内还设有至少两条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槽壁设有若干卡接部,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与所述插接槽对应的伸缩臂,所述伸缩臂上设有与所述卡接部对应的卡接凸起,所述主壳体和\或所述支架上还设有第一磁体,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伸缩臂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伸缩臂的同向端部的托架,所述托架的端部与所述伸缩臂转动连接,其中,所述托架上还设有第二磁体,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同向端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端部均设有与所述主壳体铰接配合的连接轴,所述充电主体上还连接有磁吸充电模组,所述磁吸充电模组可旋转式连接于所述主壳体的背部,所述磁吸充电模组包括:底壳以及卡接于所述底壳上的顶壳,所述底壳与所述顶壳共同围合成一容腔,所述容腔内设有磁吸无线充电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13695.6U CN221080935U (zh) | 2023-08-25 | 2023-08-25 | 多功能充电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13695.6U CN221080935U (zh) | 2023-08-25 | 2023-08-25 | 多功能充电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80935U true CN221080935U (zh) | 2024-06-04 |
Family
ID=91254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13695.6U Active CN221080935U (zh) | 2023-08-25 | 2023-08-25 | 多功能充电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80935U (zh) |
-
2023
- 2023-08-25 CN CN202322313695.6U patent/CN2210809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62560A (zh) | 万用插座 | |
US7557533B2 (en) | Nickel metal hydride/nickelcadmium secondary battery charger for automobiles | |
US11677249B2 (en) | Foldable watch charging adapter | |
US11322956B2 (en) | Smartphone charger, stand, and ring holder device | |
CN113015368A (zh) | 电子设备 | |
CN210007730U (zh) | 移动终端 | |
CN221080935U (zh) | 多功能充电支架 | |
CN211702132U (zh) | 一种手机壳及电子设备保护壳 | |
CN210629801U (zh) | 充电仓及带充电仓的耳机 | |
CN210565233U (zh) | 带充放电功能的可收纳折叠风扇 | |
CN220209978U (zh) | 一种带插脚的折叠式移动电源 | |
CN111405092A (zh) | 电子设备 | |
CN216216001U (zh) | 无线充电器 | |
KR200217312Y1 (ko) | 휴대용 소형 휴대폰충전기 | |
CN220544746U (zh) | 一种移动充电座 | |
CN219875450U (zh) | 一种电源适配器 | |
CN221282879U (zh) | 一种带转动接口的胶囊充电宝 | |
CN221531012U (zh) | 一种充电宝及无线充电装置 | |
CN221767658U (zh) | 一种折叠式多位充电器 | |
CN220732430U (zh)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
CN220934887U (zh) | 一种充电设备 | |
CN220797849U (zh) | 一种可拆卸充电装置 | |
CN220291714U (zh) | 一种磁吸无线充电装置 | |
CN214674474U (zh) | 多功能充电器 | |
CN214045186U (zh) | 具有折叠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