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72913U - 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72913U
CN221072913U CN202323036832.2U CN202323036832U CN221072913U CN 221072913 U CN221072913 U CN 221072913U CN 202323036832 U CN202323036832 U CN 202323036832U CN 221072913 U CN221072913 U CN 221072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ter
soil
water storage
rain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368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桂林
李鹏飞
叶成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a Anj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a Anj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a Anj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xia Anj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72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72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包括素土夯实层,素土夯实层顶部设置有吸水层,吸水层两侧均设有隔离层,吸水层顶部设置有透水层土壤,透水层土壤顶部设置有蓄水层,蓄水层顶部设置有超高层,吸水层、透水层土壤以及蓄水层之间设置有安全分流井,安全分流井顶部位于超高层下方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内部设置有截污挂篮,安全分流井内部设置有雨水管道接口,雨水管道接口连接有雨水汇总管。本实用新型集收集、处理、回用为一体,可以小范围使用也可以大范围使用,适用面广泛,能快速收集道路、广场和屋顶雨水,大幅度的减少地面径流;能够防止受污染的雨水进入地面下透水层,影响地下水水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能够在雨季有效地吸收、存储、渗透和净化雨水,在旱季能够释放和利用雨水的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采用多种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和水资源利用能力。
浅草沟是一种常见的城市排水设施,它是指沿着道路或人行道两侧设置的开敞式的水沟,用于收集和输送雨水。浅草沟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维护方便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容易堵塞、污染、蒸发等,导致雨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浅草沟进行创新设计,使其能够符合海绵城市的理念,既能够在雨季有效地吸收、存储、渗透和净化雨水,在旱季能够释放和利用雨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解决了现今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包括素土夯实层,所述素土夯实层顶部设置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两侧均设有隔离层,所述吸水层顶部设置有透水层土壤,所述透水层土壤顶部设置有蓄水层,所述蓄水层顶部设置有超高层,所述吸水层、透水层土壤以及蓄水层之间设置有安全分流井,所述安全分流井顶部位于超高层下方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内部设置有截污挂篮,所述安全分流井内部设置有雨水管道接口,所述雨水管道接口连接有雨水汇总管,所述安全分流井端开设有检修口,所述安全分流井通过雨水汇总管与弃流过滤装置相连接,所述弃流过滤装置通过雨水汇总管连接有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一侧设置有净化装置,所述储水装置内部一侧设置有排污阀,所述排污阀输出端连接有排污管线,所述储水装置另一侧连接有控制阀,所述储水装置井筒一侧设置有回填覆土层,所述控制阀输出端通过管线连接有雨水地埋一体机,所述雨水地埋一体机内部设置有多介质过滤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一侧设置有氯消毒装置,所述雨水地埋一体机上侧设有一体机井筒,所述雨水地埋一体机通过管线设置有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顶部为回收装置检修口,所述回收装置一侧通过管线连接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基础,所述控制柜一侧设置有回用装置,所述回用装置顶部为回用装置检修口,所述回用装置内部设置有绿化喷洒组件,所述回用装置一侧连接有自来水补水管线,所述回用装置与储水装置之间连接有冲洗管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水层土壤具体选用砂石铺设构成,所述透水层土壤厚度根据地下水位及土壤渗透性确定,且优选为0.5—1.5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素土夯实层铺设于浅草沟内壁,所述浅草沟内壁铺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具体由土工布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水层由蛭石及陶粒中的一种构成,所述吸水层厚度根据降雨量及蒸发量确定,优选为0.2—0.5米,所述吸水层上铺设有一层植物材料,且为草皮及花卉中的一种,植物层上开设有一个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与道路及人行道平齐,所述开口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具体由过滤网及过滤槽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浅草沟两端均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地下管网相连接,所述地下管网与储水装置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水装置由储水罐及泵站构成,所述储水装置内部固定安装有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由过滤器、消毒器以及调节器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水装置通过排污阀以及排污管线与外部污水井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通过设置吸水层进行吸水蓄积,在旱季时,吸水层中的水分可以蒸发释放,保持空气湿润。
2、该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通过设置透水层土壤,透水层土壤具体选用砂石铺设构成,透水层土壤厚度根据地下水位及土壤渗透性确定,且优选为0.5—1.5米,能够更高效的将雨水导入至底部储水装置中,完成回收处理以及再利用;
3、该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通过设置隔离层,素土夯实层铺设于浅草沟内壁,浅草沟内壁铺设有隔离层,隔离层具体由土工布构成,能够有效防止土壤渗入至浅草沟内部;
4、该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通过设置吸水层、植物层、开口部以及过滤组件,吸水层由蛭石及陶粒中的一种构成,吸水层厚度根据降雨量及蒸发量确定,优选为0.2—0.5米,吸水层上铺设有一层植物材料,且为草皮及花卉中的一种,植物层上开设有一个开口部,开口部与道路及人行道平齐,开口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具体由过滤网及过滤槽构成,植物层的设置,使得该浅草沟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温度以及增加湿度,同时由于设有开口部,能够有效避免雨水积留在人行道或道路,开口部两侧设置有过滤组件,内置有过滤槽以及过滤网,能够对不同尺寸的杂质进行有效的过滤;
5、该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通过设置储水装置、净化装置以及回收装置,浅草沟两端均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地下管网相连接,地下管网与储水装置相连接;储水装置由储水罐及泵站构成,储水装置内部固定安装有净化装置,净化装置由过滤器、消毒器以及调节器构成;储水装置通过排污阀以及排污管线与外部污水井相连通,由于设置有净化装置,净化装置中过滤器能够过滤雨水中的悬浮物以及有机物,消毒器能够有效灭杀雨水中的细菌和病毒,调节器能够合理的调节雨水的pH值以及电导率,由于设置有储水装置使得该装置能够对雨水进行合理的储存,并通过回收装置完成回收。
6、该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集收集、处理、回用为一体,可以小范围使用也可以大范围使用,适用面广泛,能快速收集道路、广场和屋顶雨水,大幅度的减少地面径流;能够防止受污染的雨水进入地面下透水层,影响地下水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中利用装置和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素土夯实层;2、吸水层;3、隔离层;4、透水层土壤;5、蓄水层;6、超高层;7、安全分流井;8、溢流口;9、截污挂篮;10、雨水管道接口;11、雨水汇总管;12、检修口;13、弃流过滤装置;14、储水装置;15、排污阀;16、排污管线;17、净化装置;18、控制阀;19、回填覆土层;20、雨水地埋一体机;21、多介质过滤器;22、氯消毒装置;23、一体机井筒;24、回收装置;25、回收装置检修口;26、控制柜;27、混凝土基础;28、回用装置;29、绿化喷洒组件;30、自来水补水管线;31、回用装置检修口;32、冲洗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包括素土夯实层1,素土夯实层1顶部设置有吸水层2,吸水层2两侧均设有隔离层3,吸水层2顶部设置有透水层土壤4,透水层土壤4顶部设置有蓄水层5,蓄水层5顶部设置有超高层6,吸水层2、透水层土壤4以及蓄水层5之间设置有安全分流井7,安全分流井7顶部位于超高层6下方开设有溢流口8,溢流口8内部设置有截污挂篮9,安全分流井7内部设置有雨水管道接口10,雨水管道接口10连接有雨水汇总管11,安全分流井7端开设有检修口12,安全分流井7通过雨水汇总管11与弃流过滤装置13相连接,弃流过滤装置13通过雨水汇总管11连接有储水装置14,储水装置14一侧设置有净化装置17,储水装置14内部一侧设置有排污阀15,排污阀15输出端连接有排污管线16,储水装置14另一侧连接有控制阀18,储水装置14井筒一侧设置有回填覆土层19,控制阀18输出端通过管线连接有雨水地埋一体机20,雨水地埋一体机20内部设置有多介质过滤器21,多介质过滤器21一侧设置有氯消毒装置22,雨水地埋一体机20上侧设有一体机井筒23,雨水地埋一体机20通过管线设置有回收装置24,回收装置24顶部为回收装置检修口25,回收装置24一侧通过管线连接控制柜26,控制柜26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基础27,控制柜26一侧设置有回用装置28,回用装置28顶部为回用装置检修口31,回用装置28内部设置有绿化喷洒组件29,回用装置28一侧连接有自来水补水管线30,回用装置28与储水装置14之间连接有冲洗管线32。
本实施例中,透水层土壤4具体选用砂石铺设构成,透水层土壤4厚度根据地下水位及土壤渗透性确定,且优选为0.5—1.5米,能够更高效的将雨水导入至底部储水装置14中,完成回收处理以及再利用;素土夯实层1铺设于浅草沟内壁,浅草沟内壁铺设有隔离层3,隔离层3具体由土工布构成,能够有效防止土壤渗入至浅草沟内部;吸水层2由蛭石及陶粒中的一种构成,吸水层2厚度根据降雨量及蒸发量确定,优选为0.2—0.5米,吸水层2上铺设有一层植物材料,且为草皮及花卉中的一种,植物层上开设有一个开口部,开口部与道路及人行道平齐,开口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具体由过滤网及过滤槽构成,植物层的设置,使得该浅草沟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温度以及增加湿度,同时由于设有开口部,能够有效避免雨水积留在人行道或道路,开口部两侧设置有过滤组件,内置有过滤槽以及过滤网,能够对不同尺寸的杂质进行有效的过滤;浅草沟两端均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地下管网相连接,地下管网与储水装置14相连接;储水装置14由储水罐及泵站构成,储水装置14内部固定安装有净化装置17,净化装置17由过滤器、消毒器以及调节器构成;储水装置14通过排污阀15以及排污管线16与外部污水井相连通,由于设置有净化装置17,净化装置17中过滤器能够过滤雨水中的悬浮物以及有机物,消毒器能够有效灭杀雨水中的细菌和病毒,调节器能够合理的调节雨水的pH值以及电导率,由于设置有储水装置14使得该装置能够对雨水进行合理的储存,并通过回收装置24完成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完成素土夯实层1的铺设,使得其铺设于浅草沟内壁,随后以此完成吸水层2、隔离层3、透水层土壤4、蓄水层5以及超高层6的铺设,隔离层3具体由土工布构成,能够有效防止土壤渗入至浅草沟内部;吸水层2上铺设有一层植物材料,且为草皮及花卉中的一种,植物层上开设有一个开口部,开口部与道路及人行道平齐,开口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具体由过滤网及过滤槽构成,植物层的设置,使得该浅草沟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温度以及增加湿度,当雨水通过安全分流井7完成分流过程中,由于设置有截污挂篮9,他能够配合开口部两侧过滤组件对雨水进行更稳合理的过滤,使得雨水进入至雨水汇总管11中,通过弃流过滤装置13进一步过滤后导入至储水装置14内部,储水装置14内部设置有净化装置17,净化装置17中过滤器能够过滤雨水中的悬浮物以及有机物,消毒器能够有效灭杀雨水中的细菌和病毒,调节器能够合理的调节雨水的pH值以及电导率,过滤出来的杂质,通过排污阀15以及排污管线16,排出至外部污水井中,过滤完成的雨水通过管线进入回收装置24内部,通过控制柜26,完成对回用装置28的控制,通过绿化喷洒组件29完成喷洒,如果遇到干旱天气,即可通过自来水补水管线30完成补水,确保绿化喷洒组件29能够正常运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其特征在于:包括素土夯实层(1),所述素土夯实层(1)顶部设置有吸水层(2),所述吸水层(2)两侧均设有隔离层(3),所述吸水层(2)顶部设置有透水层土壤(4),所述透水层土壤(4)顶部设置有蓄水层(5),所述蓄水层(5)顶部设置有超高层(6),所述吸水层(2)、透水层土壤(4)以及蓄水层(5)之间设置有安全分流井(7),所述安全分流井(7)顶部位于超高层(6)下方开设有溢流口(8),所述溢流口(8)内部设置有截污挂篮(9),所述安全分流井(7)内部设置有雨水管道接口(10),所述雨水管道接口(10)连接有雨水汇总管(11),所述安全分流井(7)端开设有检修口(12),所述安全分流井(7)通过雨水汇总管(11)与弃流过滤装置(13)相连接,所述弃流过滤装置(13)通过雨水汇总管(11)连接有储水装置(14),所述储水装置(14)一侧设置有净化装置(17),所述储水装置(14)内部一侧设置有排污阀(15),所述排污阀(15)输出端连接有排污管线(16),所述储水装置(14)另一侧连接有控制阀(18),所述储水装置(14)井筒一侧设置有回填覆土层(19),所述控制阀(18)输出端通过管线连接有雨水地埋一体机(20),所述雨水地埋一体机(20)内部设置有多介质过滤器(21),所述多介质过滤器(21)一侧设置有氯消毒装置(22),所述雨水地埋一体机(20)上侧设有一体机井筒(23),所述雨水地埋一体机(20)通过管线设置有回收装置(24),所述回收装置(24)顶部为回收装置检修口(25),所述回收装置(24)一侧通过管线连接控制柜(26),所述控制柜(26)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基础(27),所述控制柜(26)一侧设置有回用装置(28),所述回用装置(28)顶部为回用装置检修口(31),所述回用装置(28)内部设置有绿化喷洒组件(29),所述回用装置(28)一侧连接有自来水补水管线(30),所述回用装置(28)与储水装置(14)之间连接有冲洗管线(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土壤(4)具体选用砂石铺设构成,所述透水层土壤(4)厚度根据地下水位及土壤渗透性确定,厚度范围为0.5—1.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素土夯实层(1)铺设于浅草沟内壁,所述浅草沟内壁铺设有隔离层(3),所述隔离层(3)具体由土工布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2)由蛭石及陶粒中的一种构成,所述吸水层(2)厚度根据降雨量及蒸发量确定,厚度范围为0.2—0.5米,所述吸水层(2)上铺设有一层植物材料,且为草皮及花卉中的一种,植物层上开设有一个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与道路及人行道平齐,所述开口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具体由过滤网及过滤槽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浅草沟两端均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地下管网相连接,所述地下管网与储水装置(14)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装置(14)由储水罐及泵站构成,所述储水装置(14)内部固定安装有净化装置(17),所述净化装置(17)由过滤器、消毒器以及调节器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装置(14)通过排污阀(15)以及排污管线(16)与外部污水井相连通。
CN202323036832.2U 2023-11-10 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 Active CN221072913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72913U true CN221072913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82536B (zh) 一种海绵城市地表水的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5444302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控制管网系统
CN111255011A (zh) 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5735405B (zh) 一种楼宇屋顶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110042724B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209974473U (zh)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CN206844282U (zh) 城镇道路雨水径流收集净化利用系统
CN108797756A (zh) 一种景观绿化内雨水渗透净化储蓄系统
CN106638917A (zh) 一种分体式雨水回收蓄调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4532942B (zh) 一种雨水净化树箱系统
CN206052850U (zh) 一种道路绿化雨水调蓄系统
CN108625453A (zh)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CN207499048U (zh) 一种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CN106193186A (zh) 一种居民区复合雨水管理系统
CN211897679U (zh)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CN112343162A (zh) 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CN106400927A (zh) 雨水收集综合生态系统
CN221072913U (zh) 一种基于海绵原理的浅草沟
CN206052852U (zh) 一种居民区复合雨水管理系统
CN215594290U (zh)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用零功耗草坪蓄水装置
CN216195095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装置
CN212427820U (zh)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CN210916859U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112832353A (zh) 一种城市地下污水管道铺设系统
CN112726737A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