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67997U - 空调电源管理电路、系统和驻车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电源管理电路、系统和驻车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67997U
CN221067997U CN202322554953.XU CN202322554953U CN221067997U CN 221067997 U CN221067997 U CN 221067997U CN 202322554953 U CN202322554953 U CN 202322554953U CN 221067997 U CN221067997 U CN 221067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driving chip
air conditioner
resistor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549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植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549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67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67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67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电源管理电路、系统和驻车空调,其中,空调电源管理电路包括:LLC升压电路,其输入端用于与蓄电池电连接,LLC升压电路还用于根据预设空调频率将蓄电池输出的第一直流弱电进行升压及调频处理,输出对应频率的第一直流强电;稳压电路,其输入端与LLC升压电路连接,用于将接入的第一直流强电进行稳压处理及降压处理,输出对应的第二直流强电;逆变电路,其输入端与稳压电路连接,其输出端用于接入空调模块的供电接口,逆变电路还用于将接入的第二直流强电进行逆变处理,输出对应的交流强电以为空调模块供电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解决蓄电池输出的直流弱电无法应用于现有的普通空调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电源管理电路、系统和驻车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模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电源管理电路、系统和驻车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卡车中蓄电池输出的电源为24V,属于直流弱电,为了适应这种弱电电源通常需要特制的空调,成本较大,因此如何既能在卡车上装空调,又能节省开发成本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电源管理电路、系统和驻车空调,旨在解决蓄电池输出的直流弱电无法应用于现有的普通空调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空调电源管理电路包括:
LLC升压电路,其输入端用于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LLC升压电路还用于根据预设空调频率将所述蓄电池输出的第一直流弱电进行升压及调频处理,输出对应频率的第一直流强电;
稳压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LLC升压电路连接,用于将接入的所述第一直流强电进行稳压处理及降压处理,输出对应的第二直流强电;
逆变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稳压电路连接,其输出端用于接入空调模块的供电接口,所述逆变电路还用于将接入的所述第二直流强电进行逆变处理,输出对应的交流强电以为所述空调模块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LC升压电路包括:
第一驱动芯片,用于根据预设空调频率输出调频信号;
LLC谐振电路,其输入端用于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其受控端用于接入所述调频信号,所述谐振电路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调频信号对所述第一直流弱电进行升压及调频处理,输出对应频率的第一直流强电;
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串联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控制端与所述LLC电路的受控端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驱动芯片与所述LLC谐振电路进行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LC谐振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管及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受控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受控端分别用于接入调频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第一二极管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及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电连接;
第三二极管及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LLC谐振电路的输出端,并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控制端为两个,包括第一控制端及第二控制端,所述LLC谐振电路的受控端为两个,包括第一受控端及第二受控端,所述隔离电路包括:
第二变压器,其初级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控制端连接,其初级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二控制端连接,其次级侧的第一端与所述LLC谐振电路的第一受控端连接,其次级侧的第二端与所述LLC谐振电路的第二受控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LC升压电路还包括:
第一反馈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用于采集所述谐振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强电,并输出对应的频率检测信号至所述第一驱动芯片,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芯片控制所述谐振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强电的频率保持在预设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
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第七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第八电阻,其第一端用于接入直流电源;
第四电容,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稳压管,其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三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其阳极接地;
光耦,其发光侧的阳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其发光侧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稳压管的阴极及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其接收侧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电连接,其接收侧的输出端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逆变电路包括:
第二驱动芯片;
全桥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稳压电路连接,其输出端用于接入所述空调模块的供电接口,其受控端用于与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全桥电路还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驱动下,将所述第二直流强电进行逆变处理,输出对应的交流强电至所述空调模块的供电接口;
第二反馈电路,其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空调模块的供电接口电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反馈电路还用于采集输入所述空调模块的交流强电的峰值电压,并输出对应的电压检测信号至所述第二驱动芯片;
所述第二驱动芯片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电压检测信号调节所述全桥电路的开关频率,以将所述全桥电路输出的交流强电稳定在预设电压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
辅助降压电路,所述辅助降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一直流弱电,所述辅助降压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LLC升压电路中的第一驱动芯片、所述稳压电路中的稳压芯片及所述逆变电路中的第二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辅助降压电路用于将接入的所述第一直流弱电进行多次降压后,以分别为所述第一驱动芯片、所述稳压芯片及所述第二驱动芯片供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电源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及上述的空调电源管理电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驻车空调,包括空调模块及上述的空调电源管理电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依次将LLC升压电路、稳压电路及逆变电路串联于蓄电池与空调供电接口之间,实现将蓄电池的第一直流弱电进行升压、稳压及逆变处理,输出能够达到普通空调器正常工作电压的交流强电,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升压时所采用的升压电路为LLC拓扑,因此,还能够通过调节LLC升压电路的工作频率,改变其输出的第一直流强电的频率,从而能够适应不同频率空调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电源管理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LLC谐振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LLC谐振电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逆变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电源管理电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LLC谐振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逆变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LLC升压电路 330 第二反馈电路
110 LLC谐振电路 400 辅助降压电路
120 第一驱动芯片 B1~B2 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
130 隔离电路 U1 光耦
140 第一反馈电路 DZ1 稳压管
200 稳压电路 Q1~Q2 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
300 逆变电路 D1~D4 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
310 第二驱动芯片 C1~C4 第一电容~第四电容
320 全桥电路 R1~R8 第一电阻~第八电阻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电源管理电路。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空调电源管理电路包括:
LLC升压电路100,其输入端用于与蓄电池电连接,LLC升压电路100还用于根据预设空调频率将蓄电池输出的第一直流弱电进行升压及调频处理,输出对应频率的第一直流强电;
稳压电路200,其输入端与LLC升压电路100连接,用于将接入的第一直流强电进行稳压处理及降压处理,输出对应的第二直流强电;
逆变电路300,其输入端与稳压电路200连接,其输出端用于接入空调模块的供电接口,逆变电路300还用于将接入的第二直流强电进行逆变处理,输出对应的交流强电至空调模块的供电接口,以为空调模块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稳压电路200可以采用BUCK电路,逆变电路300可以采用多个开关管组成的全桥逆变电路300,也可以是半桥逆变电路300、推挽逆变电路300等。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空调器通常采用220V左右的交流电,因此为了能够在卡车、客车或者火车等非新能源的运输工具中装载降温装置,通常需要为了适应车载蓄电池的直流低压而专门设置能够在低压下运行的空调模块。
为了减少因供电电源电压过低而提高的空调模块的设计成本,本实用新型对空调模块的供电控制电路进行了改进,通过依次将LLC升压电路100、稳压电路200及逆变电路300串联于蓄电池与空调供电接口之间,实现将蓄电池的第一直流弱电进行升压、稳压及逆变处理,输出能够达到普通空调器正常工作电压的交流强电,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升压时所采用的升压电路为LLC拓扑,因此,还能够通过调节LLC升压电路100的工作频率,改变其输出的第一直流强电的频率,从而能够适应不同频率空调的需要。
具体地,在空调电源管理电路正常工作时,LLC升压电路100的输入接收到蓄电池输出的第一直流弱电,根据内部预存的预设频率对第一直流弱电进行调频处理及升压处理,其中,预设频率由设计人员在对电路进行设计时,根据其应用的空调模块的工作频率进行设置。而LLC电路为了实现调频的功能,其不具备对输出电压进行调节的能力,因此,在LLC电路输出升压后的第一直流强电后,需要通过稳压电路200进行降压及稳压处理,以输出稳定的第二直流强电,例如,在LLC升压电路100将蓄电池输出的24V第一直流弱电,升压到213V输出时,稳压电路200将213V的第一直流强电降压降到165V,以进行进一步逆变。从而逆变电路300将稳压后的第二直流强电进行逆变处理后,能够得到不同频率空调所需要的交流强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依次将LLC升压电路100、稳压电路200及逆变电路300串联于蓄电池与空调供电接口之间,实现将蓄电池的第一直流弱电进行升压、稳压及逆变处理,输出能够达到普通空调器正常工作电压的交流强电,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升压时所采用的升压电路为LLC拓扑,因此,还能够通过调节LLC升压电路100的工作频率,改变其输出的第一直流强电的频率,从而能够适应不同频率空调的需要。
参照图1及图2,在一实施例中,LLC升压电路100包括:
第一驱动芯片120,用于根据预设空调频率输出调频信号;
LLC谐振电路110,其输入端用于与蓄电池电连接,其受控端用于接入调频信号,谐振电路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调频信号对第一直流弱电进行升压及调频处理,输出对应频率的第一直流强电;
隔离电路130,隔离电路130串联于第一驱动芯片120的控制端与LLC电路的受控端之间,用于将第一驱动芯片120与LLC谐振电路110进行隔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芯片120在工作时,其输出的控制信号及其供电电源均为弱电,而LLC谐振电路110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电源为强电,因此,为了防止LLC谐振电路110在工作时对弱电信号产生电磁干扰,在LLC谐振电路110与第一驱动芯片120之间设置了隔离电路130用于电磁隔离,隔离电路130可以包括光耦U1,也可以包括隔离芯片、变压器等。
在LLC升压电路100工作时,第一驱动芯片120根据内部预存的预设频率输出对应的调频信号,通过隔离电路130进行电磁隔离后,输出至LLC谐振电路110进行升压处理,以输出对应频率的第一直流强电。
参照图2及图6,在一实施例中,LLC谐振电路110包括:
第一开关管Q1及第二开关管Q2,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正极电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受控端及第二开关管Q2的受控端分别用于接入调频信号,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一驱动芯片120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及第三电容C3,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及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分别与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第一二极管D1及第二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及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一驱动芯片120电连接;
第三二极管D3及第四二极管D4,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为LLC谐振电路110的输出端,并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电连接;
第一变压器B1,第一变压器B1的初级侧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变压器B1的初级侧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变压器B1的次级侧的第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一变压器B1的次级侧的第二端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及第二开关管Q2可以包括MOS管、三极管等开关器件。
在LLC谐振电路110工作时,若第一开关管Q1接收到正向电流,第二开关管Q2接收到反向电流,则第一开关管Q1导通,第二开关管Q2关断,此时蓄电池输出的电流通过第一开关管Q1输出,在由多个电容及二极管谐振后,在输入第一变压器B1的初级侧时,电流由初级侧的第一端向初级侧的第二端流入,由于变压器两端电流流向相反,因此此时第一变压器B1的次级侧电流由第二端流向第一端,而第四二极管D4及第三二极管D3具有单向导通的功能,因此电流直接通过第三二极管D3流入LLC谐振电路110的输出端。
同理若第一开关管Q1接收到反向电流,第二开关管Q2接收到正向电流,则第一开关管Q1关断,第二开关管Q2导通,此时蓄电池输出的电流通过第二开关管Q2输出,在由多个电容及二极管谐振后,在输入第一变压器B1的初级侧时,电流由初级侧的第二端向初级侧的第一端流入,此时第一变压器B1的次级侧电流由第一端流向第二端,电流通过第四二极管D4流入LLC谐振电路110的输出端。
通过反复切换第一开关管Q1及第二开关管Q2接收的驱动电流,能够使LLC谐振电路110在内部产生谐振使接入的直流弱电进行升压,而由于第一变压器B1的次级侧采用了两个绕组并联的形式,并且配合第三二极管D3及第四二极管D4使用,能够实现直流强电的输出。
参照图2及图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芯片120的控制端为两个,包括第一控制端及第二控制端,LLC谐振电路110的受控端为两个,包括第一受控端及第二受控端,隔离电路130包括:
第二变压器B2,其初级侧的第一端与第一驱动芯片120的第一控制端连接,其初级侧的第二端与第一驱动芯片120的第二控制端连接,其次级侧的第一端与LLC谐振电路110的第一受控端连接,其次级侧的第二端与LLC谐振电路110的第二受控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调频信号为正负交变的方波信号,第二变压器B2的次级侧为两个绕组并联组成,且两个绕组的同名端相反。
在LLC升压电路100正常工作时,第二变压器B2的初级侧接收到第一驱动芯片120输出的调频信号,并根据通过变压器互感将调频信号输出至次级侧,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次级侧的两个绕组同名端相反,因此在次级侧产生感应电压时,两个绕组的感应电压相反。
如此,在调频信号为正半波,也即调频信号的电流由初级侧的第一端流向第二端时,靠近变压器顶端的次级侧的绕组与LLC谐振电路110的第一受控端连接的一端为高电平,而另一次级侧的绕组与LLC谐振电路110的第二受控端连接的一端为低电平;在调频信号为负半波,也即调频信号的电流由初级侧的第二端流向第一端时,靠近变压器顶端的次级侧的绕组与LLC谐振电路110的第一受控端连接的一端为低电平,而另一次级侧的绕组与LLC谐振电路110的第二受控端连接的一端为高电平。通过对调频信号中电压方向的切换,从而实现对LLC谐振电路110的调频控制。
参照图3及图6,在一实施例中,LLC升压电路100还包括:
第一反馈电路140,其输入端与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一驱动芯片120电连接,第一反馈电路140用于采集谐振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强电,并输出对应的频率检测信号至第一驱动芯片120,以使第一驱动芯片120控制谐振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强电的频率保持在预设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馈电路140包括:
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及第七电阻R7,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为第一反馈电路140的输入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及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接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
第八电阻R8,其第一端用于接入直流电源;
第四电容C4,其第一端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
稳压管DZ1,其阴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三极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其阳极接地。
光耦U1,其发光侧的阳极与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其发光侧的阴极分别与稳压管DZ1的阴极及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其接收侧的输入端与第一驱动芯片120电连接,其接收侧的输出端接地。
具体的,第一反馈电路140在对LLC谐振电路110输出的第一直流强电进行采样时,第四电阻R4及第五电阻R5组成分压电路,对第一直流强电进行分压,并通过第七电阻R7及第六电阻R6再次分压后输入稳压管DZ1的基极,而由于多次分压后的第一直流强电仍高于稳压管DZ1的击穿电压,因此在稳压管DZ1接入第一直流强电时,稳压管DZ1击穿,直流电源与第八电阻R8、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及地形成电流回路,此时光耦U1的发光侧导通,使接收侧感光接通,从而使第一驱动芯片120的反馈脚接收到高电平。而由于经过LLC谐振电路110调制后的第一直流强电为预设频率的方波电源,因此在第一直流强电未处于高电平时,稳压管DZ1不击穿,直流电源与第八电阻R8、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及地的电流回路断开,此时光耦U1的发光侧不导通,接收侧关断,第一驱动芯片120的反馈脚不再接收到高电平。
从而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直流强电的频率,以相同频率进行导通或关断,在第一驱动芯片120的反馈脚处形成相同频率的电压波形,使第一驱动芯片120能够根据电压波形确定检测到第一直流强电的频率,并作为依据对调频信号进行调整,其中,相同频率的电压波形即为第一反馈电路140输出的频率检测信号。
参照图4及图7,在一实施例中,逆变电路300包括:
第二驱动芯片310;
全桥电路320,其输入端与稳压电路200连接,其输出端用于接入空调模块的供电接口,其受控端用于与第二驱动芯片310电连接,全桥电路320还用于在第二驱动芯片310的驱动下,将第二直流强电进行逆变处理,输出对应的交流强电至空调模块的供电接口;
第二反馈电路330,其输入端用于与空调模块的供电接口电连接,其输出端与驱动芯片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反馈电路330还用于采集输入空调模块的交流强电的峰值电压,并输出对应的电压检测信号至第二驱动芯片310;
第二驱动芯片310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压检测信号调节全桥电路320的开关频率,以将全桥电路320输出的交流强电的峰值电压稳定在预设峰值。
在本实施例中,全桥电路320由多个开关管组成,预设电压值由设计人员在生产时根据空调模块所需的供电电压进行设置。
在逆变电路300时,驱动芯片分别对全桥电路320中的两组开关管输出不同电平的控制信号,并对控制信号的电平进行切换,从而交替控制全桥电路320中的两组开关管导通,以对第二直流强电进行逆变处理。
同时第二反馈电路330实时采集全桥电路320输出的交流强电的峰值电压,并输出对应的电压检测信号至第二驱动芯片310的反馈脚。由于在第二驱动芯片310内部集成有比较器,并由能够表征预设峰值的电压检测信号的电压范围作为比较器的参考电压范围。
因此,第二驱动芯片310在接收到电压检测信号时,将电压检测信号的当前电压值与该电压范围进行比较,在当前电压值处于电压范围时,说明此时交流强电的峰值电压稳定在预设峰值附近,不对全桥电路320的工作频率进行调节;在当前电压值高于电压范围时,说明此时交流强电的峰值电压高于预设峰值,降低全桥电路320的工作频率;在当前电压值低于电压范围时,说明此时交流强电的峰值电压低于预设峰值,提高全桥电路320的工作频率。
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空调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
辅助降压电路400,辅助降压电路400的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一直流弱电,辅助降压电路400的输出端用于与LLC升压电路100中的第一驱动芯片120、稳压电路200中的稳压芯片及逆变电路300中的第二驱动芯片310电连接,辅助降压电路400用于将接入的第一直流弱电进行多次降压后,以分别为第一驱动芯片120、稳压芯片及第二驱动芯片310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降压电路400包括多个降压芯片,以通过对蓄电池输出的第一直流弱电进行多次降压,使输出的第二直流弱电达到第一驱动芯片120、稳压芯片及第二驱动芯片310的供电电压。
具体的,辅助降压电路400可以由LM5116及7805两种型号的降压芯片串联组成,在蓄电池输出的电压为24V,而第一驱动芯片120、稳压芯片及第二驱动芯片310的供电电压为5V时,辅助降压电路400通过使用LM5116型号的降压芯片,将蓄电池输出24V电压降压到12V,再使用7805型号的降压芯片将12V电源转压到5V,并进行稳压处理,以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第二直流弱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电源管理系统,该空调电源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和空调电源管理电路,该空调电源管理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电源管理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驻车空调,该空调模块包括空调模块和空调电源管理电路,该空调电源管理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模块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电源管理电路包括:
LLC升压电路,其输入端用于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LLC升压电路还用于根据预设空调频率将所述蓄电池输出的第一直流弱电进行升压及调频处理,输出对应频率的第一直流强电;
稳压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LLC升压电路连接,用于将接入的所述第一直流强电进行稳压处理及降压处理,输出对应的第二直流强电;
逆变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稳压电路连接,其输出端用于接入空调模块的供电接口,所述逆变电路还用于将接入的所述第二直流强电进行逆变处理,输出对应的交流强电以为所述空调模块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LLC升压电路包括:
第一驱动芯片,用于根据预设空调频率输出调频信号;
LLC谐振电路,其输入端用于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其受控端用于接入所述调频信号,所述谐振电路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调频信号对所述第一直流弱电进行升压及调频处理,输出对应频率的第一直流强电;
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串联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控制端与所述LLC谐振电路的受控端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驱动芯片与所述LLC谐振电路进行隔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LLC谐振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管及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受控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受控端分别用于接入调频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第一二极管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及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电连接;
第三二极管及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LLC谐振电路的输出端,并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控制端为两个,包括第一控制端及第二控制端,所述LLC谐振电路的受控端为两个,包括第一受控端及第二受控端,所述隔离电路包括:
第二变压器,其初级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控制端连接,其初级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二控制端连接,其次级侧的第一端与所述LLC谐振电路的第一受控端连接,其次级侧的第二端与所述LLC谐振电路的第二受控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LLC升压电路还包括:
第一反馈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用于采集所述谐振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强电,并输出对应的频率检测信号至所述第一驱动芯片,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芯片控制所述谐振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强电的频率保持在预设频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
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第七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第八电阻,其第一端用于接入直流电源;
第四电容,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稳压管,其阴极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三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其阳极接地;
光耦,其发光侧的阳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其发光侧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稳压管的阴极及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其接收侧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电连接,其接收侧的输出端接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包括:
第二驱动芯片;
全桥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稳压电路连接,其输出端用于接入所述空调模块的供电接口,其受控端用于与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全桥电路还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驱动下,将所述第二直流强电进行逆变处理,输出对应的交流强电至所述空调模块的供电接口;
第二反馈电路,其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空调模块的供电接口电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反馈电路还用于采集输入所述空调模块的交流强电的峰值电压,并输出对应的电压检测信号至所述第二驱动芯片;
所述第二驱动芯片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电压检测信号调节所述全桥电路的开关频率,以将所述全桥电路输出的交流强电稳定在预设电压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
辅助降压电路,所述辅助降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一直流弱电,所述辅助降压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LLC升压电路中的第一驱动芯片、所述稳压电路中的稳压芯片及所述逆变电路中的第二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辅助降压电路用于将接入的所述第一直流弱电进行多次降压后,以分别为所述第一驱动芯片、所述稳压芯片及所述第二驱动芯片供电。
9.一种空调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及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电源管理电路。
10.一种驻车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模块及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电源管理电路。
CN202322554953.XU 2023-09-19 2023-09-19 空调电源管理电路、系统和驻车空调 Active CN221067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54953.XU CN221067997U (zh) 2023-09-19 2023-09-19 空调电源管理电路、系统和驻车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54953.XU CN221067997U (zh) 2023-09-19 2023-09-19 空调电源管理电路、系统和驻车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67997U true CN221067997U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53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54953.XU Active CN221067997U (zh) 2023-09-19 2023-09-19 空调电源管理电路、系统和驻车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679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1136B (zh) 一种高效led恒流驱动电路
CN102065600B (zh) 一种led调光驱动系统
CN201001217Y (zh) 一种led驱动电源
CN102263515A (zh) 一种ac-dc电源转换芯片及电源转换电路
CN106793293B (zh) 调光装置及led调光驱动电源
CN108400709A (zh) 一种交错并联磁集成双极性三电平双向dc/dc变换器
CN221067997U (zh) 空调电源管理电路、系统和驻车空调
CN112455254A (zh) 输出高压直流电的系统及方法、线缆、控制方法及设备
WO2022127049A1 (zh) 谐振槽电路、宽电压输入输出电源和电子设备
Kajiwara et al. Performance Mechanism of Active Clamp Resonant SEPIC Converter in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CN112770450B (zh) 宽电压隔离型ac-dc恒流驱动器及led照明设备
CN115995970A (zh) 高压离子风发生器及其负输出电压控制方法、电路
CN113746348A (zh) 一种推挽串联谐振软开关切换电路及其切换方法和芯片
CN219124101U (zh) 双向变换电路、装置及llc双向变换器
CN110474534A (zh) 一种改进型非隔离式电压变换器
CN215468705U (zh) 一种直流焊接电路系统
CN220421641U (zh) 一种升压电路及应用有该升压电路的电源模块
CN113054647B (zh) 一种dc/dc模块的能量回收装置
CN215835323U (zh) 一种车载直流变换器
CN115149779B (zh) 驱动供电电路及功率变换装置
CN219304707U (zh) 输出调节电路
CN220190652U (zh) 供电电路、功率输出电路及电源设备
CN112788813B (zh) 宽电压非隔离型ac-dc恒流驱动器及led照明设备
CN104218809A (zh) 一种集成功率因数校正和直流-直流变换的电路装置
US20230318429A1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