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65199U - 正倒立式组合机床 - Google Patents

正倒立式组合机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65199U
CN221065199U CN202323069496.1U CN202323069496U CN221065199U CN 221065199 U CN221065199 U CN 221065199U CN 202323069496 U CN202323069496 U CN 202323069496U CN 221065199 U CN221065199 U CN 221065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scopic
frame
machining
clamping seat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694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拓
曾庆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azhan Cnc Machine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azhan Cnc Machine Tool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azhan Cnc Machine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azhan Cnc Machine Too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65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65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正倒立式组合机床,包括机架、加工机构一、加工机构二,加工机构一、加工机构二下方的机架面均为斜面状且斜面的底端处成型凹槽,所述凹槽的一端处设置推料机构,本方案中改进结构,改进加工机构一、加工机构二下方的机架面构型,斜面状以使落在上面的废屑等在自重下滑落至底面处的凹槽中,之后以推料机构推出即可,方便对废屑进行清理。

Description

正倒立式组合机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正倒立式组合机床。
背景技术
正倒立式组合机床为工件加工中常见的装置,如本司常用的该类机构结构组成一般包括移位机构、刀塔机构、工装夹座等,每组移位机构将工件配合移动至刀塔机构处,两移位机构之间转移工件,加工效率较高,缺陷在于,加工中产生的废屑等堆积在下方的机架上,需定期人工清理,较为麻烦,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文件公开正倒立式组合机床,包括机架、加工机构一、加工机构二,所述加工机构一、加工机构二均包括移位机构、刀塔机构、工装夹座机构,在机架的同一纵面处上下间隔设置移位机构,所述移位机构的移动端处设置工装夹座机构且移位机构沿竖向、横向移动工装夹座,所述加工机构一中工装夹座朝向下方且加工机构二中工装夹座朝向上方,所述加工机构一中刀塔机构与加工机构二中刀塔机构在横向上相对,所述加工机构一、加工机构二下方的机架面均为斜面状且斜面的底端处成型凹槽,所述凹槽的一端处设置推料机构。
本方案中改进结构,改进加工机构一、加工机构二下方的机架面构型,斜面状以使落在上面的废屑等在自重下滑落至底面处的凹槽中,之后以推料机构推出即可,方便对废屑进行清理。
进一步,所述加工机构一下方的机架面高于加工机构二下方的机架面,两处机架面处凹槽的首端处均安装推料机构,加工机构一、加工机构二之间的位置高低设置方便对工件进行转移,多推料机构方便分段推出凹槽内废屑。
进一步,所述推料机构包括伸缩机构一、推板,所述伸缩机构一的伸缩端处设置推板,所述伸缩机构一沿所处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推板。
本方案中通过伸缩机构一推动推板以实现将凹槽内废屑等推出,结构简化,降低成本。
进一步,所述加工机构一与加工机构二之间的机架处安装伸缩式挡板机构,通过挡板避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屑等溅至另一加工机构的工装夹座或刀塔机构上,有助提高加工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伸缩式挡板机构包括伸缩机构二、挡板、导向架,所述挡板包括弹性片、片体,相邻片体之间以弹性片相连,处于底部的片体与导向架固定且其上方的片体端部转动连接在导向架上沿竖向成型的导向滑槽内,处于顶部的片体与伸缩机构二的伸缩端相连。
本方案采用伸缩式挡板机构设计,以伸缩机构二牵引片体上移,相邻片体之间以弹性片相连以避免出现缝隙等,通过伸缩机构二牵引实现挡板的伸展及折叠,使用方便,方便在机架上的布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机架的斜面设计有助废屑等滑落至底面处,继而由推料机构推出,并增加挡板机构以避免废屑的溅出至另一加工结构处,提高加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本正倒立式组合机床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推料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纵端;2、横端;3、加工机构一;4、加工机构二;5、伸缩机构一;6、推板;7、挡板;8、伸缩机构二;31、丝杠移位机构一;32、滑座一;33、工装夹座机构一;34、刀塔机构一;35、丝杠移位机构二;41、丝杠移位机构三;42、滑座二;43、工装夹座机构二;44、刀塔机构二;45、丝杠移位机构四;71、导向架;72、片体;73、弹性片;74、球头;101、架体二;102、斜面四;201、架体一;202、斜面一;203、斜面二;204、凹槽一;205、凹槽二;206、斜面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例中正倒立式组合机床包括机架、加工机构一3、加工机构二4,加工机构一3包括移位机构一、刀塔机构一34、工装夹座机构一33,加工机构二4包括移位机构二、刀塔机构二44、工装夹座机构二43,其中移位机构一包括丝杠移位机构一31、丝杠移位机构二35,移位机构二包括丝杠移位机构三41、丝杠移位机构四45,其中机架采用L型,在机架的纵端1处沿横向、上下间隔安装丝杠移位机构一31、丝杠移位机构四45,其中丝杠移位机构一31的移动端处沿竖向安装丝杠移位机构二35,丝杠移位机构二35的移动端处安装滑座一32且滑座一32的底面处安装工装夹座机构一33,丝杠移位机构四45的移动端处沿竖向安装丝杠移位机构三41,丝杠移位机构三41的移动端处安装滑座二42,滑座二42的顶面处安装工装夹座机构二43,工装夹座机构一33下方的横端2顶面处安装架体一201,架体一201的顶面处一侧安装刀塔机构一34,工装夹座机构二43上方的纵端1处固定架体二101,架体二101的边侧处安装刀塔机构二44。
从图1可以看出,刀塔机构一34、刀塔机构二44沿横向相对,以丝杠移位机构一31、丝杠移位机构二35配合将工装夹座机构一33对应移动至工装夹座机构二43的上方,进而将工装夹座机构一33上的工件转移至工装夹座机构二43上,之后与刀塔机构二配合加工。
本例中在架体一201周边的横端顶面为朝向边侧倾斜型的斜面一202,架体二101下方的横端顶面为朝向边侧倾斜型的斜面三206,斜面一高于斜面三(加工机构一下方的机架面高于加工机构二下方的机架面),在斜面一、斜面三的底端处分别成型凹槽一204、凹槽二205,其中凹槽一、凹槽二的槽腔内均安装推料机构,推料机构包括伸缩机构一5、推板6,伸缩机构一5沿凹槽一204的长度方向安置在对应凹槽中并在其伸缩端处固定推板6,加工时,在工装夹座机构一上工件被移动至刀塔机构一处加工,产生的废屑等落至斜面一上并滑落至凹槽一中,凹槽一中伸缩机构一移动推板将凹槽中废屑等移动至凹槽二中,之后以凹槽二中伸缩机构一配合推板将废屑等自凹槽二移出,清屑方便。
当然,还可将架体一201、架体二101的顶面均改为斜面型,如图1中斜面二203、斜面四102的位置,以使落在上面的废屑滑落至下方的对应斜面处。
此外,还可在加工机构一3与加工机构二4之间安装伸缩式挡板机构,通过挡板避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屑等溅至另一加工机构的工装夹座或刀塔机构上,有助提高加工的稳定性。
其中伸缩式挡板机构包括伸缩机构二8、挡板7、导向架71,如图1、图3所示,挡板包括弹性片73、片体72,上下相邻片体72之间以弹性片73相连,处于底部的片体72与导向架71固定且其上方的片体72端部转动连接在导向架71上沿竖向成型的导向滑槽内,如片体72的两端处固定球头74且球头74处于两侧导向架71的滑槽中,处于顶部的片体72与伸缩机构二8的伸缩端相连,对于伸缩机构一、伸缩机构二来说,如气缸等,使用时,以伸缩机构二牵引片体上移,相邻片体之间以弹性片相连以避免出现缝隙等,通过伸缩机构二牵引实现挡板的伸展及折叠,使用方便,方便在机架上的布局。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正倒立式组合机床,包括机架、加工机构一、加工机构二,所述加工机构一、加工机构二均包括移位机构、刀塔机构、工装夹座机构,在机架的同一纵面处上下间隔设置移位机构,所述移位机构的移动端处设置工装夹座机构且移位机构沿竖向、横向移动工装夹座,所述加工机构一中工装夹座朝向下方且加工机构二中工装夹座朝向上方,所述加工机构一中刀塔机构与加工机构二中刀塔机构在横向上相对,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机构一、加工机构二下方的机架面均为斜面状且斜面的底端处成型凹槽,所述凹槽的一端处设置推料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倒立式组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机构一下方的机架面高于加工机构二下方的机架面,两处机架面处凹槽的首端处均安装推料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倒立式组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机构包括伸缩机构一、推板,所述伸缩机构一的伸缩端处设置推板,所述伸缩机构一沿所处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推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倒立式组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机构一与加工机构二之间的机架处安装伸缩式挡板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倒立式组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式挡板机构包括伸缩机构二、挡板、导向架,所述挡板包括弹性片、片体,相邻片体之间以弹性片相连,处于底部的片体与导向架固定且其上方的片体端部转动连接在导向架上沿竖向成型的导向滑槽内,处于顶部的片体与伸缩机构二的伸缩端相连。
CN202323069496.1U 2023-11-14 正倒立式组合机床 Active CN221065199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65199U true CN221065199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22824U (zh) 全自动数控木工雕镂成型机的工作台
CN221065199U (zh) 正倒立式组合机床
CN105946418A (zh) 一种三轴高速铝材雕刻机
CN212313161U (zh) 一种雕刻机夹持装置
CN206139884U (zh) 一种立柱移动式型材复合加工中心
CN208543554U (zh) 一种电路板切角机
CN209936850U (zh) 一种用于电子电路板检修的工作台
CN213795238U (zh) 一种工作台
CN212264644U (zh) 一种数控龙门铣床
CN203611028U (zh) 铣床楔式辅助夹具
CN108746891B (zh) 一种电火花机床用可转换制造技术台
CN209813561U (zh) 一种广告雕刻机
CN213795754U (zh) 磨床磨头挡水机构
CN210306715U (zh) 一种利于排屑的机床床身结构
CN218836215U (zh) 一种可进行双向刨削的龙门刨床
CN214818124U (zh) 一种汽车大灯锁紧垫压合治具
CN213998729U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模具修整用半自动刨床
CN214488967U (zh) 一种立式多功能铣床
CN219665729U (zh) 一种加工中心的操作台
CN215999504U (zh) 一种不锈钢锻件加工用便于工件收集的切割装置
CN219925374U (zh) 一种自动化机床用的可调节防护板
CN215200933U (zh) 一种龙门铣床排屑机构
CN217475677U (zh) 一种钣金件工作台
CN212762147U (zh) 支板型加工装置
CN220637332U (zh) 一种铝型材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