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57693U - 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57693U CN221057693U CN202322990404.7U CN202322990404U CN221057693U CN 221057693 U CN221057693 U CN 221057693U CN 202322990404 U CN202322990404 U CN 202322990404U CN 221057693 U CN221057693 U CN 2210576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contacts
- signal
- end base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10000001331 nos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属于电池连接器技术领域,该连接器包括:连接母端用于插接所述连接母端的连接公端;其中,所述连接母端包括:中间开设圆形凹槽的外框,设于所述外框圆形凹槽处的母端底座,所述母端底座的中部设置为工作区,所述工作区上贯穿设置有若干动力静触点和信号静触点;所述连接公端包括:与所述母端底座插接的公端底座,设于所述公端底座上用于与工作区接触的插接面。该一种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采用环形阵列分布的触点,可以设置多组正极以及与其对应的负极,而每组不同的正极以及负极可以设置频率不同的充电速率,使电池连接器可以根据实际实际情况进行充电速率的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其具有使用简单,耗电量小等特点。一般来说,电动车分为两种,一种是家用的,一种是商用的;家用电动车的补能,一般通过自行插电进行充电,而商用的通常采用换电系统的方式进行补电,而电池连接器则是电动车补电的重要设备。
电池连接器主要是用于电池的补电,当电池连接器与电池连接,另一端与补电设备连接时,即可实现电池的补电。
电车会因为价钱、新产品等原因,进而更新换代,因此不同型号的电车充电频率并不相同,一些电车支持快充,另一些电车因频率的问题无法支持快充,当充电站统一使用低频率充电时,则会导致支撑高频率充电的电车无法发挥其能力,因此本发明提供可快充、慢充切换的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包括:连接母端用于插接所述连接母端的连接公端;其中,所述连接母端包括:中间开设圆形凹槽的外框,设于所述外框圆形凹槽处的母端底座,所述母端底座的中部设置为工作区,所述工作区上贯穿设置有若干动力静触点和信号静触点;所述连接公端包括:与所述母端底座插接的公端底座,设于所述公端底座上用于与工作区接触的插接面,所述公端底座内设有延伸至所述插接面外部的若干弹性动力触点和弹性信号触点,所述弹性动力触点用于与所述动力静触点接触,所述弹性信号触点用于与所述信号静触点接触。
进一步的,沿母端底座向内凹陷的插接槽,沿所述公端底座表面向外凸起的插接环,该插接槽与所述插接环相互插接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槽的深度超出所述工作区。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静触点与所述弹性信号触点对应且均呈环形间隔90度设置,所述动力静触点与所述弹性动力触点对应且均呈环形间隔90度设置,所述动力静触点和弹性动力触点与所述信号静触点和弹性信号触点呈错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母端底座上设有第一PCB转接板,所述信号静触点与所述第一PCB转接板接触连接,所述第一PCB转接板上设有若干连接焊点。
进一步的,所述母端底座上开设有供螺丝旋合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旋合螺丝用于固定所述动力静触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CB转接板上设有信号线连接器,所述母端底座上设有若干铜鼻子,所述安装槽上设有与所述铜鼻子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公端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公端底座上的第二PCB转接板、设于所述公端底座上用于支撑所述弹性动力触点的复位弹簧、以及设于所述第二PCB转接板上的信号线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信号触点包括:固定于所述公端底座上的固定筒、设于所述固定筒内部的挤压弹簧、以及活动设于所述固定筒内部并延伸至其外部的接触触杆,所述挤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筒的底端抵触,另一端与所述接触触杆底端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公端底座设有用于封闭的后壳,所述公端底座(2)内设有延伸至所述后壳外部的第二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连接公端与连接母端插接后,弹性动力触点和弹性信号触点则会与动力静触点和信号静触点贴合接触,实现接触式的电流信号互通,由于采用环形阵列分布,因此可以设置多组正极以及与其对应的负极,而每组不同的正极以及负极可以设置频率不同的充电速率,从而达到切换的目的,由于采用圆形设置,因此转动后即可实现快速切换,使电池连接器可以根据实际实际情况进行充电速率的切换,从而避免低速率电车使用高速率充电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母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母端的结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母端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母端的结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公端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公端的结构背视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公端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弹性信号触点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公端的结构背视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外框;11、母端底座;12、插接槽;13、接触面;14、动力静触点;15、信号静触点;16、第一PCB转接板;17、连接焊点;18、安装槽;19、信号线连接器;110、铜鼻子;111、第一连接件;112、密封圈;2、公端底座;21、插接环;22、插接面;23、弹性动力触点;24、弹性信号触点;241、固定筒;242、挤压弹簧;243、接触触杆;25、第二PCB转接板;26、复位弹簧;27、信号线端子;28、后壳;29、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附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包括:连接母端用于插接连接母端的连接公端。
连接母端和连接公端分别与供电设备和电车连接,其具体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建议连接母端与电车连接,连接公端与供电设备连接。
其中,连接母端包括:中间开设圆形凹槽的外框1,设于外框1圆形凹槽处的母端底座11,母端底座11的中部设置为工作区13,工作区上贯穿设置有若干动力静触点14和信号静触点15。
连接公端包括:与母端底座11插接的公端底座2,设于公端底座上用于与工作区13接触的插接面22,公端底座2内设有延伸至插接面22外部的若干弹性动力触点23和弹性信号触点24,弹性动力触点23用于与动力静触点14接触,弹性信号触点24用于与信号静触点15接触。
沿母端底座11向内凹陷的插接槽12,沿公端底座11表面向外凸起的插接环21,该插接槽12与插接环21相互插接设置,插接槽12的深度超出工作区13。
外框1用于与电车或者其他的需电设备连接,并保持露出部分为平面状,增加美观性;母端底座11用于嵌入需电设备的壳体中,通过插接槽12与连接供电连接,其连接后接触面13则会与连接公端相互贴紧,并通过动力静触点14与信号静触点15实现信号和电流的互通,达到充电的目的。
公端底座2用于与供电设备的供电处安装,并可与母端底座11配合使用;当公端底座2与母端底座11插接时,插接环21则会位于接触面13的外环面与插接槽12的内壁面,从而形成迷宫式密封结构,增加插接后的稳定性与密封性。
当连接公端与连接母端插接后,弹性动力触点23和弹性信号触点24则会与动力静触点14和信号静触点15贴合接触,实现接触式的电流信号互通,由于采用环形阵列分布,因此可以设置多组正极以及与其对应的负极,而每组不同的正极以及负极可以设置频率不同的充电速率,从而达到切换的目的,由于采用圆形设置,因此转动后即可实现快速切换,使电池连接器可以根据实际实际情况进行充电速率的切换,从而避免低速率电车使用高速率充电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当插接环21插入至插接槽12中时,可以使接触面13与插接面22贴合,从而完成插接工作,采取平滑设置方便转动时不受阻碍。
进一步的,信号静触点15与弹性信号触点24对应且均呈环形间隔90度设置,动力静触点14与弹性动力触点23对应且均呈环形间隔90度设置,动力静触点14和弹性动力触点23与信号静触点15和弹性信号触点24呈错位设置。
其中环形间隔90度为优选,在生产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四组信号静触点15与四组弹性动力触点23对应设置,四组信号静触点15分别为两个正极以及两个负极,而弹性动力触点23和信号静触点15为同步设置,两组正负极分别对应不同的充电速率,因此达成切换的作用;由于每组信号静触点15均设有两个,因此每个信号静触点15可以达成单一的效果,比如充电速率的检测、电量的检测等,动力静触点14与弹性动力触点23同上。
进一步的,母端底座11上设有第一PCB转接板16,信号静触点15与第一PCB转接板16接触连接,第一PCB转接板16上设有若干连接焊点17。
连接焊点17通过PCB转接板或其他方式与信号线连接。
进一步的,母端底座11上开设有供螺丝旋合的安装槽18,安装槽18内部旋合螺丝用于固定动力静触点14。
当螺丝旋入安装槽18中时,则可以通过螺丝与电源线连接,且螺丝可以对动力静触点14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PCB转接板16上设有信号线连接器19,母端底座11上设有若干铜鼻子110,安装槽18上设有与铜鼻子110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11。
铜鼻子110用于导线的连接,使第一连接件111可以将电流进行传导,通过密封圈112可以增加密封性,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连接公端还包括:固定设于公端底座2上的第二PCB转接板25、设于公端底座2上用于支撑弹性动力触点23的复位弹簧26、以及设于第二PCB转接板25上的信号线端子27。
当连接公端与连接母端插接时,弹性动力触点23与动力静触点14则会接触,从而达到电流的互通,由于弹性动力触点23是通过复位弹簧26进行支撑,当连接公端与连接母端连接松动下,亦能通过弹性动力触点23的移动保持接触状态,从容保证电流传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弹性信号触点24包括:固定于公端底座2上的固定筒241、设于固定筒241内部的挤压弹簧242、以及活动设于固定筒241内部并延伸至其外部的接触触杆243,挤压弹簧242的一端与固定筒241的底端抵触,另一端与接触触杆243底端抵触。
连接公端与连接母端插接时,信号静触点15则会挤压弹性信号触点24,使接触触杆243挤压挤压弹簧242并移动至固定筒241内,虽然接触触杆243移动至固定筒241内,但仍可以保持信号静触点15与动力信号触点的接触,在连接公端与连接母端松动下,也能保持信号的传递。
进一步的,公端底座2设有用于封闭的后壳28,公端底座2内设有延伸至后壳28外部的第二连接件29。
后壳28用于封闭,第二连接件29可以与供电设备的电源线连接。
连接公端与连接母端插接后,弹性动力触点23和弹性信号触点24则会与动力静触点14和信号静触点15贴合接触,实现接触式的电流信号互通,由于采用环形阵列分布,因此可以设置多组正极以及与其对应的负极,而每组不同的正极以及负极可以设置频率不同的充电速率,从而达到切换的目的,由于采用圆形设置,因此转动后即可实现快速切换,使电池连接器可以根据实际实际情况进行充电速率的切换,从而避免低速率电车使用高速率充电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母端
用于插接所述连接母端的连接公端;
其中,所述连接母端包括:中间开设圆形凹槽的外框(1),设于所述外框(1)圆形凹槽处的母端底座(11),所述母端底座(11)的中部设置为工作区(13),所述工作区上贯穿设置有若干动力静触点(14)和信号静触点(15);
所述连接公端包括:与所述母端底座(11)插接的公端底座(2),设于所述公端底座(2)上用于与工作区(13)接触的插接面(22),所述公端底座(2)内设有延伸至所述插接面(22)外部的若干弹性动力触点(23)和弹性信号触点(24),所述弹性动力触点(23)用于与所述动力静触点(14)接触,所述弹性信号触点(24)用于与所述信号静触点(15)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母端底座(11)向内凹陷的插接槽(12),沿所述公端底座(2)表面向外凸起的插接环(21),该插接槽(12)与所述插接环(21)相互插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12)的深度超出所述工作区(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静触点(15)与所述弹性信号触点(24)对应且均呈环形间隔90度设置,所述动力静触点(14)与所述弹性动力触点(23)对应且均呈环形间隔90度设置,所述动力静触点(14)和弹性动力触点(23)与所述信号静触点(15)和弹性信号触点(24)呈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底座(11)上设有第一PCB转接板(16),所述信号静触点(15)与所述第一PCB转接板(16)接触连接,所述第一PCB转接板(16)上设有若干连接焊点(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底座(11)上开设有供螺丝旋合的安装槽(18),所述安装槽(18)内部旋合螺丝用于固定所述动力静触点(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B转接板(16)上设有信号线连接器(19),所述母端底座(11)上设有若干铜鼻子(110),所述安装槽(18)上设有与所述铜鼻子(110)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公端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公端底座(2)上的第二PCB转接板(25)、设于所述公端底座(2)上用于支撑所述弹性动力触点(23)的复位弹簧(26)、以及设于所述第二PCB转接板(25)上的信号线端子(2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信号触点(24)包括:固定于所述公端底座(2)上的固定筒(241)、设于所述固定筒(241)内部的挤压弹簧(242)、以及活动设于所述固定筒(241)内部并延伸至其外部的接触触杆(243),所述挤压弹簧(24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筒(241)的底端抵触,且另一端与所述接触触杆(243)底端抵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底座(2)设有用于封闭的后壳(28),所述公端底座(2)内设有延伸至所述后壳(28)外部的第二连接件(2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90404.7U CN221057693U (zh) | 2023-11-07 | 2023-11-07 | 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90404.7U CN221057693U (zh) | 2023-11-07 | 2023-11-07 | 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57693U true CN221057693U (zh) | 2024-05-31 |
Family
ID=91223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990404.7U Active CN221057693U (zh) | 2023-11-07 | 2023-11-07 | 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57693U (zh) |
-
2023
- 2023-11-07 CN CN202322990404.7U patent/CN2210576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12851Y (zh) | 防水防尘插座 | |
CN216773602U (zh) | 快插连接部件、电连接装置、充电仓和换电站或储能站 | |
CN221057693U (zh) | 平面式电池插接连接器 | |
CN113178724B (zh) | 可斜插防水连接器 | |
CN207994145U (zh) | 一种插拔式电源连接装置 | |
CN215378105U (zh) | 一种快捷安全承插式配电箱 | |
CN221009340U (zh) | 一种可拆分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母座端子 | |
CN211556352U (zh) | 一种无线充电桌插 | |
CN203180122U (zh) | 一种平面接点的电连接器 | |
CN221747587U (zh) | 一种光伏发电设备输配电连接装置 | |
CN220692370U (zh) | 一种插座的端子安装结构 | |
CN221783474U (zh) | 一种充电枪上的充电针导体、充电枪 | |
CN219457941U (zh) | 一种电动车电池快换连接器 | |
CN221747508U (zh) | 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 | |
CN221574418U (zh) | 一种带密封结构的车载连接器 | |
CN220439990U (zh) | 一种通讯设备用的防水usb连接器 | |
CN219959625U (zh) | 一种新型接插件结构 | |
CN213845662U (zh) | 便于生产组装的防水型电连接插接件 | |
CN219106640U (zh) | 浮动连接器 | |
CN213877031U (zh) | 一种基于5g通讯的远程智能控制终端 | |
CN220358508U (zh) | 一种可互换连接器刷架组件 | |
CN217607167U (zh) | 一种充电器的转接头 | |
CN216436195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7062610U (zh) | 一种集成式经济型快接大电流储能连接器 | |
CN217740939U (zh) | 一种充电器的转接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