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45000U - 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及应用其的内镜微创器械 - Google Patents

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及应用其的内镜微创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45000U
CN221045000U CN202322156254.XU CN202322156254U CN221045000U CN 221045000 U CN221045000 U CN 221045000U CN 202322156254 U CN202322156254 U CN 202322156254U CN 221045000 U CN221045000 U CN 221045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minimally invasive
cavity
outer tube
invasive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562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顾俊
庄亮
包文栋
柳全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Weide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Weide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Weide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Weide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562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45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45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45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及应用其的内镜微创器械,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包括手柄座以及连接于手柄座前端的外管,手柄座包括设有滑槽的杆体以及套设在杆体上的滑环,滑环可被操作沿滑槽往复运动。杆体的后端连接有拇指环,杆体的前端向外延伸设有连接部,手柄座还包括可拆卸地与连接部连接的压接部,连接部与压接部连接形成有空腔,外管的一端置于空腔内,外管的一端至少部分被空腔限位。本方案采用了结构优化设计,利用手柄座上可拆卸分离的压接部,在与手柄座上的连接部进行连接之后,形成的空腔对外管的端部进行限位,以结构优化的方式提高了外管与手柄座的连接可靠性。

Description

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及应用其的内镜微创器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及应用其的内镜微创器械。
背景技术
临床医学中,内镜微创器械是一种利用内窥镜钳道进入到人体自然腔道内使用的微创类器具,其原理是内镜微创器械到达目标组织处时,对目标组织进行微创手术。常见的有止血夹、取样钳、圈套器等等。
现有技术中,CN201810853702.2公开了一种用于止血夹的手柄组件,止血夹也属于内镜微创器械的一种,在该方案当中,止血夹的手柄上设置滑环,滑环的前后移动从而带动内镜微创器械的夹子打开或者闭合。通常为了穿越人体自然腔道直至病变或者手术位置,内镜微创器械连同操作其的手柄的长度通常约1.5-1.8米不等。内镜微创器械通常包括牵引丝以及连接在牵引丝端部的末端执行器械(例如圈套装置、止血夹子、取样钳钳头等),牵引丝从手柄中穿设,方便术者操作滑环对末端器械进行操作控制,而牵引丝与手柄之间通常也设置外管进行保护隔离,一方面降低牵引丝的挠性,另一方面也在内窥镜的钳道孔处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内镜微创器械刮伤内窥镜的钳道。现有技术中,该外管与手柄通常都是点胶固定,但受限于胶水的品质、包装运输环境、术者操作使用等情况,存在点胶脱落的风险情况,影响了器械的正常使用,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外管与手柄的连接可靠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及应用其的内镜微创器械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内镜微创器械手柄包括手柄座以及连接于手柄座前端的外管,其中,手柄座包括设有滑槽的杆体以及套设在杆体上的滑环,滑环可被操作沿滑槽往复运动;
杆体的后端连接有拇指环,杆体的前端向外延伸设有连接部,手柄座还包括可拆卸地与连接部连接的压接部,连接部与压接部连接形成有空腔,外管的一端置于空腔内,外管的一端至少部分被空腔限位。
进一步的,外管的一端直径增大,空腔的前端内壁朝向空腔的后端呈扩口状,直径增大的外管的端部被扩口状的空腔的前端所限位。
进一步的,外管为弹簧管或塑胶管。
进一步的,压接部与连接部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空腔位于压接部和/或连接部的前端内侧,直径增大的外管的端部前方被空腔的后端内壁限位。
进一步的,压接部的后端向外延伸形成凸台,凸台适于与滑槽的一端卡接固定。
进一步的,凸台包括自压接部向外延伸的连接柱以及连接在连接柱的后端的燕尾结构。
进一步的,杆体呈圆柱状,滑槽贯穿杆体的纵长方向侧壁,使杆体的纵长方向侧壁形成一对通槽,连接部自杆体的前端以半圆柱状结构向外延伸。
进一步的,连接部与压接部的前端通过定位柱进行定位,连接部上设置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压接部上设置第二定位柱与第二定位孔,定位时,第一定位柱插入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柱插入第一定位孔。
进一步的,连接部向外延伸的内壁面沿纵长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凹槽或卡爪,对应压接部的内壁面沿纵长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卡爪或凹槽,卡爪适于卡入凹槽内将压接部与连接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内镜微创器械,包括手柄以及与手柄连接并被手柄控制的末端执行器械,其中,手柄为前述任一项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包括手柄座以及连接于手柄座前端的外管,其中,手柄座包括设有滑槽的杆体以及套设在杆体上的滑环,滑环可被操作沿滑槽往复运动。杆体的后端连接有拇指环,杆体的前端向外延伸设有连接部,手柄座还包括可拆卸地与连接部连接的压接部,连接部与压接部连接形成有空腔,外管的一端置于空腔内,外管的一端至少部分被空腔限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外管需要通过点胶与手柄座进行连接的方式,本方案采用了结构优化设计,利用手柄座上可拆卸分离的压接部,在与手柄座上的连接部进行连接之后,形成的空腔对外管的端部进行限位,以结构优化的方式对外管和手柄座的固定进行了改良,可靠性更好,无需考虑胶水的品质耐久性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的结构主视图;
图3是图2当中B处的A-A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的杆体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的压接部的结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的压接部的结构俯视图;
图7是应用本实施例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的止血夹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100,内镜微创器械手柄包括手柄座10以及连接于手柄座10前端的外管20,具体来说,手柄座10包括设有滑槽113的杆体11以及套设在杆体11上的滑环12,滑环12可被操作沿滑槽113往复运动,而通常来说,内镜微创器械手柄可以使用在止血夹、取样钳、圈套器等内镜耗材类器械上,这类器械包括手柄和末端执行器械70,末端执行器械70包括牵引丝60以及连接在牵引丝60端部的末端器械71,例如圈套装置、止血夹子、取样钳钳头等。
牵引丝60通常被设置为从手柄的外管20中穿出并连接到末端器械71,参见图3-图6,根据本实施例所示出的方案,连接部111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槽1114,而压接部112的前端设置有导引槽1126,当压接部112安装到连接部111上之后,导引槽1126即可与安装槽1114配合形成外管20穿设的通道,而牵引丝60则可以从外管20的腔道穿出。而参见图7,其示出了应用本实施例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100的止血夹,使用过程中,止血夹是从内窥镜的钳道进入到人体自然腔道内,因此,实际留置在人体外的只有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100,方便术者在人体外侧借助内窥镜的镜头观察目标病变组织的位置和形态,并利用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100对末端执行器械70进行操作,具体可以表现为操纵滑环12在滑槽113内前后滑动,从而实现末端器械71对滑动动作的产生相应的响应动作,例如止血夹夹子71的闭合打开,当末端器械71为圈套装置时,可表现为圈套装置的打开或收容缩小,类似的,当末端器械71为取样钳钳头时,可表现为取样钳钳头张开或闭合等。
参见图1和图2,杆体11的后端连接有拇指环30,杆体11的前端向外延伸设有连接部111,连接部111的后端设置有连接爪114,拇指环30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爪114上,由此设计,术者操作时,如果需要转动,就不需要将拇指从拇指环30上脱离,即可用另一只手直接转动杆体11即可带动末端器械71转动。手柄座10还包括可拆卸地与连接部111连接的压接部112,连接部111与压接部112连接形成有空腔40,外管20的一端置于空腔40内,外管20的一端至少部分被空腔40限位。为了方便加工成型,外管20可以为弹簧管或塑胶管。参见图3,外管20的一端直径增大,例如可以是外管后端21的直径较大,而空腔40的前端41内壁朝向空腔的后端42呈扩口状,因此,外管后端21可以被扩口状的空腔前端41所限位。未示出的实施方式还可以为,空腔40的截面呈矩形,而外管后端21的截面也呈矩形或锥状,只要可以使得外管20无法轻易从空腔40内被拽脱即可。
参见图4-图6,空腔40可以包括位于连接部111前端内侧的空腔40A,也可以包括位于压接部112前端内侧的空腔40B,空腔40A与空腔40B可以择一设置,也可以同时设置,而无论何种设置方案,只需保证将直径增大的外管20的端部前方通过空腔40的后端内壁限位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当中,压接部112与连接部111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从而实现可拆卸的连接。参见图3,具体可以表现为压接部112与连接部111通过螺钉50的方式进行紧固连接。而对于卡扣连接,根据本实施例的所示出的方案,参见图4-图6,连接部111向外延伸的内壁面沿纵长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凹槽或卡爪,对应压接部112的内壁面沿纵长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卡爪或凹槽,卡爪适于卡入凹槽内将压接部112与连接部111连接,使二者在径向上不会脱离。根据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连接部111向外延伸的内壁面沿纵长方向设置凹槽1111,相应的,压接部112的内壁面沿纵长方向设置有卡爪1121,卡爪1121与凹槽1111卡接配合,从而可以使压接部112与连接部111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地,凹槽1111与卡爪1121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对调。
压接部112的后端向外延伸形成凸台,凸台适于与滑槽113的一端卡接固定。参见图6,凸台包括自压接部112向外延伸的连接柱1124以及连接在连接柱1124的后端的燕尾结构1125。依靠于燕尾结构1125卡入滑槽113的一端,从而使压接部112沿纵长轴向方向也与连接部111进行限位固定。
参见图4,杆体11呈圆柱状,滑槽113贯穿杆体11的纵长方向侧壁,使杆体11的纵长方向侧壁形成一对通槽,连接部111自杆体11的前端以半圆柱状结构向外延伸。滑环12套设在杆体11上,并可被术者操纵沿着滑槽113前后滑动,为了给予限定的滑动行程,滑槽113内可以设置阻挡台阶115,当滑环12移动到阻挡台阶115之处,即可被阻止进一步向拇指环30移动。
为了使实际生产应用中,更加轻松简单地完成装配,参见图4-图6,连接部111与压接部112的前端通过定位柱进行定位,连接部111上设置第一定位柱1112与第一定位孔1113,压接部112上设置第二定位柱1122与第二定位孔1123,定位时,第一定位柱1112插入第二定位孔1123,第二定位1122柱插入第一定位孔1113。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100,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手柄座10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与连接部111连接的压接部112,连接部111与压接部112连接形成有空腔40,外管20的一端置于空腔40内,外管20的一端至少部分被空腔40限位,以结构优化的方式提高了外管与手柄座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所述内镜微创器械手柄包括手柄座以及连接于所述手柄座前端的外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座包括设有滑槽的杆体以及套设在杆体上的滑环,所述滑环可被操作沿所述滑槽往复运动;
所述杆体的后端连接有拇指环,所述杆体的前端向外延伸设有连接部,所述手柄座还包括可拆卸地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压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接部连接形成有空腔,所述外管的一端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外管的一端至少部分被所述空腔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一端直径增大,所述空腔的前端内壁朝向所述空腔的后端呈扩口状,直径增大的所述外管的端部被扩口状的所述空腔的前端所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弹簧管或塑胶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位于所述压接部和/或所述连接部的前端内侧,直径增大的所述外管的端部前方被所述空腔的后端内壁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的后端向外延伸形成凸台,所述凸台适于与所述滑槽的一端卡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包括自所述压接部向外延伸的连接柱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柱的后端的燕尾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呈圆柱状,所述滑槽贯穿所述杆体的纵长方向侧壁,使所述杆体的纵长方向侧壁形成一对通槽,所述连接部自所述杆体的前端以半圆柱状结构向外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接部的前端通过定位柱进行定位,所述连接部上设置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所述压接部上设置第二定位柱与第二定位孔,定位时,所述第一定位柱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向外延伸的内壁面沿纵长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凹槽或卡爪,对应所述压接部的内壁面沿纵长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卡爪或凹槽,所述卡爪适于卡入所述凹槽内将所述压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10.一种内镜微创器械,包括手柄以及与所述手柄连接并被所述手柄控制的末端执行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
CN202322156254.XU 2023-08-11 2023-08-11 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及应用其的内镜微创器械 Active CN221045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6254.XU CN221045000U (zh) 2023-08-11 2023-08-11 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及应用其的内镜微创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6254.XU CN221045000U (zh) 2023-08-11 2023-08-11 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及应用其的内镜微创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45000U true CN221045000U (zh) 2024-05-31

Family

ID=91203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56254.XU Active CN221045000U (zh) 2023-08-11 2023-08-11 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及应用其的内镜微创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450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92040B2 (en) Articulating steerable clip applier for laparoscopic procedures
US5716374A (en) Stamped clevis for endoscopic instrument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170196546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guide device
US5707392A (en) Hermaphroditic stamped forceps jaw for disposable endoscopic biopsy forcep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9408628B2 (en) Surgical instrument equipment appropriate for mini-invasive surgery
US6139563A (en) Surgical device with malleable shaft
CA2286908C (en) Control handle for an endoscope
US5857961A (en)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use with a viewing system
US20010041893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A2033563A1 (en) Medical instrument for driving a suture needle
JP7186595B2 (ja) プローブアプリケータ
CA2549187C (en) Clevis assemblies for med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221045000U (zh) 内镜微创器械用手柄及应用其的内镜微创器械
CA2194775A1 (en) Track guided end effector assembly
CN216060595U (zh) 一种内窥镜活组织取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