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44084U - 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44084U
CN221044084U CN202322796480.4U CN202322796480U CN221044084U CN 221044084 U CN221044084 U CN 221044084U CN 202322796480 U CN202322796480 U CN 202322796480U CN 221044084 U CN221044084 U CN 221044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ing chamber
fan
shell
control device
pes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964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玉莎
陶丽红
彭莞云
陈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7964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44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44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44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害虫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包括风机和收集室,收集室底部设置有通孔,收集室内设置有与风机旋转中心连接的转轴,转轴上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底部连接有连杆,连杆底部连接有清洁块,收集室底部设有环绕于清洁块外侧的环形槽,收集室顶部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引虫灯,安装架上设置有外壳,外壳内部设置有内壳,引虫灯安装于内壳内部,转轴的上端向上穿过安装架和外壳并与内壳的底部连接,外壳和内壳的侧壁上均设置有透光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集虫室内害虫数量的增加,造成集虫室堵塞,导致风的循环能力降低,进而使得杀虫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害虫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温室大棚内存在着各种害虫,害虫是引起温室大棚植物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害虫的防治主要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在物理防治中,杀虫灯是最常见的一种防护手段。杀虫灯是根据昆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利用昆虫敏感的特定光谱范围的诱虫光源,诱集昆虫并能有效杀灭昆虫,降低病虫指数。
目前市场上的杀虫灯主要为频振式高压电网触杀式杀虫灯,由于电网放电产生电火花,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人们研究出了风吸式杀虫灯。经研究,现有的风吸式杀虫灯存在有以下问题:捕捉到的害虫容易把风扇叶片卡死,损坏叶片;光源长期使用中内部散热不良,温度过高而早期失效或色温漂移,使诱虫效果降低,使正常有效工作时效降低,增加维护维修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15270189U)公开了一种风吸式杀虫装置,包括设有诱虫灯的诱虫室,设有风机的风机室,设有集虫袋的集虫室,所述的风机室设在诱虫室之上,集虫室设在诱虫室之下,集虫室的底部及四周为封闭式结构,其顶部通过套有集虫袋的斗状收虫口与诱虫室相通,风机室的顶部及四周为封闭结构,其底部与诱虫室串通,集虫室与风机室之间设有抽风管,所述风机室与诱虫室之间设有第一环形隔壁,所述第一环形隔壁的中心圆口的大小与风机的风扇直径相当。
上述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虽然有效避免了高速旋转的风扇叶片与甲壳虫和大飞蛾相撞而导致扇叶损毁和失效的问题,还通过将风机的风设定为从上到下通过诱虫光源,显著降低了诱虫光源的工作温度,使光源的色温漂移大大减少,提高了光源使用寿命,延长了整机有效使用时长,减少了维修维护次数,降低了使用成本。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害虫会被收集在集虫室中,由于集虫室内害虫数量的增加,会造成集虫室的堵塞,导致风的循环能力降低,进而使得杀虫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集虫室内害虫数量的增加,造成集虫室堵塞,导致风的循环能力降低,进而使得杀虫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包括风机和顶部为敞口的收集室,所述收集室底部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收集室内设置有与风机旋转中心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底部连接有与收集室底面相平行的清洁块,所述清洁块与收集室底部抵接。
进一步,所述连杆与清洁块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一端与连杆连接,另一端与清洁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收集室底部向下凹陷构成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环绕于清洁块外侧,所述清洁块的长度方向与转轴的轴线方向垂直。
进一步,所述清洁块底部设置有清洁刷,所述清洁刷的上端与清洁块连接,下端与收集室底部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风机位于收集室的下方,所述转轴的下端滑动穿过收集室与风机的旋转中心连接,所述风机底部设置有稳定盘,所述风机的电机部分安装在稳定盘上,所述稳定盘与收集室之间设置有稳定筒,所述稳定筒上端与收集室的底部连接,下端与稳定盘顶部连接,所述稳定筒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透气通槽,所述风机位于稳定筒内。
进一步,所述稳定盘上滑动穿设有若干插钉。
进一步,所述插钉顶部设置有按压片。
进一步,所述收集室底部设置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为筒状结构,所述风机的叶轮部分位于防护壳内。
进一步,所述收集室顶部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引虫灯,所述安装板位于安装架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内壳,所述引虫灯安装于内壳内部,所述转轴的上端向上穿过安装架和外壳并与内壳的底部连接,所述外壳和内壳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颜色不同的透光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清洁块在旋转过程中,对粘附在收集室底部的害虫进行清扫,有效减少了因为收集室底部害虫积累过多而对收集室造成的堵塞。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由于集虫室内害虫数量的增加,造成集虫室的堵塞而言,降低了堵塞的可能性,使得风机所产生风能更顺利通过收集室底部,增加了杀虫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图中:风机1、收集室2、转轴3、安装板4、连杆5、清洁块6、加强杆7、环形槽8、清洁刷9、稳定盘10、稳定筒11、透气通槽12、插钉13、按压片14、防护壳15、引虫灯16、外壳17、内壳18、透光板1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包括风机1和顶部为敞口的收集室2,收集室2底部设置有若干通孔,收集室2内设置有与风机1旋转中心连接的转轴3,转轴3上连接有安装板4,安装板4底部连接有连杆5,连杆5底部连接有与收集室2底面相平行的清洁块6,清洁块6与收集室2底部抵接。
使用时,启动风机1,风机1的叶轮部分旋转产生吸引风,风从收集室2的顶部进入收集室2内,再经通孔排出,在此过程中,害虫被风力吸附在收集室2底部,与此同时,风机1的叶轮部分的旋转会带动转轴3旋转,转轴3旋转带动安装板4旋转,安装板4旋转带动清洁块6旋转,清洁块6在旋转过程中,对粘附在收集室2底部的害虫进行清扫,有效减少了因为收集室2底部害虫积累过多而对收集室2造成的堵塞。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由于集虫室内害虫数量的增加,造成集虫室的堵塞,导致风的循环能力降低,进而使得杀虫效率降低而言,降低了堵塞的可能性,使得风机1所产生风能更顺利通过收集室2底部,增加了杀虫效率。
本实施例中:连杆5与清洁块6之间设置有加强杆7,加强杆7的一端与连杆5连接,另一端与清洁块6连接。
通过将加强杆7作为清洁块6的一种加固结构,能够增加清洁块6在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清洁块6运行的更加稳定,不易损坏。
本实施例中:收集室2底部向下凹陷构成环形槽8,环形槽8环绕于清洁块6外侧,清洁块6的长度方向与转轴3的轴线方向垂直。
通过将环形槽8作为害虫的一种收集结构,在清洁块6的旋转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将害虫沿着清洁块6推送至环形槽8内,使得收集室2底部不会聚集较多的害虫,进一步降低了收集室2底部堵塞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清洁块6底部设置有清洁刷9,清洁刷9的上端与清洁块6连接,下端与收集室2底部相抵接。
通过将清洁刷9作为清理害虫的一种结构,在清洁块6旋转时,清洁刷9能够将通孔内粘附的害虫清扫出来,加大对害虫的清理程度。
本实施例中:风机1位于收集室2的下方,转轴3的下端滑动穿过收集室2与风机1的旋转中心连接,风机1底部设置有稳定盘10,风机1的电机部分安装在稳定盘10上,稳定盘10与收集室2之间设置有稳定筒11,稳定筒11上端与收集室2的底部连接,下端与稳定盘10顶部连接,稳定筒11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透气通槽12,风机1位于稳定筒11内。
通过将风机1设置于收集室2的下方,有效避免了害虫与风机1接触,进而降低了害虫碰撞在风机1上对风机1造成的损坏;通过将稳定盘10作为风机1电机部分的一种安装结构,既便于安装风机1的电机部分,在将此装置放置于地面上时,还能够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得此装置的放置更加平稳;通过将稳定筒11作为稳定盘10与收集室2之间的一种支撑结构,能够使得收集室2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吸引风会经通孔进入稳定筒11内部,最后由透气通槽12排出。
具体的,风机1选用4020长轴型风机,具体型号为86368793,选用长轴型风机的原因在于能够增加风机1电机部分与叶轮部分之间的距离,在稳定筒11内能够形成更大的排风空间,使得排风更加顺畅。
本实施例中:稳定盘10上滑动穿设有若干插钉13。
通过将插钉13插入土壤之中,能够减少稳定盘10的移动,使得整个装置不易偏倒,本实施例中插钉13数量为三个。
本实施例中:插钉13顶部设置有按压片14。
通过设置按压片14,在插入插钉13时,增加了脚部与插钉13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插入插钉13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收集室2底部设置有防护壳15,防护壳15为筒状结构,风机1的叶轮部分位于防护壳15内。
通过将防护壳15作为风机1叶轮部分的一种防护结构,既能够对风机1叶轮部分进行防护,并且呈筒状结构的防护壳15还能够在叶轮旋转时让其所产生的风力沿着防护壳15的内壁向下运动,能够增加风的吸引强度,进而增加对害虫的吸附能力。
本实施例中:收集室2顶部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引虫灯16,安装板4位于安装架的下方。
通过设置引虫灯16,在夜间时,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害虫,进而增加害虫的捕捉量。
本实施例中:安装架上设置有外壳17,外壳17安装在安装架上,外壳17内部设置有内壳18,引虫灯16安装于内壳18内部,转轴3的上端向上穿过安装架和外壳17并与内壳18的底部连接,外壳17和内壳18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颜色不同的透光板19。本实施例中,外壳17和内壳18的侧壁上设置的透光板19数量均为6个。
使用时,打开引虫灯16,启动风机1,风机1带动转轴3旋转,转轴3旋转带动内壳18旋转,内壳18在旋转过程中,内壳18的透光板19与外壳17的透光板19重合形成不同的颜色,使得引虫灯16在旋转过程中能发出多种颜色,根据灯光颜色的不同,能够吸引到更多种类的害虫。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包括风机(1)和顶部为敞口的收集室(2),所述收集室(2)底部设置有若干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室(2)内设置有与风机(1)旋转中心连接的转轴(3),所述转轴(3)上连接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底部连接有连杆(5),所述连杆(5)底部连接有与收集室(2)底面相平行的清洁块(6),所述清洁块(6)与收集室(2)底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5)与清洁块(6)之间设置有加强杆(7),所述加强杆(7)的一端与连杆(5)连接,另一端与清洁块(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室(2)底部向下凹陷构成环形槽(8),所述环形槽(8)环绕于清洁块(6)外侧,所述清洁块(6)的长度方向与转轴的轴线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块(6)底部设置有清洁刷(9),所述清洁刷(9)的上端与清洁块(6)连接,下端与收集室(2)底部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位于收集室(2)的下方,所述转轴(3)的下端滑动穿过收集室(2)与风机(1)的旋转中心连接,所述风机(1)底部设置有稳定盘(10),所述风机(1)的电机部分安装在稳定盘(10)上,所述稳定盘(10)与收集室(2)之间设置有稳定筒(11),所述稳定筒(11)上端与收集室(2)的底部连接,下端与稳定盘(10)顶部连接,所述稳定筒(11)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透气通槽(12),所述风机(1)位于稳定筒(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盘(10)上滑动穿设有若干插钉(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钉(13)顶部设置有按压片(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室(2)底部设置有防护壳(15),所述防护壳(15)为筒状结构,所述风机(1)的叶轮部分位于防护壳(15)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室(2)顶部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引虫灯(16),所述安装板(4)位于安装架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外壳(17),所述外壳(17)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外壳(17)内部设置有内壳(18),所述引虫灯(16)安装于内壳(18)内部,所述转轴(3)的上端向上穿过安装架和外壳(17)并与内壳(18)的底部连接,所述外壳(17)和内壳(18)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颜色不同的透光板(19)。
CN202322796480.4U 2023-10-18 2023-10-18 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 Active CN221044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96480.4U CN221044084U (zh) 2023-10-18 2023-10-18 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96480.4U CN221044084U (zh) 2023-10-18 2023-10-18 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44084U true CN221044084U (zh) 2024-05-31

Family

ID=91201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96480.4U Active CN221044084U (zh) 2023-10-18 2023-10-18 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44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42774B (zh) 灭蚊虫灯
US4856226A (en) Vacuum insect eradication device
KR101854414B1 (ko) 해충 유인형 포충기
US4819370A (en) Flying insect eliminator
WO2022078507A1 (zh) 灭蚊装置
CN101444200B (zh) 太阳能全自动灭蚊系统
CN221044084U (zh) 温室大棚植物害虫防治装置
KR100753758B1 (ko) 해충 퇴치기
KR100863352B1 (ko) 해충을 유인하는 축사용 송풍기
KR20090009595A (ko) 해충 포획장치
CN211532441U (zh) 一种新式捕虫器
CN211153456U (zh) 一种高效环保捕杀蚊蝇器
CN109349253B (zh) 智能光波杀虫灯
CN210076389U (zh) 一种多功能灭蚊灯
CN110762469A (zh) 具有灭蚊虫功能的太阳能路灯
CN109275641B (zh) 横流风吸式杀虫灯
CN220068633U (zh) 一种用于鸡场的灭虫装置
CN217471057U (zh) 一种水果种植用除虫装置
CN214629332U (zh) 一种园林诱虫景观灯
CN210929268U (zh) 一种自动清除集虫装置
CN211672065U (zh) 一种高效灭蚊装置
CN220476694U (zh) 双风式灭虫装置及景观灯
CN211983381U (zh) 一种室外led灭蚊灯
CN215898693U (zh) 一种高效风吸式杀虫灯
CN219069238U (zh) 一种防害诱虫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