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23388U - 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23388U
CN221023388U CN202322436878.7U CN202322436878U CN221023388U CN 221023388 U CN221023388 U CN 221023388U CN 202322436878 U CN202322436878 U CN 202322436878U CN 221023388 U CN221023388 U CN 221023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rest
adjusting
self
locking device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368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强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New Huatai Plastics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New Huatai Plastics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New Huatai Plastics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New Huatai Plastics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368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23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23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23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包括设置于头枕骨架的插杆,插杆外侧壁上下间隔设有多个卡接槽;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设置于插杆以及头枕骨架之间,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头枕骨架相对于插杆的高度,且调节机构的高度调节范围适于等于或小于相邻两个卡接槽之间的距离。当相邻两个卡接槽之间的距离调节仍然不能满足人体身高的需求时,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头枕骨架相对于插杆的高度,以在相邻两个档位之间进一步对座椅头枕的高度进行更细化的调节,从而配合插杆的档位调节,以便实现对座椅头枕的无级调节,进而能满足更多人群的使用需求,适用性更强。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座椅头枕的作用主要是保护人体脆弱的颈部,即当汽车遭遇追尾事故时,头枕可以对头部起到缓冲作用。否则,巨大撞击造成的冲击力将会直接压迫脆弱的颈部,从而对脊椎造成伤害,严重时会造成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现有技术中,为了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汽车座椅头枕通常具有高度调节功能。实际调节时,头枕的高度应该调整至与头部平齐,或者头枕中间柔软部位与耳朵上沿平行,才能有效保护头部和颈椎。
但是,现有的汽车座椅头枕存在以下缺陷:头枕的高度调节是通过不同的档位实现的,而相邻两个档位之间不能进一步实现高度调节(即不能实现无级调节),适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无级调节,且适用性强的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包括设置于头枕骨架的插杆,所述插杆外侧壁上下间隔设有多个卡接槽;所述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插杆以及所述头枕骨架之间,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头枕骨架相对于所述插杆的高度,且所述调节机构的高度调节范围适于等于或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卡接槽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头枕骨架包括骨架本体以及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骨架本体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架、驱动件以及至少两个转动套,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所述插杆上端;所述转动套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转动套的转动轴沿上下方向布置,且各个所述转动套的上端均螺纹连接有一个所述调节杆;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插杆上端,且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套转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架、驱动轴、传动机构以及旋钮;所述驱动架设置于所述插杆上端,所述驱动轴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驱动架,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各个所述转动套连接;所述旋钮同轴设置于所述驱动轴的下端,且所述旋钮位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外底部。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插杆上端设有止挡部;当所述调节杆相对于所述转动套向上运动,直至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止挡部接触时,得以限制所述调节杆相对于所述转动套继续向上运动。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插杆上端均向前折弯形成有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止挡部为板状结构,所述止挡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止挡部沿上下方向贯穿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孔以及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调节杆的外径,所述第一孔的内径小于所述限位部的外径;所述第二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限位部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第二孔位于所述第一孔的前侧;所述骨架本体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前侧,所述骨架本体为U形结构,所述骨架本体的两个上端之间设有安装部;所述骨架本体的两个上端均向后下方折弯形成倾斜杆,各个所述倾斜杆的下端均向下折弯形成所述调节杆。
优选的,两个所述插杆上端之间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架以及所述驱动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当设置调节机构后,若相邻两个卡接槽之间的距离调节仍然不能满足人体身高的需求时,可以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头枕骨架相对于插杆的高度,以在相邻两个档位之间进一步对座椅头枕的高度进行更细化的调节。也就是说,通过插杆(即座椅头枕)与汽车座椅之间的高度调节,以及头枕骨架(即座椅头枕)与插杆之间的高度调节,从而可以实现对座椅头枕的无级调节,进而能满足更多人群的使用需求,适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各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图2中驱动件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图3中驱动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图2中插杆的另一视角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各结构的另一视角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图6中各结构的另一状态图。
图中:1、头枕骨架;11、骨架本体;111、安装部;112、倾斜杆;12、调节杆;121、限位部;2、调节机构;21、固定架;22、驱动件;221、驱动架;222、驱动轴;223、传动机构;224、旋钮;23、转动套;3、插杆;31、止挡部;311、第一孔;312、第二孔;32、第一连接部;33、第二连接部;34、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参照图1,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包括设置于头枕骨架1的插杆3,插杆3外侧壁上下间隔设有多个卡接槽;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设置于插杆3以及头枕骨架1之间,调节机构2用于调节头枕骨架1相对于插杆3的高度,且调节机构2的高度调节范围适于等于或小于相邻两个卡接槽之间的距离。
应当理解的是,现有汽车座椅头枕的高度调节是通过不同档位来实现的,当相邻两个档位之间的高度调节(即相邻两个卡接槽之间的距离调节)仍然不能满足人体身高的需求时,可以通过调节机构2调节头枕骨架1相对于插杆3的高度,从而在相邻两个档位之间进一步对座椅头枕的高度进行更细化的调节。也就是说,通过插杆3(即座椅头枕)与汽车座椅之间的高度调节,以及头枕骨架1(即座椅头枕)与插杆3之间的高度调节,从而可以实现对座椅头枕的无级调节,进而能够满足更多人群的使用需求,适用性更强。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座椅头枕内部的空间有限,以及超过相邻两个档位之间的高度调节需求可以通过不同的档位调节来实现,因此,调节机构2的高度调节范围适于等于或小于相邻两个卡接槽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2以及图3,头枕骨架1包括骨架本体11以及至少两个设置于骨架本体11的调节杆12。调节机构2包括固定架21、驱动件22以及至少两个转动套23,固定架21设置于插杆3上端;转动套23可转动设置于固定架21,转动套23的转动轴沿上下方向布置,且各个转动套23的上端均螺纹连接有一个调节杆12;驱动件22设置于插杆3上端,且驱动件22用于驱动转动套23转动。由于转动套23只能在固定架21(即插杆3)产生转动,而不能产生轴向位移,因此,当通过驱动件22驱动转动套23转动时,转动套23与调节杆12之间的螺纹会迫使调节杆12(即头枕骨架1)相对于插杆3上下运动,从而可以在相邻两个档位之间实现无级调节。另外,当转动套23停止转动时,转动套23(即插杆3)与调节杆12(与头枕骨架1)之间能够保持相对静止,既可以维持座椅头枕的高度不变,又使得插杆3与头枕骨架1之间能够承受沿插杆3轴向的作用力,以便紧急情况下拆除座椅头枕,并利用插杆3下端的尖状部位进行破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驱动件22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以下仅提供一种具体的结构进行参考:如图3以及图4所示,驱动件22包括驱动架221、驱动轴222、传动机构223以及旋钮224;驱动架221设置于插杆3上端,驱动轴222可转动设置于驱动架221,驱动轴222通过传动机构223与各个转动套23连接;旋钮224同轴设置于驱动轴222的下端,且旋钮224位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外底部。调节时,通过转动汽车座椅头枕外底部的旋钮224,即可带动驱动轴222同步转动,从而通过传动机构223驱动各个转动套23转动。其中,传动机构223为惯常设计,本申请采用的是齿轮齿带结构。
为了防止调节过程中使调节杆12与转动套23分离,调节杆12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部121(如图2所示),插杆3上端设有止挡部31(如图5所示);如图7所示,当调节杆12相对于转动套23向上运动,直至限位部121与止挡部31接触时,得以限制调节杆12相对于转动套23继续向上运动。
参照图5至图7,插杆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插杆3上端均向前折弯形成有第一连接部32,两个第一连接部32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部33;止挡部31为板状结构,止挡部31设置于第一连接部32与第二连接部33之间,止挡部31沿上下方向贯穿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孔311以及第二孔312;第一孔311的内径大于或等于调节杆12的外径,第一孔311的内径小于限位部121的外径;第二孔312的内径大于或等于限位部121的外径。如图6所示,安装时,先将调节杆12上的限位部121向下穿过第二孔312,再将调节杆12移动至第一孔311内。
参照图5至图7,第二孔312优选的位于第一孔311的前侧;骨架本体11位于第二连接部33的前侧,骨架本体11为U形结构,骨架本体11的两个上端之间设有安装部111;骨架本体11的两个上端均向后下方折弯形成倾斜杆112,各个倾斜杆112的下端均向下折弯形成调节杆12。如图6所示,当调节杆12向下运动时,第二孔312位于第一孔311的前侧,第二孔312恰好能够避免与倾斜杆112之间产生干涉;如图7所示,当调节杆12向上运动时,直至限位部121与止挡部31接触时,调节杆12无法继续向上运动,从而可以防止调节杆12与转动套23分离。另外,当车辆被追尾时,人体头部对座椅头枕产生向后的作用力,此时,由于止挡部31以及安装部111都可以对调节杆12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得骨架本体11与倾斜杆112之间能够产生较好的吸能作用;同时,在第二连接部33的作用下,当骨架本体11与倾斜杆112之间产生过渡变形时,第二连接部33即可对骨架本体11产生支撑作用,从而防止座椅头枕过渡形变而失去对头部的支撑作用。
参照图5以及图6,两个插杆3上端之间设有固定部34,通过固定部34既可增加两个插杆3之间的强度,防止两个插杆3下端之间的间距产生变化,同时,通过固定部34也可用于安装固定架21以及驱动架221。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包括设置于头枕骨架的插杆,所述插杆外侧壁上下间隔设有多个卡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插杆以及所述头枕骨架之间,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头枕骨架相对于所述插杆的高度,且所述调节机构的高度调节范围适于等于或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卡接槽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骨架包括骨架本体以及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骨架本体的调节杆;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架、驱动件以及至少两个转动套,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所述插杆上端;所述转动套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转动套的转动轴沿上下方向布置,且各个所述转动套的上端均螺纹连接有一个所述调节杆;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插杆上端,且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套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架、驱动轴、传动机构以及旋钮;所述驱动架设置于所述插杆上端,所述驱动轴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驱动架,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各个所述转动套连接;所述旋钮同轴设置于所述驱动轴的下端,且所述旋钮位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外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插杆上端设有止挡部;当所述调节杆相对于所述转动套向上运动,直至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止挡部接触时,得以限制所述调节杆相对于所述转动套继续向上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插杆上端均向前折弯形成有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止挡部为板状结构,所述止挡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止挡部沿上下方向贯穿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孔以及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调节杆的外径,所述第一孔的内径小于所述限位部的外径;所述第二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限位部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位于所述第一孔的前侧;所述骨架本体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前侧,所述骨架本体为U形结构,所述骨架本体的两个上端之间设有安装部;所述骨架本体的两个上端均向后下方折弯形成倾斜杆,各个所述倾斜杆的下端均向下折弯形成所述调节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插杆上端之间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架以及所述驱动架。
CN202322436878.7U 2023-09-07 2023-09-07 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 Active CN221023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6878.7U CN221023388U (zh) 2023-09-07 2023-09-07 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6878.7U CN221023388U (zh) 2023-09-07 2023-09-07 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23388U true CN221023388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39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36878.7U Active CN221023388U (zh) 2023-09-07 2023-09-07 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233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40714B (zh) 车辆用座
DE102005030313B4 (de) Whiplash optimierte Kopfstütze
EP1660347B1 (en) Occupant centering ergonomic sup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456365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高度调整装置
EP1914111A1 (en) Connection mechanism for headrest of vehicle seat
CN101195351B (zh) 用于儿童安全座椅的能量吸收座椅锚固约束系统
EP1726476A2 (en) Vehicle seat and method of supporting driver/passenger using the same
EP3359416B1 (de) Kopfstütze eines fahrzeugsitzes
KR20130099963A (ko) 차량 좌석용 에너지 흡수 브라켓
CN104781105A (zh) 车用座椅
CN101195356A (zh) 保持活动头枕高度的装置
CN109476242B (zh) 纵向调节器和车辆座椅
US8727437B2 (en) Actuator for crash activated head restraint
CN101402335B (zh) 车辆的收纳装置
WO2008111721A1 (en) Apparatus for moving an automotive headrest
DE102014001920A1 (de) Sitzstruktur für ein Fahrzeug, Verfahren zum Abstützen eines rückwärtigen Abschnitts eines Fahrzeugsitzes und Abstützstruktur eines Fahrzeugsitzes
DE102004050144B4 (de) Aktive Kopfstütze mit entkoppeltem Lordoserahmen
CN221023388U (zh) 汽车座椅头枕的自锁装置
EP0967115B1 (de) Fahrzeugsitz mit einer Kopfstütze
CN102285325A (zh) 汽车座椅主动安全头枕装置
EP3807125B1 (de) Rückenlehn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lehnenkopfmodul
DE102007032524A1 (de) Fahrzeugsitz mit einer neigungsverstellbaren Rückenlehne, insbesondere für Personenkraftwagen
DE10334551B3 (de) Kopfstütze für die Rückenlehne von Automobilsitzen, insbesondere von Rücksitzen
EP2158108B1 (de)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CN211335887U (zh) 一种乘用车后排乘员正面气囊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