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09140U - 一种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09140U
CN221009140U CN202322488546.3U CN202322488546U CN221009140U CN 221009140 U CN221009140 U CN 221009140U CN 202322488546 U CN202322488546 U CN 202322488546U CN 221009140 U CN221009140 U CN 221009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post
upper cover
hole
bms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8854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国球
迪力木热提江·克热木
邓嘉东
李�杰
吴武生
赵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8854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09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09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09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BMS控制板;上盖,位于BMS控制板的上方;连接极柱,一端与BMS控制板固定且电连接,另一端延伸出上盖,并与上盖固定连接。本申的电池包中,在BMS控制板上固定且电连接了连接极柱,并且通过连接极柱延伸出上盖,以将电芯模组的总电极向外引出;如上设置,省去了BMS控制板、连接极柱以及上盖之间的连接线路,进而避免了因BMS控制板的连接线路失灵松动,或者线路交叉等故障导致的电池包内部短路的情形,保证了总电极引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的,通过连接极柱不仅实现了总电极的向外引出,而且实现了BMS控制板和上盖的连接固定,达到了一举双得的技术效果,使电池包的装配更加简洁。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由于锂离子电池的重量轻、循环使用寿命长和电池容量大等优点,其在摩托车上的电池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是锂离子电池包中的BMS控制板与电极极柱之间的连接线束过多,管理难度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当BMS控制板的连接线路失灵松动,或者线路交叉等线路故障发生时都会导致电池包内部短路,最终造成电池包内部温度升高发生热失,影响电池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其有效解决了BMS控制板与电极极柱之间的连接线束过多,管理难度大,存在线路松动、线路交叉等线路故障发生时导致的电池包内部短路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包,包括:
BMS控制板;
转接排,固定且电连接于所述BMS控制板;
上盖,具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设置有电极极柱;
其中,所述转接排能够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电极极柱。
可选的,上述电池包中,所述电极极柱包括位置相对的内部连接端和外部连接端;
所述内部连接端与所述转接排电连接;
所述外部连接端与所述外部电路电连接。
可选的,上述电池包中,
所述转接排远离所述BMS控制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孔(;
所述内部连接端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二孔;
所述第一孔能够延伸至与所述第二孔位置相对;
通过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以实现所述转接排与所述内部连接端的固定连接。
可选的,上述电池包中,所述第一孔远离所述第二孔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垫圈。
可选的,上述电池包中,所述电极极柱包括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
所述正极极柱延伸出所述上盖的外部连接端为圆柱体;
所述负极极柱延伸出所述上盖的外部连接端为圆锥体。
可选的,上述电池包中,所述电极极柱包括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所述正极极柱的外部连接端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三孔,以与外部电路的具有插接柱的正极连接端子进行插接。
可选的,上述电池包中,所述电极极柱包括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所述负极极柱的外部连接端为实心结构,以与外部电路的具有插接孔的负极连接端子进行插接。
可选的,上述电池包中,所述电极极柱包括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
所述上盖的外表面设置有防呆结构件;
所述正极极柱的外部连接端穿插进所述防呆结构件。
可选的,上述电池包中,所述转接排具有弯折部;通过设置所述弯折部适应所述上盖的内部的形状,以将所述转接排延伸至所述电极极柱。
可选的,上述电池包中,所述转接排的底部设置有焊接引脚;所述焊接引脚插接于所述BMS控制板。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中,在上盖内设置了电极极柱;在BMS控制板上设置了转接排;通过转接排实现了BMS控制板与电极极柱的电连接,以将总电极向外引出;如上设置,省去了BMS控制板与电极极柱之间的连接线路,进而避免了因BMS控制板的连接线路失灵松动,或者线路交叉等故障导致的电池包内部短路的情形,保证了总电极引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转接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电芯模组、BMS控制板和转接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申请的电极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正极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正极极柱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负极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负极极柱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侧视图;
图11为图9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的A-A剖视图;
图13为图11的B-B剖视图。
图1-图13中:
1、BMS控制板;2、转接排;3、上盖;4、电极极柱;5、紧固件;6、密封垫圈;
21、第一孔;22、焊接引脚;
31、防呆结构件;
41、内部连接端;42、外部连接端;43、正极极柱;44、负极极柱;
311、翅片;
411、第二孔;
421、第三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13所示,一种电池包包括BMS控制板1、转接排2、上盖3。转接排2固定且电连接于BMS控制板1。上盖3具有容置孔,容置孔内设置有电极极柱4。转接排2延伸并连接至电极极柱4,以使转接排2与电极极柱4固定且电连接。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盖3形成有容置空间;电极极柱4的一端与容置空间连通,另一端能够与外部空间连通。
转接排2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正转接排和负转接排;电极极柱4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正极极柱43和负极极柱44。正转接排和正极极柱43实现了电芯模组的总正电极的向外引出,负转接排和负极极柱44实现了电芯模组的总负极的向外引出;并且通过正极极柱43和负极极柱44与外部电路通电导通。
进一步的,正转接排和负转接排均为铜排材质;具体的:正转接排为PACK+铜排,负转接排为PACK-铜排。
上盖3上粘贴有正极标签和负极标签;正极标签与正极极柱43的位置相对;负极标签与负极极柱44的位置相对。如上,便于使用者区分,实现外部电路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的正确连接。
在上盖3内设置了电极极柱4;在BMS控制板1上设置了转接排2;通过转接排2实现了BMS控制板1与电极极柱4的电连接,以将总电极向外引出;如上设置,省去了BMS控制板1与电极极柱4之间的连接线路,进而避免了因BMS控制板1的连接线路失灵松动,或者线路交叉等故障导致的电池包内部短路的情形,保证了总电极引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4-8,以及说明书附图12-13,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极极柱4包括位置相对的内部连接端41和外部连接端42。内部连接端41与转接排2电连接。外部连接端42与外部电路电连接。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内部连接端41位于上盖3的内部;外部连接端子能够延伸出上盖3。且内部连接端41和外部连接端42之间具有实心的中间连接件,以保证内部连接端41在上盖3内的密封连接效果。
通过设置具有内部连接端41和外部连接端42的电极极柱,实现了内部电路和外部电路的便捷快速的通电导通,且与上盖3的密封连接效果更加牢靠,易于管控。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请参阅附图1-2,转接排2远离BMS控制板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孔21。请参阅说明书附图4-8,说明书附图12-13,内部连接端41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二孔411。第一孔21能够延伸至与第二孔411位置相对。通过紧固件5依次穿过第一孔21、第二孔411,以实现转接排2与内部连接端41的固定且电连接。
如上,实现了转接排2与电极极柱4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电池包的装配组装,且电连接固定更加牢靠稳定。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转接排2焊接于内部连接端41。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二孔411为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紧固件5为具有与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进一步的,紧固件5为螺钉。进一步的,螺钉为十字槽盘头组合机械螺钉。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螺纹连接的形式能够实现转接排2与内部连接端41的牢靠固定,而且拆装更加便捷快速。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通过螺纹连接的形式实现转接排2与内部连接端41的连接固定外,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设置,例如:第二孔为圆柱孔;紧固件5为能够与圆柱孔过盈配合的销轴。
请参阅附图12-13,进一步的,第一孔21远离所述第二孔411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垫圈6。紧固件5依次穿过密封垫圈6、第一孔21、第二孔411,以实现转接排2与电极极柱4的固定且电连接。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垫圈6选用密封泡棉。
通过设置密封垫圈6增加了连接的紧密性,避免外界水分进入至电池包内部;而且有效提升了连接处的减震效果,有效提升了电池包的使用性能。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孔21为圆柱孔。
请参阅附图5-6、附图9、附图13,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正极极柱43延伸出上盖3的外部连接端42为圆柱体。请参阅附图7-8、附图9、附图12,负极极柱44延伸出上盖3的外部连接端42为圆锥体。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沿上盖3的中心向上盖3的外部延伸的方向,外部连接端42的截面尺寸逐渐缩小。
将正极极柱43的外部连接端42与负极极柱44的外部连接端42设置成结构不同的形态,便于使用者清晰明了的辨别出正极极柱43和负极极柱44,保证外部电路的正极连接端子和负极连接端子的正确连接。
请参阅附图6、附图13,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正极极柱43的外部连接端42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三孔421,以与外部电路的具有插接柱的正极连接端子进行插接。电极极柱4沿其轴向还包括第三孔421;第三孔421能够与外部电路电连接。
请参阅附图8-9、附图12,进一步的,负极极柱44的外部连接端42为实心结构,以与外部电路的具有插接孔的负极连接端子进行插接。
如上设置,可以保证外部电路的正极连接端子和负极连接端子的结构形态具有明显的差别,具有很好的防呆效果。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正极极柱43的内部连接端41和外部连接端42之间具有实心的中间连接件,因此第二孔411和第三孔421之间不连通;第二孔411与上盖3形成的容置空间连通,第三孔421与外部空间连通。如上,转接排2与电极极柱4的第二孔411在容置空间内部完成固定且电连接,进而保证了上述电连接的部位、转接排2、BMS控制板1均位于在上盖3形成的密闭的容置空间内,其不与外部空间连通密封性好,进而有效保证了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极极柱4选用埋注铜螺母。上盖3为注塑件;选择合适的埋柱铜螺母,将埋柱铜螺母按照预设的排布位置放置于注塑机的上盖模具中,然后注塑机将塑胶颗粒融后送至上盖模具中,最终塑胶将埋柱铜螺母包裹在一起,形成上盖3与埋柱铜螺母一体的结构。
进一步的,正极极柱43为正埋柱铜螺母;正埋柱铜螺母的内部连接端41的第二孔411为M6螺纹,正埋柱铜螺母的外部连接端42的第三孔421为M5螺纹。
进一步的,负极极柱44为负埋柱铜螺母;负埋柱铜螺母的内部连接端41的的第二孔411为M8螺纹,负埋柱铜螺母的外部连接端42为实心的圆锥体结构。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负埋柱铜螺母的外部连接端42除了设置成实心的圆锥体结构外,也可以沿外部连接端42的轴向开设第三孔421;第三孔421为M5螺纹。
请参阅附图9,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上盖3的外表面设置有防呆结构件31。正极极柱43的外部连接端42穿插进防呆结构件31。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防呆结构件31的周向设置形成间隔排布的翅片311。外部电路的正极连接端子具有能够套接于防呆结构件31的连接套;通过连接套与翅片311的适配卡接,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电路的正极连接端子发生旋转转动。
通过设置防呆结构件31,更加便于使用者区分电池包的正极极柱43和负极极柱44,具有更加清晰明了的防呆结构。
请参说明书阅附图1-3和说明书附图12-13,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转接排2具有弯折部;通过设置弯折部适应上盖3的内部的形状,以将转接排2延伸至电极极柱4。
弯折部适应上盖3的内部的形状指的是,转接排2在上盖3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弯折排布,并适应容置空间的空间形状。
具体的,电极极柱4水平埋注于上盖3内;第二孔411的中心轴线水平设置;转接排2包括一体折弯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一部竖直设置,第二部水平设置,第三部竖直设置。
其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转接排2的弯折部的弯折角度和弯折次数根据上盖3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只要能够保证转接排2的第一孔21弯折延伸至与电极极柱4的第二孔411位置相对即可;弯折部的具体设置情形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阅附图1,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转接排2的底板设置有焊接引脚22;焊接引脚22插接且焊接于BMS控制板1。
进一步的,焊接引脚22通过波峰焊焊接在BMS控制板1的焊盘上。
如上,转接排2在BMS控制板1的电连接设置更加便捷快速,且易于管控。
本申请中涉及的部件、装置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附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部件、装置。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中,各部件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BMS控制板(1);
转接排(2),固定连接于所述BMS控制板(1);
上盖(3),具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设置有电极极柱(4);
其中,所述转接排(2)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电极极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极柱(4)包括位置相对的内部连接端(41)和外部连接端(42);
所述内部连接端(41)与所述转接排(2)电连接;
所述外部连接端(42)与外部电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排(2)远离所述BMS控制板(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孔(21);
所述内部连接端(41)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二孔(411);
所述第一孔(21)能够延伸至与所述第二孔(411)位置相对;
通过紧固件(5)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孔(21)、所述第二孔(411),以实现所述转接排(2)与所述内部连接端(41)的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21)远离所述第二孔(411)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垫圈(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极柱(4)包括正极极柱(43)和负极极柱(44);
所述正极极柱(43)延伸出所述上盖(3)的外部连接端(42)为圆柱体;
所述负极极柱(44)延伸出所述上盖(3)的外部连接端(42)为圆锥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极柱(4)包括正极极柱(43)和负极极柱(44);所述正极极柱(43)的外部连接端(42)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三孔(421),以与外部电路的具有插接柱的正极连接端子进行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极柱(4)包括正极极柱(43)和负极极柱(44);所述负极极柱(44)的外部连接端(42)为实心结构,以与外部电路的具有插接孔的负极连接端子进行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极柱(4)包括正极极柱(43)和负极极柱(44);
所述上盖(3)的外表面设置有防呆结构件(31);
所述正极极柱(43)的外部连接端(42)穿插进所述防呆结构件(31)。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排(2)具有弯折部;通过设置所述弯折部适应所述上盖(3)的内部的形状,以将所述转接排(2)延伸至所述电极极柱(4)。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排(2)的底部设置有焊接引脚(22);所述焊接引脚(22)插接于所述BMS控制板(1)。
CN202322488546.3U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电池包 Active CN221009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88546.3U CN221009140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88546.3U CN221009140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09140U true CN221009140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27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88546.3U Active CN221009140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09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8111B (zh) 电池模块的电极端子及接线端连接装置
US20180269536A1 (en) Battery module
US10826134B2 (en) Battery module
JP2012529725A (ja) 機構物締結方式のユニットパック組合せ型セルカートリッジ
JP3915669B2 (ja) 組電池
CN102332373B (zh) 保险丝及具有该保险丝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6470148B (zh) 一种充电锂电池的制造方法
CN221009140U (zh) 一种电池包
CN209233050U (zh) 一种用于大电流电池包的连接器
EP2581964A1 (en) Battery pack
CN206820056U (zh) 一种正负极同向引出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组及电动玩具车
CN208045717U (zh) 一种户用储能变流器电池接线装置
CN102354766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
CN115312957A (zh) 一种可充电锂电池的快速组装工艺
CN209344438U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
TWI555260B (zh) 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N221201455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3459908U (zh) 动力电池及其电芯模组拼接装置
CN109449671B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
CN101572372B (zh) 电气连接结构
CN210129597U (zh) 一种大电流焊孔结构、锂电池保护板和锂电池
CN218769747U (zh) 冷注塑封装的锂离子电池组
CN217405724U (zh) 一种端子连接组件和电连接器
CN218586284U (zh) 电池
CN221353186U (zh) 一种接线装置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