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8897U - 一种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8897U
CN220988897U CN202322162057.9U CN202322162057U CN220988897U CN 220988897 U CN220988897 U CN 220988897U CN 202322162057 U CN202322162057 U CN 202322162057U CN 220988897 U CN220988897 U CN 2209888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rod
arc
clamping part
m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620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融
陈超斌
蒋代翔
饶鑫
吴红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1620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88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88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88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包含:第一钳体,第一钳体包含第一配合部、第一杆部及第一夹持部,第一配合部固设在第一杆部尾端,第一夹持部固设在第一杆部前端,并包含有两个第一弧形爪;设于第一钳体上部的第二钳体,第二钳体包含第二配合部、第二杆部及第二夹持部,第二配合部固设在第二杆部尾端,并与第一配合部平行相对,第二夹持部可摆动式设置在第二杆部前端且与第一夹持部相对,并包含有两个第二弧形爪;第二钳体能在第一钳体上部来回滑动,驱使第二夹持部向第一夹持部靠近或远离;第二夹持部能在第二杆部前端左右来回摆动。本实用新型优点是:夹持部可小范围摆动,能自动平衡各爪把持力,保证骨折复位的稳定性,复位效果佳。

Description

一种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四爪骨折复位钳。
背景技术
人体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髓内钉或钢板螺钉固定等微创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这类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在进行髓内钉或钢板螺钉固定时,为确保骨折良好复位,对骨折部位进行有效地临时固定极其关键。在临床上,为保障良好复位效果,常需借助复位钳,进行辅助复位和临时固定。
目前,临床上骨折复位钳多以二爪或三爪复位钳为主。对于骨折面与切口基本在一个平面上的骨折,多适用二爪复位钳复位固定,因为可以用二爪复位钳在一个很小的切口内进行复位,但是对于那些骨折面与切口不在一个平面上的骨折,由于二爪复位钳的两条钳臂会受到切口内软组织的阻挡,使得钳爪无法置于合适的位置夹住骨折,故此二爪复位钳难以用于这类骨折的复位,只能用三爪复位钳进行复位。三爪复位钳一般由远端的两个固定钳爪和近端的一个活动钳爪组成,其中,活动钳爪可以向远端移动,以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骨髂。但现行三爪复位钳的三个钳爪角度固定不可调,当遇到那些骨折两断端粗细不规则的骨折情形时,三爪复位钳中由三个钳爪组成的夹持部会因骨折两断端粗细不规则而与骨折骨块之间出现间隙,在用力夹持骨折骨块时,三爪复位钳的三个钳爪会出现受力不均,把持力不平衡的问题,从而影响骨折复位及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证各爪把持力平衡,实现骨折良好复位的四爪骨折复位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四爪骨折复位钳,包含:
第一钳体,且第一钳体包含第一配合部、第一杆部、及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固设在所述第一杆部的尾端,所述第一夹持部固设在所述第一杆部的前端,并包含有两个第一弧形爪;
设于第一钳体上部的第二钳体,且第二钳体包含第二配合部、第二杆部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固设在所述第二杆部的尾端,并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平行相对,所述第二夹持部可摆动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杆部的前端且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对,并包含有两个第二弧形爪;
其中,第二钳体能在第一钳体上部来回滑动,以驱使第二夹持部向第一夹持部靠近或远离,作出夹持或松开骨折部位的动作;
其中,第二夹持部能在第二杆部前端左右来回摆动,能避免骨折两断端粗细不规则而与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之间出现间隙,在用力夹持时,能自动平衡四爪把持力,保证骨折复位稳定性。
进一步,还包含用于推动第二钳体在第一钳体上部滑动的推进杆,且推进杆包含柄部、螺纹杆部及光杆部,所述柄部固设在所述螺纹杆部的尾端,所述螺纹杆部的前端穿过第一配合部、并与所述光杆部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光杆部的前端活动插设在所述第二配合部中。
进一步,还包含用于辅助复位的复位挡板,所述复位挡板活动设置在第一夹持部面向第二夹持部的一侧或者活动设置在第二夹持部面向第一夹持部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骨折部位的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两个第一弧形爪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两个第二弧形爪一一相对,并且两个第一弧形爪与两个第二弧形爪的弧弯方向均朝向夹持空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两个第一弧形爪之间形成有用于观察骨折部位的第一观察空隙,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两个第二弧形爪之间形成有用于观察骨折部位的第二观察空隙,且第一观察空隙与第二观察空隙相对,并均与夹持空间连通。
进一步,每个所述第一弧形爪面向夹持空间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滑齿;或/和每个所述第二弧形爪面向夹持空间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防滑齿。
进一步,所述第二杆部靠近第二夹持部一端的端部开设有一个方形槽,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第二杆部一端设置有一个转动柄,所述转动柄可摆动式插设在所述方形槽内。
进一步,所所述第二杆部靠近第二夹持部一端的下部设置有一个导向杆,且所述导向杆的上端穿设在方形槽内部,用于与转动柄转动配合,下端悬设在第二杆部下方,用于与第一杆部滑动配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杆部靠近第一夹持部的一端开设有一个滑动槽,且所述滑动槽用于穿设所述导向杆,并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杆部靠近第一配合部的一端开设有一个观察槽。
进一步,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在第二杆部前端摆动的摆动角度为1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使用方式多样:可直接夹持骨折骨块,将夹持力直接施加到骨折骨块上,进行直接复位固定,也可附加临时复位挡板进行辅助复位固定,通过复位挡板增加接触复位固定面积和作用力,还可以通过直接夹持骨折骨块的内固定钢板,将夹持力施加在内固定钢板上,进行间接复位固定。
(2)能自动平衡四爪把持力,实现骨折骨块良好复位:第二钳体的夹持部能相对其杆部在小范围内左右摆动,可有效避免骨折两断端因粗细不规则而与夹持部(含第一、第二夹持部)之间出现间隙,在用力夹持时,能自动平衡四爪的把持力,保证骨折两断端自动对中以及确保骨折骨块复位固定的稳定性,实现最终的良好复位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四爪骨折复位钳一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四爪骨折复位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四爪骨折复位钳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图4为图1中四爪骨折复位钳实施例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1中四爪骨折复位钳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图1中四爪骨折复位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7为图1中四爪骨折复位钳实施例中第二嵌体的局部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四爪骨折复位钳另一具体实施例地正视图;
图9为图8中四爪骨折复位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钳体;11、第一配合部;111、螺纹圆孔;12、第一杆部;13、第一夹持部;131、第一弧形爪;132、第一观察空隙;2、第二钳体;21、第二配合部;211、光圆孔;22、第二杆部;221、方形槽;23、第二夹持部;231、第二弧形爪;232、第二观察空隙;233、转动柄;24、导向杆;241、导向柱;242、限位凸块;3、推进杆;31、柄部;32、螺纹杆部;33、光杆部;4、夹持空间;5、复位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参阅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四爪骨折复位钳一具体实施例,其包含第一钳体1及设于第一钳体1上部的第二钳体2;其中,第一钳体1包含第一配合部11、第一杆部12、及第一夹持部13,且第一配合部11固设在第一杆部12的尾端,第一夹持部13固设在第一杆部12的前端,并包含有两个第一弧形爪131;第二钳体2包含第二配合部21、第二杆部22及第二夹持部23,且第二配合部21固设在第二杆部22的尾端,并与第一配合部11平行相对,第二夹持部23可摆动式设置在第二杆部22的前端且与第一夹持部13相对,并包含有两个第二弧形爪231;
其中,第二钳体2能在第一钳体1上部来回滑动,以驱使第二夹持部23向第一夹持部13靠近或远离,发挥夹持固定或松开骨折部位的作用;具体地,当第二夹持部23与第一夹持部13靠近时,第二夹持部23与第一夹持部13夹持固定骨折部位的骨块;当第二夹持部23与第一夹持部13远离时,第二夹持部23与第一夹持部13松开骨折部位的骨块;
其中,第二夹持部23能在第二杆部22前端左右来回摆动,可避免骨折两断端粗细不规则而与第一夹持部13或第二夹持部23之间出现间隙,在用力夹持时,能自动平衡四爪把持力,保证骨折两断端自动对中以及确保骨折骨块复位固定的稳定性,实现最终的良好复位效果。
具体地说,本实施例还包含用于推动第二钳体2在第一钳体1上部滑动的推进杆3,且该推进杆3包含柄部31、螺纹杆部32及光杆部33,其中,柄部31固设在螺纹杆部32的尾端,方便手持转动推进杆31,螺纹杆部32的前端穿过第一配合部11、并与光杆部33的尾端固定连接,光杆部33的前端活动插设在第二配合部21中。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1用于与推进杆3的螺纹杆部32螺纹配合;第二配合部21用于与推进杆3的光杆部33顶推配合。更具体地说,在第一配合部11中部开设有螺纹圆孔111,且该螺纹圆孔111用于穿设螺纹杆部32,以使螺纹杆部32与第一配合部11螺纹配合;在第二配合部21中部面向第一配合部11的一侧开设有光圆孔211,且该光圆孔211用于插设光杆部33的前端,以使第二钳体2在推进杆3的推动下,通过光杆部33推动第二钳体2向前移动。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骨折部位的夹持空间4;使用时,通过将骨折的骨块放入到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之间的夹持空间4,然后通过推进杆3推动第二钳体2与第一钳体1相对滑动,使得第二夹持部23与第一夹持部13相互靠近,即可将骨折部位的骨块进行夹持固定。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3的两个第一弧形爪131与第二夹持部23的两个第二弧形爪231一一相对,并且两个第一弧形爪131与两个第二弧形爪231的弧弯方向均朝向夹持空间4。使用时,两个第一弧形爪131负责半环夹持骨折骨块的远端,两个第二弧形爪231负责半环夹持骨折骨块的近端。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手术过程中骨折复位钳对手术视野的折叠,便于术者在骨折复位手术时观察骨折骨块的位置,保证骨折复位手术顺利,在第一夹持部13的两个第一弧形爪131之间形成有用于观察骨折部位的第一观察空隙132,在第二夹持部23的两个第二弧形爪231之间形成有用于观察骨折部位的第二观察空隙232,且第一观察空隙132与第二观察空隙232彼此相对,并均与夹持空间4连通。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一弧形爪131面向夹持空间4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滑齿(图中未示出),此第一防滑齿能在第一弧形爪131夹持骨折骨块时,增加第一弧形爪131与骨块的摩擦力,从而避免第一弧形爪131在骨块上打滑,进而进一步提高复位钳的夹持稳固性。同样地,在每个第二弧形爪231面向夹持空间4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防滑齿(图中未示出),此第二防滑齿能在第二弧形爪231夹持骨折骨块时,增加第二弧形爪231与骨块的摩擦力,从而避免第二弧形爪231在骨块上打滑,进而进一步提高复位钳的夹持稳固性。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杆部22靠近第二夹持部23一端的端部开设有一个方形槽221,在第二夹持部23靠近第二杆部22一端设置有一个转动柄233,且该转动柄233可摆动式插设在方形槽221内。更具体地说,转动柄233与方形槽221两侧均存在间隙,能够保证转动柄233可以带动整个第二夹持部23在限定的摆动范围内左右摆动,避免骨折两断端因粗细不规则而与第二夹持部23出现间隙。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杆部22靠近第二夹持部23一端的下部设置有一个导向杆24,且导向杆24的上端穿设在方形槽221内部,用与转动柄233转动配合,下端悬设在第二杆部22下方,用于与第一杆部12滑动配合。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杆24包含一个导向柱241及一个限位凸块242,且导向柱241的上端螺纹穿设在方形槽221内部,并与方形槽221内插设的转动柄233转动连接,下端悬设在第二杆部22下方、并与限位凸块242固定连接。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杆部12靠近第一夹持部13的一端开设有一个滑动槽122,且滑动槽122用于穿设导向杆24的导向柱241,并与导向杆24的导向柱241滑动配合;在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装配时,先将第二钳体2的第二杆部22放置到第一钳体1的第一杆部12上,然后再将第二钳体2的第二夹持部23放置到第一钳体1的第一杆部12上,并将第二夹持部23的转动柄233插入到第二杆部22的方形槽221内,随后再导向杆24从第一杆部12下部穿入滑动槽122中,并使导向杆24的上端旋入到第二杆部22的方形槽221内,将转动柄233锁定在方形槽221内,使导向杆24的下端通过限位凸块242卡接在第一杆部12的底部。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部12靠近第一配合部11的一端开设有一个观察槽121。该观察槽121的作用一方面是用于观察推进杆3的推进长度和与光圆孔211的配合情况,另一方面是用于观察推进杆3推进时与切口周围人体组织的关系,防止手术盲区损伤周围血管及神经等组织。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23能在第二杆部22前端摆动的摆动角度为10°~15°。见图2中所示,θ表示第二夹持部23能在第二杆部22前端摆动的摆动角度;图2中靠右上方的长画短画线表示第二夹持部23能向第二杆部22前端左侧摆动的极限位置,图2中靠右下方的长画短画线表示第二夹持部23能向第二杆部22前端右侧摆动的极限位置;例如:若第二夹持部23能在第二杆部22前端摆动的摆动角度θ=10°,则第二夹持部23能向第二杆部22前端左侧摆动的极限角度为5°,第二夹持部23能向第二杆部22前端右侧摆动的极限角度也为5°;若第二夹持部23能在第二杆部22前端摆动的摆动角度θ=15°,则第二夹持部23能向第二杆部22前端左侧摆动的极限角度为7.5°,第二夹持部23能向第二杆部22前端右侧摆动的极限角度也为7.5°;同理,若第二夹持部23能在第二杆部22前端摆动的摆动角度θ为10°~15°之间任意一个角度时,第二夹持部23能向第二杆部22前端左或右侧摆动均为1/2θ。
本实施例四爪骨折复位钳的使用方法为:先将第一钳体1的两个第一弧形爪131置入切口内勾住骨骼断裂处的骨块远端,再将导向杆24置入滑动槽122内,将第二钳体2的第二夹持部23固定在第二杆部22前端,并使第二夹持部23的两个第二弧形爪231置入切口内勾住骨骼断裂处的骨块近端,然后转动推进杆3,使推进杆3推动第二钳体2向第一钳体1的第一夹持部13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夹持部23与第一夹持部13靠近,进行骨骼断裂处的骨块夹持固定,实现骨折复位;待骨折复位完成后,先转动推进杆3,使推进杆3朝远离第二钳体2的方向移动,然后向后拉动第二钳体2,即可将第二夹持部23的两个第二弧形爪231从切口内取出,最后再将第一钳体1的两个第一弧形爪131从切口内取出。
参阅图8和图9,为本实用新型四爪骨折复位钳另一具体实施例,其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还包含用于辅助复位的复位挡板5,且该复位挡板5活动设置在第一夹持部13面向第二夹持部23的一侧,其作用是增加第二夹持部23接触复位固定面积和作用力。
本实施例四爪骨折复位钳的使用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安装复位钳时,在将第二夹持部23的两个第二弧形爪231置入切口内勾住骨骼断裂处的骨块近端之前,需要先将复位挡板5置于骨骼断裂处的骨块近端处;在取出复位钳时,在将第二夹持部23的两个第二弧形爪231从切口内取出后,紧接着需要取出复位挡板5,其他步骤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可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复位挡板5也可以活动设置在第二夹持部23面向第一夹持部13的一侧。
可理解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爪骨折复位钳,除了可以直接使用外,即直接夹持骨折骨块,还可以与其他辅助复位装置(如:临时复位挡板或内固定钢板)配合使用,间接夹持骨折骨块。
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钳体(1),且第一钳体(1)包含第一配合部(11)、第一杆部(12)及第一夹持部(13),所述第一配合部(11)固设在所述第一杆部(12)的尾端,所述第一夹持部(13)固设在所述第一杆部(12)的前端,并包含有两个第一弧形爪(131);
设于第一钳体(1)上部的第二钳体(2),且第二钳体(2)包含第二配合部(21)、第二杆部(22)及第二夹持部(23),所述第二配合部(21)固设在所述第二杆部(22)的尾端,并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1)平行相对,所述第二夹持部(23)可摆动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杆部(22)的前端且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3)相对,并包含有两个第二弧形爪(231);
其中,第二钳体(2)能在第一钳体(1)上部来回滑动,以驱使第二夹持部(23)向第一夹持部(13)靠近或远离;
其中,第二夹持部(23)能在第二杆部(22)前端左右来回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用于推动第二钳体(2)在第一钳体(1)上部滑动的推进杆(3),且推进杆(3)包含柄部(31)、螺纹杆部(32)及光杆部(33),所述柄部(31)固设在所述螺纹杆部(32)的尾端,所述螺纹杆部(32)的前端穿过第一配合部(11)、并与所述光杆部(33)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光杆部(33)的前端活动插设在所述第二配合部(2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用于辅助复位的复位挡板(5),所述复位挡板(5)活动设置在第一夹持部(13)面向第二夹持部(23)的一侧或者活动设置在第二夹持部(23)面向第一夹持部(13)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3)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3)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骨折部位的夹持空间(4),所述第一夹持部(13)的两个第一弧形爪(13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3)的两个第二弧形爪(231)一一相对,并且两个第一弧形爪(131)与两个第二弧形爪(231)的弧弯方向均朝向夹持空间(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3)的两个第一弧形爪(131)之间形成有用于观察骨折部位的第一观察空隙(132),所述第二夹持部(23)的两个第二弧形爪(231)之间形成有用于观察骨折部位的第二观察空隙(232),且第一观察空隙(132)与第二观察空隙(232)相对,并均与夹持空间(4)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弧形爪(131)面向夹持空间(4)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滑齿;或/和每个所述第二弧形爪(231)面向夹持空间(4)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防滑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部(22)靠近第二夹持部(23)一端的端部开设有一个方形槽(221),所述第二夹持部(23)靠近第二杆部(22)一端设置有一个转动柄(233),所述转动柄(233)可摆动式插设在所述方形槽(22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部(22)靠近第二夹持部(23)一端的下部设置有一个导向杆(24),且所述导向杆(24)的上端穿设在方形槽(221)内部,用于与转动柄(233)转动配合,下端悬设在第二杆部(22)下方,用于与第一杆部(12)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12)靠近第一夹持部(13)的一端开设有一个滑动槽(122),且所述滑动槽(122)用于穿设所述导向杆(24),并与所述导向杆(24)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杆部(12)靠近第一配合部(11)的一端开设有一个观察槽(12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23)能在第二杆部(22)前端摆动的摆动角度为10°~15°。
CN202322162057.9U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 Active CN2209888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2057.9U CN220988897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2057.9U CN220988897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8897U true CN220988897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18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62057.9U Active CN220988897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88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61951A (en) Needle driver
US5007920A (en) Tendon sectioning support clamp
US9566104B2 (en) Reduction forceps with dual 90°-deformation for distribution among two planes
US20140316211A1 (en) Medical Instrument
JP2011529735A (ja) プレート保持用骨鉗子および使用法
KR20130031403A (ko) 수술용 인스트루먼트의 이펙터 구조
ES2979132T3 (es) Dispositivo para la retracción de tejidos blandos en un paciente sometido a cirugía artroscópica
US6146392A (en) Needle holding and manipulating instrument
US8157832B2 (en) Blunt dissection and tissue elevation instrument
CN107496008B (zh) 一种多功能骨折复位导向钳
CN220988897U (zh) 一种四爪骨折复位固定钳
CN105919658A (zh) 手足外科骨折双叶复位钳
CN107049466A (zh) 骨科手术用螺丝刀
CN113347931A (zh) 外科器械
CN215778565U (zh) 骨伤科用骨折复位钳
CN205268239U (zh) 骨折复位持骨钳
CN211325523U (zh) 一种带尖复位钳
CN207979739U (zh) 一种多功能骨折复位导向钳
CN221555873U (zh) 一种掌骨、跖骨骨折的复位钳
JP4059579B2 (ja) 外科手術用器具
CN219331771U (zh) 一种用于深层组织缝合的多功能持针器
RU2764871C1 (ru) Иглодержатель хирургический
CN219126562U (zh) 一种防滑手术钳
RU97616U1 (ru) Зажим кровоостанавливающий
CN210843411U (zh) 一种股骨柄打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