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7220U - 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7220U
CN220987220U CN202322748027.6U CN202322748027U CN220987220U CN 220987220 U CN220987220 U CN 220987220U CN 202322748027 U CN202322748027 U CN 202322748027U CN 220987220 U CN220987220 U CN 220987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pipe
barrel
cultiva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480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7480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7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7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7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池塘,池塘被中间的堤坝分割成养殖区和净化区;养殖圆桶在养殖区,接污桶在净化区,养殖圆桶通过浮架支撑,并使得养殖圆桶的顶部高于池塘的水面,接污桶的顶部低于池塘的水面;主排污管一端连接养殖圆桶的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接污桶的顶部;在养殖区还设有增氧泵以及增氧管;还包括一排污泵以及与次排污管,接污桶内还设置一向外排污的排污泵,次排污管自排污泵延伸至接污桶外,本系统采用侧面靠上位置入水,底部出水的结构,使得养殖圆桶内的水位高于所述池塘的水位进而产生压力差,利用压力差使得残饵粪便随时随地排出养殖圆桶,保证养殖圆桶内的水质干净。

Description

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养殖技术中,通过在大池塘中养殖,需要大量换水和年终干塘方式进行捕鱼或者清理池塘,大量浪费水资源,且清污操作难度大,部分通过网箱进行养殖,造价成本较高,容易对小鱼造成擦伤,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为了解决这一不足,现有技术:申请号2019106495602公开了一种池塘浮式圆槽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该系统包括:包括堤坝、堤坝包括净化区以及养殖区,所述养殖区包括用于支撑漂浮的浮台和用于集中养殖的浮桶,通过PVC涂层布热烫拼接制成的养殖圆桶,便于使养殖区与与周围水体隔,使用者可针对性的对产生病鱼的养殖圆桶进行目测和采样观察鱼健康状况,并在停水曝气下对该养殖圆桶进行药浴,避免大范围使用药物,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通过养殖圆桶底端进水,侧窗出水,使得养殖圆桶内部水体持续旋转,并旋转水流作用使得残饵粪便集中下沉到集污漏斗底部,从而便于排出池塘,大大降低池塘养殖内外源水环境污染。
上述方案解决了传统养殖的不足,发明人认为存在一个缺点:采用养殖圆桶底端进水,侧窗出水,使残饵粪便集中下沉到集污漏斗底部,需要通过排污泵定时将残饵粪便吸出养殖圆桶,发明人说道,这种系统一般采用的早晚各一次开启排污泵进行排污,养殖圆桶内残饵粪堆积在集污漏斗底部不能及时排出,所以上述方案不能保持养殖圆桶内的水质干净,使得水产生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解决不能随时排出残饵粪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池塘,所述池塘被中间的堤坝分割成养殖区和净化区;
养殖圆桶放置在养殖区,接污桶放置在净化区,其中所述养殖圆桶通过浮架支撑,并使得所述养殖圆桶的顶部高于所述池塘的水面,所述接污桶的顶部低于所述池塘的水面;
主排污管一端连接所述养殖圆桶的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污桶的顶部;
在所述养殖区还设有为所述养殖圆桶提供氧气并实现将所述池塘中的水推入所述养殖圆桶中的增氧泵和增氧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养殖圆桶一侧靠上位置的直角弯管;
所述直角弯管的垂直部探入所述池塘的水中,水平部延伸至所述养殖圆桶内;
所述增氧管从所述垂直部侧面探入后与设置在所述垂直部中的气泡石相连;
所述接污桶内还设置一向外排污的排污泵,次排污管自所述排污泵延伸至所述接污桶外。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养殖圆桶的底部还设置一清洗阀,所述主排污管与所述清洗阀相连。
具体的方案,所述清洗阀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内腔,所述内腔的顶部开口,开口处设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凸边,所述凸边的内径尺寸为A;
所述内腔的内径尺寸为C;
在所述外壳底部设有一排污弯管和清洗弯管,所述主排污管与所述排污弯管相连;
在所述内腔的底部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向所述凸边延伸的撑杆;
浮板设置在所述内腔的顶部,所述浮板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撑杆数量和位置相配的导杆,所述撑杆的轴线处设有导向孔,所述导杆与插在所述导向孔内;
所述浮板的外径为B;
则:C>B>A。
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一反冲水泵以及反冲管,所述反冲管与所述清洗弯管相连。
优选的方案,所述接污桶可采用浮架支撑的漂浮式或采用固定在水底的支架支撑方式进行固定。
有益效果:
本系统采用侧方靠上位置设置的推水机构实现从养殖圆桶的侧方靠上位置入水,将池塘中的水推入养殖圆桶中,使得养殖圆桶内的水位高于所述池塘的水位进而产生压力差,并采用底部出水的结构,利用压力差使得残饵粪便随时随地排出养殖圆桶,保证养殖圆桶内的水质干净。
在养殖圆桶底部还设置一便于清理养殖圆桶底部排污管的冲洗阀,冲洗阀底部有两根弯管,一根弯管连接排污管,另一根接反冲泵的反冲水管,在反冲泵的水流压力下,高压水流将排污管内残留的残饵粪便清洗出去。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为本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方案加水管的示意图;
图5为本方案加清洗阀的示意图;
图6至图9为清洗阀示意图;
图10是4个养殖圆桶示意图;
图11是接污桶支架结构图。
其中:
1-池塘;
2-养殖圆桶;
3-接污桶;
4-增氧泵;
5-反冲水泵;
6-排污泵;
7-清洗阀;
1a-养殖区、1b-净化区、1-1-堤坝;
2-1-浮架、2-2-主排污管、2-3-直角弯管、2-3a-弯头;
3-1-浮架;
4-1-增氧管、4-2-气泡石;
5-1-反冲水管;
6-1-次排污管;
7-1-浮板、7-1-1-导杆;
7-2-外壳、7-2-1-撑杆、7-2-2-排污弯管、7-2-3-清洗弯管;
7-2a-凸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池塘1,所述池塘1被中间的堤坝1-1分割成养殖区1a和净化区1b;
请看图3的俯视状态,堤坝1-1没有纵向到边,而是有个缺口供水流通,净化区1b内种植净化水藻,如:水花生、菖蒲、荷花、苦草、伊乐藻以及轮叶黑藻等。
养殖圆桶2放置在养殖区1a,接污桶3放置在净化区1b,其中养殖圆桶2和所述接污桶3各通过浮架2-1、3-1支撑,养殖圆桶2可以是1个也可以的多个,常见的是4个成两两相邻排列状(参考图10),所述接污桶3还可以采用固定在水底的支架(参考图11)支撑方式进行固定,并使得所述养殖圆桶2的顶部高于所述池塘1的水面,所述接污桶3的顶部低于所述池塘1的水面;
主排污管2-2一端连接所述养殖圆桶2的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污桶3的顶部;
在所述养殖区1b还设有为所述养殖圆桶2提供氧气的增氧泵4以及增氧管4-1;
增氧泵4的作用是除了为所述养殖圆桶2提供氧气还实现将所述池塘1中的水推入所述养殖圆桶2中,实现入水流量大于出水流量,进而实现所述养殖圆桶2的水面高于池塘1中的水面,产生排污压力差;
为了保证池塘1中的水进入所述养殖圆桶2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养殖圆桶2一侧靠上位置的直角弯管2-3;
所述直角弯管2-3的垂直部探入所述池塘1的水中,水平部延伸至所述养殖圆桶2内;
所述增氧管4-1从所述垂直部侧面探入后与设置在所述垂直部中的气泡石4-2相连,增氧泵4是24小时不停运转使养殖圆桶2内的水产生一个旋转状态,所以节省了一个往所述养殖圆桶2中加水的水泵。
为了产生旋转水流,直角弯管2-3进入所述养殖圆桶2内的部分设有一弯头2-3a(如图4所示),实现侧向出水,推动桶内的水旋转,要保证水流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旋转方便排污;
直角弯管2-3的直角部下端可以接一软管(图中未示出),借助悬挂在浮架2-1上可以调整高低的悬挂组件(图中未示出)调整软管的高度,用于在夏季将靠下的凉水输送进养殖圆桶2内,使得水产养殖的水温清凉,更易适合生长。
旋转水流作用使得残饵粪便集中下沉到养殖圆桶2底部,养殖圆桶2结构是上方圆柱,下方圆锥,以及
所述接污桶3内还设置一向外排污的排污泵6,次排污管6-1自所述排污泵6延伸至所述接污桶3外,所述接污桶3的外形为圆锥状结构,方便残饵粪便集中在底部中心便于后续用排污泵清理;
利用养殖圆桶2和接污桶3之间的水压差将养殖圆桶2底部的残饵粪便产生一个向外移动的推力,通过主排污管2-2流向接污桶3顶部,由于残饵粪便的重力大于水的浮力,残饵粪便会落到接污桶3内,时间久了之后通过排污泵6将残饵粪便经次排污管6-1抽出。
请参考图5,为了预防残留在主排污管2-2内的残饵粪便,所述养殖圆桶2的底部还设置一清洗阀7,所述主排污管2-2与所述清洗阀7相连。
请参考图6至图8,所述清洗阀7包括外壳7-2,所述外壳7-2具有内腔,所述内腔的顶部开口,开口处设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凸边7-2a,所述凸边7-2a的内径尺寸为A;
所述内腔的内径尺寸为C;
在所述外壳7-2底部设有一排污弯管7-2-2和清洗弯管7-2-3,排污弯管7-2-2和清洗弯管7-2-3都与内腔相通,所述主排污管2-2与所述排污弯管7-2-2相连;
在所述内腔的底部的圆周方向上设有4个向所述凸边7-2a延伸的撑杆7-2-1,撑杆7-2-1的下端焊接在所述内腔的底部;
浮板7-1设置在所述内腔的顶部,所述浮板7-1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撑杆7-2-1数量和位置相配的导杆7-1-1,所述撑杆7-2-1的轴线处设有导向孔,所述导杆7-1-1与插在所述导向孔内;
所述浮板7-1的外径为B;
则:C>B>A,以实现在清洗时,在水流作用下将浮板7-1向上顶起以实现封住凸边7-2a内径防止水流倒灌进养殖圆桶2内的目的;
请参考图9:
(1)是正常的排污状态,可见浮板7-1的周边有水流通道;
(2)是清洗主排污管2-2状态,可见浮板上浮并封住凸边7-2a内径口,水流不能倒灌进养殖圆桶2内。
还包括一反冲水泵5以及反冲水管5-1,所述反冲水管5-1与所述清洗弯管7-2-3相连,为所述清洗阀7的清洗提供动力。
为了防止污水灌进反冲水泵5中,在反冲水管5-1上还可以设有单向阀,单向阀属于现有技术,所以未图示。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塘,所述池塘被中间的堤坝分割成养殖区和净化区;
养殖圆桶放置在养殖区,接污桶放置在净化区,其中所述养殖圆桶通过浮架支撑,并使得所述养殖圆桶的顶部高于所述池塘的水面,所述接污桶的顶部低于所述池塘的水面;
主排污管一端连接所述养殖圆桶的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污桶的顶部;
在所述养殖区还设有为所述养殖圆桶提供氧气并实现将所述池塘中的水推入所述养殖圆桶中的增氧泵和增氧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养殖圆桶一侧靠上位置的直角弯管;
所述直角弯管的垂直部探入所述池塘的水中,水平部延伸至所述养殖圆桶内;
所述增氧管从所述垂直部侧面探入后与设置在所述垂直部中的气泡石相连;
所述接污桶内还设置一向外排污的排污泵,次排污管自所述排污泵延伸至所述接污桶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圆桶的底部还设置一清洗阀,所述主排污管与所述清洗阀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阀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内腔,所述内腔的顶部开口,开口处设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凸边,所述凸边的内径尺寸为A;
所述内腔的内径尺寸为C;
在所述外壳底部设有一排污弯管和清洗弯管,所述主排污管与所述排污弯管相连;
在所述内腔的底部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向所述凸边延伸的撑杆;
浮板设置在所述内腔的顶部,所述浮板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撑杆数量和位置相配的导杆,所述撑杆的轴线处设有导向孔,所述导杆与插在所述导向孔内;
所述浮板的外径为B;
则:C>B>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反冲水泵以及反冲管,所述反冲管与所述清洗弯管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污桶可采用浮架支撑的漂浮式或采用固定在水底的支架支撑方式进行固定。
CN202322748027.6U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Active CN220987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48027.6U CN220987220U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48027.6U CN220987220U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7220U true CN220987220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24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48027.6U Active CN220987220U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72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9693A (zh) 一种池塘循环流水环形槽养殖系统
CN108094298B (zh) 一种方便水产养殖用排污装置
CN212306533U (zh) 一种鲈鱼循环水养殖装置
CN207031206U (zh) 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
CN220987220U (zh) 一种池塘漂浮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12035494U (zh) 一种便于清理废物的对虾养殖池
CN211211029U (zh) 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
CN211558469U (zh) 一种贝壳养殖设备
CN205040451U (zh) 一种循环水养殖池
CN210352743U (zh) 一种方便清理的养殖池
CN107173283B (zh) 一种用于鲴亚科鱼类鱼卵孵化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5012756U (zh) 用于鱼池内的排污装置
CN103548741B (zh) 一种可自动清洗滤水网罩的环道孵化池
CN115104569A (zh) 一种涡流式循环水养殖设备
CN211832440U (zh) 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池
CN215774959U (zh) 一种生物养殖水槽
CN213719434U (zh) 一种简易海马循环养殖装置
JP5913717B1 (ja) 砂地生息水中生物の養殖装置
CN207286854U (zh) 一种流水槽养鱼系统的立体附壁吸水过滤排污自清洁装置
CN217407463U (zh) 一种水产循环水养殖及污物收集系统
CN218014681U (zh) 一种潜水式蛋白质分离器
CN215224083U (zh) 一种自循环高密度养殖装置
CN217446273U (zh) 一种小池精养系统
CN109329177A (zh) 循环水养鱼池
CN216254766U (zh) 一种陆基式循环水养鱼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