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6051U - 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6051U
CN220986051U CN202321789114.XU CN202321789114U CN220986051U CN 220986051 U CN220986051 U CN 220986051U CN 202321789114 U CN202321789114 U CN 202321789114U CN 220986051 U CN220986051 U CN 220986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water
tube
machine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891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华
陈晓娇
陈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urbine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urbine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urbine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urbine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891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6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6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6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包括外机机构、防护外管和内机机构,外机机构和内机机构分别设置在防护外管的两端,内机机构包括内机、吸热口、接触导热面板和换热箱,换热箱设置在内机的内部,接触导热面板设置在内机的一侧,换热箱的进出端分别设置有循环管,防护外管内部设置有送风管,外机机构包括外机、水箱、喷洒组件、散热翅片和排风扇,喷洒组件设置在水箱的底部,散热翅片设置在外机的内部,散热翅片内部设置有毛细换热管;由此,通过水冷和风冷结合的方式,将散热体表面及周围的热量一同转移,再通过喷洒组件和排风扇相互结合的方式,使喷淋的水快速蒸发吸热,从而达到快速降低散热体温度的目的。

Description

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机械设备进入了机、电结合的新阶段,并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计算机逐渐在机械工业的科研、设计、生产及管理中普及,为机械制造业向更复杂、更精密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机电设备也开始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发展,并进入现代设备的新阶段。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机电设备的散热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机电设备的散热方式有很多种,目前常用的主要有风冷和水冷,因其制冷过程中能源消耗相对比较低而一直广受使用,其中,风冷是通过风机带动空气对流,将散热体的热量转移,因此风机不可能将散热体的热量降低到低于周围空气温度,因此当散热体周围环境温度较高,风冷散热的方式不能使散热体的温度有效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通过水冷和风冷结合的方式,将散热体表面及周围的热量一同转移,再通过喷洒组件和排风扇相互结合的方式,使喷淋的水快速蒸发吸热,从而达到快速降低散热体温度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包括外机机构、防护外管和内机机构,所述外机机构和内机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护外管的两端,所述内机机构包括内机、吸热口、接触导热面板和换热箱,其中,所述内机设置在所述防护外管的一端,所述吸热口设置在所述内机上,所述换热箱设置在所述内机的内部,所述接触导热面板设置在所述内机的一侧,且所述接触导热面板与换热箱相互导热接触,所述换热箱的进出端分别设置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防护外管内部设置有送风管,所述外机机构包括外机、水箱、喷洒组件、散热翅片和排风扇,其中,所述外机设置在所述防护外管的另一端,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外机的顶部,所述喷洒组件设置在所述水箱的底部,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外机的内部,所述散热翅片内部设置有毛细换热管,所述毛细换热管的与所述循环管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外机设置有进风窗和排风窗。
本实用新型的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通过水冷和风冷结合的方式,将散热体表面及周围的热量一同转移,再通过喷洒组件和排风扇相互结合的方式,使喷淋的水快速蒸发吸热,从而达到快速降低散热体温度的目的。
另外,根据申请上述提出的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具体地,所述送风管为螺纹管,所述送风管上设置有吸气泵。
具体地,所述喷洒组件为喷水板,所述喷洒组件的进水端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水箱的底部连通。
具体地,所述喷洒组件设置在所述散热翅片的进气端,所述散热翅片的排布方向与所述喷洒组件的喷水方向相互平行。
具体地,所述排风窗内侧设置有排风扇。
具体地,所述循环管贯穿所述防护外管,所述循环管为保温管。
具体地,所述吸热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吸热口均匀设置在所述内机的边缘处。
具体地,所述接触导热面板、换热箱、毛细换热管、散热翅片的材质均为高导热材质。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中外机机构的右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中内机机构的右视剖视图。
如图所示:1、外机机构;11、水箱;12、喷洒组件;121、水泵;13、散热翅片;131、毛细换热管;14、排风扇;141、排风窗;15、外机;16、进风窗;2、内机机构;21、内机;22、吸热口;23、接触导热面板;24、换热箱;25、循环管;251、循环泵;26、送风管;27、吸气泵;3、防护外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可包括外机机构1、防护外管3和内机机构2,外机机构1和内机机构2分别设置在防护外管3的两端。
内机机构2可包括内机21、吸热口22、接触导热面板23和换热箱24,其中,内机21设置在防护外管3的一端,吸热口22设置在内机21上,换热箱24设置在内机21的内部,接触导热面板23设置在内机21的一侧,且接触导热面板23与换热箱24相互导热接触,换热箱24的进出端分别设置有循环管25,循环管25上设置有循环泵251,防护外管3内部设置有送风管26。
外机机构1可包括外机15、水箱11、喷洒组件12、散热翅片13和排风扇14,其中,外机15设置在防护外管3的另一端,水箱11设置在外机15的顶部,喷洒组件12设置在水箱11的底部,散热翅片13设置在外机15的内部,散热翅片13内部设置有毛细换热管131,毛细换热管131的与循环管25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外机15设置有进风窗16和排风窗141。
具体地,在对机电设备的散热体实际散热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将内机21安装在散热体上,并使接触导热面板23与散热体的表面接触,外机15可随防护外管3随意布置在指定位置,随后通过将水箱11内注满水,循环管25、换热箱24内充满导热介质。
散热体工作时产生热量,散热体表面的热量经过接触导热面传递至换热箱24,此时循环泵251通电带动循环管25内的导热介质流动,进而换热箱24内的携带热量的导热介质被转移,导热介质随即进入毛细换热管131,并将热量转移至散热翅片13上,此时工作人员将水泵121通电,水泵121将水箱11内的水经过喷洒组件12喷射至散热翅片13,排风扇14将经过散热翅片13的空气进行转移流动,形成气流,散热翅片13附近的水蒸发吸热,快速降低散热翅片13上的热量,并且当气流快到一定程度,水蒸发吸热能使散热翅片13温度降低至周围环境温度,进而通过上述导热循环对散热体表面快速降温。
散热体工作时产生热量一部分会加热周围空气,此时通过吸气泵27通电将散热体周围的空气热量吸入内机21,并通过送风管26转移至外机15,送风管26内的气流再作用至喷洒组件12,加速外机15内的气流流通,加速喷洒的水蒸发吸热,并且散热体周围的热空气被送风管26吸入后,散热体周围环境温度得到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送风管26为螺纹管,送风管26上设置有吸气泵27,具体而言,螺纹管起到一定的防塌陷变形的能力,使内机21中的空气顺利转移至外机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喷洒组件12为喷水板,喷洒组件12的进水端设置有水泵121,水泵121的进水端与水箱11的底部连通,具体地,在散热翅片13散热的过程中,通过水泵121将水箱11内的水传输至喷洒组件12,将散热翅片13表面打湿,结合散热翅片13上的高速气流,使散热翅片13表面的水快速蒸发吸热,对散热翅片13快速降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喷洒组件12设置在散热翅片13的进气端,散热翅片13的排布方向与喷洒组件12的喷水方向相互平行,具体而言,喷洒组件12设置在散热翅片13的进气端使喷洒的水顺利进入散热翅片13之间,散热翅片13的排布方向与喷洒组件12的喷水方向相互平行,使空气顺利流通,提高能量转移效率,加速热量转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排风窗141内侧设置有排风扇14,加速进风窗16与排风窗141之间的空气流通,加速散热翅片13冷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循环管25贯穿防护外管3,循环管25为保温管,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提高热量传递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吸热口22设置有多个,多个吸热口22均匀设置在内机21的边缘处,对机电设备周围的热空气有效转移,降低机电设备周围环境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接触导热面板23、换热箱24、毛细换热管131、散热翅片13的材质均为高导热材质,提高导热效率,加速热量转移。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通过水冷和风冷结合的方式,将散热体表面及周围的热量一同转移,再通过喷洒组件和排风扇相互结合的方式,使喷淋的水快速蒸发吸热,从而达到快速降低散热体温度的目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

Claims (8)

1.一种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机机构、防护外管和内机机构,所述外机机构和内机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护外管的两端;
所述内机机构包括内机、吸热口、接触导热面板和换热箱,其中,
所述内机设置在所述防护外管的一端,所述吸热口设置在所述内机上,所述换热箱设置在所述内机的内部,所述接触导热面板设置在所述内机的一侧,且所述接触导热面板与换热箱相互导热接触,所述换热箱的进出端分别设置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防护外管内部设置有送风管;
所述外机机构包括外机、水箱、喷洒组件、散热翅片和排风扇,其中,
所述外机设置在所述防护外管的另一端,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外机的顶部,所述喷洒组件设置在所述水箱的底部,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外机的内部,所述散热翅片内部设置有毛细换热管,所述毛细换热管的与所述循环管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外机设置有进风窗和排风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为螺纹管,所述送风管上设置有吸气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组件为喷水板,所述喷洒组件的进水端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水箱的底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组件设置在所述散热翅片的进气端,所述散热翅片的排布方向与所述喷洒组件的喷水方向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窗内侧设置有排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贯穿所述防护外管,所述循环管为保温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吸热口均匀设置在所述内机的边缘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导热面板、换热箱、毛细换热管、散热翅片的材质均为高导热材质。
CN202321789114.XU 2023-07-10 2023-07-10 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 Active CN220986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9114.XU CN220986051U (zh) 2023-07-10 2023-07-10 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9114.XU CN220986051U (zh) 2023-07-10 2023-07-10 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6051U true CN220986051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63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89114.XU Active CN220986051U (zh) 2023-07-10 2023-07-10 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6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43354B (zh) 数据中心机房的制冷系统和数据中心
EP3474647B1 (en) Cooling system of working medium contact type for high-power device, and working method thereof
CN106711112B (zh) 一种加入扰流元件的微通道换热器
CN108471693B (zh) 一种蒸发式散热系统
CN107548263B (zh) 高热流密度机柜散热冷却方法及其复合换热器
CN210519317U (zh) 一种用于高密度服务器机柜的热电冷却装置
CN220986051U (zh) 机电设备水冷散热装置
EP3927127B1 (en) Electrical device using cooling device
CN215529706U (zh) 散热装置
CN210808041U (zh) 一种密闭机箱局部强化散热装置
CN213638697U (zh) 一种发热器件冷却装置及电控设备
CN215370320U (zh) 一种散热风扇结构
CN213586803U (zh) 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
CN210781826U (zh) 一种机房散热系统
CN110602928A (zh) 一种密闭机箱局部强化散热装置
CN210168376U (zh) 一种数据中心水冷散热机柜
CN210399138U (zh) 一种空调
CN100518471C (zh) 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
CN214225866U (zh) 一种具有高效主动制冷模组的腔体散热器
CN221057517U (zh) 一种集成式散热电池系统
CN220156945U (zh) 散热组件、电控盒及空调器
CN111459251B (zh) 用于cpu散热的高效散热器
CN210428211U (zh) 环境试验箱温度控制系统
CN219978816U (zh) 一种cpu散热器
CN221099408U (zh) 一种风冷式冷凝器的三级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