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6004U - 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6004U
CN220986004U CN202323066156.3U CN202323066156U CN220986004U CN 220986004 U CN220986004 U CN 220986004U CN 202323066156 U CN202323066156 U CN 202323066156U CN 220986004 U CN220986004 U CN 220986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ixedly connected
thing networking
sides
termina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661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保健
梁云凯
梁世权
刘远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661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6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6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6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终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盖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内设置有物联网终端本体,所述壳体两侧均设置有提取机构,所述提取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均固定连接于壳体两侧,所述支撑柱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架。该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通过设置的提取机构,通过将螺栓螺纹连接到螺纹孔的内部,能够对把手进行定位,从而方便了不同身高的用户进行提取,使其对物联网终端本体移动更加的便捷,通过设置的放置机构,能够实现对物联网终端本体定位的目的,避免在对物联网终端本体进行移动的过程中,物联网终端本体出现晃动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终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
背景技术
物联网终端是物联网中连接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实现采集数据及向网络层发送数据的设备。它担负着数据采集、初步处理、加密、传输等多种功能。物联网各类终端设备总体上可以分为情景感知层、网络接入层、网络控制层以及应用/业务层。每一层都与网络侧的控制设备有着对应关系。
专利网公告号为CN 219304044 U公开了一种物联网终端,包括物联网终端本体,所述物联网终端本体的一侧设有多个线路接口和多个信号接口,所述线路接口位于所述物联网终端本体一侧的凹槽中,所述凹槽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物联网终端本体的一侧设有横向设置的挡板,所述挡板通过遮挡组件与所述物联网终端本体相连接。有益效果:通过挡板与遮挡组件的配合设计,可在线路接口未使用时进行遮挡,有效防止了外壁灰尘进入线路接口和物联网终端本体内部,这样的物联网智慧终端结构能够有效保护未接线的数据接口能够不受灰尘粘附,有效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申请人认为具有以下缺点:该物联网终端,其表面并没有设置把手等方便对物联网终端进行提取的结构,当需要对物联网终端进行移动时,这就导致不便于对物联网终端进行提取,给该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盖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内设置有物联网终端本体,所述壳体两侧均设置有提取机构。
所述提取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均固定连接于壳体两侧,所述支撑柱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插接有把手,所述把手表面中间套接有橡胶垫,所述套筒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远离把手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套筒设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套筒呈对称设置于壳体两侧,通过设置的套筒,对把手起到容纳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套筒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环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通过将螺栓螺纹连接到螺纹孔的内部,能够对把手进行定位,从而方便了不同身高的用户进行提取。
优选的,所述螺纹孔开设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螺纹孔呈等间距分布,通过在套筒的表面开设多个螺纹孔,能够实现对把手高度调节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均开设于壳体两侧,所述矩形槽内固定连接有防尘网,通过设置的防尘网,确保热量散出的同时,又能够防止灰尘进入到壳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壳体内,通过设置的连接板,增加了框架在壳体内部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框架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扇,两个所述散热扇呈对称设置,在散热扇的作用下,能够将物联网终端本体发出的热量经过防尘网排出,从而实现对物联网终端本体散热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靠近物联网终端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滑动连接有物联网终端本体,两侧的限位板与物联网终端本体前后两侧贴合,能够实现对物联网终端本体定位的目的,避免在对物联网终端本体进行移动的过程中,物联网终端本体出现晃动的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通过设置的提取机构,通过将螺栓螺纹连接到螺纹孔的内部,能够对把手进行定位,从而方便了不同身高的用户进行提取,使其对物联网终端本体移动更加的便捷。
2、该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通过设置的放置机构,能够实现对物联网终端本体定位的目的,避免在对物联网终端本体进行移动的过程中,物联网终端本体出现晃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取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取机构斜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放置机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提取机构;21、支撑柱;22、固定架;23、套筒;24、固定环;25、滑动块;26、橡胶垫;27、把手;3、放置机构;31、防尘网;32、框架;33、限位板;34、散热扇;35、连接板;36、支撑架;4、物联网终端本体;5、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结合图1-2至图3-4,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包括壳体1,壳体1顶部设置有盖体5,壳体1内设置有放置机构3,放置机构3内设置有物联网终端本体4,壳体1两侧均设置有提取机构2。
提取机构2包括支撑柱21,支撑柱21均固定连接于壳体1两侧,支撑柱21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架22,固定架22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筒23,套筒23内插接有把手27,把手27表面中间套接有橡胶垫26,套筒23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25,滑动块25远离把手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4。
进一步的,套筒23设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套筒23呈对称设置于壳体1两侧,通过设置的套筒23,对把手27起到容纳的作用。
进一步的,套筒23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固定环24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通过将螺栓螺纹连接到螺纹孔的内部,能够对把手27进行定位,从而方便了不同身高的用户进行提取。
进一步的,螺纹孔开设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螺纹孔呈等间距分布,通过在套筒23的表面开设多个螺纹孔,能够实现对把手27高度调节的目的。
实施例二:
参阅图5,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放置机构3包括矩形槽,矩形槽均开设于壳体1两侧,矩形槽内固定连接有防尘网31,通过设置的防尘网31,确保热量散出的同时,又能够防止灰尘进入到壳体1的内部。
进一步的,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框架32,框架3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5,连接板35固定连接于壳体1内,通过设置的连接板35,增加了框架32在壳体1内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框架3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扇34,两个散热扇34呈对称设置,在散热扇34的作用下,能够将物联网终端本体4发出的热量经过防尘网31排出,从而实现对物联网终端本体4散热的目的。
进一步的,壳体1内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6,支撑架36靠近物联网终端本体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3,两个限位板33之间滑动连接有物联网终端本体4,两侧的限位板33与物联网终端本体4前后两侧贴合,能够实现对物联网终端本体4定位的目的,避免在对物联网终端本体4进行移动的过程中,物联网终端本体4出现晃动的现象。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此装置使用时,首先通过将物联网终端本体4放置到框架32的内部,此时两侧的限位板33与物联网终端本体4前后两侧贴合,能够实现对物联网终端本体4定位的目的,避免在对物联网终端本体4进行移动的过程中,物联网终端本体4出现晃动的现象,将物联网终端本体4放置完毕后,通过盖上盖体5,并上下滑动把手27,当把手27移动至合适的高度,且固定环24内部的螺纹孔与套筒23表面其中一个螺纹孔重合时,可通过将螺栓螺纹连接到螺纹孔的内部,能够对把手27进行定位,从而方便了不同身高的用户进行提取,使其对物联网终端本体4移动更加的便捷,当壳体1内部的物联网终端本体4出现发热的现象时,可通过启动散热扇34,在散热扇34的作用下,能够将物联网终端本体4发出的热量经过防尘网31排出,从而实现对物联网终端本体4散热的目的,提高了物联网终端本体4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8)

1.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盖体(5),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放置机构(3),所述放置机构(3)内设置有物联网终端本体(4),所述壳体(1)两侧均设置有提取机构(2);
所述提取机构(2)包括支撑柱(21),所述支撑柱(21)均固定连接于壳体(1)两侧,所述支撑柱(21)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架(22),所述固定架(22)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筒(23),所述套筒(23)内插接有把手(27),所述把手(27)表面中间套接有橡胶垫(26),所述套筒(23)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25),所述滑动块(25)远离把手(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3)设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套筒(23)呈对称设置于壳体(1)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3)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环(24)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开设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螺纹孔呈等间距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3)包括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均开设于壳体(1)两侧,所述矩形槽内固定连接有防尘网(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框架(32),所述框架(3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5),所述连接板(35)固定连接于壳体(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3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扇(34),两个所述散热扇(34)呈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6),所述支撑架(36)靠近物联网终端本体(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3),两个所述限位板(33)之间滑动连接有物联网终端本体(4)。
CN202323066156.3U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 Active CN220986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66156.3U CN220986004U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66156.3U CN220986004U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6004U true CN220986004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62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66156.3U Active CN220986004U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60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986004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物联网终端
CN212032082U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稽查服务器
CN108050743A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用防静电结构
CN209842751U (zh) 一种社保卡实名验证机
CN110191601A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监控装置
CN212120374U (zh) 一种用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计算机机房除尘防潮装置
CN212086683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无线通讯模块
CN210806535U (zh) 一种安全型箱式变电站
CN208108577U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用防静电结构
CN220965408U (zh) 一种多服务器的一体机柜
CN218277371U (zh) 一种便携式数字会议主机
CN211242157U (zh) 一种计算机技术开发辅助装置
CN215600797U (zh) 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智能低压柜
CN209787604U (zh) 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系统的外部信号屏蔽装置
CN213399427U (zh) 一种高效大数据处理装置
CN210328207U (zh) 一种方便携带的户外直播盒
CN214901899U (zh) 便于散热的充电柜
CN214429631U (zh) 一种移动监控视屏采集终端
CN212573198U (zh) 一种防尘网络设备机柜
CN211479023U (zh) 一种教学用便携式机箱
CN212115577U (zh) 用于光网络单元的集成电路
CN214177467U (zh) 一种免配置免维护的ai网络无线路由器
CN212905921U (zh) 一种供料机用计时装置
CN212727860U (zh) 一种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采集器
CN211378604U (zh) 一种双面维护屏用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