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4892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4892U
CN220984892U CN202322574922.0U CN202322574922U CN220984892U CN 220984892 U CN220984892 U CN 220984892U CN 202322574922 U CN202322574922 U CN 202322574922U CN 220984892 U CN220984892 U CN 220984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main body
spring arm
signa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749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建志
李宏亮
唐再元
汪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NAN DEYI PRECISION ELECTRONIC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NAN DEYI PRECISION ELECTRON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NAN DEYI PRECISION ELECTRON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NAN DEYI PRECISION ELECTRON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749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4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4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4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和多组电源端子,每一信号端子具有信号主体部和信号接触部,信号接触部的板面用于接触对接元件的导电垫片;每组电源端子具有纵向并排的至少两个电源端子,电源端子呈垂直于纵向的平板状且具有电源主体部、电源插脚、电源接触部,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插脚插入电路板的同一个孔内,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接触部接触同一个导电垫片,沿纵向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主体部的总体宽度小于或等于信号主体部的最大宽度。在高振动环境下使用时,若一组电源端子其中一个电源接触部被磨损掉,其余电源接触部仍与导电垫片接触,对接元件被电源端子夹持而晃动减少,从而信号接触部的磨损减少。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连接风扇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用于连接风扇的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多个端子,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绝缘本体设有供对接元件插入的插槽以及位于插槽横向两侧的两排端子槽,每排端子槽纵向排列,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分别具有一固持部和自固持部向上弯折延伸的接触部,固持部的板面垂直于横向且固持部的纵向两侧固持于对应端子槽中,接触部的板面用于接触所述对接元件上的导电垫片。
然而,用于连接风扇的所述电连接器在高振动环境下使用,容易出现端子的接触部磨损的情况,接触部磨损后导致端子的阻抗变大或接触部与导电垫片接触不良,进而导致电连接器功能性不良,影响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高振动环境下使用时端子与对接元件接触良好的电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槽供具有多个导电垫片的一对接元件插入,及设于所述插槽横向两侧的两排端子槽,每排端子槽沿纵向排列,每一端子槽与插槽连通;多个信号端子,每一信号端子具有固持于对应端子槽的信号主体部、自所述信号主体部横向弯折延伸的一信号焊接部用于焊接于电路板表面、自所述信号主体部弯折延伸且进入所述插槽的一信号接触部,所述信号接触部的板面用于接触对应的导电垫片;多组电源端子,每组电源端子包括纵向并排的至少两个电源端子,每一电源端子呈垂直于纵向的平板状,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固持于对应端子槽的电源主体部、自所述电源主体部向下延伸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一电源插脚、进入所述插槽的电源接触部,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插脚插入电路板的同一个孔内,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接触部接触同一个导电垫片,沿纵向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主体部的总体宽度小于或等于信号主体部的最大宽度。
进一步,所述电源主体部横向凸设第一凸起和位于第一凸起下方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相对于第一凸起横向凸出,收容电源端子的端子槽具有自所述插槽的底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壁面和位于第一壁面下方的第二壁面,第一壁面相对于第二壁面横向凸出,第一凸起抵持第一壁面,第二凸起抵持第二壁面。
进一步,收容电源端子的端子槽具有朝向插槽的一第三壁面及位于第三壁面下方的第四壁面,第四壁面与电源主体部相抵,第四壁面相对于第三壁面横向凸出;自电源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横向间隔的内弹臂和外弹臂,内弹臂和外弹臂均具有电源接触部,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位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上方且上下间隔设置,外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第四壁面的上端,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分别与外弹臂之间具有间隙,内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外弹臂的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
进一步,电源主体部具有横向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与对应的端子槽的壁面相抵,沿横向相对的两组电源端子,其中一组的电源插脚自对应的第一侧边向下延伸,另一组的电源插脚自对应的第二侧边向下延伸。
进一步,自电源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横向间隔的内弹臂和外弹臂,内弹臂和外弹臂均具有电源接触部,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位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上方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信号接触部低于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且高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
进一步,所述插槽沿横向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有连接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导引斜面,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自所述信号接触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挡止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挡止所述挡止部向靠近插槽方向移动的一挡块,所述挡块的上表面为矩形且高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下边缘而低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上边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以下另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槽供具有多个导电垫片的一对接元件插入,及设于所述插槽横向两侧的两排端子槽,每排端子槽沿纵向排列,每一端子槽与插槽连通;多个信号端子,每一信号端子具有固持于对应端子槽的信号主体部、自所述信号主体部横向弯折延伸的一信号焊接部用于焊接于电路板表面、自所述信号主体部弯折延伸且进入所述插槽的一信号接触部,信号接触部的板面用于接触对应的导电垫片;多组电源端子,每组电源端子包括纵向并排的至少两个电源端子,每一电源端子呈垂直于纵向的平板状,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固持于对应端子槽中的一电源主体部、自电源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位于绝缘本体外的电源插脚、自电源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横向间隔的内弹臂和外弹臂,内弹臂和外弹臂均具有进入所述插槽的电源接触部,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位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上方且上下间隔设置,同一组电源端子纵向间隔设置且被设于端子槽之间的隔栏隔开,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插脚插入电路板的同一个孔内,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接触部接触同一个导电垫片,沿纵向同一组电源端子的相邻两个电源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信号接触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电源主体部横向凸设第一凸起和位于第一凸起下方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相对于第一凸起横向凸出,收容电源端子的端子槽具有自所述插槽的底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壁面和位于第一壁面下方的第二壁面,第一壁面相对于第二壁面横向凸出,第一凸起抵持第一壁面,第二凸起抵持第二壁面。
进一步,收容电源端子的端子槽具有朝向插槽的一第三壁面及位于第三壁面下方的第四壁面,第四壁面与电源主体部相抵,第四壁面相对于第三壁面横向凸出;外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第四壁面的上端,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分别与外弹臂之间具有间隙,内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外弹臂的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
进一步,所述插槽沿横向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有连接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导引斜面,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自所述信号接触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挡止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挡止所述挡止部向靠近插槽方向移动的一挡块,所述挡块的上表面为矩形且高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下边缘而低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上边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设置一组电源端子接触对接元件上的同一个导电垫片,当所述电连接器在高振动环境下使用时,如果一组电源端子其中一个电源接触部被磨损掉,仍存在其余电源接触部与所述导电垫片接触,电连接器不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而且,沿横向相对的多组电源端子对所述对接元件进行夹持,从而在高振动环境下使用时可以减少对接元件的晃动,进而可以减少所述信号端子的信号接触部的磨损,信号端子也不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从而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更长;另外,电源端子呈垂直于纵向的平板状,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主体部的总体宽度小于或等于信号主体部的最大宽度,从而不会因为电源端子数量增多而使所述电连接器沿纵向的尺寸变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电连接器沿电源端子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电连接器沿信号端子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电连接器的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安装至电路板以及与对接元件对接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4、5,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排端子,每排端子纵向排列,本实施例中每排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一个信号端子2、一组接地端子G、一组电源端子3、三个信号端子2、一组接地端子G、一组电源端子3,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信号端子2、电源端子3和接地端子G的排列顺序和数量可与此不同。
请参阅图1,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一插槽11供具有多个导电垫片201的一对接元件200插入,以及设于所述插槽11横向两侧的两排端子槽12,每排端子槽12沿纵向排列,每一所述端子槽12均与所述插槽11连通。
请参阅图1、2,收容电源端子3的所述端子槽12具有自所述插槽11底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壁面121和位于所述第一壁面121下方的第二壁面122,所述第一壁面121相对于所述第二壁面122横向凸出,所述端子槽12还具有朝向插槽11的一第三壁面123及位于第三壁面123下方的第四壁面124,第四壁面124相对于第三壁面123横向凸出。
请参阅图1、3,所述插槽11沿横向相对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所述绝缘本体1上表面的导引斜面111,所述导引斜面111用于导引所述对接元件200插入所述插槽11,收容所述信号端子2的端子槽12设有一挡块125,所述挡块125的上表面为矩形且高于所述导引斜面111的下边缘而低于所述导引斜面111的上边缘。
请参阅图1,所述插槽11沿横向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横向凸设且竖直延伸形成多个凸肋112,所述凸肋112用于减小所述插槽11与所述对接元件200之间的配合间隙。
请参阅图1、4、5,所述插槽11设有连接其横向相对的两个侧面并将所述插槽11分为两部分的一防呆肋113,所述对接元件200对应所述防呆肋113的位置设有缺口202,当对接元件200插入所述插槽11后,所述防呆肋113收容于所述缺口202。
请参阅图1、3、4,每一所述信号端子2具有固持于对应端子槽12的信号主体部21、自所述信号主体部21横向弯折延伸的一信号焊接部22、自所述信号主体部21弯折延伸且进入所述插槽11的一信号接触部23、自所述信号接触部23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挡止部24;所述信号焊接部22焊接于一电路板300表面(即焊接方式为SMT),所述信号接触部23的板面用于接触对应的导电垫片201,所述挡块125用于挡止所述挡止部24向靠近插槽11方向移动。
请参阅图2、4、5,每组电源端子3包括纵向并排的两个电源端子3(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多于两个),所述电源端子3采用下料成型的方式成型,每一所述电源端子3呈垂直于纵向的平板状,每一所述电源端子3具有固持于对应端子槽12的电源主体部31、自所述电源主体部31向下延伸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一电源插脚32、自所述电源主体部31向上延伸形成沿横向间隔的内弹臂33和外弹臂34,内弹臂33和外弹臂34均具有进入所述插槽11的电源接触部35,外弹臂34的电源接触部35位于内弹臂33的电源接触部35上方且上下间隔设置,外弹臂34与电源主体部31的连接处低于第四壁面124的上端,第三壁面123和第四壁面124分别与外弹臂34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内弹臂33与电源主体部31的连接处低于外弹臂34的与电源主体部31的连接处;同一组电源端子3的多个电源接触部35接触同一个导电垫片201,同一组电源端子3的多个电源插脚32插入所述电路板300的同一个孔301(焊接方式为DIP)。
请参阅图1、2、4,所述电源主体部31具有横向相对的第一侧边a和第二侧边b,第一侧边a横向凸伸第一凸起311和位于所述第一凸起311下方的第二凸起312,所述第二凸起312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起311横向凸出,所述第一凸起311抵持所述第一壁面121(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311与所述第一壁面121干涉配合),所述第二凸起312抵持所述第二壁面122(本实施例所述第二凸起312与所述第二壁面122干涉配合);所述第二侧边b与所述第四壁面124相抵。
请参阅图2,同一组电源端子3的多个电源插脚32沿横向对齐设置,沿横向相对的两组电源端子3,其中一组电源端子3的电源插脚32自对应的第一侧边a向下延伸,另一组自对应的第二侧边b向下延伸对应。
请参阅图1、5,同一组的多个电源端子3纵向间隔设置并被端子槽12之间的隔栏126隔开,沿纵向同一组电源端子3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源接触部35之间的距离D1小于相邻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的所述信号接触部23之间的距离D2,沿纵向同一组电源端子3的多个电源主体部31的总体宽度W1小于或等于所述信号主体部21的最大宽度W2(本实施例中,W1小于W2)。
请参阅图2,所述信号接触部23低于外弹臂34的电源接触部35且高于内弹臂33的电源接触部35。
请参阅图4,接地端子G的结构与另一排的电源端子3结构相同。
请参阅图4、5,接地端子G对应的导电垫片201长度比其他导电垫片201长度更长,当所述对接元件200插入所述插槽11时,接地端子G先与所述导电垫片201接触,然后电源端子3以及信号端子2再与对应的所述导电垫片201接触,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以用于带电插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每一组电源端子3的多个电源接触部35接触对接元件200上的同一个导电垫片201,当所述电连接器100在高振动环境下使用时,如果一组电源端子3中其中一个电源接触部35被磨损掉,仍存在其余电源接触部35与所述导电垫片201接触,电连接器100不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而且,沿横向相对的多组电源端子3对所述对接元件200进行夹持,从而在高振动环境下使用时可以减少对接元件200的晃动,进而可以减少所述信号端子2的信号接触部23的磨损,信号端子2也不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从而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更长;另外,电源端子3呈垂直于纵向的平板状,同一组电源端子3的多个电源主体部31的总体宽度W1小于或等于信号主体部21的最大宽度W2,从而不会因为电源端子3数量增多而使所述电连接器100沿纵向的尺寸变大。
(2)同一组所述电源端子3的多个电源插脚32插入电路板300上的同一个孔301内,可以节省电路板300上的空间,且多个电源插脚32插入同一个孔301经焊接后所述多个电源插脚32形成并联关系,电阻减小,从而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以传输更大的电流。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一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槽供具有多个导电垫片的一对接元件插入,及设于所述插槽横向两侧的两排端子槽,每排端子槽沿纵向排列,每一端子槽与插槽连通;
多个信号端子,每一信号端子具有固持于对应端子槽的信号主体部、自所述信号主体部横向弯折延伸的一信号焊接部用于焊接于电路板表面、自所述信号主体部弯折延伸且进入所述插槽的一信号接触部,所述信号接触部的板面用于接触对应的导电垫片;
多组电源端子,每组电源端子包括纵向并排的至少两个电源端子,每一电源端子呈垂直于纵向的平板状,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固持于对应端子槽的电源主体部、自所述电源主体部向下延伸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一电源插脚、进入所述插槽的电源接触部,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插脚插入电路板的同一个孔内,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接触部接触同一个导电垫片,沿纵向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主体部的总体宽度小于或等于信号主体部的最大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主体部横向凸设第一凸起和位于第一凸起下方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相对于第一凸起横向凸出,端子槽具有自所述插槽的底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壁面和位于第一壁面下方的第二壁面,第一壁面相对于第二壁面横向凸出,第一凸起抵持第一壁面,第二凸起抵持第二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收容电源端子的端子槽具有朝向插槽的一第三壁面及位于第三壁面下方的第四壁面,第四壁面与电源主体部相抵,第四壁面相对于第三壁面横向凸出;自电源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横向间隔的内弹臂和外弹臂,内弹臂和外弹臂均具有电源接触部,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位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上方且上下间隔设置,外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第四壁面的上端,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分别与外弹臂之间具有间隙,内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外弹臂的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源主体部具有横向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与对应的端子槽的壁面相抵,沿横向相对的两组电源端子,其中一组的电源插脚自对应的第一侧边向下延伸,另一组的电源插脚自对应的第二侧边向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电源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横向间隔的内弹臂和外弹臂,内弹臂和外弹臂均具有电源接触部,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位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上方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信号接触部低于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且高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沿横向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有连接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导引斜面,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自所述信号接触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挡止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挡止所述挡止部向靠近插槽方向移动的一挡块,所述挡块的上表面为矩形且高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下边缘而低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上边缘。
7.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一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槽供具有多个导电垫片的一对接元件插入,及设于所述插槽横向两侧的两排端子槽,每排端子槽沿纵向排列,每一端子槽与插槽连通;
多个信号端子,每一信号端子具有固持于对应端子槽的信号主体部、自所述信号主体部横向弯折延伸的一信号焊接部用于焊接于电路板表面、自所述信号主体部弯折延伸且进入所述插槽的一信号接触部,信号接触部的板面用于接触对应的导电垫片;
多组电源端子,每组电源端子包括纵向并排的至少两个电源端子,每一电源端子呈垂直于纵向的平板状,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固持于对应端子槽中的一电源主体部、自电源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位于绝缘本体外的电源插脚、自电源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横向间隔的内弹臂和外弹臂,内弹臂和外弹臂均具有进入所述插槽的电源接触部,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位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上方且上下间隔设置,同一组电源端子纵向间隔设置且被设于端子槽之间的隔栏隔开,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插脚插入电路板的同一个孔内,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接触部接触同一个导电垫片,沿纵向同一组电源端子的相邻两个电源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信号接触部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主体部横向凸设第一凸起和位于第一凸起下方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相对于第一凸起横向凸出,收容电源端子的端子槽具有自所述插槽的底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壁面和位于第一壁面下方的第二壁面,第一壁面相对于第二壁面横向凸出,第一凸起抵持第一壁面,第二凸起抵持第二壁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收容电源端子的端子槽具有朝向插槽的一第三壁面及位于第三壁面下方的第四壁面,第四壁面与电源主体部相抵,第四壁面相对于第三壁面横向凸出;外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第四壁面的上端,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分别与外弹臂之间具有间隙,内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外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沿横向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有连接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导引斜面,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自所述信号接触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挡止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挡止所述挡止部向靠近插槽方向移动的一挡块,所述挡块的上表面为矩形且高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下边缘而低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上边缘。
CN202322574922.0U 2023-09-21 2023-09-21 电连接器 Active CN220984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4922.0U CN220984892U (zh) 2023-09-21 2023-09-21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4922.0U CN220984892U (zh) 2023-09-21 2023-09-21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4892U true CN220984892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66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74922.0U Active CN220984892U (zh) 2023-09-21 2023-09-2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48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42606B (zh) 电连接器
CN108321572B (zh) 电连接器
CN109193193B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8979551B2 (en)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US1067318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s
CN109950727B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
US2019034878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s
CN108987967B (zh) 电连接器
CN109193203B (zh) 电连接器
CN110086018B (zh) 电连接器
CN114498200B (zh) 电连接器
CN111064025B (zh) 电连接器
CN116526192A (zh) 电连接器
CN210111103U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TWM457332U (zh) 電連接裝置及其電連接器
CN220984892U (zh) 电连接器
CN215119431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
CN211376973U (zh) 电连接器
CN110416789B (zh) 电连接器
CN215119293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
CN219067274U (zh) 连接器组件
CN219979861U (zh) 板对板连接器母座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15771637U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CN220527244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17405782U (zh) 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