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1554U - 一种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1554U
CN220981554U CN202322538996.9U CN202322538996U CN220981554U CN 220981554 U CN220981554 U CN 220981554U CN 202322538996 U CN202322538996 U CN 202322538996U CN 220981554 U CN220981554 U CN 220981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negative pressure
isolation cover
port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389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子峰
邓小燕
西村秀一
杨春光
杨捷
赵昕
曾志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25389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1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1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1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包括隔离罩与隔离架,隔离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架和支撑底架,定位架的下端设置有隔离罩,隔离罩由顶膜、前膜、后膜、左侧膜和右侧膜组成,顶膜、后膜、左侧膜和右侧膜为一体式连接设置,前膜的两侧边通过密封拉链连接于左侧膜和右侧膜的前端,使得顶膜、前膜、后膜、左侧膜和右侧膜围构形成隔离空间,后膜的外侧设置有正负压过滤装置,隔离架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正负压过滤装置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架上,后膜上开设有第一气口,左侧膜或右侧膜上开设有第二气口,第一气口与正负压过滤装置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正负压过滤装置,可使隔离罩内形成正压或负压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防护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
背景技术
隔离罩是医院常用的隔离设备。现有的隔离罩多为负压单模式隔离罩,这种负压单模式隔离罩只适用于当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身上有传染源需要隔离诊治时的情况,在隔离罩内负压的作用下,只有外面的新鲜空气可以流入,而不会有带有致病菌和病毒的空气流出,可减少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但是这种负压单模式隔离罩无法适用于当外部空气有传染源时,非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医护人员等未被感染的人员需要隔离防护的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出一种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隔离罩多为负压单模式隔离罩,无法适用于当外部空气有传染源时,非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医护人员等未被感染的人员需要隔离防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来解决既适用于当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身上有传染源需要隔离诊治时的情况,又适用于当外部空气有传染源时非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医护人员等未被感染的人员需要隔离防护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包括隔离罩与隔离架,所述隔离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架和支撑底架,所述定位架的下端设置有隔离罩,所述隔离罩由顶膜、前膜、后膜、左侧膜和右侧膜组成,所述顶膜、后膜、左侧膜和右侧膜为一体式连接设置,所述前膜的两侧边通过密封拉链连接于左侧膜和右侧膜的前端,使得顶膜、前膜、后膜、左侧膜和右侧膜围构形成隔离空间,所述后膜的外侧设置有正负压过滤装置,所述隔离架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正负压过滤装置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后膜上开设有第一气口,所述左侧膜或右侧膜上开设有第二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与正负压过滤装置相连通,所述正负压过滤装置可使隔离罩内形成正压或负压环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正负压过滤装置,可使隔离罩内形成正压或负压环境。当隔离罩内为负压环境时,能适用于当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身上有传染源需要隔离诊治时的情况;当隔离罩内为正压环境时,能适用于当外部空气有传染源时非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医护人员等未被感染的人员需要隔离防护的情况。前膜的两侧边通过密封拉链连接于左侧膜和右侧膜的前端,拉开密封拉链时可方便人员进出隔离罩,拉合密封拉链时隔离罩形成相对封闭的隔离空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负压过滤装置包括箱体、风机过滤器、正负压切换单元、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风机过滤器和正负压切换单元固定安装于箱体内,所述正负压切换单元设置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端口和风机过滤器的排风口,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端口和第一气口,所述第三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三端口和风机过滤器的抽风口,所述第四端口通过第四管道连通于隔离罩外。如此设置,正负压过滤装置不仅能在隔离罩内外造成一定压力梯度,使隔离罩有很好的密封性;还能对隔离罩内外的带有传染源的空气进行过滤灭菌,保证未被感染人员的安全。风机过滤器用于抽气并过滤空气;正负压切换单元用于切换连通风机过滤器的风路,通过正负压切换单元可实现正负压过滤装置的正压模式和负压模式切换。当正负压过滤装置切换为正压模式时,正负压过滤装置抽入隔离罩外空气并过滤后,排入隔离罩内,使隔离罩内形成正压环境;当正负压过滤装置切换为负压模式时,正负压过滤装置抽入隔离罩内空气并过滤后,排出隔离罩外,使隔离罩内形成负压环境。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过滤器包括壳体、紫外光灯、活性炭过滤网、离心风机和HEPA过滤网,所述壳体为框体状,所述紫外光灯可拆卸连接于壳体内侧的顶壁或侧壁上,所述活性炭过滤网、离心风机和HEPA过滤网由外而内依次可拆卸安装于壳体内。如此设置,离心风机可对隔离罩内外空间进行抽气,紫外光灯可对抽入的气体进行灭菌消毒,活性炭过滤网和HEPA过滤网可对抽入的气体进行过滤净化,故风机过滤器具有抽气并过滤空气的功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负压切换单元为四通换向阀,所述正负压切换单元能够同时连通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或者能够同时连通第一端口与第四端口、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如此设置,正负压切换单元可实现内部连通通道的切换,进而可确保连通风机过滤器的风路切换,保证了正负压过滤装置的正压模式和负压模式的有效切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罩的底端嵌套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由PVC材质制成,所述隔离罩的底端与密封条连接处通过树脂进行密封。如此设置,隔离罩底端的密封条可使隔离罩与地面不留间隙的完全接触,增加隔离罩的密封性。PVC材质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和耐磨性,通过树脂密封连接处以防隔离罩与密封条嵌套连接处有缝隙而导致带有传染源的空气沿着缝隙扩散到隔离罩内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膜上设置有窗口组件。窗口组件用于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必要的接触(如把脉、探热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窗口组件包括开设在前膜上的操作窗口、水平设置于操作窗口上下位置的移动导轨和安装在移动导轨上可移动的透明窗件,所述透明窗件上设置有调节把手,所述移动导轨和透明窗件位于前膜的内侧面。如此设置,隔离罩内人员通过水平推透明窗件上的调节把手,可流畅的调节透明窗件在移动导轨上的位置,完成对操作窗口的开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膜上设有对讲机,所述对讲机与前膜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如此设置,方便隔离罩内外人员进行沟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架与隔离罩之间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定位架的下端通过连接块与隔离罩的上端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便于固定隔离罩在定位架上,起到更好的隔离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架和支撑底架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隔离架和支撑底架的底部采用万向轮作为移动装置,方便对该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进行移动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正负压过滤装置,可使隔离罩内形成正压或负压环境。当隔离罩内为负压环境时,能适用于当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身上有传染源需要隔离诊治时的情况;当隔离罩内为正压环境时,能适用于当外部空气有传染源时非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医护人员等未被感染的人员需要隔离防护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正负压过滤装置,不仅能在隔离罩内外造成一定压力梯度,使隔离罩有很好的密封性;还能对隔离罩内外的带有传染源的空气进行过滤灭菌,保证未被感染人员的安全。正负压过滤装置的风机过滤器用于抽气并过滤空气;正负压切换单元用于切换连通风机过滤器的风路,通过正负压切换单元可实现正负压过滤装置的正压模式和负压模式切换。当正负压过滤装置切换为正压模式时,正负压过滤装置抽入隔离罩外空气并过滤后,排入隔离罩内,使隔离罩内形成正压环境;当正负压过滤装置切换为负压模式时,正负压过滤装置抽入隔离罩内空气并过滤后,排出隔离罩外,使隔离罩内形成负压环境。
3.正负压过滤装置内设置有风机过滤器,其中,离心风机可对隔离罩内外空间进行抽气,紫外光灯可对抽入的气体进行灭菌消毒,活性炭过滤网和HEPA过滤网可对抽入的气体进行过滤净化,故风机过滤器具有抽气并过滤空气的功能。
4.隔离罩底端的密封条可使隔离罩与地面不留间隙的完全接触,增加隔离罩的密封性。
5.前膜的两侧边通过密封拉链连接于左侧膜和右侧膜的前端,拉开密封拉链时可方便人员进出隔离罩,拉合密封拉链时隔离罩形成相对封闭的隔离空间。
6.前膜上设有对讲机,方便隔离罩内外人员进行沟通;前膜上设置有窗口组件,可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必要的接触(如把脉、探热等)。
7.隔离架和支撑底架的底部采用万向轮作为移动装置,方便对该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进行移动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离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负压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机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负压切换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窗口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隔离罩;101、顶膜;102、前膜;103、后膜;104、左侧膜;105、右侧膜;2、隔离架;3、定位架;4、支撑底架;5、密封拉链;6、隔离空间;7、正负压过滤装置;701、箱体;702、风机过滤器;7021、壳体;7022、活性炭过滤网;7023、离心风机;7024、HEPA过滤网;703、正负压切换单元;7031、第一端口;7032、第二端口;7033、第三端口;7034、第四端口;7035、阀体;7036、阀座;7037、转轴;7038、第一连通管;7039、第二连通管;704、第一管道;705、第二管道;706、第三管道;707、风量测量装置;708、通风口;709、控制器;7010、第四管道;8、安装架;9、密封条;10、第一气口;11、第二气口;12、窗口组件;1201、操作窗口;1202、移动导轨;1203、透明窗件;1204、调节把手;13、对讲机;14、万向轮;15、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实际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上端”、“下端”、“顶部”、“底部”、“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包括隔离罩1与隔离架2,隔离架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架3和支撑底架4,定位架3的下端设置有隔离罩1。隔离罩1由顶膜101、前膜102、后膜103、左侧膜104和右侧膜105组成,顶膜101、后膜103、左侧膜104和右侧膜105为一体式连接设置,前膜102的顶边与顶膜101的前端密封连接,前膜102的两侧边通过密封拉链5连接于左侧膜104和右侧膜105的前端,使得顶膜101、前膜102、后膜103、左侧膜104和右侧膜105围构形成隔离空间6。后膜103的外侧设置有正负压过滤装置7,隔离架2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8,正负压过滤装置7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架8上,后膜103上开设有第一气口10,左侧膜104或右侧膜105上开设有第二气口11,第二气口11上设置有过滤网15。第一气口10与正负压过滤装置7相连通,正负压过滤装置7可使隔离罩1内形成正压或负压环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正负压过滤装置7,可使隔离罩1内形成正压或负压环境。当隔离罩1内为负压环境时,能适用于当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身上有传染源需要隔离诊治时的情况;当隔离罩1内为正压环境时,能适用于当外部空气有传染源时非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医护人员等未被感染的人员需要隔离防护的情况。前膜102的两侧边通过密封拉链5连接于左侧膜104和右侧膜105的前端,拉开密封拉链5时可方便人员进出隔离罩1,拉合密封拉链5时隔离罩1形成相对封闭的隔离空间6。通过在第二气口11上设置过滤网15,可过滤外部空气中的灰尘颗粒。
正负压过滤装置7包括箱体701、风机过滤器702、正负压切换单元703、第一管道704、第二管道705、第三管道706和第四管道7010,风机过滤器702和正负压切换单元703固定安装于箱体701内,正负压切换单元703设置有第一端口7031、第二端口7032、第三端口7033和第四端口7034,第一管道704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端口7031和风机过滤器702的排风口,第二管道705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端口7032和第一气口10,第三管道706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三端口7033和风机过滤器702的抽风口,第四端口7034通过第四管道7010连通于隔离罩1外。在本实施例中,风机过滤器702的抽风口还设置有风量测量装置707;正负压过滤装置7上开设有通风口708,第二管道705贯穿通风口708与第一气口10相连通;正负压过滤装置7设有控制器709,控制器709与正负压切换单元703连接,并用于切换正负压切换单元703的内部连通通道。控制器709可以外接电控开关,可以是机械开关,也可以是程序类的开关,通过控制器709的电信号来控制正负压切换单元703切换连通风机过滤器702的风路。如此设置,正负压过滤装置7不仅能在隔离罩1内外造成一定压力梯度,使隔离罩1有很好的密封性;还能对隔离罩1内外的带有传染源的空气进行过滤灭菌,保证未被感染人员的安全。风机过滤器702用于抽气并过滤空气,正负压过滤装置7可切换正压模式和负压模式;正负压切换单元703用于切换连通风机过滤器702的风路,通过正负压切换单元703可实现正负压过滤装置7的正压模式和负压模式切换。当正负压过滤装置7切换为正压模式时,正负压过滤装置7抽入隔离罩1外空气并过滤后,排入隔离罩1内,使隔离罩1内形成正压环境;当正负压过滤装置7切换为负压模式时,正负压过滤装置7抽入隔离罩1内空气并过滤后,排出隔离罩1外,使隔离罩1内形成负压环境。
正负压切换单元703为四通换向阀,正负压切换单元703能够同时连通第一端口7031与第二端口7032、第三端口7033与第四端口7034,或者能够同时连通第一端口7031与第四端口7034、第二端口7032与第三端口7033。如此设置,正负压切换单元703可实现内部连通通道的切换,进而可确保连通风机过滤器702的风路切换,保证了正负压过滤装置7的正压模式和负压模式的有效切换。在本实施例中,正负压切换单元703由阀体7035和阀座7036组成,阀体7035和阀座7036通过转轴7037连接,第一端口7031、第二端口7032、第三端口7033和第四端口7034设置于阀体7035上,四个端口呈环形依次间隔分布。阀座7036上设置有第一连通管7038和第二连通管7039,阀座7036可绕转轴7037旋转,当阀座7036旋转时,第一连通管7038和第二连通管7039可随阀座7036一起旋转。控制器709可控制正负压切换单元703,将正负压切换单元703切换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正负压切换单元703上还设置有开关(图中未示出),开关安装在第一连通管7038或第二连通管7039中,开关与风机过滤器702电连接。当阀座7036旋转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开关通电,风机过滤器702开始工作;当阀座7036旋转至其他位置时,开关断电,风机过滤器702停止工作。具体地,当阀座7036旋转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连通管7038和第二连通管7039呈竖直状态,第一连通管7038连通第一端口7031和第四端口7034,第二连通管7039连通第二端口7032和第三端口7033,此时,正负压过滤装置7切换为负压模式,隔离罩1内的空气从通风口708进入,依次经第二管道705、第二连通管7039、第三管道706至风机过滤器702,经过风机过滤器702过滤后,流至第一管道704和第一连通管7038,从第四端口7034通过第四管道7010排出隔离罩1外,使隔离罩1内形成负压环境;当阀座7036旋转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连通管7038和第二连通管7039呈水平状态,第一连通管7038连通第一端口7031和第二端口7032,第二连通管7039连通第三端口7033和第四端口7034,此时,正负压过滤装置7切换为正压模式,隔离罩1外的空气通过第四管道7010从第四端口7034进入,依次经第二连通管7039、第三管道706至风机过滤器702,经过风机过滤器702过滤后,流至第一管道704、第一连通管7038、第二管道705,从通风口708排入隔离罩1内,使隔离罩1内形成正压环境。
风机过滤器702包括壳体7021、紫外光灯(图中未示出)、活性炭过滤网7022、离心风机7023和HEPA过滤网7024,壳体7021为框体状,紫外光灯可拆卸连接于壳体7021内侧的顶壁或侧壁上,活性炭过滤网7022、离心风机7023和HEPA过滤网7024由外而内依次密封可拆卸安装于壳体7021内。具体地,风机过滤器702的抽风口开设于壳体7021的外端面上,风机过滤器702的排风口开设于靠近壳体7021内端面一侧的顶面上。离心风机7023可对隔离罩1内外空间进行抽气,紫外光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可对抽入的气体进行灭菌消毒,活性炭过滤网7022和HEPA过滤网7024可对抽入的气体进行过滤净化,故风机过滤器702具有抽气并过滤空气的功能。在实施时,在离心风机7023的作用下,抽入的气体经过紫外光灯、活性炭过滤网7022、HEPA过滤网7024过滤灭菌后排入隔离罩1内或排出隔离罩1外。活性炭过滤网7022和HEPA过滤网7024可进行更换,以确保过滤净化的有效性。
隔离罩1由PP树脂材料制成,PP树脂材料的可视性较好,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的情况。隔离罩1的底端嵌套设置有密封条9,通过隔离罩1底端的密封条9可使隔离罩1与地面不留间隙的完全接触,增加隔离罩1的密封性。密封条9由PVC材质制成,PVC材质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和耐磨性。隔离罩1的底端与密封条9连接处通过树脂进行密封,以防隔离罩1与密封条9嵌套连接处有缝隙而导致带有传染源的空气沿着缝隙扩散到隔离罩1内外。
前膜102上设置有窗口组件12,用于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必要的接触(如把脉、探热等)。窗口组件12包括开设在前膜102上的操作窗口1201、水平设置于操作窗口1201上下位置的移动导轨1202和安装在移动导轨1202上可移动的透明窗件1203,透明窗件1203上设置有调节把手1204,移动导轨1202和透明窗件1203位于前膜102的内侧面。隔离罩1内人员通过水平推透明窗件1203上的调节把手1204,可流畅的调节透明窗件1203在移动导轨1202上的位置,完成对操作窗口1201的开关。前膜102上设有对讲机13,方便隔离罩1内外人员进行沟通,对讲机13与前膜102通过螺栓螺纹连接。
定位架3与隔离罩1之间设置有连接块,定位架3的下端通过连接块与隔离罩1的上端固定连接。便于固定隔离罩1在定位架3上,起到更好的隔离效果。隔离架2和支撑底架4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14。隔离架2和支撑底架4的底部采用万向轮14作为移动装置,方便对该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进行移动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隔离罩1内还设置有用以检测隔离罩1内压力的压力检测器(图中未示出),压力检测器与控制器709电连接,方便实时监测及调节隔离罩1内的压力;隔离罩1上还设置有显示屏(图中未示出),显示屏电连接压力检测器和风量测量装置707,显示屏用于查看隔离罩1内的压力情况和风量情况;隔离罩1内还设置有座椅(图中未示出),座椅优选为可移动座椅。
当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身上有传染源需要隔离诊治时,采用负压隔离模式。负压隔离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启动正负压过滤装置7,将正负压过滤装置7切换为负压模式,离心风机7023对隔离罩1内部空间进行抽气,隔离罩1内部的空气从通风口708进入到正负压过滤装置7内,依次经第二管道705、第二连通管7039、第三管道706至风机过滤器702,经紫外光灯、活性炭过滤网7022和HEPA过滤网7024过滤消毒后,再依次经第一管道704和第一连通管7038至第四端口7034,然后从第四端口7034通过第四管道7010排出隔离罩1外,使隔离罩1内形成负压环境,外部空气在负压的作用下,会经第二气口11处的过滤网15过滤净化后流入隔离罩1内,如此隔离罩1内的空气可不断循环更新,达到隔离内部传染源的作用,而且正负压过滤装置7在负压隔离过程中也不会受到隔离罩1内传染源的污染。
当外部空气有传染源,非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医护人员等未被感染的人员需要隔离防护时,采用正压隔离模式。正压隔离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启动正负压过滤装置7,将正负压过滤装置7切换为正压模式,离心风机7023对隔离罩1外部空间进行抽气,隔离罩1外部的污染空气通过第四管道7010从第四端口7034进入到正负压过滤装置7内,依次经第二连通管7039、第三管道706至风机过滤器702,经紫外光灯、活性炭过滤网7022和HEPA过滤网7024过滤消毒后,再依次经第一管道704、第一连通管7038、第二管道705至通风口708,然后从通风口708排入隔离罩1内,使隔离罩1内形成正压环境,在隔离罩1内正压作用下,隔离罩1内的空气会经第二气口11处的过滤网15过滤净化后排出隔离罩1外,如此不仅使得隔离罩1内的空气不断循环更新,达到隔离外部传染源的作用,而且正负压过滤装置7在正压隔离过程中也不会受到隔离罩1外部传染源的污染。

Claims (10)

1.一种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罩(1)与隔离架(2),所述隔离架(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架(3)和支撑底架(4),所述定位架(3)的下端设置有隔离罩(1),所述隔离罩(1)由顶膜(101)、前膜(102)、后膜(103)、左侧膜(104)和右侧膜(105)组成,所述顶膜(101)、后膜(103)、左侧膜(104)和右侧膜(105)为一体式连接设置,所述前膜(102)的两侧边通过密封拉链(5)连接于左侧膜(104)和右侧膜(105)的前端,使得顶膜(101)、前膜(102)、后膜(103)、左侧膜(104)和右侧膜(105)围构形成隔离空间(6),所述后膜(103)的外侧设置有正负压过滤装置(7),所述隔离架(2)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8),所述正负压过滤装置(7)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架(8)上,所述后膜(103)上开设有第一气口(10),所述左侧膜(104)或右侧膜(105)上开设有第二气口(11),所述第一气口(10)与正负压过滤装置(7)相连通,所述正负压过滤装置(7)可使隔离罩(1)内形成正压或负压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过滤装置(7)包括箱体(701)、风机过滤器(702)、正负压切换单元(703)、第一管道(704)、第二管道(705)、第三管道(706)和第四管道(7010),所述风机过滤器(702)和正负压切换单元(703)固定安装于箱体(701)内,所述正负压切换单元(703)设置有第一端口(7031)、第二端口(7032)、第三端口(7033)和第四端口(7034),所述第一管道(704)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端口(7031)和风机过滤器(702)的排风口,所述第二管道(705)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端口(7032)和第一气口(10),所述第三管道(706)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三端口(7033)和风机过滤器(702)的抽风口,所述第四端口(7034)通过第四管道(7010)连通于隔离罩(1)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过滤器(702)包括壳体(7021)、紫外光灯、活性炭过滤网(7022)、离心风机(7023)和HEPA过滤网(7024),所述壳体(7021)为框体状,所述紫外光灯可拆卸连接于壳体(7021)内侧的顶壁或侧壁上,所述活性炭过滤网(7022)、离心风机(7023)和HEPA过滤网(7024)由外而内依次密封可拆卸安装于壳体(70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切换单元(703)为四通换向阀,所述正负压切换单元(703)能够同时连通第一端口(7031)与第二端口(7032)、第三端口(7033)与第四端口(7034),或者能够同时连通第一端口(7031)与第四端口(7034)、第二端口(7032)与第三端口(70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罩(1)的底端嵌套设置有密封条(9),所述密封条(9)由PVC材质制成,所述隔离罩(1)的底端与密封条(9)连接处通过树脂进行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膜(102)上设置有窗口组件(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组件(12)包括开设在前膜(102)上的操作窗口(1201)、水平设置于操作窗口(1201)上下位置的移动导轨(1202)和安装在移动导轨(1202)上可移动的透明窗件(1203),所述透明窗件(1203)上设置有调节把手(1204),所述移动导轨(1202)和透明窗件(1203)位于前膜(102)的内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膜(102)上设有对讲机(13),所述对讲机(13)与前膜(102)通过螺栓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3)与隔离罩(1)之间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定位架(3)的下端通过连接块与隔离罩(1)的上端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架(2)和支撑底架(4)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14)。
CN202322538996.9U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 Active CN220981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8996.9U CN220981554U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8996.9U CN220981554U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1554U true CN220981554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55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38996.9U Active CN220981554U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1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1441A (zh) 具备负压换气防疫医疗功能的隔离舱装置
CN211899884U (zh) 一种负压隔离防疫舱系统
CN111407544A (zh) 可作为隔离床使用的医护床及医护床用隔离罩
CN112594829A (zh) 医用空调系统、医用舱以及医用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211400125U (zh) 一种高效净化的新风换气机组
CN210582937U (zh) 具备负压换气防疫医疗功能的隔离舱装置
CN212671339U (zh) 一种用于治疗传染病患者的负压隔离帐篷
CN220981554U (zh) 一种正负压双模式隔离罩
CN213273079U (zh) 一种正负压采样隔离系统
CN212836919U (zh) 一种核酸检测采样室
CN213697620U (zh) 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
CN210542211U (zh) 一种净化消毒床罩
CN213020128U (zh) 一种带气溶胶定向控制的病床洁净装置
CN211797329U (zh) 可作为隔离床使用的医护床及医护床用隔离罩
CN212282314U (zh) 一种呼吸科科室用换气消毒装置
CN216021724U (zh) 一种正负压转运车
CN213130361U (zh) 全防护型传染性疾病患者运送车
CN215062616U (zh) 一种车载或室内通风净化系统
CN109224096B (zh) 一种医疗用的消毒装置
CN212614342U (zh) 一种医疗净化气密自动门
CN218722091U (zh) 一种隔离室用的杀菌消毒设备
CN220453870U (zh) 细菌灭杀器
CN214891656U (zh) 一种负压隔离病房用通风装置
CN220601769U (zh) 一种空气消毒机
CN212927244U (zh) 移动式正负压一体防护隔离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