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9937U - 自吸离心泵的泵盖和自吸离心泵 - Google Patents

自吸离心泵的泵盖和自吸离心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79937U
CN220979937U CN202323132985.7U CN202323132985U CN220979937U CN 220979937 U CN220979937 U CN 220979937U CN 202323132985 U CN202323132985 U CN 202323132985U CN 220979937 U CN220979937 U CN 220979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gas
liquid
outle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329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宗美
钱亚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Xinhu Canned Motor Pum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Xinhu Canned Motor Pum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Xinhu Canned Motor Pum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Xinhu Canned Motor Pum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1329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79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79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79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吸离心泵的泵盖和自吸离心泵,属于自吸离心泵技术领域,其中自吸离心泵的泵盖包括:朝向出口设置的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内设置有多个薄片状的叶片,多个所述叶片围绕所述出口排列,并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叶片之间形成通道,所述通道的通道入口朝向所述出口,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气液混合物从所述出口排出的方向一致,所述通道的末端设置有阻挡面。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围绕出口圆周方向排列的叶片,使得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在通道中流动时,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残留在这些接触面上,提高气液分离效果。

Description

自吸离心泵的泵盖和自吸离心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吸离心泵技术领域,尤其是自吸离心泵的泵盖和自吸离心泵。
背景技术
离心泵包括泵体和连接在泵体上的电机,泵体具有进液口、泵腔和出液口,泵腔包括依次连通的吸入室、压力室和排出室,进液口与吸入室连通,出液口与排出室连通,压力室中设置有叶轮,叶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从而能够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随着叶轮在压力室中旋转,位于离心泵外部的液体从先后经过进液口和吸入室进入压力室中,之后在叶轮的作用下受到离心力朝向排出室流动,最终从出液口泵出。
对于普通的离心泵而言,在启动前需要在泵体内灌满足够量的液体,使泵腔中没有空气,否则泵腔中的空气与液体混合后,会严重影响离心泵的泵液能力。
自吸离心泵是离心泵的一种,相比于普通的离心泵,自吸离心泵的泵腔中还具有储液室和气液分离室,启动前只需要保证储液室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液体即可。具体的说,自吸离心泵启动后,叶轮在泵腔中旋转,液体和空气一并吸入压力室中,并在叶轮上相互混合,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夹带着气体向叶轮的边缘流动,在叶轮的边缘处形成有一定厚度的气液泡沫带及高速旋转液环,气液混合物离开叶轮后进入气液分离室,此时气液混合物的流速突然降低,较轻的气体从气液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向上流动经过排出室后从出液口排出,较重的液体向下流动进入储液室,储液室中的液体与进吸入室中的空气混合后再次进入压力室,重复上述过程,泵腔中的液位逐渐上升,泵腔中的空气逐渐减少,直至泵腔中的空气被排尽,完成自吸过程。
由此可见,气液分离室的气液分离效果将直接影响自吸过程所需的时间,气液分离越彻底,自吸过程所需的时间越少。现有技术中基本上都是依靠气体和液体自身重力差异实现气液分离,仍然会有一部分液体被气体带着一并从出液口中流出,导致气液分离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自吸离心泵的泵盖和自吸离心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液分离室的气液分离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自吸离心泵的泵盖,所述自吸离心泵包括:压力室,所述压力室内设置有叶轮,所述压力室具有供被所述叶轮增压后的气液混合物排出的出口,所述泵盖包括:朝向所述出口设置的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内设置有多个薄片状的叶片,多个所述叶片围绕所述出口排列,并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叶片之间形成通道,所述通道的通道入口朝向所述出口,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气液混合物从所述出口排出的方向一致,所述通道的末端设置有阻挡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片包括面积较大的第一表面和面积较小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面向所述出口,所述第一表面的延伸方向与气液混合物从所述出口排出的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表面作为所述通道的侧壁,气液混合物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实现气液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叶片围绕所述出口呈圆周方向均匀排列;和/或
所述叶片沿着所述出口的径向延伸;和/或
所述叶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的法线方向与气液混合物从所述出口排出的方向垂直;和/或
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出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包括:斜面,所述斜面相对靠近所述出口的中心,所述斜面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出口的中心的第一端以及相对远离所述出口的中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比于所述第二端更加远离所述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片包括:靠近出口的第一边缘和远离所述出口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盖还包括:排出室,所述排出室与所述气液分离室连线的方向与气液混合物从所述出口排出的方向形成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盖的材质为塑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盖包括:罩体以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罩体的出液管,所述叶片一体成型于所处罩体,所述气液分离室位于所述罩体内,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孔和/或注液管和/或压力罐和/或堵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自吸离心泵,包括:泵壳和上述的泵盖,所述泵盖和所述泵盖内部形成泵腔,所述泵腔包括吸入室、储液室和排出室,所述压力室和所述气液分离室位于所述泵腔内,所述压力室的入口与所述吸入室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室分别与所述储液室和排出室连通,所处储液室与所述吸入室之间设置有回流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气液分离室中设置多个薄片状的叶片,并且相邻的两个叶片之间形成通道,通道的入口朝向压力室的出口,使得从出口中排出的气液混合物进入各个通道中,将气液混合物初步打散成流量较小的流体,当打散后的流体在通道中流动时,会与通道的侧壁接触,使得液体残留在侧壁上,实现气液分离,随着流体继续向通道的末端流动,最终会与位于通道末端的阻挡面接触,进一步分离出液体。多个围绕出口圆周方向排列的叶片,使得通道的侧壁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当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在通道中流动时,液体会残留在通道的侧壁上,提高气液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吸离心泵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吸离心泵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盖的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盖朝向压力室那侧的平面图。
图中:100、泵体;110、进液口;120、吸入室;130、压力室;140、气液分离室;150、排出室;160、出液口;170、储液室;200、泵壳;210、排放口;300、泵盖;310、罩体;311、轴孔;320、出液管;321、传感器安装孔;330、注液管;331、盖子;340、叶片;341、第一表面;342、第二表面;343、斜面;3431、第一端;344、第一边缘;345、阻挡面;350、堵头孔;360、压力罐安装孔;400、叶轮组件;410、叶轮;420、导叶;421、入口;422、出口;430、回流口;440、阀门;500、输出轴;600、紧固件;700、压力罐;810、温度传感器;820、压力传感器;830、传感器压板;900、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吸离心泵的爆炸图。如图1所示,自吸离心泵包括泵体100以及连接在泵体100上的电机(未示出),对于图1中的泵体100而言,电机通常位于泵体100的右侧。泵体100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叶轮组件400,叶轮组件400大致呈轴线横向设置的圆柱形,叶轮组件400与电机的输出轴500(参见图2)同轴设置,叶轮组件400的左端和右端都抵接在外壳上,电机的输出轴500从右向左穿过外壳后伸进叶轮组件400内部。
如图1所示,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地泵壳200和泵盖300,作为示例,泵壳200和泵盖300之间可以通过例如设置螺栓、螺钉等紧固件600实现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外壳的拆装。泵壳200相比于泵盖300设置在远离电机的那侧,即泵盖300设置在泵壳200和电机之间,电机连接在泵盖300上。泵盖300上设置有供电机的输出轴500穿过的轴孔311(参见图4),以便电机的输出轴500伸进外壳内部。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自吸离心泵的剖面图。如图2并结合图1所示,泵壳200为朝向右侧开口的空心圆筒状结构,泵盖300的下部为朝向左侧开口的空心圆筒状结构,当泵壳200和泵盖300相互连接后,泵壳200上的开口和泵盖300上的开口相互对齐,泵壳200内部的腔体和泵盖300内部的腔体相互连通,在外壳内形成泵腔,叶轮组件400位于泵腔中,叶轮组件400的左端抵接于泵壳200的内壁,叶轮组件400的右端抵接于泵盖300的内壁,电机的输出轴500穿过轴孔311伸进泵腔中,在图2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叶轮组件400中的叶轮410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500上,当电机的输出轴500旋转时,带动叶轮410在叶轮组件400的内部旋转。
如图2所示,外壳上还设置有与泵腔连通的进液口110和出液口160,自吸离心泵使用时,叶轮410旋转,在叶轮410的中心处产生低压,液体(例如水)从进液口110进入泵腔中,并流进叶轮组件400内部与叶轮410接触,受到叶轮410的离心力向叶轮组件400的边缘移动,从叶轮组件400中排出后最终从出液口160排出。
本实施例中,进液口110位于泵壳200上。具体的,在图1中,进液口110可以位于泵壳200的左端面上,并且进液口110相对靠近泵壳200的上部。进液口110上可以设置止回阀(未示出),止回阀只能从外向内单向地开启,在保证外界的液体和空气能够顺利的进入外壳内部的同时,避免外壳内部的液体从进液口110向外流出。
本实施例中,出液口160位于泵盖300上。具体的,在图1中,出液口160可以位于泵盖300的顶部。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出液口160也可以位于泵壳200上,例如设置在泵壳200的左端面且位于进液口110的上方。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叶轮组件400包括叶轮410和导叶420,叶轮410位于导叶420内部,叶轮410同轴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500上,导叶420固定在泵壳200和泵盖300之间,叶轮410在导叶420内部旋转。导叶420大致呈空心的圆筒状,导叶420具有入口421和出口422,图2中入口421位于导叶420的左端与进液口110连通,且入口421与电机的输出轴500同轴设置,使得入口421大致具有环形的形状,出口422位于导叶420的右端与出液口160连通,且出口422与电机的输出轴500同轴设置,使得出口422具有大致环形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叶轮41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叶轮410为三个,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叶轮410也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或四个以上。另外,当叶轮410的数量为一个时,可以不设置导叶420。当叶轮41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每个叶轮410的外周都对应设置一个导叶420。
如图2所示,外壳内部设置有吸入室120、压力室130、气液分离室140、排出室150和储液室170。吸入室120设置在泵壳200的内壁上,并且吸入室120与进液口110连通。压力室130位于导叶420内,压力室130的入口421与吸入室120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当没有导叶420时,叶轮410的外周区域可以认为是压力室130。气液分离室140和排出室150位于泵盖300上且两者相互连通,本实施例中排出室150位于气液分离室140的上方,气液分离室140位于压力室130的出口422。储液室170位于泵腔的底部,即储液室170由泵壳200和泵盖300共同构成,储液室170与气液分离室140连通。
此外,如图2所示,叶轮组件400上靠近入口421的底部设置有回流口430,回流口430上设置有阀门440,当阀门440打开时,储液室170中的液体能够经过回流口430进入吸入室120,从而再次进入压力室130内部。
自吸离心泵使用时,电机的输出轴500带动叶轮410旋转,从而在叶轮410的中心处形成低压,在压差的作用下,外界的液体和空气从进液口110进入吸入室120,并从导叶420的入口421进入压力室130内,液体和空气在叶轮410上相互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物,气液混合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叶轮410的边缘流动,在叶轮410的边缘处形成有一定厚度的气液泡沫带及高速旋转液环,气液混合物离开叶轮410后从导叶420的出口422离开,最终进入气液分离室140,此时气液混合物的流速突然降低,较轻的气体从气液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向上经过排出室150后从出液口160排出,较重的液体向下流动进入储液室170,储液室170中的液体从回流口430进入吸入室120,并与进吸入室120中的空气混合后,再次进入压力室130,重复上述过程,泵腔中的液位逐渐上升,泵腔中的空气逐渐减少,直至泵腔中的空气被排尽,完成自吸过程。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泵盖300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泵盖300包括位于下部的罩体310和位于上部且与罩体310连接的出液管320,罩体310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的圆筒状,罩体310内部的区域可以认为是气液分离室140,出液管320的为中空的管状,出液管320内部的区域可以认为是排出室150,出液管320的下端与气液分离室140连通,因此排出室150与气液分离室140连通。
如图2所示,吸入室120、压力室130、气液分离室140沿着输出轴500的轴向依次排列,排出室150与气液分离室140之间的连线与输出轴500的轴线形成夹角,例如本实施例中夹角为90°,使得从压力室130中排出的气液混合物需要改变流动方向后才能进入排出室150,即气液混合物需要与泵盖300的内壁发生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气体和液体会分离。相比于压力室130、气液分离室140和排出室150在一条直线上的方案而言,通过改变气液混合物流动的方向能够提高气液分离的效果。至少出于这样的构造,本实施例的气液分离效果得到了提升。
如图3所示,泵盖300的气液分离室140内设置有多个叶片340,每个叶片340都呈薄片状,多个叶片340围绕导叶420的出口422的圆周方向排列,为了便于理解,也可以认为多个叶片340围绕输出轴500的轴线沿圆周方向排列。相邻的两个叶片340之间间隔设置,从而在相邻的两个叶片340之间形成通道,通道的入口朝向导叶420的出口422,使得气液混合物一旦从导叶420的出口422流出,就能进入通道内。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气液混合物从导叶420的出口422流出的方向一致,具体的,可以结合图2,本实施例中,气液混合物沿着水平方向向右从导叶420的出口422流出,因此相应的通道沿着水平方向向右延伸。在通道的末端(图2中右端)设置有阻挡面345,更清楚地可以参考图4来观察阻挡面345,阻挡面345将通道的末端封闭,使得气液混合物在流动到通道的末端时,与阻挡面345发生碰撞。
设置叶片340和通道也能够起到提高气液分离的目的,这是因为气液混合物在进入气液分离室140后不仅会减速,还会进入通道内,从而与构成通道的侧壁的叶片340表面接触,使得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残留在叶片340的表面,实现气液分离。此外,因为叶片340的数量为多个,使得气液混合物被分散成多个小流量的流体,使得气液混合物与叶片340之间总共的接触面积得到提升,从而有更多的液体残留在叶片340的表面上。还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到达通道的末端时,气液混合物中依然夹杂着液体,则液体会与阻挡面345发生碰撞,因此残留的阻挡面345上。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叶片340和通道,本实施例的气液分离效果得到了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叶片340的气液分离能力,可以增加叶片340的数量,例如叶片340的数量在10个以上,优选为20个以上,这样叶片340总共的表面积得到了增加,进而能够收集更多的液体。
此外,增加通道的长度也是可行的方式,因为这样同样能够增加叶片340的表面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通道的长度增加时,泵盖300整体的长度也会增加,进而使得自吸离心泵整体的长度增加,因此采用增加通道的长度的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自吸离心泵整体的长度是否满足预期。
此外,通道的侧壁可以是倾斜的,使得通道的入口宽度大于通道的末端宽度,这样也能增加叶片340的表面积,同时这样还能提高叶片340整体的连接强度,避免叶片340在气液混合物的压力下发生变形。
本实施例中,多个叶片340沿着圆周方向均匀排列,使得各个位置的通道具有大致相同的宽度,既通道的容积大致相同,这样对于从导叶420的出口422中流出的各个位置的气液混合物都能具有良好的气液分离效果。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叶片340也可以不是均匀排列,尤其是当导叶420的出口422不是环形时,可以根据导叶420的出口422的形状适应性调整多个叶片340的排列方式。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叶片340为薄片状,叶片340具有面积较大的第一表面341以及面积较小的第二表面342,第一表面341有两个并且相对设置,第二表面342连接在两个第一表面341之间,对于图3中的叶片340而言,第二表面342即为叶片340的右端面,第二表面342的法线方向与输出轴500的轴线平行,第一表面341的法线方向与输出轴500的轴线垂直,当然在通道的侧壁倾斜的情况下,第一表面341的法线方向可以与输出轴500的轴线形成夹角,例如夹角为0~30°。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叶片340整体上沿着输出轴500的径向延伸,使得第一表面341为平面,避免第一表面341上存在凸起或凹陷,使得残留在第一表面341上的液体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落下,而不会聚集在第一表面341上。
如图2所示,第二表面342抵接于导叶420的右端,使得一旦气液混合物从导叶420的出口422中流出,就能立即进入通道内,实现气液分离。
如图2所示,第二表面342包括平面部分和连接在平面部分上的斜面343,斜面343相比于平面部分更加靠近输出轴500,斜面343包括第一端3431和第二端,第一端3431相对靠近输出轴500,第二端相对远离输出轴500,即第一端3431位于径向内侧,第二端位于径向外侧,此外,第一端3431相比于第二端更加远离出口422所在的位置,使得各个叶片340上的斜面343整体上呈现为截头锥形,锥形的底面朝向导叶420。
设置斜面343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引导气液混合物进入通道,减少气液混合物对叶片340的冲击,另一方面便于向泵盖300中心的轴孔311安装机械密封。
如图2和3所示,叶片340包括靠近导叶420的第一边缘344以及远离导叶420的第二边缘,第一边缘344的长度小于第二边缘的长度,第一边缘344抵接在导叶420上,第二边缘连接在罩体310的内壁上,上述第一边缘344和第二边缘的尺寸,使得叶片340大致具有梯形的外形,从而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泵盖300的材质为塑料,因此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在泵盖300上形成形状较为复杂的叶片340,相比于可加工性较差的金属材质泵盖300而言,能够便利的成型出叶片340的外形。
此外,由于泵盖300为塑料材质,可以在出液管320上一体成型传感器安装孔321、注液管330、堵头孔350、压力罐安装孔360等结构,而不必像金属材质的泵盖300那样在出液管320上安装五通阀。
具体的,传感器安装孔32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820和温度传感器810,压力传感器820和温度传感器810通过传感器压板830固定在传感器安装孔321上。注液管330位于出液管320的一侧,注液管330和出液管320相互平行,注液管330的底部与出液管320相互连通,因此注液管330与气液分离室140连通,可以通过注液管330向气液分离室140中添加液体。注液管330的上端可拆卸的设置有盖子331,从而在添加完液体后能够将注液管330的上端封闭。压力罐安装孔360上设置有压力罐700,压力罐700用于平衡出液管320中的压力以及补充液体。堵头孔350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堵头900。
本实施例避免了使用五通阀,使得自吸离心泵整体的结构变得紧凑,减小整体尺寸。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自吸离心泵的泵盖,所述自吸离心泵包括:压力室(130),所述压力室(130)内设置有叶轮(410),所述压力室(130)具有供被所述叶轮(410)增压后的气液混合物排出的出口(422),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300)包括:朝向所述出口(422)设置的气液分离室(140),所述气液分离室(140)内设置有多个薄片状的叶片(340),多个所述叶片(340)围绕所述出口(422)排列,并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叶片(340)之间形成通道,所述通道的通道入口朝向所述出口(422),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气液混合物从所述出口(422)排出的方向一致,所述通道的末端设置有阻挡面(3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340)包括面积较大的第一表面(341)和面积较小的第二表面(342),所述第二表面(342)面向所述出口(422),所述第一表面(341)的延伸方向与气液混合物从所述出口(422)排出的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表面(341)作为所述通道的侧壁,气液混合物与所述第一表面(341)接触实现气液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盖,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叶片(340)围绕所述出口(422)呈圆周方向均匀排列;和/或
所述叶片(340)沿着所述出口(422)的径向延伸;和/或
所述叶片(340)的数量大于或等于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341)的法线方向与气液混合物从所述出口(422)排出的方向垂直;和/或
所述第二表面(342)位于所述出口(422)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342)包括:斜面(343),所述斜面(343)相对靠近所述出口(422)的中心,所述斜面(343)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出口(422)的中心的第一端(3431)以及相对远离所述出口(422)的中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3431)相比于所述第二端更加远离所述出口(4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340)包括:靠近出口(422)的第一边缘(344)和远离所述出口(422)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34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300)还包括:排出室(150),所述排出室(150)与所述气液分离室(140)连线的方向与气液混合物从所述出口(422)排出的方向形成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300)的材质为塑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300)包括:罩体(310)以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罩体(310)的出液管(320),所述叶片(340)一体成型于所处罩体(310),所述气液分离室(140)位于所述罩体(310)内,所述出液管(320)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孔(321)和/或注液管(330)和/或压力罐(700)和/或堵头(900)。
10.自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200)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泵盖(300),所述泵盖(300)和所述泵盖(300)内部形成泵腔,所述泵腔包括吸入室(120)、储液室(170)和排出室(150),所述压力室(130)和所述气液分离室(140)位于所述泵腔内,所述压力室(130)的入口与所述吸入室(120)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室(140)分别与所述储液室(170)和排出室(150)连通,所处储液室(170)与所述吸入室(120)之间设置有回流口(430)。
CN202323132985.7U 2023-11-20 2023-11-20 自吸离心泵的泵盖和自吸离心泵 Active CN220979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32985.7U CN220979937U (zh) 2023-11-20 2023-11-20 自吸离心泵的泵盖和自吸离心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32985.7U CN220979937U (zh) 2023-11-20 2023-11-20 自吸离心泵的泵盖和自吸离心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79937U true CN220979937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39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32985.7U Active CN220979937U (zh) 2023-11-20 2023-11-20 自吸离心泵的泵盖和自吸离心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79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8379B2 (en) Filtration liquid tank for dedusting device, and dedusting device with the same
CN220979937U (zh) 自吸离心泵的泵盖和自吸离心泵
TWI612220B (zh) 自吸泵
TWM523767U (zh) 高位儲水引導裝置及自吸泵
CN111594451A (zh) 卧式自吸泵
CN217783836U (zh) 一种气液分离结构及其使用的自吸泵
CN213808119U (zh) 一种空调直流排水泵
CN212202496U (zh) 泵盖处带有气液分离器的卧式自吸泵
CN209195728U (zh) 一种简易式快速自吸泵
CN211398046U (zh) 蜗壳和具有其的离心泵
CN212202497U (zh) 卧式自吸泵用整体式自吸盘
CN209687725U (zh) 一种高自吸性能的自吸泵
CN212643085U (zh) 一种低噪音旋涡自吸泵
CN111550411A (zh) 一种多级自吸式直流电机驱动消防泵
CN207246031U (zh) 一种可自动回水的自吸泵
CN218991892U (zh) 一种新型自吸泵
CN220929688U (zh) 一种呼吸式自吸泵
JP4617920B2 (ja) 自吸式電気ポンプ
CN216922613U (zh) 一种双吸水泵用吸水室
CN2856519Y (zh) 两级双吸泵壳体
CN220929687U (zh) 一种二次水气分离的自吸泵
CN217783857U (zh) 一种集风加压降噪离心风机及其蜗壳
CN115182883B (zh) 一种自吸泵
CN218376920U (zh) 洗涤泵及具有其的洗涤电器
JP4459706B2 (ja) 排水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