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9330U - 一种百叶帘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百叶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79330U
CN220979330U CN202320889101.3U CN202320889101U CN220979330U CN 220979330 U CN220979330 U CN 220979330U CN 202320889101 U CN202320889101 U CN 202320889101U CN 220979330 U CN220979330 U CN 220979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lind
curtain sheet
shielding
curt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891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扬礼
徐海生
鲁绍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lion Optical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lion Optical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lion Optical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lion Optical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891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79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79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79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li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百叶帘,包括帘片、拉绳和梯绳,所述帘片包括连接板、抵接板和连接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抵接板之间的遮挡阶梯和挡板,所述连接板、所述遮挡阶梯、所述挡板和所述抵接板围成内凹的结构,所述帘片还包括滑孔,所述滑孔设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遮挡阶梯上,所述帘片翻转时,所述滑孔能够相对于所述拉绳进行摆动,所述遮挡阶梯包括第一阶梯板和第二阶梯板,所述第一阶梯板与所述第二阶梯板之间围成遮光凹槽。采用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较高的遮蔽性和透光性,既能够有效遮挡倾斜光,也能够扩大帘片翻转透光的角度。

Description

一种百叶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百叶帘。
背景技术
百叶帘为使用广泛的一种窗帘,通常用于环境场所中的遮蔽和透光。现有百叶帘包括多个帘片,多个帘片均匀排列并连接于拉绳身上,拉绳能够控制百叶帘整体的升降,同时帘片的两侧连接有梯绳,帘片的底部设有摆绳,通过梯绳的升降移动和摆绳的摆动,能够控制帘片实现一定角度的翻转。现有百叶帘在实现需要遮光时,梯绳带动帘片翻转,帘片能够挡住相邻帘片之间的大部分孔隙,形成遮蔽效果。
但现有大部分百叶帘采用直片的形状,帘片翻转后,直片帘片的边缘无法完全遮住透光空间,部分倾斜光线仍然能够从帘片的上下边缘透出,使整体的遮蔽性降低。同时,有部分百叶帘采用增加帘片宽度或排布密度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当增加帘片宽度时,由于帘片占用面积较大,帘片在翻转时,拉绳和摆绳的与帘片之间的接触会限制帘片的翻转角度,而当增加排布密度时,相邻帘片之间的透光空间较小,从而影响透光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百叶帘,同时具有较高的遮蔽性和透光性,既能够有效遮挡倾斜光,也能够扩大帘片翻转透光的角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百叶帘,包括帘片、拉绳和梯绳,所述帘片的数量为多个并从上往下排列,所述拉绳和所述梯绳均竖直设置,所述拉绳与所述帘片连接,所述梯绳分别设于所述帘片中相对的两侧,两侧的所述梯绳能够在竖直方向相对移动以带动所述帘片翻转。
所述帘片包括连接板、抵接板和连接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抵接板之间的遮挡阶梯和挡板,所述遮挡阶梯连接于所述遮光部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遮挡阶梯倾斜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遮挡阶梯、所述挡板和所述抵接板围成内凹的结构,在透光状态时,相邻的所述帘片之间设有透光空间;所述帘片翻转后,上方所述帘片的抵接板能够抵接于下方所述帘片的遮挡阶梯上,所述连接板、所述遮挡阶梯、所述挡板和所述抵接板能够遮挡所述透光空间以形成隐蔽状态。
所述帘片还包括滑孔,所述滑孔设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遮挡阶梯上,所述帘片翻转时,所述滑孔能够相对于所述拉绳进行摆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遮挡阶梯包括第一阶梯板和第二阶梯板,所述第一阶梯板的侧部与所述第二阶梯板的侧部相连,所述第一阶梯板与所述第二阶梯板之间围成遮光凹槽,所述帘片翻转后,所述抵接板能够插入所述遮光凹槽中并与所述第一阶梯板或所述第二阶梯板相抵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阶梯板倾斜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边缘并向着靠近所述抵接板所在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阶梯板形成外凸的第一挡光凸台,所述第二阶梯板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一阶梯板中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并偏向于所述抵接板所在的一侧,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阶梯板与所述抵接板之间,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阶梯板形成外凸的第二挡光凸台。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滑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隙和第二孔隙,所述第一孔隙设于所述连接板中靠近所述第一阶梯板一侧的边缘,所述第一孔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孔隙设于所述第一阶梯板中靠近所述连接板一侧的边缘,所述第二孔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阶梯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孔隙和所述第二孔隙相互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帘片翻转后,相邻所述帘片的第二阶梯板在所述抵接板平面上的投影落于所述抵接板外。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阶梯板与所述第二阶梯板之间的角度小于170°,所述帘片翻转后,所述抵接板与相邻所述帘片的第二阶梯板之间的角度大于9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帘片翻转后,相邻所述帘片的第二阶梯板在所述抵接板平面上的投影能够落于所述抵接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阶梯板与所述第二阶梯板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00°-145°,所述帘片翻转后,所述抵接板与相邻所述帘片的第二阶梯板之间的角度小于9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百叶帘还包括摆绳,所述摆绳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帘片两侧的所述梯绳上,所述摆绳的数量为多个并能与所述帘片的底部接触,所述拉绳能够带动所述摆绳进行翻转,所述帘片翻转后,所述摆绳的侧部能够嵌入所述避让槽中。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避让槽设于所述抵接板的边缘,所述避让槽的两侧边缘相互平行;或者所述避让槽的两侧边缘从所述抵接板的边缘向着所述挡板所在的方向逐渐靠近。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百叶帘设有帘片、拉绳和梯绳,其中所述拉绳穿过所述帘片的滑孔,以带动所述帘片进行升降,所述梯绳设于所述帘片的两侧以带动所述帘片进行翻转。所述帘片的连接板、遮挡阶梯、挡板和抵接板围成内凹的结构,在透光状态时,相邻的所述帘片之间设有透光空间,当需要进行遮光时,所述帘片进行翻转,使上方所述帘片的抵接板能够抵接于下方所述帘片的遮挡阶梯上,所述连接板、所述遮挡阶梯和所述挡板能够遮挡住侧部水平方向的光线,所述抵接板能够遮挡从下方倾斜方向射入的光线,从而对光线进行彻底阻挡,具有较高的遮蔽性。同时,内凹型结构的宽度能够避免所述帘片宽度过长的情况出现,能够减少所述帘片与所述梯绳之间的摩擦程度,避免所述梯绳对所述帘片的翻转角度产生限制,而且所述帘片还包括滑孔,所述滑孔设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遮挡阶梯上,所述帘片翻转时,所述滑孔能够相对于所述拉绳进行摆动,所述滑孔为所述拉绳提供的活动空间能够减少所述拉绳与所述帘片之间的摩擦,避免所述升降孔对所述帘片的翻转角度产生限制,因此所述帘片在透光状态时能够翻转较大的角度,保持较大的透光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较高的遮蔽性和透光性,既能够有效遮挡倾斜光,也能够扩大帘片翻转透光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百叶帘处于透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百叶帘处于遮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百叶帘第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百叶帘第二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百叶帘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百叶帘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百叶帘,包括帘片1、拉绳4和梯绳2,所述帘片1的数量为多个并从上往下排列,所述拉绳4和所述梯绳2均竖直设置,所述拉绳4与所述帘片1连接,所述拉绳4能够进行升降,从而控制多个所述帘片1同时升起或同时下降,以实现所述百叶帘的整体打开和关闭。所述梯绳2分别设于所述帘片1中相对的两侧,两侧的所述梯绳2能够在竖直方向相对移动以带动所述帘片1翻转。
所述帘片包括连接板11、抵接板12和连接于所述连接板11和所述抵接板12之间的遮挡阶梯13和挡板14,所述连接板11、所述抵接板12分别位于所述帘片1的两侧,当所述帘片1处于透光状态时,所述连接板11和所述抵接板12位于所述帘片1的左右两侧,当所述帘片1位于遮蔽状态时,所述连接板11位于所述帘片1的上侧,所述抵接板12位于所述帘片1的下侧,所述遮挡阶梯13和所述挡板14位于所述连接板11和所述抵接板12之间。具体地,所述遮挡阶梯13倾斜连接于所述挡板14中靠近所述连接板11的一侧,所述抵接板12倾斜连接于所述挡板14中远离所述连接板11的一侧,所述连接板11、所述遮挡阶梯13、所述挡板14和所述抵接板12两两之间都设有一定角度,并且所述连接板11、所述遮挡阶梯13、所述挡板14和所述抵接板12围成内凹的结构,所述帘片1整体构成内凹的结构,同时,与所述帘片1内凹方向相反的一侧,所述连接板11和所述遮挡阶梯13的外侧能够形成外凸的结构。
在透光状态时,相邻的所述帘片1之间设有透光空间;当需要进入遮蔽状态时,多个所述帘片110同时进行翻转,所述帘片1翻转后,上方所述帘片1的抵接板12能够抵接于下方所述帘片1的遮挡阶梯13上,所述连接板111、所述遮挡阶梯13、所述挡板14和所述抵接板12能够遮挡所述透光空间以形成隐蔽状态。具体地,光线从侧部射入时,水平方向的光线会被所述挡板144抵挡,倾斜方向的光线会被所述抵接板122抵挡,所述挡板144和所述抵接板122能够形成遮挡光线的第一层遮挡结构。同时,内凹型结构的宽度能够避免所述帘片1宽度过长的情况出现,能够减少所述帘片1与所述梯绳2之间的摩擦程度,避免所述梯绳2对所述帘片1的翻转角度产生限制,另外,所述帘片1还包括滑孔17,所述滑孔17设于所述连接板111与所述遮挡阶梯13上,所述帘片1翻转时,所述滑孔17能够相对于所述拉绳4进行摆动,所述滑孔17为所述拉绳4提供的活动空间能够减少所述拉绳4与所述帘片1之间的摩擦,避免所述升降孔对所述帘片1的翻转角度产生限制,因此所述帘片1在透光状态时能够翻转较大的角度,保持较大的透光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百叶帘设有帘片1、拉绳4和梯绳2,其中所述拉绳4穿过所述帘片1的滑孔17,以带动所述帘片1进行升降,所述梯绳2设于所述帘片1的两侧以带动所述帘片1进行翻转。所述帘片1的连接板111、遮挡阶梯13、挡板14和抵接板12围成内凹的结构,在透光状态时,相邻的所述帘片1之间设有透光空间,当需要进行遮光时,所述帘片1进行翻转,使上方所述帘片1的抵接板12能够抵接于下方所述帘片1的遮挡阶梯13上,所述连接板111、所述遮挡阶梯13和所述挡板14能够遮挡住侧部水平方向的光线,所述抵接板12能够遮挡从下方倾斜方向射入的光线,从而对光线进行彻底阻挡,具有较高的遮蔽性。同时,内凹型结构的宽度能够避免所述帘片1宽度过长的情况出现,能够减少所述帘片1与所述梯绳2之间的摩擦程度,避免所述梯绳2对所述帘片1的翻转角度产生限制,而且所述帘片1还包括滑孔17,所述滑孔17设于所述连接板111与所述遮挡阶梯13上,所述帘片1翻转时,所述滑孔17能够相对于所述拉绳4进行摆动,所述滑孔17为所述拉绳4提供的活动空间能够减少所述拉绳4与所述帘片1之间的摩擦,避免所述升降孔对所述帘片1的翻转角度产生限制,因此所述帘片1在透光状态时能够翻转较大的角度,保持较大的透光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较高的遮蔽性和透光性,既能够有效遮挡倾斜光,也能够扩大帘片1翻转透光的角度。
具体地,所述遮挡阶梯13包括第一阶梯板131和第二阶梯板132,所述第一阶梯板131的侧部与所述第二阶梯板132的侧部相连,所述第一阶梯板131与所述第二阶梯板132之间围成遮光凹槽133,所述遮光凹槽133的内凹方向与所述帘片1整体的内凹方向相反,所述帘片1翻转后,所述抵接板12能够插入所述遮光凹槽133中并与所述第一阶梯板131或所述第二阶梯板132相抵接。
所述第一阶梯板131倾斜连接于所述连接板11的边缘并向着靠近所述抵接板12所在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11与所述第一阶梯板131形成外凸的第一挡光凸台15,从所述避让槽121穿过的光线会被所述第一挡光凸台15阻挡,所述第一挡光凸台15为第二层挡光结构。所述第二阶梯板132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一阶梯板131中远离所述连接板11的一侧并偏向于所述抵接板12所在的一侧,所述挡板14连接于所述第二阶梯板132与所述抵接板12之间,在处于遮蔽状态时,所述挡板14处于竖直状态,能够更好地遮挡大部分侧部光线。所述挡板14与所述第二阶梯板132形成外凸的第二挡光凸台16,倾斜光线在进入所述避让槽121之前,会被所述第二挡光凸台16遮挡,所述第二挡光凸台16构成遮挡光线的第三层结构。因此在本发明中,除了由所述抵接板12和所述挡板14构成的第一层挡光结构和由所述连接板11和所述第一阶梯板131构成的第二层挡光结构,还设有由所述抵接板12与所述第二阶梯板132构成的第三层挡光结构,进而实现全面彻底的挡光,具有极高的遮蔽性。
为了方便所述帘片1进行翻转,所述滑孔17为长圆孔,所述滑孔17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连接板1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滑孔17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隙171和第二孔隙172,所述第一孔隙171设于所述连接板111中靠近所述第一阶梯板131一侧的边缘,所述第一孔隙17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连接板11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因此所述第一孔隙171偏离于所述连接板1111长度方向的轴线并设于靠近所述第一阶梯板131的一侧,从而使所述连接板1111和所述帘片1的翻转重心偏移,使所述帘片1更容易进行翻转遮光。所述第二孔隙172设于所述第一阶梯板131中靠近所述连接板111一侧的边缘,所述第二孔隙17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阶梯板13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孔隙171和所述第二孔隙172相互连通。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孔隙171和所述第二孔隙172,所述滑孔17能够为所述拉绳4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能够降低所述拉绳4与所述帘片1之间的摩擦,从而方便所述帘片1进行翻转。在所述帘片1翻转时,当所述拉绳4接触到所述滑孔17的边缘,所述帘片1处于透光的极限位置或遮蔽的极限位置,因此所述滑孔17的长度大小能够限制所述帘片1打开和关闭的极限角度,所述拉绳4在所述滑孔17中能够移动的空间为所述第一孔隙171和所述第二孔隙172的总和,因此使所述帘片1能够翻转的极限角度较大,能够提高所述百叶帘的透光空间。
另外,所述百叶帘还包括摆绳3,所述摆绳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帘片1两侧的所述梯绳2上,所述摆绳3的数量为多个并能与所述帘片1的底部接触,所述梯绳2能够从所述摆绳3的两端控制所述摆绳3的摆动角度,从而控制所述帘片1的摆动角度,所述拉绳能够带动所述摆绳3进行翻转,所述帘片1翻转后,所述摆绳3的侧部能够嵌入所述避让槽121中,所述避让槽121设于所述抵接板12的边缘,所述避让槽121的两侧边缘相互平行;或者所述避让槽121的两侧边缘从所述抵接板12的边缘向着所述挡板14所在的方向逐渐靠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121的宽度从所述抵接板12的边缘向着所述挡板14所在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避让槽121呈“八”字形结构,因此所述梯绳2和所述摆绳3能够更容易嵌入所述避让槽121中,有利于所述帘体的翻转,从而有助于扩大透光空间。
如图5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帘片1翻转后,相邻所述帘片1的第二阶梯板132在所述抵接板12平面上的投影落于所述抵接板12外,具体地,所述帘片1翻转后,位于上方帘片1的所述抵接板12抵接于位于下方帘片1的所述第一阶梯板131上,此时所述第一阶梯板131与所述第二阶梯板132之间的角度较大,上方帘片1的所述第二挡光凸台16离下方帘片1的所述第一挡光凸台15较远,所述第二挡光凸台16能够阻挡倾斜角度较大的光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阶梯板131与所述第二阶梯板132之间的角度小于170°,当所述第一阶梯板131与所述第二阶梯板132之间的角度大于170°,下方帘片1的所述第二挡光凸台16距离上方帘片1的所述抵接板12较远,难以实现遮挡光线的目的。在需要遮光时,所述帘片1翻转后,上方帘片1的所述抵接板12与下方帘片的所述第二阶梯板132之间的角度大于90°,以使所述抵接板12与所述第二挡光凸台16保持适当距离。
如图6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帘片1翻转后,相邻所述帘片1的第二阶梯板132在所述抵接板12平面上的投影能够落于所述抵接板12上,具体地,所述帘片1翻转后,位于上方帘片1的所述抵接板12抵接于位于下方帘片1的所述第一阶梯板131上,此时所述第一阶梯板131与所述第二阶梯板132之间的角度较小,上方帘片1的所述第二挡光凸台16离下方帘片1的所述第一挡光凸台15较近,所述第二挡光凸台16能够阻挡大部分的倾斜光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阶梯板131与所述第二阶梯板132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00°-145°,当所述第一阶梯板131与所述第二阶梯板132之间的角度小于100°,则上方帘片1所述抵接板12容易与下方帘片1的所述第二阶梯板132产生摩擦,不容易插入所述遮光凹槽133中,当所述第一阶梯板131与所述第二阶梯板132之间的角度大于145°时,下方帘片1的所述第二挡光凸台16离上方帘片1所述第一挡光凸台15较远,下方帘片1的所述第二阶梯板132在上方帘片1所述抵接板12平面上的投影不能够落于上方帘片1的所述抵接板12上。在需要遮光时,所述帘片1翻转后,上方帘片1的所述抵接板12与下方帘片1的所述第二阶梯板132之间的角度小于90°,以使上方帘片1的所述抵接板12与下方帘片1的所述第二挡光凸台16距离较近。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百叶帘,其特征在于,包括帘片、拉绳和梯绳,所述帘片的数量为多个并从上往下排列,所述拉绳和所述梯绳均竖直设置,所述拉绳与所述帘片连接,所述梯绳分别设于所述帘片中相对的两侧,两侧的所述梯绳能够在竖直方向相对移动以带动所述帘片翻转;
所述帘片包括连接板、抵接板和连接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抵接板之间的遮挡阶梯和挡板,所述遮挡阶梯连接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遮挡阶梯倾斜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遮挡阶梯、所述挡板和所述抵接板围成内凹的结构,在透光状态时,相邻的所述帘片之间设有透光空间;所述帘片翻转后,上方所述帘片的抵接板能够抵接于下方所述帘片的遮挡阶梯上,所述连接板、所述遮挡阶梯、所述挡板和所述抵接板能够遮挡所述透光空间以形成隐蔽状态;
所述帘片还包括滑孔,所述滑孔设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遮挡阶梯上,所述帘片翻转时,所述滑孔能够相对于所述拉绳进行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阶梯包括第一阶梯板和第二阶梯板,所述第一阶梯板的侧部与所述第二阶梯板的侧部相连,所述第一阶梯板与所述第二阶梯板之间围成遮光凹槽,所述帘片翻转后,所述抵接板能够插入所述遮光凹槽中并与所述第一阶梯板或所述第二阶梯板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百叶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板倾斜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边缘并向着靠近所述抵接板所在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阶梯板形成外凸的第一挡光凸台,所述第二阶梯板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一阶梯板中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并偏向于所述抵接板所在的一侧,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阶梯板与所述抵接板之间,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阶梯板形成外凸的第二挡光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百叶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隙和第二孔隙,所述第一孔隙设于所述连接板中靠近所述第一阶梯板一侧的边缘,所述第一孔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孔隙设于所述第一阶梯板中靠近所述连接板一侧的边缘,所述第二孔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阶梯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孔隙和所述第二孔隙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百叶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片翻转后,相邻所述帘片的第二阶梯板在所述抵接板平面上的投影落于所述抵接板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百叶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板与所述第二阶梯板之间的角度小于170°,所述帘片翻转后,所述抵接板与相邻所述帘片的第二阶梯板之间的角度大于90°。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百叶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片翻转后,相邻所述帘片的第二阶梯板在所述抵接板平面上的投影能够落于所述抵接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百叶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板与所述第二阶梯板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00°-145°,所述帘片翻转后,所述抵接板与相邻所述帘片的第二阶梯板之间的角度小于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的边缘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两侧边缘相互平行;或者所述避让槽的两侧边缘从所述抵接板的边缘向着所述挡板所在的方向逐渐靠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百叶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帘还包括摆绳,所述摆绳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帘片两侧的所述梯绳上,所述摆绳的数量为多个并能与所述帘片的底部接触,所述拉绳能够带动所述摆绳进行翻转,所述帘片翻转后,所述摆绳的侧部能够嵌入所述避让槽中。
CN202320889101.3U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百叶帘 Active CN220979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9101.3U CN220979330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百叶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9101.3U CN220979330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百叶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79330U true CN220979330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36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89101.3U Active CN220979330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百叶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79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62025B2 (en) Shutter slat assembly for roll down storm shutters
US5388000A (en) Anti-glare fitment
DE102010005054A1 (de) Z-förmige Jalousielamellen zur Tageslichtumlenkung
CN220979330U (zh) 一种百叶帘
US20170226796A1 (en)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for vertical blind
EP2154325B1 (de) Beschattungsvorrictung
US4236566A (en) External venetian blind
EP1219776B1 (en) Ladder operated covering with fixed vane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KR102079088B1 (ko) 차단성이 강화된 우드 블라인드
JP2016180219A (ja) ブラインド
CA2937183C (en)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for vertical blind
CN116146092A (zh) 一种高遮蔽性的帘片及一种遮帘
US5176193A (en) Venetian blind slat construction
US6167938B1 (en) Blind with angled slats having unequal wings
WO2001033021A2 (en) Blinds with variable internal openings
JPH0519519Y2 (zh)
CN116163642A (zh) 一种双向遮蔽帘叶及一种遮帘
JP5001916B2 (ja) サッシ
JP3826343B2 (ja) 建築用シャッター
CN216641108U (zh) 一种建筑用采光棚
JPS6139827Y2 (zh)
CN211647720U (zh) 一种可调节开度的推拉窗限位锁
US20060064933A1 (en) Shutter
JPS642938Y2 (zh)
DE20104989U1 (de) Lamelle für den Behang eine Lamellenjalousi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