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9103U - 智能锁前盖组件以及智能锁 - Google Patents

智能锁前盖组件以及智能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79103U
CN220979103U CN202322338515.XU CN202322338515U CN220979103U CN 220979103 U CN220979103 U CN 220979103U CN 202322338515 U CN202322338515 U CN 202322338515U CN 220979103 U CN220979103 U CN 220979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lock
opening
cover
cylind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385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嘎
李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enda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enda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enda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enda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385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79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79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79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智能锁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锁前盖组件,包括前面壳和锁芯盖,前面壳上设有第一腔体和与第一腔体连通的钥匙孔,第一腔体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前面壳的外侧空间连通;锁芯盖安装于第一腔体的第一开口处,锁芯盖与前面壳转动连接,以使第一腔体具有闭合状态及开口状态,且锁芯盖被配置为通过按压锁芯盖的第一端,锁芯盖的第一端能够翻转至第一腔体内,以使用户能够通过第一腔体的第一开口将钥匙插入钥匙孔。有益效果是:锁芯盖与前面壳转动连接,能够遮挡钥匙孔,打开锁芯盖即可开锁,智内部空间合理利用、外部美观,结构简单又实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锁,包括前述智能锁前盖组件,也具有前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智能锁前盖组件以及智能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锁前盖组件以及智能锁。
背景技术
智能锁由于便利性高,普及越来越广泛。考虑到电子控制系统可能损坏,智能锁一般都会配有应急钥匙孔,钥匙孔日常使用较少,因此智能锁前盖组件会设有用于隐藏钥匙孔、锁芯的锁芯盖。目前市场上智能锁锁芯盖结构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现有锁芯盖难打开;有的锁芯盖需要配合其他工具使用,不方便;有的锁芯盖打开后,容易掉落丢失;如果采用压缩弹簧锁芯盖,不仅结构复杂,成本也比较高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锁前盖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锁芯盖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锁前盖组件,其中,包括:前面壳和锁芯盖,所述前面壳上设有第一腔体和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钥匙孔,所述第一腔体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前面壳的外侧空间连通;锁芯盖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开口处,所述锁芯盖与所述前面壳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腔体具有闭合状态及开口状态,且所述锁芯盖被配置为通过按压所述锁芯盖的第一端,所述锁芯盖的第一端能够翻转至所述第一腔体内,以使用户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开口将钥匙插入所述钥匙孔。
可选的,所述锁芯盖包括旋转部和与所述旋转部相连的上翻转板,所述旋转部与所述前面壳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当按压所述锁芯盖的第一端时,所述锁芯盖的第一端能够围绕所述转轴翻转至所述第一腔体内。
可选的,所述前面壳上还设有第二腔体和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充电口,所述第二腔体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前面壳的外侧空间连通,以使用户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开口将充电线插入所述充电口。
可选的,所述锁芯盖还包括与所述上翻转板相连的下翻转板;当所述第一腔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下翻转板覆盖于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开口处。
可选的,所述上翻转板和所述下翻转板分别位于所述旋转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端为所述锁芯盖上翻转板的一端,所述锁芯盖还具有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锁芯盖下翻转板的一端;当所述第一端翻转至所述第一腔体内时,所述第二端翻转至所述第二腔体外,以使所述第二腔体处于开口状态。
可选的,所述下翻转板通过磁吸组件与所述前面壳吸附固定;所述磁吸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前面壳上的第一磁性件和对应固定于所述下翻转板上的第二磁性件。
可选的,所述钥匙孔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底;所述充电口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底。
可选的,所述前面壳包括底壳和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的面板,所述第一腔体形成于所述底壳上,所述第二腔体形成于所述面板上,所述面板上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盖板孔,所述锁芯盖的形状与所述盖板孔的形状与相匹配,所述盖板孔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连通。
可选的,所述转轴与所述锁芯盖的旋转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壳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转轴的转轴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锁,其中,包括前文所述的任意一种智能锁前盖组件,还包括锁芯和电路板;所述锁芯与所述钥匙孔对应设置;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口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锁芯盖与前面壳转动连接,能够遮挡钥匙孔,打开锁芯盖即可开锁,智能锁前盖组件的内部空间合理利用、外部美观,结构简单又实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锁同样具有前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前盖组件的锁芯盖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前盖组件的锁芯盖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前盖组件的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前盖组件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前盖组件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前盖组件的锁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前盖组件的锁芯盖闭合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前盖组件的锁芯盖打开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前面壳;11、第一腔体;111、转轴槽;12、钥匙孔;13、第二腔体;14、充电口;141、充电接口;142、电路板;15、盖板孔;16、底壳;17、面板;
2、锁芯盖;21、旋转部;211、转轴;22、上翻转板;23、下翻转板;
3、磁吸组件;31、第一磁性件;32、第二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前盖组件,其中,包括:前面壳1和锁芯盖2,前面壳1上设有第一腔体11和与第一腔体11连通的钥匙孔12,第一腔体11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前面壳1的外侧空间连通;锁芯盖2安装于第一腔体11的第一开口处,锁芯盖2与前面壳1转动连接,以使第一腔体11具有闭合状态及开口状态,且锁芯盖2被配置为通过按压锁芯盖2的第一端,锁芯盖2的第一端能够翻转至第一腔体11内,以使用户能够通过第一腔体11的第一开口将钥匙插入钥匙孔12。
在本实施例中,锁芯盖2安装在前面壳1上,且锁芯盖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前面壳1转动。智能锁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锁芯盖2与前面壳1扣合,钥匙孔12隐藏于前面壳1内部,确保智能锁外部的美观,同时有效防止锁芯孔进入杂质。当智能锁电量不足时,或者智能锁控制系统损坏,或者其他情况智能锁无法打开时,就需要采用机械开锁方式。机械开锁时,需要将锁芯盖2打开,首先,按压锁芯盖2的第一端,使锁芯盖2的第一端转动进入第一腔体11中;然后,用户通过第一腔体11与锁芯盖2第一端之间预留足够的空间将钥匙插入钥匙孔12;最后,旋转钥匙开锁。锁芯盖2打开时,锁芯盖2仍然与前面壳1连接,不会掉落、丢失。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前盖组件,第一腔体11形成于前面壳1内部,充分利用前面壳1的内部空间,结构简单,而且实用,有效解决目前智能锁存在的技术问题。
如图2-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锁芯盖2包括旋转部21和与旋转部21相连的上翻转板22,旋转部21与前面壳1通过转轴211转动连接;当按压锁芯盖2的第一端时,锁芯盖2的第一端能够围绕转轴211翻转至第一腔体11内。
在本实施例中,上翻转板22的一端为锁芯盖2的第一端,也是远离旋转部21的一端。锁芯盖2与前面壳1之间采用转轴211连接方式,便于机械开锁时快速打开锁芯盖2。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面壳1上还设有第二腔体13和与第二腔体13连通的充电口14,第二腔体13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前面壳1的外侧空间连通,以使用户能够通过第二腔体13的第二开口将充电线插入充电口14。
在本实施例中,前面壳1内部形成第二腔体13,充电口14通过第二腔体13与外部充电设备连接,用于为智能锁充电。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锁芯盖2还包括与上翻转板22相连的下翻转板23;当第一腔体11处于闭合状态时,下翻转板23覆盖于第二腔体13的第二开口处。
在本实施例中,当锁芯盖2处于闭合状态时,上翻转板22遮盖钥匙孔12,下翻转板23遮盖充电口14,确保前面壳1的美观。
如图6、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翻转板22和下翻转板23分别位于旋转部21的相对两侧;第一端为锁芯盖2上翻转板22的一端,锁芯盖2还具有第二端,第二端为锁芯盖2下翻转板23的一端;当第一端翻转至第一腔体11内时,第二端翻转至第二腔体13外,以使第二腔体13处于开口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上翻转板22和下翻转板23位于旋转部21的相对两侧,该结构设计采用杠杆原理,按压锁芯盖2的第一端,锁芯盖2转动后打开,能够开锁、充电;按压锁芯盖2的第二端,锁芯盖2转动后闭合,操作省力。
再次参考如图6、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翻转板22的质量大于下翻转板23。上翻转板22受到压力后,下翻转板23与前面壳1之间的磁吸解除,上翻转板22向第一腔体11的方向转动,并进入第一腔体11。由于上翻转板22的质量大于下翻转板23的质量,即使上翻转板22受到的外部压力或推力解除,在重力作用下,上翻转板22仍然会继续转动,直至上翻转板22在第一腔体11的侧壁的阻挡下停止转动,此时锁芯盖2保持静止状态,便于用户将钥匙插入钥匙孔12开锁。
如图3、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翻转板23通过磁吸组件3与前面壳1吸附固定;磁吸组件3包括固定于前面壳1上的第一磁性件31和对应固定于下翻转板23上的第二磁性件32。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磁吸方式,一方面,确保锁芯盖2闭合状态稳定,只有受到外力作用才会打开;另一方面,使用者施加作用力后,锁芯盖2即可打开,操作方便。磁吸组件3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组合方式:第一磁性件31为磁铁,第二磁性件32为铁片;第一磁性件31为铁片,第二磁性件32为磁铁;第一磁性件31为磁铁,第二磁性件32也为磁铁,但二者接触的对应端极性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钥匙孔12位于第一腔体11的腔底;充电口14位于第二腔体13的腔底。
在本实施例中,打开锁芯盖2,可沿直线方向将钥匙插入钥匙孔12,或者将充电线插入充电口14,便于使用。
如图3-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面壳1包括底壳16和与底壳16固定连接的面板17,第一腔体11形成于底壳16上,第二腔体13形成于面板17上,面板17上与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盖板孔15,锁芯盖2的形状与盖板孔15的形状与相匹配,盖板孔15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前面壳1由底壳16和面板17两部分组成,既便于注塑成型,又便于在前面壳1内部安装零部件。面板17可采用触摸面板17,面板17上可以增加如下设计:用于密码开锁的数字键盘或者物理键盘;用于人脸识别的摄像头镜头孔;用于指纹识别的识别区;用于声音识别的拾音孔等。盖板孔15边缘轮廓与锁芯盖2的形状匹配,既美观,又能防止灰尘、杂质进入钥匙孔12和充电口1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1形成于面板17上,第二腔体13形成于底壳16上;或者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3均形成于底壳16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211与锁芯盖2的旋转部21固定连接,底壳16上设有用于安装转轴211的转轴槽111。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211与锁芯盖2一体成型,也可以是转轴211与锁芯盖2组合安装。转轴211位于锁芯盖2上,对应的转轴槽111位于前面壳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211设于底壳16上,转轴槽111设于锁芯盖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211与锁芯盖2的旋转部21固定连接,底壳16上设有用于安装转轴211的转轴槽11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文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项智能锁前盖组件,还包括锁芯和电路板142;锁芯与钥匙孔12对应设置;电路板142电连接有充电接口141,充电接口141与充电口14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钥匙孔12对应锁芯,确保钥匙能够插入锁芯。电路板142固定安转于前面壳1上,充电接口141固定于电路板142上,并且电连接,充电时,电线插头插入充电接口141,确保充电插拔稳固。充电接口141可以是Type-C接口、安卓接口,或者其他能够匹配充电的接口。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具有前述智能锁前盖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锁前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面壳,所述前面壳上设有第一腔体和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钥匙孔,所述第一腔体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前面壳的外侧空间连通;
锁芯盖,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开口处,所述锁芯盖与所述前面壳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腔体具有闭合状态及开口状态,且所述锁芯盖被配置为通过按压所述锁芯盖的第一端,所述锁芯盖的第一端能够翻转至所述第一腔体内,以使用户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开口将钥匙插入所述钥匙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前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盖包括旋转部和与所述旋转部相连的上翻转板,所述旋转部与所述前面壳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当按压所述锁芯盖的第一端时,所述锁芯盖的第一端能够围绕所述转轴翻转至所述第一腔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锁前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壳上还设有第二腔体和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充电口,所述第二腔体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前面壳的外侧空间连通,以使用户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开口将充电线插入所述充电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锁前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盖还包括与所述上翻转板相连的下翻转板;当所述第一腔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下翻转板覆盖于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开口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锁前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转板和所述下翻转板分别位于所述旋转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端为所述锁芯盖上翻转板的一端,所述锁芯盖还具有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锁芯盖下翻转板的一端;当所述第一端翻转至所述第一腔体内时,所述第二端翻转至所述第二腔体外,以使所述第二腔体处于开口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锁前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翻转板通过磁吸组件与所述前面壳吸附固定;所述磁吸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前面壳上的第一磁性件和对应固定于所述下翻转板上的第二磁性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锁前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孔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底;所述充电口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底。
8.如权利要求3-7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锁前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壳包括底壳和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的面板,所述第一腔体形成于所述底壳上,所述第二腔体形成于所述面板上,所述面板上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盖板孔,所述锁芯盖的形状与所述盖板孔的形状与相匹配,所述盖板孔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锁前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锁芯盖的旋转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壳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转轴的转轴槽。
10.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9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锁前盖组件,还包括锁芯和电路板;所述锁芯与所述钥匙孔对应设置;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口对应设置。
CN202322338515.XU 2023-08-29 2023-08-29 智能锁前盖组件以及智能锁 Active CN220979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8515.XU CN220979103U (zh) 2023-08-29 2023-08-29 智能锁前盖组件以及智能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8515.XU CN220979103U (zh) 2023-08-29 2023-08-29 智能锁前盖组件以及智能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79103U true CN220979103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40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38515.XU Active CN220979103U (zh) 2023-08-29 2023-08-29 智能锁前盖组件以及智能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791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80324U (zh) 一种蓝牙智能挂锁
CN220979103U (zh) 智能锁前盖组件以及智能锁
CN106948671A (zh) 一种智能箱包指纹电子锁
CN201457530U (zh) 防盗式多功能点火开关锁盖装置
CN216517341U (zh) 一种智能指纹锁
CN212689779U (zh) 一种反馈锁具使用状态的紧凑型电子门锁
CN211287358U (zh) 安全门
CN109267854B (zh) 一种抽屉柜微型电子锁
CN201372631Y (zh) 电子门锁
CN208220413U (zh) 一种智能锁
CN208089018U (zh) 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锁的简易锁扣装置
CN107687290A (zh) 一种汽车钥匙壳体及采用该壳体的汽车钥匙
CN215803815U (zh) 一种机械密码锁
CN215761158U (zh) 一种保险箱
CN218894515U (zh) 一种便于更换电池且结构紧凑的机械电子锁
CN207553763U (zh) 一种汽车遥控钥匙
CN219281497U (zh) 一种数字密码柜锁
CN219262026U (zh) 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智能锁
CN219061295U (zh) 一种高可靠性铜质锁具
CN210508691U (zh) 一种智能锁结构
CN210948049U (zh) 带锁芯的智能指纹把手锁
CN221096117U (zh) 一种嵌入式智能锁控制面板固定壳体组件及其控制面板
CN216893895U (zh) 一种指纹识别柜锁
CN214740608U (zh) 一种圆形电子挂锁
CN218759291U (zh) 一种带锁芯的下置式指纹电子球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