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4887U - 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74887U
CN220974887U CN202322866973.0U CN202322866973U CN220974887U CN 220974887 U CN220974887 U CN 220974887U CN 202322866973 U CN202322866973 U CN 202322866973U CN 220974887 U CN220974887 U CN 220974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ylon cloth
box body
foldable
reinforcing
sh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669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铁林
胡旬
邓小虎
蒋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gelic Packaging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gelic Packaging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gelic Packaging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gelic Packaging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669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74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74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74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包括可折叠箱体以及设置在可折叠箱体底部的底盖,所述可折叠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可折叠箱体左右两端中心处均垂直设置有折叠凹槽,且可折叠箱体的左右两端均可通过折叠凹槽向外或向内折叠,通过在该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的可折叠箱体四周外壁上增加有新型的外部加固装置,外部加固装置主要采用两根长金属加固条河两根短金属条分别固定在可折叠箱体前后两端以及左右两端外壁上进行加固,在可折叠箱体被展开并投入使用之后,两根长金属加固条河两根短金属条可在可折叠箱体前后两端以及左右两端产生加固支撑的左右,避免可折叠箱体在使用时出现内凹或外凸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箱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
背景技术
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可折叠的塑料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由耐用的塑料制成,具有可折叠的设计,便于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进行叠放和存储,此外,这种包装箱也注重回收和环保。当包装箱不再使用时,它们可以被折叠起来,减少占地面积,并通过适当的回收系统进行回收。这种循环利用的做法有助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废物产生和环境影响。
但是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因为采用可折叠设计,所以在使用时需要展开可折叠箱体,然后把需要存储运输的物品放置到展开的可折叠箱体中,但是可折叠箱体的折叠处则为受力薄弱点,当箱体内部的物品向上滚动时,会造成可折叠箱体从折叠处向外凸出变形,这样则会容易撕开可折叠箱体的折叠处,造成箱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可折叠箱体的折叠处为受力薄弱点,当箱体内部的物品向上滚动时,会造成可折叠箱体从折叠处向外凸出变形,这样则会容易撕开可折叠箱体的折叠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包括可折叠箱体以及设置在可折叠箱体底部的底盖,所述可折叠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可折叠箱体左右两端中心处均垂直设置有折叠凹槽,且可折叠箱体的左右两端均可通过折叠凹槽向外或向内折叠,所述可折叠箱体四周外壁上均设置有外部加固装置;
所述外部加固装置包括长尼龙布加固套、短尼龙布收纳套和短尼龙布加固套,所述长尼龙布加固套、短尼龙布收纳套和短尼龙布加固套均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长尼龙布加固套分别横向固定在可折叠箱体前后两端外壁上,两个所述短尼龙布收纳套对称设置在可折叠箱体前后两端外壁上,且两个短尼龙布收纳套分别位于两个长尼龙布加固套的下侧,两个所述短尼龙布加固套分别纵向设置在可折叠箱体左右两端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外部加固装置还包括短金属加固条和长金属加固条,所述短金属加固条和长金属加固条均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长金属加固条分别插接在两个长尼龙布加固套中,两个所述短金属加固条分别插接在两个短尼龙布收纳套或两个短尼龙布加固套中。
优选的,所述底盖和顶盖的后端均通过尼龙布连接片与可折叠箱体固定连接,且底盖和顶盖均可通过尼龙布连接片进行前后方向旋转,所述底盖和顶盖的前端均设置有尼龙布封口条A,所述底盖和顶盖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尼龙布封口条B。
优选的,所述可折叠箱体上下两端前端外壁以及左右两端外壁上均设置有硬毛魔术贴,多个所述尼龙布封口条A和多个尼龙布封口条B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软毛魔术贴,且软毛魔术贴可与硬毛魔术贴相互黏连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可折叠箱体靠近顶部前端设置有温湿度监控器,且温湿度监控器通过密封胶与可折叠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温湿度监控器的前端外壁内部设置有温湿度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温湿度监控器后端电性连接有温度和湿度探头,且温度和湿度探头均与可折叠箱体内部连通,同时温度和湿度探头检测出来的温度和湿度信息回通过温湿度显示屏显示出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该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的可折叠箱体四周外壁上增加有新型的外部加固装置,外部加固装置主要采用两根长金属加固条河两根短金属条分别固定在可折叠箱体前后两端以及左右两端外壁上进行加固,在可折叠箱体被展开并投入使用之后,两根长金属加固条河两根短金属条可在可折叠箱体前后两端以及左右两端产生加固支撑的左右,避免可折叠箱体在使用时出现内凹或外凸的情况发生,这样才能够对可折叠箱体内部的物品产生最好的保护作用,且需要折叠收纳可折叠箱体时,只需要把两个短金属加固条从可折叠箱体左右两端的短尼龙布加固套中抽出,然后把抽出的短金属加固条分别插接到箱体前后两端的短尼龙布收纳套中即可,这样则能够使得可折叠箱体可正常折叠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展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折叠状态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加固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加固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盖;2、可折叠箱体;3、外部加固装置;4、顶盖;5、温湿度监控器;6、尼龙布封口条A;7、尼龙布封口条B;8、折叠凹槽;9、硬毛魔术贴;10、软毛魔术贴;11、长尼龙布加固套;12、短尼龙布收纳套;13、短金属加固条;14、长金属加固条;15、短尼龙布加固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包括可折叠箱体2以及设置在可折叠箱体2底部的底盖1,可折叠箱体2的顶部设置有顶盖4,可折叠箱体2左右两端中心处均垂直设置有折叠凹槽8,且可折叠箱体2的左右两端均可通过折叠凹槽8向外或向内折叠,可折叠箱体2四周外壁上均设置有外部加固装置3,底盖1和顶盖4的后端均通过尼龙布连接片与可折叠箱体2固定连接,且底盖1和顶盖4均可通过尼龙布连接片进行前后方向旋转,底盖1和顶盖4的前端均设置有尼龙布封口条A6,底盖1和顶盖4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尼龙布封口条B7,可折叠箱体2上下两端前端外壁以及左右两端外壁上均设置有硬毛魔术贴9,多个尼龙布封口条A6和多个尼龙布封口条B7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软毛魔术贴10,且软毛魔术贴10可与硬毛魔术贴9相互黏连在一起,可折叠箱体2靠近顶部前端设置有温湿度监控器5,且温湿度监控器5通过密封胶与可折叠箱体2固定连接,温湿度监控器5的前端外壁内部设置有温湿度显示屏,温湿度监控器5后端电性连接有温度和湿度探头,且温度和湿度探头均与可折叠箱体2内部连通,同时温度和湿度探头检测出来的温度和湿度信息回通过温湿度显示屏显示出来,使用该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时,首先需要把可折叠箱体2向外完全展开,使得可折叠箱体2被展开为四方体结构,然后则需要把底盖1向前翻转,直到底盖1完全闭合在展开状态的可折叠箱体2底部,然后则需要把底盖1前端的尼龙布封口条A6以及左右两端的尼龙布封口条B7均通过软毛魔术贴10与可折叠箱体2外壁上的硬毛魔术贴9相互黏连固定在一起,然后把需要储存或运输的物品放置到展开状态的可折叠箱体2中,最后再把顶盖4闭合固定到可折叠箱体2的顶部即可。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外部加固装置3包括长尼龙布加固套11、短尼龙布收纳套12和短尼龙布加固套15,长尼龙布加固套11、短尼龙布收纳套12和短尼龙布加固套15均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长尼龙布加固套11分别横向固定在可折叠箱体2前后两端外壁上,两个短尼龙布收纳套12对称设置在可折叠箱体2前后两端外壁上,且两个短尼龙布收纳套12分别位于两个长尼龙布加固套11的下侧,两个短尼龙布加固套15分别纵向设置在可折叠箱体2左右两端外壁上。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外部加固装置3还包括短金属加固条13和长金属加固条14,短金属加固条13和长金属加固条14均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长金属加固条14分别插接在两个长尼龙布加固套11中,两个短金属加固条13分别插接在两个短尼龙布收纳套12或两个短尼龙布加固套15中,当可折叠箱体2处于折叠状态时,此时两个短金属加固条13分别插接在可折叠箱体2前后两端外壁上的短尼龙布收纳套12中,所以不会阻碍到可折叠箱体2正常折叠,而当可折叠箱体2完全展开并投入使用时,此时则需要分别抽出两个短尼龙布收纳套12中的短金属加固条13,然后再把两个短金属加固条13分别插接到可折叠箱体2左右两端外壁上的短尼龙布加固套15中,这样则会使得两个短金属加固条13和两个长金属加固条14分别在展开的可折叠箱体2左右两端外壁和前后两端外壁外部产生加固作用,避免展开状态的可折叠箱体2容易出现变形的情况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包括可折叠箱体(2)以及设置在可折叠箱体(2)底部的底盖(1),所述可折叠箱体(2)的顶部设置有顶盖(4),所述可折叠箱体(2)左右两端中心处均垂直设置有折叠凹槽(8),且可折叠箱体(2)的左右两端均可通过折叠凹槽(8)向外或向内折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箱体(2)四周外壁上均设置有外部加固装置(3);
所述外部加固装置(3)包括长尼龙布加固套(11)、短尼龙布收纳套(12)和短尼龙布加固套(15),所述长尼龙布加固套(11)、短尼龙布收纳套(12)和短尼龙布加固套(15)均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长尼龙布加固套(11)分别横向固定在可折叠箱体(2)前后两端外壁上,两个所述短尼龙布收纳套(12)对称设置在可折叠箱体(2)前后两端外壁上,且两个短尼龙布收纳套(12)分别位于两个长尼龙布加固套(11)的下侧,两个所述短尼龙布加固套(15)分别纵向设置在可折叠箱体(2)左右两端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加固装置(3)还包括短金属加固条(13)和长金属加固条(14),所述短金属加固条(13)和长金属加固条(14)均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长金属加固条(14)分别插接在两个长尼龙布加固套(11)中,两个所述短金属加固条(13)分别插接在两个短尼龙布收纳套(12)或两个短尼龙布加固套(15)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1)和顶盖(4)的后端均通过尼龙布连接片与可折叠箱体(2)固定连接,且底盖(1)和顶盖(4)均可通过尼龙布连接片进行前后方向旋转,所述底盖(1)和顶盖(4)的前端均设置有尼龙布封口条A(6),所述底盖(1)和顶盖(4)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尼龙布封口条B(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箱体(2)上下两端前端外壁以及左右两端外壁上均设置有硬毛魔术贴(9),多个所述尼龙布封口条A(6)和多个尼龙布封口条B(7)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软毛魔术贴(10),且软毛魔术贴(10)可与硬毛魔术贴(9)相互黏连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箱体(2)靠近顶部前端设置有温湿度监控器(5),且温湿度监控器(5)通过密封胶与可折叠箱体(2)固定连接,所述温湿度监控器(5)的前端外壁内部设置有温湿度显示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监控器(5)后端电性连接有温度和湿度探头,且温度和湿度探头均与可折叠箱体(2)内部连通,同时温度和湿度探头检测出来的温度和湿度信息回通过温湿度显示屏显示出来。
CN202322866973.0U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 Active CN220974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66973.0U CN220974887U (zh)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66973.0U CN220974887U (zh)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74887U true CN220974887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58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66973.0U Active CN220974887U (zh)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74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974887U (zh) 一种可折叠回收智能循环包装箱
CN202739293U (zh) 抽屉
CN210028367U (zh) 一种多功能通用包装箱
CN206590232U (zh) 一种纸板缓冲结构及含该结构的包装盒
CN209617815U (zh) 一种固定衬套及其包装箱
CN218142721U (zh) 一种具有自锁盖的瓦楞彩盒
CN215688480U (zh) 一种新型医疗护理组合包
CN216806580U (zh) 一种手机盒的缓冲包装
CN206013277U (zh) 一种新型可折叠包装盒
CN218368812U (zh) 瓶体的包装盒
CN219750587U (zh) 一种锁扣式包装箱
CN209684389U (zh) 充气型环保箱
CN213706116U (zh) 一种带自锁扣的纸盒
CN217779241U (zh) 一种可折叠悬空减振的包裹周转箱
CN205615905U (zh) 一种包装箱
CN214268624U (zh) 一种化妆品用包装盒
CN211108469U (zh) 侧向开启式礼品包装盒
CN220164575U (zh) 一种聚酯瓶包装箱
CN219524575U (zh) 一种纸质包装盒的抗压增强机构
CN210284950U (zh) 一种底座包装结构
CN218390097U (zh) 一种折叠箱包
CN212667923U (zh) 一种蛋糕包装盒
CN220997288U (zh) 配送箱
CN212739068U (zh) 一种便携式食品包装纸袋
CN211469041U (zh) 一种循环航空打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