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3806U - 一种板端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端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3806U
CN220963806U CN202322036100.7U CN202322036100U CN220963806U CN 220963806 U CN220963806 U CN 220963806U CN 202322036100 U CN202322036100 U CN 202322036100U CN 220963806 U CN220963806 U CN 220963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s
tubular
cavity
inner conduc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61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彩俭
钟宁
朱建林
张卫军
崔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Recodeal Interconnec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Recodeal Interconnec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Recodeal Interconnec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Recodeal Interconnec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61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3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3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3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板端连接器,上述板端连接器包括内导体、屏蔽壳和连接器壳体,上述内导体包括圆状导电部,上述屏蔽壳包括管状屏蔽腔,上述圆状导电部装入上述管状屏蔽腔形成装配结构,上述屏蔽壳包括至少两个引脚,上述至少两个引脚中每一上述引脚的任一端部与上述管状屏蔽腔的任一端部连接,将上述内导体和上述屏蔽壳装配在嵌件注塑模具中,通过注塑形成上述连接器壳体,上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固定端和管状套筒,上述固定端包围上述管状屏蔽腔连接上述至少两个引脚的端部,上述管状套筒套设在上述管状屏蔽腔另一端部。本公开通过将金属零件嵌设在模具内,通过嵌件注塑得到一体式产品,可以在保证板端连接器可靠性的同时降低装配难度和加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板端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端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流或信号连接的关键元件,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其作用是在电路或其他部件之间架起桥梁,连接电流或信号。
板端连接器是有一端固定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器,用于连接电路板之间的电路信号。目前的板端连接器由塑胶外壳、内导体、屏蔽壳和绝缘介质组装成型,由于组装每个零部件需要特定的装配工艺进行装配,导致产品装配复杂、难度大,并且零件之间的装配会引起可靠性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提出的产品装配困难以及存在可靠性风险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端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导体、屏蔽壳和连接器壳体;所述内导体包括圆状导电部和接电引脚,所述屏蔽壳包括管状屏蔽腔,所述圆状导电部装入所述管状屏蔽腔,使得所述内导体和所述屏蔽壳形成装配结构;所述屏蔽壳包括至少两个引脚,所述至少两个引脚中每一所述引脚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管状屏蔽腔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引脚的第三端部为回折结构,所述回折结构在注塑成型后嵌入连接器壳体中,所述回折结构增强屏蔽壳在连接器中的结构可靠性,保证连接器成型后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三端部分别为所述引脚中相对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为所述管状屏蔽腔的任一端部;将所述内导体和所述屏蔽壳装配在嵌件注塑模具中,并通过嵌件注塑形成包覆所述内导体和所述屏蔽壳的所述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固定端和管状套筒,所述固定端包围所述管状屏蔽腔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引脚的端部,所述管状套筒套设在所述管状屏蔽腔外部。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至少两个引脚中沿所述屏蔽壳管状纵向排布的两个引脚之间设置有弯折结构的连接部,所述弯折结构在注塑成型后嵌入连接器壳体中,所述弯折结构有效避免所述屏蔽壳由两侧向中间变形,保证连接器成型后的尺寸一致性。所述管状屏蔽腔、各所述引脚和所述弯折结构由单一板状材料一体成型得到。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内导体和所述屏蔽壳装配在所述嵌件注塑模具中后,所述接电引脚固定在所述至少两个引脚的中部。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端设置有对应的所述至少两个引脚和所述接电引脚的引脚插口,所述引脚插口所在平面上设置有凸起结构。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端在所述管状屏蔽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引脚的端部和所述引脚插口所在平面上设计有空腔补偿结构。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管状套筒套设在所述管状屏蔽腔外部,所述管状套筒和所述管状屏蔽腔之间构成空腔补偿结构。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管状套筒与所述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和所述管状套接筒选用特定介电常数的材料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得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
实施本公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内导体包括圆状导电部,屏蔽壳包括管状屏蔽腔,所述圆状导电部装入所述管状屏蔽腔形成装配结构,所述内导体整体被所述屏蔽壳包围在内,屏蔽壳和内导体之间形成电磁波信号连接电路板和其它电子元件,将所述内导体和所述屏蔽壳固定在嵌件注塑模具中,选用特定介电常数的材料通过注塑成型形成连接器壳体,得到一体式产品,所述连接器壳体同时实现绝缘介质的功能,可以省去每个零部件单独装配的过程,降低装配的难度以及避免零件装配引起的可靠性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屏蔽壳的细节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的细节示意图;
图中:1、内导体;2、屏蔽壳;21、引脚;22、弯折结构;23、引脚回折结构;3、连接器壳体;31、空腔补偿结构;32、空腔补偿结构;33、空腔补偿结构;34、空腔补偿结构;35、凸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服务器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涉及了一种板端连接器,设置了内导体1,屏蔽壳2以及连接器壳体3,所述内导体1包括圆状导电部和接电引脚,所述屏蔽壳2包括管状屏蔽腔和至少两个引脚,所述圆状导电部装入所述管状屏蔽腔,形成装配结构;所述至少两个引脚中每一所述引脚的第一端部21与所述管状屏蔽腔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引脚的第三端部23为回折结构,所述回折结构在注塑成型后嵌入连接器壳体3中,使得所述引脚厚度为冲压板的两倍,增强所述引脚强度,所述第一端部21和所述第三端部23分别为所述引脚中相对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为所述管状屏蔽腔的任一端部;所述连接器壳体3由所述内导体1和所述屏蔽壳2通过特定工装固定在嵌件成型模具中的特定位置通过嵌件注塑得到,简化了所述内导体1、所述屏蔽壳2与连接器壳体3的装配;所述连接器壳3体包括固定端和管状套筒,所述固定端包围所述管状屏蔽腔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引脚的端部,所述管状套筒套设在所述管状屏蔽腔外部。
本实施例中,屏蔽壳2的引脚数量为4个,所述引脚中沿所述屏蔽壳管状纵向排布的两个引脚之间设置有弯折结构22的连接部,所述弯折结构22使得所述屏蔽壳2更加坚固,避免所述屏蔽壳2在嵌件注塑过程中发生径向变形,所述管状屏蔽腔、各所述引脚和所述弯折结构由单一板状材料一体成型得到,利用冲压成型,成本低、加工效率高。
内导体1和屏蔽壳2装配在嵌件注塑模具中后,所述接电引脚固定在所述屏蔽壳的引脚的中部,使得所述内导体1整体被所述屏蔽壳2包围,实现良好的屏蔽效果。
固定端上设置有对应的屏蔽壳2的引脚和内导体1的接电引脚的引脚插口,所述内导体1和所述屏蔽壳2通过对应的所述引脚插口插在连接器壳体3内部,所述引脚插口所在平面的上还设置有凸起结构35,保证所述屏蔽壳引脚焊接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35分布在所述屏蔽壳的各引脚所处平面的边缘位置,数量为5个,保证所述屏蔽壳引脚焊接过程中焊锡的流动和焊点的质量。
固定端上设计有空腔补偿结构31,本实施例中固定端不封闭所述管状屏蔽腔连接所述屏蔽壳2引脚的端部的端口以及内腔,在所述各引脚所在平面上也设计有空腔补偿结构32、空腔补偿结构33。
管状套筒套设在所述管状屏蔽腔外部,所述管状套筒和所述管状屏蔽腔之间构成空腔补偿结构34,所述空腔补偿结构保证产品的电性能。
管状套筒与所述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和所述管状套接筒选用特定介电常数的材料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得到,制造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导体1和屏蔽壳2配合传输电流信号,所述内导体1整体被所述屏蔽壳2包围在内,屏蔽壳2和内导体1之间形成电磁波信号连接电路板和其它电子元件,所述内导体1和所述屏蔽壳2通过特定工装嵌设在嵌件成型模具中的特定位置,选用特定介电常数的材料注塑一次形成连接器壳体3,嵌件注塑后形成的成品即为本实用新型最终形态。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实施例。

Claims (7)

1.一种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导体(1)、屏蔽壳(2)和连接器壳体(3);
所述内导体(1)包括圆状导电部和接电引脚,所述屏蔽壳(2)包括管状屏蔽腔,所述圆状导电部装入所述管状屏蔽腔,使得所述内导体(1)和所述屏蔽壳(2)形成装配结构;
所述屏蔽壳(2)包括至少两个引脚,所述至少两个引脚中每一所述引脚的第一端部(21)与所述管状屏蔽腔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引脚的第三端部(23)为回折结构,所述回折结构在注塑成型后嵌入连接器壳体(3)中,所述第一端部(21)和所述第三端部(23)分别为所述引脚中相对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为所述管状屏蔽腔的任一端部;
将所述内导体(1)和所述屏蔽壳(2)装配在嵌件注塑模具中,并通过嵌件注塑形成包覆所述内导体(1)和所述屏蔽壳(2)的所述连接器壳体(3);
所述连接器壳体(3)包括固定端和管状套筒,所述固定端包围所述管状屏蔽腔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引脚的端部,所述管状套筒套设在所述管状屏蔽腔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引脚中沿所述屏蔽壳管状纵向排布的两个引脚之间设置有弯折结构(22)的连接部,所述弯折结构(22)在注塑成型后嵌入连接器壳体(3)中,所述管状屏蔽腔、各所述引脚和所述弯折结构(22)由单一板状材料一体成型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1)和所述屏蔽壳(2)装配在所述嵌件注塑模具中后,所述接电引脚固定在所述至少两个引脚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设置有对应的所述至少两个引脚和所述接电引脚的引脚插口,所述引脚插口所在平面上设置有凸起结构(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在所述管状屏蔽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引脚的端部和所述引脚插口所在平面上设计有第一空腔补偿结构(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套筒套设在所述管状屏蔽腔外部,所述管状套筒和所述管状屏蔽腔之间构成第二空腔补偿结构(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套筒与所述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和所述管状套筒选用特定介电常数的材料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得到。
CN202322036100.7U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板端连接器 Active CN220963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6100.7U CN220963806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板端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6100.7U CN220963806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板端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3806U true CN220963806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21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6100.7U Active CN220963806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板端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3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7921B2 (en) High speed card edge connector
US20210175670A1 (en)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ed signal paths
US11799230B2 (en) High-frequency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 interlocking segments
US11588277B2 (en) High-frequency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ssy member
US9437982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70155216A1 (en)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9546361A (zh) 电接触装置、电连接单元和组装电缆的方法
CN212659717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109565122B (zh) 直接附连连接器
US1194271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lectrical terminals
CN205960363U (zh) 便于生产组装的多功能电连接器
CN220963806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
CN106684617A (zh) 电连接器
CN20564637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4754259U (zh) 轻型化微矩形电连接器
CN112186390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4387943B2 (ja) 相互接続システム
CN102468561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JP2000307285A (ja) 回路基板用中間枠
CN114243388A (zh) 电连接器
CN220963959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
CN116865069A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嵌件成型方法及装置
CN217182555U (zh) 一种网络插口连接器
CN218828005U (zh) 一种连接器
TW390056B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positioning the terminals thereof and product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