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2586U - 无线通信模组、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模组、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2586U
CN220962586U CN202322470820.4U CN202322470820U CN220962586U CN 220962586 U CN220962586 U CN 220962586U CN 202322470820 U CN202322470820 U CN 202322470820U CN 220962586 U CN220962586 U CN 220962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ate
communication modul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708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鼎宁
薛晶
许绍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ocom Wireles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ibocom Wireles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ocom Wireless Inc filed Critical Fibocom Wireless Inc
Priority to CN2023224708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2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2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2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模组、装置及系统。无线通信模组包括互相通信连接的微带天线、内置天线模块、无线网络模块和天线切换开关,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工作;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天线切换开关连通所述无线网络模块与所述内置天线模块,以通过所述内置天线模块发送射频信号;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天线切换开关连通所述无线网络模块与所述微带天线,以通过所述微带天线发送射频信号。采用上述无线通信模组,能够扩大辐射覆盖面。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模组、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模组、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MIFI(mobile wifi)是一个便携式宽带无线通信装置,也被称为个人“热点”,它可以使小型局域网的设置过程简化。MIFI常为长方体结构,内置多跟天线。为获取更大的带宽,MIFI多使用平面倒F天线(pifa)或者环形天线(loop),使得天线一般布局在MIFI内部空间的四周。基于此,仅布局在四周的天线的辐射覆盖面较为有限,使得装置性能受限,较难满足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扩大辐射覆盖面的无线通信模组、装置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模组,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包括互相通信连接的微带天线、内置天线模块、无线网络模块和天线切换开关,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工作;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天线切换开关连通所述无线网络模块与所述内置天线模块,以通过所述内置天线模块发送射频信号;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天线切换开关连通所述无线网络模块与所述微带天线,以通过所述微带天线发送射频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带天线由贴片微带天线组成,设置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表面,所述无线网络模块通过同轴馈线将射频信号发送至所述贴片微带天线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切换开关包括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网络模块电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内置天线模块和所述微带天线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无线网络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运动状态,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放置状态,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用于根据所述运动状态和所述放置状态,工作在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非静止状态;所述放置状态包括第一放置状态和第二放置状态,所述第一放置状态是指所述微带天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较小夹角不超过第一阈值,且所述微带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相较于水平面朝上时的状态,所述第二放置状态为除所述第一放置状态以外的状态;
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静止状态,且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放置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在所述第二状态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非静止状态,或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放置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在所述第一状态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置天线模块包括天线轮发开关、至少一个天线接口和至少一条内置天线,所述天线轮发开关与所述天线切换开关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接口与所述天线轮发开关连接,所述至少一条内置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接口一一对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带天线由至少两个贴片微带天线组成,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为长方体,所述至少两个贴片微带天线分别设置在所述长方体的两个对立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壳体;
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无线通信模组,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微带天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内置天线模块、无线网络模块和天线切换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如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信号感应装置,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无线连接,所述信号感应装置是指感应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外部对应区域的无线电波强度的装置。
本申请的无线通信模组,包括微带天线、内置天线模块、无线网络模块和天线切换开关,无线通信模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工作。在第一状态下,天线切换开关连通无线网络模块和内置天线模块,以通过内置天线模块发送射频信号。在第二状态下,天线切换开关连通无线网络模块和微带天线,以通过微带天线发送射频信号。上述无线通信模组,工作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无线网络模块发射射频信号至内置天线模块,由内置天线模块辐射出无线电波,此时无线通信模组具有第一个辐射覆盖面;工作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无线网络模块发射射频信号至微带天线,由微带天线辐射出无线电波,此时无线通信模组具有第二个辐射覆盖面。通过使天线切换开关切换连通内置天线模块或微带天线,可以实现对天线的切换,使无线通信模组切换工作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基于此,无线通信模组则具有两个辐射覆盖面,相较于传统只有一个辐射覆盖面的情形,实现了辐射覆盖面的扩大,性能的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放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天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天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无线通信模组;1:微带天线;11:贴片微带天线;2:内置天线模块;21:天线轮发开关;22:天线接口;23:内置天线;3:无线网络模块;4:天线切换开关;41:输入端;42:输出端;5:第一传感器;6:第二传感器;
20:壳体;
100:无线通信装置;
200:信号感应装置;
1000:无线通信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扩大辐射覆盖面的无线通信模组10。无线通信模组10包括微带天线1、内置天线模块2、无线网络模块3和天线切换开关4。
其中,微带天线1的结构一般由介质基板、辐射体及接地板构成,介质基板的厚度远小于波长,基板底部的金属薄层与接地板相接,正面则通过光刻工艺制作具有特定形状的金属薄层作为辐射体。微带天线1具有剖面低、尺寸小、重量轻、易安装、成本低、性能强等特点,本实施例中引入微带天线1结构,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内置天线模块2是指由平面倒F天线、环形天线等一般需布局在空间四周的内置天线所组成的模块,内置天线模块2的辐射覆盖面一般为无线通信模组10的四周所属区域。
无线通信模组1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工作。
在第一状态下,天线切换开关4连通无线网络模块3与内置天线模块2,以通过内置天线模块2发送射频信号。
其中,工作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无线网络模块3发射射频信号至与其连通的内置天线模块2,由内置天线模块2辐射出无线电波,此时无线通信模组10具有第一个辐射覆盖面,如无线通信模组10的四周所属区域。
在第二状态下,天线切换开关4连通无线网络模块3与微带天线1,以通过微带天线1发送射频信号。
其中,工作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无线网络模块3发射射频信号至与其连通的微带天线1,由微带天线1辐射出无线电波,此时无线通信模组10具有第二个辐射覆盖面,如垂直于微带天线1的介质基片的方向所属区域。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微带天线1由贴片微带天线组成,设置于无线通信模组10的表面,无线网络模块3通过同轴馈线将射频信号发送至贴片微带天线表面。其中,贴片微带天线是指介质基板为介质基片、辐射体为辐射贴片的微带天线1,其是微带天线1最常见的形式。贴片微带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一般都在测射方向,即垂直于介质基片的方向上,辐射覆盖面一般为垂直于介质基片的方向所属区域。具体地,将贴片微带天线设置于无线通信模组10的表面,当贴片微带天线辐射出无线电波时,垂直于无线通信模组10表面的方向所属区域则为无线通信模组10此时的辐射覆盖面。本申请实施例将以贴片微带天线为例进一步论述,但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微带天线1的形式进行限定,其可以是任何可以实现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的形式。参考图1,无线网络模块3发射射频信号,经天线切换开关4至内置天线模块2或微带天线1,射频信号的传输依托于能够传输射频信号的射频信号线,如同轴馈线。具体地,无线网络模块3可通过同轴馈线将射频信号发送至贴片微带天线表面。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射频信号线的种类进行限定,实际情况中,可以根据各结构的布局、距离的长短等对射频信号线的类型进行选择。
如图2所示,天线切换开关4包括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双掷开关的输入端41与无线网络模块3电连接,单刀双掷开关的两个输出端42分别与内置天线模块2和微带天线1电连接。具体地,采用单刀双掷开关,通过使输入端41在两个输出端42之间切换连通,能够实现通过天线切换开关4使无线网络模块3在内置天线模块2和微带天线1之间切换连通,即能够实现天线的切换,以控制无线通信模组1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工作。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切换开关4可以是至少包括了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的任意类型开关,包括单刀双掷开关。
以常见的长方体结构MIFI产品为例,将无线通信模组10内置于MIFI产品中,无线通信模组10工作在第一状态时,MIFI产品的无线信号辐射覆盖面则为MIFI产品的四周所属区域;无线通信模组10工作在第二状态时,若将微带天线1设置在MIFI产品的表面,无线信号辐射覆盖面则为垂直于MIFI产品表面的方向所属区域。
无线通信模组10切换工作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基于此,无线通信模组10则具有两个辐射覆盖面。对应地,MIFI产品亦可以具有两个辐射覆盖面,相较于传统只有四周所属区域这一个辐射覆盖面的情形,实现了辐射覆盖面的扩大,产品性能的提升。若用户具有使无线通信模组10及MIFI产品的四周所属区域,的无线信号强度增强的使用需求,则可以通过天线切换开关4切换无线网络模块3连通的天线,使内置天线模块2辐射出无线电波;若用户具有使垂直于表面的方向所属区域的无线信号强度增强的使用需求,则可以通过天线切换开关4切换无线网络模块3连通的天线,使MIFI产品表面的微带天线1辐射出无线电波。本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模组10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有利于提升用户对无线通信模组10及MIFI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引入天线切换开关4和微带天线1,对无线通信模组10的天线方案及天线架构进行优化,使无线通信模组10可以切换工作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通过微带天线1或内置天线模块2辐射出无线电波,进而具有两个辐射覆盖面。本实施例实现了辐射覆盖面的扩大,有利于提升无线通信模组10及相应产品的性能,且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组10还包括第一传感器5和第二传感器6,第一传感器5和第二传感器6与无线网络模块3通信连接,第一传感器5用于检测无线通信模组10的运动状态,第二传感器6用于检测无线通信模组10的放置状态,无线通信模组10用于根据运动状态和放置状态,工作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其中,第一传感器5可以指任意能够对加速度、角速度等与运动状态相关的参数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第二传感器6可以指任意能够对角度、高度等与放置状态相关的参数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如重力传感器。本实施例中不对第一传感器5和第二传感器6的类型进行限定。
具体地,结合运动状态和放置状态,即能判断出用户可能的使用场景及对各方位无线信号强度的使用需求,进而使无线通信模组10相应地工作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将无线信号较均匀辐射在四周所属区域,或较均匀辐射在垂直于表面的方向所属区域,以更针对性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示例性地,第一传感器5和第二传感器6可以将检测结果发送至通信连接的无线网络模块3,由无线网络模块3向天线切换开关4发送切换信息,以控制天线切换开关4进行天线切换,使无线通信模组10相应地工作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除此之外,第一传感器5和第二传感器6也可以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无线通信模组10外部的处理器,由处理器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天线切换开关4进行天线切换,还可以发送至无线通信模组10外部的显示器,由用户根据显示内容控制天线切换开关4进行天线切换,亦或是通过其它任何能够实现天线切换开关4切换的方式,本实施例不对根据检测结果对天线切换开关4进行天线切换的具体执行方式及执行主体进行唯一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运动状态和放置状态,使无线通信模组10工作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能够在扩大了辐射覆盖面的基础上,优化使用场景,更针对性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运动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非静止状态;放置状态包括第一放置状态和第二放置状态,第一放置状态是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较小夹角不超过第一阈值,且微带天线1的最大辐射方向相较于水平面朝上时的状态,第二放置状态为除第一放置状态以外的状态。
在第一传感器5的检测结果为静止状态,且第二传感器6的检测结果为第一放置状态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模组10在第二状态工作。
具体地,结合无线通信模组10的使用场景,以MIFI产品为例,如MIFI产品被放置于桌面等静止介质上,此时无线通信模组10及MIFI产品的运动状态则为静止状态;如被放置在动态介质上,如衣服口袋里,随用户移动而进行移动,此时运动状态为非静止状态。以被放置于桌面为例,若MIFI产品与水平面桌面的较小夹角不超过第一阈值,且设置于MIFI产品表面的微带天线1的最大辐射方向相较于水平面朝上时,此时无线通信模组10及MIFI产品的放置状态为第一放置状态。如图4所示,微带天线1的最大辐射方向为垂直于自身的方向,使此方向相较于水平面朝上的目的为,使微带天线1的辐射覆盖面在水平面上方,以实现有效辐射。应该理解地,若微带天线1的辐射覆盖面在水平面下方,适应于水平面桌面的场景中,那么通常情况下,置于水平面桌面上方的装置或设备则无法获取到较优的无线信号,即可认为此时微带天线1的辐射为无效辐射,较难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其中,第一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先设定,第一阈值应尽可能接近0°,以使微带天线1的最大辐射方向尽可能接近垂直于水平面向上的方向,进而使微带天线1辐射出的无线电波的有效覆盖面最大化,即尽可能均匀辐射在整个水平面向上的区域,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若无线通信模组10及MIFI产品静止,且假设第一阈值为0°,则可以判断出用户可能将MIFI产品静止且平放在桌面等水平面,用户对各方位无线信号强度的需求为:水平面向上区域的无线信号应较强,MIFI产品四周及水平面向下区域的无线信号可以较弱。进而,可以通过切换天线切换开关4,使无线通信模组10工作在第二状态,即无线通信模组10较均匀地将无线信号辐射在垂直于表面的方向所属区域,也就是相对于水平面向上的区域。
应该理解地,若第一阈值不为0°,上述无线通信模组10的辐射覆盖面也是相对于水平面向上的区域,但受最大辐射方向并不能垂直于水平面向上的影响,无线通信模组10无法均匀辐射整个水平面向上的区域,即存在较小区域的无线信号相对较弱。若用户对此较小区域的无线信号强度无较高要求,则可予以忽略;若用户有较高要求,则可对第一阈值进行重新设定,或人为改变无线通信模组10的工作状态,或人为调整无线通信模组10与水平面的相对位置等。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模组10可用于实现以下辐射无线电波的过程:
无线通信模组10建立通信连接后,由第一传感器5检测无线通信模组10的运动状态,由第二传感器6检测无线通信模组10的放置状态,若分别为静止状态和第一放置状态,则根据上述检测结果,通过天线切换开关4切换天线,使微带天线1辐射出无线电波。
在本实施例中,在扩大了辐射覆盖面的基础上,结合无线通信模组10处于静止状态和第一放置状态,切换天线切换开关4,适应使用场景并使用效果更加好的微带天线1,使无线通信模组10工作在第二状态,通过微带天线1将无线信号更加均匀地辐射在垂直于表面的方向所属区域,更针对性地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且有利于增强需求区域无线信号的强度、提升性能,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传感器5的检测结果为非静止状态,或第二传感器6的检测结果为第二放置状态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模组10在第一状态工作。
具体地,仍以MIFI产品为例,若无线通信模组10及MIFI产品非静止,则可以判断出用户可能将MIFI产品放在如衣服口袋等动态介质上;假设第一阈值为0°,无线通信模组10及MIFI产品处于第二放置状态,则可以判断出无线通信模组10及MIFI产品并非平放在水平面桌面上,即可能侧放在桌面上。上述可能的任一情形中,用户对各方位无线信号强度的需求为:MIFI产品四周的无线信号应该较强,MIFI产品表面区域的无线信号可以较弱。进而,可以通过切换天线切换开关4,使无线通信模组10工作在第一状态,即无线通信模组10较均匀地将无线信号辐射在MIFI产品四周所属区域。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模组10可用于实现以下辐射无线电波的过程:
无线通信模组10建立通信连接后,由第一传感器5检测无线通信模组10的运动状态,由第二传感器6检测无线通信模组10的放置状态,若存在非静止状态和第二放置状态中的任何一种情形,则根据上述检测结果,通过天线切换开关4切换天线,使内置天线模块2辐射出无线电波。
在本实施例中,在扩大了辐射覆盖面的基础上,结合无线通信模组10处于非静止状态或第二放置状态,切换天线切换开关4,适应使用场景并使用效果更加好的内置天线模块2,使无线通信模组10工作在第一状态,通过内置天线模块2将无线信号更加均匀地辐射在无线通信模组10的四周所属区域,更针对性地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且有利于增强需求区域无线信号的强度、提升性能,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置天线模块2包括天线轮发开关21、至少一个天线接口22和至少一条内置天线23,天线轮发开关21与天线切换开关(图未示)电连接,至少一个天线接口22与天线轮发开关21连接,至少一条内置天线23与至少一个天线接口22一一对应连接。
其中,图5示出的是内置天线模块2包括一个天线接口22和一条内置天线23的情形;图6示出的是内置天线模块2包括多个天线接口22和多条内置天线23的情形,其中,各内置天线23与各天线接口22一一对应。
具体地,参照图1,当无线通信模组10工作在第一状态时,无线网络模块3发射射频信号至内置天线模块2,通过内置天线模块2辐射无线电波,输出无线信号。若内置天线模块2中存在多条内置天线23,内置天线模块2则可通过天线轮发开关21,轮流向多条内置天线23发射信号,实现天线轮发,进而轮流通过多条内置天线23辐射无线电波,输出无线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天线轮发开关21实现多条内置天线23情况下的天线轮发,有利于更精准地进行信号传输。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微带天线由至少两个贴片微带天线11组成,无线通信模组10为长方体,至少两个贴片微带天线11分别设置在长方体的两个对立面。
具体地,将至少两个贴片微带天线11分别设置在长方体的两个对立面,当无线通信模组10工作在第二状态时,可通过至少两个贴片微带天线11将无线信号均匀地辐射在分别垂直于无线通信模组10的两个对立表面的方向所属区域。相较于一个贴片微带天线11辐射无线信号,本实施例进一步扩大了辐射覆盖面。若用户需要无线通信模组10的两个对立表面的垂直方向所属区域同时具有较强无线信号时,本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模组10则能更好地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将至少两个贴片微带天线11分别设置在长方体无线通信模组10的两个对立面,能够扩大辐射覆盖面,且能更好地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100,无线通信装置100包括:
壳体20;
如图1至图7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无线通信模组,无线通信模组的微带天线1设置在壳体20的表面,无线通信模组的内置天线模块、无线网络模块和天线切换开关分别设置在壳体20的内部。
其中,图8中未直接示出无线通信模组的内置天线模块、无线网络模块和天线切换开关,仅以虚线模块予以表示,微带天线1与此虚线模块连接,即表示微带天线1与天线切换开关连接。无线通信装置100如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MIFI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引入天线切换开关和微带天线1,对无线通信模组的天线方案及天线架构进行优化,使无线通信模组可以切换工作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通过微带天线1或内置天线模块辐射出无线电波,进而具有两个辐射覆盖面。进而,亦使无线通信装置100具有两个辐射覆盖面。本实施例实现了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辐射覆盖面的扩大,有利于提升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性能,且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1000,无线通信系统1000包括:
如图7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无线通信装置100;
信号感应装置200,与无线通信装置100无线连接,信号感应装置200是指感应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外部对应区域的无线电波强度的装置。
其中,信号感应装置200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等接收无线信号且能够感应无线电波强度的装置。具体地,当信号感应装置200感应到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外部对应区域的无线电波强度较弱时,表明对应区域的无线信号较难满足用户当前的使用需求,即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工作状态未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应对工作状态进行切换。进而,切换无线通信装置100中的无线通信模组的工作状态,调整辐射覆盖面,以提升对应区域无线电波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信号感应装置200感应对应区域的无线电波强度,即能判断此时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辐射覆盖面及无线电波强度是否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而可使无线通信装置100相应地工作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实现在扩大辐射覆盖面的基础上,优化使用场景,更针对性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包括互相通信连接的微带天线、内置天线模块、无线网络模块和天线切换开关,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工作;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天线切换开关连通所述无线网络模块与所述内置天线模块,以通过所述内置天线模块发送射频信号;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天线切换开关连通所述无线网络模块与所述微带天线,以通过所述微带天线发送射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天线由贴片微带天线组成,设置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表面,所述无线网络模块通过同轴馈线将射频信号发送至所述贴片微带天线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切换开关包括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网络模块电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内置天线模块和所述微带天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无线网络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运动状态,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放置状态,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用于根据所述运动状态和所述放置状态,工作在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非静止状态;所述放置状态包括第一放置状态和第二放置状态,所述第一放置状态是指所述微带天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较小夹角不超过第一阈值,且所述微带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相较于水平面朝上时的状态,所述第二放置状态为除所述第一放置状态以外的状态;
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静止状态,且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放置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在所述第二状态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非静止状态,或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放置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在所述第一状态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天线模块包括天线轮发开关、至少一个天线接口和至少一条内置天线,所述天线轮发开关与所述天线切换开关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接口与所述天线轮发开关连接,所述至少一条内置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接口一一对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天线由至少两个贴片微带天线组成,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为长方体,所述至少两个贴片微带天线分别设置在所述长方体的两个对立面。
9.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模组,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微带天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内置天线模块、无线网络模块和天线切换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10.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信号感应装置,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无线连接,所述信号感应装置是指感应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外部对应区域的无线电波强度的装置。
CN202322470820.4U 2023-09-12 2023-09-12 无线通信模组、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20962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0820.4U CN220962586U (zh) 2023-09-12 2023-09-12 无线通信模组、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0820.4U CN220962586U (zh) 2023-09-12 2023-09-12 无线通信模组、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2586U true CN220962586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04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70820.4U Active CN220962586U (zh) 2023-09-12 2023-09-12 无线通信模组、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25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02332C (en) Controlling a beamforming antenna using reconfigurable parasitic elements
Ogawa et al. An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handset diversity antenna influenced by head, hand, and shoulder effects at 900 MHz. I. Effective gain characteristics
RU2231874C2 (ru) Анте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управляемой диаграммой направленности,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й портативный компьютер
US8674878B2 (en) Smart antenna system
CA2558337C (en) Configurable diversity antenna system for wireless access points
CN103428314A (zh) 一种调整移动终端辐射方向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725628B (zh) 毫米波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TW201834408A (zh)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CN106299593A (zh) 天线结构及应用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Vuong et al. Design and measurement of 3D flexible antenna diversity for ambient RF energy scavenging in indoor scenarios
CN113067151B (zh) 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1245482A (zh) 一种天线选路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6159461A (zh) 天线阵列系统及控制方法
GB2327572A (en) Telephone with multiple antenna comfiguration for reduced user irradiation
CN115498402A (zh) 天线装置、通信产品及天线方向图的重构方法
KR100998821B1 (ko) 위치추적시스템의 태그용 안테나 장치
Diez et al. A highly efficient Car2Car-multiband rooftop automotive antenna
CN220962586U (zh) 无线通信模组、装置及系统
CN109980343A (zh) 一种全向/定向方向图可重构与极化可重构天线
CN202749500U (zh) 一种内置天线布设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3912061U (zh) 带手机侦测屏蔽功能的监控摄像机
EP4164061A1 (en) Dual polarization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10880641B (zh) 一种多波束智能天线
CN104580565B (zh) 移动通讯设备
CN104717668A (zh) 一种用于提高移动终端天线定向性的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