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2405U - 通信接口电路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接口电路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2405U
CN220962405U CN202322408546.8U CN202322408546U CN220962405U CN 220962405 U CN220962405 U CN 220962405U CN 202322408546 U CN202322408546 U CN 202322408546U CN 220962405 U CN220962405 U CN 220962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ommunication signal
serial communication
conversion circuit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085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r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085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2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2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2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接口电路及通信系统,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通过第一控制电路根据第一数据发送第一串行通信信号,第一转换电路将第一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并发送到总线上,第二转换电路将从总线上接收到的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三串行通信信号;第二控制电路根据第二数据发送第四串行通信信号,通过第三转换电路将第四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五串行通信信号发送到同一根总线上,第四转换电路将从总线上接收到的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六串行通信信号并发送至第一控制电路;通过简单的接口电路实现基于一根通信总线进行通信,减小通信布线成本和通信线序的复杂度,提高实际应用效果。

Description

通信接口电路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接口电路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通信设备通常包括发送数据的发送引脚TX,和接收数据的接收引脚RX,两个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其通信电路至少需要两根通讯线,分别用于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对通讯线的连接要求严格,通信方式较为复杂,且多个通信设备之间需要进行通信时,其通信复杂度大大提高,不利于实际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信接口电路及通信系统,可以解决现有设备之间通信线连接要求严格,布线复杂以及通信复杂度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信接口电路中,包括:
第一控制电路,配置为根据第一数据发送第一串行通信信号;
第一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和总线连接,配置为将所述第一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总线;
第二转换电路,与所述总线连接,配置为接入所述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三串行通信信号;
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连接,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三串行通信信号,并根据第二数据发送第四串行通信信号;
第三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和所述总线连接,配置为将所述第四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五串行通信信号并将所述第五串行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总线;
第四转换电路,与所述总线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配置为将所述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六串行通信信号并将所述第六串行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转换电路还配置为将所述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七串行通信信号;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一缓存寄存器,与所述第四转换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七串行通信信号得到第一缓存数据;
第一处理电路,与所述第一缓存寄存器和所述第一转换电路连接,判断所述第一缓存数据是否与所述第一数据匹配,且根据判断结果重新发送所述第一串行通信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还配置为将所述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八串行通信信号;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二缓存寄存器,与所述第四转换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第八串行通信信号得到第二缓存数据;
第二处理电路,与所述第二缓存寄存器和所述第三转换电路连接,判断所述第二缓存数据是否与所述第二数据匹配,且根据判断结果重新发送所述第四串行通信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一三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作为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的第一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以接入所述第一串行通信信号;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电源;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共同作为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的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总线连接,以输出所述第二串行通信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二三极管以及第三三极管;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共同作为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总线连接,以接入所述第二串行通信信号;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电源;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以及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共接于电源地;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共同作为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三串行通信信号的输出端,以输出所述第三串行通信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转换电路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以及第四三极管;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作为所述第三转换电路的第四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连接,以接入所述第四串行通信信号;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电源;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
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共同作为所述第三转换电路的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总线连接,以输出所述第五串行通信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转换电路包括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五三极管以及第六三极管;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共同作为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与总线连接,以接入所述第五串行通信信号;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电源;
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以及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共接于电源地;
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共同作为所述第四转换电路的第六串行通信信号的输出端,以输出所述第六串行通信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接口电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控制电路通过第一转换电路和第四转换电路接入同一根总线,第二控制电路通过第二转换电路和第三转换电路接入同一根总线,因此,在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的通信过程中,第一控制电路根据第一数据发送第一串行通信信号,通过第一转换电路将第一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发送到总线上,第二转换电路将从总线上接收到的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转换第三串行通信信号(即对应第一控制电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进而,第二控制电路根据第二数据发送第四串行通信信号,通过第三转换电路将第四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五串行通信信号发送到同一根总线上,第四转换电路将从总线上接收到的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六串行通信信号(即对应第二控制电路所发送的第二数据)并发送至第一控制电路,即通过简单的接口电路实现设备之间的单线通信,减小通信布线成本和避免了通信线序复杂导致通信逻辑复杂以及信号干扰的问题,提高实际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接口电路的一种示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接口电路。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通信接口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11、第一转换电路12、第二转换电路13、第二控制电路14、第三转换电路15和第四转换电路16。
第一控制电路11,配置为根据第一数据发送第一串行通信信号。
第一转换电路12,与第一控制电路11和总线连接,配置为将第一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并将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发送至总线。具体实施中,第一转换电路12具体配置为对第一串行通信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输出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并将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发送至总线。
第二转换电路13,与总线连接,配置为接入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并将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三串行通信信号。具体实施中,第二转换电路13具体配置为接入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并对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输出第三串行通信信号。
第二控制电路14,与第二转换电路13连接,配置为接收第三串行通信信号,并根据第二数据发送第四串行通信信号。其中,第二数据可以为第二控制电路14接收第三串行通信信号后,根据第三串行通信信号生成的应答数据。
第三转换电路15,与第二控制电路14和总线连接,配置为将第四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五串行通信信号并将第五串行通信信号发送至总线。具体实施中,第三转换电路15具体配置为对第四串行通信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输出第五串行通信信号并将第五串行通信信号发送至总线。
第四转换电路16,与总线和第一控制电路11连接,配置为将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六串行通信信号并将第六串行通信信号发送至第一控制电路11。具体实施中,第四转换电路16具体配置为对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输出第六串行通信信号并将第六串行通信信号发送至第一控制电路1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电路11和第二控制电路14可以是设备内部的通信控制电路,均具有发送串行通信信号和接收串行通信信号的功能。例如,第一控制电路11可以是单片机内部通信电路,第一控制电路11为单片机内部通信电路时,第一控制电路11的输入端为单片机的接收接口RX,即,接收接口RX作为第一控制电路11的第六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与第四转换电路16连接,以接收第六串行通信信号。对应地,第一控制电路11的输出端为单片机的发送接口TX,即,发送接口TX作为第一控制电路11的第一串行通信信号输出端,与第一转换电路12连接,以输出第一串行通信信号。
本实施例中,将与第一控制电路11连接的第一转换电路12和第四转换电路16接入同一根总线,并且,将与第二转换电路13连接的第二转换电路13和第三转换电路15也接入到该总线,在第一控制电路11和第二控制电路14对应的设备的通信过程中,只通过一根总线实现设备之间的单线通信,接口电路简单,只需要一根总线进行通信,减小布线成本的同时能够避免通信线序复杂导致通信逻辑复杂以及信号干扰的问题,提高实际应用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转换电路16还配置为将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七串行通信信号。如图2所示,第一控制电路11还包括第一缓存寄存器111和第一处理电路112。
需要说明的是,与总线连接的第四转换电路16还从总线上接收第一转换电路12发送至总线的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并将该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七串行通信信号。第四转换电路16具体配置为对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输出第七串行通信信号。
第一缓存寄存器111,与第四转换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第七串行通信信号得到第一缓存数据。
第一处理电路112,与第一缓存寄存器111和第一转换电路12连接,配置为判断第一缓存数据是否与第一数据匹配,且根据判断结果重新发送第一串行通信信号。具体实施中,第一处理电路112配置为判断第一缓存数据是否与第一数据一致,若判定第一缓存数据不与第一数据一致,则重新发送第一串行通信信号。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四转换电路将第二串行信号转换为第七串行通信信号,第一控制电路11中的第一缓存寄存器根据从第四转换电路16接收到的第七串行通信信号得到第一缓存数据,然后第一处理电路112判断该发送到总线上的数据(即第一缓存数据)与第一控制电路11发送的第一数据是否匹配,根据判断结果重新发送第一串行通信信号,实现对所需发送的第一数据的错误监测,及时发送通信过程中已发送的第一数据的错误,保障通信过程中第二控制电路14能够及时获取到正确的第一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换电路13还配置为将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八串行通信信号。如图2所示,第二控制电路14还包括第二缓存寄存器141和第二处理电路142。
需要说明的是,与总线连接的第二转换电路13还从总线上接收第三转换电路15发送至总线的第五串行通信信号,并将该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八串行通信信号。第二转换电路具体配置为对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输出第八串行通信信号。
第二缓存寄存器141,与第二转换电路13连接,配置为根据第八串行通信信号得到第二缓存数据;
第二处理电路142,与第二缓存寄存器141和第三转换电路15连接,配置为判断第二缓存数据是否与第二数据匹配,且根据判断结果重新发送第四串行通信信号。第二处理电路142具体配置为判断第二缓存数据是否与第二数据一致,若第二缓存数据不与第二数据一致,则重新发送第四串行通信信号。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转换电路13将第五串行信号转换为第八串行通信信号,第二控制电路14中的第二缓存寄存器根据从第二转换电路13接收到的第八串行通信信号得到第二缓存数据,然后第二处理电路142判断该发送到总线上的数据(即第二缓存数据)与第二控制电路14发送的第二数据是否匹配,根据判断结果重新发送第四串行通信信号,实现对发送的第二数据的错误监测,及时发送通信过程中已发送的第二数据的错误,保障通信过程中第一控制电路11能够及时获取到正确的第二数据。
图3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接口电路的一种示例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第一转换电路1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以及第一三极管Q1。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共同作为第一转换电路12的第一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控制电路11连接,以接入第一串行通信信号。
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电源VCC1。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
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
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共同作为第一转换电路12的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输出端,与总线连接,以输出第二串行通信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可以是NPN型三极管。
可以理解的是,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设备占用总线进行通信,总线可以通过高低电平表示总线的占用状态。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作为第一转换电路12的第一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
第二转换电路13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二三极管Q2以及第三三极管Q3;
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共同作为第二转换电路13的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与总线连接,以接入第二串行通信信号。
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以及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电源VCC2。
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
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以及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
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共接于电源地。
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共同作为第二转换电路13的第三串行通信信号的输出端,以输出第三串行通信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三极管Q2可以是PNP型三极管,第三三极管Q3可以是NPN型三极管。
第三转换电路15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以及第四三极管。
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和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作为第三转换电路15的第四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与第二控制电路14连接,以接入第四串行通信信号。
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以及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电源VCC2。
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以及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
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共同作为第三转换电路15的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输出端,与总线连接,以输出第五串行通信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三极管可以是NPN型三极管。
第四转换电路16包括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五三极管Q5以及第六三极管Q6。
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和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共同作为第二转换电路13的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与总线连接,以接入第五串行通信信号。
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
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电源VCC1。
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连接;
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以及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连接;
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和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共接于电源地;
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和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共同作为第四转换电路16的第六串行通信信号的输出端,以输出第六串行通信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三极管可以是PNP型三极管,第六三极管可以是NPN型三极管。
以下结合工作原理对图3所示的作进一步说明:
通信过程中,第一控制电路11根据第一数据发送第一串行通信信号,作为第一串行通信信号接入端的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入第一串行通信信号,当该第一串行通信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转换为低电平,第一三极管Q1导通,电流从第一电源VCC1经过第四电阻R4,然后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流向发射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转换为低电平,即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的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将该低电平的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发送到总线上。
在第二转换电路13中,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即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从总线接入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即,接入低电平,与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接入低电平,第二三极管Q2导通,电流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流向集电极,为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提供偏置电流,第三三极管Q3导通,电流从第二电源VCC2流经第九电阻R9后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流向发射极,第三串行通信信号输出端(即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转换为低电平,输出低电平的第三串行通信信号。
第二控制电路14从第二转换电路13中接入低电平的第三串行通信信号,其中,第二控制电路14可以在接收第三串行通信信号后,根据第三串行通信信号生成应答数据,即第二数据,根据第二数据发送第四串行通信信号。
同理地,第二控制电路14发送的第四串行通信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三转换电路15对第四串行通信信号进行电平转换,输出低电平的第五串行通信信号,将其发送到总线上,第四转换电路16从总线上接入低电平的第五串行通信信号,对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进行电平转换,输出低电平的第六串行通信信号,与第四转换电路16连接的第一控制电路11接收低电平的第六串行通信信号,从而实现第一控制电路11和第二控制电路14之间的通信。
通信过程中,第一控制电路发送的第一串行通信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转换电路的第一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即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入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1截止,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为高电平,即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第二串行通信信号。
对应地,第二转换电路13的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接入高电平的第二串行通信信号,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为高电平,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截止,第三串行通信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第四串行通信信号,第二控制电路14从第二转换电路13接收到高电平的第四串行通信信号。
第二控制电路14发送的第四串行通信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三转换电路15和第四转换电路16所进行的串行通信信号的电平转换与第一转换电路12和第二转换电路13所进行的串行通信信号的电平转换的原理一致,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控制电路11根据第一数据发送第一串行通信信号的过程中,第一转换电路12将第一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并发送到总线上,与总线连接的第四转换电路16也从总线上接收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并对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进行电平转换,输出第七串行通信信号,与第四转换电路16连接的第一缓存寄存器111根据接收到的第七串行通信信号得到第一缓存数据,将第一缓存数据发送至第一处理电路112,第一处理电路112判断第一缓存数据和第一数据是否匹配,且根据判断结果重新发送第一串行通信信号。
同理地,第二控制电路14也获取第二缓存数据,以使第二处理电路142根据判断结果重新发送第四串行通信信号,其原理与上述原理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的通信接口电路。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通信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电路,配置为根据第一数据发送第一串行通信信号;
第一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和总线连接,配置为将所述第一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总线;
第二转换电路,与所述总线连接,配置为接入所述第二串行通信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三串行通信信号;
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连接,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三串行通信信号,并根据第二数据发送第四串行通信信号;
第三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和所述总线连接,配置为将所述第四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五串行通信信号并将所述第五串行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总线;
第四转换电路,与所述总线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配置为将所述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六串行通信信号并将所述第六串行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转换电路还配置为将所述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七串行通信信号;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一缓存寄存器,与所述第四转换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七串行通信信号得到第一缓存数据;
第一处理电路,与所述第一缓存寄存器和所述第一转换电路连接,判断所述第一缓存数据是否与所述第一数据匹配,且根据判断结果重新发送所述第一串行通信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还配置为将所述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转换为第八串行通信信号;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二缓存寄存器,与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第八串行通信信号得到第二缓存数据;
第二处理电路,与所述第二缓存寄存器和所述第三转换电路连接,判断所述第二缓存数据是否与所述第二数据匹配,且根据判断结果重新发送所述第四串行通信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一三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作为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的第一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以接入所述第一串行通信信号;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电源;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共同作为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的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总线连接,以输出所述第二串行通信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二三极管以及第三三极管;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共同作为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二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总线连接,以接入所述第二串行通信信号;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电源;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以及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共接于电源地;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共同作为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三串行通信信号的输出端,以输出所述第三串行通信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换电路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以及第四三极管;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作为所述第三转换电路的第四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连接,以接入所述第四串行通信信号;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电源;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
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共同作为所述第三转换电路的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总线连接,以输出所述第五串行通信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转换电路包括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五三极管以及第六三极管;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共同作为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五串行通信信号输入端,与总线连接,以接入所述第五串行通信信号;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电源;
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以及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共接于电源地;
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共同作为所述第四转换电路的第六串行通信信号的输出端,以输出所述第六串行通信信号。
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接口电路。
CN202322408546.8U 2023-09-05 2023-09-05 通信接口电路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220962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8546.8U CN220962405U (zh) 2023-09-05 2023-09-05 通信接口电路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8546.8U CN220962405U (zh) 2023-09-05 2023-09-05 通信接口电路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2405U true CN220962405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12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08546.8U Active CN220962405U (zh) 2023-09-05 2023-09-05 通信接口电路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24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14884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circuit
CN210955050U (zh) 一种usb多串口转换器
WO2020063865A1 (zh) Can电路结构及其车辆诊断设备
CN220962405U (zh) 通信接口电路及通信系统
CN111895614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监控电路及系统
US8097841B2 (en) Conversion circuit for converting data of signal line between an air-conditioner and a computer
CN216873219U (zh) 通信电路及多主通信系统
CN114124613B (zh) 一种防止竞争的工业485组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4675119U (zh) 一种采用单线方式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电路
CN115309683A (zh) 串口自适应切换电路及通讯设备
CN214311733U (zh) 一种收发自动控制的rs485电路
JP3201666B2 (ja) 半2重シリアル伝送用インターフェース変換回路
CN209118135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can总线通信电路
CN220711484U (zh) 抗干扰单线双向通讯电路
CN221042892U (zh) 一种数字总线通讯设备
CN215912115U (zh) 通信测试电路及通信测试工具
CN215412402U (zh) 监控设备及监控系统
CN214098678U (zh) 调制红外电表通讯中继转发装置
CN215773149U (zh) 基于定时器扩展的通信设备
CN215113291U (zh) 热水器以及热水器控制系统
CN112882967B (zh) 一种串口转换电路及调试方法
CN218603477U (zh) 锂电池无线通讯电路以及锂电池通讯装置
CN215264799U (zh) 一种应用于多串口的并联通讯电路
CN212061150U (zh) 一种实现多机通信串口的隔离保护电路
CN217825004U (zh) 一种充电机数据经rs485、can输出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