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5408U - 一种防护装置及物联网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护装置及物联网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5408U
CN220935408U CN202322313308.9U CN202322313308U CN220935408U CN 220935408 U CN220935408 U CN 220935408U CN 202322313308 U CN202322313308 U CN 202322313308U CN 220935408 U CN220935408 U CN 220935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plate
case
operation terminal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133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延辉
李斌
李慧敏
周晓彤
姜明
韩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133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35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5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54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及物联网终端,涉及终端防护技术领域,用于为操作终端提供保护,减弱甚至消除外界的冲击或震动对操作终端的影响,提高了操作终端的抗颠簸性能,从而延长该操作终端的使用寿命,并确保该操作终端能长期稳定的运行。该防护装置包括:外箱、箱门、内箱、缓冲组件。上述箱门扣合在外箱上,该箱门用于打开或关闭上述外箱;内箱位于上述外箱内部,该内箱用于容纳操作终端;上述缓冲组件的数量为多个,连接于外箱的内侧壁及内箱的外侧壁之间,并且多个缓冲组件至少位于内箱的相对两侧。上述防护装置用于存放操作终端。

Description

一种防护装置及物联网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终端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及物联网终端。
背景技术
在5G时代,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矿山、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港口等各个行业。
但是很多行业属于户外作业,类似于矿山、港口等行业场景。目前大部分操作终端仅实现技术和业务应用方面的功能,不适用于大部分户外恶劣环境。设备在安装至基站附近或户外作业位置后,由于操作终端自身没有相应的防护结构,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或震动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装置及物联网终端,用于为操作终端提供保护,减弱甚至消除外界的冲击或震动对操作终端的影响,提高了操作终端的抗颠簸性能,从而延长该操作终端的使用寿命,并确保该操作终端能长期稳定的运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外箱;扣合在所述外箱上的箱门,所述箱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外箱;位于所述外箱内的内箱,所述内箱用于容纳操作终端;连接于所述外箱的内侧壁、及所述内箱的外侧壁之间的多个缓冲组件,多个所述缓冲组件至少位于所述内箱的相对两侧。
上述防护装置中,通过在外箱的内部设置内箱,并在外箱的内侧壁和内箱的外侧壁之间设置缓冲组件,使得外箱在受到冲击或者震动时,震动经过缓冲组件传递到内箱的过程中,震动的动能被缓冲组件转化为该缓冲组件压缩或者拉伸的势能,进而使得该震动被减弱甚至被消除。这样可以减弱甚至消除冲击或者震动对内箱内部的操作终端的影响,提升了操作终端的抗颠簸性能,从而延长该操作终端的使用寿命,并确保该操作终端能长期稳定的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套管、连接杆和缓冲弹簧;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箱和所述内箱中的一者相连接;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箱和所述内箱中的另一者相连接;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套管内,且分别与所述套管和所述连接杆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箱包括:箱体,用于容纳所述操作终端;扣合在所述箱体上的箱板,所述箱板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箱体;连接组件,用于固定所述箱体和所述箱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磁块,连接在所述箱体上;第二磁块,连接在所述箱板上;所述第一磁块和所述第二磁块相吸,以在所述箱板关闭所述箱体的情况下,固定所述箱体和所述箱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上开设有多个散热槽,和/或,所述箱板上开设有多个观测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外箱的内侧壁及所述内箱的外侧壁之间的防潮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门锁组件;所述门锁组件用于锁合所述外箱和所述箱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箱上开设有滑槽;所述门锁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外箱的外侧壁上的固定柱;位于所述滑槽内的限位柱;位于所述外箱内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柱相连接;位于所述外箱外的密码锁,所述密码锁用于限制所述限位柱和所述固定柱之间的相对位移;连接在所述箱门内壁上的L型连接块,所述L型连接块用于限制所述限位块的位移。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物联网终端,所述物联网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装置;及,位于所述防护装置的内箱内的操作终端。
该物联网终端还具有上述防护装置的全部特征,其有益效果与上述防护装置相同,这里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终端包括物联网主板,及与所述物联网主板电连接的电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等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护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箱和操作终端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箱、箱门、门锁组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外箱、箱门、门锁组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操作终端的结构图。
图中:1、外箱;11、第一后侧板;12、第一上侧板;13、第一右侧板;14、第一下侧板15、第一左侧板;2、箱门;3、内箱;31、箱体;311、散热槽;32、箱板;321、观测槽;33、连接组件;331、第一磁块;332、第二磁块;34、第二后侧板;35、第二右侧板;36、第二下侧板;37、第二左侧板;38、第一板体;39、第二板体;4、操作终端;41、物联网主板;42、电源;5、缓冲组件;51、套管;52、连接杆;53、缓冲弹簧;6、防潮板;7、门锁组件;71、固定柱;72、限位柱;73、限位块;74、密码锁;75、L型连接块;751、第一连接块;752、第二连接块;8、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包括外箱1、箱门2、内箱3、缓冲组件5。
外箱1包括第一后侧板11,以及围绕第一后侧板11设置且顺次连接的第一上侧板12、第一右侧板13、第一下侧板14、第一左侧板15。第一上侧板12、第一右侧板13、第一下侧板14、第一左侧板15均与第一后侧板11垂直连接。上述五个侧板均呈矩形板状结构。五个侧板按上述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能够围出一个具有敞口容纳空间。上述外箱1的材料为金属,并且外箱1内部涂有隔热涂料,可以防火,防高温。
上述箱门2呈板状结构,扣合在外箱1所围成的容纳空间的前侧。箱门2的形状和外箱1的第一后侧板11的形状例如相同。该箱门2与外箱1的第一左侧板15、第一上侧板12、第一右侧板13、第一下侧板14中的一者通过转轴或者铰链连接。箱门2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外箱1所围成的容纳空间。当箱门2与外箱1扣合时,可以防止粉尘或者杂物进入外箱1所围成的容纳空间。
上述内箱3位于外箱1的容纳空间内。该内箱3用于容纳操作终端4,可以为操作终端4提供保护。并且内箱3的内部可以设置缓冲物,这样操作终端4可以进一步受到内箱3的保护。
上述缓冲组件5连接于外箱1的内侧壁及内箱3的外侧壁之间。缓冲组件5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缓冲组件5至少位于内箱3的相对两侧。也即,该多个缓冲组件5可以位于内箱3的相对两侧,或者,该多个缓冲组件5也可以位于内箱3的三侧或者四侧。
例如,在多个缓冲组件5位于内箱3的相对两侧的情况下,该多个缓冲组件5位于内箱3的左侧和右侧,或者,位于内箱3的上侧和下侧。又如,在多个缓冲组件5位于内箱3的三侧的情况下,该多个缓冲组件5可以位于内箱3的右侧、下侧和左侧。又如,在多个缓冲组件5位于内箱3的四侧的情况下,该多个缓冲组件5可以位于内箱3的右侧、下侧、左侧和上侧。缓冲组件5位于内箱3的不同侧面时,其与外箱1的连接方式也有所不同。
位于内箱3的不同侧的缓冲组件5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地,缓冲组件5的数量为四个。例如,在该四个缓冲组件5位于内箱3的左侧和右侧时,内箱3的左侧和右侧的缓冲组件5数量相同,且数量可以都为两个。可选地,缓冲组件5的数量为三个。例如,在该三个缓冲组件5位于内箱3的左侧和右侧时,内箱3的左侧的缓冲组件5的数量为两个,内箱3的右侧的缓冲组件5为一个。可选地,缓冲组件5的数量为六个。例如,在该六个缓冲组件5位于内箱3的右侧、下侧和左侧时,内箱3的右侧、下侧和左侧的缓冲组件5的数量相同,且数量可以都为两个。可选地,缓冲组件5的数量为五个。例如,该五个缓冲组件5位于内箱3的右侧、下侧和左侧时,内箱3的右侧和左侧的缓冲组件5的数量相同,且数量都可以为两个,内箱3的下侧的缓冲组件5的数量为一个。上述缓冲组件5可以被压缩,能够将经过缓冲组件5的震动减弱甚至消除。
下面对多个缓冲组件5的设置位置、缓冲组件5设置在内箱3的不同位置时的数量以及缓冲组件5与内箱3和外箱1的连接方式做出示例性说明。
当缓冲组件5位于内箱3的左侧和右侧时,缓冲组件5例如按照如下方式进行设置:内箱3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有两个缓冲组件5。内箱3左侧的两个缓冲组件5的左端与外箱1的第一左侧板1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两个缓冲组件5的右端与内箱3左侧的外侧壁固定连接。这样外箱1的左侧受到冲击或者震动时,震动经过位于内箱3左侧的缓冲组件5传递到内箱3的过程中,该缓冲组件5可以被压缩或者拉伸,能够将震动的动能转换为压缩或者拉伸的势能,使来自外箱1左侧的震动被减弱甚至被消除。
内箱3右侧的两个缓冲组件5的右端与外箱1的第一右侧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两个缓冲组件5的左端与内箱3右侧的外侧壁固定连接。这样外箱1的右侧受到冲击或者震动时,震动经过位于内箱3右侧的缓冲组件5传递到内箱3的过程中,该缓冲组件5可以被压缩,将震动的动能转换为压缩的势能,使来自外箱1右侧的震动被减弱甚至被消除。
当缓冲组件5位于内箱3的多个侧面时,例如位于内箱3的右侧、下侧、左侧时,缓冲组件5例如按照如下方法进行设置:内箱3的右侧、下侧、左侧分别具有两个缓冲组件5。上述六个缓冲组件5与内箱3的外侧壁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六个缓冲组件5与外箱1的侧板的内侧壁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此处缓冲组件5与外箱1的侧板的内侧壁滑动连接的方式例如为:在外箱1的第一右侧板13、第一下侧板14、第一左侧板15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矩形滑槽,矩形滑槽的延伸方向与箱门2所在平面平行。缓冲组件5远离内箱3的一端可以插入矩形滑槽中,并且可以沿矩形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矩形滑槽的长度可根据缓冲组件5被完全压缩或者拉伸时的长度进行设置。这样设置缓冲组件5,可以使得外箱1的左侧或者右侧受到冲击或者震动时,设置在内箱3下侧的缓冲组件5可以在相应的矩形滑槽里滑动,同时设置在内箱3左侧或右侧的缓冲组件5可以被压缩或者拉伸,能够将经过缓冲组件5的震动的动能转换为压缩或者拉伸的势能,进而减弱甚至消除震动。
当外箱1的上侧或者下侧受到冲击或者震动时,设置在内箱3左侧和右侧的缓冲组件5可以在相应的矩形滑槽里滑动,同时设置在内箱3下侧的缓冲组件5可以被压缩或者拉伸,能够将经过缓冲组件5的震动的动能转换为压缩或者拉伸的势能,进而减弱甚至消除震动。
由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护装置,通过在外箱1的内部设置内箱3,并在外箱1的内侧壁和内箱3的外侧壁之间设置缓冲组件5,使得外箱1在受到冲击或者震动时,震动经过缓冲组件5传递到内箱3的过程中,震动的动能被缓冲组件5转化为该缓冲组件5压缩或者拉伸的势能,进而使得该震动被减弱甚至被消除。这样可以减弱甚至消除冲击或者震动对内箱3内部的操作终端4的影响,提升了操作终端4的抗颠簸性能,从而延长该操作终端4的使用寿命,并确保该操作终端4能长期稳定的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缓冲组件5包括:套管51、连接杆52和缓冲弹簧53。
套管51呈空心管状结构,其截面形状类似于“回”字形,该截面垂直于套管51的轴线。该截面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例如为圆形或者矩形。该截面的内轮廓线的形状例如为圆形或者矩形。该截面形状的内轮廓线的形状和外轮廓线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该截面形状的外轮廓线为圆形时,内轮廓线的形状也为圆形;该截面形状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为矩形时,内轮廓线的形状为圆形。该套管51的一端为开放设置,另一端为封闭设置。这样套管51的截面形状类似于“U”形,此处截面与套管51的轴线平行。
上述连接杆52呈实心杆状结构,连接杆52的截面的轮廓线的形状(此处截面垂直于连接杆52的轴线)与套管51的截面的内轮廓线的形状(此处截面垂直于套管51的轴线)相同。这样连接杆52可以设置在套管51内部,并沿着套管51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
上述套管51的一端,与上述外箱1和上述内箱3中的一者连接。套管51的另一端套设在上述连接杆52的一端上。连接杆52的另一端与上述外箱1和上述内箱3中的另一者相连接。具体举例,当套管51与外箱1相连接时,连接杆52的一端与套管51套设连接,另一端与内箱3连接;当套管51与内箱3相连接时,连接杆52的一端与套管51套设连接,另一端与外箱1连接。
上述缓冲弹簧53位于上述套管51内部。缓冲弹簧53未被压缩时与套管51的管状部分的内壁具有一定间隙。缓冲弹簧53的两端分别与套管51和连接杆52相抵并且连接,这样在外箱1受到冲击或者震动时,外箱1发生位移,进而带动连接杆52向靠近内箱3或者远离内箱3的方向移动,使得连接杆52压缩或者拉伸缓冲弹簧53。
也就是说,在外箱1受到冲击或者震动时,震动经过套管51、缓冲弹簧53、连接杆52传递到内箱3上的过程中,连接杆52会压缩或者拉伸设置在套管51内部的缓冲弹簧53,使震动的动能转化为缓冲弹簧53的弹性势能,这样使得震动被减弱甚至消除,从而提高了放置在内箱3的操作终端4的抗颠簸性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内箱3包括:箱体31、箱板32、连接组件33。
箱体31具有第二后侧板34,以及围绕第二后侧板34设置且顺次连接的第二右侧板35,第二下侧板36、第二左侧板37。第二右侧板35,第二下侧板36、第二左侧板37均与第二后侧板34垂直连接。上述四个侧板均呈矩形板状结构。四个侧板按上述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能够围出一个容纳空间。该箱体31用于容纳操作终端4。
上述箱板32包括第一板体38和第二板体39。第一板体38和第二板体39都呈板状结构。第一板体38与第二板体39垂直连接。箱板32扣合在箱体31上时,第一板体38与箱体31的第二右侧板35、第二下侧板36、第二左侧板37接触,第二板体39与箱体31的第二右侧板35、第二后侧板34、第二左侧板37接触。该箱板32的第一板体38与箱体31的第二下侧板36通过转轴或者铰链连接。箱板32可以用于打开或者关闭箱体31具有的容纳空间。
上述连接组件33位于箱板32和箱体31之间,用于固定箱体31和箱板32。
上述内箱3中,通过将内箱3的结构设置为箱体31、箱板32和连接组件33,这样在箱板32与箱体31扣合在一起时,连接组件33可以对箱板32与箱体31进行约束,避免由于外力作用使箱板32意外打开。结构简单,使得内箱3便于开合,进而可以方便操作终端4的放入的取出,方便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连接组件33包括:第一磁块331、第二磁块332。
第一磁块331的形状为立方体形状,例如为长方体。第一磁块331连接在箱体31的第二后侧板34的上部。此处第一磁块331与箱体31的连接方式例如为粘接,又如在箱体31上设有一个形状、大小和第一磁块331相适配的凹槽,第一磁块331卡接在凹槽内。
第二磁块332的形状也为立方体形状,例如为长方体或者。第二磁块332连接在箱板32的第二板体39的上部。此处第二磁块332与第二板体39的连接方式例如为粘接,又如在第二板体39上设有一个形状、大小和第二磁块332相适配的凹槽,第二磁块332卡接在凹槽内。
当箱板32扣合在箱体31上时,第二磁块332与第一磁块331至少部分表面相接触。这样使得第一磁块331靠近第二磁块332时,第一磁块331和第二磁块332可以通过磁力连接在一起。第一磁块331和第二磁块332用于固定箱体31和箱板32。
上述连接组件33中,通过设置第一磁块331和第二磁块332,并按照上述方式进行设置,使得与第一磁块331连接的箱体31,和与第二磁块332连接的箱板32,可以通过第一磁块331和第二磁块332之间的磁力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箱体31和箱板32之间的固定,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制造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箱体31上开设有多个散热槽311。该散热槽311的形状例如为矩形或者圆形。散热槽311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当散热槽311的形状为矩形时,散热槽3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下侧板36平行,多个散热槽311沿与第二下侧板36垂直的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当散热槽311的形状为圆形时,散热槽311分别沿与第二下侧板36平行的方向和与第二下侧板36垂直的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散热槽311设置在第二右侧板35、第二后侧板34、第二左侧板37中至少一者上。散热槽311贯穿其所在的侧板。该散热槽311用于为操作终端4散热。
可选的,上述箱板32上开设有多个观测槽321。该观测槽321的形状例如矩形。观测槽321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观测槽3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板体38平行,多个观测槽321沿与第一板体38垂直的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观测槽321设置在第二板体39上,并且贯穿第二板体39。该观测槽321用于观测操作终端4的运行情况。
上述防护装置中,通过在箱板32上设置多个观测槽321,使得工作人员不打开箱板32便能观察到操作终端4的工作情况,方便观测,提高了该防护装置的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防护装置还包括:防潮板6。
上述防潮板6位于上述外箱1的内侧壁及上述内箱3的外侧壁之间,并且与外箱1的内侧壁接触。防潮板6的形状为板状。防潮板6的大小与所接触的外箱1的内侧壁的大小相同,或略小于所接触的外箱1的内侧壁。防潮板6的材料例如为木屑或者防潮棉。该防潮板6用于吸收水渍。当内箱3的下侧设置有缓冲组件5时,防潮板6上具有通孔,该通孔的形状与套管51的截面图形的形状相同,该通孔的尺寸等于或者略大于套管51的截面图形的尺寸。这样套管51可以穿过该通孔,与外箱1的第一下侧板14的内侧壁相连接。
上述防护装置中,通过在外箱1的内侧壁及内箱3的外侧壁之间设置防潮板6,防止该防护装置在雨雪等恶劣天气下,雨水等液体进入外箱1内部,在外箱1形成积水导致外箱1内部潮湿,进而导致操作终端4受潮发生故障,提高了该防护装置的防潮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上述防护装置还包括:门锁组件7。
上述门锁组件7位于外箱1的外侧壁以及箱门2的内侧壁上,连接上述外箱1和上述箱门2,用于锁合外箱1和箱门2。这样使得外箱1和箱门2被固定,防止外箱1受到冲击或者震动时箱门2自动打开,使内部的操作终端4暴露,提高了该防护装置的防护性能和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外箱1的第一左侧板15上开设有滑槽8,该滑槽8贯穿第一左侧板15。滑槽8的形状例如为长条形。滑槽8的延伸方向与箱门2所在平面平行。
上述门锁组件7包括:固定柱71、限位柱72、限位块73、密码锁74、L型连接块75。
上述固定柱71的形状例如为圆柱体。该固定柱71位于上述滑槽8的正下方,并靠近滑槽8的一端。
上述限位柱72的形状例如为圆柱体。该限位柱72位于上述滑槽8的内部,限位柱72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滑槽8的宽度。限位柱72可以在滑槽8内沿滑槽8的延伸方向滑动。限位柱72通过滑槽8贯穿外箱1的第一左侧板15。
上述限位块73的形状例如为板状。该限位块73位于外箱1的内部,并且与上述限位柱72连接。上述限位柱72在滑槽8内滑动时,可以带动与限位柱72连接的限位块73移动。
上述密码锁74位于外箱1的外部。该密码锁74用于限制上述限位柱72和上述固定柱71之间的相对位移。该密码锁74具有两端,一端与上述限位柱72固定连接,另一端可通过密码控制,与上述固定柱71之间活动连接。具体的,当密码锁74输入正确密码处于打开状态时,与固定柱71连接的一端打开,与限位柱72连接的一端依旧固定连接,这样密码锁74不会被固定柱71限制,限位柱72也不会被密码锁74限制,限位柱72可以在滑槽8内滑动,限位柱72和固定柱71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移;当密码锁74未输入正确密码处于锁紧状态时,与固定柱71连接的一端锁紧,与限位柱72连接的一端也为固定连接,这样密码锁74会被固定柱71限制,限位柱72也会被密码锁74限制,限位柱72不能在滑槽8内滑动,限位柱72和固定柱71之间不能发生相对位移。
如图1所示,上述L型连接块75包括第一连接块751和第二连接块752。第二连接块752与第一连接块751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一连接块751远离第二连接块752的一端与箱门2的内壁连接。例如图4所示,当箱门2与箱体1扣合时,第二连接块752远离第一连接块751的一端与外箱1的左侧的内侧壁平齐或者具有一定间隙,这样设置使得L型连接块75不会妨碍箱门2扣合在外箱1上。第二连接块752远离第一连接块751的一端,可以指向外箱1的第一左侧板15的内侧壁或者外箱1的第一上侧板12的内侧壁。L型连接块75用于限制上述限位块73的位移。上述限位柱72与固定柱71之间的相对位移被密码锁74限制时,与限位柱72连接的限位块73正好位于第二连接块752与箱门2内壁之间的空隙中,此时第二连接块752靠近箱门2内壁的一侧面,与限位块73上远离箱门2内壁的一侧面相抵。这样使得箱门2做打开动作时,第二连接块752被限位块73阻挡,箱门2被固定,不能被打开。上述限位柱72与固定柱71之间的相对位移没有被密码锁74限制时,限位柱72可以带动与限位柱72连接的限位块73在滑槽8中移动,限位块73不再位于第二连接块752与箱门2内壁之间的空隙中,此时第二连接块752上靠近箱门2内壁的一侧面,与限位块73上远离箱门2内壁的一侧面没有相抵。这样使得箱门2做打开动作时,第二连接块752不会被限位块73阻挡,箱门2能够被打开。
上述防护装置中,通过将门锁组件7的结构设置为固定柱71、限位柱72、限位块73、密码锁74和L型连接块75,并按照上述设置方式进行设置,使得未输入正确密码时,密码锁74可以限制限位柱72和固定柱71之间的相对位移,这样使得与限位柱72连接的限位块73可以与连接在箱门2内壁上的L型连接块75的第二连接块752相抵,箱门2被L型连接块75和限位块73限制,箱门2无法被打开。当输入正确密码时,密码锁74不再限制限位柱72和固定柱71之间的相对位移,这样使得限位柱72可以带动与限位柱72连接的限位块73在滑槽8中移动,限位块73不再与连接在箱门2内壁上的L型连接块75的第二连接块752相抵,箱门2不再被L型连接块75和限位块73限制,箱门2可以被打开。这样可以实现只有维护人员才能打开箱门2的功能,防止非维护人员盗窃或者破坏操作终端4,提高了该防护装置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上述物联网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防护装置,以及位于上述防护装置的内箱3内的操作终端4。
在上述物联网终端中,如图5所示,上述操作终端4还包括物联网主板41,以及与物联网主板41电连接的电源42。该电源42用于给物联网主板41供电。
该物联网终端还具有上述防护装置的全部特征,其有益效果与上述防护装置相同,这里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
外箱;
扣合在所述外箱上的箱门,所述箱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外箱;
位于所述外箱内的内箱,所述内箱用于容纳操作终端;
连接于所述外箱的内侧壁、及所述内箱的外侧壁之间的多个缓冲组件,多个所述缓冲组件至少位于所述内箱的相对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套管、连接杆和缓冲弹簧;
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箱和所述内箱中的一者相连接;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上;
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箱和所述内箱中的另一者相连接;
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套管内,且分别与所述套管和所述连接杆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包括:
箱体,用于容纳所述操作终端;
扣合在所述箱体上的箱板,所述箱板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箱体;
连接组件,用于固定所述箱体和所述箱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磁块,连接在所述箱体上;
第二磁块,连接在所述箱板上;所述第一磁块和所述第二磁块相吸,以在所述箱板关闭所述箱体的情况下,固定所述箱体和所述箱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板上开设有多个观测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外箱的内侧壁及所述内箱的外侧壁之间的防潮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门锁组件;
所述门锁组件用于锁合所述外箱和所述箱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上开设有滑槽;
所述门锁组件包括:
连接在所述外箱的外侧壁上的固定柱;
位于所述滑槽内的限位柱;
位于所述外箱内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柱相连接;
位于所述外箱外的密码锁,所述密码锁用于限制所述限位柱和所述固定柱之间的相对位移;
连接在所述箱门内壁上的L型连接块,所述L型连接块用于限制所述限位块的位移。
9.一种物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装置;及,
位于所述防护装置的内箱内的操作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终端包括物联网主板,及与所述物联网主板电连接的电源。
CN202322313308.9U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防护装置及物联网终端 Active CN220935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3308.9U CN220935408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防护装置及物联网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3308.9U CN220935408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防护装置及物联网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5408U true CN220935408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35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13308.9U Active CN220935408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防护装置及物联网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354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59998A1 (en) Battery housing apparatus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JP2014009626A (ja) 電動圧縮機
CN220935408U (zh) 一种防护装置及物联网终端
CN207398611U (zh) 一种自闭门式防尘通风配电柜
CN213845975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户外配电箱
CN211764992U (zh) 插接件组件、电池箱及充电柜
CN210743584U (zh) 一种用于固定计算机硬盘的防震保护装置
CN216218171U (zh) 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仪表保护箱
CN206893997U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保护装置
CN213028794U (zh) 具有防护功能的智能电气阀门定位器
CN211766333U (zh) 一种具有缓震机构的环保监测无人机电源管理装置
CN214176573U (zh) 一种箱变用防撞功能的组合式箱门
CN211791542U (zh) 一种电子信息干扰器
CN220087681U (zh) 一种温控系统防护装置
CN210462379U (zh) 一种电梯移动通信终端安装结构
CN216311959U (zh) 快拆式储能电源
CN212183857U (zh) 电控箱装置
CN213041173U (zh) 一种激光扫描仪保护壳
CN214281419U (zh) 一种防尘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
CN207399663U (zh) 一种立式对开门电气柜结构
CN214381736U (zh) 一种配网无线通信装置
CN212513542U (zh) 一种振动仪
KR20190061525A (ko) 내진기능 및 낙뢰방지기능을 갖춘 수배전반
CN213937630U (zh) 一种具有防撞击功能的电动机防护机壳
CN219268229U (zh) 一种电力设备配电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