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3927U - 一种触头组件、极单元、转换开关、低压开关及配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头组件、极单元、转换开关、低压开关及配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3927U
CN220933927U CN202322603332.6U CN202322603332U CN220933927U CN 220933927 U CN220933927 U CN 220933927U CN 202322603332 U CN202322603332 U CN 202322603332U CN 220933927 U CN220933927 U CN 220933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c
moving
assembly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033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坚
周波
李公久
钟允攀
巴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033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33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3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3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头组件、极单元、转换开关、低压开关及配电设备,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本申请所提供的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组、弧触头结构及可与动触头组电性连接的静触头组,至少一组动触头组、静触头组为夹持式连接、至少一组弧触头结构为拍合式连接。上述设计提供的触头组件,能够结合拍合式触头分断能力强及夹持式触头短耐能力强的优点,同时保证了触头组件不被电弧烧灼破坏,使触头组件的分合闸过程更加可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触头组件、极单元、转换开关、低压开关及配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头组件、极单元、转换开关、低压开关及配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气技术领域中,自动转换开关用于为负载提供不间断电源,并能够在不同电源之间切换,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在构思及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一些现实中,自动转换开关通常将触头设置为拍合式触头或者夹持式触头,无法兼顾拍合式触头与夹持式触头各自的优点;并且由于分闸过程中电弧在进入灭弧室之前,无法避免电弧弧根在静触头上的移动,因而电弧弧根在静触头上的移动过程会烧损一部分触点,导致自动转换开关灭弧能力较弱。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灭弧能力强、且能够保留拍合式触头分断能力及夹持式触头短耐能力的触头组件,以解决现有的触头组件无法兼顾夹持式触头和拍合式触头的优点,同时灭弧能力较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解决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组、弧触头结构及可与动触头组电性连接的静触头组,至少一组动触头组、静触头组为夹持式连接、至少一组弧触头结构为拍合式连接。
可选地,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和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弧触头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和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主触头结构和弧触头结构的组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可动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上,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可动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上;
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可动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上,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固定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上;
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固定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上,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可动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上。
可选地,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可动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上时,第一弧动触头和第一主动触头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自由度;
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可动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上时,第一弧静触头和第一主静触头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自由度。
可选地,当触头组件内电性连接时,接触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拍合式连接的状态呈现为,当动触头组和静触头组运动接触后为正面拍合电性连接的状态;
夹持式连接的状态呈现为,当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运动接触后为侧面夹持式电性连接的状态。
可选地,第一主动触头和第一主静触头的组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第一主动触头包括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动触头片,第一主静触头包括至少一个静触头片,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动触头片与至少一个静触头片夹持式电连接;
第一主动触头包括至少一个动触头片,第一主静触头包括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静触头片,至少以对相对设置的静触头片与至少一个动触头片夹持式电连接。
可选地,第一弧动触头与第一主动触头始终保持电连接;第一弧静触头与第一主静触头始终保持电连接。
可选地,触头组件分闸时,第一主动触头先与第一主静触头分离运动预设距离后,第一弧动触头再与第一弧静触头分离。
可选地,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及弧触头结构中至少部分材质为以下至少一种:
铜、银、钨、钼、金、铂、钯、铬、镉、铜银、铜钨、银钨、银钼、银钯、银铂、银镉、铜石墨、银石墨、银氧化镉、银钨石墨等二元/三元材料、纯铜、银钨合金、铜钨合金、铁基材料,前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动触头组、静触头组为第一材料,弧触头结构的材质为第二材料,第二材料相对第一材料更耐烧蚀。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极单元,包括上述的触头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转换开关,转换开关包括驱动装置、操作机构及如触头组件,驱动装置驱动操作机构带动触头组件实现转换开关的合、分闸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低压开关,低压开关包括驱动装置、操作机构及触头组件,驱动装置驱动操作机构带动触头组件实现低压开关的合、分闸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配电设备,配电设备配设有低压开关和/或转换开关,低压开关和/或转换开关包括驱动装置、操作机构及触头组件,驱动装置可驱动操作机构带动触头组件实现低压开关和/或转换开关的合、分闸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如下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组、弧触头结构及可与动触头组电性连接的静触头组;包括至少一组夹持式连接的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和至少一组拍合式连接的弧触头结构。其中动触头组、静触头组通过夹持实现电连接,弧触头结构通过拍合形成电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实现良好电连接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灭弧能力。上述设计提供的触头组件,能够结合拍合式触头分断能力强及夹持式触头短耐能力强的优点,同时减小了触头组件被电弧烧灼破坏的程度,使触头组件的分合闸过程更加可靠、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极单元,包括上述的触头组件,能够结合拍合式触头分断能力强及夹持式触头短耐能力强的优点,且具有良好的引弧效果,使分合闸过程更加可靠、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低压开关,包括上述的极单元和操作机构,能够结合拍合式触头分断能力强及夹持式触头短耐能力强的优点,且具有良好的引弧效果,能够在切换电源时保证其过程更加可靠、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配电设备,装设有上述的低压开关,将前述的低压开关应用于配电设备,配电设备可运用于全屋智能,应用于智能家居及物联网行业,以实现全屋智能化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组件的静触头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组件的静触头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组件的动触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0为B处的细节放大图。
图标:100-触头组件;1101-主触头板;111-第一主动触头;112-第一主静触头;120-弧触头结构;1201-引弧触板;1202-第一凸起部;121-第一弧动触头;122-第一弧静触头;130-触头支持;140-静触头板;141-第二凸起部;1401-第一静触头板;1402-第二静触头板;200-低压开关;210-灭弧组件;220-负载端;230-导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些现实中,自动转换开关通常将触头设置为拍合式触头或者夹持式触头,无法兼顾拍合式触头与夹持式触头各自的优点;并且由于分闸过程中电弧在进入灭弧室之前,无法避免电弧的弧根在静触头上的移动,因而电弧弧根在静触头上的移动过程会烧损一部分触点,导致自动转换开关灭弧能力较弱。
在智能化、自动化高新技术的驱动下,智能家居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智能家居行业,在技术、市场、行业的变革中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根据功能对智能家居进行划分,可以将全屋智能分为八个模块:娱乐系统、安防系统、控制系统、照明系统、厨卫家电系统、网络及通信系统、健康医疗系统、室内环境系统。八个模块共同联动,最终实现全屋智能。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触头组件100,包括至少一组夹持式连接的动触头组、弧触头结构120及可与动触头组电性连接的静触头组。
可选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头组件100,包括至少一组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和至少一组弧触头结构120。其中,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111和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112,第一主动触头111与第一主静触头112通过夹持的方式实现连接;
弧触头结构1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121和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122,第一弧动触头121和第一弧静触头122通过拍合的方式实现连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实现良好电连接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灭弧能力。上述设计提供的触头组件100,能够结合拍合式触头分断能力强及夹持式触头短耐能力强的优点,同时利用弧触头结构120拍合来引弧以减小触头组件100被电弧烧灼破坏的程度,使触头组件100的分合闸过程更加可靠、安全。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触头组件100。该触头组件100包括一组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和一组弧触头结构120。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包括一触头支持130,触头支持130可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触头支持130上固定连接有两相对设置的主触头板1101,主触头板1101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主动触头111,当触头支持130转动时,能够带动主触头板1101转动,以使第一主动触头111改变位置以与第一主静触头112合闸或分闸。
静触头组还包括一静触头板140,静触头板140相对于触头支持130固定设置,静触头板140的板面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一主动触头111夹持连接的第一主静触头112;
弧触头结构120包括转动连接于触头支持130上的两相对设置的引弧触板1201,引弧触板1201与主触头板1101层叠设置,且两板之间设置有扭簧或压簧,以使引弧触板1201能够相对于主触头板1101平动或转动;引弧触板1201的侧缘设置有第一弧动触头121,当触头支持130转动时,能够带动引弧触板1201转动,以使第一弧动触头121改变位置以与第一弧静触头122合闸或分闸。
弧触头结构120还包括同样设置于静触头板140上的第一弧静触头122,弧静触头设置于静触头板140靠近第一弧动触头121的侧缘。
在触头组件100合闸时,触头支持130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能够带动主触头板1101与引弧触板1201一同转动,由于引弧触板1201上的第一弧动触头121设置于边缘,因此能够先与静触头板140上的第一弧静触头122拍合连接,不再跟随触头支持130继续转动;触头支持130带动主触头板1101继续沿运动方向转动,直到位于主触头板1101的板面上的第一主动触头111夹持住位于静触头板140上的第一主静触头112,以实现触头组件100的合闸。
在触头组件100分闸时,触头支持130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能够带动主触头板1101转动以使第一主动触头111与位于静触头板140上的第一主静触头112分离,此时,位于引弧触板1201上的第一弧动触头121依然保持与位于静触头板140上的第一弧静触头122的拍合连接。触头支持130继续带动主触头板1101运动一段位移,直至主触头板1101再次与引弧触板1201层叠,此时扭簧或压簧复位,引弧触板1201跟随触头支持130转动以使第一弧动触头121与第一弧静触头122分离,以实现触头组件100的分闸。
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引弧触板1201靠近静触头板140的一侧还可以设置第一凸起部1202,第一凸起部1202可设置为弧形结构;对应地,静触头板140靠近引弧触板12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部141,第二凸起部141可设置为弧形结构,以与第一凸起部1202相适配。
当触头支持130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能够带动主触头板1101与引弧触板1201一同转动,由于引弧触板1201上的第一弧动触头121设置于边缘,因此能够先与静触头板140上的第一弧静触头122拍合连接,不再跟随触头支持130继续转动,此时,第一凸起部1202与第二凸起部141相贴合,两弧形结构的边缘相切;触头支持130带动主触头板1101继续沿运动方向转动,直到位于主触头板1101的板面上的第一主动触头111夹持住位于静触头板140上的第一主静触头112,在此过程中,弧触头版的第一凸起部1202沿第二凸起部141转动而使第一弧动触头121与第一弧静触头122分离;
当触头支持130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带动主触头板1101转动以使第一主动触头111与位于静触头板140上的第一主静触头112分离,在此过程中,弧触头版的第一凸起部1202沿第二凸起部141转动而使第一弧动触头121与第一弧静触头122再次拍合连接。触头支持130继续带动主触头板1101运动一段位移,直至主触头板1101再次与引弧触板1201层叠,此时扭簧或压簧复位,引弧触板1201跟随触头支持130转动以使第一弧动触头121与第一弧静触头122分离,以实现触头组件100的分闸。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触头组件100。该触头组件100包括一组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和一组弧触头结构120。
静触头组包括一触头支持130,触头支持130可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触头支持130上连接有两层叠设置的引弧触板1201,两引弧触板1201相对设置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主动触头111;
静触头组还包括一静触头板140,静触头板140由相对于触头支持130固定设置的第一静触头板1401及与第一静触头板1401转动连接的第二静触头板1402组成,如图6所示,第二静触头板1402包括两个,两个第二静触头板1402分别设置于第二静触头板1402的相对两端,第二静触头板1402高于第一静触头板1401设置;第一静触头板1401与第一主动触头111位置相对应,且第一静触头板1401的板面上设有第一主静触头112,以使第一主动触头111能够与第一主静触头112夹持连接。
弧触头结构120包括位于两引弧触板1201的端部的第一弧动触头121,还包括位于第二静触头板1402端部的第一弧静触头122。
在触头组件100合闸时,触头支持130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能够带动两引弧触板1201及位于两引弧触板1201板面上的第一主动触头111一同转动,由于第二静触头板1402高于第一静触头板1401,因此第一弧动触头121先与第一弧静触头122拍合连接,并且引弧触板1201继续跟随触头支持130沿运动方向转动,以将第二静触头板1402下压,直至位于两引弧触板1201之间的第一主动触头111与第一静触头板1401上的第一主静触头112夹持连接,以实现触头组件100的合闸。
在触头组件100分闸时,触头支持130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带动引弧触板1201离开静触头板140,此时第二静触头板1402跟随引弧触板1201的运动而上抬;由于第二静触头板1402高于第一静触头板1401,因此在第一主动触头111与第一主静触头112分离后,第二静触头板1402继续上抬,第一弧动触头121再与第二弧静触头分离,以实现触头组件100的分闸。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静触头板1402还可以只设有一个,如图7所示。静触头组包括相对于触头支持130件113固定设置的第一静触头板1401及与第一静触头板1401转动连接的第二静触头板1402组成。第一静触头板1401和第二静触头板1402均设有一个,第二静触头板1402设置于第一静触头板1401的上方,以使第二静触头板1402高于第一静触头板1401设置,第二静触头板1402的端部穿设有弹性元件;第一静触头板1401与第一主动触头111位置相对应,且第一静触头板1401的板面上设有第一主静触头112,以使第一主动触头111能够与第一主静触头112夹持连接、第二静触头板1402的板面上设有第一弧静触头122,以使第一弧动触头121能够与第一弧静触头122拍合连接。
对应地,动触头组的第一主动触头111与第一弧动触头121均设置于同一块主触头板1101上,如图8所示,动触头组包括一触头支持130件,触头支持130件可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触头支持130件上固定连接有一个主触头板1101,主触头板1101远离触头支持130件的端部凸设有第一弧动触头121,主触头板1101设有第一弧动触头121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一主动触头111。
在触头组件100合闸时,触头支持130件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能够带动主触头板1101及位于主触头板1101板面上的第一主动触头111和第一弧动触头121一同转动,由于第二静触头板1402高于第一静触头板1401,因此第一弧动触头121先与第一弧静触头122拍合连接,并且主触头板1101继续跟随触头支持130件沿运动方向转动,以将第二静触头板1402下压,直至第一主动触头111与第一静触头板1401上的第一主静触头112夹持连接,以实现触头组件100的合闸。
在触头组件100分闸时,触头支持130件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带动主触头板1101离开静触头板140,此时第二静触头板1402跟随主触头板1101运动而上抬;由于第二静触头板1402高于第一静触头板1401,因此在第一主动触头111与第一主静触头112分离后,第二静触头板1402继续上抬,第一弧动触头121再与第一弧静触头122分离,以实现触头组件100的分闸。
上述触头组件100的实施例,在结合拍合式触头分断能力强及夹持式触头短耐能力强的优点,同时能够实现弧触头结构120先连接后分离的过程,保证了触头组件100不被电弧烧灼破坏,使触头组件100的分合闸过程更加可靠、安全。
可选地,当触头组件100内电性连接时,接触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拍合式连接的状态呈现为,当动触头组和静触头组运动接触后为正面拍合电性连接的状态;
夹持式连接的状态呈现为,当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运动接触后为侧面夹持式电性连接的状态。
可选地,当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运动并接触前,第一弧动触头121与第一弧静触头122从板面的正面实现面与面之间的拍合电连接;当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运动并接触后,第一主动触头111与第一主静触头112从板面的侧面实现夹持式电连接。
可选地,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和弧触头结构120的组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121可动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111上,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122可动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112上;
可选地,除上述具体的几种触头组件100的实施例以外,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和弧触头结构120还可以组合为: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121可动地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111上,以使第一弧动触头121既能够跟随第一主动触头111的转动而转动,同时也能够相对于第一主动触头111转动;至少一个弧静触头可动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112上,以使第一弧动触头121能够相对于第一主动触头111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中,如图3所示,第一主动触头111与第一弧动触头121分别设置于两触头片上,第一主动触头111与第一弧动触头121均设置于两触头片的边缘,且均设置于触头片靠近第一主静触头112和第一弧静触头122的一侧;两触头片层叠设置且能够相对和平动,以使第一主动触头111能够相对于第一弧动触头121转动或平动;当第一主动触头111朝向第一主静触头112运动时,第一主动触头111能够与第一弧动触头121一起运动一段位移,当第一弧动触头121与第一弧静触头122拍合连接后,第一主动触头111仍能够沿此方向运动一段位移,直至与第一主静触头112夹持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中,如图4所示,第一主静触头112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触头片,第一弧静触头122的一端通过扭簧与第一主静触头11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以使第一弧静触头122能够相对于第一主静触头112转动。当第一弧动触头121朝向第一弧静触头122运动时,能够与第一弧动触头121拍合连接并驱动第一弧静触头122相对于第一主静触头112转动或平动,以便于第一主动触头111与第一主静触头112的夹持连接。
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121可动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111上,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122固定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112上;
可选地,除上述组合方式以外,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和弧触头结构120还可以组合为: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121可动地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111上,以使第一弧动触头121既能够跟随第一主动触头111的转动而转动,同时也能够相对于第一主动触头111转动,如图5所示;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122与至少一个主静触头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中,如图5所示,第一主静触头112和第一主动触头111共同设置于一个触头片上,触头片相对于第一主动触头111和第一主静触头112固定连接,以使第一主动触头111和第一弧动触头121分别运动一定的位移直至与第一主静触头112夹持或与第一弧静触头122拍合。
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121固定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111上,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122可动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112上。
可选地,除上述组合方式以外,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和弧触头结构120还可以组合为: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121还可以固定连接于至少有一个第一主动触头111上,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122可动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112上。以使第一主动触头111能够带动第一弧动触头121运动,以使第一弧动触头121与第一弧静触头122拍合,第一主动触头111再与第一主静触头112夹持。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122可动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112上时,第一弧静触头122和第一主静触头112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自由度。
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121可动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111上时,第一弧动触头121和第一主动触头111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自由度。
可选地,第一弧静触头122的一端通过扭簧与第一主静触头11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以使第一弧静触头122能够相对于第一主静触头112转动。当第一弧动触头121朝向第一弧静触头122运动时,能够与第一弧动触头121拍合连接并驱动第一弧静触头122相对于第一主静触头112在竖直方向和/或水平方向和平动,此时第一弧静触头122和第一主静触头112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自由度。
第一弧动触头121的一端通过扭簧与第一主动触头11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以使第一弧动触头121能够相对于第一主动触头111转动。当第一弧动触头121朝向第一弧静触头122运动时,能够与第一弧动触头121拍合连接并驱动第一弧静触头122相对于第一主静触头112在竖直方向和/或水平方向和平动,此时第一弧动触头121和第一主动触头111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自由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施方案中,第一主动触头111和第一主静触头112的组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第一主动触头111包括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动触头片,第一主静触头112包括至少一个静触头片,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动触头片与至少一个静触头片夹持式电连接;
可选地,第一主动触头111和第一主静触头112通过夹持的方式连接,其中,第一主动触头111和第一主静触头112的组合方式具体有如下:
第一主动触头111包括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动触头片。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中,包括一对动触头片,动触头片相对设置于触头支持130的两侧,并能够跟随触头支持130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主静触头112包括至少一个静触头片,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中,静触头片可以设置为一个,通过触头支持130的旋转能够带动一对动触头片转动并与该静触头片夹持连接。
第一主动触头111包括至少一个动触头片,第一主静触头112包括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静触头片,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静触头片与至少一个动触头片夹持式电连接。
可选地,除了上述的组合方式以外,第一主动触头111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动触头片,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中,第一主动触头111可以设置为一个动触头片,动触头片固定连接于触头支持130上并向外延伸,能够跟随触头支持130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主静触头112包括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静触头片,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中,第一主静触头112可以设置为一对相互设置的静触头片,静触头片可以设置于触头支持130的同一侧且相对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当然,静触头片也可以分别设置于触头支持130的不同侧且相对设置,本申请对于其具体设置位置不作任何限制。通过触头支持130的旋转能够带动一个动触头片转动并分别与两个静触头片夹持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施方式中,触头组件100分闸时,第一主动触头111先与第一主静触头112分离运动预设距离后,第一弧动触头121再与第一弧静触头122分离。
以图3为例,当触头组件100分闸时,第一主动触头111先逆时针转动以与第一主静触头112分离,此时第一弧动触头121依然与第一弧静触头122拍合连接;当第一主静触头112沿逆时针转动至预设位置时,带动第一弧动触头121与第一弧静触头122分离,以实现分闸时第一主动触头111先与第一主静触头112分离,第一弧动触头121再与第一弧静触头122分离。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在分闸过程中引弧效果良好,使主触点不被电弧烧蚀。同样地,当触头组件100合闸时,第一弧动触头121先与第一弧静触头122拍合连接,第一主静触头112再与第一主动触头111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中,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及弧触头结构120中至少部分材质为以下至少一种:
铜、银、钨、钼、金、铂、钯、铬、镉、铜银、铜钨、银钨、银钼、银钯、银铂、银镉、铜石墨、银石墨、银氧化镉、银钨石墨等二元/三元材料、纯铜、银钨合金、铜钨合金、铁基材料,前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动触头组、静触头组为第一材料,弧触头结构120的材质为第二材料,第二材料相对第一材料更耐烧蚀。其中,第二材料优选为银钨合金、铜钨合金、铁基材料。
弧触头结构120可设置有银点,银点通常设置为银钨合金,但也可以使用铜钨合金;当然,动触头组、静触头组也可以设置银点,以提高接通分断能力,本申请对此不作任何限制。通过银点的设置,能够提高接通分断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该触头组件100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极单元,该极单元包括上述的触头组件100,能够结合拍合式触头分断能力强及夹持式触头短耐能力强的优点,且具有良好的引弧效果,使分合闸过程更加可靠、安全;极单元可设置导磁块230,导磁块230设置于动触头组、静触头组与弧触头结构120的运动轨迹上,以对于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和/或弧触头结构120分闸和/或合闸时的磁场进行吸收,以防止电流过大时主触头和/或弧触头结构120分闸和/或合闸时由于电流过大而造成接触断开,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转换开关,转换开关包括驱动装置、操作机构及如触头组件100,驱动装置驱动操作机构带动触头组件100实现转换开关的合、分闸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还低压开关200,该低压开关200包括上述的极单元和操作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低压开关200包括驱动装置、操作机构及触头组件100,驱动装置驱动操作机构带动触头组件100实现低压开关200的合、分闸功能。还包括设置于动触头组、静触头组与弧触头结构120连接处的灭弧组件210,当触头组件100分闸或合闸时,弧触头结构120能够将电弧引至灭弧室进行灭弧,从而提高了低压开关200的安全性。低压开关200还包括负载端220,负载端220的一侧通过软编织带与触头组件100的触头支持130电连接,以实现与负载的电路导通。
通过操作机构与极单元的设置,能够实现电源的连接、断开与切换;同时该低压开关200能够结合拍合式触头分断能力强及夹持式触头短耐能力强的优点,且具有良好的引弧效果,能够在切换电源时保证其过程更加可靠、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配电设备,配电设备配设有低压开关200和/或转换开关,低压开关200和/或转换开关包括驱动装置、操作机构及触头组件100,驱动装置可驱动操作机构带动触头组件100实现低压开关200和/或转换开关的合、分闸功能,配电设备可配设为以下至少一种:配电箱、电缆、配电柜、电动机、开关插座、灯具、空调、电热水器、电表、摄像机、电话、电脑等。该等配电设备可以运用本申请断路器相关结构以实现智能化管理,但也不限于以上智能化管理的配电设备,也可以运用在传统行业的非智能化的配电设备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配电设备,将前述的断路器应用于配电设备,配电设备可运用于全屋智能,应用于智能家居及物联网行业,以实现全屋智能化管理。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可用于:消防用电:消防控制室、消防泵、防排烟设施、消防电梯及其排水泵、火灾应急照明等一级;走道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障碍标志灯;轨道交通;安防系统电源;电子信息机房电源;客梯电力;排污泵;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生活泵(否则为二级负荷);主要办公室,会议室,总值班室,档案室。
可以理解,上述场景仅是作为示例,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的限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可应用于其他场景。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实施例设备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在本申请中,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一般只在第一次出现时进行详细描述,后面再重复出现时,为了简洁,一般未再重复阐述,在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等内容时,对于在后未详细描述的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等,可以参考其之前的相关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申请记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组、弧触头结构(120)及可与所述动触头组电性连接的静触头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动触头组、静触头组为夹持式连接,至少一组弧触头结构(120)为拍合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111)和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112),所述弧触头结构(1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121)和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122),所述动触头组、静触头组和所述弧触头结构(120)的组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121)可动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111)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122)可动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112)上;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121)可动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111)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122)固定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112)上;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121)固定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111)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122)可动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1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弧动触头(121)可动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主动触头(111)上时,所述第一弧动触头(121)和所述第一主动触头(111)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自由度;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弧静触头(122)可动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主静触头(112)上时,所述第一弧静触头(122)和所述第一主静触头(112)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自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头组件(100)内电性连接时,接触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拍合式连接的状态呈现为,所述弧触头结构运动接触后为正面拍合电性连接的状态;
所述夹持式连接的状态呈现为,所述动触头组与所述静触头组运动接触后为侧面夹持式电性连接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触头(111)和所述第一主静触头(112)的组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主动触头(111)包括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动触头片,所述第一主静触头(112)包括至少一个静触头片,所述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动触头片与所述至少一个静触头片夹持式电连接;
所述第一主动触头(111)包括至少一个动触头片,所述第一主静触头(112)包括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静触头片,所述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静触头片与所述至少一个动触头片夹持式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动触头(121)与所述第一主动触头(111)始终保持电连接;所述第一弧静触头(122)与所述第一主静触头(112)始终保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头组件(100)分闸时,所述第一主动触头(111)先与所述第一主静触头(112)分离运动预设距离后,所述第一弧动触头(121)再与所述第一弧静触头(122)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静触头组为第一材料,所述弧触头结构(120)的材质为第二材料,所述第二材料相对第一材料更耐烧蚀。
9.一种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组件(100)。
10.一种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开关包括驱动装置、操作机构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触头组件(100),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操作机构带动所述触头组件实现所述转换开关的合、分闸功能。
11.一种低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开关(200)包括驱动装置、操作机构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组件(100),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操作机构带动所述触头组件(100)实现所述低压开关(200)的合、分闸功能。
12.一种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设备配设有低压开关(200)和/或转换开关,所述低压开关和/或转换开关包括驱动装置、操作机构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组件(100),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操作机构带动所述触头组件实现所述低压开关和/或所述转换开关的合、分闸功能。
CN202322603332.6U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触头组件、极单元、转换开关、低压开关及配电设备 Active CN220933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3332.6U CN220933927U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触头组件、极单元、转换开关、低压开关及配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3332.6U CN220933927U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触头组件、极单元、转换开关、低压开关及配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3927U true CN220933927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64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03332.6U Active CN220933927U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触头组件、极单元、转换开关、低压开关及配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33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7534C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触头系统
CN201936761U (zh) 新型行程开关
CN208077849U (zh) 旋转式电气开关接触系统及旋转式电气开关
CN103971955A (zh) 并联切换开关的触点组件
CN220933927U (zh) 一种触头组件、极单元、转换开关、低压开关及配电设备
CN104409228B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双断点动触头结构
CN220963071U (zh) 一种触头组件、极单元、转换开关、低压开关及配电设备
CN204809158U (zh) 一种桥式双断点直流电磁接触器
CN206628399U (zh) 一种接触性能强的高压隔离开关动触头
CN102522267A (zh) 采用触头压力自动调整的低压接触器滑动触头结构
CN220963072U (zh) 一种触头结构、转换开关及配电设备
CN220963070U (zh) 一种触头结构、转换开关及配电设备
CN220963100U (zh) 一种触头组件、低压开关及配电设备
CN213936096U (zh) 一种断路器
CN1171261C (zh) 用电弧转移触头和电子器件灭弧的开关电器
CN108133868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触头系统
CN212810087U (zh) 一种直流双电源切换开关触头系统
CN217386916U (zh) 一种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结构
CN202183332U (zh) 户外交流高压开关
CN219180368U (zh)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
CN220984365U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及其触头系统
CN220439421U (zh) 一种新型接地回路导电结构
CN217485323U (zh) 一种引弧装置和断路器
CN203871219U (zh) 永磁灭弧型交直流通用辅助开关
CN202678148U (zh) 中压压气式双电源负荷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