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28651U - 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28651U
CN220928651U CN202321966797.1U CN202321966797U CN220928651U CN 220928651 U CN220928651 U CN 220928651U CN 202321966797 U CN202321966797 U CN 202321966797U CN 220928651 U CN220928651 U CN 220928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rd rail
alarm
damping
sliding rod
infrared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667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茅海峰
张豪杰
江海
王柠
肖德文
李阳
韩月婷
韩涛
龙阳军
彭枳雄
高子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667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28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28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28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通过左前红外线感应器、左后红外线感应器、右前红外线感应器和右后红外线感应器分别对前防护栏、左防护栏、右防护栏和后防护栏的上方进行监管,一旦发现有施工人员翻越栏杆,即通过对应的左前警报器、左后警报器、右前警报器和右后警报器报警,另外,通过吊环安装机构对吊机放下施工吊篮时进行减震。本实用新型具有报警功能,方便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管,提高安全系数,还具有减震功能,防止施工工具或材料受损,提高实用性,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施工吊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施工吊篮,施工吊篮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脚手架,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重复使用的新型高处作业设备。目前,施工吊篮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高层多层高建筑的外墙施工、幕墙安装、保温施工和维修清洗外墙等高空作业中得到广泛认可,同时施工吊篮因操作灵活、移位容易、方便实用、安全可靠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现有的施工吊篮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安装安全警示装置,工人常有违规翻越吊篮的情况,安全监管难度大,安全系数低,且现有的施工吊篮没有安装减震装置,在吊机放下施工吊篮时,施工吊篮内部的施工工具或材料会因为震动导致施工工具或材料受损,实用性不高。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施工吊篮,其具有报警功能,方便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管,提高安全系数,还具有减震功能,防止施工工具或材料受损,提高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其具有报警功能,方便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管,提高安全系数,还具有减震功能,防止施工工具或材料受损,提高实用性,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包括底板、左防护栏、右防护栏、前防护栏、后防护栏和两个吊环,所述底板水平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防护栏和所述右防护栏均竖向设置并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左右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前防护栏和所述后防护栏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前防护栏位于所述左防护栏的前端和所述右防护栏的前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防护栏的前端和所述的右防护栏的前端,所述后防护栏位于所述左防护栏的后端和所述右防护栏的后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防护栏的后端和所述的右防护栏的后端,两个所述吊环均竖向设置并分别安装在所述左防护栏的中部和所述右防护栏的中部上,其特点是,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还包括左前警报器、左后警报器、右前警报器、右后警报器、左前红外线感应器、左后红外线感应器、右前红外线感应器、右后红外线感应器和两个吊环安装机构,其中:
所述左前警报器、所述左后警报器、所述右前警报器和所述右后警报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左防护栏的前端、所述的左防护栏的后端、所述的右防护栏的前端和所述的右防护栏的后端上,所述左前红外线感应器、所述左后红外线感应器、所述右前红外线感应器和所述右后红外线感应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前警报器、所述左后警报器、所述右前警报器和所述右后警报器上并分别信号连接所述左前警报器、所述左后警报器、所述右前警报器和所述右后警报器且分别朝右、朝前、朝后和朝左设置;
所述吊环安装机构包括前滑杆、前固定管、前弹性件、前连接板、后滑杆、后固定管、后弹性件、后连接板、固定箍和连接架,所述前滑杆、所述后滑杆、所述前固定管、所述后固定管、所述前弹性件和所述后弹性件均竖向设置,所述前滑杆和所述后滑杆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前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后固定管的下端分别竖向可移动套设在所述前滑杆的上端和所述后滑杆的上端上,所述前弹性件位于所述的前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的上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前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的上端,所述后弹性件位于所述的后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后滑杆的上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后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后滑杆的上端,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均水平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前固定管的上端和所述后固定管的上端上,所述固定箍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固定箍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架设置在所述固定箍的中部上;
两个所述吊环安装机构左右相互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吊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吊环安装机构的所述连接架上,左边的所述吊环安装机构的所述前滑杆和所述后滑杆均安装在所述的左防护栏的中部上,右边的所述吊环安装机构的所述前滑杆和所述后滑杆均安装在所述的右防护栏的中部上。
较佳地,所述左前警报器、所述左后警报器、所述右前警报器和所述右后警报器均为蜂鸣警报器。
较佳地,所述前滑杆的数目为两根,两根所述前滑杆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前固定管的数目和所述前弹性件的数目均与所述的前滑杆的数目相同,所述前固定管、所述前弹性件和所述前滑杆一一对应设置。
较佳地,所述后滑杆的数目为两根,两根所述后滑杆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后固定管的数目和所述后弹性件的数目均与所述的后滑杆的数目相同,所述后固定管、所述后弹性件和所述后滑杆一一对应设置。
较佳地,所述前弹性件和所述后弹性件分别为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的前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的上端外,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的前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的上端外。
较佳地,所述吊环安装机构还包括前上限位块和前下限位块,所述前上限位块和所述前下限位块上下相互间隔设置并分别套接在所述的前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的上端外,所述前弹性件位于所述前上限位块和所述前下限位块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前上限位块和所述前下限位块。
较佳地,所述吊环安装机构还包括后上限位块和后下限位块,所述后上限位块和所述后下限位块上下相互间隔设置并分别套接在所述的后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后滑杆的上端外,所述后弹性件位于所述后上限位块和所述后下限位块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后上限位块和所述后下限位块。
较佳地,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还包括底部减震机构,所述底部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柱、弹性件、减震管、阻尼架和支撑座,所述减震管竖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弹性件竖向设置在所述减震管中,所述减震柱竖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底板下且连接所述底板,所述减震柱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减震管的上端中并抵靠在所述弹性件上,所述阻尼架套接在所述减震管外并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多个所述底部减震机构相互水平间隔设置。
较佳地,所述前防护栏的右端水平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右防护栏的前端,所述前防护栏的左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左防护栏的前端。
更佳地,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还包括左安装块、右安装块和连接把手,所述左安装块和所述右安装块左右相互间隔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的左防护栏的前端和所述的前防护栏的左端之前且分别连接所述的左防护栏的前端和所述的前防护栏的左端,所述左安装块和所述右安装块分别竖向设置有左插槽和右插槽,所述连接把手为倒U形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把手的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左插槽和所述右插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通过左前红外线感应器、左后红外线感应器、右前红外线感应器和右后红外线感应器分别对前防护栏、左防护栏、右防护栏和后防护栏的上方进行监管,一旦发现有施工人员翻越栏杆,即通过对应的左前警报器、左后警报器、右前警报器和右后警报器报警,另外,通过吊环安装机构对吊机放下施工吊篮时进行减震,因此,其具有报警功能,方便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管,提高安全系数,还具有减震功能,防止施工工具或材料受损,提高实用性,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通过左前红外线感应器、左后红外线感应器、右前红外线感应器和右后红外线感应器分别对前防护栏、左防护栏、右防护栏和后防护栏的上方进行监管,一旦发现有施工人员翻越栏杆,即通过对应的左前警报器、左后警报器、右前警报器和右后警报器报警,另外,通过吊环安装机构对吊机放下施工吊篮时进行减震,因此,其具有报警功能,方便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管,提高安全系数,还具有减震功能,防止施工工具或材料受损,提高实用性,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实用新型内容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底板和底部减震机构的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减震柱、弹性件和减震管的组件的立体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底板;2左防护栏;3右防护栏;4前防护栏;5后防护栏;6吊环;7左前警报器;8左后警报器;9右前警报器;10右后警报器;11左前红外线感应器;12左后红外线感应器;13右前红外线感应器;14右后红外线感应器;15吊环安装机构;16前滑杆;17前固定管;18前弹性件;19前连接板;20后滑杆;21后固定管;22后弹性件;23后连接板;24固定箍;25连接架;26前上限位块;27前下限位块;28后上限位块;29后下限位块;30底部减震机构;31减震柱;32弹性件;33减震管;34阻尼架;35支撑座;36左安装块;37右安装块;38连接把手;39左插槽;40右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见图1~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包括底板1、左防护栏2、右防护栏3、前防护栏4、后防护栏5、两个吊环6、左前警报器7、左后警报器8、右前警报器9、右后警报器10、左前红外线感应器11、左后红外线感应器12、右前红外线感应器13、右后红外线感应器14和两个吊环安装机构15,其中:
所述底板1水平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防护栏2和所述右防护栏3均竖向设置并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左右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前防护栏4和所述后防护栏5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前防护栏4位于所述左防护栏2的前端和所述右防护栏3的前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防护栏2的前端和所述的右防护栏3的前端,所述后防护栏5位于所述左防护栏2的后端和所述右防护栏3的后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防护栏2的后端和所述的右防护栏3的后端,两个所述吊环6均竖向设置并分别安装在所述左防护栏2的中部和所述右防护栏3的中部上;
所述左前警报器7、所述左后警报器8、所述右前警报器9和所述右后警报器10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左防护栏2的前端、所述的左防护栏2的后端、所述的右防护栏3的前端和所述的右防护栏3的后端上,所述左前红外线感应器11、所述左后红外线感应器12、所述右前红外线感应器13和所述右后红外线感应器14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前警报器7、所述左后警报器8、所述右前警报器9和所述右后警报器10上并分别信号连接所述左前警报器7、所述左后警报器8、所述右前警报器9和所述右后警报器10且分别朝右、朝前、朝后和朝左设置;
所述吊环安装机构15包括前滑杆16、前固定管17、前弹性件18、前连接板19、后滑杆20、后固定管21、后弹性件22、后连接板23、固定箍24和连接架25,所述前滑杆16、所述后滑杆20、所述前固定管17、所述后固定管21、所述前弹性件18和所述后弹性件22均竖向设置,所述前滑杆16和所述后滑杆20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前固定管17的下端和所述后固定管21的下端分别竖向可移动套设在所述前滑杆16的上端和所述后滑杆20的上端上,所述前弹性件18位于所述的前固定管17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16的上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前固定管17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16的上端,所述后弹性件22位于所述的后固定管21的下端和所述的后滑杆20的上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后固定管21的下端和所述的后滑杆20的上端,所述前连接板19和所述后连接板23均水平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前固定管17的上端和所述后固定管21的上端上,所述固定箍24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固定箍24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连接板19和所述后连接板23上,所述连接架25设置在所述固定箍24的中部上;
两个所述吊环安装机构15左右相互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吊环6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吊环安装机构15的所述连接架25上,左边的所述吊环安装机构15的所述前滑杆16和所述后滑杆20均安装在所述的左防护栏2的中部上,右边的所述吊环安装机构15的所述前滑杆16和所述后滑杆20均安装在所述的右防护栏3的中部上。
所述左前警报器7、所述左后警报器8、所述右前警报器9和所述右后警报器10可以是任何合适的警报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左前警报器7、所述左后警报器8、所述右前警报器9和所述右后警报器10均为蜂鸣警报器。
对于每个所述吊环安装机构15,所述前滑杆16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前滑杆16的数目为两根,两根所述前滑杆16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前固定管17的数目和所述前弹性件18的数目均与所述的前滑杆16的数目相同,所述前固定管17、所述前弹性件18和所述前滑杆16一一对应设置。
对于每个所述吊环安装机构15,所述后滑杆20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后滑杆20的数目为两根,两根所述后滑杆20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后固定管21的数目和所述后弹性件22的数目均与所述的后滑杆20的数目相同,所述后固定管21、所述后弹性件22和所述后滑杆20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前弹性件18和所述后弹性件22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弹性件,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前弹性件18和所述后弹性件22分别为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的前固定管17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16的上端外,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的前固定管17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16的上端外。
所述前弹性件18位于所述的前固定管17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16的上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前固定管17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16的上端,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吊环安装机构15还包括前上限位块26和前下限位块27,所述前上限位块26和所述前下限位块27上下相互间隔设置并分别套接在所述的前固定管17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16的上端外,所述前弹性件18位于所述前上限位块26和所述前下限位块27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前上限位块26和所述前下限位块27。在所述前滑杆16的数目为两根的情况下,所述前上限位块26的数目和所述前固定管17的数目相同,所述前上限位块26和所述前固定管17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前下限位块27的数目和所述的前滑杆16的数目相同,所述前下限位块27和所述前滑杆16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后弹性件22位于所述的后固定管21的下端和所述的后滑杆20的上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后固定管21的下端和所述的后滑杆20的上端,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吊环安装机构15还包括后上限位块28和后下限位块29,所述后上限位块28和所述后下限位块29上下相互间隔设置并分别套接在所述的后固定管21的下端和所述的后滑杆20的上端外,所述后弹性件22位于所述后上限位块28和所述后下限位块29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后上限位块28和所述后下限位块29。在所述后滑杆20的数目为两根的情况下,所述后上限位块28的数目和所述后固定管21的数目相同,所述后上限位块28和所述后固定管2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后下限位块29的数目和所述的后滑杆20的数目相同,所述后下限位块29和所述后滑杆20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固定箍24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箍24为弧形箍,所述弧形箍的中部朝上凸起。
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还可以包括其它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还包括底部减震机构30,所述底部减震机构30包括减震柱31、弹性件32、减震管33、阻尼架34和支撑座35,所述减震管33竖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座35上,所述弹性件32竖向设置在所述减震管33中,所述减震柱31竖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底板1下且连接所述底板1,所述减震柱31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减震管33的上端中并抵靠在所述弹性件32上,所述阻尼架34套接在所述减震管33外并安装在所述支撑座35上,多个所述底部减震机构30相互水平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设置,通过所述底部减震机构30,可以方便提高施工吊篮落地时的减震效果,具体地,在施工吊篮落地时,地面对所述支撑座35有一个向上的作用下,而所述底板1对所述减震柱31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在所述弹性件32的弹性作用下,所述减震柱31相对于所述减震管33上下移动,实现减震,通过所述阻尼架34,可方便减少震动幅度。
所述弹性件32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弹性件,请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2是弹簧。
所述阻尼架34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阻尼架34为倒U形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阻尼架34的顶板套接在所述减震管33外,所述阻尼架34的两个侧板均安装在所述支撑座35上。
所述支撑座35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35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水平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
所述底部减震机构30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减震机构30的数目为4个,4个所述底部减震机构30分布在一个矩形的4个角部。
所述前防护栏4位于所述左防护栏2的前端和所述右防护栏3的前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防护栏2的前端和所述的右防护栏3的前端,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前防护栏4的右端水平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右防护栏3的前端,所述前防护栏4的左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左防护栏2的前端。采用上述设置,通过所述前防护栏4可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左防护栏2的前端和所述右防护栏3的前端之间的开口位置,便于施工人员进出。
所述前防护栏4的左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左防护栏2的前端,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还包括左安装块36、右安装块37和连接把手38,所述左安装块36和所述右安装块37左右相互间隔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的左防护栏2的前端和所述的前防护栏4的左端之前且分别连接所述的左防护栏2的前端和所述的前防护栏4的左端,所述左安装块36和所述右安装块37分别竖向设置有左插槽39和右插槽40,所述连接把手38为倒U形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把手38的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左插槽39和所述右插槽40中。
采用上述设置,在需要打开所述左防护栏2的前端和所述右防护栏3的前端之间的开口位置时,将所述连接把手38向上提起,从而将所述左侧臂和所述右侧臂从所述左插槽39和所述右插槽40中向上拔出,然后可以将所述前防护栏4以所述前防护栏4的右端为中心水平逆时针转动(从上往下看),将所述左防护栏2的前端和所述右防护栏3的前端之间的开口位置打开;在需要关闭所述左防护栏2的前端和所述右防护栏3的前端之间的开口位置时,将所述前防护栏4以所述前防护栏4的右端为中心水平顺时针转动(从上往下看),直至所述前防护栏4位于所述左防护栏2的前端和所述右防护栏3的前端之间,将所述连接把手38置于所述左安装块36和所述右安装块37的上方,使得所述左侧臂和所述右侧臂分别对准所述左插槽39和所述右插槽40,然后向下移动所述连接把手38,使得所述左侧臂和所述右侧臂分别竖向插入所述左插槽39和所述右插槽40中,从而将所述左防护栏2的前端和所述右防护栏3的前端之间的开口位置关闭。
所述左安装块36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更进一步地,所述左安装块36的数目为多块,多块所述左安装块36上下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右安装块37的数目和所述连接把手38的数目均与所述的左安装块36的数目相同,所述右安装块37、所述连接把手38和所述左安装块36一一对应设置。请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左安装块36的数目为2块。
使用时,由于左前红外线感应器11设置在左前警报器7上,左前警报器7设置在左防护栏2的前端上,且左前红外线感应器11朝右设置,而前防护栏4位于左防护栏2的前端和右防护栏3的前端之间,因此,左前红外线感应器11发出的红外线通过前防护栏4的上方,如果有施工人员从前防护栏4的上方翻越前防护栏4时,将被左前红外线感应器11检测到而发送报警信号至左前警报器7报警;
由于左后红外线感应器12设置在左后警报器8上,左后警报器8设置在左防护栏2的后端上,且左后红外线感应器12朝前设置,因此,左后红外线感应器12发出的红外线通过左防护栏2的上方,如果有施工人员从左防护栏2的上方翻越左防护栏2时,将被左后红外线感应器12检测到而发送报警信号至左后警报器8报警;
由于右前红外线感应器13设置在右前警报器9上,右前警报器9设置在右防护栏3的前端上,且右前红外线感应器13朝后设置,因此,右前红外线感应器13发出的红外线通过右防护栏3的上方,如果有施工人员从右防护栏3的上方翻越右防护栏3时,将被右前红外线感应器13检测到而发送报警信号至右前警报器9报警;
由于右后红外线感应器14设置在右后警报器10上,右后警报器10设置在右防护栏3的后端上,且右后红外线感应器14朝左设置,而后防护栏5位于左防护栏2的后端和右防护栏3的后端之间,因此,右后红外线感应器14发出的红外线通过后防护栏5的上方,如果有施工人员从后防护栏5的上方翻越后防护栏5时,将被右后红外线感应器14检测到而发送报警信号至右后警报器10报警。
通过吊环安装机构15可以对吊机放下施工吊篮时进行减震,具体地,在吊机放下施工吊篮时,左防护栏2和右防护栏3分别对左边的吊环安装机构15的前滑杆16和后滑杆20以及右边的吊环安装机构15的前滑杆16和后滑杆20具有向下的作用力,吊机对两个吊环6具有向上的作用力,依次通过连接架25、固定箍24以及前连接板19和后连接板23对前固定管17和后固定管21具有向上的作用力,在所述前弹性件18的拉力作用下,所述前固定管17相对于所述前滑杆16上下移动,所述后固定管21相对于所述后滑杆20上下移动,实现减震。
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吊环安装机构,可以对吊机放下施工吊篮时进行减震,不会导致施工工具或材料受损,提高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左前警报器、左后警报器、右前警报器、右后警报器、左前红外线感应器、左后红外线感应器、右前红外线感应器和右后红外线感应器,可以对施工人员翻越施工吊篮的行为进行监管,可方便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在施工吊篮内进行实时监控,降低了监管难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解决了现有的施工吊篮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安装安全警示装置,工人常有违规翻越吊篮的情况,安全监管难度大,安全系数低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底部减震机构,可以对施工吊篮落地时进行减震,不会导致施工工具或材料受损,提高实用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具有报警功能,方便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管,提高安全系数,还具有减震功能,防止施工工具或材料受损,提高实用性,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实用新型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包括底板、左防护栏、右防护栏、前防护栏、后防护栏和两个吊环,所述底板水平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防护栏和所述右防护栏均竖向设置并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左右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前防护栏和所述后防护栏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前防护栏位于所述左防护栏的前端和所述右防护栏的前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防护栏的前端和所述的右防护栏的前端,所述后防护栏位于所述左防护栏的后端和所述右防护栏的后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左防护栏的后端和所述的右防护栏的后端,两个所述吊环均竖向设置并分别安装在所述左防护栏的中部和所述右防护栏的中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还包括左前警报器、左后警报器、右前警报器、右后警报器、左前红外线感应器、左后红外线感应器、右前红外线感应器、右后红外线感应器和两个吊环安装机构,其中:
所述左前警报器、所述左后警报器、所述右前警报器和所述右后警报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左防护栏的前端、所述的左防护栏的后端、所述的右防护栏的前端和所述的右防护栏的后端上,所述左前红外线感应器、所述左后红外线感应器、所述右前红外线感应器和所述右后红外线感应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前警报器、所述左后警报器、所述右前警报器和所述右后警报器上并分别信号连接所述左前警报器、所述左后警报器、所述右前警报器和所述右后警报器且分别朝右、朝前、朝后和朝左设置;
所述吊环安装机构包括前滑杆、前固定管、前弹性件、前连接板、后滑杆、后固定管、后弹性件、后连接板、固定箍和连接架,所述前滑杆、所述后滑杆、所述前固定管、所述后固定管、所述前弹性件和所述后弹性件均竖向设置,所述前滑杆和所述后滑杆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前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后固定管的下端分别竖向可移动套设在所述前滑杆的上端和所述后滑杆的上端上,所述前弹性件位于所述的前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的上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前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的上端,所述后弹性件位于所述的后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后滑杆的上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后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后滑杆的上端,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均水平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前固定管的上端和所述后固定管的上端上,所述固定箍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固定箍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架设置在所述固定箍的中部上;
两个所述吊环安装机构左右相互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吊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吊环安装机构的所述连接架上,左边的所述吊环安装机构的所述前滑杆和所述后滑杆均安装在所述的左防护栏的中部上,右边的所述吊环安装机构的所述前滑杆和所述后滑杆均安装在所述的右防护栏的中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警报器、所述左后警报器、所述右前警报器和所述右后警报器均为蜂鸣警报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滑杆的数目为两根,两根所述前滑杆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前固定管的数目和所述前弹性件的数目均与所述的前滑杆的数目相同,所述前固定管、所述前弹性件和所述前滑杆一一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滑杆的数目为两根,两根所述后滑杆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后固定管的数目和所述后弹性件的数目均与所述的后滑杆的数目相同,所述后固定管、所述后弹性件和所述后滑杆一一对应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弹性件和所述后弹性件分别为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的前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的上端外,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的前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的上端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安装机构还包括前上限位块和前下限位块,所述前上限位块和所述前下限位块上下相互间隔设置并分别套接在所述的前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前滑杆的上端外,所述前弹性件位于所述前上限位块和所述前下限位块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前上限位块和所述前下限位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安装机构还包括后上限位块和后下限位块,所述后上限位块和所述后下限位块上下相互间隔设置并分别套接在所述的后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的后滑杆的上端外,所述后弹性件位于所述后上限位块和所述后下限位块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后上限位块和所述后下限位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还包括底部减震机构,所述底部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柱、弹性件、减震管、阻尼架和支撑座,所述减震管竖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弹性件竖向设置在所述减震管中,所述减震柱竖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底板下且连接所述底板,所述减震柱的下端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减震管的上端中并抵靠在所述弹性件上,所述阻尼架套接在所述减震管外并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多个所述底部减震机构相互水平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护栏的右端水平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右防护栏的前端,所述前防护栏的左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左防护栏的前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还包括左安装块、右安装块和连接把手,所述左安装块和所述右安装块左右相互间隔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的左防护栏的前端和所述的前防护栏的左端之前且分别连接所述的左防护栏的前端和所述的前防护栏的左端,所述左安装块和所述右安装块分别竖向设置有左插槽和右插槽,所述连接把手为倒U形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把手的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竖向可移动插设在所述左插槽和所述右插槽中。
CN202321966797.1U 2023-07-25 2023-07-25 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 Active CN220928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66797.1U CN220928651U (zh) 2023-07-25 2023-07-25 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66797.1U CN220928651U (zh) 2023-07-25 2023-07-25 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28651U true CN220928651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32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66797.1U Active CN220928651U (zh) 2023-07-25 2023-07-25 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28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95267B (zh) 一种挖机破碎锤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20928651U (zh) 具有报警和减震功能的施工吊篮
CN109406309A (zh) 一种建筑材料加工用检测装置
CN207484937U (zh) 一种高空吊篮用安全防护装置
CN112127622A (zh) 一种安全提升警示铃爬架
CN207779663U (zh) 一种用于吊篮安全锁坠落试验时防止钢丝绳跳动的装置
CN210289077U (zh) 一种建筑外墙清洗用吊篮
CN209230944U (zh) 一种用于吊篮安全锁的坠落试验装置
CN113931423A (zh) 一种降噪式建筑施工平台及其搭建工艺
CN204778520U (zh) 一种吊钩冲顶防坠装置
CN216446478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施工吊篮
CN219118724U (zh) 施工吊篮
KR101918450B1 (ko) 무비계를 이용한 가설물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CN220058785U (zh) 悬挑防护棚安装结构
CN220599129U (zh) 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工程吊篮
CN105800473A (zh) 带堆料小车联动的龙门起重机
CN218493048U (zh) 一种建筑外部清理用吊篮
CN220319076U (zh) 一种具有防坠功能的建筑施工用施工架
CN217326387U (zh) 一种吊篮下限位装置
CN213143826U (zh) 一种稳固建筑吊篮的安全防护装置
CN221093349U (zh) 一种引水调压井扩挖用安全罐笼井架结构
CN214498343U (zh) 一种悬挂型吊篮
CN215629460U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防高空掉落装置
CN214407953U (zh) 一种安全网性能检测装置
CN218287386U (zh) 一种工程机械驾驶室的车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