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28101U - 一种坐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坐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28101U
CN220928101U CN202322380427.6U CN202322380427U CN220928101U CN 220928101 U CN220928101 U CN 220928101U CN 202322380427 U CN202322380427 U CN 202322380427U CN 220928101 U CN220928101 U CN 220928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line
flushing
sewage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804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全舵
周兆林
赵向阳
王国芳
王森
邓思垒
李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Youy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You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Youy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You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804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28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28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28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坐便器,主体部内形成有便池腔和安装腔,便池腔具有冲水入口和冲水出口,安装腔设置冲水管路、排污管道、水箱、通气管路,冲水管路与冲水入口连通,排污管道与冲水出口连通,排污管道与冲水出口的连通位置处形成第一水封区域,排污管道内形成第二水封区域,水箱设于安装腔内并位于排污管道的上方,水箱与冲水管路连通,通气管路连通于水箱与排污管道之间,通气管路与排污管道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一水封区域与第二水封区域之间的管道上,水箱向冲水管路内供水时,第一水封区域与第二水封区域之间的管道内的空气经通气管路流入水箱内。该坐便器为一种双动力虹吸式结构,达到同样排污效果的情况大幅度降低用水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坐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坐便器。
背景技术
坐便器,又称马桶,按排污方式分为落差式和虹吸式。落差式借助冲洗水的重力将污物排走,冲水排污过程中只形成正压,没有负压。虹吸式借助冲洗水在排污管道内充满水后所形成的一定压力(虹吸现象)将污物排走,是一种推进式结构。
为达到同样的冲洗效果,落差式坐便器的用水量为8L,虹吸式坐便器的用水量能够降为5L。但是,坐便器单次冲水量的降低始终是该技术领域需要不断提升的技术问题及追求的技术效果。
因此,亟待提出一种全新的坐便器冲水方式,以达到更加节水、节能的效果。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坐便器,为一种双动力虹吸式结构,达到同样排污效果的情况大幅度降低用水量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坐便器,包括:
主体部,其内形成有便池腔和安装腔,所述便池腔具有冲水入口和冲水出口;
冲水管路,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与所述冲水入口连通,用于向所述便池腔内冲水;
排污管道,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与所述冲水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便池腔内的污物排出,所述排污管道与所述冲水出口的连通位置处形成第一水封区域,所述排污管道内形成第二水封区域;
水箱,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位于所述排污管道的上方,所述水箱与所述冲水管路连通,用于向所述冲水管路内供水;
通气管路,其连通于所述水箱与所述排污管道之间,所述通气管路与所述排污管道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水封区域与所述第二水封区域之间的管道上;
其中,所述水箱向所述冲水管路内供水时,所述第一水封区域与所述第二水封区域之间的管道内的空气经所述通气管路流入所述水箱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上下对接以形成储水腔;
所述下壳内设有走气管,所述走气管的上端与所述上壳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储水腔的储水上限位低于所述走气管的上端,所述走气管的下端与所述通气管路连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路与所述排污管道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排污管道的顶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污管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排污管道一段、排污管道二段、排污管道三段、以及排污管道四段,所述排污管道一段自所述冲水出口斜向上延伸,所述排污管道二段自所述排污管道一段的顶部向下延伸,所述排污管道三段自所述排污管道二段的底部朝靠近所述排污管道一段的方向斜向上延伸,所述排污管道四段自所述排污管道三段的顶部向下延伸;
所述通气管路的一端设于所述排污管道一段与所述排污管道二段的连通位置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上下对接以形成储水腔;
所述下壳上设有让位槽,所述排污管道的顶部正对所述让位槽,所述通气管路穿经所述让位槽。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水管路包括冲水主管路、第一冲水支管路、第二冲水支管路,所述冲水主管路、所述第一冲水支管路、以及所述第二冲水支管路之间通过分水阀连通,所述分水阀具有关闭状态以切断所述冲水主管路与所述第一冲水支管路、所述第二冲水支管路之间的连通,所述分水阀具有开启状态以将所述冲水主管路、所述第一冲水支管路、以及所述第二冲水支管路连通,所述冲水主管路与所述水箱的底部连通;
所述便池腔的底部设有进污腔、和与所述进污腔连通的第一冲水入口,所述冲水出口与所述进污腔连通;
所述便池腔的顶部沿其周向方向上设有导水槽,所述便池腔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导水槽连通的第二冲水入口;
所述第一冲水支管路与所述第一冲水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冲水支管路与所述第二冲水入口连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冲水主管路进入所述第一冲水支管路内的水量小于进入所述第二冲水支管路内的水量。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水管路位于所述排污管道的旁侧、并位于所述水箱的下方,所述水箱的底部设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位于所述排污管道的另一相对旁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坐便器包括清洗加热组件,所述清洗加热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清洗进水电磁阀、清洗加热器、清洗出水部,所述清洗进水电磁阀和所述清洗加热器设于所述水箱的底部,所述清洗出水部设于所述水箱的顶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上下对接以形成储水腔;
所述下壳上设有用于为所述通气管路走管用的让位槽,所述上壳上设有走管口,所述走管口与所述让位槽连通,所述上壳的上部设有安装座,所述清洗出水部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清洗出水部与所述清洗加热器之间的水管路穿经所述走管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所公开的坐便器为一种双动力虹吸式排污方式,通气管路的设置,使排污管道内的虹吸成为对便池腔内水及污物的“前推后拉”的双动力结构,从而在达到同样排污效果的情况大幅度降低用水量。
水箱设于排污管道和冲水管路的上方,水箱与排污管道上限布置,水箱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冲水管路内,取消水泵,有助于降低产品成本和冲水可靠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坐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坐便器从后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坐便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坐便器省略盖体和盖体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主体部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6为根据实施例的排污管道、水箱、通气管路、冲水管路、清洗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从Q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实施例的排污管道、水箱、通气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实施例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实施例的水箱、清洗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实施例的水箱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主体部;110、便池腔;111、第一冲水入口;112、第二冲水入口;113、进污腔;114、冲水出口;115、导水槽;120、安装腔;
200、排污管道;210、第一水封区域;220、第二水封区域;231、排污管道一段;232、排污管道二段;233、排污管道三段;234、排污管道四段;
300、水箱;310、上壳;320、下壳;321、走气管;330、让位槽;340、走管口;350、安装座;360、进水电磁阀;370、第一管接头;380、第二管接头;
400、冲水管路;410、冲水主管路;420、第一冲水支管路;430、第二冲水支管路;440、分水阀;
500、通气管路;
600、液位传感器;
710、盖体;720、盖体座;
800、清洗加热组件;810、清洗电磁阀;820、清洗加热器;830、清洗出水部;840、水管路;850、清洗水泵;
900、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坐便器,参照图1至图8,其包括主体部100、排污管道200、冲水管路400、通气管路500、水箱300等组成。
主体部100为陶瓷结构,其内形成便池腔110和安装腔120。安装腔120用于安装排污管道200、冲水管路400、通气管路500、水箱300等。坐便器整体结构布局紧凑,体积小,占用空间小。图5为主体部100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便池腔110具有冲水入口和冲水出口114。排污用的冲水从冲水入口流入便池腔110内,对便池腔110内的污物进行冲洗,便池腔110内的污物在水流作用下从冲水出口114排出。
冲水管路400设于安装腔120内,冲水管路400与冲水入口连通,用于向便池腔110内冲水。冲水入口可以在多处设置,以使冲水管路400向便池腔110的多处位置同时冲水,提高排污效果。
排污管道200设于安装腔120内,排污管道200与冲水出口114连通,用于将便池腔110内的污物排出。
排污管道200与冲水出口114的连通位置处形成第一水封区域210,排污管道200内形成第二水封区域220,参照图3。排污管道200通过自身的弯折结构形成双水封结构,有效防止臭味外溢。
水箱300设于安装腔120内、并位于排污管道200的上方,水箱300与冲水管路400连通,用于向冲水管路400内供水。
水箱300的储水上限位与水箱300的顶部之间具有距离以形成空气填充空间。
通气管路500连通于水箱300与排污管道200之间,通气管路500与空气填充空间连通,也就是说,通气管路500与水箱300的连通位置高于水箱300的储水上限位,通气管路500与排污管道200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一水封区域210与第二水封区域220之间的管道上。
排污时,水箱300向冲水管路400内供水,由于水箱300位于排污管道200和冲水管路400的上方,水箱300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经冲水管路400、冲水入口流入便池腔110内,对便池腔110内的污物进行冲洗,在这个过程中,水箱300内的水位不断下降,水箱300靠上空间内形成负压,在该负压作用下,第一水封区域210与第二水封区域220之间的管道内的空气经通气管路500流入水箱300内,使第一水封区域210与第二水封区域220之间的管道内也形成负压,从而在第一水封区域210的前方(沿水流动方向)形成一个拉力,吸取便池腔110内的水,提高水流速度。如此,便池腔110内的水及污物沿排污管道200向外排出就有两个动力,一个动力是水从冲水管路400、冲水入口流入便池腔110内的冲水动力,另一个动力则是由于第一水封区域210与第二水封区域220之间的管道内的空气经通气管路500流入水箱300内而在第一水封区域210与第二水封区域220之间的管道内形成负压以吸取便池腔110内水的吸水动力,进而使得冲水排污速度更快,以最少的水量达到较好的排污效果。
该坐便器为一种双动力虹吸式排污方式,通气管路500的设置,使排污管道200内的虹吸成为对便池腔110内水及污物的“前推后拉”的双动力结构,从而在达到同样排污效果的情况大幅度降低用水量。
水箱300内的水位达到储水上限位时,由于通气管路500与水箱300的连通位置高于水箱300的储水上限位,可以有效避免水箱300内的水从通气管路500流入排污管道200内。
水箱300的储水上限位与水箱300的顶部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该段距离相当于在水箱300的顶部预留出一个空气填充空间,通气管路500的一端与该空气填充空间连通。
水箱300设于排污管道200和冲水管路400的上方,水箱300与排污管道200上下布置,水箱300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冲水管路400内,取消水泵,有助于降低产品成本和冲水可靠性。
由于取消了水泵,冲水管路400内设有控制阀,用于控制冲水管路400的通断。冲水时,控制阀打开,水箱300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经冲水管路400流入便池腔110内。不冲水时,控制阀关闭。
水箱300内设有液位传感器600,用于检测水箱300内的水量。
坐便器接收到冲水信号时,冲水管路400内的控制阀打开,水箱300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经冲水管路400流入便池腔110内,对便池腔110内的污物进行冲洗,与此同时,水箱300内的水位不断下降,水箱300的内腔靠上空间内形成负压,在该负压作用下,第一水封区域210与第二水封区域220之间的管道内的空气经通气管路500流入水箱300内,使第一水封区域210与第二水封区域220之间的管道内也形成负压,从而在第一水封区域210的前方(沿水流动方向)形成一个拉力,吸取便池腔110内的水及污物,便池腔110内的水及污物在冲水动力和负压吸取动力的双重作用下被排出排污管道200;
当液位传感器600检测到水箱300内的水位下降至第一位置时,冲水管路400内的电磁阀关闭,切断冲水管路400,停止对便池腔110的冲水,进水管路840开始向水箱300内补水,直至液位传感器600检测到水箱300内的水位上升至储水上限位时停止补水。进水管路840上设有进水电磁阀360,控制进水的通断。
水箱300补水时,水箱300内的水位不断升高,水箱300顶部的空气经通气管路500流入第一水封区域210与第二水封区域220之间的管道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通气管路500与排污管道200的连通位置位于排污管道200的顶部。污物沿排污管道200排出时,可以有效防止污物沿通气管路500倒灌进入水箱300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8,排污管道200包括依次连通的排污管道一段231、排污管道二段232、排污管道三段233、以及排污管道四段234。排污管道一段231自冲水出口114斜向上延伸,排污管道二段232自排污管道一段231的顶部向下延伸,排污管道三段233自排污管道二段232的底部朝靠近排污管道一段231的方向斜向上延伸,排污管道四段234自排污管道三段233的顶部向下延伸。排污管道200整体大致呈∽型结构。
排污管道一段231与冲水出口114的连通位置处形成第一水封区域210,排污管道二段232与排污管道三段233的连通位置处形成第二水封区域220。
通气管路500的一端设于排污管道一段231与排污管道二段232的连通位置处,使通气管路500位于排污管道200的顶部,避免排污时污物倒灌进入通气管路500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水箱300的底部设有让位槽330,排污管道200的顶部正对让位槽330,通气管路500穿经让位槽330。
由于水箱300位于排污管道200的上方,让位槽330的设置,充分利用水箱300与排污管道200之间的间隙,让位槽330为通气管路500的走管提供了空间,提高水箱300、排污管路以及通气管路500在上下方向上的布局紧凑性,并且,对通气管路500也起到一定限位作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冲水管路400包括冲水主管路410、第一冲水支管路420、第二冲水支管路430,冲水主管路410、第一冲水支管路420、以及第二冲水支管路430之间通过分水阀440连通。分水阀440即为上文所记载的冲水管路400内的控制阀。分水阀440具有关闭功能。分水阀440具有关闭状态以切断冲水主管路410与第一冲水支管路420、第二冲水支管路430之间的连通,分水阀440具有开启状态以将冲水主管路410、第一冲水支管路420、以及第二冲水支管路430连通。
冲水主管路410与水箱300连通,具体的,冲水主管路410与水箱300的底部连接,以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实现冲水。
参照图5,便池腔110的底部设有进污腔113、和与进污腔113连通的第一冲水入口111,冲水出口114与进污腔113连通,第一冲水入口111与冲水出口114相对设置。
便池腔110的顶部沿其周向方向上设有导水槽115,便池腔110的顶部设有与导水槽115连通的第二冲水入口112。
第一冲水支管路420与第一冲水入口111连通,第二冲水支管路430与第二冲水入口112连通。
冲厕时,分水阀440由关闭状态转为开启状态,水箱300内的水经冲水主管路410和分水阀440,流入第一冲水支管路420和第二冲水支管路430内,第二冲水支管路430内的水从第二冲水入口112流出,沿着导水槽115流动的过程中,水顺着便池腔110的内周壁向进污腔113流动,对便池腔110内的污物进行冲洗,第一冲水支管路420内的水从第一冲水入口111冲入进污腔113内,将进污腔113内的污物推向冲水出口114,流入排污管道200内,排出污物;
与此同时,水箱300内的水位不断下降,水箱300的内腔靠上空间内形成负压,在该负压作用下,第一水封区域210与第二水封区域220之间的管道内的空气经通气管路500流入水箱300内,使第一水封区域210与第二水封区域220之间的管道内也形成负压,从而在第一水封区域210的前方(沿水流动方向)形成一个拉力,吸取进污腔113内的水及污物,进污腔113内的水及污物在冲水动力和负压吸取动力的双重作用下被排出排污管道200;
当液位传感器600检测到水箱300内的水位下降至第一位置时,分水阀440由开启状态转为关闭状态,水箱300停止向冲水管路400内供水,进水管路840开始向水箱300内补水,直至液位传感器600检测到水箱300内的水位上升至储水上限位时停止补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从冲水主管路410进入第一冲水支管路420内的水量小于进入第二冲水支管路430内的水量,使更多的水从便池腔110的顶部向下流动,提高便池腔110的排污冲洗效果,同时有助于降低用水量。
进污腔113内的污物向排污管道200内的流动有两个驱动力,一个动力是从第一冲水入口111流出的冲水动力,将进污腔113内的污物冲向排污管道200内,另一个动力则是由于第一水封区域210与第二水封区域220之间的管道内的空气经通气管路500流入水箱300内而在第一水封区域210与第二水封区域220之间的管道内形成负压以吸取进污腔113内水及污物的吸水动力,进而使得冲水排污速度更快,以最少的水量达到较好的排污效果。
正是由于排污管道200内的虹吸能够对便池腔110内水及污物达到“前推后拉”的双动力效果,所以,经分水阀440分配流入第一冲水支管路420的水量不必很多,得以使更多的水流入第二冲水支管路430内,较多的水从便池腔110的顶部向下流动,提高便池腔110的排污冲洗效果,达到降低用水量的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和图10,冲水管路400位于排污管道200的旁侧、并位于水箱300的下方,水箱300的底部设有控制部900,控制部900位于排污管道200的另一相对旁侧。控制部900用于控制冲水相关控制阀的开启及关闭。
将冲水管路400设于排污管道200的旁侧,充分利用排污管道200与主体部100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提高结构紧凑性。控制部900设于相对的另一侧,则充分利用排污管道200与主体部100的另一相对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并且,冲水管路400与控制部900相对分开设置,避免冲水管路400发生漏水等故障时损坏控制部900。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坐便器包括清洗加热组件800,清洗加热组件800包括依次连接的清洗电磁阀810、清洗加热器820、清洗出水部830。清洗水泵850为清洗加热组件800内的水流提供动力。
按下清洗按钮,清洗电磁阀810开始进水,清洗电磁阀810的水源为独立进水,并提前过滤,水进入清洗加热器820内进行加热,根据控制部900的控温指令,加热到合适温度后进入清洗出水部830,然后流出。
清洗电磁阀810和清洗加热器820设于水箱300的底部,与控制部900设于不同侧,充分利用水箱300底部的安装空间。
本实施例中的水箱300不仅作为储水装置,还作为控制部900、清洗加热组件800的安装载体。
水箱300上设有上下贯通的走管口340,水箱300的上部设有安装座350,清洗出水部830设于安装座350上,清洗出水部830与清洗加热器820之间的水管路840穿经走管口340,便于走管。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1,水箱300包括上壳310和下壳320,上壳310与下壳320上下对接以形成储水腔。
下壳320内设有走气管321,走气管321与下壳320一体加工成型,走气管321的上端与上壳310之间具有间隙,储水腔的储水上限位低于走气管321的上端,走气管321的下端与通气管路500连通。
由于通气管路500与水箱300的底部连接,走气管321的设置,相当于对通气管路500的进气端口进行了向上延长,使通气管路500与水箱300内靠上的空间连通,避免水箱300内的水经通气管路500流入排污管道200内。
将通气管路500与水箱300的底部连接,另一作用还在于,由于水箱300顶置,通气管路500、冲水管路400、排污管道200都位于水箱300的底部,充分利用水箱300底部的安装空间,有助于提高结构紧凑性,减小坐便器的整体高度尺寸。
下壳320的底部设有第一管接头370和第二管接头380,第一管接头370与走气管321上下正对连通,第一管接头370用于与通气管路500连接,第二管接头380用于与冲水主管路410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下壳320上设有用于为通气管路500走管用的让位槽330,上壳310上设有走管口340,走管口340与让位槽330连通,上壳310的上部设有安装座350。
水箱300的前侧中部区域让位槽330和走管口340的设置,使水箱300集成了走管功能,使管路的走管更为规整、紧凑、可靠。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120的顶部敞口,水箱300的一部分从安装腔120的顶部敞口露出。
坐便器包括盖体710和盖体座720,盖体710与盖体座720转动连接,盖体座720设于安装腔120的顶部敞口处以将水箱300的外露部分遮盖。
坐便器为智能坐便器,盖体710为智能马桶盖,集成冲洗、烘干、自动翻盖等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坐便器,包括:
主体部,其内形成有便池腔和安装腔,所述便池腔具有冲水入口和冲水出口;
冲水管路,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与所述冲水入口连通,用于向所述便池腔内冲水;
其特征在于,所述坐便器还包括:
排污管道,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与所述冲水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便池腔内的污物排出,所述排污管道与所述冲水出口的连通位置处形成第一水封区域,所述排污管道内形成第二水封区域;
水箱,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位于所述排污管道的上方,所述水箱与所述冲水管路连通,用于向所述冲水管路内供水;
通气管路,其连通于所述水箱与所述排污管道之间,所述通气管路与所述排污管道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水封区域与所述第二水封区域之间的管道上;
其中,所述水箱向所述冲水管路内供水时,所述第一水封区域与所述第二水封区域之间的管道内的空气经所述通气管路流入所述水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上下对接以形成储水腔;
所述下壳内设有走气管,所述走气管的上端与所述上壳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储水腔的储水上限位低于所述走气管的上端,所述走气管的下端与所述通气管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管路与所述排污管道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排污管道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污管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排污管道一段、排污管道二段、排污管道三段、以及排污管道四段,所述排污管道一段自所述冲水出口斜向上延伸,所述排污管道二段自所述排污管道一段的顶部向下延伸,所述排污管道三段自所述排污管道二段的底部朝靠近所述排污管道一段的方向斜向上延伸,所述排污管道四段自所述排污管道三段的顶部向下延伸;
所述通气管路的一端设于所述排污管道一段与所述排污管道二段的连通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上下对接以形成储水腔;
所述下壳上设有让位槽,所述排污管道的顶部正对所述让位槽,所述通气管路穿经所述让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水管路包括冲水主管路、第一冲水支管路、第二冲水支管路,所述冲水主管路、所述第一冲水支管路、以及所述第二冲水支管路之间通过分水阀连通,所述分水阀具有关闭状态以切断所述冲水主管路与所述第一冲水支管路、所述第二冲水支管路之间的连通,所述分水阀具有开启状态以将所述冲水主管路、所述第一冲水支管路、以及所述第二冲水支管路连通,所述冲水主管路与所述水箱的底部连通;
所述便池腔的底部设有进污腔、和与所述进污腔连通的第一冲水入口,所述冲水出口与所述进污腔连通;
所述便池腔的顶部沿其周向方向上设有导水槽,所述便池腔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导水槽连通的第二冲水入口;
所述第一冲水支管路与所述第一冲水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冲水支管路与所述第二冲水入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冲水主管路进入所述第一冲水支管路内的水量小于进入所述第二冲水支管路内的水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水管路位于所述排污管道的旁侧、并位于所述水箱的下方,所述水箱的底部设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位于所述排污管道的另一相对旁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坐便器包括清洗加热组件,所述清洗加热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清洗进水电磁阀、清洗加热器、清洗出水部,所述清洗进水电磁阀和所述清洗加热器设于所述水箱的底部,所述清洗出水部设于所述水箱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上下对接以形成储水腔;
所述下壳上设有用于为所述通气管路走管用的让位槽,所述上壳上设有走管口,所述走管口与所述让位槽连通,所述上壳的上部设有安装座,所述清洗出水部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清洗出水部与所述清洗加热器之间的水管路穿经所述走管口。
CN202322380427.6U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坐便器 Active CN220928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0427.6U CN220928101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坐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0427.6U CN220928101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坐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28101U true CN220928101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32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80427.6U Active CN220928101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坐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281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8389B (zh) 具有用于防止溢出的辅助水箱的坐便器
KR101201052B1 (ko) 변기 세정 장치 및 세정 방법
CN101932778B (zh) 排水连接件
CN112177118A (zh) 卫生洗净装置
US7927481B2 (en) System for the recovery of washing liquids used in showers, wash basins and/or baths
JP2006283400A (ja) 衛生洗浄便座装置及びトイレ装置
CN220928101U (zh) 一种坐便器
JP4925889B2 (ja) 洋風水洗式便器
KR100690335B1 (ko) 자동식 절수 양변기
KR20210004814A (ko) 위생 세정 장치
CN220928100U (zh) 一种马桶
CN112177122A (zh) 卫生洗净装置
KR100670933B1 (ko) 수돗물 절약 자동조절 필밸브를 구비한 양변기
CN220847876U (zh) 一种马桶
JP2010236201A (ja) 水洗大便器
KR100225965B1 (ko) 생활폐수를 이용한 수세식변기
CN202007437U (zh) 一种简易型家用流动保鲜储水装置
KR200439371Y1 (ko) 물 절감 좌변기
CN111155613B (zh) 一种具有节油功能的油封便器
CN211006914U (zh) 无水箱智慧型全自动冲水马桶
CN115461514A (zh) 马桶动态冲水法及动态冲水式防臭防溅水无水箱马桶
WO2007015405A1 (ja) 便器洗浄装置及び吸気装置
JP3049695U (ja) 直通式節水便器
KR100815206B1 (ko) 남성용 순환식 변기 세정장치
KR200372183Y1 (ko) 에너지절약형 변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