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3135U - 检测卡定位托盘 - Google Patents

检测卡定位托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3135U
CN220913135U CN202322194208.9U CN202322194208U CN220913135U CN 220913135 U CN220913135 U CN 220913135U CN 202322194208 U CN202322194208 U CN 202322194208U CN 220913135 U CN220913135 U CN 220913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rtion
positioning
tray
test car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942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陆一
谢均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Ehom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Ehom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Ehom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Ehom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942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3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3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31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检测卡定位托盘,包括托盘主体、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托盘主体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定位槽,第一接触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定位槽的第一槽壁上,第一接触部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槽壁之间形成有活动间隙,第二接触部固定连接于定位槽的第二槽壁上,且与第一接触部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或者,第二接触部为第二槽壁的壁面,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存在夹角。本实施例中,检测卡在到达容置空间时,可以将第一接触部的第二端向活动间隙挤压,以使第一接触部的第二端产生弹性变形,并通过第一接触部的第二端的回弹力将检测卡压紧在第二接触部上,进而实现检测卡与检测卡定位托盘之间的可靠固定。

Description

检测卡定位托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检测卡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卡定位托盘。
背景技术
血液样本预处理、孵育或分析等环节中,通常需要使用检测卡对血液样本进行承载,相关技术中,检测卡的通常是简单放置在托盘的开槽中,检测卡的位置不够固定,进而对血液样本的各个处理环节带来不利影响,比如,在血液样本预处理环节,若检测卡位置不够固定,可能因操作者误触碰检测卡导致检测卡中的血液样本洒落;又比如,在血液样本检测分析环节,因位置不固定导致检测卡偏离读值模块的获取图像范围,影响检测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检测卡定位托盘,以实现对位于检测卡定位托盘中的检测卡的可靠固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检测卡定位托盘,包括:
托盘主体,托盘主体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定位槽,定位槽中形成有容纳检测卡的容置空间,定位槽贯穿托盘主体的第一表面,以使检测卡从第一表面所在一侧沿第一方向到达容置空间中,定位槽具有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定位槽的第一槽壁上,第一接触部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槽壁之间形成有活动间隙;
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固定连接于定位槽的第二槽壁上,且与第一接触部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或者,第二接触部为第二槽壁的壁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卡定位托盘,包括托盘主体、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托盘主体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定位槽,定位槽中形成有容纳检测卡的容置空间,定位槽贯穿托盘主体的第一表面,以使检测卡从第一表面所在一侧沿第一方向到达容置空间中,定位槽具有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存在夹角,第一接触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定位槽的第一槽壁上,第一接触部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槽壁之间形成有活动间隙,第二接触部固定连接于定位槽的第二槽壁上,且与第一接触部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或者,第二接触部为第二槽壁的壁面。本实施例中,检测卡在到达容置空间时,可以将第一接触部的第二端向活动间隙挤压,以使第一接触部的第二端产生弹性变形,并通过第一接触部的第二端的回弹力将检测卡压紧在第二接触部上,进而实现检测卡与检测卡定位托盘之间的可靠固定。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卡定位托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卡定位托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检测卡插入检测卡定位托盘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检测卡插入检测卡定位托盘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检测卡、110-托盘主体、1101-定位槽、1102-第一表面、1103-第二表面、115-托座、118-限位件、1181-检测孔、120-加热件、170-第一接触部、171-第一端、172-第二端、1720-活动间隙、1721-第一间隙、1722-第二间隙、173-第一限位面、180-第二接触部、181-第二限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检测卡定位托盘,包括:
托盘主体110,托盘主体110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定位槽1101,定位槽1101中形成有容纳检测卡10的容置空间,定位槽1101贯穿托盘主体110的第一表面1102,以使检测卡10从第一表面1102所在一侧沿第一方向D1到达容置空间中,定位槽1101具有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之间存在夹角;
第一接触部170,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一端171固定连接于定位槽1101的第一槽壁上,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与第一槽壁之间形成有活动间隙1720;
第二接触部180,第二接触部180固定连接于定位槽1101的第二槽壁上,且与第一接触部170在第二方向D2上相对设置;或者,第二接触部180为第二槽壁的壁面;
如此,检测卡10在到达容置空间时,将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向活动间隙1720挤压,以使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产生弹性变形,并通过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的回弹力将检测卡10压紧在第二接触部180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卡定位托盘可以用于对检测卡10进行定位与固定,在一些示例中,检测卡10可以用于承载血液等类型的样本。一般来说,在不同的操作环节,承载有血液样本的检测卡10可能会被固定在不同的托盘,例如,在对血液样本滴加抗凝剂等预处理过程中,检测卡10可能需要固定在耗材支架的托盘上;在对血液样本进行拍照或计数的分析过程中,检测卡10可能固定在与血液检测设备匹配的托盘上。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卡定位托盘可以是以上某一个特定操作环节所使用的托盘,也可以泛指任一操作环节所使用的托盘。
检测卡定位托盘包括托盘主体110,该托盘主体110可以是用于承载检测卡10的主要结构,具体来说,托盘主体110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定位槽1101,定位槽1101内形成的容置空间可以用来容纳检测卡10。
为简化说明,第一方向D1可以对应为托盘主体110的长度方向,托盘主体110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表面可以对应为上述的第一表面1102,定位槽1101贯穿托盘主体110的第一表面1102,这也使得检测卡10可以从第一表面1102所在一侧插入定位槽1101,并可以沿第一方向D1运动到达容置空间中。
为避免检测卡10到达容置空间中后产生不期望的运动,影响检测卡10中血液样本的处理或分析,本实施例中,检测卡定位托盘还包括第一接触部170和第二接触部180,这两个接触部之间在第二方向D2上相对设置,以对检测卡10进行固定。其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之间存在夹角,比如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可以是垂直的,而结合上文中第一方向D1为托盘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例子,第二方向D2可以是托盘主体110的宽度方向。
定位槽1101可以具有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这两个槽壁可以是定位槽1101宽度方向两侧的槽壁,第一接触部170和第二接触部180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在一些示例中,此处采用固定连接形式可以是一体连接、焊接、卡合连接、紧固件连接等连接形式中的至少一者,此处可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170可以具有在第一方向D1上相对布置的第一端171和第二端172,其中,第一接触部170可以具体是通过第一端171与第一槽壁固定,而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则可以与第一槽壁之间存在活动间隙1720,也就是说,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可以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可以向活动间隙1720运动。
第一接触部170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其第二端172可以朝向活动间隙1720发生弹性变形,相应地,根据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是否发生弹性变形,可以定义第一接触部170的释放状态和变形状态。在一些示例中,当容置空间中无检测卡10时,第一接触部170处于释放状态,此时,两个接触部之间的间隙小于检测卡10的宽度,这样,当检测卡10到达容置空间中时,可以将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向活动间隙1720挤压,使得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发生弹性变形,此时,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将产生回弹力,将检测卡10压紧在对侧的第二接触部180上,从而实现检测卡10的可靠固定。
在一些可行实施方式中,第二接触部180可以为连续性结构,或者,第二接触部180也可以具有类似于第一接触部170的活动间隙1720等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接触部180也可以是指第二槽壁的壁面,即在以上托盘主体110的结构设计基础上,可以不另行设置其他实体结构,而是通过第二槽壁的壁面与检测卡10进行接触,第一接触部170产生的回弹力将检测卡10直接压紧在第二槽壁的壁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卡定位托盘,包括托盘主体110、第一接触部170以及第二接触部180,托盘主体110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定位槽1101,定位槽1101中形成有容纳检测卡10的容置空间,定位槽1101贯穿托盘主体110的第一表面1102,以使检测卡10从第一表面1102所在一侧沿第一方向D1到达容置空间中,定位槽1101具有在第二方向D2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之间存在夹角,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一端171固定连接于定位槽1101的第一槽壁上,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与第一槽壁之间形成有活动间隙1720,第二接触部180固定连接于定位槽1101的第二槽壁上,且与第一接触部170在第二方向D2上相对设置,或者,第二接触部180为第二槽壁的壁面。本实施例中,检测卡10在到达容置空间时,可以将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向活动间隙1720挤压,以使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产生弹性变形,并通过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的回弹力将检测卡10压紧在第二接触部180上,进而实现检测卡10与检测卡定位托盘之间的可靠固定。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接触部170包括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限位面173,第一限位面173朝向定位槽1101的槽底面倾斜布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170可以具有第一限位面173,该第一限位面173沿第一方向D1延伸,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面173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D1一致。在设置方位上,第一限位面173可以是朝向定位槽1101的槽底面的,同时,第一限位面173可以是相对于定位槽1101的槽底面倾斜布置的。
为便于理解第一限位面173的设置方位,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限位面173可以是平面,在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横截面上,第一限位面173与定位槽1101的槽底面之间,或者两者的延长线之间可以是呈锐角布置的。当然,在实际结构设计中,第一限位面173也可以是弧面,但也是可以朝向定位槽1101的槽底面倾斜布置的。
通过以上第一限位面173的设置,当检测卡10插入到容置空间中时,可以与第一限位面173接触,由于第一限位面173的方位设置,使得第一限位面173可以对检测卡10产生斜向下的压力,从而实现在定位槽1101的高度方向上对检测卡10的限位,提升对检测卡10的固定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二接触部180包括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二限位面18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横截面上,第二限位面181与第一限位面173对称布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部180同样可以具有朝向定位槽1101的槽底面倾斜布置的限位面,即上述的第二限位面18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横截面上,第二限位面181与第一限位面173之间可以是对称布置的。因此,当检测卡10插入到容置空间中时,第二限位面181也可以对检测卡10产生斜向下的压力,进一步实现在定位槽1101的高度方向上对检测卡10的限位,与此同时,由于第一限位面173和第二限位面181的对称布置,两个限位面对检测卡10的压力在第二方向D2上的分力可以是相向的,进而也有助于检测卡10在定位槽1101的宽度方向上的固定。
容易理解的是,第二限位面181与第一限位面173在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横截面上对称布置,并非限定第一接触部170和第二接触部180是对称布置的,两个接触部在形状或构造上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参见图1和图4,在第二方向D2上,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一端171与第二接触部18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与第二接触部180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相对于第一端171更为靠近第二接触部180,若将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一端171与第二接触部180之间的距离定位为第一距离,将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与第二接触部180之间的距离定位为第二距离,则存在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的关系。如此,当检测卡10在通过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与第二接触部180之间的空间时,可以可靠挤压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一端171,使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将检测卡10压紧在第二接触部180时;而当检测卡10在通过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一端171与第二接触部180之间的空间时,则可以因为相对较小的第一距离而顺畅通过,方便检测卡10在检测卡定位托盘中的插拔。
可选地,定位槽1101贯穿托盘主体110的第二表面1103;或者,托盘主体110的第二表面1103上设置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检测孔1181;其中,第二表面1103与第一表面1102相邻。
如上文所示的,检测卡10固定在检测卡定位托盘中时,可能需要对检测卡10中承载的血液样本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滴加抗凝剂,或者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或计数等,相应地,检测卡定位托盘需要进一步提供让操作者能够处理检测卡10中血液样本的开口。本实施例中,以上开口可以通过如下任一种结构形式来提供。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种结构形式为定位槽1101直接贯穿托盘主体110的第二表面1103,进而在第二表面1103上形成以上开口。在这种情况下,定位槽1101可以认为是开设在第二表面1103上的,同时,定位槽1101在长度延伸方向上贯穿了托盘主体110的第一表面1102,定位槽1101的加工较为简单。当检测卡10放入到容置空间时,可以直接暴露于第一表面1102,操作者可以从第一表面1102上方对检测卡10中的血液样本进行处理。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种结构形式为托盘主体110的第二表面1103上设置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检测孔1181,在这种情况下,定位槽1101相当于在第一表面1102上开设的孔,该孔的横截面形状与检测卡10匹配。托盘主体110的第二表面1103上开设检测孔1181,对应上述的开口。检测孔1181与容置空间连通,使得操作者可以从检测孔1181中对检测卡10上的血液样本进行处理。这种结构形式,使得托盘主体110具有较高的整体强度,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平面上对检测卡10进行可靠固定。
当然,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检测卡定位托盘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带有开口的盖板,盖板固定在托盘主体110的上端面,操作者通过盖板上的开口来对容置空间中的检测卡10上的血液样本进行处理。
可选地,如图4所示,活动间隙1720包括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间隙1721和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间隙1722,在朝向定位槽1101的槽底面的垂直投影中,第一间隙1721、第二间隙1722以及容置空间依次连通;第二间隙1722位于第一间隙1721的远离第一表面1102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活动间隙1720包括第一间隙1721和第二间隙1722,其中,第一间隙1721沿第一方向D1延伸,其可以具有相对较长的长度,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发生弹性变形时,可以向第一间隙1721运动。第二间隙1722用于连通第一间隙1721和容置空间,即第二间隙1722可以是与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的端部是相对布置的,使得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形成可活动的自由端。
第二间隙1722位于第一间隙1721的远离第一表面1102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相对于第一端171可以是远离第一表面1102的一端,检测卡10在从第一表面1102插入定位槽1101的过程中,可以先从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一端171经过,再到达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由于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一端171与第一槽壁之间固定连接,因而在两者之间可以比较方便地设置过渡表面,使得检测卡10能够沿过渡表面被轻松推入,避免在检测卡10在推入过程中发生卡滞。
当然,如图1所示,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间隙1722也可以位于第一间隙1721的靠近第一表面1102的一侧,保证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的表面具有一定的平滑度,使得检测卡10能够顺利推入至容置空间即可。
可选地,第一接触部170和第二接触部180的相对侧均具有弹性材料层(图中未示出),以使检测卡10在到达容置空间时,检测卡10沿第二方向D2的两侧均与弹性材料层弹性接触。
本实施例中,弹性材料层弹性可以是具有弹性的橡胶层,或者,也可以是弧形弹片等结构。在一些示例中,两个接触部可以本身为弹性材料,从而也具有相对设置的弹性材料层,或者,两个接触部可以是与托盘主体110一体连接的,而弹性材料层通过例如紧固件、粘结或者其他方式固定在接触部上。
弹性材料层的设置,一方面,使得检测卡10能够在回弹力的作用下可靠固定在检测卡定位托盘中;另一方面,弹性材料层本身也具有相对柔软的表面,可以减轻检测卡10插拔过程中产生的磨损,提升检测卡10和检测卡定位托盘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托盘主体110包括固定连接的托座115与限位件118,托座115与限位件118围合形成容置空间,第一接触部170和第二接触部180固定连接在限位件118上。
本实施例中,托盘主体110可以主要由托座115和限位件118连接得到,两者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等。第一接触部170和第二接触部180固定连接在限位件118上。通过以上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得托盘主体110能够在垂直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对检测卡10进行可靠固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降低托盘主体110的加工难度。
可选地,如图4所示,检测卡定位托盘还包括加热件120,加热件120固定连接于托座115,用于对位于容置空间中的检测卡10加热。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检测卡10可以用于承载血液样本,而血液样本的需要加热到预设温度区间,例如20~40℃,以便实现对血液样本的孵育,提升后续血液样本分析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检测卡定位托盘包括固定于托座115上的加热件120,以用于对容置空间中的检测卡10进行加热,实现对血液样本的孵育。
在一些示例中,加热件120可以是加热板或者加热丝等形式的结构,其在托座115上的布置方式,可以使得加热件120与位于容置空间的检测卡10直接接触,实现对检测卡10的直接加热,或者,也可以使得加热件120通过托座115与检测卡10间接接触,通过托座115的热传导实现对检测卡10的间接加热。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定位槽11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槽1101在第二方向D2上间隔布置。
本实施例中,托盘主体110上可以并列设置多个定位槽1101,便于同时对多个检测卡10进行固定。结合一些应用场景,在需要对血液样本进行预处理时,可多个检测卡10并列固定在托盘主体110上,操作者可以依次对这些检测卡10上的血液样本进行抗凝剂等试剂的滴加等,提升操作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检测卡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盘主体(110),所述托盘主体(110)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定位槽(1101),所述定位槽(1101)中形成有容纳检测卡(10)的容置空间,所述定位槽(1101)贯穿所述托盘主体(110)的第一表面(1102),以使检测卡(10)从所述第一表面(1102)所在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到达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定位槽(1101)具有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第一接触部(170),所述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一端(17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槽壁上,所述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槽壁之间形成有活动间隙(1720);
第二接触部(180),所述第二接触部(180)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槽(1101)的第二槽壁上,且与所述第一接触部(170)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或者,所述第二接触部(180)为所述第二槽壁的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卡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17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面(173),所述第一限位面(173)朝向所述定位槽(1101)的槽底面倾斜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卡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18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面(18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二限位面(181)与所述第一限位面(173)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卡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一端(171)与所述第二接触部(18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接触部(170)的第二端(172)与所述第二接触部(180)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卡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101)贯穿所述托盘主体(110)的第二表面(1103);或者,所述托盘主体(110)的第二表面(1103)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检测孔(1181);其中,所述第二表面(1103)与所述第一表面(1102)相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卡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间隙(172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间隙(1721)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间隙(1722),在朝向所述定位槽(1101)的槽底面的垂直投影中,所述第一间隙(1721)、所述第二间隙(1722)以及所述容置空间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间隙(1722)位于所述第一间隙(1721)的远离所述第一表面(1102)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卡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170)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80)的相对侧均具有弹性材料层,以使所述检测卡(10)在到达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检测卡(10)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均与所述弹性材料层弹性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卡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主体(110)包括固定连接的托座(115)与限位件(118),所述托座(115)与所述限位件(118)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接触部(170)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80)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件(118)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卡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件(120),所述加热件(120)固定连接于所述托座(115),用于对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的检测卡(10)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卡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1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槽(110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
CN202322194208.9U 2023-08-15 2023-08-15 检测卡定位托盘 Active CN220913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4208.9U CN220913135U (zh) 2023-08-15 2023-08-15 检测卡定位托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4208.9U CN220913135U (zh) 2023-08-15 2023-08-15 检测卡定位托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3135U true CN220913135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2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94208.9U Active CN220913135U (zh) 2023-08-15 2023-08-15 检测卡定位托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31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5415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for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system
KR0136998B1 (ko) 시편분석 시스템
KR20190095107A (ko) 부동 밀봉 브래킷을 갖는 플로우셀 카트리지
JPH0324035B2 (zh)
TWI396349B (zh) Connection device
CN220913135U (zh) 检测卡定位托盘
CN106124289A (zh) 一种免疫定量速测仪的孵育加热装置
US9214294B2 (en) Key switch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key switch device
CN205506664U (zh) 一种试剂卡紧固装置
CN218561421U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自动压紧装置及核酸检测仪
US8313697B2 (en) Cartridge and analyzing system
US7510682B2 (en) Test element analysis system
US6354856B1 (en) IC socket and contact pin thereof
CN213364793U (zh) 试剂卡及试剂卡固定装置
CN216012907U (zh) 一种用于处理载片标本的支架及其处理装置
CN217878912U (zh) 一种用于荧光层析免疫分析仪的测试卡托架结构
KR101101025B1 (ko) 커넥터
KR200215282Y1 (ko) 핸들러의 테스트부에서의 푸싱압력 조절장치
CN217416588U (zh) 试剂卡装载件及检测仪
CN217262899U (zh) 一种载具定位机构
CN215894171U (zh) 一种用于载片处理的盖板及其处理装置
US6768653B2 (en) Mount structure
CN217877745U (zh) 检测用治具
CN221016151U (zh) 转接固定支架及分析仪
CN220381134U (zh) 试剂供给装置及血细胞分析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