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8085U - 一种鞋底以及鞋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鞋底以及鞋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8085U
CN220898085U CN202322482847.5U CN202322482847U CN220898085U CN 220898085 U CN220898085 U CN 220898085U CN 202322482847 U CN202322482847 U CN 202322482847U CN 220898085 U CN220898085 U CN 220898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
shock absorbing
midsole
damping
sk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828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焕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4828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8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8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8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底以及鞋子,涉及鞋子技术领域,该鞋底包括中底和防滑耐磨外底;在鞋底的厚度方向上,中底和防滑耐磨外底依次层叠粘接;中底的外底面与防滑耐磨外底粘接;中底的内底面上设有蜂窝空心结构,蜂窝空心结构用于承压减震;通过在中底的外底面上粘接防滑耐磨外底,使鞋底具备防滑和耐磨功能;通过在中底上设置蜂窝空心结构,使鞋底具备良好的减震抗震功能,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鞋底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鞋底以及鞋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鞋底以及鞋子。
背景技术
鞋子作为人们日常用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进步,人们对鞋子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外观上要具有美感,而且在舒适性方面要求更高。
鞋子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于保护足部,使其便于行走的穿着物;由于人们工作需求或生活需要,往往需要长时间行走或站立,足部作为支撑人体全部重量的承载点,足部的受到压力很大,在此前提下鞋子的舒适性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有的相关技术中,鞋子的鞋底一般没有减震设计或使用减震材料代替作为减震功能或设计简单的减震结构,或者通过增加内固定的带有减震作用的鞋垫,导致使用者在长时间走路或站立时,其足部容易产生酸痛。
综上所述,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鞋底的减震设计存在减震设计过于简单,导致鞋底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以及鞋子,以解决现有的鞋底的减震设计存在减震设计过于简单,导致鞋底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底,所述鞋底包括中底和防滑耐磨外底;在所述鞋底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底和所述防滑耐磨外底依次层叠粘接;所述中底的外底面与所述防滑耐磨外底粘接;所述中底的内底面上设有蜂窝空心结构,所述蜂窝空心结构用于承压减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蜂窝空心结构由多个减震孔组成;所述中底从前往后方向依次划分有前跖部、中部和足跟部;所述前跖部从前往后方向依次划分有第一减震区和第二减震区;所述第一减震区、所述第二减震区、所述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上均均匀布置有多个所述减震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区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减震区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的直径;所述足跟部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减震区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的直径;所述足跟部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中部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震区的内底面上设置有多条横向布置的内减震槽;所述第二减震区的外底面上设置有多条横向布置的外减震槽,所述外减震槽与所述内减震槽交替错开布置;多个所述减震孔布置于多条所述内减震槽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减震孔沿所述内减震槽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区中的多个所述减震孔沿所述第一减震区的内侧边和所述内减震槽所围成的轮廓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区、所述第二减震区、所述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中的多个所述减震孔均沿横向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鞋底的外侧面设有高弹透气布包底;所述高弹透气布包底上设有交错布置的烫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耐磨外底上设有多个防滑异形凸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子,包括前述的鞋底;所述鞋底上设有鞋面,所述鞋面与所述中底相连并围成容纳脚的腔体;所述中底的侧边包裹所述鞋面的下部;所述鞋面上烫贴有交错布置的钻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所述鞋底设置有中底和防滑耐磨外底;在所述鞋底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底和所述防滑耐磨外底依次层叠粘接,且所述中底的外底面与所述防滑耐磨外底粘接;通过在所述中底的外底面上粘接所述防滑耐磨外底,使鞋所述底具备防滑和耐磨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中底的内底面上设有蜂窝空心结构,所述蜂窝空心结构用于承压减震;设置的所述蜂窝空心结构能够为使用者在行进或运动中提供良好的减震效果;且所述蜂窝空心结构也能够为使用者在长时间站立,提供良好的支撑性;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鞋底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所述蜂窝空心结构在承受使用者足部的压力时,在压力的压迫下所述蜂窝空心结构中的空心部分,由于挤压能够带来适度收缩,从而给使用者带来软绵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底的内底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底的外底面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滑耐磨外底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鞋底的侧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鞋底和鞋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鞋底;
2、中底;21、前跖部;211、第一减震区;212、第二减震区;22、中部;23、足跟部;
3、防滑耐磨外底;31、防滑异形凸块;
4、蜂窝空心结构;41、减震孔;
5、内减震槽;51、外减震槽;
6、高弹透气布包底;
7、烫钻;
8、鞋面;
9、钻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鞋底以及鞋子,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鞋底的减震设计存在减震设计过于简单,导致鞋底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鞋底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鞋底1包括中底2和防滑耐磨外底3;在所述鞋底1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底2和所述防滑耐磨外底3依次层叠粘接;所述中底2的外底面与所述防滑耐磨外底3粘接;所述中底2的内底面上设有蜂窝空心结构4,所述蜂窝空心结构4用于承压减震。
有益效果:由于所述鞋底1设置有中底2和防滑耐磨外底3;在所述鞋底1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底2和所述防滑耐磨外底3依次层叠粘接,且所述中底2的外底面与所述防滑耐磨外底3粘接;通过在所述中底2的外底面上粘接所述防滑耐磨外底3,使鞋所述底具备防滑和耐磨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中底2的内底面上设有蜂窝空心结构4,所述蜂窝空心结构4用于承压减震;设置的所述蜂窝空心结构4能够为使用者在行进或运动中提供良好的减震效果;且所述蜂窝空心结构4也能够为使用者在长时间站立,提供良好的支撑性;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鞋底1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所述蜂窝空心结构4在承受使用者足部的压力时,在压力的压迫下所述蜂窝空心结构4中的空心部分,由于挤压能够带来适度收缩,从而给使用者带来软绵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
有关上述防滑耐磨外底3的防滑结构,此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防滑耐磨外底3上设有多个防滑异形凸块31。
在进行时,在所述防滑耐磨外底3上突出的多个所述防滑异形凸块31,能够使所述鞋底1在湿化底面行走时,避免形成水膜,从而实现防滑效果。
有关上述蜂窝空心结构4的具体结构及所述中底2的结构划分,此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蜂窝空心结构4由多个减震孔41组成;所述中底2从前往后方向依次划分有前跖部21、中部22和足跟部23;所述前跖部21从前往后方向依次划分有第一减震区211和第二减震区212;所述第一减震区211、所述第二减震区212、所述中部22和所述足跟部23上均均匀布置有多个所述减震孔41。
有关上述减震孔41在所述第一减震区211内的具体设置方式,此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减震区211中的多个所述减震孔41沿所述第一减震区211的内侧边和所述内减震槽5所围成的轮廓布置。
在进行应用时,沿所述第一减震区211的内侧边和所述内减震槽5所围成的轮廓均匀布置多个所述减震孔41,能够给脚的前部的前半部分(脚趾部分)带来包裹性的减震效果,同时使所述第一减震区211的硬度有所强化,增强脚趾的抓地力,从而让使用者在行走或运动中提升发力效果。
进一步的,有关上述第二减震区212内的具体减震结构,此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二减震区212的内底面上设置有多条横向布置的内减震槽5;所述第二减震区212的外底面上设置有多条横向布置的外减震槽51,所述外减震槽51与所述内减震槽5交替错开布置;多个所述减震孔41布置于多条所述内减震槽5之间。
在进行应用时,通过在中底2的内底面和外底面分别交替错开布置的所述内减振槽5和所述外减振槽51,在中底的仰视上看,所述内减振槽5和所述外减振槽51上下错开对称;在行走时,脚掌接触地面能够自然弯曲,符合脚掌在行走中的姿态。
具体的,多个所述减震孔41沿所述内减震槽5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布置。
在进行应用时,所述第二减震区212作为所述鞋底1承载脚掌前部的后半部分(脚尖部分)的主要区域;在运动时,随着脚尖落地所述第二减震区212承受巨大压强,所述内减震槽5、以及所述内减震槽5与所述内减震槽5之间夹着的所述减震孔41的组合,在承受压强挤压时,能够带来更多的空腔,使所述第二减震区212能够有更大的空间产生形变,从而强化所述第二减震区212的减震效果。
有关上述多个减震孔41在所述第一减震区211、所述第二减震区212、所述中部22和所述足跟部23内的布置方式,此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减震区211、所述第二减震区212、所述中部22和所述足跟部23中的多个所述减震孔41均沿横向布置。
在进行应用时,所述第一减震区211、所述第二减震区212、所述中部22和所述足跟部23中的多个所述减震孔41均沿横向布置,即为多个所述减震孔41在所述第一减震区211、所述第二减震区212、所述中部22和所述足跟部23内自前往后多行排列布置。
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鞋底1具备美观的同时更耐用,此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鞋底1的外侧面设有高弹透气布包底6;所述高弹透气布包底6上设有交错布置的烫钻7。
在进行应用时,高弹透气布包底6的布料材质具备高弹性能和透气性能,从而达到通风透气的效果,避免包边沾水后很久都不干而造成包边脱落,解决了传统鞋底1的包边易脱落的问题。
其中,烫钻7是用钻石贴片采用烫贴的形式镶嵌于所述高弹透气布包底6上,区别于传统的粘贴形式,所述烫钻7安装得更牢固,能够在使用时更长时间的保持鞋子整体的美观。
鞋底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此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区211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4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减震区212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41的直径;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4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减震区212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41的直径;所述足跟部23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41的直径大于所述中部22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41的直径。
在进行应用时,所述减震孔41在所述第一减震区211、所述第二减震区212、所述中部22和所述足跟部23中使用不同的直径,能够根据脚掌的不同区域在所述中底2上的的受力情况,针对性地设计所述中底2上各区域的减震效果。
鞋子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包括上述的鞋底1;所述鞋底1上设有鞋面8,所述鞋面8与所述中底2相连并围成容纳脚的腔体;所述中底2的侧边包裹所述鞋面8的下部;所述鞋面8上烫贴有交错布置的钻片9。
在进行应用时,上述鞋面8也设有烫贴的交错布置的所述钻片9,且联合上述高弹透气布包底6和所述高弹透气布包底6上设有交错布置的所述烫钻7,能够形成一定的防水层,使所述鞋底1的侧边和所述鞋面8表面便于清洗,而且使所述鞋底1和所述鞋面8更美观。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底包括中底和防滑耐磨外底;
在所述鞋底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底和所述防滑耐磨外底依次层叠粘接;
所述中底的外底面与所述防滑耐磨外底粘接;
所述中底的内底面上设有蜂窝空心结构,所述蜂窝空心结构用于承压减震;
所述蜂窝空心结构由多个减震孔组成;
所述中底从前往后方向依次划分有前跖部、中部和足跟部;
所述前跖部从前往后方向依次划分有第一减震区和第二减震区;
所述第一减震区、所述第二减震区、所述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上均均匀布置有多个所述减震孔;
所述第一减震区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减震区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的直径;
所述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减震区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的直径;
所述足跟部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中部上布置的所述减震孔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减震区的内底面上设置有多条横向布置的内减震槽;
所述第二减震区的外底面上设置有多条横向布置的外减震槽,所述外减震槽与所述内减震槽交替错开布置;
多个所述减震孔布置于多条所述内减震槽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减震孔沿所述内减震槽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减震区中的多个所述减震孔沿所述第一减震区的内侧边和所述内减震槽所围成的轮廓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减震区、所述第二减震区、所述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中的多个所述减震孔均沿横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底的外侧面设有高弹透气布包底;
所述高弹透气布包底上设有交错布置的烫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滑耐磨外底上设有多个防滑异形凸块。
8.一种鞋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
所述鞋底上设有鞋面,所述鞋面与所述中底相连并围成容纳脚的腔体;
所述中底的侧边包裹所述鞋面的下部;
所述鞋面上烫贴有交错布置的钻片。
CN202322482847.5U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鞋底以及鞋子 Active CN220898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82847.5U CN220898085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鞋底以及鞋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82847.5U CN220898085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鞋底以及鞋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8085U true CN220898085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8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82847.5U Active CN220898085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鞋底以及鞋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8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084260A (en) Improved shoe sole containing discrete air-chambers
US5245766A (en) Improved cushioned shoe sole construction
CN203801752U (zh) 多孔尼龙运动袜
CN220898085U (zh) 一种鞋底以及鞋子
US20050066545A1 (en) Shoe insert pad
CN211459017U (zh) 一种新型按摩鞋
CN201267233Y (zh) 隐藏式增高减震鞋垫
CN210407247U (zh) 一种防滑耐磨女士皮鞋
CA2331598C (en)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regulation insole for the feet of the user applied in shoemaking
KR200341150Y1 (ko) 헬스 신발
CN111109757A (zh) 一种新型按摩鞋及其生产工艺
CN216907008U (zh) 内部带有气垫结构的运动鞋
CN210988503U (zh) 一种液压透气鞋垫
JP3245600U (ja) 複数層の構造を備える生体学的な靴底
CN215775921U (zh) 一种乌拉草抑菌除臭聚氨酯海绵鞋垫
CN215303387U (zh) 一种平底休闲鞋
CN211154026U (zh) 一种穿戴舒适的作训鞋
CN218043996U (zh) 一种水滴状缓震鞋底及其鞋子
CN213550066U (zh) 一种防护鞋底
CN220966540U (zh) 多层结构仿生鞋底
CN217906516U (zh) 一种防滑耐磨型休闲鞋
CN212307011U (zh) 一种防滑耐磨的鞋底
CN220212080U (zh) 一种新型双层鞋底结构
CN215913476U (zh) 一种轻便型的减震防滑凉鞋
CN220403242U (zh) 一种牛仔布凉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