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6014U - 连接线 - Google Patents

连接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6014U
CN220896014U CN202322527518.8U CN202322527518U CN220896014U CN 220896014 U CN220896014 U CN 220896014U CN 202322527518 U CN202322527518 U CN 202322527518U CN 220896014 U CN220896014 U CN 220896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witching
conductive
conductive area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275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冬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max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max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max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max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275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6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6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6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线,在该连接线上,通过连接切换装置的设置,使得用户直接调整切换壳体与座体的相对位置,即可使得对所需的插接端对应穿出插接位并露置于切换壳体上以供插接使用,并使其余的插接端对应穿入插接位内并收置于切换壳体内,从而单个连接端上即能够设置多个插接端;如此,单个连接线即能够对应适配插接连接于多种不同接口的端口中,极大地提高了连接线的普适性,无需用户额外购置接头转换器,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再者,非使用状态下的插接端会对应收置于切换壳体内,从而避免非使用状态的插接端因露置而发生磨损及其它损伤,提高了连接线的耐用性。

Description

连接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结构领域,尤其涉及连接线。
背景技术
连接线,能够将两个端口进行连接,用于传输电能和/或数据交互,在电子设备或数据传输等领域中均被广泛使用。
相关技术中的连接线通常包括线材以及设置在线材两端的端口,两个端口对应插接后,分别与两个端口连接的元器件或装置等即通过线材完成连接,非常的便捷。
但是,同一根连接线上的端口一经出厂即无法更改,因而针对需要连接的元器件、装置、设备或终端上的端口的不同,用户需要使用其它端口对应的连接线,或者在原有的连接线端口上增设插接转换头,通过插接转换头将连接线的端口转换为所需端口再行连接使用;综上,连接线的普适性非常差,进而导致用户的使用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线,能够适配不同的端口,且能够降低用户使用成本的连接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线,其包括线材及设置于所述线材上的连接切换装置;
所述线材上设置有若干连接端,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所述连接切换装置;
所述连接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端上的座体、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至少两个插接端以及活动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切换壳体,各所述插接端均与所述线材连接,所述切换壳体上设置有若干插接位,各所述插接位与各所述插接端一一对应;
所述切换壳体相对所述座体活动时,至少一个所述插接端穿出所述插接位并露置于所述切换壳体上,其余所述插接端穿入所述插接位内。
优选地,所述切换壳体滑动设置于所述座体上,各所述插接位内均开设有插接孔,所述切换壳体相对所述座体滑动时,至少一个所述插接端穿出所述插接孔并露置于所述切换壳体上,其余所述插接端穿入所述插接位内并收置于所述切换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切换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两个所述插接端,两个所述插接端的朝向相反;
所述切换壳体套设于所述座体上,所述切换壳体上设置有两个插接位,所述切换壳体相对所述座体滑动时,位于所述切换壳体滑动方向上的所述插接端穿入所述插接位内并收置于所述切换壳体内,另一所述插接端穿出所述插接孔并露置于所述切换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切换壳体滑动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切换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锯齿条,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第二锯齿条,所述第二锯齿条滑动抵持于所述第一锯齿条上,且所述第二锯齿条可拆卸卡紧于所述第一锯齿条。
优选地,所述切换壳体上开设有两个长型通孔,两个所述长型通孔平行设置,从而所述切换壳体于两个长型通孔之间形成弹性凸条,所述第一锯齿条设置于所述弹性凸条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切换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座体内的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开关;
各所述插接端均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线材,所述切换壳体滑动时,所述开关受所述切换壳体的顶持而活动。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区、第二导电区和第三导电区,所述第一导电区、所述第二导电区和所述第三导电区沿直线间隔排布,所述第二导电区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区和所述第三导电区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区和所述第三导电区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插接端,所述第二导电区连接所述线材;
所述连接切换装置上设置有对位导电组件,所述对位导电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切换壳体上的两个导电部,两个所述导电部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导电部互相连接,两个所述导电部滑动抵持于所述电路板上;
两个所述导电部受所述切换壳体的带动而沿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滑动,从而两个所述导电部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区和所述第二导电区上,或两个所述导电部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区和所述第三导电区上。
优选地,所述对位导电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切换壳体上的固定板,两个所述导电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
优选地,所述座体上开设有避位槽,所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露置于所述避位槽内,所述第一导电区、所述第二导电区和所述第三导电区均露置于所述避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插接端包括USB接口、Mini USB接口、USB-A接口、TYPE-C接口、HDMI接口或Lightning接口。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线,在该连接线上,通过连接切换装置的设置,使得用户直接调整切换壳体与座体的相对位置,即可使得对所需的插接端对应穿出插接位并露置于切换壳体上以供插接使用,并使其余的插接端对应穿入插接位内并收置于切换壳体内,从而单个连接端上即能够设置多个插接端;
如此,单个连接线即能够对应适配插接连接于多种不同接口的端口中,极大地提高了连接线的普适性,无需用户额外购置接头转换器,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再者,非使用状态下的插接端会对应收置于切换壳体内,从而避免非使用状态的插接端因露置而发生磨损及其它损伤,提高了连接线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连接线的爆炸图;
图5是从另一角度看图4所示连接线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的连接线10,连接线10可以配置各种领域中的连接线,具体可以配置为用于充电和/或传输数据等。
如图1至图5所示,连接线10包括线材10a及设置于线材10a上的连接切换装置10b。
可以理解地,线材10a可以配置为相关技术中的各种电线或线缆等,线材10a外可以套设一层保护套,保护套可以配置为通过透明或非透明材料制成。连接切换装置10b用于设置在线材10a上,连接切换装置10b可以对应插接至需要连接的端口中,例如,可以配置对应插接至设备、电源、装置、服务器、车载接口或相关技术中的其它接口中。
如图1至图5所示,线材10a上设置有若干连接端11a,至少一个连接端11a上设置有连接切换装置10b。
可以理解地,线材10a上的连接端11a的数量可以配置为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具体视应用需求以及设计需求进行调整。连接切换装置10b用于将线材10a上的连接端11a对应插接至需要连接的端口中。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线材10a的每一个连接端11a上均设置一个连接切换装置10b,也可以仅在部分连接端11a上设置连接切换装置10b。在未设置有连接切换装置10b的连接端11a上设置有对应的插接用的端口,该插接用的端口与线材10a连接,从而该插接用的端口能够通过线材10a与对应的连接切换装置10b连接导通,进而使得该插接用的端口所连接的设备能够与连接切换装置10b所连接的设备相连接。
如图1至图5所示,连接切换装置10b包括设置于连接端11a上的座体1、设置于座体1上的至少两个插接端2以及活动设置于座体1上的切换壳体3,各插接端2均与线材10a连接,切换壳体3上设置有若干插接位31,各插接位31与各插接端2一一对应。
可以理解地,座体1用于固定两个插接端2的相对位置,还用于支撑切换壳体3活动。插接端2用于对应插入需要连接的设备、电源、装置、服务器、车载接口或相关技术中的其它接口中。切换壳体3与座体1之间可以配置为滑动连接或转动连接,转动连接还开进一步配置为切换壳体3与座体1偏心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各插接端2均与线材10a连接,包括常通连接以及常闭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具体视连接线10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调整。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切换壳体3相对座体1活动时,至少一个插接端2穿出插接位31并露置于切换壳体3上,其余插接端2穿入插接位31内。
可以理解地,露置于切换壳体3上的插接端2即能够对应插入需要连接的设备、电源、装置、服务器、车载接口或相关技术中的其它接口中。而穿入插接位31内的插接端2,可以配置为插接端2完全缩入插接位31内而被收置于切换壳体3内,还可以配置为部分缩入插接位31内。如此一来,无需使用的插接端2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切换壳体3所保护,避免意外磨损。
综上,用于可以依据需要连接的设备、装置、机构、终端或元器件上的端口的不同,然后调节切换壳体3的位置,使得对应的插接端2露置于切换壳体3外,即可将连接切换装置10b对应插接至该端口上,从而将该端口与线材10a连接。
此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端口可以配置为插头或插口,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或某几种连接用的插头或插口。
如图1至图4所示,在连接线10的一些实施例中,切换壳体3滑动设置于座体1上,各插接位31内均开设有插接孔32,切换壳体3相对座体1滑动时,至少一个插接端2穿出插接孔32并露置于壳体上,其余插接端2穿入插接位31内并收置于切换壳体3内。
可以理解地,切换壳体3与座体1之间通过滑动连接结构连接,具体可以通过槽轨或滑轨结构连接,还可以将切换壳体3直接套设于座体1上以实现滑动连接。每一个插接位31内均开设有一个插接孔32,每个插接孔32的轮廓和开口大小均可以灵活设置;优选将各个插接孔32的孔壁轮廓配置为与插接端2的外形轮廓相适配,使得插接端2刚好能够从插接孔32穿设,避免插接孔32过大,在保证插接端2可穿设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污染物通过插接孔32进入内部。
如图1至图5所示,在连接线10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切换装置10b包括相对设置于座体1上的两个插接端2,两个插接端2的朝向相反;
切换壳体3套设于座体1上,切换壳体3上设置有两个插接位31,切换壳体3相对座体1滑动时,位于切换壳体3滑动方向上的插接端2穿入插接位31内并收置于切换壳体3内,另一插接端2穿出插接孔32并露置于切换壳体上。
可以理解地,两个插接端2的朝向相反,是指两个插接端2的插接方向相反,插接端2的插接方向是指该插接端2用于沿该方向移动,从而对应插入需要连接的端口中。切换壳体3套设于座体1上,使得切换壳体3能够沿着座体1的外表面滑动。
进一步地,在插接端2的数量配置为两个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其中一个插接端2配置为Lightning接口,将另一个插接端2配置为TYPE-C接口。
进一步地,在插接端2的数量配置为两个的实施例中,线材10a与两个插接端2呈T字型结构。
如图1至图5所示,在连接线10的一些实施例中,切换壳体3滑动设置于座体1上,切换壳体3上设置有第一锯齿条33,座体1上设置有第二锯齿条11,第二锯齿条11滑动抵持于第一锯齿条33上,且第二锯齿条11可拆卸卡紧于第一锯齿条33。
可以理解地,第一锯齿条33和第二锯齿条11上均设置有咬合用的齿,第一锯齿条33和第二锯齿条11互相抵持配合时,第一锯齿条33和第二锯齿条11的相对位置即得以固定,二者无法沿着长度延伸方向移动。
在第一锯齿条33与第二锯齿条11相啮合或咬合的情况下,直接推动或拉动切换壳体3,即可使得第一锯齿条33与第二锯齿条11互相分离,第二锯齿条11会沿直线逐一啮合或咬合于第一锯齿条33的各个位置上。
进一步地,可以将第一锯齿条33或第二锯齿条11配置为可活动,并通过相应的结构控制其活动或锁定,从而用户能够在需要时锁定互相咬合的第二锯齿条11和第一锯齿条33,或在需要时解锁,以使用户能够直接滑动调节切换壳体3的位置。如此,使得切换壳体3和座体1的相对位置的调节更为简便。
进一步地,第一锯齿条33可以配置为通过粘接、螺接、卡接或扣接等方式设置于切换壳体3上。第一锯齿条33还可以配置为一体成型设置于切换壳体3上。同理,第二锯齿条11可以配置为装配至座体1上,还可以配置为一体成型设置于座体1上。
如图5所示,在连接线10的一些实施例中,切换壳体3上开设有两个长型通孔34,两个长型通孔34平行设置,从而切换壳体3于两个长型通孔34之间形成弹性凸条35,第一锯齿条33设置于弹性凸条35上。
可以理解地,两个长型通孔34平行,且两个长型通孔34的端部对齐。弹性凸条35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第一锯齿条33能够朝靠近或远离第二锯齿条11的方向形变,进而一方面更便于用户推动切换壳体3完成第二锯齿条11和第一锯齿条33的相对位置的调节,另一方面还能够驱动第一锯齿条33与第二锯齿条11对应咬合或啮合,提高了第一锯齿条33与第二锯齿条11的配合稳定性。
如图4所示,在连接线10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切换装置10b还包括设置于座体1内的电路板4以及设置于电路板4上的开关5;各插接端2均连接电路板4,电路板4连接线10材,切换壳体3滑动时,开关5受切换壳体3的顶持而活动。
可以理解地,电路板4用于连接各个插接端2和线材10a。开关5可以配置为用于对相应的导电或用电元器件进行控制,还可以配位用于对电路板4上的电路进行通断控制或切换控制。
在切换壳体3相对座体1滑动时,会顶持开关5活动,从而开关5控制电路板4上对应的电路导通或断开。
进一步地,开关5可以配置为滑动开关、按压开关或旋转开关。
如图4所示,在连接线10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4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区41、第二导电区42和第三导电区43,第一导电区41、第二导电区42和第三导电区43沿直线间隔排布,第二导电区42位于第一导电区41和第三导电区43之间,第一导电区41和第三导电区43分别连接有一个插接端2,第二导电区42连接线10材;
连接切换装置10b上设置有对位导电组件6,对位导电组件6包括固定设置于切换壳体3上的两个导电部61,两个导电部61间隔设置,两个导电部61互相连接,两个导电部61滑动抵持于电路板4上;
两个导电部61受切换壳体3的带动而沿电路板4的表面滑动,从而两个导电部61分别抵接于第一导电区41和第二导电区42上,或两个导电部61分别抵接于第二导电区42和第三导电区43上。
可以理解地,第一导电区41、第二导电区42和第三导电区43均可以配置为导电金属片,还可以配置为由电路板上的蚀刻线路组成。对位导电组件6用于经第二导电区42与第一导电区41或第三导电区43对应导通。
使用时,将切换壳体3对应滑动时,即会带动两个导电部61滑动,当滑动至预定位置时,即会分别抵接于第一导电区41和第二导电区42上,从而第一导电区41和第二导电区42电连接;若将切换壳体3朝相反的方向滑动,则两个导电部61会分别抵接于第二导电区42和第三导电区43上,从而第二导电区42和第三导电区43电连接。
如此,滑动调节后的切换壳体3,露置的插接端2所连接的导电区会与第二导电区42导通,从而插接端2即与线材10a导通。
如图4及图5所示,在连接线10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位导电组件6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切换壳体3上的固定板62,两个导电部61分别设置于固定板62上。
可以理解地,固定板62用于固定两个导电部61,两个导电部61通过固定板62导通。可以在切换壳体3的内壁面上开设容置固定板62的槽体,通过该槽体固定安装固定板62。
如图4所示,在连接线10的一些实施例中,座体1上开设有避位槽12,电路板4的至少部分露置于避位槽12内,第一导电区41、第二导电区42和第三导电区43均露置于避位槽12内。
可以理解地,避位槽12的开设,为部分零部件提供了一定的安装空间和活动空间。
具体地,在连接线10的一些实施例中,插接端2包括USB接口、Mini USB接口、USB-A接口、TYPE-C接口、HDMI接口或Lightning接口。不同的插接端2即能够对应连接至产品外相同或不同的接口内。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线,在该连接线上,通过连接切换装置的设置,使得用户直接调整切换壳体与座体的相对位置,即可使得对所需的插接端对应穿出插接位并露置于切换壳体上以供插接使用,并使其余的插接端对应穿入插接位内并收置于切换壳体内,从而单个连接端上即能够设置多个插接端;
如此,单个连接线即能够对应适配插接连接于多种不同接口的端口中,极大地提高了连接线的普适性,无需用户额外购置接头转换器,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再者,非使用状态下的插接端会对应收置于切换壳体内,从而避免非使用状态的插接端因露置而发生磨损及其它损伤,提高了连接线的耐用性。
上文中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需的。另外,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材及设置于所述线材上的连接切换装置;
所述线材上设置有若干连接端,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所述连接切换装置;
所述连接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端上的座体、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至少两个插接端以及活动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切换壳体,各所述插接端均与所述线材连接,所述切换壳体上设置有若干插接位,各所述插接位与各所述插接端一一对应;
所述切换壳体相对所述座体活动时,至少一个所述插接端穿出所述插接位并露置于所述切换壳体上,其余所述插接端穿入所述插接位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壳体滑动设置于所述座体上,各所述插接位内均开设有插接孔,所述切换壳体相对所述座体滑动时,至少一个所述插接端穿出所述插接孔并露置于所述切换壳体上,其余所述插接端穿入所述插接位内并收置于所述切换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切换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两个所述插接端,两个所述插接端的朝向相反;
所述切换壳体套设于所述座体上,所述切换壳体上设置有两个插接位,所述切换壳体相对所述座体滑动时,位于所述切换壳体滑动方向上的所述插接端穿入所述插接位内并收置于所述切换壳体内,另一所述插接端穿出所述插接孔并露置于所述切换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壳体滑动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切换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锯齿条,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第二锯齿条,所述第二锯齿条滑动抵持于所述第一锯齿条上,且所述第二锯齿条可拆卸卡紧于所述第一锯齿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壳体上开设有两个长型通孔,两个所述长型通孔平行设置,从而所述切换壳体于两个长型通孔之间形成弹性凸条,所述第一锯齿条设置于所述弹性凸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切换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座体内的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开关;
各所述插接端均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线材,所述切换壳体滑动时,所述开关受所述切换壳体的顶持而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区、第二导电区和第三导电区,所述第一导电区、所述第二导电区和所述第三导电区沿直线间隔排布,所述第二导电区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区和所述第三导电区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区和所述第三导电区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插接端,所述第二导电区连接所述线材;
所述连接切换装置上设置有对位导电组件,所述对位导电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切换壳体上的两个导电部,两个所述导电部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导电部互相连接,两个所述导电部滑动抵持于所述电路板上;
两个所述导电部受所述切换壳体的带动而沿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滑动,从而两个所述导电部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区和所述第二导电区上,或两个所述导电部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区和所述第三导电区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导电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切换壳体上的固定板,两个所述导电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上开设有避位槽,所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露置于所述避位槽内,所述第一导电区、所述第二导电区和所述第三导电区均露置于所述避位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包括USB接口、Mini USB接口、USB-A接口、TYPE-C接口、HDMI接口或Lightning接口。
CN202322527518.8U 2023-09-15 2023-09-15 连接线 Active CN220896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27518.8U CN220896014U (zh) 2023-09-15 2023-09-15 连接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27518.8U CN220896014U (zh) 2023-09-15 2023-09-15 连接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6014U true CN220896014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9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27518.8U Active CN220896014U (zh) 2023-09-15 2023-09-15 连接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60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79105B1 (en) Power supply with a changeable plug element
US6790062B1 (en) Adapter structure
KR101884644B1 (ko) 연결 커넥터를 구비한 조명레일 시스템
US9236679B2 (en) Electric coupling element
US20080020650A1 (en) Electrical Outlets
CN111525354A (zh)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US20080299811A1 (en) Power inlets and power connectors
CN112787148B (zh) 用于工作表面的电力单元
CA2676905A1 (en) Blade and receptacle power connector
US10923864B2 (e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module for a modular plug connector
CA250230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nnection assurance features
US11220229B2 (en) Modular power distribution device
CN220896014U (zh) 连接线
US6497580B2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circuit boards therewith
CN113783047A (zh) 一种便捷安装的轨道插座
CN113196578A (zh) 用于沿数个空间方向进行接触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CN216289376U (zh) 一种便捷安装的轨道插座
CN217589689U (zh) 覆盖式超薄插头组件及其智能排插装置
GB2266810A (en) Multi socket outlet assembly
CN218498439U (zh) 一种间距可调式插线板
CN217009786U (zh) 变压插座
CN219247077U (zh) 基于错位接触的fpc连接器组件
CN215681665U (zh) 一种三线对接电源头
CN215931974U (zh) 一种电表箱的电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