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5659U - 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5659U
CN220895659U CN202322249384.8U CN202322249384U CN220895659U CN 220895659 U CN220895659 U CN 220895659U CN 202322249384 U CN202322249384 U CN 202322249384U CN 220895659 U CN220895659 U CN 220895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attery
elastic
state
electrod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493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金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493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5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5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5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电池壳体包括围合形成有容纳腔的侧壁,侧壁包括多个壁部以及连接相邻两个壁部的第一弹性部;其中,电池壳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电池壳体在第二状态下的体积大于电池壳体在第一状态下的体积,且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弹性部呈弹性变形状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壳体,在电极单体的整个充放电过程中,电极组件均处于束缚状态,从而可实现电极组件在不同方向上反弹均匀,以有效抑制电极组件界面打皱,延长电池单体循环膨胀寿命。

Description

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极组件主要使用以石墨为主的碳基活性材料作为负极活性材料,但随着电池对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受石墨体系克容量限制,负极极片内掺杂硅基活性材料来提升克容量的需求强烈。
然而,硅基活性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很大,在电极组件的循环膨胀过程中,电极组件的界面极易出现打皱析锂的情况,而影响电池单体的循环寿命。因此,如何抑制高硅极片的打皱就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有效抑制电极组件的打皱,延长电池单体的循环寿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包括围合形成有容纳腔的侧壁,侧壁包括多个壁部以及连接相邻两个壁部的第一弹性部;其中,电池壳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电池壳体在第二状态下的体积大于电池壳体在第一状态下的体积,且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弹性部呈弹性变形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壳体的多个壁部通过第一弹性部相连,在电池单体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壳体能够束缚电极组件,来限制电极组件沿各方向的膨胀变形,从而可实现电极组件在不同方向上反弹均匀,以有效抑制电极组件的打皱,满足高硅极片的产品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壁部包括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第一壁部的所在平面与第二壁部的所在平面相交,第二壁部通过第一弹性部与第一壁部相连。当电池壳体设置为方形壳体等,可将第一弹性部设置于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的相交处,从而能够提高电池壳体变形的自由度,更便于通过电池壳体束缚电极组件沿各方向的膨胀,提高电池壳体对电极组件的束缚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壳体还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底壁和顶壁,侧壁设置于底壁和顶壁之间,第一壁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与底壁和顶壁相连,从而通过顶壁、底壁以及第一壁部形成支撑电池壳体的整体框架,以提高电池壳体整体的机械强度,提高电池壳体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壁部包括移动板以及设置于移动板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的第二弹性部,第二弹性部与第一弹性部相连并共同围设于移动板的外周,移动板通过第二弹性部与底壁和顶壁相连。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一壁部连接于顶壁和底壁后,该第一壁部受束缚而位置不会发生改变,第二壁部则会以该第一壁部为基准发生弹性形变,以在提高电池壳体的机械强度的同时,使得电池壳体能够发生一定的体积变形,以满足高硅极片的产品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侧的第二弹性部与底壁和顶壁直接相连;或者,第二壁部还包括基体板,基体板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与底壁和顶壁相连,基体板上设置有与容纳腔相贯通的开口,第二弹性部和移动板设置于开口内,移动板通过第二弹性部与基体板相连。即第二弹性部可直接与底壁和顶壁相连,以简化电池壳体的结构,第二弹性部也可与底壁和顶壁间隔设置,以减少第二弹性部发生弹性变形时对底壁和顶壁的影响,从而提高电池壳体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壁部的面积大于第一壁部的面积,可使得电池壳体的变形方向与电极组件的变形方更为适配,从而在电极组件沿垂直于大面,即第二壁部的方向发生膨胀变形时,第二壁部也可随之外扩,更便于通过电池壳体束缚电极组件的变形,提高电池壳体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设置为弧形结构体,第一弹性部一部分延伸至第一壁部并与第一壁部共面,另一部分延伸至第二壁部并与第二壁部共面,在电池壳体随电极组件发生弹性变形时,第一弹性部可通过改变形状,即通过伸展弧形结构体来实现第二壁部的外扩,从而更便于第一弹性部变形,且提高电池壳体的循环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一密封层、弹性层以及第二密封层;第一密封层的两端与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背离容纳腔的一侧表面相连,第二密封层的两端与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表面相连,弹性层夹设于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之间,并与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的端面相连,以更便于第一弹性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提高电池壳体内部的密封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第一方面的电池壳体;电极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电极组件具有膨胀状态和收缩状态,在膨胀状态下,电池壳体处于第二状态,在收缩状态下,电池壳体处于第一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收缩状态下,第一弹性部呈弹性变形状态,即在电极组件入壳后,第一弹性部即处于预拉伸状态,从而可使得电极组件自入壳至全生命周期内均处于束缚状态,以使得电极组件在不同方向上反弹均匀,有效抑制电极组件打皱,延长电池单体的循环寿命。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第二方面的电池单体。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第三方面的电池,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的侧壁包括多个壁部以及连接相邻两个壁部的第一弹性部,随着电池单体的充放电,电池壳体的第一弹性部会发生弹性变形,并使得电池壳体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以对电极组件的循环膨胀起到束缚作用,从而可实现电极组件在不同方向上反弹均匀,以有效抑制电极组件的打皱,增加电极组件的循环膨胀次数,延长电池单体的循环寿命。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体的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体的正视图;
图4是图2中C-C处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循环衰减曲线;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0电池,200控制器,300马达;
10电池单体,20箱体;
1侧壁,11第一壁部,12第二壁部,121,第二弹性部,122移动板,123基体板,13第一弹性部;131第一密封层,132弹性层,133第二密封层,2底壁,3顶壁;
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包括正极、负极以及隔离件,随着电池对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受石墨体系克容量限制,负极材料掺硅来提升克容量的需求强烈,当前主流新技术已经开始开发高掺硅的产品。然而,以负极材料掺硅比为25%的高硅极片来说,在电池单体首次充电过程中,在活性离子(例如锂离子)从正极脱出嵌入到负极时,负极会出现高达300%的体积变化。
因此,当前电池壳体的群裕度大多小于84%,以预留电极组件的膨胀空间,但上述设置方式会导致电池壳体内部自由空间过大,在电极组件沿各方向的膨胀与收缩均不受限,故在电极组件的循环膨胀过程中,电极组件的界面极易出现打皱,而打皱会减少活性离子移动通道,造成活性离子析出,导致电池容量急剧衰减,难以满足高掺硅产品需求。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抑制高硅极片的打皱,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改进电池壳体的结构,以通过电池壳体束缚电极组件的变形,来抑制电极组件的打皱,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包括围合形成有容纳腔的侧壁1,侧壁1包括多个壁部以及连接相邻两个壁部的第一弹性部13。其中,电池壳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电池壳体在第二状态下的体积大于电池壳体在第一状态下的体积,且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弹性部13呈弹性变形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壳体,通过使电池壳体的侧壁1可随电极组件的循环膨胀而发生弹性变形,在电极单体的充电过程中,电极组件会在第一弹性部13的束缚下膨胀,以控制电极组件沿不同方向的变形量,在电极单体的放电过程中,电极组件也会在第一弹性部13的恢复力的作用下收缩。因此,在电极单体的整个充放电过程中,电极组件均处于束缚状态,从而可实现电极组件在不同方向上反弹均匀,以有效抑制电极组件的打皱,使得循环过程中电极组件的CB值(Cell Balance,正负极容量比)稳定,增加电极组件的循环膨胀次数,延长电池单体10的循环寿命。
此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壳体的侧壁1可随电极组件充电膨胀而发生弹性变形,故在设计电池壳体时,其内部也无需预留电极组件的膨胀空间,电池壳体的设计群裕度可达到91%,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壳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电池单体10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单体、锂离子一次电池单体、锂硫电池单体、钠锂离子电池单体、钠离子电池单体或镁离子电池单体等。
请参阅图2,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多个壁部包括第一壁部11和第二壁部12,第一壁部11的所在平面与第二壁部12的所在平面相交,第二壁部12通过第一弹性部13与第一壁部11相连。当电池壳体设置为方形壳体等,可将第一弹性部13设置于第一壁部11和第二壁部12的相交处,从而能够提高电池壳体变形的自由度,更便于通过电池壳体束缚电极组件沿各方向的膨胀,提高电池壳体对电极组件的束缚效果。
可选地,第二壁部12可沿第二方向X成对设置,第一壁部11可沿第三方向Y成对设置,第二方向X与第三方向Y相交,第一壁部11和第二壁部12围合形成方形框架结构,相邻的第一壁部11和第二壁部12均可通过第一弹性部13相连,从而在起到对电极组件的束缚作用的同时,简化电池壳体的结构。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电池壳体还包括沿第一方向Z相对设置的底壁2和顶壁3,侧壁1设置于底壁2和顶壁3之间,第一壁部11沿第一方向Z延伸设置,并与底壁2和顶壁3相连,从而通过顶壁3、底壁2以及第一壁部11形成支撑电池壳体的整体框架,以提高电池壳体整体的机械强度,提高电池壳体的稳定性。
由于当第一壁部11连接于顶壁3和底壁2后,第一壁部11固定且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故在电极组件充放电的过程中,则通过电池壳体的第二壁部12发生弹性形变,以在提高电池壳体的机械强度的同时,使得电池壳体能够发生一定的体积变形,以满足高硅极片的产品需求。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二壁部12的面积大于第一壁部11的面积。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组件主要沿垂直于大面的方向发生膨胀变形,故通过使第二壁部12的面积大于第一壁部11的面积,可使得电池壳体的变形方向与电极组件的变形方更为适配,从而在电极组件沿垂直于大面,即垂直于第二壁部12的方向发生膨胀变形时,第二壁部12也可随之外扩,更便于通过电池壳体束缚电极组件的变形,提高电池壳体的可靠性。
为便于第二壁部12外扩,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二壁部12包括移动板122以及设置于移动板122沿第一方向Z的两侧的第二弹性部121,第二弹性部121与第一弹性部13相连并共同围设于移动板122的外周,移动板122通过第二弹性部121与底壁2和顶壁3相连。即第一弹性部13和第二弹性部121围合形成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环绕于移动板122的外周设置,从而在电池单体10的充放电过程中时,第二壁部12的移动板122能够在第一弹性部13和第二弹性部121的带动下随电极组件外扩,以使得电极组件在充放电过程中均处于束缚状态,抑制电极组件的界面打皱。
可选地,移动板122的外扩尺寸可设置为0~2mm,第一弹性部13和第二弹性部121均可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弹簧钢等,以使得第一弹性部13和第二弹性部121能够在电极组件的循环膨胀过程发生弹性变形,来起到束缚电极组件变形的作用。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两侧的第二弹性部121与底壁2和顶壁3直接相连,或者,第二壁部12还包括基体板123,基体板123沿第一方向Z的两端与底壁2和顶壁3相连,基体板123上设置有与容纳腔相贯通的开口,第二弹性部121以及移动板122设置于开口内,移动板122通过第二弹性部121与基体板123相连。即第二弹性部121可直接与底壁2和顶壁3相连,以简化电池壳体的结构,第二弹性部121也可与底壁2和顶壁3间隔设置,以减少第二弹性部121发生弹性变形时对底壁2和顶壁3的影响,从而提高电池壳体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二弹性部121与底壁2沿第一方向Z的间隔距离可设置为5mm,和/或,第二弹性部121与顶壁3沿第一方向Z的间隔距离可设置为5mm,从而在减少第二弹性部121对底壁2和顶壁3的影响的同时,还能够控制第二壁部12的外扩尺寸,以满足高硅极片的产品需求。
请参阅图1和图3,当第二壁部12还包括基体板123时,进一步地,第一弹性部13沿第一方向Z的两端与底壁2和顶壁3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一壁部11和第二壁部12中,第一壁板沿第一方向Z的中间区域通过第一弹性部13与第二壁部12的移动板122相连,第一壁部11沿第一方向Z的两侧区域与第二壁部12的基体板123相连。
通过使第一弹性部13沿第一方向Z的两端与底壁2和顶壁3间隔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壁部11的两侧区域与第二壁部12的基体板123相连,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壁部11和基体板123相互限位支撑,以进一步提高电池壳体整体的机械强度,提高电池壳体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3和图4,针对于第一壁部11沿第一方向Z的中间区域,即第一壁部11通过第一弹性部13与第二壁部12的移动板122相连的区域,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13设置为弧形结构体,第一弹性部13一部分延伸至第一壁部11并与第一壁部11共面,另一部分延伸至第二壁部12并与第二壁部12共面。
通过将第一弹性部13设置为弧形结构体,并位于第一壁部11和第二壁部12的交界区域,在电池壳体随电极组件发生弹性变形时,第一弹性部13可通过改变形状,即通过伸展弧形结构体来实现第二壁部12的外扩,从而更便于第一弹性部13变形,提高电池壳体的循环寿命。
可选地,第一弹性部13延伸至第一壁部11的尺寸可设置为2mm,延伸至第二壁部12的尺寸可设置为3mm,其具体数值也可根据电池单体10的具体尺寸进行调整,能够满足第二壁部12的外扩需求即可。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13包括第一密封层131、弹性层132以及第二密封层133,第一密封层131的两端与第一壁部11和第二壁部12背离容纳腔的一侧表面相连,第二密封层133的两端与第一壁部11和第二壁部12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表面相连,弹性层132夹设于第一密封层131和第二密封层133之间,并与第一壁部11和第二壁部12的端面相连。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层131和第二密封层133,能够使第一弹性部13与壁部紧密相连,以提高电池壳体内部的密封性,同时弹性层132夹设于第一密封层131和第二密封层133之间,以利用弹性层132发生弹性变形来带动第二壁部12外扩,从而在电池单体10充放电的过程中实现对电极组件的束缚。
其中,第一密封层131和第二密封层133的至少一者可包括铝塑膜,第一密封层131和第二密封层133可采用激光焊接与第一壁部11和第二壁部12相连,以提高电池壳体内部的密封性,弹性层132可设置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可采用激光焊接与第一壁部11和第二壁部12相连,以更便于第一弹性部13发生弹性变形。
可选地,第一壁部11的厚度可设置为0.40mm~1.20mm,第二壁部12的厚度也可设置为0.40mm~1.20mm,当第一弹性部13包括第一密封层131、弹性层132以及第二密封层133时,第一密封层131和第二密封层133的厚度可设置为0.1mm~0.3mm,以满足电池壳体内部的密封需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1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壳体以及电极组件,电极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电极组件具有膨胀状态和收缩状态,在膨胀状态下,电池壳体处于第二状态,在收缩状态下,电池壳体处于第一状态。
通过将电池壳体设置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壳体,在将电极组件入壳后,在电池单体10的充放电过程中,随着电极组件的膨胀与收缩,电池壳体的第一弹性部13会发生弹性变形,并使得电池壳体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以对电极组件的循环膨胀起到束缚作用,从而可实现电极组件在不同方向上反弹均匀,以有效抑制电极组件的打皱,从而增加电极组件的循环膨胀次数,延长电池单体10的循环寿命。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在收缩状态下,第一弹性部13呈弹性变形状态,即在电极组件入壳后,第一弹性部13即处于预拉伸状态,从而可使得电极组件自入壳至全生命周期内均处于束缚状态,以使得电极组件在不同方向上反弹均匀,有效抑制电极组件打皱,延长电池单体10的循环寿命。
可选地,当第一弹性部13包括第一密封层131、弹性层132以及第二密封层133时,可使得弹性层132在焊接于第一壁部11和第二壁部12的端面后,弹性层132即可处于预拉伸状态,拉力可设置为2000N~8000N,以使得电极组件自入壳后即处于受力状态,提高对电极组件的束缚效果。
请参阅图5,其分别示出了现有的电池单体10的循环衰减曲线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10的循环衰减曲线。现有的电池单体10中,因电池壳体内的自由空间大,电极组件沿各方向的膨胀不一致,其在循环过程中会出现循环跳水,寿命难以满足使用需求。而本申请实施中的电池单体10中,由于电极组件受电池壳体的束缚,能够控制电极组件沿各方向的反弹均匀,在多次循环后,电极组件的界面仍保持平整无打皱,同步挂测的循环性能,其循环衰减正常,能够更好地满足电池单体10的使用需求。
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1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10。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池单体10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在电池100中,电池单体10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若电池单体10为多个,多个电池单体10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10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10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10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电池100还包括箱体20,电池单体10或电池模块容纳于箱体20中,以通过箱体20保护电池单体10或电池模块,提高电池100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100,电池100用于提供电能。
该用电装置可以是车辆、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所有包括使用电池100的用电设备,但为描述简洁,下述实施例均以电动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车辆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00,电池100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00可以用于车辆的供电,例如,电池100可以作为车辆的操作电源。车辆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00和马达300,控制器200用来控制电池100为马达300供电,例如,用于车辆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围合形成有容纳腔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多个壁部以及连接相邻两个壁部的第一弹性部;
其中,所述电池壳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电池壳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体积大于所述电池壳体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的体积,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部呈弹性变形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壁部包括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所述第一壁部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壁部的所在平面相交,所述第二壁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一壁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还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底壁和顶壁,所述侧壁设置于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之间,所述第一壁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部包括移动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移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的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第一弹性部相连并共同围设于所述移动板的外周,所述移动板通过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直接相连;
或者,所述第二壁部还包括基体板,所述基体板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相连,所述基体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贯通的开口,所述第二弹性部和所述移动板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移动板通过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基体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部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壁部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设置为弧形结构体,所述第一弹性部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壁部并与所述第一壁部共面,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壁部并与所述第二壁部共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一密封层、弹性层以及第二密封层;
所述第一密封层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表面相连,所述第二密封层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表面相连,所述弹性层夹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的端面相连。
9.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
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极组件具有膨胀状态和收缩状态,在所述膨胀状态下,所述电池壳体处于第二状态,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电池壳体处于第一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部呈弹性变形状态。
1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池单体。
12.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CN202322249384.8U 2023-08-21 2023-08-21 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Active CN220895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49384.8U CN220895659U (zh) 2023-08-21 2023-08-21 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49384.8U CN220895659U (zh) 2023-08-21 2023-08-21 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5659U true CN220895659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8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49384.8U Active CN220895659U (zh) 2023-08-21 2023-08-21 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56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10070199A (ko) 배터리 팩
CN217562707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414916U (zh) 分隔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6389576U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KR101446149B1 (ko) 냉각구조가 포함된 병렬형 이차전지
US20230238816A1 (en)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JP4117435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20895659U (zh) 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350464U (zh) 热管理部件、热管理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US20230148174A1 (en) Battery, electrical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N218414686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04538146U (zh) 金属空气电池组
CN218586051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US20230275287A1 (en)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battery
JP2023526215A (ja) バッテリ、装置、バッテリ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機器
CN218996885U (zh) 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0092243U (zh) 锂离子电池组模组
CN117673672B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984598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984751U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0934263U (zh) 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104142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231159B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8769958U (zh) 支撑件、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
CN220492106U (zh)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