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5358U -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5358U
CN220895358U CN202322483858.5U CN202322483858U CN220895358U CN 220895358 U CN220895358 U CN 220895358U CN 202322483858 U CN202322483858 U CN 202322483858U CN 220895358 U CN220895358 U CN 220895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table
driving
connecting rod
stop
opera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838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诚
徐晓阳
夏颖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838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5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5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5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AREA)

Abstract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驱动装置和转盘,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转盘在对应开关合闸的第一转动位置和对应开关分闸的第二转动位置之间转动,特点是:所述的开关操作机构还包括止挡件,在转盘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驱动装置推压止挡件使其与转盘保持脱离,在转盘从第一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过程中,所述驱动装置解除对止挡件的推压,止挡件接触转盘并使转盘停止在第二转动位置。优点:作为转动输出部件的转盘能够可靠停止,提高了动作的可靠性,同时能够通过驱动装置自身复位动作完成止挡件对转盘的解锁,简化了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关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开关应用于供电系统中,能够通过动触头的转动,控制电路的接通和分断。例如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当一路电源出现故障时既能避免故障电源向负载供电,又能可靠选择另一路电源投入运行,以确保供电的连续性。该开关一般用于比较重要的场所,如医院、机场、码头、银行等。
传统的自动转换开关在自动模式下,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电机的转动通过减速装置传递至转盘组件,再由转盘组件带动分设在转盘组件两侧的拨动杠杆,驱动执行开关(例如断路器)的手柄进行开关合分闸动作,实现双电源转换开关在常用电源合闸和备用电源合闸之间切换。电机驱动形式是通过电机行程带动开关动作,转换时间在1s~2s范围内,甚至高于2s,因此,相较于励磁驱动的PC级ATSE的0.1s转换速度来说,电机驱动形式的ATSE的转换速度较慢。
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者对动力源进行了改进,引入励磁驱动,提高了转换速度,但是,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在要求具备双分位置的三位置转换开关中,在使双电源转换开关从合闸位置切换到双分位置的时候,因电磁驱动剩余能量较大,操作机构无法可靠停止在双分位置,造成转换失效。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开关的操作机构,其作为转动输出部件的转盘能够可靠停止,提高了动作的可靠性,同时能够通过驱动装置自身复位动作完成止挡件对转盘的解锁,简化了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开关操作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转盘,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转盘在对应开关合闸的第一转动位置和对应开关分闸的第二转动位置之间转动,特点是:所述的开关操作机构还包括止挡件,在转盘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驱动装置推压止挡件使其与转盘保持脱离,在转盘从第一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过程中,所述驱动装置解除对止挡件的推压,止挡件接触转盘并使转盘停止在第二转动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作直线运动,所述转盘的圆周轮廓面上凹设有凹槽,所述止挡件包括连杆、弹性件和止挡杆,驱动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驱动装置推压连杆,止挡杆与位于第一转动位置上的转盘保持脱离,驱动装置向第二位置运动过程中,驱动装置驱动转盘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且释放连杆,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止挡杆与转盘的圆周轮廓面保持接触,随着转盘的转动,止挡杆进入凹槽内使转盘停止在第二转动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操作机构还包括支架,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铁、连接杆和驱动杆,所述电磁铁固定在支架上,所述连接杆滑动设置在支架上并与电磁铁的动铁芯相固定,所述驱动杆一端铰接在连接杆上,另一端上设有与转盘相配合的驱动端面以及用于推压连杆的驱动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杆通过支架上开设的一对第一滑槽滑动设置在支架上且与动铁芯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杆有一对,一对驱动杆通过支架上开设的一对第二滑槽分别滑动设置在支架上且在转盘的两侧作镜像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杆以与驱动装置保持相同滑动方向地滑动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拉簧的一端设置在连杆的一端上,拉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支架或连接杆上,连杆的中部设有供驱动轴作推压作用的第一推压面,所述止挡杆设置在连杆的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还设有一对沿着驱动装置的动铁芯动作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所述连杆通过滑动轴滑动设置在第三滑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架上设有用于对连接杆进行限位的限位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凹槽向着转盘的转动中心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转盘上具有固定驱动轴、可动驱动轴,所述的固定驱动轴和可动驱动轴用于与驱动杆的驱动端面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转盘上还开设有圆弧槽,所述的可动驱动轴能在所述的圆弧槽内运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操作机构,通过设置止挡件,在转盘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驱动装置推压止挡件使其与转盘保持脱离,在转盘从第一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过程中,驱动装置解除对止挡件的推压,止挡件接触转盘并使转盘停止在第二转动位置,该技术方案应用于具有电磁铁的驱动装置中时,解决了因电磁驱动剩余能量较大而转盘无法可靠停止的问题;
该技术方案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应用中,通过增加止挡件能够使转盘可靠准确地停止在双分位置,并且,转盘位置的高准确性有利于下一阶段驱动装置和转盘能够可靠配合,提高动作的可靠性,防止由于转盘位置不准确导致的卡死或无效驱动从而使得开关转换失败;
第三、该操作机构中通过驱动装置自身复位动作完成止挡件与转盘的解锁动作,简化了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二电源合闸位置过程中,转盘处于第一转动位置,止挡件与转盘脱离的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二电源合闸位置过程中,电磁铁吸合过程中,转盘向第二转动位置动作的过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二电源合闸位置过程中,转盘达到第二转动位置使开关处于双分位置的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二电源合闸位置过程中,转盘达到第二转动位置后,电磁铁复位,止挡件与转盘脱离的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二电源合闸位置过程中,转盘从第二转动位置向第三转动位置转动的过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二电源合闸位置过程中,转盘达到第三转动位置使开关第二电源合闸的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二电源合闸位置过程中,转盘达到第三转动位置后,电磁铁复位,止挡件与转盘脱离的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盘位于第三转动位置时,右侧的驱动杆与转盘建立联动关系而左侧的驱动杆与转盘脱离联动关系时的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从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一电源合闸位置过程中,转盘从第三转动位置向着第二转动位置转动的过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从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一电源合闸位置过程中,转盘到达第二转动位置的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从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一电源合闸位置过程中,转盘达到第二转动位置后,电磁铁复位,止挡件与转盘脱离的状态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开关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二电源合闸位置过程中,转盘处于第一转动位置,止挡件与转盘脱离的状态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开关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二电源合闸位置过程中,电磁铁吸合过程中,转盘向第二转动位置动作的过程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开关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二电源合闸位置过程中,转盘达到第二转动位置使开关处于双分位置的状态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开关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二电源合闸位置过程中,转盘达到第二转动位置后,电磁铁复位,止挡件与转盘脱离的状态图。
图中:1.驱动装置、11.电磁铁、111.动铁芯、12.连接杆、121.弹簧挂置端、13.驱动杆、131.驱动端面、132.驱动轴、133.避让推压面;2.转盘、21.圆周轮廓面、211.凹槽、22.固定驱动轴、23.可动驱动轴、24.圆弧槽;3.止挡件、31.连杆、311.第一推压面、311’.第二推压面、312.滑动轴、32.弹性件、33.止挡杆;4.支架、41.第一滑槽、42.第二滑槽、43.第三滑槽、44.限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对应附图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操作机构,通过设置止挡件3,在转盘2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驱动装置1推压止挡件3使其与转盘2保持脱离,在转盘2从第一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过程中,驱动装置1解除对止挡件3的推压,止挡件3接触转盘2并使转盘2停止在第二转动位置。该技术方案应用于具有电磁铁的驱动装置中时,解决了因电磁驱动剩余能量较大,转盘无法可靠停止的问题,特别是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应用中,通过增加止挡件3能够使转盘2可靠停止在双分位置,并且,转盘位置的高准确性有利于下一阶段驱动装置1和转盘2能够可靠配合,提高了动作可靠性,防止了由于转盘2位置不准确导致的卡死或无效驱动从而使得开关转换失败,进一步地,该操作机构中通过驱动装置自身复位动作完成止挡件3与转盘2的解锁动作,简化了设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操作机构,这里所述的开关可以是断路器、隔离开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等,若为断路器,则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操作机构中的转盘可以是动触头转轴,若为隔离开关,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操作机构中的转盘可以是动触头支架,若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则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操作机构中的转盘可以是动触头支架,也可作为操作机构的转动输出,以下以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操作机构和执行机构。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操作机构包括驱动装置1、转盘2和止挡件3。执行机构可以为一对断路器,分设在操作机构左右两侧,左侧断路器合闸、右侧断路器分闸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第一电源合闸位置,两侧断路器均分闸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双分位置,左侧断路器分闸、右侧断路器合闸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当然,执行机构不限于上述形式,也可以是动触头在中间,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静触头的单刀双掷结构,当动触头与一侧的静触头接触闭合则第一电源合闸、当动触头转动至一对静触头的中间位置时为双分位置、当动触头与另一侧的静触头闭合则为第二电源合闸。本实用新型以包括一对断路器作为执行机构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为例。
所述的驱动装置1包括电磁铁11,其固定在操作机构的支架4上,其具有动铁芯111、静铁芯、线圈和弹簧等,当线圈通电时,动静铁芯吸合,从图1所示位置转换到图3所示位置,动铁芯111向上作吸合动作;当线圈失电时,动铁芯111向下作释放动作,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的驱动装置1还包括连接杆12和一对驱动杆13,所述的连接杆12通过支架4上开设的一对第一滑槽41滑动设置在支架4上且与动铁芯111固定连接,一对驱动杆13通过支架4上开设的一对第二滑槽42分别滑动设置在支架4上且在转盘2的两侧作镜像布置,所述驱动杆13一端铰接在连接杆12上,另一端上设有与转盘2相配合的驱动端面131以及用于推压连杆31的驱动轴132。
在应用于本实施例中,转盘2具有图1所示的对应左侧断路器合闸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为第一电源合闸的第一转动位置、图4所示的对应两侧断路器均分闸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为双分位置的第二转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即为转盘2的中间位置,还具有图7所示的对应右侧断路器合闸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为第二电源合闸的第三转动位置。转盘2大致呈圆形,具有圆周轮廓面21,所述圆周轮廓面21上凹设有凹槽211,具体的,在圆周轮廓面21上的对应上述第二转动位置时刻的位置设有向着其转动中心延伸的凹槽211。此外,转盘2上还具有一对对称设置的固定驱动轴22、一对对称设置的可动驱动轴23,所述的固定驱动轴22和可动驱动轴23用于与驱动杆13的驱动端面131相配合。
所述的止挡件3包括连杆31、弹性件32和止挡杆33。所述连杆31以与驱动装置1保持相同滑动方向地滑动设置在支架4上,具体地,支架4上设有一对沿着驱动装置1的动铁芯111动作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43,所述连杆31通过滑动轴312滑动设置在第三滑槽43内。所述弹性件32为拉簧,其设置在连杆31的一端与支架4之间,连杆31的中部设有供驱动轴132作推压作用的第一推压面311,所述止挡杆33设置在连杆31的另一端。
下面为工作过程:
如图1所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处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即左侧断路器合闸,右侧断路器分闸,转盘2处于第一转动位置,驱动装置1处于第一位置,即线圈失电,驱动杆13位于下方位置,驱动杆13与连杆31的第一推压面311保持接触,连杆31克服弹性件32的作用位于下方位置,并与转盘2保持脱离。此时,如图1所示,一对驱动杆13中的左侧的驱动杆13与转盘2具有联动关系,而一对驱动杆13中的右侧的驱动杆13与转盘2不具有联动关系。
当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从第一电源合闸切换至第二电源合闸时,驱动装置1中的电磁铁11的线圈通电,动铁芯111向静铁芯作吸合动作,动铁芯111通过连接杆12带动驱动杆13向上运动,如图2所示,左侧的驱动杆13上的驱动端面131作用于转盘2上最左侧的固定驱动轴22,带动转盘2顺时针转动,转盘2作为操作机构的转动输出带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传动机构,从而驱动左侧断路器进行分闸动作,此时,右侧断路器保持分闸状态,在此过程中,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连杆31上的第一推压面311与左侧的驱动杆13上的驱动轴132保持接触地随着驱动杆13向上滑动,直至止挡杆33与转盘2的圆周轮廓面21接触后,由于驱动杆13会随着动静铁芯的吸合动作而继续向上运动,因此,左侧的驱动轴132最终会与第一推压面311脱离,在驱动端面131驱动左侧的固定驱动轴22使得转盘2继续顺时针转动时,止挡杆33在圆周轮廓面21上相对滑动,当转盘2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时,对应驱动左侧断路器到达分闸位置,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双分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转动位置为转盘2的中间位置,此时,凹槽211正好对准止挡杆33,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连杆31一直保持向上滑动的趋势,使得止挡杆33进入凹槽211内,将转盘2锁定,转盘2停止在该中间位置,驱动杆13达到第二位置,并由支架4上的限位凸台44对连接杆12进行限位,如图3所示。开关到达双分位置,转盘2停止在第二转动位置后,驱动装置1复位,即其电磁铁11失电,动静铁芯释放分离,驱动杆13向下动作,左侧的驱动轴132接触第一推压面311后,带动连杆31克服弹性件32的作用力向下滑动,止挡杆33退出凹槽211,由于转盘2作为转动输出,受到其驱动对象(在本实施例中可为断路器的驱动杠杆)的反作用,转盘2保持在中间位置,如图4所示。在上述驱动杆13向下运动过程中,由于左侧的可动驱动轴23在驱动端面131的运动路径上,左侧的驱动杆13上的避让推压面133将推动左侧的可动驱动轴23,使其在转盘2上的圆弧槽24内运动,以避开左侧的驱动杆13,保证左侧的驱动杆13能够顺利回复至第一位置。当左侧的驱动杆13上的驱动端面131越过左侧的可动驱动轴23后,左侧的可动驱动轴23在弹簧作用下回复至抵靠圆弧槽24的左端面。
从图4位置,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位置,进一步动作,驱动装置1的电磁铁11再次得电,动静铁芯吸合,驱动杆13向上动作,左侧的驱动端面131带动左侧的可动驱动轴23,从而驱动转盘2顺时针转动,如图5所示,在此过程中,左侧断路器保持在分闸位置,而右侧断路器向合闸位置动作。最终由限位轴44对连接杆12的限位,实现动静铁芯吸合动作的限位,如图6所示,右侧断路器达到合闸位置,左侧断路器保持在分闸位置,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达到第二电源合闸位置,转盘2达到第三转动位置,该位置对应右侧断路器合闸位置,与对应左侧断路器合闸位置的第一转动位置是相对称的,在转盘2驱动右侧断路器合闸过程中,止挡杆33在圆周轮廓面21上相对滑动。接下来,电磁铁11失电,动铁芯111带动驱动杆13向下运动回复至第一位置,左侧的驱动轴132接触并推压第一推压面311,使连杆31向下滑动,止挡杆33脱离转盘2,如图7所示。
综上,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从第一电源合闸切换至第二电源合闸过程中,通过该止挡件3与转盘2的配合,能够将转盘2可靠停止在对应双分位置的中间位置,并通过驱动装置1自动的复位完成解锁动作。
上述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切换至第二电源合闸位置的工作过程,其中,左侧的驱动杆13和转盘2具有联动关系,而右侧的驱动杆13和转盘2不具有联动关系。进一步地,若开关需从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切换至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则操作机构的选择装置(图中未示出)将驱动左侧的驱动杆13和转盘2解除联动关系而使右侧的驱动杆13和转盘2建立联动关系。如图8所示,以下将进一步说明当左侧驱动杆和转盘不具有联动关系时,止挡件3的工作过程。
如图8所示,开关处于第二电源合闸位置,转盘2处于第三转动位置,右侧的驱动杆13与转盘2具有联动关系而左侧的驱动杆13与转盘2不具有联动关系,但是,止挡件3仍然由左侧的驱动杆13推压而使得止挡件3与转盘2脱离,与图1至图7的动作过程相比,由于左侧的驱动杆13的下端部即具有驱动端面131的端部向左侧发生了偏置,因此,与左侧的驱动杆13上的驱动轴132相配合的连杆31的第二推压面311’相对上述第一推压面311位置有所改变,第二推压面311’位于第一推压面311的左侧并且两者形成连续的面。如图8所示,左侧的驱动杆13上的驱动轴132推压第二推压面311’而使止挡杆33与转盘2脱离。电磁铁11得电,动静铁芯吸合,带动驱动杆13向上运动,右侧的驱动杆13作用于最右侧的固定驱动轴22,使转盘2逆时针转动,由于左侧的驱动杆13同样在向上运动,因此其上的驱动轴132解除了对连杆31的推压,连杆31在弹簧32的作用下向上滑动,止挡杆33与圆周轮廓面21接触并相对滑动,如图9所示,在此过程中,转盘2离开第三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左侧断路器保持分闸,而右侧断路器在转盘2的驱动下从合闸位置向分闸位置运动。当转盘2转动至中间位置,右侧断路器达到分闸位置时,止挡杆33进入凹槽211,使得转盘2停止在中间位置,如图10所示。接下来,电磁铁11失电,动静铁芯释放,左侧的驱动杆13推动连杆31克服弹簧32作用向下运动,止挡杆33从凹槽211中退出,且止挡件3与转盘2脱离,如图1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弹性件32的一端挂置在连杆31上,另一端挂置在连接杆12上,为此,如图12至图15所示,在连接杆12的左侧端部延设有弹簧挂置端121,为保证弹性件32与支架4保持平行,可在该弹簧挂置端121设置垂直于支架4的轴销,同时在连杆31的左侧端部设置向上折弯的凸耳,将拉簧挂置在轴销和凸耳上。
如图12所示,在转盘处于第一转动位置,驱动装置1的电磁铁11处于初始位置,止挡件3与转盘2脱离。此时,弹性件32处于初始拉伸位置,伸长量很小,电磁铁11内部弹簧为压缩弹簧,其通过动铁芯111、连接杆12使得驱动杆13处于下方位置且保持对连杆31的推压,弹性件32作用于连杆31上的力对于电磁铁11的内部弹簧来说是反力,由于此时弹性件32力很小,因此,电磁铁11的内部弹簧所需弹簧力也小,降低了电磁铁11的内部弹簧的设计要求。
从图12至图13的电磁铁11得电吸合过程中,在止挡杆33接触转盘2的圆周轮廓面21之前,连接杆12和连杆31保持同步地滑动,因此弹性件32的弹簧力保持不变。当止挡杆33接触转盘2的圆周轮廓面21后,连杆31被限位,而由于电磁铁11的继续吸合动作,带动连接杆12、驱动杆13继续向上滑动,连接杆12和连杆31之间的距离增大,则弹性件32伸长量增大,对连杆31向上的拉力增大,在转盘2转动过程中,一旦转盘2转动至中间位置即凹槽211对应止挡杆33的位置上,很大的拉力使得止挡杆33立即动作,进入凹槽211内,即使转盘2转动惯量大,止挡件3也能使得转盘2立即、准确、可靠地停止在双分位置。更有利地,当电磁铁11失电,弹性件32力很大,为电磁铁11的释放动作提供了有利的辅助,使得电磁铁11能够更快速地释放。从图14至图15的电磁铁11释放过程中,弹性件32的伸长量减小,直至回复至初始位置。
上述实施例的开关操作机构,止挡件3为实现转盘2的快速、准确停止功能,表现得更为优异,同时又兼顾了降低电磁铁11的内部弹簧的设计要求。
当然,止挡件3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给出的滑动形式,也可转动设置在支架4上,所述连杆31的左端部枢置在支架4上,右端部设置止挡杆33,中部设置第二推压面311’和第一推压面311,枢置轴上设置扭簧,扭簧使止挡杆33具有与转盘2保持接触的趋势。当转盘2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驱动杆13位于第一位置并推压连杆31,使止挡杆33与转盘2脱离,当驱动装置驱动转盘2从第一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时,驱动杆13释放对连杆31的推压,连杆31在扭簧的作用下接触转盘2的圆周轮廓面21,并当转盘2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时,止挡杆33进入凹槽211,将转盘2锁定在该位置,转盘2停止在第二转动位置,因此,转动设置形式的连杆31同样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Claims (10)

1.一种开关操作机构,包括驱动装置(1)和转盘(2),所述驱动装置(1)驱动转盘(2)在对应开关合闸的第一转动位置和对应开关分闸的第二转动位置之间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操作机构还包括止挡件(3),在转盘(2)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驱动装置(1)推压止挡件(3)使其与转盘(2)保持脱离,在转盘(2)从第一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过程中,所述驱动装置(1)解除对止挡件(3)的推压,止挡件(3)接触转盘(2)并使转盘(2)停止在第二转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作直线运动,所述转盘(2)的圆周轮廓面(21)上凹设有凹槽(211),所述止挡件(3)包括连杆(31)、弹性件(32)和止挡杆(33),驱动装置(1)位于第一位置时,驱动装置(1)推压连杆(31),止挡杆(33)与位于第一转动位置上的转盘(2)保持脱离,驱动装置(1)向第二位置运动过程中,驱动装置(1)驱动转盘(2)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且释放连杆(31),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止挡杆(33)与转盘(2)的圆周轮廓面(21)保持接触,随着转盘(2)的转动,止挡杆(33)进入凹槽(211)内使转盘(2)停止在第二转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操作机构还包括支架(4),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电磁铁(11)、连接杆(12)和驱动杆(13),所述电磁铁(11)固定在支架(4)上,所述连接杆(12)滑动设置在支架(4)上并与电磁铁(11)的动铁芯(111)相固定,所述驱动杆(13)一端铰接在连接杆(12)上,另一端上设有与转盘(2)相配合的驱动端面(131)以及用于推压连杆(31)的驱动轴(1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12)通过支架(4)上开设的一对第一滑槽(41)滑动设置在支架(4)上且与动铁芯(111)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杆(13)有一对,一对驱动杆(13)通过支架(4)上开设的一对第二滑槽(42)分别滑动设置在支架(4)上且在转盘(2)的两侧作镜像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1)以与驱动装置(1)保持相同滑动方向地滑动设置在支架(4)上,所述弹性件(32)为拉簧,拉簧的一端设置在连杆(31)的一端上,拉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支架(4)或连接杆(12)上,连杆(31)的中部设有供驱动轴(132)作推压作用的第一推压面(311),所述止挡杆(33)设置在连杆(31)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上还设有一对沿着驱动装置(1)的动铁芯(111)动作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43),所述连杆(31)通过滑动轴(312)滑动设置在第三滑槽(43)内。
7.根 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支架(4)上设有用于对连接杆(12)进行限位的限位凸台(44)。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211)向着转盘(2)的转动中心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盘(2)上具有固定驱动轴(22)、可动驱动轴(23),所述的固定驱动轴(22)和可动驱动轴(23)用于与驱动杆(13)的驱动端面(131)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盘(2)上还开设有圆弧槽(24),所述的可动驱动轴(23)能在所述的圆弧槽(24)内运动。
CN202322483858.5U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 Active CN220895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83858.5U CN220895358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83858.5U CN220895358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5358U true CN220895358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9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83858.5U Active CN220895358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5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90387A (en) Transfer switch
WO2015085832A1 (zh) 电机凸轮操作机构及其传动机构
EP0302721A2 (en) Switch assembly
US10157716B2 (en) Circuit breaking safety lock and dual-power switch
CN220895358U (zh)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
CN116994891A (zh)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
US6307455B1 (en) Control mechanism for a circuit breaker
CN209843545U (zh) 转换开关装置
CN212625229U (zh) 电磁驱动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CN109509646B (zh) 开关装置
CN217562428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102129941A (zh) 电路断路器
CN111403203B (zh) 转换开关装置
CN219696279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US2479266A (en) Quick make and break switch
CN217690841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EP2768006B1 (en) Fast switching-on mechanism
CN110364377B (zh) 转换开关机构和包括该转换开关机构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221040866U (zh) 操作结构以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18351320U (zh) 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以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17690918U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及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115101375A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及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220585078U (zh) 一种励磁式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219370946U (zh) 用于断路器的手动操作机构以及断路器
CN214477015U (zh) 一种高速大开距开关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