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4878U - 触控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系统 - Google Patents

触控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4878U
CN220894878U CN202322648561.XU CN202322648561U CN220894878U CN 220894878 U CN220894878 U CN 220894878U CN 202322648561 U CN202322648561 U CN 202322648561U CN 220894878 U CN220894878 U CN 220894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riving module
touch electrode
array
electrode ar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485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飞
殷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485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4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4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4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系统。该触控阵列基板包括: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块,多个触控电极块被划分为第一触控电极阵列和第二触控电极阵列;位于触控电极层上方的第一导电层,包括多条第一感应线和多条第二感应线;以及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和第二触控驱动模块,位于触控电极层的两侧,其中,第一触控电极阵列中的每个触控电极块通过相应的第一感应线连接至第一触控驱动模块,第二触控电极阵列的每个触控电极块通过相应的第二感应线连接至第二触控驱动模块。该触控阵列基板缩短了第一感应线和第二感应线的长度,降低了第一感应线和第二感应线上的阻抗。

Description

触控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摸屏(touch panel)已经遍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着触控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触控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对触控笔对触控产品的灵敏度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触摸屏按照组成结构可以分为:覆盖表面式触摸屏(On-cell touch panel)以及内嵌式触摸屏(In-cell touch panel)。内嵌式触摸屏是将触摸屏的触控电极块内嵌在显示屏内部,例如将触控电极块内嵌在阵列基板上。在内嵌式触摸屏中,使用内嵌式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TDDI)芯片提供触控信号和显示驱动信号。
以内嵌式触摸屏为例,图1示出了传统的触控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传统的触控阵列基板100包括触控电极层110与感应线路层120,其中触控电极层110包括呈阵列排布且相互绝缘的多个触控电极块111,感应线路层120包括相互绝缘的多条感应线121,多条感应线121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111分别一一对应电连接。具体地,触控电极层110与感应线路层120之间还设有绝缘层(未示出),绝缘层中在与每个触控电极块1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导通孔112,感应线路层120中每条感应线121的一端通过导通孔112与一个对应的触控电极块111电连接,感应线路层中每条感应线121的另一端与触控驱动集成芯片130电连接。
对于触控笔来说,其要求感应线具有小阻抗,才能使触控笔和触摸屏之间的契合度更好。然而,随着触摸屏面积的不断增大,其内部的导线长度越来越长,阻抗也相应地越来越大。
因此,期望对现有技术的触摸屏进行改进,以提高触摸感应的灵敏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阵列基板,包括: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块,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被划分为第一触控电极阵列和第二触控电极阵列;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上方的第一导电层,包括多条第一感应线和多条第二感应线;以及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和第二触控驱动模块,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阵列中的每个触控电极块通过相应的第一感应线连接至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阵列的每个触控电极块通过相应的第二感应线连接至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阵列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阵列沿第一方向分布,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和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阵列上方,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阵列上方,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阵列远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阵列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阵列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阵列的一侧。
可选地,还包括:像素电极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电极,所述多个像素电极被划分为第一像素电极阵列和第二像素电极阵列;以及第二导电层,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其中,所述第一像素电极阵列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阵列沿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像素电极阵列通过所述多条第一数据线连接至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所述第二像素电极阵列通过所述多条第二数据线连接至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
可选地,还包括:同步信号产生电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以提供同步信号。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并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上下两面;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并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上下两面;其中,所述同步信号产生电路位于印刷电路板上,所述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下方,并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至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至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分别具有信号输入端、信号引脚、电源引脚和出线端,信号引脚、电源引脚和出线端均匀分布在所述信号输入端的两侧,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具有贴合区,所述贴合区与所述信号输入端平齐。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阵列中的各个触控电极块提供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点;
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阵列中的各个触控电极块提供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点。
可选地,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块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感应线或所述第二感应线通过至少一个电连接结构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触控笔,用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系统,缩短了第一感应线和第二感应线的长度,降低了第一感应线和第二感应线上的阻抗,有利于提高触控笔的灵敏度,支持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和高规格的触控笔。
进一步地,该触控阵列基板可以做到左右边框对称、上下边框对称,从而有利于提高布线密度和整齐度,降低边框面积,且不会增加额外的工艺步骤。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一种传统的触控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图2a和2b分别示出了另一种传统的触控阵列基板的触控部分和显示部分的示意图;
图2c示出了传统的触控阵列基板的等效电路图;
图3a和3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的触控部分和显示部分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传统的触控阵列基板的映射图;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的映射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放大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
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A与B连接/耦接,表示A与B可以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或者A与B通过其他的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系统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2a和2b分别示出了另一种传统的触控阵列基板的触控部分和显示部分的示意图。该触控阵列基板200包括如图2a所示的触控部分、如图2b所示的显示部分以及第一触控驱动模块210和第二触控驱动模块220。
如图2a所示,该触控阵列基板200的触控部分包括触控电极层230和第一导电层240,其中触控电极层230包括呈阵列排布且相互绝缘的多个触控电极块231,第一导电层240包括相互绝缘的多条感应线241,多条感应线241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231分别一一对应电连接。具体地,触控电极层230与第一导电层240之间还设有绝缘层(未示出),绝缘层中在与每个触控电极块23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导通孔232,第一导电层240中每条感应线241的一端通过导通孔242与一个对应的触控电极块231电连接,第一导电层中部分感应线241的另一端与第一触控驱动模块210电连接,部分感应线241的另一端与第二触控驱动模块220电连接。
如图2b所示,该触控阵列基板200的显示部分包括像素电极层250和第二导电层260,其中像素电极层250包括呈阵列排布且相互绝缘的多个像素电极251,第二导电层260包括相互绝缘的多条数据线261,多条数据线261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251分别一一对应电连接。
在该示例中,如图2a所示的触控部分和如图2b所示的显示部分相互层叠,第一触控驱动模块210和第二触控驱动模块220位于触控部分和显示部分的同一侧,用于向触控部分提供同步信号、接收所述触控部分的触控感应信号、向显示部分提供源极驱动信号等。
图2c示出了传统的触控阵列基板的等效电路图。如图2c所示,以触控阵列基板的尺寸为10.95英寸、液晶显示面板分辨率为1200*3*1920为例,相邻的多个触控电极块的带来的互容以及与栅极线、数据线之间的互容加起来的总电容约为119.6pF,总电阻约为12.44Kohm。这个电容值和电阻值无法满足现有的触控笔的规格要求,导致触控笔灵敏度差、触控笔与触控屏之间的延迟高。
图3a和3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的触控部分和显示部分的示意图。图4a示出了传统的触控阵列基板的映射。图4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的映射图。
该触控阵列基板300包括如图3a所示的触控部分、如图3b所示的显示部分以及第一触控驱动模块310和第二触控驱动模块320。
如图3a所示,该触控阵列基板300的触控部分包括触控电极层330和第一导电层340,其中触控电极层330包括呈阵列排布且相互绝缘的多个触控电极块331,第一导电层340包括相互绝缘的多条感应线341,多条感应线341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331分别一一对应电连接。具体地,触控电极层330与第一导电层340之间还设有绝缘层(未示出),绝缘层中在与每个触控电极块33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导通孔332,第一导电层340中每条感应线341的一端通过导通孔342与一个对应的触控电极块331电连接,第一导电层中每条感应线341的另一端与触控驱动集成芯片130电连接。
如图3b所示,该触控阵列基板300的显示部分包括像素电极层350和第二导电层360,其中像素电极层350包括呈阵列排布且相互绝缘的多个像素电极351,第二导电层360包括相互绝缘的多条数据线361,多条数据线361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351分别一一对应电连接。
在该示例中,如图3a所示的触控部分和如图3b所示的显示部分相互层叠,第一触控驱动模块310和第二触控驱动模块320位于触控部分和显示部分的两侧,用于向触控部分提供同步信号、接收所述触控部分的触控感应信号、向显示部分提供源极驱动信号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层330中的多个触控电极块331被划分为我第一触控电极阵列和第二触控电极阵列;第一导电层340位于触控电极层330上方,多条感应线341包括多条第一感应线和多条第二感应线;第一触控驱动模块310和第二触控驱动模块320位于触控电极层330的两侧,其中,第一触控电极阵列中的每个触控电极块331通过相应的第一感应线连接至第一触控驱动模块310,第二触控电极阵列的每个触控电极块331通过相应的第二感应线连接至第二触控驱动模块320。可选地,每个触控电极块331分别与相应的第一感应线或第二感应线通过至少一个电连接结构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阵列和第二触控电极阵列沿第一方向分布,多条第一感应线和多条第二感应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第一感应线位于第一触控电极阵列上方,多条第二感应线位于第二触控电极阵列上方,第一触控驱动模块310位于第一触控电极阵列远离第二触控电极阵列的一侧,第二触控驱动模块320位于第二触控电极阵列远离第一触控电极阵列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像素电极层350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电极351,多个像素电极351被划分为第一像素电极阵列和第二像素电极阵列;第二导电层360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其中,第一像素电极阵列和第二像素电极阵列沿第二方向分布,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成角度设置,例如,呈85~95度设置。第一像素电极阵列通过多条第一数据线连接至第一触控驱动模块310,第二像素电极阵列通过多条第二数据线连接至第二触控驱动模块32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响应于第一触控电极阵列中的各个触控电极块提供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点;第二触控驱动模块响应于第二触控电极阵列中的各个触控电极块提供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点。
从图4a和4b可以看出,相比于传统的触控显示基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基板中的触控电极块距离第一触控驱动模块或第二触控驱动模块的最远距离被缩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多个触控电极块331被划分为我第一触控电极阵列和第二触控电极阵列,并将第一触控驱动模块310设置于第一触控电极阵列远离第二触控电极阵列的一侧,第二触控驱动模块320设置于第二触控电极阵列远离第一触控电极阵列的一侧,因此缩短了第一感应线和第二感应线的长度,降低了第一感应线和第二感应线上的阻抗,有利于提高触控笔的灵敏度,支持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和高规格的触控笔。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的触控显示基板请参见图3a和3b,再此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显示面板500包括触控显示基板300、同步信号产生电路510、第一柔性电路板52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530。
同步信号产生电路510分别连接至触控显示基板300中的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和第二触控驱动模块,以提供同步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同步信号产生电路510分别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52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530连接至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和第二触控驱动模块。具体地,第一柔性电路板520靠近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并位于触控电极层的上下两面;第二柔性电路板530靠近第二触控驱动模块,并位于触控电极层的上下两面;其中,同步信号产生电路510位于印刷电路板上,印刷电路板位于触控电极层下方,并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520连接至第一触控驱动模块,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530连接至第二触控驱动模块。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放大图。
如图6所示,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和第二触控驱动模块分别具有信号输入端、信号引脚、电源引脚和出线端,信号引脚、电源引脚和出线端均匀分布在信号输入端的两侧,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具有贴合区,贴合区与信号输入端平齐。以第一触控驱动模块310为例,其具有信号输入端311、信号引脚312、电源引脚313和出线端314,信号引脚312、电源引脚313和出线端314均匀分布在信号输入端311的两侧,第一柔性电路板520具有贴合区521,贴合区521与信号输入端311平齐。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中,触控显示系统700包括如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500和触控笔710,触摸屏500可以感应触控笔700,触控笔710可以控制显示面板500。
该实施例的显示面板500具有低阻抗,因此与触控笔之间的延迟小,触控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系统,缩短了第一感应线和第二感应线的长度,降低了第一感应线和第二感应线上的阻抗,有利于提高触控笔的灵敏度,支持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和高规格的触控笔。
进一步地,该触控阵列基板可以做到左右边框对称、上下边框对称,从而有利于提高布线密度和整齐度,降低边框面积,且不会增加额外的工艺步骤。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块,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被划分为第一触控电极阵列和第二触控电极阵列;
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上方的第一导电层,包括多条第一感应线和多条第二感应线;以及
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和第二触控驱动模块,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阵列中的每个触控电极块通过相应的第一感应线连接至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阵列的每个触控电极块通过相应的第二感应线连接至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阵列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阵列沿第一方向分布,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和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阵列上方,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阵列上方,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阵列远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阵列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阵列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阵列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像素电极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电极,所述多个像素电极被划分为第一像素电极阵列和第二像素电极阵列;以及
第二导电层,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电极阵列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阵列沿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设置,
所述第一像素电极阵列通过所述多条第一数据线连接至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所述第二像素电极阵列通过所述多条第二数据线连接至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信号产生电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以提供同步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并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上下两面;以及
第二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并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上下两面;
其中,所述同步信号产生电路位于印刷电路板上,所述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下方,并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至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至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分别具有信号输入端、信号引脚、电源引脚和出线端,信号引脚、电源引脚和出线端均匀分布在所述信号输入端的两侧,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具有贴合区,所述贴合区与所述信号输入端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阵列中的各个触控电极块提供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点;
所述第二触控驱动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阵列中的各个触控电极块提供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块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感应线或所述第二感应线通过至少一个电连接结构相连。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
10.一种触控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
触控笔,用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
CN202322648561.XU 2023-09-28 2023-09-28 触控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系统 Active CN220894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8561.XU CN220894878U (zh) 2023-09-28 2023-09-28 触控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8561.XU CN220894878U (zh) 2023-09-28 2023-09-28 触控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4878U true CN220894878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9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48561.XU Active CN220894878U (zh) 2023-09-28 2023-09-28 触控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4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447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5955522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1191915B (zh) 液晶显示面板
EP3151099B1 (en) Embedded touch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EP3101516B1 (en) In 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739790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04571655B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6095171A (zh)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205353991U (zh) 一种有机发光触控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触控显示装置
CN104991683A (zh) 一种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02200866A (zh) 互电容触摸感应装置及其检测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CN104699348A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TWI413928B (zh) 觸控面板及其差動辨識方法
CN205827356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2112949A (zh) 平面体和触摸开关
CN102203698A (zh) 包括双向邻接电极的触摸传感面板和触摸传感设备
CN10425227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6020557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909249A (zh) 触控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4216543A (zh) 触摸屏
CN108062188B (zh) Tft基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
CN106155413A (zh) 触控显示装置以及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8958523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7066143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6383608B (zh) 内嵌触摸结构的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