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4521U - 一种旋转底座及旋转式激光雷达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底座及旋转式激光雷达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94521U CN220894521U CN202322231266.4U CN202322231266U CN220894521U CN 220894521 U CN220894521 U CN 220894521U CN 202322231266 U CN202322231266 U CN 202322231266U CN 220894521 U CN220894521 U CN 2208945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nular
- stator
- rotor
- support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148 magnetic separ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底座及旋转式激光雷达,旋转底座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及编码盘组件,定子组件包括定子支架和环状定子,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支架和环状转子,编码盘组件包括环状码盘和码齿,多个码齿均固定于环状码盘的第一端且沿周向间隔分布;其中,环状码盘的第二端连接于环状定子远离定子支架的一端,且第二电路板设置有与码齿相配合的检测元件;或者,环状码盘的第二端连接于转子支架靠近定子支架的一端,且第一电路板设置有与码齿相配合的检测元件。将环状码盘设置在环状定子或转子支架上,结构紧凑,使得旋转底座不需要设置大量的空间来容纳环状码盘,从而可以减小旋转底座的体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底座及旋转式激光雷达。
背景技术
随着激光雷达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激光雷达的应用领域逐渐拓宽,旋转式激光雷达由于其精准度高、探测范围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各行业的重视及应用,尤其在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最为广泛。旋转式激光雷达一般包括旋转底座和设置于旋转底座的测距模组,测距模组可以随着旋转底座的旋转实现360°扫描以检测不同区域。旋转底座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转动配合,为了获取转子组件转动时的速度以及位置信息,通常会设置编码盘组件以进行检测。
在相关技术中,定子组件包括定子支架和环状定子,编码盘组件一般包括环状码盘和设置在环状码盘上的码齿,环状码盘固定在定子支架上且设于环状定子的外侧,使得编码盘组件在旋转底座内占用空间较大,从而使得旋转底座内需设置足够的空间安装编码盘组件,导致旋转底座的体积庞大,限制了激光雷达的应用领域或者提高了激光雷达的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底座及旋转式激光雷达,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因编码盘组件导致旋转底座体积庞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底座,包括:定子组件,包括定子支架和环状定子,定子支架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合围壁,环状定子固定于第一合围壁内;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支架和环状转子,转子支架以定子支架的中心轴线为转轴与定子支架转动连接,转子支架设有向下延伸且伸入第一合围壁内的第二合围壁,环状转子固定于第二合围壁内且设于环状定子的外侧;第一电路板,固定于定子支架远离转子支架的一侧且与环状定子电性连接;第二电路板,固定于转子支架远离定子支架的一侧;以及,编码盘组件,包括环状码盘和码齿,环状码盘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多个码齿均固定于环状码盘的第一端且沿周向间隔分布;其中,环状码盘的第二端连接于环状定子远离定子支架的一端,且第二电路板设置有与码齿相配合的检测元件;或者,环状码盘的第二端连接于转子支架靠近定子支架的一端,且第一电路板设置有与码齿相配合的检测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环状码盘连接于环状定子时,环状码盘的第二端设置有环状定位部,环状定位部嵌入固定于环状定子的内腔;或者,环状码盘和环状定子一体连接;当环状码盘连接于转子支架时,环状码盘和转子支架一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定子支架的第一中空柱,第一中空柱向上延伸且位于定子支架的中心,环状定子套设固定于第一中空柱的外侧;转子组件还包括固定于转子支架的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向下延伸至第一中空柱内且与第一中空柱转动连接。当环状码盘连接于环状定子且环状码盘的第二端设置有环状定位部时,定子组件还包括自环状定子的内周壁沿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环状定子以及第一中空柱共同围合形成与环状定位部相适配的定位腔,环状定位部嵌入在定位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中空柱设有自其内周壁沿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二凸起部,旋转底座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固定于第一中空柱内,且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位于第二凸起部的相对两侧,第二连接轴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定子支架的第一连接轴,转子组件还包括固定于转子支架的第二中空柱,第二中空柱内固定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连接轴向上延伸至第二中空柱内且与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旋转底座还包括固定于第二中空柱远离定子支架的锁紧件,锁紧件与第二中空柱螺纹连接,且锁紧件位于第一轴承远离第二轴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底座还包括:第一传电组件,固定于定子支架靠近转子支架的一侧且设于第一合围壁的外侧,第一传电组件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板;以及,第二传电组件,固定于转子支架靠近定子支架的一侧且设于第二合围壁的外侧,第二传电组件电性连接于第二电路板,且第二传电组件和第一传电组件间隔且正对设置。定子支架设有自第一合围壁的外周壁沿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靠近转子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一容置槽,第一传电组件固定于第一容置槽内;转子支架设有自第二合围壁的外周壁沿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靠近定子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二容置槽,第二容置槽与第一容置槽间隔且正对设置,第二传电组件固定于第二容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式激光雷达,包括:防护底座;透光外罩,盖设于防护底座上,透光外罩和防护底座之间围合成容纳腔;如上中任一项的旋转底座,旋转底座固定于防护底座;以及,测距模组,固定于旋转底座;其中,旋转底座和测距模组均位于容纳腔内。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旋转底座及旋转式激光雷达与相关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将环状码盘设置在环状定子或转子支架上,结构紧凑,使得旋转底座不需要设置大量的空间来容纳环状码盘,可以节约旋转底座内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小旋转底座的体积,有利于提升旋转底座的适配范围和降低旋转式激光雷达的制作成本。而且,检测元件和码齿均收容于第一合围壁内腔中或第二合围壁内腔中,可以全面阻挡来自任意角度的环境光及其他外部激光器光源对检测元件的干扰,提升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激光雷达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防护底座、旋转底座和测距模组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旋转底座和测距模组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环状定子和环状码盘一体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防护底座、旋转底座和测距模组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防护底座、旋转底座和测距模组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转子支架和环状码盘一体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激光雷达中测距模组的爆炸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定子组件;11、定子支架;111、第一合围壁;112、第一中空柱;113、第二凸起部;114、第一连接轴;115、第一支撑板;1151、第一容置槽;12、环状定子;121、第一凸起部;2、转子组件;21、转子支架;211、第二合围壁;212、第二连接轴;213、第二中空柱;214、第二支撑板;2141、第二容置槽;22、环状转子;23、保磁圈;3、第一电路板;4、第二电路板;5、编码盘组件;51、环状码盘;511、环状定位部;52、码齿;6、检测元件;7、第一轴承;8、第二轴承;9、限位组件;91、第一垫片;92、第二垫片;93、卡簧;94、锁紧件;10、第一传电组件;101、第一线盘;102、第一隔磁片;20、第二传电组件;201、第二线盘;202、第二隔磁片;30、防护底座;40、透光外罩;50、旋转底座;60、测距模组;601、第三电路板;602、发射芯片;603、接收芯片;604、收发支架;6041、独立腔;605、发射组件;6051、发射套筒;6052、发射镜片;606、接收组件;6061、接收套筒;6062、接收镜片;70、密封圈;80、光通信模组;801、发射端;802、接收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式激光雷达,包括:防护底座30、透光外罩40、旋转底座50和测距模组60。透光外罩40盖设于防护底座30上,透光外罩40和防护底座30之间围合成容纳腔;旋转底座50固定于防护底座30;测距模组60固定于旋转底座50;其中,旋转底座50和测距模组60均位于容纳腔内,防护底座30内设有定位凸起,用于对旋转底座50装配于防护底座30上极性精准定位。由于旋转底座50和测距模组60在容纳腔内,可以通过防护底座30和透光外罩40对旋转底座50和测距模组60进行防护。
请参阅图1,透光外罩40和防护底座3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0。通过密封圈70的设置可以避免外界液体进入容纳腔内而对测距模组60和旋转底座50造成损害;其中,透光外罩40上设置防水槽,密封圈70放置于防水槽中,然后将透光外罩40罩设于防护底座30上通过紧固件锁付。根据实际需要,紧固件可以为螺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至图6,旋转底座50包括定子组件1、转子组件2、第一电路板3、第二电路板4和编码盘组件5。定子组件1包括定子支架11和环状定子12,定子支架11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合围壁111,环状定子12固定于第一合围壁111内;转子组件2包括转子支架21和环状转子22,转子支架21以定子支架11的中心轴线为转轴与定子支架11转动连接,转子支架21设有向下延伸且伸入第一合围壁111内的第二合围壁211,环状转子22固定于第二合围壁211内且设于环状定子12的外侧;第一电路板3固定于定子支架11远离转子支架21的一侧且与环状定子12电性连接;第二电路板4固定于转子支架21远离定子支架11的一侧;编码盘组件5包括环状码盘51和码齿52,环状码盘51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多个码齿52均固定于环状码盘51的第一端且沿周向间隔分布;其中,环状码盘51的第二端连接于环状定子12远离定子支架11的一端,且第二电路板4设置有与码齿52相配合的检测元件6。
由于将环状码盘51设置在环状定子12上,结构紧凑,使得旋转底座50不需要设置大量的空间来容纳环状码盘51,可以节约旋转底座50内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小旋转底座50的体积,有利于提升旋转底座50的适配范围和降低旋转式激光雷达的制作成本。而且,检测元件6和码齿52均收容于第一合围壁111内腔中,可以全面阻挡来自任意角度的环境光及其他外部激光器光源对检测元件6的干扰,提升检测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测距模组60固定在转子支架21远离定子支架11的一侧;环状定子12和环状转子22组成无刷电机,为旋转提供动力;检测元件6与码齿52相配合以检测转子组件2的转动速度和转动角度。当环状定子12驱动环状转子22转动时,第二合围壁211以定子支架11的中心轴线为转轴跟随转动并带动转子支架21转动,测距模组60跟随转子支架21转动,从而使得测距模组60可以跟随转子支架21的旋转实现不同区域的扫描和检测。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定子组件1还包括固定于定子支架11的第一中空柱112,第一中空柱112向上延伸且位于定子支架11的中心,环状定子12套设固定于第一中空柱112的外侧。其中,第一中空柱112与定子支架11一体连接,即第一中空柱112和定子支架11可以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2、图3和图5,转子组件2还包括固定于转子支架21的第二连接轴212,第二连接轴212向下延伸至第一中空柱112内且与第一中空柱112转动连接。第二合围壁211和第一合围壁111之间具有间隙,避免在转子组件2转动时第二合围壁211和第一合围壁111相接触产生摩擦。优选地,第二连接轴212可以为空心轴柱,第二连接轴212和转子支架21一体连接,第二连接轴212设有法兰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因转子组件2旋转所产生的破坏力;第二合围壁211的内周壁固定有保磁圈23,保磁圈23可以通过模内注塑与第二合围壁211一体成型,环状转子22嵌入在保磁圈23内。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中空柱112设有自其内周壁沿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二凸起部113,旋转底座50还包括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均固定于第一中空柱112内,且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位于第二凸起部113的相对两侧,第二连接轴212与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均可以为滚珠轴承,滚珠轴承的外环固定在第一中空柱112的内周壁上,第二连接轴212与滚珠轴承的内圈固定,环状转子22带动滚珠轴承的内圈和滚珠随着转子支架21转动,以实现定子组件1和转子组件2之间的转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可以提升定子组件1和转子组件2之间的转动顺畅性和稳定性。滚珠轴承、第一中空柱112和第二连接轴212的中心轴线重合,可以使第二连接轴212受力均匀,防止转轴晃动,保证转子组件2转动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和图3,旋转底座50还包括限位组件9,限位组件9包括第一垫片91、第二垫片92和卡簧93,第一垫片91设于第一轴承7远离第二轴承8的一侧,第二垫片92设于第二轴承8远离第一轴承7的一侧,第一垫片91和第二垫片92用于使第二连接轴212与滚珠轴承的内圈同步转动,第二连接轴212远离转子支架21的一端设有卡槽,卡簧93卡接于卡槽处且与第二垫片92抵接,卡簧93可以防止第二垫片92脱落,起到限位的作用。
请参阅图2和图4,环状码盘51的第二端连接于环状定子12远离定子支架11的一端,且第二电路板4设置有与码齿52相配合的检测元件6。具体的,环状码盘51的第二端设置有环状定位部511,环状定位部511嵌入固定于环状定子12的内腔,实现环状码盘51与环状定子12之间的装配。优选地,定子组件1还包括自环状定子12的内周壁沿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一凸起部121,第一凸起部121、环状定子12以及第一中空柱112共同围合形成与环状定位部511相适配的定位腔,环状定位部511嵌入在定位腔内,既可以避免环状码盘51产生晃动,也可以夹持环状定位部511,使得环状码盘51不易相对环状定子12转动。
请参阅图2、图4和图5,旋转底座50还包括第一传电组件10和第二传电组件20。第一传电组件10固定于定子支架11靠近转子支架21的一侧且设于第一合围壁111的外侧,第一传电组件10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板3;第二传电组件20固定于转子支架21靠近定子支架11的一侧且设于第二合围壁211的外侧,第二传电组件20电性连接于第二电路板4,且第二传电组件20和第一传电组件10间隔且正对设置。由于第一传电组件10和第二传电组件20分别设置在第一合围壁111的外侧和第二合围壁211的外侧,可以避开由环状定子12和环状转子22组成的无刷电机轴向所在的平面,从而有效防止电磁互相干扰。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便于安装第一传电组件10,定子支架11设有自第一合围壁111的外周壁沿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一支撑板115,第一支撑板115靠近转子支架21的一侧设有第一容置槽1151,使第一传电组件10固定于第一容置槽1151内。为了便于安装第二传电组件20,转子支架21设有自第二合围壁211的外周壁沿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二支撑板214,第二支撑板214靠近定子支架11的一侧设有第二容置槽2141,第二容置槽2141与第一容置槽1151间隔且正对设置,使第二传电组件20固定于第二容置槽2141内。在转子支架21转动时,第二传电组件20会跟随转动,第一传电组件10静止不动,在第一传电组件10和第二传电组件2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电流,从而对第二电路板4供电。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第一传电组件10包括第一线盘101和第一隔磁片102,第一隔磁片102放置于第一容置槽1151底部,且第一隔磁片102双面背胶,第一线盘101粘接在第一隔磁片102上,从而将第一线盘101固定在定子支架11上。第二传电组件20包括第二线盘201和第二隔磁片202,第二隔磁片202放置于第二容置槽2141底部,且第二隔磁片202双面背胶,第二线盘201粘接在第一隔磁片102上,从而将第二线盘201固定在定子支架11上。第一线盘101和第一电路板3电性连接的方式以及第二线盘201和第二电路板4电性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引线电性连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电连接,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请参阅图2、图4和图5,旋转式激光雷达还包括光通信模组80,光通信模组80包括发射端801和接收端802。发射端801固定于第二电路板4背离测距模组60的一侧,接收端802固定于第一电路板3靠近定子支架11的一侧,发射端801和接收端802分别位于第一连接轴114(第二连接轴212)的两侧且正对设置。第一电路板3是主控电路板,第三电路板601是测距电路板,第二电路板4主要用于给第三电路板601和检测元件6供电,并接收测距数据、码盘转速、位置等信息经光通信组件传输给第一电路板3,第一电路板3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生成周围环境的点云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码齿52包括多个等距齿和一个零位齿,等距齿和零位齿的尺寸不同,检测元件6可以为光电读头,光电读头的检测方式可以为对射式或反射式,例如:
当光电读头的检测方式为对射式时,光电读头具有间隔设置的发射器和采集器,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穿过相邻码齿52之间的空隙被采集器接收。在转子组件2转动的过程中,多个等距齿和零位齿依次从发射器和采集器之间的间隔穿过,使得采集器产生变化的电平信号,并经过第一电路板3或第二电路板4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转子组件2的转速和转动角度。
当光电读头的检测方式可以为反射式时,发射器和采集器位于码齿52的上方且与码齿52相对设置,发射器的光线经过码齿52和以及码齿52之间的间隔区域反射后由采集器接收,码齿52和间隔区域之间具有不同的反射率,从而使得采集器产生变化的电平信号,再经过第一电路板3或第二电路板4进行数据处理后,可得到转子组件2的转速和转动角度;其中,零位齿用于确定转动的起始位,等锯齿用于确定转动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环状码盘51和环状定子12之间可以一体连接或分体设置。如图6所示,环状码盘51和环状定子12之间一体连接。具体的,环状码盘51的第二端连接于环状定子12远离定子支架11的一端,第二电路板4设置有与码齿52相配合的检测元件6,且环状码盘51和环状定子12一体连接,即环状定子12、环状码盘51和码齿52一体注塑成型,可以省去环状码盘51和环状定子12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化结构以节约旋转底座50的内部空间。
实施例2
请参阅图7,定子组件1还包括固定于定子支架11的第一连接轴114,转子组件2还包括固定于转子支架21的第二中空柱213,第二中空柱213内固定有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第一连接轴114向上延伸至第二中空柱213内且与第一轴承7及第二轴承8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连接轴114为空心轴柱,且第一连接轴114和定子支架11一体注塑成型,第一连接轴114带有法兰盘结构;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可以为滚珠轴承,滚珠轴承的内圈固定在第一连接轴114的内周壁上,滚珠轴承的外环固定在第二中空柱213的内周壁上,环状转子22带动滚珠轴承的外环和滚珠随着转子支架21转动,以实现定子组件1和转子组件2之间的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7,旋转底座50还包括固定于第二中空柱213远离定子支架11的锁紧件94,锁紧件94与第一连接轴114螺纹连接,且锁紧件94位于第一轴承7远离第二轴承8的一侧。其中,锁紧件94可以为螺母,以使第一连接轴114与滚珠轴承的内圈固定,从而使紧固转子组件2和定子组件1。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各部件可自底向上逐步装配,简化组装工艺。此外,本实施例中旋转底座50的其它部件的结构和设置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进行相关描述。
实施例3
请参阅图8和图9,环状码盘51(未图示,环状码盘51在图8和图9中实际位于第二合围壁211和码齿52之间)的第二端连接于转子支架21靠近定子支架11的一端,且第一电路板3设置有与码齿52相配合的检测元件6。由于将环状码盘51设置在转子支架21上,结构紧凑,使得旋转底座50不需要设置大量的空间来容纳环状码盘51,可以节约旋转底座50内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小旋转底座50的体积,有利于提升旋转底座50的适配范围和降低旋转式激光雷达的制作成本。而且,检测元件6和码齿52均收容于第一合围壁111内腔中,可以全面阻挡来自任意角度的环境光及其他外部激光器光源对检测元件6的干扰,提升检测的准确性。
请继续参阅图8和图9,环状码盘51的第二端连接于转子支架21靠近定子支架11的一端,且第一电路板3设置有与码齿52相配合的检测元件6。其中,环状码盘51和转子支架21一体连接,即转子支架21、环状码盘51和码齿52一体注塑成型,可以省去环状码盘51和环状定子12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化结构以节约旋转底座50的内部空间。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旋转底座50的其它部件的结构和设置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进行相关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测距模组60包括第三电路板601、发射芯片602、接收芯片603和封装壳体。封装壳体包括收发支架604以及设置于收发支架604上的发射组件605和接收组件606,收发支架604设于转子支架21背离环状转子22的一侧,第三电路板601设置于收发支架604上,且与第二电路板4电连接;收发支架604还包括独立腔6041,发射芯片602和接收芯片603均设置于第三电路板601上,并位于独立腔6041内;发射组件605用于传输发射芯片602发射的信号,接收组件606用于将信号传输至接收芯片603。具体的,第三电路板601位于收发支架604的一侧,发射组件605和接收组件606位于收发支架604的另一侧,发射芯片602发射光信号,该光信号可以是探测激光束,光信号穿过独立腔6041后经发射组件605的传输后射向目标物体,目标物体将光信号反射至接收组件606中,接收组件606再将光信号穿过独立腔6041后传输至接收芯片603,第三电路板601根据光信息从发射到被采集的飞行时间来计算目标的距离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0所示,发射组件605可以包括发射套筒6051和发射镜片6052,接收组件606可以包括接收套筒6061和接收镜片6062,发射套筒6051和接收套筒6061设置于收发支架604上,发射镜片6052设置于发射套筒6051内,接收镜片6062设置于接收套筒6061内。具体地,发射芯片602发射光信号,光信号进入发射套筒6051中进行传输,并经过发射镜片6052的光学处理后射向目标物体,目标物体将光信号反射至接收套筒6061内,经接收镜片6062的光学处理后在接收套筒6061内传输至接收芯片603。
请参阅图10,在一实施例中,接收套筒6061与收发支架604一体成型,发射套筒6051与收发支架604可拆卸连接。其中,发射套筒6051与收发支架604可通过卡扣结构、螺纹连接结构等可拆卸方式进行连接,对此不做限定。将发射套筒6051与收发支架604设置成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使用场景更换不同规格的发射套筒6051,同时,当旋转式激光雷达由于空间不足、尺寸过大、部件干涉等原因需要拆去发射套筒6051时,也可以直接将发射套筒6051拆卸下来,不仅拆装方便,还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将接收套筒6061与收发支架604设置成一体成型,可以有效地避免发射光路漏光对接收光路产生影响,提高测距模组60的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组件,包括定子支架和环状定子,所述定子支架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合围壁,所述环状定子固定于所述第一合围壁内;
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支架和环状转子,所述转子支架以所述定子支架的中心轴线为转轴与所述定子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子支架设有向下延伸且伸入所述第一合围壁内的第二合围壁,所述环状转子固定于所述第二合围壁内且设于所述环状定子的外侧;
第一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定子支架远离所述转子支架的一侧且与所述环状定子电性连接;
第二电路板,固定于所述转子支架远离所述定子支架的一侧;以及,
编码盘组件,包括环状码盘和码齿,所述环状码盘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多个所述码齿均固定于所述环状码盘的第一端且沿周向间隔分布;
其中,所述环状码盘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环状定子远离所述定子支架的一端,且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有与所述码齿相配合的检测元件;或者,所述环状码盘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转子支架靠近所述定子支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有与所述码齿相配合的检测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底座,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状码盘连接于所述环状定子时,所述环状码盘的第二端设置有环状定位部,所述环状定位部嵌入固定于所述环状定子的内腔;或者,所述环状码盘和所述环状定子一体连接;
当所述环状码盘连接于所述转子支架时,所述环状码盘和所述转子支架一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定子支架的第一中空柱,所述第一中空柱向上延伸且位于所述定子支架的中心,所述环状定子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中空柱的外侧;
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转子支架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中空柱内且与所述第一中空柱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底座,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状码盘连接于所述环状定子且所述环状码盘的第二端设置有环状定位部时,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自所述环状定子的内周壁沿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环状定子以及所述第一中空柱共同围合形成与所述环状定位部相适配的定位腔,所述环状定位部嵌入在所述定位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空柱设有自其内周壁沿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二凸起部,所述旋转底座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均固定于所述第一中空柱内,且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定子支架的第一连接轴,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转子支架的第二中空柱,所述第二中空柱内固定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连接轴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中空柱内且与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座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中空柱远离所述定子支架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第二中空柱螺纹连接,且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第二轴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座还包括:
第一传电组件,固定于所述定子支架靠近所述转子支架的一侧且设于所述第一合围壁的外侧,所述第一传电组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以及,
第二传电组件,固定于所述转子支架靠近所述定子支架的一侧且设于所述第二合围壁的外侧,所述第二传电组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且所述第二传电组件和所述第一传电组件间隔且正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支架设有自所述第一合围壁的外周壁沿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转子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传电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
所述转子支架设有自所述第二合围壁的外周壁沿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定子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间隔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传电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10.一种旋转式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底座;
透光外罩,盖设于所述防护底座上,所述透光外罩和所述防护底座之间围合成容纳腔;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固定于所述防护底座;以及,
测距模组,固定于所述旋转底座;
其中,所述旋转底座和所述测距模组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31266.4U CN220894521U (zh) | 2023-08-18 | 2023-08-18 | 一种旋转底座及旋转式激光雷达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31266.4U CN220894521U (zh) | 2023-08-18 | 2023-08-18 | 一种旋转底座及旋转式激光雷达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94521U true CN220894521U (zh) | 2024-05-03 |
Family
ID=90868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231266.4U Active CN220894521U (zh) | 2023-08-18 | 2023-08-18 | 一种旋转底座及旋转式激光雷达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94521U (zh) |
-
2023
- 2023-08-18 CN CN202322231266.4U patent/CN2208945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61471A (zh) | 一种激光雷达 | |
KR100252557B1 (ko) | 차량용 광 레이더 장치 | |
CN211674058U (zh) | 一种激光雷达及扫地机器人 | |
WO2024193123A1 (zh) | 一种旋转式激光雷达及其装配方法 | |
JP2015001464A (ja) | エンコーダ付きモータ | |
CN220171236U (zh) | 一种旋转式激光雷达 | |
CN220894521U (zh) | 一种旋转底座及旋转式激光雷达 | |
CN210952872U (zh) | 六通道光磁一体编码器结构 | |
CN220338058U (zh) | 一种旋转底座及旋转式激光雷达 | |
CN115372935A (zh) | 一种旋转激光雷达及制造旋转激光雷达的方法 | |
CN111381240A (zh) | 激光雷达和清洁机器人 | |
JP3536069B2 (ja) | エンコーダ | |
CN216718691U (zh) | 激光雷达 | |
CN212515022U (zh) | 扫描测距装置 | |
CN211853334U (zh) | 光电转台 | |
CN109709528B (zh) | 电机、电机组件及激光发射组件 | |
CN211674033U (zh) | 一种激光雷达的旋转底座 | |
CN220171239U (zh) | 一种旋转式激光雷达 | |
CN221841202U (zh) | 测距装置及机器人 | |
CN221926615U (zh) | 一种激光雷达扫描模组及激光雷达 | |
CN216560983U (zh) | 一种新型激光测距设备 | |
CN220171235U (zh) | 一种旋转式激光雷达 | |
EP1093565A2 (en) | A short optical encoder | |
CN218866096U (zh) | 转镜组件及激光雷达 | |
CN220019867U (zh) | 一种转镜装置及激光雷达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