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2612U - 一种双拼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拼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2612U
CN220892612U CN202322052632.XU CN202322052632U CN220892612U CN 220892612 U CN220892612 U CN 220892612U CN 202322052632 U CN202322052632 U CN 202322052632U CN 220892612 U CN220892612 U CN 220892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condensation
pipe
condensing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526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Hong Yang Automobile Condensation Equip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Hong Yang Automobile Condensation Equip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Hong Yang Automobile Condensation Equip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Hong Yang Automobile Condensation Equip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526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2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2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26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拼冷凝器,包括:一对第一边板、第二边板、第一冷凝组件、第二冷凝组件。第一边板的一侧设有一对第二边板。第一冷凝组件设于一对第一边板之间,第一冷凝组件包括一对第一冷凝输送管,一对第一冷凝输送管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冷板,一对第一冷凝输送管内均设有阶梯型冷凝流道,第一冷凝输送管的一侧连接有进液管,进液管和多个第一冷板均与阶梯型冷凝流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径向双层结构的冷凝器,使得汽车冷凝器可对高温冷却介质进行径向双层冷却,不仅降低了汽车冷凝器装配所占空间,而且增加了高温冷却介质的流通面积,增加了汽车冷凝器的换热性能,提高了汽车冷凝器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拼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冷凝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拼冷凝器。
背景技术
汽车冷凝器是汽车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换热器中的一种,主主要由输送管道、热交换冷板以及其他部件几部分组成,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热交换冷板将高温冷却介质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从而将高温气体冷却介质或蒸汽转变成液体
目前常见的汽车冷凝器的热交换冷板大多在纵向位置上均匀分布,通过过多组热交换冷板与散热风扇的相互配合对高温冷却介质进行导通散热,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知,汽车冷凝器通常装配在汽车的头部位置,而汽车头部位置除了安装汽车冷凝器外还配置有发动机系统等汽车核心部件,这样就使得汽车冷凝器在纵向与横向的装配空间较小,在装配空间的限制下,现有技术中的大部分汽车冷凝器的热交换冷板大多为单层结构,单层结构的汽车冷凝器存在着换热性能不足,使用效果较差的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双拼冷凝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拼冷凝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冷凝器的换热性能不足、使用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拼冷凝器,包括:一对第一边板、第二边板、第一冷凝组件、第二冷凝组件。
所述第一边板的一侧设有一对第二边板。
所述第一冷凝组件设于一对所述第一边板之间,所述第一冷凝组件包括一对第一冷凝输送管,一对所述第一冷凝输送管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冷板,一对所述第一冷凝输送管内均设有阶梯型冷凝流道,所述第一冷凝输送管的一侧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多个所述第一冷板均与阶梯型冷凝流道相连通。
所述第二冷凝组件设于一对所述第二边板之间,所述第二冷凝组件包括一对第二冷凝输送管,一对所述第二冷凝输送管之间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二冷板,一对所述第二冷凝输送管内均设有阶梯型冷凝流道,所述第二冷凝输送管的一侧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设于第一冷凝输送管远离进液管的一侧,所述排液管和多个第二冷板均与阶梯型冷凝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冷凝输送管与第一冷凝输送管之间连通有辅助导通管,所述辅助导通管位于排液管的上方。
进一步地,一对所述第一冷凝输送管和第二冷凝输送管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封闭块。通过封闭块对第一冷凝输送管和第二冷凝输送管起到封闭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地,一对所述第一冷凝输送管远离第一冷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连接固定件。便于通过对一对第一连接固定件进行锁止固定的方式对第一冷凝输送管与第二冷凝输送管进行装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凝输送管远离辅助导通管的一侧连接有导引连通管,所述导引连通管位于进液管的上方。导引连通管起到连通第一冷凝输送管与第二冷凝输送管的作用,便于使得第一冷凝输送管内的高温冷却介质可沿导引连通管输送至第二冷凝输送管内,从而便于通过多组第二冷凝输送管对高温冷却介质进行导流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连通管远离第一冷凝输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通连接块。导通连接块起到连接导引连通管与导通固定件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导通连接块远离导引连通管的一侧设有导通固定件,所述导通固定件与第二冷凝输送管固定连接。通过导通固定件对导引连通管与第二冷凝输送管起到连接限位与导通控制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导通连接块与导通固定件之间连接有固定螺栓。通过固定螺栓对导通连接块与导通固定件起到锁止固定的作用,提高了导引连通管对高温冷却介质进行输送导流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一对所述第二冷凝输送管远离第二冷板的一侧均连接有一对限位固定件,所述限位固定件与第一连接固定件相匹配。便于通过一对限位固定件与辅助导通管的相互配合对第一冷凝输送管和第二冷凝输送管进行连接固定。且所述限位固定件与第一连接固定件之间连接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起到连接限位固定件与第一连接固定件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径向双层结构的冷凝器,使得汽车冷凝器可对高温冷却介质进行径向双层冷却,不仅降低了汽车冷凝器装配所占空间,而且增加了高温冷却介质的流通面积,增加了汽车冷凝器的换热性能,提高了汽车冷凝器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双拼冷凝器的第一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双拼冷凝器的第二立体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双拼冷凝器的第三立体图;
图4是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双拼冷凝器的侧视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双拼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边板、101.第二边板、2.第一冷凝组件、201.第一冷凝输送管、202.第一冷板、203.进液管、204.第一连接固定件、205.导引连通管、206.导通连接块、207.导通固定件、208.固定螺栓、3.第二冷凝组件、301.第二冷凝输送管、302.第二冷板、303.排液管、304.辅助导通管、305.限位固定件、306.固定螺栓、4.封闭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拼冷凝器,参图1-图7所示,包括:一对第一边板1、第二边板101、第一冷凝组件2、第二冷凝组件3。
参图1所示,第一边板1的一侧设有一对第二边板101。通过一对第二边板101对一对第二冷凝输送管301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
参图1所示,第一冷凝组件2设于一对第一边板1之间。通过第一冷凝组件2对高温冷却介质起到初步导通输送与散热冷却的作用。第一冷凝组件2包括一对第一冷凝输送管201。一对第一冷凝输送管201对多个第一冷板202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同时,便于通过一对第一冷凝输送管201对高温冷却介质进行输送。
参图1所示,一对第一冷凝输送管201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冷板202。通过高温冷却介质在多个第一冷板202内进行流通的方式使得高温冷却介质中含有的热量排放到空气中。
具体地,一对第一冷凝输送管201内均设有阶梯型冷凝流道。通过设置阶梯型冷凝流道便于使得第一冷凝输送管201内的高温冷却介质可充分有多个第一冷板202进行输送。第一冷凝输送管201的一侧连接有进液管203,进液管203和多个第一冷板202均与阶梯型冷凝流道相连通。便于通过进液管203向第一冷凝输送管201内输送高温冷却介质。
参图5所示,第二冷凝组件3设于一对第二边板101之间。便于通过第二冷凝组件3对高温冷却介质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第二冷凝组件3包括一对第二冷凝输送管301。一对第二冷凝输送管301对多个第二冷板302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同时,便于通过第二冷凝输送管301对第一冷凝输送管201内的高温冷却介质进行导通输送。
参图1-图3所示,一对第二冷凝输送管301之间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二冷板302。通过高温冷却介质在多组第二冷板302内进行流通的方式对高温冷却介质起到辅助冷却散热的作用。
具体地,一对第二冷凝输送管301内均设有阶梯型冷凝流道。便于使得高温冷却介质在阶梯型冷凝流道的作用下由多组第二冷板302进行导通散热。
参图1-图3所示,第二冷凝输送管301的一侧连接有排液管303。通过排液管303对散热冷却后的高温冷却介质进行导出。排液管303设于第一冷凝输送管201远离进液管203的一侧,排液管303和多个第二冷板302均与阶梯型冷凝流道相连通,第二冷凝输送管301与第一冷凝输送管201之间连通有辅助导通管304,辅助导通管304位于排液管303的上方。辅助导通管304启动连通第一冷凝输送管201与第二冷凝输送管301的作用,便于使得第一冷凝输送管201内的高温冷却介质可沿辅助导通管304朱送至第二冷凝输送管301内。
参图1所示,一对第一冷凝输送管201和第二冷凝输送管301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封闭块4。通过封闭块4对第一冷凝输送管201和第二冷凝输送管301起到封闭保护的作用。
参图3-图4所示,一对第一冷凝输送管201远离第一冷板20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连接固定件204。便于通过对一对第一连接固定件204进行锁止固定的方式对第一冷凝输送管201与第二冷凝输送管301进行装配固定。
参图3-图4所示,第一冷凝输送管201远离辅助导通管304的一侧连接有导引连通管205,导引连通管205位于进液管203的上方。导引连通管205起到连通第一冷凝输送管201与第二冷凝输送管301的作用,便于使得第一冷凝输送管201内的高温冷却介质可沿导引连通管205输送至第二冷凝输送管301内,从而便于通过多组第二冷凝输送管301对高温冷却介质进行导流散热。
参图3-图4所示,导引连通管205远离第一冷凝输送管2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通连接块206。导通连接块206起到连接导引连通管205与导通固定件207的作用。
参图3-图4所示,导通连接块206远离导引连通管205的一侧设有导通固定件207,导通固定件207与第二冷凝输送管301固定连接。通过导通固定件207对导引连通管205与第二冷凝输送管301起到连接限位与导通控制的作用。
参图3-图4所示,导通连接块206与导通固定件207之间连接有固定螺栓208。通过固定螺栓208对导通连接块206与导通固定件207起到锁止固定的作用,提高了导引连通管205对高温冷却介质进行输送导流的稳定性。
参图3-图4所示,一对第二冷凝输送管301远离第二冷板302的一侧均连接有一对限位固定件305,限位固定件305与第一连接固定件204相匹配。便于通过一对限位固定件305与辅助导通管304的相互配合对第一冷凝输送管201和第二冷凝输送管301进行连接固定。且限位固定件305与第一连接固定件204之间连接有固定螺栓306。固定螺栓306起到连接限位固定件305与第一连接固定件204的作用。
具体使用时,通过采用固定螺栓306对限位固定件305与第一冷凝输送管201进行固定的方式对第二冷凝输送管301和第一冷凝输送管201进行装配,在使用时,外界高温冷却介质在进液管203的作用下输送至第一冷凝输送管201内,高温冷却介质在第一冷凝输送管201内阶梯型冷凝流道的作用下输送至多个第一冷板202内,通过多个第一冷板202将高温冷却介质中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同时,第一冷凝输送管201内的高温冷却介质可在导引连通管205与辅助导通管304的作用下输送至第二冷凝输送管301内,通过多组第二冷板302对高温冷却介质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散热后的冷却介质可由排液管303导出,通过多组第一冷板202与第二冷板302的相互配合对高温冷却介质进行充分换热,提高了汽车冷凝器的使用效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径向双层结构的冷凝器,使得汽车冷凝器可对高温冷却介质进行径向双层冷却,不仅降低了汽车冷凝器装配所占空间,而且增加了高温冷却介质的流通面积,增加了汽车冷凝器的换热性能,提高了汽车冷凝器的使用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双拼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第一边板,所述第一边板的一侧设有一对第二边板;
第一冷凝组件,设于一对所述第一边板之间,所述第一冷凝组件包括一对第一冷凝输送管,一对所述第一冷凝输送管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冷板,一对所述第一冷凝输送管内均设有阶梯型冷凝流道,所述第一冷凝输送管的一侧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多个所述第一冷板均与阶梯型冷凝流道相连通;
第二冷凝组件,设于一对所述第二边板之间,所述第二冷凝组件包括一对第二冷凝输送管,一对所述第二冷凝输送管之间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二冷板,一对所述第二冷凝输送管内均设有阶梯型冷凝流道,所述第二冷凝输送管的一侧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设于第一冷凝输送管远离进液管的一侧,所述排液管和多个第二冷板均与阶梯型冷凝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冷凝输送管与第一冷凝输送管之间连通有辅助导通管,所述辅助导通管位于排液管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拼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一冷凝输送管和第二冷凝输送管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封闭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拼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一冷凝输送管远离第一冷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连接固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拼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输送管远离辅助导通管的一侧连接有导引连通管,所述导引连通管位于进液管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拼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连通管远离第一冷凝输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通连接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拼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连接块远离导引连通管的一侧设有导通固定件,所述导通固定件与第二冷凝输送管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拼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连接块与导通固定件之间连接有固定螺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拼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二冷凝输送管远离第二冷板的一侧均连接有一对限位固定件,所述限位固定件与第一连接固定件相匹配,且所述限位固定件与第一连接固定件之间连接有固定螺栓。
CN202322052632.XU 2023-08-02 2023-08-02 一种双拼冷凝器 Active CN220892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52632.XU CN220892612U (zh) 2023-08-02 2023-08-02 一种双拼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52632.XU CN220892612U (zh) 2023-08-02 2023-08-02 一种双拼冷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2612U true CN220892612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6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52632.XU Active CN220892612U (zh) 2023-08-02 2023-08-02 一种双拼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26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1136B2 (en) Liquid-cooled cold plate device
CN111319514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CN111347929B (zh) 集成式换热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892612U (zh) 一种双拼冷凝器
WO2021051788A1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空气降温增湿设备及应用的燃料电池
CN108317018B (zh) 气缸盖冷却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气缸盖冷却系统
US11215108B2 (en) High-low temperature radiato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ngineering machinery
CN216313680U (zh) 一种用于服务器cpu的液冷板组件
CN216684109U (zh) 充电冷却系统及含其的换电站、储能站
US11208944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W202035852A (zh) 兼具水冷及氣冷之渦輪冷卻系統
CN107809879A (zh) 一种散热机构及具有热源的设备
CN217004973U (zh) 热回收式冷水机组
CN220890314U (zh) 一种发动机组合式散热器
CN205619628U (zh) 一种并联式冷凝器
CN215761915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铜制散热器
CN219610565U (zh) 一种轨道机车电源系统散热用超导液冷板
CN218269809U (zh) 一种紧凑型输送节流冷却装置
CN219913678U (zh) 一种回收利用压缩机废热的双温激光冷水机
WO2024092918A1 (zh) 一种应用综合热能管理技术的轨道车辆
CN220292472U (zh) 一种水空调控制箱散热结构及其水空调控制箱
CN219299385U (zh) 一种高效机油冷却器
CN215983405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精密水冷却机
CN217644098U (zh) 大功率脉冲功放散热装置
CN210980905U (zh) 双壳体双流程管壳式集成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