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8926U - 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8926U
CN220888926U CN202322547396.9U CN202322547396U CN220888926U CN 220888926 U CN220888926 U CN 220888926U CN 202322547396 U CN202322547396 U CN 202322547396U CN 220888926 U CN220888926 U CN 220888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lbow
collecting tank
sludge
pump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473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建兵
韩存
黎志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ui Ecological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ui Ecological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ui Ecological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ui Ecological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473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8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8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8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涉及工程排水技术领域,包括集水池和排水泵主体,集水池一侧连接设有进水弯管,进水弯管底面贯穿设有淤泥弯管,集水池底部贯穿设有三通弯管,三通弯管两端分别连接设有淤泥弯管和导流管,导流管端部连接设有污泥抽取泵,进水弯管靠近淤泥弯管位置处设有过滤网板,进水弯管和三通弯管顶端均设有压力阀,集水池内部一侧设有排水泵主体,排水泵主体顶端连接设有出水管,淤泥弯管和过滤网板进行地面进入水流的过滤,三通弯管对集水池内部沉积的淤泥进行二次集中排出,污泥抽取泵进行污泥的集中排出抽取,排水泵主体进行集水池内部进入水流的快速排出,实现淤泥与水流的分离和排出,有效防止排水泵主体堵塞。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
背景技术
排水泵主体站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泵房和集水池,泵房中设置由水泵和动力设备组成的机组,动力设备通常是电动机,设有配电盘,泵房顶部设起重设备,供安装和检修时起吊机组之用,集水池中设置机械或人工清除垃圾的格栅,拦挡粗大的和容易截住的悬浮物,以防水泵阻塞,集水池有一定的储水容积以利水泵的启动,按照废水的性质,排水泵主体站有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和合流泵站之分,污水泵站常采用离心式污水泵,雨水泵站常采用轴流泵,合流泵站配泵时要顾及雨天流量和晴天流量的巨大变化,可采用不同类型及不同流量的泵组组合以利运转,但泵组的品种宜少些,当地面较宽畅时,也可采用螺旋泵,螺旋泵效率较高、能耗较少、不易阻塞、易于维修,最宜用于扬水量较大、扬程较小的场合,小流量的泵房一般采用自动操作,大流量泵房则采用自动或兼用人工操作
现有技术中针对排水使用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一般在集水池内部进行淤泥和水的分离,单次分离导致分离不彻底,出现部分污泥抽取时堵塞排水泵主体的问题;
2、排水泵主体的抽水高度固定,一般采用直接与集水池底面接触,导致集水池内部沉积的淤泥容易进入排水泵主体内部,阻挡水流排出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淤泥和水分离不彻底和排水泵主体抽水高度无法调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主体站,包括集水池和排水泵主体,所述集水池一侧连接设有进水弯管,所述进水弯管底面贯穿设有淤泥弯管,所述集水池底部贯穿设有三通弯管,所述三通弯管两端分别连接设有淤泥弯管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端部连接设有污泥抽取泵,所述进水弯管靠近淤泥弯管位置处设有过滤网板,所述进水弯管和三通弯管顶端均设有压力阀,所述集水池内部一侧设有排水泵主体,所述排水泵主体顶端连接设有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排水泵主体底端连接设有吸水管,所述吸水管底端连接设有伸缩导管,所述伸缩导管底端螺纹连接设有吸水盘。
优选的,所述集水池外部底面一侧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顶面设有导向气缸,所述导向气缸的活动端与集水池底面贯穿,所述导向气缸的活动端垂直方向连接设有T型连接支臂,所述T型连接支臂表面与伸缩导管底端表面贯穿。
优选的,所述集水池内部远离进水弯管的一侧直线均匀阵列分布设有排水泵主体,所述集水池顶面栓接设有U型安装架,所述U型安装架表面与排水泵主体底面栓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板位于进水弯管与淤泥弯管连接位置的靠近集水池一侧,且过滤网板倾斜45度安装在进水弯管内壁中。
优选的,相邻所述压力阀均相互独立控制,相邻所述排水泵主体均同步控制。
优选的,所述集水池与进水弯管和三通弯管连接处均采用密封处理,所述淤泥弯管通过三通弯管与导流管内部贯通。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集水池侧面的进水弯管(1)处连接设置淤泥弯管和过滤网板进行地面进入水流的过滤,并通过三通弯管对集水池内部沉积的淤泥进行二次集中排出,通过污泥抽取泵进行污泥的集中排出抽取,通过排水泵主体进行集水池内部进入水流的快速排出,实现淤泥与水流的分离和排出,结构简单,成本低,有效防止传统的集中排出淤泥和污水导致排水泵主体堵塞故障的问题,提高排水泵主体使用寿命,提高工程排水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集水池内部通过的排水泵主体底端的吸水管连接伸缩导管和吸水盘进行水的抽取,并通过导向气缸配合T型连接支臂进行吸水盘高度的调节,从而实现排水状态下的吸水深度,便于淤泥与水的分离导向,同时通过吸水盆有效增加与集水池内部水的接触面积,便于水流的大范围吸取,从而加速水流的流动和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例说明:
1、进水弯管;2、过滤网板;3、压力阀;4、淤泥弯管;5、集水池;6、三通弯管;7、导流管;8、污泥抽取泵;9、安装支架;10、导向气缸;11、排水泵主体;12、U型安装架;13、出水管;14、吸水管;15、伸缩导管;16、吸水盘;17、T型连接支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一:
参照图1-4,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包括集水池5和排水泵主体11,集水池5一侧连接设有进水弯管1,进水弯管1底面贯穿设有淤泥弯管4,集水池5底部贯穿设有三通弯管6,三通弯管6两端分别连接设有淤泥弯管4和导流管7,导流管7端部连接设有污泥抽取泵8,进水弯管1靠近淤泥弯管4位置处设有过滤网板2,进水弯管1和三通弯管6顶端均设有压力阀3,集水池5内部一侧设有排水泵主体11,排水泵主体11顶端连接设有出水管13,集水池5侧面的进水弯管1处连接设置淤泥弯管4和过滤网板2进行地面进入水流的过滤,并通过压力阀3进行水流导向的控制,压力阀3在水流进入时保持关闭,随着水流的进入,过滤网板2侧面对淤泥过滤后,产生淤泥堆积,堆积的淤泥产生的压力达到压力阀3设定的阈值时,压力阀3打开,进行淤泥的排出,水流通过进水弯管1进入集水池5内部,淤泥通过淤泥弯管4流通,进入集水池5内部的水流在一定时间内静置,出现内部的水流和淤泥的分层,使底部堆积的淤泥可通过三通弯管6对集水池5内部沉积的淤泥进行二次集中排出,通过污泥抽取泵8进行污泥的集中排出抽取,通过排水泵主体11进行集水池5内部进入水流的快速排出,实现淤泥与水流的分离和排出,结构简单,成本低,有效防止传统的集中排出淤泥和污水导致排水泵主体11堵塞故障的问题,提高排水泵主体11使用寿命,提高工程排水的效率。
在进行集水池5内部的水流排出使用时,由于排水泵主体11底端连接设有吸水管14,吸水管14底端连接设有伸缩导管15,伸缩导管15底端螺纹连接设有吸水盘16,通过伸缩导管15可使整个吸水管14底端的高度进行伸缩调节,通过吸水盘16可增加与水流的接触面积,便于水流的快速导出,集水池5外部底面一侧设有安装支架9,安装支架9顶面设有导向气缸,导向气缸10的活动端与集水池5底面贯穿,导向气缸10的活动端垂直方向连接设有T型连接支臂17,T型连接支臂17表面与伸缩导管15底端表面贯穿,集水池5内部通过的排水泵主体11底端的吸水管14连接伸缩导管15和吸水盘16进行水的抽取,并通过导向气缸10配合T型连接支臂17进行吸水盘16高度的调节,使导向气缸10的活动端的伸缩可通过T型连接支臂17带动伸缩导管15上下伸缩移动高度,从而实现排水状态下的吸水深度,便于淤泥与水的分离导向,同时通过吸水盆有效增加与集水池5内部水的接触面积,便于水流的大范围吸取,从而加速水流的流动和排出。
为增加排水泵主体11使用时的稳定性,设置集水池5内部远离进水弯管1的一侧直线均匀阵列分布设有排水泵主体11,集水池5顶面栓接设有U型安装架12,U型安装架12表面与排水泵主体11底面栓接,通过U型安装架12将排水泵主体11集中安装在集水池5内部靠近顶面位置处,增加排水池底部的吸水管14的伸缩空间,便于调节使用。
整个装置的其他限制结构为过滤网板2位于进水弯管1与淤泥弯管4连接位置的靠近集水池5一侧,且过滤网板2倾斜45度安装在进水弯管1内壁中,便于对淤泥的隔断导流使用,相邻压力阀3均相互独立控制,相邻排水泵主体11均同步控制,集水池5与进水弯管1和三通弯管6连接处均采用密封处理,淤泥弯管4通过三通弯管6与导流管7内部贯通。
具体实施例二:
参照图1-4,压力阀3为电控阀体,表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与阀体内部连接,便于通过设置表面压力后实现整个阀体的自主打开,同时也可从外部口感之压力阀3的启闭。
整个淤泥管道与导流管7的配合除用于淤泥和水流的分隔导向之外,在压力阀3保持常开的情况下,淤泥弯管4可用于水流的导向,并通过污泥抽取泵8进行排出,实现集水池5内部外部同时排水的功能,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淤泥弯管4的使用方式。
具体实施例三:
参照图1-4,为增加整个装置排水时调节时的精准度,导向气缸10对吸水盘16高度的调节,可保持动态伸缩,随着水流液面的下降而带动吸水盘16向下伸缩的状态,同时可直接调整至目标高度后,在液位下降后再次调节等,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调节方式,通过导向气缸10活动端的伸长量和集水池5内部液面的高度进行确定,使用时集水池5内部可增加液位计进行测定,并与导向气缸10进行连接控制,便于控制伸缩量和伸缩高度。
综上:
1、采用集水池5侧面的进水弯管1处连接设置淤泥弯管4和过滤网板2进行地面进入水流的过滤,并通过三通弯管6对集水池5内部沉积的淤泥进行二次集中排出,通过污泥抽取泵8进行污泥的集中排出抽取,通过排水泵主体11进行集水池5内部进入水流的快速排出,实现淤泥与水流的分离和排出,结构简单,成本低,有效防止传统的集中排出淤泥和污水导致排水泵主体11堵塞故障的问题,提高排水泵主体11使用寿命,提高工程排水的效率;
2、采用集水池5内部通过的排水泵主体11底端的吸水管14连接伸缩导管15和吸水盘16进行水的抽取,并通过导向气缸10配合T型连接支臂17进行吸水盘16高度的调节,从而实现排水状态下的吸水深度,便于淤泥与水的分离导向,同时通过吸水盆有效增加与集水池5内部水的接触面积,便于水流的大范围吸取,从而加速水流的流动和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包括集水池(5)和排水泵主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5)一侧连接设有进水弯管(1),所述进水弯管(1)底面贯穿设有淤泥弯管(4),所述集水池(5)底部贯穿设有三通弯管(6),所述三通弯管(6)两端分别连接设有淤泥弯管(4)和导流管(7),所述导流管(7)端部连接设有污泥抽取泵(8),所述进水弯管(1)靠近淤泥弯管(4)位置处设有过滤网板(2),所述进水弯管(1)和三通弯管(6)顶端均设有压力阀(3),所述集水池(5)内部一侧设有排水泵主体(11),所述排水泵主体(11)顶端连接设有出水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泵主体(11)底端连接设有吸水管(14),所述吸水管(14)底端连接设有伸缩导管(15),所述伸缩导管(15)底端螺纹连接设有吸水盘(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5)外部底面一侧设有安装支架(9),所述安装支架(9)顶面设有导向气缸,所述导向气缸(10)的活动端与集水池(5)底面贯穿,所述导向气缸(10)的活动端垂直方向连接设有T型连接支臂(17),所述T型连接支臂(17)表面与伸缩导管(15)底端表面贯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5)内部远离进水弯管(1)的一侧直线均匀阵列分布设有排水泵主体(11),所述集水池(5)顶面栓接设有U型安装架(12),所述U型安装架(12)表面与排水泵主体(11)底面栓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板(2)位于进水弯管(1)与淤泥弯管(4)连接位置的靠近集水池(5)一侧,且过滤网板(2)倾斜45度安装在进水弯管(1)内壁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压力阀(3)均相互独立控制,相邻所述排水泵主体(11)均同步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5)与进水弯管(1)和三通弯管(6)连接处均采用密封处理,所述淤泥弯管(4)通过三通弯管(6)与导流管(7)内部贯通。
CN202322547396.9U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 Active CN220888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7396.9U CN220888926U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7396.9U CN220888926U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8926U true CN220888926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40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47396.9U Active CN220888926U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8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30842U (zh) 雨水收集系统
CN213221089U (zh)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浮球式浮渣虹吸收集器
CN211817483U (zh) 一种建筑物雨水自动分流过滤水斗
CN220888926U (zh) 一种高效工程排水泵站
CN214402047U (zh) 一种根据液位自动启闭的雨水弃流装置
CN113846740A (zh) 一种初期雨水收集装置
CN210117787U (zh) 一种地下车库排水系统
CN206941696U (zh) 新型一体化预制泵站
CN207928818U (zh) 一种智能化的防堵塞污泥排放装置
CN214116326U (zh) 一种路堑节能高效排水装置
CN217975084U (zh) 一种建筑节水装置
CN215367713U (zh) 一种真空排水气体控制装置
CN218148817U (zh) 一种强排污水一体化截流井
CN216588721U (zh) 一种隧道积水真空排水系统
CN220704646U (zh) 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引水装置
CN220644565U (zh) 一种排涝泵站
CN216518137U (zh) 一种巷道用强制通风排水装置
CN217204489U (zh) 一种生态景观绿化用一体化雨污分流处理装置
CN215166385U (zh) 一种雨水井防溢系统装置
CN219952191U (zh) 一种一体化智慧截流井
CN220868336U (zh) 一种城市给排水用雨水收集设备
CN213952418U (zh) 一种井盖通风式真空井
CN219219307U (zh) 一种新型楼宇雨污分流装置
CN216766172U (zh) 一种新型雨水收集池
CN214734617U (zh) 地埋污水厂的紧凑型重力式均匀配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