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8567U - 消能控流结构 - Google Patents

消能控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8567U
CN220888567U CN202420515527.7U CN202420515527U CN220888567U CN 220888567 U CN220888567 U CN 220888567U CN 202420515527 U CN202420515527 U CN 202420515527U CN 220888567 U CN220888567 U CN 220888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energy dissipation
well
wate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5155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洁
张敏
陈立
刘宇
李�杰
雷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ity Survey And Design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ity Survey And Desig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ity Survey And Design filed Critical Shaanxi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ity Survey And Design
Priority to CN2024205155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8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8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8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消能控流结构,包括输水装置、消力井、尾水池、消能格栅和多个中隔墩;输水装置的一端与上游放水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消力井连通;消力井设置于尾水池内,且消力井的底板高程比尾水池的底板高程低1.5~3m;尾水池包括平底段和斜坡段;多个中隔墩设置于消力井与斜坡段的邻接处;消能格栅设置于消力井与平底段的邻接处。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于尾水池内的消力井替代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距离消力池的消能方式,消力井利用尾水池空间,达到了集中在较短距离内完成消能的目的,具有永久占地小、工程投资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消能控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能控流结构,属于水利水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以供水、拦沙、灌溉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为充分利用下泄河道的生态流量、下游灌区的灌溉流量及下游城镇工业供水流量,常设置坝后电站,所需水量先发电消能后再经尾水池下泄后进行利用。
为保证坝后电站在不发电情况下仍能下泄下游用水流量,传统方式为设置消力池将下泄水进行消能后与电站尾水衔接,并利用消力池后设置的弧形闸门控制下泄流量。
上述消力池与尾水池分别单独设置,消力池长度长,混凝土用量大、永久占地大、工程投资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能控流结构,以解决现有消力池与尾水池分别单独设置,消力池长度长,混凝土用量大、永久占地大、工程投资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能控流结构,包括输水装置、消力井、尾水池、消能格栅和多个中隔墩;
所述输水装置的一端与上游放水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消力井连通;
所述消力井设置于所述尾水池内,且所述消力井的底板高程比所述尾水池的底板高程低1.5~3m;
所述尾水池包括平底段和斜坡段;
所述多个中隔墩设置于所述消力井与所述斜坡段的邻接处;
所述消能格栅设置于所述消力井与所述平底段的邻接处。
优选地,所述输水装置包括流量调节单元、下游闸阀和出水管道;
所述流量调节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上游放水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游闸阀连通;
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下游闸阀连通,另一端伸入至所述消力井内与所述消力井连通。
优选地,所述出水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消力井0.3m~1.0m。
优选地,所述流量调节单元包括上游闸阀和调节放水阀;
所述上游闸阀的一端与所述上游放水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放水阀的一端连通;
所述调节放水阀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游闸阀连通。
优选地,所述斜坡段的坡比为1:3~5。
优选地,所述消能格栅的顶部高程与所述尾水池的顶部高程相同。
优选地,所述尾水池的顶部高程比所述尾水池周围的室外地坪高0.1~0.3m。
优选地,还包括阀井和闸阀盖板;
所述下游闸阀设置于所述阀井内;
所述闸阀盖板设置于所述阀井的顶部。
优选地,还包括阀坑和放水阀盖板;
所述调节放水阀和所述上游闸阀均设置于所述阀坑内;
所述放水阀盖板设置于所述阀坑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消能控流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于尾水池内的消力井替代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距离消力池的消能方式,消力井利用尾水池空间,达到了集中在较短距离内完成消能的目的,具有永久占地小、工程投资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能控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中:1、调节放水阀;2、下游闸阀;3、消力井;4、消能格栅;5、尾水池;6、斜坡段;7、阀坑围护墙;8、阀井围护墙;9、消力井围护墙;10、中隔墩;11、尾水池围护结构;12、放水阀盖板;13、闸阀盖板;14、上游放水管道;15、双法兰传力伸缩接头;16、异径管;17、压力管道;18、出水管道;19、阀坑;20、阀井;21、室外地坪;22、回填料;23、上游闸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能控流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输水装置、消力井3、尾水池5、消能格栅4和多个中隔墩10;
其中输水装置的一端与上游放水管道14连通,另一端与消力井3连通,用于将上游放水管道14中的水输送至消力井3;
消力井3设置于尾水池5内,且消力井3的底板高程比尾水池5的底板高程低预设距离;示例性地,上述预设距离为1.5~3m;消力井3可有效减少经由输水装置输送的下泄急流的动能,达到消能效果;本实施例的消力井3的周围使用消力井围护墙9进行围挡;尾水池5的周围使用尾水池围护结构11进行围挡;
消能格栅4设置于消力井3与尾水池5的邻接处,用于使下泄水流由大变小,降低下泄水流紊乱程度,使下泄水流均匀过渡并与尾水池5平稳衔接,保证消能效果。本实施例从尾水池5流出的水流可用于下游河道生态、下游灌溉及城镇工业供水等。
其中尾水池5包括平底段和斜坡段6;
多个中隔墩10设置于消力井3与斜坡段6的邻接处,从而保证尾水池5的结构安全;
消能格栅4设置于消力井3与平底段的邻接处。
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于尾水池5内的消力井3替代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距离消力池的消能方式,消力井3利用尾水池5空间,达到了集中在较短距离内完成消能的目的,具有永久占地小、工程投资低等优点,可在电站不发电情况,实现上游水的下泄,保证下游河道生态、下游灌溉及城镇工业用水等的用水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水装置包括流量调节单元、下游闸阀2和出水管道18;
流量调节单元的一端与上游放水管道14连通,另一端与下游闸阀2连通,用于调节上游放水管道14进入至下游闸阀2的下泄流量以及对下泄水流进行消能;
出水管道18的一端与下游闸阀2的另一端连通,出水管道18的另一端伸入至消力井3内与消力井3连通,用于将经由下游闸阀2的下泄水流输入至消力井3内。
本实施例中下游闸阀2的作用为阻断尾水池5的水倒灌进入流量调节单元,同时下游闸阀2用于流量调节单元检修时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游闸阀2布置在阀井20内,阀井20布置在流量调节单元的下游,两者之间用钢筋混凝土墙分隔。本实施例的阀井20的周围使用阀井围护墙8进行围挡;
本实施例的阀井20的顶部还设置有闸阀盖板13,从而保护下游闸阀2,避免其被外界物体损坏。
为避免下泄水流直接流入尾水池5,本实施例的出水管道18的另一端伸入消力井3的伸入范围为0.3m~1.0m,从而使得下泄水流先进入至消力井3消能后再流入至尾水池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量调节单元包括上游闸阀23和调节放水阀1;
上游闸阀23的一端与上游放水管道14连通,另一端与调节放水阀1的一端连通;
调节放水阀1的另一端与下游闸阀2连通。
示例性地,上游放水管道14通过双法兰传力伸缩接头15与上游闸阀23的一端连接,上游闸阀23的另一端与调节放水阀1的一端连接,调节放水阀1的另一端通过异径管16转换与压力管道17连接,压力管道17后连接下游闸阀2。
本实施例中的上游闸阀23的作用是根据需要使上游来水进入调节放水阀1或者阻断上游来水进入调节放水阀1,上游闸阀23还可在调节放水阀1检修时使用;调节放水阀1能够兼顾消能及精确控制下泄流量的作用,其中下泄流量是根据下游需水量确定的。
本实施例的调节放水阀1和上游闸阀23均设置于阀坑19内,阀坑19布置在主厂房内,阀坑19顶部设置有放水阀盖板12,该盖板为透气盖板;消力井3布置在尾水池5内,尾水池5紧贴主厂房下游,结构紧凑。本实施例的阀坑19的周围使用阀坑围护墙7进行围挡。
本实施例中的放水阀盖板12的作用保护阀坑19内的调节放水阀1和上游闸阀23,避免被外界物体损坏。
当电站正常发电时,上游闸阀23、下游闸阀2均关闭,下泄河道的生态流量、下游灌区的灌溉流量及下游城镇工业供水流量经发电消能后以电站尾水的形式通过尾水池5直接下泄;当电站不发电情况,上游闸阀23、下游闸阀2同时打开,水流通过调节放水阀1消能后泄放,同时根据下游需水量,精确控制下泄流量。
为保证尾水池5能够将池内的水供给下游河道生态、灌溉及城镇工业用水等,本实施例设置尾水池5的斜坡段6的坡比为1:3-5,示例性地,坡比为1:3、1:4、1:5等。斜坡段6的坡比在1:3-5可保证尾水池与下游河道平顺衔接,保证池内水的缓慢下泄,保证下游输水及用水建筑物的安全。
为进一步降低水流紊乱程度,本实施例的消能格栅4的顶部高程与尾水池5的顶部高程相同,从而避免消能格栅4顶部高程低于尾水池5顶部高程时,出现漫出消能格栅4的水直接进入至尾水池5,带来水流紊乱的不利情况。
本实施例中尾水池5的顶部高程比尾水池5周围的室外地坪21高0.1~0.3m,从而避免尾水池5周围的土体失稳带来的尾水池5倾斜顶部漏水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消力井3布置在尾水池5内,与尾水池5同宽,消力井3的底板高程低于尾水池5的底板高程,与尾水池5的斜坡段6衔接处采用中隔墩10分隔,与尾水池5的平底段衔接处尾水池5底板高程以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墙,尾水池5底板高程以上布置消能格栅4,消能格栅4与尾水池5顶部高程齐平。中隔墩10保证尾水池5的结构安全,消能格栅4将水流由大变小,降低了水流紊乱程度,使水流均匀过渡并与尾水池5平稳衔接,保证了消能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阀坑19、阀井20、消力井3、尾水池5及中隔墩10均为钢筋混凝土围护结构。
本实施例的所涉及的管道均采用钢管;消力井3和尾水池5围护结构采用挡墙型式,消力井3和尾水池5周边空隙采用回填料22填充。消力井3和尾水池5顶部可为封闭式,也可为开敞式。
本实用新型使用调节放水阀1控制工程下泄流量,取消了传统弧形闸门,使得下泄流量控制更为精准,运行管理更为方便;本实用新型结合调节放水阀1和消力井3,实现了集中在较短距离内完成消能及精准控制下泄流量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消能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水装置、消力井、尾水池、消能格栅和多个中隔墩;
所述输水装置的一端与上游放水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消力井连通;
所述消力井设置于所述尾水池内,且所述消力井的底板高程比所述尾水池的底板高程低1.5~3m;
所述尾水池包括平底段和斜坡段;
所述多个中隔墩设置于所述消力井与所述斜坡段的邻接处;
所述消能格栅设置于所述消力井与所述平底段的邻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能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装置包括流量调节单元、下游闸阀和出水管道;
所述流量调节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上游放水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游闸阀连通;
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下游闸阀连通,另一端伸入至所述消力井内与所述消力井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能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消力井0.3m~1.0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能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单元包括上游闸阀和调节放水阀;
所述上游闸阀的一端与所述上游放水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放水阀的一端连通;
所述调节放水阀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游闸阀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能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段的坡比为1: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能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格栅的顶部高程与所述尾水池的顶部高程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能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池的顶部高程比所述尾水池周围的室外地坪高0.1~0.3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能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井和闸阀盖板;
所述下游闸阀设置于所述阀井内;
所述闸阀盖板设置于所述阀井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能控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坑和放水阀盖板;
所述调节放水阀和所述上游闸阀均设置于所述阀坑内;
所述放水阀盖板设置于所述阀坑的顶部。
CN202420515527.7U 2024-03-18 2024-03-18 消能控流结构 Active CN220888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515527.7U CN220888567U (zh) 2024-03-18 2024-03-18 消能控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515527.7U CN220888567U (zh) 2024-03-18 2024-03-18 消能控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8567U true CN220888567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9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515527.7U Active CN220888567U (zh) 2024-03-18 2024-03-18 消能控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8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23895U (zh) 用于阶梯式水利枢纽的尾水渠结构
CN109267549A (zh) 一种引水隧洞结构
CN203532152U (zh) 一种水电站调压装置
CN105951689B (zh) 一种水库预泄兼生态流量下泄结构
CN220888567U (zh) 消能控流结构
JPS5873611A (ja) 導水圧管路による水路の布設方法
CN207073162U (zh) 一种高扬程加压泵站泵后管阀件组合系统
CN102878002A (zh) 一种防止水轮机引水系统水击压力升高的方法
CN211172272U (zh) 一种用于冲洗分流制市政污水管的系统
CN104099909B (zh) 基于泄洪隧洞的泄洪发电同步组合消能工
CN206752427U (zh) 一种水电站地面厂房尾水出口结构及其水电站
CN205822146U (zh) 一种水库预泄兼生态流量下泄结构
CN109208693B (zh) 一种高坝水库工程的取水兼泄水装置
CN211849316U (zh) 一种兼顾效益及监测需求的坝后式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设施
CN210658362U (zh) 一种水库内衬管道回填灌浆施工结构
CN209194485U (zh) 一种引水隧洞结构
CN111691378B (zh) 一种减少径流式电站泄洪工作闸门频繁开启的方法及结构
CN220079932U (zh) 一种返回式消能装置
CN112727667A (zh) 一种智能调节型输水发电装置及其监测反馈方法
CN218116360U (zh) 一种水电站的地下尾水系统
CN218233389U (zh) 一种坝后式水电站排沙系统
CN206721845U (zh) 一种引水隧洞
CN106958236A (zh) 一种水电站地面厂房尾水出口结构及其水电站
CN212896116U (zh) 水垫塘检修排水及回充水系统
CN212358185U (zh) 用于集中式开发水电站的生态放水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