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7382U - 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7382U
CN220877382U CN202321722773.1U CN202321722773U CN220877382U CN 220877382 U CN220877382 U CN 220877382U CN 202321722773 U CN202321722773 U CN 202321722773U CN 220877382 U CN220877382 U CN 220877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patient
backup pad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27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永军
胡珍渊
徐冰
韦鹏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3217227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7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7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73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包括底座和活动板,所述底座的左侧安装有电机,且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承载座,并且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还包括:所述底座内部的左侧贯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且所述转动杆的左端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转动杆两端的外侧均套设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底座内壁的顶部关于固定板中心点对称贯穿转动连接有从动齿环。该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便于对不同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防止在引流过程中,患者头部发生晃动,同时还能够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避免引流管发生晃动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并且可以调节托板的角度,以便于适应不同患者对不同头部仰角的需求,提高舒适感。

Description

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外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
背景技术
颅内引流是一种医学操作名称,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由于颅内血管丰富,且需要多层面分离,渗血较多,需要在手术后进行引流,例如公开号为“CN215134154U”的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可以调整支臂与立板的位置,方便引流管的固定放置;而后启动第一电机使弧形夹板向下移动抵住病人头部,具有可以调整不同位置对头部进行固定,避免病人头部晃动的优点,但该颅内引流是一种医学操作名称,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由于颅内血管丰富,且需要多层面分离,渗血较多,需要在手术后进行引流,例如公开号为“CN215134154U”的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可以调整支臂与立板的位置,方便引流管的固定放置;而后启动第一电机使弧形夹板向下移动抵住病人头部,具有可以调整不同位置对头部进行固定,避免病人头部晃动的优点,但该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缺点:
上述机构在使用时,无法调节角度,使得患者长时间处于一个姿势,容易造成不舒适感,且是通过第二电机使弧形夹板向下移动抵住病人头部,实现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但需要使用第二电机来实现,导致装置的使用成本增加,并且只能对引流管的位置进行调节,而不便对引流管进行固定,导致引流管在使用时,容易因意外而晃动,继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我们便提出了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颅内引流固定器在使用时,无法调节角度,使得患者长时间处于一个姿势,容易造成不舒适感,且需要电机来实现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导致装置的使用成本增加,并且只能对引流管的位置进行调节,而不便对引流管进行固定,导致引流管在使用时,容易因意外而晃动,继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包括底座和活动板,所述底座的左侧安装有电机,且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承载座,并且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还包括:所述底座内部的左侧贯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且所述转动杆的左端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转动杆两端的外侧均套设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底座内壁的顶部关于固定板中心点对称贯穿转动连接有从动齿环;
两个所述从动齿环的顶部与承载座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承载座的内部开设有容置槽,且所述容置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顶部对称铰接有夹持板,所述底座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托板的底部均通过复位弹簧与容置槽的内壁相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板的相对面与托板的顶部均设置有海绵垫。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与两个从动齿环的外侧之间均为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与承载座的底部之间为铰接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齿环转动,继而调节承载座的角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关于通孔中心点对称分别设置有限位板和移动板,所述限位板的右侧与支撑板的左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右侧与支撑板的左侧之间为滑动卡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移动板朝着限位板方向移动,能够对引流管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气囊,且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对称滑动卡合连接有活动板,并且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均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一端与活动板的一端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气囊发生膨胀并推动活动板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磁铁,所述活动板远离第二气囊的一端嵌入安装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相对面的磁性相同。
优选的,所述容置槽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气囊,且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内部之间通过软管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气囊受压释放的气体通过软管进入第二气囊内。
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的轴端与第二齿轮的轴端之间通过牵引绳相连接,且所述牵引绳的两端分别与夹持板与第二齿轮的轴端之间均为缠绕连接,所述夹持板的轴端与托板的连接位置安装有涡旋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从动齿轮转动并利用牵引绳拉动夹持板转动,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夹持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便于对不同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防止在引流过程中,患者头部发生晃动,同时还能够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避免引流管发生晃动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并且可以调节托板的角度,以便于适应不同患者对不同头部仰角的需求,提高舒适感,其具体内容如下:
(1)设置有夹持板,当患者的头部放在托板上时,由于托板受重向下移动,并利用齿条与第二齿轮相啮合,可以使得第二齿轮转动,再利用牵引绳拉动夹持板转动,此时两个夹持板相对转动对不同患者的头部进行夹持固定,进而防止在引流过程中,患者头部发生晃动;
(2)设置有从动齿环,通过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并利用第一齿轮与从动齿环相啮合,使得从动齿环带动承载座发生转动,进而调节患者的头部姿势,便于适应不同患者对不同头部仰角的需求,然后当托板向下移动时,能够对第一气囊挤压,而后释放的气体进入到第二气囊内,并利用第二气囊推动活动板移动,再由于磁铁同性相斥的原理,能够推动移动板朝着限位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避免引流管发生晃动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板与涡旋弹簧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承载座;3、托板;4、从动齿环;5、固定板;6、转动杆;7、第一齿轮;8、容置槽;9、夹持板;10、海绵垫;11、复位弹簧;12、第一气囊;13、支撑板;14、通孔;15、软管;16、活动板;17、第二气囊;18、第一磁铁;19、第二磁铁;20、移动板;21、限位板;22、齿条;23、牵引绳;24、第二齿轮;25、涡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包括底座1和活动板16,底座1的左侧安装有电机,且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承载座2,并且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
还包括:底座1内部的左侧贯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且转动杆6的左端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且转动杆6两端的外侧均套设固定有第一齿轮7,底座1内壁的顶部关于固定板5中心点对称贯穿转动连接有从动齿环4;两个从动齿环4的顶部与承载座2的底部相连接,两个第一齿轮7的外侧与两个从动齿环4的外侧之间均为啮合连接,固定板5的顶部与承载座2的底部之间为铰接连接,承载座2的内部开设有容置槽8,且容置槽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托板3,托板3的顶部对称铰接有夹持板9,夹持板9的轴端与第二齿轮24的轴端之间通过牵引绳23相连接,且牵引绳23的两端分别与夹持板9与第二齿轮24的轴端之间均为缠绕连接,夹持板9的轴端与托板3的连接位置安装有涡旋弹簧25,底座1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14,托板3的底部均通过复位弹簧11与容置槽8的内壁相连接,两个夹持板9的相对面与托板3的顶部均设置有海绵垫10,如图1、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当患者的头部放在托板3上时,托板3会因受重向下移动(此时两个复位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并带动齿条22向下移动,利用齿条22与第二齿轮24相啮合,可以使得第二齿轮24转动,再利用牵引绳23拉动夹持板9转动,此时两个夹持板9相对转动对不同患者的头部进行夹持固定,进而防止在引流过程中,患者头部发生晃动,进一步医护人员向外转动两个夹持板9,使得夹持板9不再夹持患者的头部,而后抬起患者的头部,并利用两个复位弹簧11的弹性作用带动托板3复位同时利用涡旋弹簧25的蓄力带动夹持板9复位,以便于下次使用。
支撑板13的左侧关于通孔14中心点对称分别设置有限位板21和移动板20,限位板21的右侧与支撑板13的左侧之间为固定连接,移动板20的右侧与支撑板13的左侧之间为滑动卡合连接,支撑板13的左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气囊17,且支撑板13的左侧对称滑动卡合连接有活动板16,并且支撑板13的左侧均设置有第二气囊17,第二气囊17的一端与活动板16的一端相连接,移动板20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磁铁19,活动板16远离第二气囊17的一端嵌入安装有第一磁铁18,第一磁铁18与第二磁铁19的相对面的磁性相同,容置槽8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气囊12,且第一气囊12与第二气囊17的内部之间通过软管15相连通,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当患者长时间水平放置在托板3上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转动杆6进行转动,使得转动杆6带动两个第一齿轮7转动,并利用第一齿轮7与从动齿环4相啮合,使得从动齿环4带动承载座2发生转动,能够调节承载座2的角度,进而便于适应不同患者对不同头部仰角的需求,提高舒适感,然后当托板3向下移动时,能够对第一气囊12挤压,而后释放的气体进入到第二气囊17内,并利用第二气囊17推动活动板16移动,再由于磁铁同性相斥的原理,使得第一磁铁18推动第二磁铁19进行移动,并能够推动移动板20朝着限位板21的方向移动,从而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避免引流管发生晃动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而当需要将引流管拆下时,只需将第二气囊17内部的气体给放掉,使得第二气囊17不再推动活动板16,而后将移动板20远离限位板21,进而解除对引流管的固定,便于对引流管拆卸。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时,结合图1-图6所示,首先当患者的头部放在托板3上时,利用齿条22、第二齿轮24和牵引绳23相互配合,能够带动两个夹持板9相对转动对不同患者的头部进行夹持固定,进而防止在引流过程中,患者头部发生晃动,然后通过电机带动转动杆6进行转动,能够使得从动齿环4带动承载座2发生转动,能够调节承载座2的角度,进而便于适应不同患者对不同头部仰角的需求,提高舒适感,接着通过第二气囊17发生膨胀推动活动板16移动,故而使得移动板20朝着限位板21的方向移动,从而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避免引流管发生晃动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包括底座(1)和活动板(16),所述底座(1)的左侧安装有电机,且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承载座(2),并且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底座(1)内部的左侧贯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且所述转动杆(6)的左端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转动杆(6)两端的外侧均套设固定有第一齿轮(7),所述底座(1)内壁的顶部关于固定板(5)中心点对称贯穿转动连接有从动齿环(4);
两个所述从动齿环(4)的顶部与承载座(2)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承载座(2)的内部开设有容置槽(8),且所述容置槽(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托板(3),所述托板(3)的顶部对称铰接有夹持板(9),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
所述支撑板(13)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14),所述托板(3)的底部均通过复位弹簧(11)与容置槽(8)的内壁相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板(9)的相对面与托板(3)的顶部均设置有海绵垫(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齿轮(7)的外侧与两个从动齿环(4)的外侧之间均为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板(5)的顶部与承载座(2)的底部之间为铰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3)的左侧关于通孔(14)中心点对称分别设置有限位板(21)和移动板(20),所述限位板(21)的右侧与支撑板(13)的左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20)的右侧与支撑板(13)的左侧之间为滑动卡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3)的左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气囊(17),且所述支撑板(13)的左侧对称滑动卡合连接有活动板(16),并且所述支撑板(13)的左侧均设置有第二气囊(17),所述第二气囊(17)的一端与活动板(16)的一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20)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磁铁(19),所述活动板(16)远离第二气囊(17)的一端嵌入安装有第一磁铁(18),所述第一磁铁(18)与第二磁铁(19)的相对面的磁性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8)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气囊(12),且所述第一气囊(12)与第二气囊(17)的内部之间通过软管(15)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9)的轴端与第二齿轮(24)的轴端之间通过牵引绳(23)相连接,且所述牵引绳(23)的两端分别与夹持板(9)与第二齿轮(24)的轴端之间均为缠绕连接,所述夹持板(9)的轴端与托板(3)的连接位置安装有涡旋弹簧(25)。
CN202321722773.1U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 Active CN220877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2773.1U CN220877382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2773.1U CN220877382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7382U true CN220877382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41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2773.1U Active CN220877382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73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9772B (zh) 一种视频直立倾斜试验设备
CN110353827B (zh) 一种用于整形美容的颌面部固定装置
CN109248353B (zh) 一种医疗急救输血输液袋的自动稳压加压系统
CN109394436B (zh) 一种可分离式担架车
CN220877382U (zh) 一种神经外科颅内引流固定器
CN113876569A (zh) 一种外科急救用胸外按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168538A (zh) 一种病床用手机支架
CN210056657U (zh) 一种急症重症救护的头部保护装置
CN211067724U (zh) 一种基于移动的卧躺式抢救气柱床
CN213553005U (zh) 一种脑出血患者康复装置
CN113133860A (zh) 一种防止精神科患者冲动的多功能保护套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12817002U (zh) 一种脊柱疾病患者手术支撑装置
CN114557837A (zh) 一种骨科用手臂创伤包扎装置
CN113749926A (zh) 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器械
CN217697113U (zh) 一种医学多功能病人收纳床
CN217723946U (zh) 一种心梗患者急救护理床
CN217697000U (zh) 颈椎牵引器
CN219323555U (zh) 一种野战用骨折牵引支架
CN219271728U (zh) 一种肝胆患者治疗用引流器
CN215350500U (zh) 一种重症患者护理用肢体按摩器
CN214911392U (zh) 一种血液透析预废液排放装置
CN117257631A (zh) 一种按压稳定的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设备
CN212879623U (zh) 一种外科手术用手臂托架
CN216907977U (zh) 用于儿科护理的具有舒适结构的抽血辅助装置
CN217541927U (zh) 一种航空摄影测量用基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