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1034U - 风轮装置及风扇 - Google Patents

风轮装置及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1034U
CN220871034U CN202322399665.1U CN202322399665U CN220871034U CN 220871034 U CN220871034 U CN 220871034U CN 202322399665 U CN202322399665 U CN 202322399665U CN 220871034 U CN220871034 U CN 220871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ssembly
wind
wind wheel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996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天育
黄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anyu H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Hanyu H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Hanyu H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Hanyu H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996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1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1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1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风轮装置及风扇,该风轮装置,导流壳体形成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口、风腔以及出风口,叶轮组件位于风腔内,叶轮组件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导流壳体的侧壁分别与加热组件和制冷组件相邻或相接触;本申请的风轮装置具有三种工作模式:模式一,加热组件和制冷组件均停止工作,叶轮组件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实现送风降温效果;模式二,制冷组件工作,使得导流壳体迅速降温,在风腔内的气流温度下降,实现冷风效果;模式三,加热组件工作,使得导流壳体迅速升温,在风腔内的气流温度上升,实现热风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冷风扇,无需让气流快速通过湿润的水帘来进行降温,减少水资源消耗,而且避免水残留在风腔,降低滋生细菌的现象。

Description

风轮装置及风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轮装置及风扇。
背景技术
冷风扇不同于传统空调,没有压缩机这样一个高功率的设备,主要功耗设备就是风机,因此其耗电量几乎和普通的电风扇一样。而又加入了蒸发制冷这种技术,又比普通的电风扇制冷效果好。它也不像空调一样固定在一个位置,它没有室外机,底部装上滚轮,可以移动到家里的任何位置,使用比较方便。并且其结构简单,技术要求并不是太高,而且低耗电量、比电风扇制冷好、可以移动、价格还便宜,也正是它最大的优势。
目前市面上的冷风扇,多采用循环水泵不间断地把水箱内的水抽出,并通过布水系统均匀地喷淋在蒸发过滤层上,室外热空气进入蒸发降温介质,在蒸发降温介质CELdek(特殊材料的蜂窝状过滤层,让降温效果更理想)内与水充分进行热量交换,水蒸发吸热而降温的清凉、清洁的空气由低噪音风机加压送入室内,使室内的热空气排到室外,从而达到室内降温的目的。
蒸发制冷的冷风扇,由于长期有水的存在,且不说加入的水的干净程度,就算是干净的,时间一长,潮湿温暖的环境下,这个蒸发滤网就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在使用过程中,很大可能这些有害的病菌就会被吹到居室中,给家居环境的空气质量造成危害,威胁人们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冷风扇容易存在细菌滋生的问题,提供一种风轮装置及风扇。
一种风轮装置,包括导流壳体、叶轮组件、驱动电机、加热组件和制冷组件,所述导流壳体形成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口、风腔以及出风口,所述叶轮组件位于所述风腔内,所述叶轮组件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导流壳体的侧壁分别与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相邻或相接触,所述加热组件用于产生热量辐射至所述风腔内及其周围,所述制冷组件用于对所述风腔内及其周围的气流进行制冷。
本申请公开的风轮装置,通过在导流壳体的侧壁附近或者与侧壁相接触设置有加热组件或制冷组件,使得加热组件或制冷组件单独工作时,均能与风腔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优选地,加热组件或制冷组件与导流壳体的外表面相接触,本申请的风轮装置具有三种工作模式:模式一,加热组件和制冷组件均停止工作,叶轮组件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实现送风降温效果;模式二,制冷组件工作,使得导流壳体迅速降温,在风腔内的气流温度下降,实现冷风效果;模式三,加热组件工作,使得导流壳体迅速升温,在风腔内的气流温度上升,实现热风效果。通过上述的结构,采用本申请的风轮装置实现冷风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冷风扇来说,无需让气流快速通过湿润的水帘的方式来进行降温,减少水资源消耗,而且避免水残留在风腔,降低滋生细菌的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个发热管,多个所述发热管间隔分布在所述导流壳体的侧壁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该加热组件为多个发热管且间隔分布在导流壳体的侧壁上,发热管得电后能够迅速产生热量并传递至导流壳体,而且多根发热管同时工作能够提高发热量,而且均匀传递至导流壳体上,避免热量单独聚集在一侧上,以使腔体内气流受热效率提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呈U字型。
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发热管呈U字型,增加发热管与导流壳体的发热传导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沿所述导流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发热管的长度方向与导流壳体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上述的结构,使得导流壳体沿着长度方向上均能获得热量传递,避免风腔内各处的气流存在温度不一或者差异较大的问题,影响热风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多个冷水管,多个所述冷水管间隔分布在所述导流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冷水管通过水泵与水箱连通,所述冷水管通过管体表面进行热量传导。
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制冷组件为多个冷水管间隔分布在导流壳体的侧壁上,具体地,冷水管通过水泵将水箱中的冷水在冷水管内实现循环,导致导流壳体的温度下降,进而风腔内形成的气流温度也随之下降,从而实现冷风效果;同时,通过多个冷水管同时工作能够提高导流壳体的温度下降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水管呈U字型。
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冷水管呈U字型,增加冷水管与导流壳体的散热传导面积,从而提高制冷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水管沿所述导流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冷水管的长度方向与导流壳体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上述的结构,使得导流壳体沿着长度方向上均能散热传递,避免风腔内各处的气流存在温度不一或者差异较大的问题,影响冷风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壳体呈圆柱状,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相对分布在所述导流壳体的侧壁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对分布在导流壳体的侧壁上,使得进风口与出风口在导流壳体上的相对距离最远,气流从外部经进风口进入到风腔内,有足够的时间分别与加热组件或制冷组件发生热量传递,从而确保热风效果或冷风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在所述导流壳体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且间隔分布。
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加热组件和制冷组件在导流壳体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和进风口之间且间隔分布,也就是加热组件和制冷组件分布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导流壳体的侧壁上,在不遮挡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的基础下,不仅能够确保风力的大小,同时能够实现满足要求的热风效果或冷风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壳体包括导风罩、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导风罩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风腔,所述叶轮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轴与所述上端盖转动连接,所述叶轮组件的第二端转动轴穿过所述下端盖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导风罩与上端盖、下端盖可拆卸连接,使得本申请的风轮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叶轮组件容易粘贴灰尘等杂物,通过上述的结构,便于导流壳体拆卸后对叶轮组件或导流壳体的清洗保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壳体还包括第一避震环和第二避震环,所述第一避震环和所述第二避震环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上,且所述第一避震环和所述第二避震环分别套设在所述叶轮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轴和第二端转动轴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叶轮组件上下两端的转动轴分别套设有第一避震环和第二避震环,通过上述的结构,提高叶轮组件相对导流壳体转动的稳定性,从而减低噪声,提高用户体验感。
一种风扇,包括上述的风轮装置;水箱和水泵,所述水泵用于所述制冷组件与所述水箱实现液体循环流转。
本申请公开的风扇,通过开启水泵功能,水箱中的液体不断抽送至制冷组件中的冷水管,冷水管中的液体再回流至水箱当中,实现循环,在冷水循环作用下,导流壳体的温度迅速下降,同时,在风腔内的气流温度下降,叶轮组件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形成的风流,将冷风送出达到冷风效果;再者,本申请的风扇也可以在关闭水泵的情况下,通过开启发热管,实现暖风效果。本申请的风扇,相对于传统的冷风扇来说,无需让气流快速通过湿润的水帘的方式来进行降温,减少水资源消耗,而且避免水残留在风腔,降低滋生细菌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风轮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风轮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风轮装置的剖面图之一;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风轮装置的剖面图之二。
附图标记:
10导流壳体,11导风罩,12上端盖,13下端盖,14第一避震环,15第二避震环,101进风口,102风腔,103出风口;
20叶轮组件;
30驱动电机;
40加热组件,41发热管;
50制冷组件,51冷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轮装置,包括导流壳体10、叶轮组件20、驱动电机30、加热组件40和制冷组件50,导流壳体10形成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口101、风腔102以及出风口103,叶轮组件20位于风腔102内,叶轮组件20与驱动电机30传动连接,导流壳体10的侧壁分别与加热组件40和制冷组件50相邻或相接触,加热组件40用于产生热量辐射至风腔102内及其周围,制冷组件50用于对风腔102内及其周围的气流进行制冷。
本申请公开的风轮装置,通过在导流壳体10的侧壁附近或者与侧壁相接触设置有加热组件40或制冷组件50,使得加热组件40或制冷组件50单独工作时,均能与风腔102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优选地,加热组件40或制冷组件50与导流壳体10的外表面相接触,本申请的风轮装置具有三种工作模式:模式一,加热组件40和制冷组件50均停止工作,叶轮组件20在驱动电机30的驱动下转动,实现送风降温效果;模式二,制冷组件50工作,使得导流壳体10迅速降温,在风腔102内的气流温度下降,实现冷风效果;模式三,加热组件40工作,使得导流壳体10迅速升温,在风腔102内的气流温度上升,实现热风效果。通过上述的结构,采用本申请的风轮装置实现冷风效果,相对于传统的采用蒸发制冷的冷风扇来说,无需让气流快速通过湿润的水帘的方式来进行降温,减少水资源消耗,而且避免水残留在风腔,降低滋生细菌的风险。
如图1和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加热组件40包括多个发热管41,多个发热管41间隔分布在导流壳体10的侧壁上。
上述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该加热组件40为多个发热管41且间隔分布在导流壳体10的侧壁上,发热管41得电后能够迅速产生热量并传递至导流壳体10,而且多根发热管41同时工作能够提高发热量,而且均匀传递至导流壳体10上,避免热量单独聚集在一侧上,以使腔体内气流受热效率提高。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发热管41呈U字型。
上述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发热管41呈U字型,增加发热管41与导流壳体10的发热传导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果。
如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发热管41沿导流壳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
上述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发热管41的长度方向与导流壳体10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上述的结构,使得导流壳体10沿着长度方向上均能获得热量传递,避免风腔102内各处的气流存在温度不一或者差异较大的问题,影响热风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制冷组件50包括多个冷水管51,多个冷水管51间隔分布在导流壳体10的侧壁上,冷水管51通过水泵与水箱连通,冷水管51通过管体表面进行热量传导。
上述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制冷组件50为多个冷水管51间隔分布在导流壳体10的侧壁上,具体地,冷水管51通过水泵将水箱中的冷水在冷水管51内实现循环,导致导流壳体10的温度下降,进而风腔102内形成的气流温度也随之下降,从而实现冷风效果;同时,通过多个冷水管51同时工作能够提高导流壳体10的温度下降效果。
如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冷水管51呈U字型。
上述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冷水管51呈U字型,增加冷水管51与导流壳体10的散热传导面积,从而提高制冷效果。
如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冷水管51沿导流壳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
上述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冷水管51的长度方向与导流壳体10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上述的结构,使得导流壳体10沿着长度方向上均能散热传递,避免风腔102内各处的气流存在温度不一或者差异较大的问题,影响冷风效果。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导流壳体10呈圆柱状,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3相对分布在导流壳体10的侧壁上。
上述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3相对分布在导流壳体10的侧壁上,使得进风口101与出风口103在导流壳体10上的相对距离最远,气流从外部经进风口101进入到风腔102内,有足够的时间分别与加热组件40或制冷组件50发生热量传递,从而确保热风效果或冷风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加热组件40和制冷组件50在导流壳体10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103和进风口101之间且间隔分布。
上述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加热组件40和制冷组件50在导流壳体10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103和进风口101之间且间隔分布,也就是加热组件40和制冷组件50分布在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3之间的导流壳体10的侧壁上,在不遮挡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的基础下,不仅能够确保风力的大小,同时能够实现满足要求的热风效果或冷风效果。
如图1和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导流壳体10包括导风罩11、上端盖12和下端盖13,导风罩11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端盖12和下端盖13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风腔102,叶轮组件20的第一端转动轴与上端盖12转动连接,叶轮组件20的第二端转动轴穿过下端盖13与驱动电机30的输出轴连接。
上述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导风罩11与上端盖12、下端盖13可拆卸连接,使得本申请的风轮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叶轮组件20容易粘贴灰尘等杂物,通过上述的结构,便于导流壳体10拆卸后对叶轮组件20或导流壳体10的清洗保养。
如图1和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导流壳体10还包括第一避震环14和第二避震环15,第一避震环14和第二避震环15分别设置在上端盖12和下端盖13上,且第一避震环14和第二避震环15分别套设在叶轮组件20的第一端转动轴和第二端转动轴上。
上述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叶轮组件20上下两端的转动轴分别套设有第一避震环14和第二避震环15,通过上述的结构,提高叶轮组件20相对导流壳体10转动的稳定性,从而减低噪声,提高用户体验感。
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风扇,包括上述的风轮装置;水箱与水泵,水泵用于制冷组件50与水箱实现液体循环流转。
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的风扇,通过开启水泵功能,水箱中的液体不断抽送至制冷组件50中的冷水管51,冷水管51中的液体再回流至水箱当中,实现循环,在冷水循环作用下,导流壳体10的温度迅速下降,同时,在风腔102内的气流温度下降,叶轮组件20在驱动电机30的驱动下转动形成的风流,将冷风送出达到冷风效果;再者,本申请的风扇也可以在关闭水泵40的情况下,通过开启发热管41,实现暖风效果。本申请的风扇,相对于传统的冷风扇来说,无需让气流快速通过湿润的水帘的方式来进行降温,减少水资源消耗,而且避免水残留在风腔,降低滋生细菌的现象。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壳体(10)、叶轮组件(20)、驱动电机(30)、加热组件(40)和制冷组件(50),所述导流壳体(10)形成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口(101)、风腔(102)以及出风口(103),所述叶轮组件(20)位于所述风腔(102)内,所述叶轮组件(20)与所述驱动电机(30)传动连接,所述导流壳体(10)的侧壁分别与所述加热组件(40)和所述制冷组件(50)相邻或相接触,所述加热组件(40)用于产生热量辐射至所述风腔(102)内及其周围,所述制冷组件(50)用于对所述风腔(102)内及其周围的气流进行制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0)包括多个发热管(41),多个所述发热管(41)间隔分布在所述导流壳体(10)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管(41)呈U字型;和/或
所述发热管(41)沿所述导流壳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50)包括多个冷水管(51),多个所述冷水管(51)间隔分布在所述导流壳体(10)的侧壁上,所述冷水管(51)通过水泵与水箱连通,所述冷水管(51)通过管体表面进行热量交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水管(51)呈U字型;和/或
所述冷水管(51)沿所述导流壳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壳体(10)呈圆柱状,所述进风口(101)和所述出风口(103)相对分布在所述导流壳体(10)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0)和所述制冷组件(50)在所述导流壳体(10)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出风口(103)和所述进风口(101)之间且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壳体(10)包括导风罩(11)、上端盖(12)和下端盖(13),所述导风罩(11)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端盖(12)和所述下端盖(13)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风腔(102),所述叶轮组件(20)的第一端转动轴与所述上端盖(12)转动连接,所述叶轮组件(20)的第二端转动轴穿过所述下端盖(13)与所述驱动电机(30)的输出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壳体(10)还包括第一避震环(14)和第二避震环(15),所述第一避震环(14)和所述第二避震环(15)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端盖(12)和所述下端盖(13)上,且所述第一避震环(14)和所述第二避震环(15)分别套设在所述叶轮组件(20)的第一端转动轴和第二端转动轴上。
10.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风轮装置;水箱和水泵,所述水泵用于所述制冷组件与所述水箱实现液体循环流转。
CN202322399665.1U 2023-09-04 2023-09-04 风轮装置及风扇 Active CN220871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9665.1U CN220871034U (zh) 2023-09-04 2023-09-04 风轮装置及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9665.1U CN220871034U (zh) 2023-09-04 2023-09-04 风轮装置及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1034U true CN220871034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9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99665.1U Active CN220871034U (zh) 2023-09-04 2023-09-04 风轮装置及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1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1005B (zh) 轻便窗式空调器
CN102589072B (zh) 一种双介质循环冷暖加湿空调
CN104566672B (zh) 窗机空调
CN204678510U (zh) 窗机空调
WO2020192071A1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
CN1174314A (zh) 空调排风机
CN209726415U (zh) 新型可移动空调设备
CN202494188U (zh) 一种双介质循环冷暖加湿空调
CN107436002B (zh) 冷风扇
US7367201B1 (en) Air conditioning fan
CN205783570U (zh) 一种冷风扇
CN220871034U (zh) 风轮装置及风扇
CN108489088B (zh) 一种智能暖风机
CN2740970Y (zh) 冷暖双用空调扇
CN217715255U (zh) 一种新型雾化水冷风机
CN207455730U (zh) 一种前后出风吊顶式厨房空调
CN113767971B (zh) 一种常温蔬菜加工用遇冷渐进式冷冻设备
CN212987373U (zh) 一种自控式水暖风机散热器
CN107355856A (zh) 一种前后出风吊顶式厨房空调
CN209512175U (zh) 一种节能型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及空调外机
CN205783478U (zh) 冷风扇
CN100582628C (zh) 一种冷热交换装置
KR101032369B1 (ko) 폐열을 이용한 농축산용 냉난방 장치
CN217503843U (zh) 一种制冷装置及一种具有该制冷装置的冷暖风机
CN217178777U (zh) 一种具有导风结构的新型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