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67208U - 一种水体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体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67208U
CN220867208U CN202322547955.6U CN202322547955U CN220867208U CN 220867208 U CN220867208 U CN 220867208U CN 202322547955 U CN202322547955 U CN 202322547955U CN 220867208 U CN220867208 U CN 220867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ody
frame
water
base
a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479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园园
施志成
徐小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k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479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67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67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67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水体净化装置处理能力差的问题。本水体净化装置包括:底座,设置有多个,各底座沉设于水体底部,每个底座上方均固设有框架,且框架内铺设有用于吸附水体颗粒物的填料;中心桶,固设在底座内,中心桶向上穿过框架并部分伸出框架;输送管道,铺设在水岸边,输送管道上间隔设置有与各中心桶对应设置的若干曝气软管,每个曝气软管均向下伸入中心桶;隔膜泵,置放于水体附近,隔膜泵与输送管道联通,隔膜泵产生的气体经由输送管道、各曝气软管进入各中心桶,并沿着对应的中心桶自下而上释放至水体内。本实用新型具有净化效率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水体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体净化装置,特别是一种深度净化的生物膜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各种工业排放和人为输入,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工业排入的废水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而人为输入的生活污水含有较多的无机盐类、氮、磷、硫及致病细菌,也不易净化。
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且氧参与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随着含有氮、磷、钾的生活污水排入水环境,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致使某些特征性藻类的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体通气不良,水质变差,最终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藻类和植物残体腐烂分解时又会更多地消耗溶解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恶劣的水体环境。
由于大多数河流湖泊是封闭性的,特别是一些人造湖泊、景观水体以及小微水体等,自身净化能力有限,随着水质不断恶化,功能严重萎缩。针对上述的污染情况,需要及时对水体进行治理。
实际生产生活中,通常采用曝气增氧的方式对水体进行辅助净化,但传统的穿孔曝气技术,气泡颗粒大、增氧利用率较低,且在曝气过程中,难以做到促进水体微流动;若是采用微纳米曝气设备来释放小颗粒气泡,则整体能耗较大,成本太高,不利于持续性净化的进行,且水体净化效果一般。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水体净化装置在结构及处理能力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净化效率高的水体净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净化效率高的水体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包括:
底座,设置有多个,各底座沉设于水体底部,每个底座上方均固设有框架,且框架内铺设有用于吸附水体颗粒物的填料;
中心桶,固设在底座内,所述中心桶向上穿过框架并部分伸出框架;
输送管道,铺设在水岸边,输送管道上间隔设置有与各中心桶对应设置的若干曝气软管,每个曝气软管均向下伸入中心桶;
隔膜泵,置放于水体附近,所述隔膜泵与输送管道联通,隔膜泵产生的气体经由输送管道、各曝气软管进入各中心桶,并沿着对应的中心桶自下而上释放至水体内。
作为本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与底座之间通过滤网联通,底座内部放置有若干火山石,且在火山石上覆盖有硝化细菌。
作为本案的又一步改进,曝气软管端部安装有曝气器,且在曝气软管靠近输送管道处安装有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框架和底座配合结构,可以在曝气的同时带动水体轻微扰动,产生气提效果,有利于水体进入净化装置进行净化,有利于水体净化;此外,填料的设置能够吸附水体中的各类颗粒物,降低悬浮物质,提升水体透明度;同时,火山石上的硝化细菌可以对水体进行微生物净化,降解水体中的有机质,降低水体氨氮含量,实现水体净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隔膜泵;11、输送管道;12、曝气软管;13、曝气器;20、底座;21、框架;22、填料;23、中心桶;24、滤网;25、火山石;30、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水体净化装置包括:
底座20,设置有多个,各底座20沉设于水体底部,每个底座20上方均固设有框架21,且框架21内铺设有用于吸附水体颗粒物的填料22;
中心桶23,固设在底座20内,中心桶23向上穿过框架21并部分伸出框架21;
输送管道11,铺设在水岸边,输送管道11上间隔设置有与各中心桶23对应设置的若干曝气软管12,每个曝气软管12均向下伸入中心桶23;
隔膜泵10,置放于水体附近,隔膜泵10与输送管道11联通,隔膜泵10产生的气体经由输送管道11、各曝气软管12进入各中心桶23,并沿着对应的中心桶23自下而上释放至水体内。
由于大多数河流湖泊是封闭性的,特别是一些人造湖泊、景观水体以及小微水体等,自身净化能力有限,随着水质不断恶化,功能严重萎缩。针对上述的污染情况,需要及时对水体进行治理。
实际生产生活中,通常采用曝气增氧的方式对水体进行辅助净化,例如:穿孔曝气技术:常规的穿孔曝气技术通过水下1-2米的管道,直接钻直径2-4毫米孔,增氧过程中释放气泡的粒径较大,增氧利用率较低,曝气过程中,也难做到促进水体微流动,不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载体;微纳米曝气技术:微泡在水中停留时间久,汽包颗粒小,可以有效为水体提供溶解氧,但微纳米曝气设备成本高,也不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载体;水车增氧机:价格低、有效提供溶解氧,但不能提供微生物载体。
而能够提供微生物载体的装置,一般是采用微生物槽或者微生物释放器,但微生物槽、微生物释放器的技术相对还不够成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且造价高、能耗高。因此,在河湖水治理项目中,需要一套持续性好、净化效果更有效且性价比更高的水体净化设备。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体净化装置,通过设置框架21和底座20配合结构,在曝气的同时带动水体轻微扰动,产生气提效果,便于水体进入净化装置进行净化;且填料22的设置能够吸附水体中的各类颗粒物,降低水体悬浮物质,提升透明度,有利于水体净化。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水体岸边设置隔膜泵10为曝气提供空气源,同时沿着水体岸边铺设输送管道11,并且在输送管道11上连接多个曝气软管12,便于持续均匀地输送气体至水体内。
此处曝气软管12的设置便于在水体中排布具体的水体净化位置点,具体的布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排布,通过在水体内布置多个框架21和底座20的组合体,来实现水体全区域的净化工作。
本实施例中优选框架21和底座20下沉至水体底部,在曝气时气体沿着对应的中心桶23自下而上释放至水体内,对水体产生扰动,装置内产生负压,周边水流在压差的作用下进入装置,形成气提的效果,进而充分带动周边水流的流动,有利于水流进入框架21内;其中,水流在进入框架21后,水流携带的各种颗粒物被吸附在填料22上,达到第一步净化的目的,减少悬浮物质,提升透明度。
此处优选填料22采用整体状的聚酯海绵材料,稳定铺设在框架21内,在水体产生扰动的同时能够保持自身状态,更稳定地对水体进行净化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优选地,框架21与底座20之间通过滤网24联通,底座20内部放置有多个火山石25,且在火山石25上覆盖有硝化细菌。
水体在填料22吸附作用之后,通过框架21与底座20之间的滤网24进入底座20内部,此处优选在底座20内部设置火山石25,火山石25有序排列在底座20内,且火山石25上预先培养了硝化细菌,随着火山石25上生物膜的形成,对水体内的有机质进行生物降解净化,通过氨氧化作用,达到对水体进行二次净化的目的,净化效果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净化之后,只需人工取出填料22进行清理即可,清理后再次放入框架21内,火山石25上的生物膜则可以持续对水体进行净化,净化效果好且维护成本低。
进一步地,曝气软管12端部安装有曝气器13,且在曝气软管12靠近输送管道11处安装有阀门30。
本实施例中优选在中心桶23内安装曝气器13,且为避免水体对曝气器13的浮力作用,在曝气软管12底部附带重物进行沉底,确保曝气器13停留在中心桶23底部位置,有利于气体从中心桶23底部自下而上,确保气提作用效果。
此处优选在曝气软管12输送管道11处安装阀门3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曝气的速度和曝气量,调节性强。实际工作时可以选用管式曝气器13或者旋流式曝气器13,本实用新型中不作限定。
本水体净化装置与其他设备的实际使用效果对比结果如下:
本水体净化装置通过设置底座20和框架21的配合结构,可以在曝气的同时带动水体轻微扰动,产生气提效果,有利于水体进入净化装置进行净化,有利于水体净化;此外,填料22的设置能够吸附水体中的各类颗粒物,降低悬浮物质,提升水体透明度;同时,火山石25上的硝化细菌可以对水体进行微生物净化,降解水体中的有机质,降低水体氨氮含量,实现水体净化的目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换,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设置有多个,各底座沉设于水体底部,每个底座上方均固设有框架,且框架内铺设有用于吸附水体颗粒物的填料;
中心桶,固设在底座内,所述中心桶向上穿过框架并部分伸出框架;
输送管道,铺设在水岸边,输送管道上间隔设置有与各中心桶对应设置的若干曝气软管,每个曝气软管均向下伸入中心桶;
隔膜泵,置放于水体附近,所述隔膜泵与输送管道联通,隔膜泵产生的气体经由输送管道、各曝气软管进入各中心桶,并沿着对应的中心桶自下而上释放至水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与底座之间通过滤网联通,底座内部放置有若干火山石,且在火山石上覆盖有硝化细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软管端部安装有曝气器,且在曝气软管靠近输送管道处安装有阀门。
CN202322547955.6U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水体净化装置 Active CN220867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7955.6U CN220867208U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水体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7955.6U CN220867208U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水体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67208U true CN220867208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2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47955.6U Active CN220867208U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水体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672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8950B (zh) 漂浮式综合水处理设备、水处理方法及该设备的反洗方法
CN107010791A (zh) 基于微纳米增氧曝气和生物净化效应的河道治理系统
CN103043852B (zh) 污水处理工艺和装置
CN103043853B (zh)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和装置
CN102276068A (zh) 河道生态构建与水体修复系统
CN205061704U (zh) 一种水中悬浮式微生物污水净化器
CN207158888U (zh) 浸入式黑臭水体原位处理装置
CN111362406A (zh) 悬浮式太阳能一体化净水设备及净水方法
CN111268804A (zh) 利用湿地系统去除污水厂尾水中污染物的方法
CN208234621U (zh) 原位治理黑臭水体的多级复合生物膜反应器
CN106430631B (zh) 一种清水滤墙
CN108002549A (zh) 一种快速提高水体溶解氧消除河道黑臭的综合治理方法
CN220867208U (zh) 一种水体净化装置
CN202038919U (zh) 河道生态构建与水体修复系统
CN101575155B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03904064U (zh) 一种微污染水除氨氮装置
CN114906986B (zh) 一种可调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2047561A (zh) 一种新型生态稳定塘对黑臭河道的处理系统
CN107129116B (zh) 漂浮式综合水处理设备及应用该设备的水处理方法
CN205387693U (zh) 一种生态净水液压坝
CN210528571U (zh) 一种使用纳米曝气技术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设备
CN208249991U (zh) 黑臭水体处理一体化净化设备
CN207632589U (zh) 自动调节水位、无能耗流动污染水体修复装置
CN105568937A (zh) 一种生态净水液压坝及其使用方法
CN208249994U (zh) 一种新型mbbr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