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6702U - 液冷系统及应用其的电池箱 - Google Patents

液冷系统及应用其的电池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6702U
CN220856702U CN202322476717.0U CN202322476717U CN220856702U CN 220856702 U CN220856702 U CN 220856702U CN 202322476717 U CN202322476717 U CN 202322476717U CN 220856702 U CN220856702 U CN 220856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ipe
liquid cooling
interface
coo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767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宇航
江吉兵
刘华俊
王圆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767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6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6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6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液冷系统及应用其的电池箱,液冷系统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液冷板,液冷板包括端座、散热部,端座设有连通散热部的进液接口管、出液接口管;多个连接管,连接管用于连接相邻的进液接口管和出液接口管,以使各液冷板并联;位于最外侧的两端座分别设置有进液总接口、出液总接口,进液总接口用于连通各进液接口管以输入冷却液至散热部内,出液总接口用于连通各出液接口管以排出散热部内的冷却液。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各个液冷板通过并联的方式相互连接,既保证了各个液冷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又降低液冷系统的流阻,并提高液冷流量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液冷系统及应用其的电池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液冷系统及应用其的电池箱。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电芯类型包括圆柱电芯、方形电芯和软包电芯,而其中的圆柱电芯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更好的安全稳定性,且所需的生产成本也更低,因此被大量推广使用在电动汽车上。
圆柱电池的电池箱主要应用蛇形管液冷板与电芯侧面接触进行热管理,蛇形管液冷板与电芯接触面积大,冷却效率高,同时应用蛇形管液冷板的液冷系统压降小。
但是由于蛇形管液冷板的结构过于紧凑,导致液冷系统的连接设计较为困难,使得可靠性很难保证,目前市面大多采用尼龙管胀接的形式连接,该方案的成组效率低,可靠性相对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及应用其的电池箱,能够实现各个液冷板之间的全并联连接,既保证了各个液冷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又降低液冷系统的流阻,并提高液冷流量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液冷系统,包括:
依次排列的多个液冷板,液冷板包括端座、散热部,端座设有连通散热部的进液接口管、出液接口管;
多个连接管,连接管用于连接相邻的进液接口管和出液接口管,以使各液冷板并联;
位于最外侧的两端座分别设置有进液总接口、出液总接口,进液总接口用于连通各进液接口管以输入冷却液至散热部内,出液总接口用于连通各出液接口管以排出散热部内的冷却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进液接口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连接管通过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配合而将相邻的进液接口管相连。
在更具体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内螺纹设置在连接管的两端内壁上,和/或第一外螺纹设置在进液接口管的端部外壁上。
在更具体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液接口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连接管通过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配合而将相邻的出液接口管相连。
在进一步的的一些示例中,内螺纹设置在连接管的两端内壁上,和/或第二外螺纹设置在出液接口管的端部外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部内形成有呈半环状的液冷流道,液冷流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液接口管和出液接口管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连接管设置为热熔管,连接管可通过热熔发生形变,以贴合于进液接口管和/或出液接口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液冷板之间呈等距分布,以使各液冷板之间留有用于放置电池的安装空间。
在更具体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液接口管在重力方向上高于出液接口管,以使冷却液自上而下的流经散热部内。
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池箱,应用有如上述的液冷系统。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系统及应用其的电池箱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连接管,以连接相邻的进液接口管和出液接口管,使得各液冷板并联,并在位于最外侧的两端座分别设置有进液总接口、出液总接口,以连通各进液接口管以输入冷却液至散热部内和连通各出液接口管以排出散热部内的冷却液,实现了各个液冷板之间的全并联连接,既保证了各个液冷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又降低液冷系统的流阻,并提高液冷流量的均匀性,从而使得液冷系统具有更好的液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冷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冷系统实施例的拆解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冷系统实施例中连接管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冷系统实施例的应用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液冷板;11、端座;111、进液接口管;112、出液接口管;12、散热部;13、进液总接口;14、出液总接口;2、连接管;21、内螺纹;3、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根据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实施例,包括:
依次排列的多个液冷板1,液冷板1包括端座11、散热部12,端座11设有连通散热部12的进液接口管111、出液接口管112;多个连接管2,连接管2用于连接相邻的进液接口管111和出液接口管112,以使各液冷板1并联;位于最外侧的两端座11分别设置有进液总接口13、出液总接口14,进液总接口13用于连通各进液接口管111以输入冷却液至散热部12内,出液总接口14用于连通各出液接口管112以排出散热部12内的冷却液。
通过上述的设置,实现了各个液冷板1之间的全并联连接,既保证了各个液冷板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又降低液冷系统的流阻,并提高液冷流量的均匀性,从而使得液冷系统具有更好的液冷效果。
根据图3至4所示,具体的,连接管2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21,进液接口管111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连接管2通过内螺纹21与第一外螺纹相配合而将相邻的进液接口管111相连,从而加强连接管2与进液接口管11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升各个液冷板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更具体的,内螺纹21设置在连接管2的两端内壁上,相应的,第一外螺纹设置在进液接口管111的端部外壁上,在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少对连接管2和进液接口管111进行螺纹加工部分,从而降低加工的成本和时间。
进一步的,出液接口管112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连接管2通过内螺纹21与第二外螺纹相配合而将相邻的出液接口管112相连,从而加强连接管2与出液接口管11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升各个液冷板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更进一步的,内螺纹21设置在连接管2的两端内壁上,相应的,第二外螺纹设置在出液接口管112的端部外壁上,在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少对出液接口管112进行螺纹加工部分,从而降低加工的成本和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散热部12内形成有呈半环状的液冷流道,液冷流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液接口管111和出液接口管112连通,以使冷却液充分流经散热部12的内部,为散热部12提供更佳的冷却效果;可选的,液冷流道沿散热部12的延伸方向布置。
由于电池的生产和液冷系统的组装都存在公差,所以将连接管2设置为热熔管,连接管2可通过热熔发生形变,以贴合于进液接口管111和/或出液接口管112,从而使得液冷板1与各液冷板1之间的电池3完全贴合,弥补公差所产生的空隙,进而提升液冷系统整体结构的紧凑性,达到保证液冷板1连接可靠性和减少液冷系统整体体积的作用;在实际装配中,连接管2的内径大于或等于进液接口管111及出液接口管112的外径,首先将连接管2套接于相邻的其中一个端座11上的进液接口管111及出液接口管112上,再将另相邻的另外一个端座11上的进液接口管111及出液接口管112对准上述已套接连接管2的进液接口管111及出液接口管112,最后将连接管2移动至两进液接口管111的中间及两出液接口管112的中间,并对连接管2进行热熔,从而使得一连接管2与两进液接口管111热熔为一体,以及使得另一连接管2与两出液接口管112热熔为一体。
实际的,各液冷板1之间呈等距分布,以使各液冷板1之间留有用于放置电池3的安装空间;其中,当电池3为圆柱电池时,散热部12在水平面的投影为波浪状,以使散热部12的侧面与电池3贴合,从而加强液冷系统内部结构的紧凑性,既提升了冷却的效果,也减少了液冷系统整体的体积。
优选的,进液接口管111在重力方向上高于出液接口管112,以使冷却液自上而下的流经散热部12内,利用重力进一步降低液冷系统的流阻,实现更好的液冷效果。
以下对上述的液冷系统实施例的工作流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冷却液通过进液总接口13依次流入各个进液接口管111,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液冷通道流经散热部12的内部,再通过各个出液接口管112流至出液总接口14以排除,从而完成一次冷却,在实际使用中,多次重复上述流程,以对电池3进行冷却。
实施例2
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池箱,应用有如上述的液冷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排列的多个液冷板(1),所述液冷板(1)包括端座(11)、散热部(12),所述端座(11)设有连通所述散热部(12)的进液接口管(111)、出液接口管(112);
多个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进液接口管(111)和所述出液接口管(112),以使各所述液冷板(1)并联;
位于最外侧的两所述端座(11)分别设置有进液总接口(13)、出液总接口(14),所述进液总接口(13)用于连通各所述进液接口管(111)以输入冷却液至所述散热部(12)内,所述出液总接口(14)用于连通各所述出液接口管(112)以排出所述散热部(12)内的冷却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21),所述进液接口管(111)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管(2)通过所述内螺纹(21)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配合而将相邻的所述进液接口管(11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21)设置在所述连接管(2)的两端内壁上,和/或所述第一外螺纹设置在所述进液接口管(111)的端部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接口管(112)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连接管(2)通过所述内螺纹(21)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而将相邻的所述出液接口管(11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21)设置在所述连接管(2)的两端内壁上,和/或所述第二外螺纹设置在所述出液接口管(112)的端部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12)内形成有呈半环状的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接口管(111)和所述出液接口管(11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连接管(2)设置为热熔管,所述连接管(2)可通过热熔发生形变,以贴合于所述进液接口管(111)和/或所述出液接口管(11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液冷板(1)之间呈等距分布,以使各所述液冷板(1)之间留有用于放置电池的安装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接口管(111)在重力方向上高于所述出液接口管(112),以使冷却液自上而下的流经所述散热部(12)内。
10.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液冷系统。
CN202322476717.0U 2023-09-12 2023-09-12 液冷系统及应用其的电池箱 Active CN220856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6717.0U CN220856702U (zh) 2023-09-12 2023-09-12 液冷系统及应用其的电池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6717.0U CN220856702U (zh) 2023-09-12 2023-09-12 液冷系统及应用其的电池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6702U true CN220856702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84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76717.0U Active CN220856702U (zh) 2023-09-12 2023-09-12 液冷系统及应用其的电池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6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7509B (zh) 一种冷却结构及电池模组
CN105990621A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水冷板结构
US20210091432A1 (en) Uniform flow device and method for battery energy- storage liquid cooling system
CN109004245A (zh) 一种穿管翅片式圆柱电池模组
CN109004302A (zh) 一种翅片穿孔式圆柱电池组、电池组组合和电池组阵列
CN114583326A (zh) 储能电池模组、液冷板及液冷板组合
CN213546416U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US20230387504A1 (en) Battery Pack Liquid-Cooled Plate and Battery Pack
CN112582703B (zh) 一种基于热管与液冷板耦合的新型电池冷却结构
CN109962319A (zh) 一种ev动力电池液冷板总成
CN220856702U (zh) 液冷系统及应用其的电池箱
CN113488722A (zh) 电池系统液冷散热结构及电池包
CN220652125U (zh) 电池冷却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8731306U (zh) 液冷管、液冷系统及电池模组
CN218827450U (zh) 电池装置、电池包以及车辆
CN110277606B (zh) 动力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158331U (zh) 一种逆流式圆柱电池堆及其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4957044U (zh) 冷却装置及电池包
CN212874592U (zh) 一种换热组件及换热装置
CN209929443U (zh) 电池包热交换系统
CN209691898U (zh) 一种ev动力电池液冷板总成
CN218919042U (zh) 电池换热器、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06076433U (zh) 用于动力电池的热交换装置
CN218602557U (zh) 电池包
CN220341303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