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45010U - 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45010U
CN220845010U CN202321018073.4U CN202321018073U CN220845010U CN 220845010 U CN220845010 U CN 220845010U CN 202321018073 U CN202321018073 U CN 202321018073U CN 220845010 U CN220845010 U CN 220845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corridor
roof
building
resi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80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Yinc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Yinc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Yinc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Yinc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80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45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45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45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解决旧楼加装电梯占地挡光,推行不开,高楼层住户上下楼难问题。本技术是建造登顶电梯、楼顶走廊和入户梯和/或入户门,组合成人员循经楼顶上下楼的通道。登顶电梯有登顶层,楼顶走廊在楼顶上连接登顶电梯和入户梯,入户梯是楼顶走廊连接住户房间的梯道。梯廊组合循顶通道能消除或减少住户步行上下楼楼层,高楼层住户上下楼层可全程用电梯或只爬一层或半层楼。整座楼或多座楼可用一部登顶电梯,比现有加装方式平均节省约89%的面积,解决了挡光挡风问题,解决了底层住户和高楼层住户装电梯的利益冲突和邻里矛盾。平均梯‑户比由1:4‑1:8,提高到1:20以上,每户加装和维护费用平均约减少75%以上。该方案可推进旧改加装电梯。

Description

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旧楼改造和新建的电梯及其通道。
背景技术
目前老旧小区老人居多,住在5、6层高楼层的老人和孩子最苦恼的事之一就是难以或不能上下楼出门,这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解决高楼层住户上下楼困难的办法就是加装电梯,加装电梯是旧小区改造最具实质性之一的任务。但目前加装电梯成了旧改最难推进的工作,许多小区旧改已经完成,加装电梯却一点没做。原因看上去很多,根源只有一个,就是现有电梯加装通道技术不适宜旧楼加装电梯。
现有加装电梯通道技术是把电梯装在单元门口,一部电梯只能服务一个单元。这看似没毛病的方案却带来了所有阻碍加装的问题。
1.电梯与过道占地多。电梯只能装在单元门口,要让出约3平米的门过道,加上约4平面的梯井,要从楼门前突出3.5米,占地7平米,一座楼五个单元装全后就要有五座梯井和过道突出出来,占地35平米,高达六楼,且过道还不能用全透明的玻璃以避免暴露相邻窗户里的私密,从本来很完整的楼体突出出来,占天占地占道,既遮挡光线和通风,又损害了楼前本有的宽敞风貌。
2.梯-户比过低。装在单元门口,一部电梯就只能服务一个单元,一个单元最急需电梯的只有顶层、次顶层的高楼层四家住户,一、二层低楼层不需要且多反对,有的甚至还要补偿费,三、四层中楼层没有高楼层住户的迫切,积极性低,不愿多出资,出资主要靠高楼层的四户。
3.上述情况导致加装电梯对底层住户和高楼层住户利益的冲突。高楼层住户解决了上下楼困难,且光线充足,电梯对他们没有挡光挡风的影响,低楼层住户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最受挡光挡风和遮挡视线的影响,心理上也有门口多了一栋廊桥电梯的压抑感和一楼可能会相对楼价下降的忧虑,这种高楼层和低楼层住户实际的和心理的冲突已经导致了许多严重的邻里矛盾和事故,网上也出现了多个阻止加装电梯群,几乎反转了这项工程的惠民初衷,这是现有电梯加装技术方案的直接结果,却是加装电梯推行不了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4.上述情况导致电梯加装和维护的经费困境,一部电梯加装需要三五十万,后续维护每月千元以上,按照常规,一部电梯服务并接受服务费的住户为60-90户,能得以正常运行,现在电梯加装和维护主要靠四户出资,怎么可能持续的下去。这也是现有电梯加装方案的直接结果,却是加装电梯维持不下去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5.顶层住户临近梯井顶部曳引机,受噪音影响。
6.另有新楼建造电梯的问题,国家新规县城不建高层,只建六层以下住宅楼,同时规定四层以上楼房要装电梯,采用现有电梯安装技术,一个单元一部电梯,这也带来了和上述加装电梯一样的问题:电梯数量多增加建筑成本和3-6层4-8个用户难以维护一部电梯问题。
现有相关专利:一种旧楼改造电梯布置结构,cn215212497u,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走廊屋顶,cn215631897u,一种旧楼加装电梯后的平层楼道结构,cn217734640u,均未能解决上述问题。
为此,本设计改变了现有电梯通道方式,发明了梯廊组合循顶通道,破解了上述所有难题,并获得了新增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针对现有的加装电梯情境,现有通道都在楼顶以下,一个通道只能连接一个单元的一个楼层楼道,这种位置、构造所具有的功能导致了电梯的加装位置受到了限制,电梯必须固定装在单元门口,且一梯只能连接一个单元,由此构建的通道结构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占用楼体结构影响楼体原有采光等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构建一种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
1.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登顶电梯、楼顶走廊、入户梯和/或入户门,登顶电梯连接楼顶走廊,楼顶走廊连接入户梯和/或入户门,组合成循经楼顶登楼入户和出户下楼的通道;
所述登顶电梯,是比普通电梯多一个登顶层,直接连接楼顶走廊的电梯;登顶电梯连接一座楼或连接相邻的2-4座楼,连接2-4座楼时分别修建到达各楼的廊桥,与各楼的楼顶走廊衔接;登顶电梯有专用登顶电梯和兼用登顶电梯;专用登顶电梯只有最底层和登顶层,一站停靠,没有中间层。搭建在与楼有距离的空地上的登顶电梯,楼顶走廊延伸建成廊桥与登顶电梯连接;当一座登顶电梯连接两座及以上楼,所连接的楼的层数或高度不同时,登顶电梯有两个及以上登顶层;兼用登顶电梯具有普通加装电梯的所有结构和功能,包括多层停靠,还有具备登顶功能的登顶层。
专用登顶电梯建造地点非常灵活,不是只能建在楼道门口,而是能设置在楼外侧任何地方,建在不影响住户的采光通风的位置,如没有或远离门窗的楼的侧面、拐角、前面或后面,可省掉廊桥,也可搭建在与楼有点距离的空地,把楼顶走廊延伸建成廊桥与登顶电梯连接。
一部登顶电梯可满足整座楼所有单元门栋的需要,多座楼如果相邻,也可只修建一部登顶电梯,通过修建多条廊桥与每座楼的楼顶走廊衔接,达到一座登顶电梯服务多座楼,减少占地、挡光挡风和节约成本的效果。单元门栋过多时也可以修建一部以上登顶电梯。
新楼建造登顶电梯也适合上面的设计。
2.所述楼顶走廊是建在楼顶的走廊,用来连接登顶电梯和入户梯或入户门。楼顶走廊有封闭楼顶走廊和开放楼顶走廊两种,封闭楼顶走廊是在登顶电梯门和入户梯门开口。封闭楼顶走廊有廊侧,有或没有廊顶。开放楼顶走廊是把楼顶上大于封闭楼顶走廊、包含了登顶电梯和入户梯或入户门且有具备随意步行条件的区域,通过新建或完善或直接使用原有的围栏、围墙或地面,构成开放楼顶走廊,可以不用再修专道。
3.所述入户梯是楼顶走廊连接住户房间的梯道,有入户步梯道、入户电梯道和兼容梯道三种,兼容梯道同时有步梯和电梯。入户梯在楼顶入口有楼顶楼梯间或楼顶封闭梯井,楼梯间或楼顶封闭梯井有门与楼顶走廊连接;所述入户门是在有露台、阁楼、跃层的楼顶,把楼顶走廊修到露台、阁楼、跃层处后所修建的连通门,住户利用此门出入梯廊组合循顶通道上下楼。
4.所述梯廊组合循顶通道还包括利用该通道为用户建造露台,楼顶走廊可在能够建造露台的每个区域开一处门,再用栅栏或墙体围建该区域,做成露台,或做成楼顶休闲观光活动区域,提升小区质量。
5.本发明通过让用户使用梯廊组合循顶通道来消除或减少步行上下楼楼阶,解决了高楼层住户爬楼困难问题。采用入户电梯道方案和入户梯兼容梯道方案,顶层住户上下楼可以全程用电梯,五层住户只爬一层或半层楼,四层住户只爬一层半或两层楼,4-6楼住户爬楼层数可在0到1.5层之内,符合了4层以上楼房必须安装电梯的规定。这既适合老楼加装电梯,也适合新建楼房装建电梯。采用入户步梯道方案,顶层住户上下楼只爬一层楼,五层住户只爬两层楼,把高楼层变成中低楼层,也解决了高楼层住户上下楼困难。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所述的现有装建电梯技术所有6个难题。
5.1解决占地面积大问题。在电梯服务同等数量的高楼层住户情况下,本发明占地面积比现有加装方式平均可节省约89%的面积,因为一座楼只需要一部登顶电梯,而不需要每个单元都加电梯,而且这一部登顶电梯也比普通加装电梯所占面积少约3平米以上,因为登顶电梯可直接贴靠楼外壁建造,节省掉了过道廊桥面积。按前述一座楼平均约5个单元,占地35平米,本发明仅需要4平米井道面积,就解决了整座楼所有单元高楼层住户上下楼问题,节约了31平米、89%面积,也解决了挡光挡风问题,保持了小区原有面积和楼前的宽敞风貌。
5.2解决梯-户比过低问题。一部登顶电梯可以服务一整座楼甚至多座楼所有单元,且所有服务对象都是刚需,梯-户比由1:4-1:8,提高到1:20以上。
5.3解决底层住户和高楼层住户加装电梯的利益冲突。梯廊组合循顶通道不经过楼门,不占用楼前面积,不涉及低层住户,没有采光通风等各种实际问题和心理问题,也无需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才能加装,避免了上下楼层邻里的矛盾。
5.4解决了旧楼电梯加装和维护的经费困境,梯廊组合循顶入楼通道技术降低了加装成本,整座楼甚至多座楼只加装一部即可,在平均一座楼五个单元的情况下,节省四部加装电梯。相比普通加装,梯-户比由1:4-1:8,提高到1:20以上,分摊户数增加数倍,每户加装和维护费用减少了75%以上,且所有服务对象都是刚需,并且顶楼住户还可得到一个几近于房间面积的露台,数十刚需住户的出资完全能够满足加装需要。
5.5解决了顶层住户临近梯井顶部曳引机,受噪音影响问题。因为登顶电梯电梯机房在登顶层之上,与顶层住户隔了一层登顶层,顶层住户能听到的噪音就达标了。
5.6对新建六层以下住宅楼电梯的装建和维护成本相对过高问题,梯廊组合循顶入楼通道同上述解决6.4旧楼加装一样解决了。
5.7本发明除了解决上述问题,还有很大的增益,即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可以为顶层用户创建露台,这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加装和出资动力。
总之,本发明破解了装建电梯的难题,解决了高楼层住户的苦恼,消除了阻力,增加了动力,能有效助推旧楼加装电梯的进程。
附图说明
附图1的上半部分是俯视图,下半部分是主视图。
图中标记
1-登顶电梯,2-楼顶走廊,3-楼顶,4-楼顶楼梯间,5-入户步梯道,6-步梯,7-入户电梯道一,8-电梯,9-入户电梯道二,10-电梯,11-洞门,12-楼道地板兼容梯道,13-步梯,14-电梯,15-中间平台兼容梯道,16-电梯,17-步梯,18-露台,19-顶层楼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1.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是建造登顶电梯1、楼顶走廊2和入户梯和/或入户门,用登顶电梯1连接楼顶走廊2,楼顶走廊2连接入户梯和/或入户门,三者组合,构成人员循经楼顶3登楼入户和出户下楼的通道。所述梯廊组合循顶通道还包括利用楼顶走廊为用户建造露台18。整座楼或多座楼可以只用一部登顶电梯。
2.所述登顶电梯1是比普通电梯多一个登顶层的电梯,可设置在楼外侧任何地方,分为专用登顶电梯1和兼用登顶电梯。专用登顶电梯1只有最底层和最高层一站,不设中间层,所以上下楼时间很短。专用登顶电梯建造地点非常灵活,可建在不影响住户的采光通风的位置,如没有或远离门窗的楼的侧面、拐角、前面或后面,可省掉廊桥,也可搭建在与楼有点距离的空地,把楼顶走廊2延伸建成廊桥,与登顶电梯1连接。登顶电梯还要尽量在靠近整座楼的中间位置建造,以便使用户缩短到达自己所在单元的距离。兼用登顶电梯除了多一个登顶层外,也有中间层,兼有普通加装电梯及其通道的所有结构和功能。兼用登顶电梯和普通旧楼加装电梯一样建在单元门口,要尽量选择整个楼靠中间的单元门口加装。
一部登顶电梯可满足整座楼所有单元门栋的需要,两座及以上的楼如果相邻,可在这几座楼的中间只修建一部登顶电梯,通过分别修建到达各楼的廊桥与各楼的楼顶走廊衔接,达到一座登顶电梯服务多座楼,减少占地、挡光挡风和节约成本的效果。当一座登顶电梯连接两座及以上楼,所连接的楼的层数或高度不同时,登顶电梯有两个及以上登顶层。单元门栋过多时也可以修建一部以上登顶电梯。
新楼登顶电梯也适合上面的设计。
所述登顶电梯可以用各种类型电梯建造。
3.所述楼顶走廊是建在楼顶的走廊,用来连接登顶电梯1、入户梯和/或入户门。楼顶走廊有封闭楼顶走廊和开放楼顶走廊两种,图示楼顶走廊2是封闭楼顶走廊。楼顶走廊2是在登顶电梯门和入户梯门开口。楼顶走廊2有廊侧,有或没有廊顶。廊侧做成透空的栅栏或不透空的墙体,廊顶做成透空的栅栏顶或不透空廊顶,廊道可铺设耐磨防滑隔音的地砖地板或建筑化工材料。坡形楼顶可架设楼顶走廊,也可去除或改造楼顶走廊位置坡面构建楼顶走廊。开放楼顶走廊是把楼顶上大于楼顶走廊2、包含了登顶电梯1和入户梯或入户门且有随意步行条件的区域,通过修建新的或完善或直接使用原有的围栏、围墙或地面,构成开放楼顶走廊。可以不用再修专道。
4.所述入户梯是楼顶走廊连接住户房间的梯道,有入户步梯道5;入户电梯道一7、入户电梯道二9;楼道地板兼容梯道12、中间平台兼容梯道15三种。入户梯位置可选在顶层住户的顶层楼道19、阳台或房间内修建。在楼顶3入户梯口建楼顶楼梯间4或楼顶封闭梯井,楼梯间或楼顶封闭梯井有门与楼顶走廊2连接;所述入户门是在有露台、阁楼或跃层的楼顶,把楼顶走廊2修到露台、阁楼或跃层处后所修建的连通门,住户利用此门出入梯廊组合循顶通道上下楼。
4.1所述入户步梯道5,是把终止在顶层住户地面的楼梯继续向上,修建步梯6到楼顶,在楼顶开洞并修建一个室外楼顶楼梯间4,连接楼顶走廊2。
4.2所述入户电梯道,是装建从楼顶到楼层的电梯,以连通高楼层住户与楼顶走廊2。旧楼加装两层小电梯以节约成本,或者加装两层以上的电梯。装建两层小电梯包括:第一种方案是在入户电梯道一7双跑楼梯上沿着顶层无梯段一侧休息平台的地板,向外延伸,修建梯井底部水平面支架,支架可以是矩形、三角形、或者仅有1-5条梁,或者矩形、三角形支架再加1-2条梁。支架与楼道地板边梁和一侧或两侧墙体固接,和/或从楼顶垂挂立柱挂接支架悬空的边角,然后在楼顶相应位置开洞,在支架上装建梯井和电梯8,在楼顶建室外封闭梯井,开门与楼顶走廊2连接。
单跑楼梯是在顶层住户楼梯间无梯段一侧搭建电梯支架或直接在楼板上装建电梯。搭建电梯支架方法同双跑楼梯方案。
第二种方案是在入户电梯道二9的次顶层住户到顶层住户的双跑楼梯中间平台上装建小型电梯10,然后在楼顶对应位置开洞,在楼顶建室外封闭梯井,开门与楼顶走廊连接。装建电梯后,楼梯中间平台被电梯挤占一部分空间,大件物品不能通过,还要在顶层住户门前楼道上面的楼顶开大于1平米的洞,用以吊拉吊放顶层住户的大件物品,使得大件物品走循顶通道上下楼搬运。楼顶所开的洞有一洞门11覆盖。
双跑楼梯中间平台深度不够时可改造楼梯,方法是通过把一个踏步高度的尺寸平均分配到平台前楼梯的每个踏步上,每个踏步增高值等于“踏步高÷平台前踏步数”,令原来的最后一个踏步高度与平台等高,平台前楼梯所对的平台部分从楼阶到墙的距离就增加了一个踏步的宽度。再把平台前楼梯所对的平台部分和剩余平台部分分成两块面积,把一个平台分成两个平台,把剩余部分面积的平台垫高一阶,与上行的第一个台阶高度相等,两者相连使得该平台也增加了一个踏步的面积。该平台把上下行楼梯第一个踏步中间地方也连接起来,修成同一高度,面积更大,在该平台上挨着墙角安装小型电梯。
除此以外,入户电梯还包括在顶层住户楼道、楼梯间内外、房间内或阳台上安装的两层电梯,或从楼顶到任一楼层,通过楼板开洞安装或不开洞安装的两层以上的电梯。
4.3所述入户兼容梯道,是同时有步梯和电梯的梯道。入户兼容梯道包括楼道地板兼容梯道12,双跑楼梯中间平台兼容梯道15,楼道、房间和阳台其它位置分别修建步梯、电梯的兼容梯道。
楼道地板兼容梯道12,是在楼梯到达顶层住户地面的终点处,继续向上修建步梯13到达楼顶,双跑楼梯在顶层住户地面步梯起步处,与相邻梯道紧贴不留空隙,并把所修建的步梯的宽度缩短,以留出更多距离,在靠墙处安装一部小型电梯14。所修建的步梯的宽度缩短,可窄于标准宽度,能过单人即可,因为楼道地板兼容梯道原有楼梯保持不变,具有原有的消防安全及其它所有标准楼梯功能。
双跑楼梯中间平台兼容梯道15,是在次顶层住户到顶层住户的双跑楼梯中间平台上装建小型电梯16,在楼顶相应位置开洞装建梯井。同时在原楼梯到达顶层住户地面的终点处,继续向上修建步梯17到达楼顶,该步梯要让出电梯梯井位置并达到安全楼梯的最低宽度标准修建,以保证大件物品通过。在楼顶建包含电梯井的室外楼梯间,开门与楼顶走廊连接新修楼梯可选用各种楼梯类型。
修建步梯17方法包括,所修步梯在楼顶终止处,到所对的住户房间墙壁的距离,比其它楼层步梯在楼道的终止处到所对的住户房间墙壁距离,少1-4个踏步宽度或更多,长有0.25-1米或以上。也就是新修楼梯比原楼梯长0.25-1米或以上,这个长度就弥补了让出电梯梯井位置所损失的楼梯长度。
次顶层住户到顶层住户的双跑楼梯中间平台深度不够时可改造楼梯,方法与入户电梯道一7第二种方案所述方法相同。
入户兼容梯道也包括在楼道、房间和阳台其它位置分别修建兼容梯的步梯、电梯。
5.所述梯廊组合循顶通道还包括利用该通道为用户建造露台18,楼顶走廊在有需要的顶层住户楼顶处开一处门,再用栅栏或墙体围建该住户楼顶区域,做成露台,或做成楼顶其它活动区域。

Claims (7)

1.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登顶电梯、楼顶走廊、入户梯和/或入户门,登顶电梯连接楼顶走廊,楼顶走廊连接入户梯和/或入户门,组合成循经楼顶登楼入户和出户下楼的通道;
所述登顶电梯,是比普通电梯多一个登顶层,直接连接楼顶走廊的电梯;登顶电梯连接一座楼或连接相邻的2-4座楼,连接2-4座楼时分别修建到达各楼的廊桥,与各楼的楼顶走廊衔接;登顶电梯有专用登顶电梯和兼用登顶电梯;专用登顶电梯只有最底层和登顶层,一站停靠,没有中间层;搭建在与楼有距离的空地上的登顶电梯,楼顶走廊延伸建成廊桥与登顶电梯连接;当一座登顶电梯连接两座及以上楼,所连接的楼的层数或高度不同时,登顶电梯有两个及以上登顶层;兼用登顶电梯具有普通加装电梯的所有结构和功能,包括多层停靠,还有具备登顶功能的登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的楼顶走廊,是建在楼顶的走廊,用来连接登顶电梯和入户梯或入户门;楼顶走廊有封闭楼顶走廊和开放楼顶走廊两种,封闭楼顶走廊全程封闭,只在登顶电梯、入户梯、入户门开门;封闭楼顶走廊有廊侧,有或没有廊顶,廊侧做成栅栏或不透空的墙体,廊顶做成栅栏顶或不透空廊顶,开放楼顶走廊是楼顶上大于封闭楼顶走廊、包含了登顶电梯和入户梯或入户门且具备随意步行条件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的入户梯是楼顶走廊连接住户房间或楼道的梯道,有入户步梯道、入户电梯道和兼容梯道三种;入户梯位置在顶层住户的楼道、阳台或房间内;入户梯在楼顶出入口有楼顶楼梯间或楼顶的室外梯井,楼梯间或楼顶室外梯井有门与楼顶走廊连接;所述入户门是在有露台、阁楼、跃层的楼顶,把楼顶走廊修到露台、阁楼、跃层处后所修建的连通门,住户利用此门出入梯廊组合循顶通道上下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的入户步梯道,是终止在顶层住户地面的楼梯继续向上修建到楼顶,在楼顶开洞并修建一个室外楼梯间,连接楼顶走廊的梯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的入户电梯道,是从楼顶到楼层的电梯,以连通楼层住户与楼顶走廊;
所述电梯一种方案是针对单跑楼梯,所述电梯装建在顶层住户楼梯间无梯段一侧,在电梯支架或直接在楼板上装建;另一种方案是所述电梯为小型电梯,所述小型电梯装建在次顶层住户地面到顶层住户地面的双跑楼梯中间平台上;另一种方案是所述电梯为两层电梯,所述两层电梯安装在顶层住户楼道、楼梯间内外、房间内或阳台上;另一种方案是所述电梯为两层以上的电梯,所述两层以上的电梯从楼顶到任一楼层,通过楼板开洞安装或不开洞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的入户兼容梯道,是同时有步梯和电梯的梯道;入户兼容梯道包括“楼道地板兼容梯道”,“双跑楼梯中间平台兼容梯道”,“楼道和房间其它位置分别修建步梯、电梯的兼容梯道”三种;
楼道地板兼容梯道,是在楼梯到达顶层住户地面的终点处,继续向上修建的步梯和电梯到达楼顶的梯道;
双跑楼梯中间平台兼容梯道,是在次顶层住户到顶层住户的双跑楼梯中间平台上装建的小型电梯,所述小型电梯在楼顶相应位置开洞装建的梯井;以及,同时在原楼梯到达顶层住户地面的终点处,继续向上修建的步梯;以及,所述楼顶建有的包含电梯井的室外楼梯间,所述室外楼梯间开门与楼顶走廊连接;
楼道和房间其它位置分别修建的步梯、电梯的兼容梯道,是在楼道和房间其它位置分别修建的步梯、电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该通道为用户建造的露台。
CN202321018073.4U 2023-04-29 2023-04-29 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 Active CN220845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8073.4U CN220845010U (zh) 2023-04-29 2023-04-29 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8073.4U CN220845010U (zh) 2023-04-29 2023-04-29 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45010U true CN220845010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39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8073.4U Active CN220845010U (zh) 2023-04-29 2023-04-29 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450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26020U (zh) 一种新式楼梯
CN106829696A (zh) 二次加装电梯结构
KR102359144B1 (ko) 빌딩의 현대화 방법 및 빌딩에 형성된 리프트 시스템을 구비한 구조체
CN109505386A (zh) 一种新式楼梯及其实现方法
CN215168317U (zh) 一种基于既有住宅的平层入户式宅内加装电梯
CN112096131B (zh) 一种交通枢纽综合体人员疏散设施
CN220845010U (zh) 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
CN111186752B (zh) 一种平层与错层入户相结合的加装电梯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09025358B (zh) 一种直达住户原大门的加装电梯
CN111946084A (zh) 加装电梯四分之一层入户式楼梯改造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019256A (zh) 先建走道直达原大门外挂加装电梯
JP3760133B2 (ja) 住戸アクセス用昇降設備の増設方法
CN211736487U (zh) 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
CN211229631U (zh) 一种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平层入户的电梯井道
CN212053525U (zh) 加装电梯的旋转式消防通道
CN211851007U (zh) 纵向悬挑梁支撑直达原大门外挂加装电梯
CN111042571A (zh) 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及其施工方法
CN109267710B (zh) 大半层平台多段无障碍入户外挂加装电梯
CN215101356U (zh)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用的廊桥结构
CN220747757U (zh) 一种用于楼梯斜坡紧靠窗口的旧楼增设加装电梯的井道结构
CN213269048U (zh) 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
CN206590722U (zh) 二次加装电梯结构
CN212295749U (zh) 一种既有住宅平层入户式加装电梯
CN215055610U (zh) 一种有利于低层住户的旧房增设电梯惠民工程
CN112209205B (zh) 一种模块化电梯/楼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