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30633U - 一种机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30633U
CN220830633U CN202322495779.6U CN202322495779U CN220830633U CN 220830633 U CN220830633 U CN 220830633U CN 202322495779 U CN202322495779 U CN 202322495779U CN 220830633 U CN220830633 U CN 220830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et
heat dissipation
cabinet body
bi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957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朝轩
张桂森
吴成会
张志国
赵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957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30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30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30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柜。该机柜包括柜体,柜体内设置有散热仓和电控仓,电控仓设置有液冷件;散热仓的第一柜体侧壁上开设第一进风口,第二柜体侧壁上开设第一出风口,散热仓内形成有两端分别连通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散热风道;沿第一进风口指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方向,散热风道内依次设置有第一风力件和与液冷件相连通的换热器,第一风力件的轴向相对于柜体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风道与电控仓分隔设置,电控仓内热量经冷却介质带到风道内的换热器处进行散热,气流无需流经柜体内部需要进行高防护的零部件区域,且散热仓内,气流经第一风力件聚拢后直吹散热器,并在流经散热器后快速流出柜体,散热效果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机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机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柜。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设备机柜尤其是变流器机柜的应用增多增光,对其散热能力的要求也逐渐增大,散热性能对机柜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对柜机进行散热,通常都是柜体上开设散热通道,通过风扇的带动使气流穿过柜体带走内部热量而进行散热。但部分零部件具有高防护要求,不能受潮,需要密封环境,即不能与外界空气连通,导致散热性能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机柜,能在保护高防护部件的基础上,提高散热性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兼顾对部分部件的高防护和良好散热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和所述柜体局部区段的柜体壁围合为散热仓,所述柜体内还形成有与所述散热仓分隔设置的电控仓,所述电控仓内设置有液冷件;
所述散热仓的第一柜体侧壁上开设第一进风口,第二柜体侧壁上开设第一出风口,所述散热仓内形成有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散热风道,沿所述第一进风口指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所述散热风道内依次设置有第一风力件和与所述液冷件相连通的换热器,所述第一风力件的轴向相对于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力件为离心风机,其入风口与所述第一柜体侧壁倾斜相对,吹风口与所述第二柜体侧壁倾斜相对;和/或,所述换热器相对于所述第二柜体侧壁倾斜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力件的轴向相对于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为B,其中,B满足:20°≥B≥10°;
和/或,所述散热仓的进风口的总开口面积大于所述散热仓出风口的总开口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力件的入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散热仓分隔为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第一风力件和所述换热器均位于所述出风腔;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力件入风口相连通的通风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柜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柜体侧壁和所述第二柜体侧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散热仓的第三柜体侧壁和第四柜体侧壁;在所述第三柜体侧壁和所述第四柜体侧壁上均分别开设有辅助进风口,所述辅助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所述第一隔板的局部区段倾斜设置,所述通风口开设在倾斜设置的区段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高度方向,所述倾斜设置的区段的板面与所述第一柜体侧壁的间距逐渐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板包括:第一竖直段,与所述散热仓顶壁相连,并与所述第一柜体侧壁间隔相对;倾斜段,倾斜铺设,与所述散热仓的底壁间隔设置并具有夹角;第二竖直段,与所述散热仓底壁相连,并与所述第一柜体侧壁间隔相对;其中,所述第一竖直段、所述倾斜段和所述第二竖直段依次相连,所述通风口开设在所述倾斜段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的朝向所述第一风力件的散热表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风力件的出风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的进液管、出液管,以及与所述换热器相连的液体增压件均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一风力件之间;和/或,所述电控仓包括密封设置的第一电控仓,所述第一电控仓内还设置有、液冷排、液冷箱和多个风扇,至少一个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液冷箱上,所述液冷箱与所述液冷排和所述换热器均相连通。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机柜,其柜体内分隔设置散热仓和电控仓,散热仓用于设置风力件和散热风道,而电控仓与散热仓分隔,故可以进行整体或局部的密封处理,对需要高防护的部件进行密封防护,同时,电控仓内设置液冷件,而与液冷件相连的换热器设置到散热仓内,即电控仓外部的散热风道中,而散热仓内,第一风力件的轴向相对于柜体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入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倾斜相对、吹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气流从散热仓的第一柜体侧壁吹入,能够快速大量地进入第一风力件,经第一风力件聚集后而集中吹向换热器,流经换热器后直接从散热仓的第二柜体侧壁吹出,高效率地将换热器的热量带走,实现良好散热。如此,一方面,将换热器和第一风力件均集中在专门设置的散热仓内,柜体内的大部分热量经冷却介质带到散热仓内进行散热,气流无需流经整个柜体内部,也不会流经电控仓内需要进行高防护的零部件区域,高防护零部件可以进行密封保护;另一方面,在散热仓内,第一风力件倾斜设置,能够增快进风速度和进风量,增强第一风力件吹出的气流强劲程度,且气流经第一风力件聚集,集中吹向换热器后直接且快速地流出柜体,对换热器的吹动性强,且在柜体内停留的时间短,快速带走热量,快速散热,散热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机柜的第一角度的内部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机柜的第二角度的内部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机柜的外部示意图。
图1-图3中:
1、柜体;11、第一柜体侧壁;12、第二柜体侧壁;13、第三柜体侧壁;101、第一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辅助进风口;104、第二出风口;2、第一风力件;3、换热器;4、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第三隔板;7、第四隔板;10、散热仓;20、第一电控仓;30、第二电控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柜,例如储能变流器,该机柜为柜机结构,包括柜体1,柜体1内部设置有多个电控零部件,例如电抗器、断路器和IGBT功率模块等。本申请中,柜体1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和柜体1局部区段的柜体壁围合为散热仓10,即将柜体1的局部区段设置为散热仓10,散热仓10内形成有散热风道。而柜体1除散热仓10外的其他区段用于布置零部件,并设置有与散热仓10分隔设置的电控仓,如此,可将需要进行高防护的零部件设置在电控仓内,与散热仓10分开设置。电控仓的整体或局部区域可做密封处理,形成密封区域,将高防护零部件设置在密封区域内,同时在该区域内设置有液冷件如液冷排,而与液冷件相连的换热器3和提高风压的第一风力件2集中设置在散热仓10中的散热风少内,与高防护的零部件区域分隔开。
而散热仓10由柜体1的局部区段形成,散热仓10的侧壁均由柜体1的侧壁的局部区域或者说局部区段形成。散热仓10的第一侧壁,也是柜体1的第一柜体侧壁11的局部区段,在第一柜体侧壁11上开设第一进风口101,在散热仓10的第二侧壁也是第二柜体侧壁12上开设第一出风口102,散热仓10的内腔中形成两端分别连通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一出风口102的散热风道。如此,散热风道横贯散热仓10,也即柜体1的局部区段,从柜体一侧吹入从另一侧吹出,无需流经其他区域。而第二柜体侧壁12可以是与第一柜体侧壁11相对的第二柜体侧壁12,如此,气流直吹,无需进行大角度拐弯,气流强劲,散热效果好。
散热风道内设置有第一风力件2和换热器3,沿第一进风口101指向第一出风口102的方向,散热风道内依次设置有第一风力件2和与液冷件相连通的换热器3。第一风力件2临近第一进风口101设置,换热器3临近第一出风口102设置。如第一风力件2位于更靠近第一柜体侧壁11的空间内,且,第一风力件2倾斜设置,第一风力件2的轴向相对于柜体1的高度方向(图示中的Z向,下同)倾斜设置,第一风力件2的入风口与第一进风口101倾斜相对,吹风口与第一出风口102相对,也可以说第一风力件2入风口在第一柜体侧壁1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区域与第一柜体侧壁11重合,吹风口在第二柜体侧壁12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区域与第二柜体侧壁12重合。如此,第一风力件2倾斜设置,散热风道的气流流向如图1所示,能够增快进风速度和进风量,增强第一风力件吹出的气流强劲程度,增强散热效果。
而换热器3设置在第一风力件2和第二柜体侧壁12之间,一侧散热面与第一风力件2吹风口相对、另一侧散热面与第一出风口102相对。例如,换热器3整体呈板状,则一侧板面与第一风力件2吹风口相对,另一侧板面与第二柜体侧壁12相对。即,换热器3不仅直接与第一风力件2的吹风口相对,且与第一出风口102相对,且临近第一出风口102设置。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01吹入,经第一风力件2聚集而集中吹向换热器3,流经散热器3后直接且快速地从第一出风口102吹出,高效率地将换热器3的热量带走。
液冷件中的冷却介质对高防护的零部件区域进行散热,并将热量带到电控仓外的换热器3处进行散热,可使气流和散热气道无需经过高防护的零部件区域,也能实现对高防护区域的散热。正如本申请中,散热风道和电控仓分隔设置,不会流经柜体1内的其他区段,不会对这些零部件造成损伤,同时又能实现对柜体1内部的散热,高防护区域无需开设进风口,可以做成密封结构,对内部零部件进行良好防护。本申请的上述结构设置还具有如下优点:第一方面,且散热风道由柜体1的局部区段形成,不会在柜体的高度方向上进行过多延伸,不会占用太多柜体内空间,不会妨碍诸多电器部件的布置;第二方面,散热风道横贯散热仓10,气流从散热仓10一侧吹入,流经换热器3后,直接从另一侧吹出,气流横向吹动,无需拐弯,在柜体1内停留的时间短,快速带走热量,快速散热;且换热器3设置在第一风力件2吹风口和第一出风口102之间,换热器3一面朝向第一风力件2吹风口另一面朝向第一出风口102,如此气流经第一风力件2聚集,集中吹向换热器3后流出柜体1,风力强劲,对换热器3的吹动性强,散热效果良好;第三方面,第一风力件2倾斜设置,散热风道的气流流向如图1所示,能够增快进风速度和进风量,增强第一风力件吹出的气流强劲程度,增强散热效果。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机柜,为柜机结构,但散热性能良好,通过将第一风力件2和换热器3集中在柜体1局部区段形成的散热仓10内,与电器部件所在的电控仓分开,气流仅从散热仓10流过,通过对换热器3进行散热而实现对高防护区域的散热,构思巧妙,气流无需流经高防护区域,使得高防护区域能够进行密封,实现对零部件的高防护目的,且冷却介质将热量带至换热器3处散发,而散热仓10内气流集中吹向换热器3,加之第一风力件2倾斜设置,入风口与第一进风口101倾斜相对,能够增快进风速度、增大进风量,使气流猛烈强劲的直吹换热器3,且气流流经换热器3后直接吹出,在柜体1内停留的时间短,能够快速带走热量,快速散热,散热效果良好,使得机柜在保护高防护部件的同时,又提高了散热性能。
例如,柜体1的位于散热仓10外的局部区域,即电控仓的整体或局部区域形成第一电控仓20,需要进行高防护的部件如IGBT功率模块和断路器设置在第一电控仓20内,第一电控仓20密封设置,即也与散热仓10分隔设置,同时,第一电控仓20内设置有液冷排,液冷排通过管道与散热仓10内的换热器3相连通,管道上设置有增压件例如增压泵,以使液体能在液冷排和换热器3内循环流动。如此设置,IGBT功率模块和断路器等部件处于密封环境内,能够得到良好的防护,不会与外界空间接触,有效防止受潮。而液冷排持续的将第一电控仓20内的热量带走,输送到散热仓10内进行散热,也能对第一电控仓20进行良好散热。液冷排可以与IGBT功率模块相连,如IGBT功率模块设置在液冷排的表面上。
散热仓10可以位于柜体1的顶部,由柜体1的顶部区段形成。如,柜体1内设置有第二隔板5,将散热仓10和第一电控仓20分隔开。柜体1四个侧壁的顶部区段、柜体1顶壁及第二隔板5围合成散热仓10。散热仓10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均由柜体1侧壁(也记为第一柜体侧壁11、第二柜体侧壁12、第三柜体侧壁13和第四柜体侧壁)的局部区段形成。散热仓10的第一侧壁开设第一进风口101,第二侧壁上开设第一出风口102,也即,柜体1的第一柜体侧壁11的位于散热仓10的区域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01,柜体1的第二柜体侧壁12的位于散热仓10的区域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02,使散热仓10的内腔形成散热风道。
第一风力件2在散热仓10内,将散热仓10的内腔或者说散热风道,分为进风段和出风段。通常第一风力件2设置在散热风道的靠近第一进风口101的区段上,例如整体或大部分位于散热仓10的左半段(靠近第一进风口101的半段),以使更多的空间形成出风段,能够更好的散热。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风力件2为离心风机,入风口位于风机轴向上,吹风口开设在风机径向上,即气流从风机轴向进入,并沿风机的径向从风机一侧吹出。进一步而言,第一风力件2为离心风机,且倾斜设置在散热仓10内,轴线与柜体1高度方向具有夹角,也与第一柜体侧壁11具有夹角,入风口与第一柜体侧壁11或者说第一进风口101倾斜相对,而第一风力件2的吹风口与第二柜体侧壁12倾斜相对,与柜体1高度方向或者说第二柜体侧壁12具有夹角。也可以说,第一风力件2入风口在第一柜体侧壁11上的投影至少局部区域与第一柜体侧壁11重叠,第一风力件2吹风口在第二柜体侧壁12上的投影至少局部区域与第二柜体侧壁12重叠。还可以是,第一风力件2入风口在第一柜体侧壁11上的投影与第一进风口101至少部分重叠,第一风力件2吹风口在第二柜体侧壁12上的投影与第一出风口102至少部分重叠。如此设置,与离心风机横向设置、入风口朝向散热仓10底壁相比,离心风力倾斜设置,其入风口倾斜朝向第一进风口101,使得进入散热仓10的气流能够更快速更直接更顺畅地进入离心风机的入风口,增快进风速度,增大进风量,增强风机吹出的气流强劲程度,提高散热效果。
第一风力件2的倾斜角度为B,B可以是10度-20度(包括10度和20度),即第一风力件2的轴向与柜体1的高度方向的夹角为10度-20度。也可以说,第一风力件2的径向截面相对于柜体1的长宽方向(图中所示X和Y分别为柜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下同)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10度-20度。
而换热器3也可以倾斜设置,例如,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3的朝向第一风力件2的吹风口的散热表面垂直于第一风力件2的出风方向。如,换热器3呈板状,其朝向第一风力件2的板面(板厚方向上的表面)相对于第二柜体侧壁12倾斜,倾斜角度也可以是10度-20度。如此,第一风力件2的轴线可与换热器3的板面平行或基本平行,换热器3的板面垂直于第一风力件2的出风方向。第一风力件2吹出的气流垂直或基本垂直地吹向换热器3,风力强劲,增强散热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力件2的入风口前侧设置有第一隔板4,第一隔板4与第一柜体侧壁11之间的空间被围合成进风腔,第一隔板4与第二柜体侧壁12之间的空间被围合成出风腔。也可以说,第一隔板4将散热仓10的内腔分隔为进风腔和出风腔,即将散热风道分隔为进风段和出风段,第一风力件2和换热器3位于出风腔内。第一隔板4上开设有通风口,第一风力件2的入风口与通风口相连通,气流经第一进风口101进入进风腔,而后进入第一风力件2。如此设置,将第一风力件2的入风口前侧围合成进风腔,可以聚集吹入散热仓10的气流,也相当于在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一风力件2入风口之间搭建了一个起聚拢和导引作用的风道,气流顺着风道进入第一风力件2,使第一风力件2吸风更顺畅,并能够吸入更多的气流。
进一步而言,散热仓10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即第三柜体侧壁13和第四柜体侧壁(均与第一柜体侧壁11相连的两个侧壁)上,也开设有与进风腔相连通的辅助进风口103。也可以说,柜体1的第三柜体侧壁13和第四柜体侧壁的位于进风腔的区域上,开设有辅助进风口103,使气流不仅可以从第一柜体侧壁11进入散热仓10的进风腔,还可以从第三柜体侧壁13和第四柜体侧壁进入进风腔,第一风力件2的入风口的前方和两侧都可以进风,在第一风力件2的抽吸作用下,能够显著增大进风量,从而也增大了第一风力件2吹出的风量,增强换热器3的散热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仓10的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辅助进风口)的总开口面积大于散热仓10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的总开口面积,如此,可以使得散热风道为正压风道,利于气流快速流动,快速流经换热器3后流出,不仅对换热器3的吹动强劲,且气流在柜体1内的囤积时间断,快速将热量散发到柜体1外部,增强散热效果。
在第一风力件2倾斜设置时,第一隔板4的板体,至少有局部区段倾斜设置,通风口开设在倾斜设置的区段上。第一风力件2的入风口可以通过管道与第一隔板4上的通风口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风力件2的入风端直接与第一隔板4相连。例如,第一隔板4铺盖在第一风力件2的入风口处,可直接与第一风力件2的入风端相连。
如,柜体1的沿高度方向第一隔板4依次包括第一竖直段、倾斜段和第二竖直段,通风口开设在倾斜段上,第一竖直段与散热仓10的顶壁相连,沿柜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与第一柜体侧壁11间隔相对。倾斜段倾斜设置并铺盖在第一风力件2的入风口处,第二竖直段与散热仓10的底壁相连,沿柜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与第一柜体侧壁11间隔相对。如此,第一隔板4与散热仓10的仓壁围合的进风腔,体积较大,且无死角,第一竖直段的设置,能够使散热仓10的整个第一侧壁(即第一柜体侧壁11位于散热仓10的区段)都开设进风口,增大进风口面积,增大进风量。
第一电控仓20可设置在散热仓10的下方,散热仓10和第一电控仓20通过第二隔板5分隔。连接液冷排和换热器3的管道从第二隔板5上穿过。而换热器3上的进液管、出液管,都可设置在换热器3的朝向第一风力件2的一侧,即位于第一风力件2和换热器3之间,如此,该部分管道也可以接受气流吹动,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增压泵也可设置在散热仓10内,位于换热器3的进液管或出液管上,即也位于换热器3和第一风力件2之间。
第一电控仓20内,液冷排可以与产热量大的部件例如IGBT功率模块相连,重点对IGBT功率模块进行有效散热。除液冷排外,第一电控仓20内还可以设置有液冷箱和/或风扇,风扇可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布在第一电控仓20的不同区域,例如,第一风扇设置在IGBT功率模块前侧并朝向IGBT功率模块吹风,第二风扇设置在IGBT功率模块后侧并朝向IGBT功率模块吹风,第三风扇和第四风扇设置在第二电控仓30底部,并朝上吹风,如此,使第一电控仓20内的气流充分循环流动,充分地与液冷排进行热交换,促使液冷排高效地将热量带走,带至散热仓10内的换热器3处进行散热。
液冷箱与液冷排及换热器3均相连通。例如冷却介质从液冷箱流入液冷排,继而流入换热器3,再从换热器3流回液冷箱,继而流入液冷排,进行循环流动。而液冷箱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风扇,也可以说,至少有一个风扇连接在液冷箱上,如此,可以降低风扇所吹出的气流的温度,使第一电控仓20内的气流温度较低,同时,风扇与液冷箱近距离设置,也能够使气流和液冷箱更好更快的进行热交换,提高对第一电控仓20的吸热效率。
柜体1内还具有电抗器,电抗器无需密封,故,一些实施例中,柜体1内还设置有第二电控仓30,即电控仓包括第一电控仓20和第二电控仓30。第二电控仓30与第一电控仓20分隔设置,第二电控仓30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供气流穿过的风道,风道的进风口记为第二进风口,风道的出风口记为第二出风口104。
第二电控仓30可由第三隔板6、第四隔板7,及柜体1的部分底壁、部分侧壁共同围合而成。例如,断路器和电抗器均设置在柜体1的底壁上,第三隔板6位于电抗器和断路器之间,而第四隔板7铺设在电抗器上方,与第三隔板6共同将第二电控仓30和第一电控仓20分隔开。
第二电控仓30的风道不会流经第一电控仓20,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104均开设在柜体1的用于围合第二电控仓30的柜壁上。例如,第二进风口开设在第二电控仓30的底壁上,也即柜体1的底壁上。也可以说,柜体1底壁的部分区域形成第二电控仓30的底壁,且该形成第二电控仓30底壁的区域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104开设在柜体1侧壁上,也可以说,柜体1侧壁的部分区域形成第二电控仓30的侧壁,且该形成第二电控仓30侧壁的区域上开设有第三出风口。如此,气流从柜体1底部吹入,并从侧壁吹出,带走第二电控仓30内的热量,对电抗器进行散热,同时,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柜体1底壁上,则第二进风口处无需额外设置挡雨结构,也能避免雨水或外界水落入第二电控仓30内。
风道内还设置有第二风力件,如风扇或风机等,增强气流流动速度,增强散热。具体而言,第二风力件可设置在第二进风口处,连接在柜体1底壁上,增强进风。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部件、装置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附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部件、装置。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中,各部件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和所述柜体局部区段的柜体壁围合为散热仓,所述柜体内还形成有与所述散热仓分隔设置的电控仓,所述电控仓内设置有液冷件;
所述散热仓的第一柜体侧壁上开设第一进风口,第二柜体侧壁上开设第一出风口,所述散热仓内形成有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散热风道;
沿所述第一进风口指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所述散热风道内依次设置有第一风力件和与所述液冷件相连通的换热器,所述第一风力件的轴向相对于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力件为离心风机,其入风口与所述第一柜体侧壁倾斜相对,吹风口与所述第二柜体侧壁倾斜相对;
和/或,所述换热器相对于所述第二柜体侧壁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力件的轴向相对于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为B,其中,B满足:20°≥B≥10°;
和/或,所述散热仓的进风口的总开口面积大于所述散热仓出风口的总开口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力件的入风口处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散热仓分隔为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第一风力件和所述换热器均位于所述出风腔;
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力件入风口相连通的通风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柜体侧壁和所述第二柜体侧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散热仓的第三柜体侧壁和第四柜体侧壁;
在所述第三柜体侧壁和所述第四柜体侧壁上均分别开设有辅助进风口,所述辅助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隔板的局部区段倾斜设置,所述通风口开设在倾斜设置的区段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沿高度方向,所述倾斜设置的区段的板面与所述第一柜体侧壁的间距逐渐增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包括:
第一竖直段,与所述散热仓顶壁相连,并与所述第一柜体侧壁间隔相对;
倾斜段,倾斜铺设,与所述散热仓的底壁间隔设置并具有夹角;
第二竖直段,与所述散热仓底壁相连并与所述第一柜体侧壁间隔相对;
其中,所述第一竖直段、所述倾斜段和所述第二竖直段依次相连,所述通风口开设在所述倾斜段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朝向所述第一风力件的散热表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风力件的出风方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进液管、出液管,以及与所述换热器相连的液体增压件均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一风力件之间;和/或,所述电控仓包括密封设置的第一电控仓,所述第一电控仓内还设置有液冷排、液冷箱和多个风扇,至少一个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液冷箱上,所述液冷箱与所述液冷排和所述换热器均相连通。
CN202322495779.6U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机柜 Active CN220830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5779.6U CN220830633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机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5779.6U CN220830633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机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30633U true CN220830633U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6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95779.6U Active CN220830633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机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30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97704A1 (zh) 应用于光伏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CN109588000A (zh) 一种集成式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
CN106659063A (zh) 一种内置风道式密封机箱
CN102594093B (zh) 一种大功率变流设备功率模块组
CN114497809A (zh) 下箱体、电池箱和电池柜
CN220830633U (zh) 一种机柜
CN212970536U (zh) 变流器模块和变流器机柜
CN109842276A (zh) 变频器和空调器
CN210694727U (zh) 一种具有智能出风控制设计的电源冷却系统
CN116315340A (zh) 一种具有双循环散热系统的电化学储能集成箱
CN115664165B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CN213480396U (zh) 具有贯流风机的高效换热型机柜空调器
CN211351433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高压开关柜
CN110867761B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配电控制设备
CN208459959U (zh) 用于计算机机箱侧面的风冷装置
CN220653899U (zh) 一种器件箱
CN221228148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逆变器
CN216015353U (zh) 一种冷风循环式的电子芯片用降温装置
CN220830200U (zh) 一种电力机柜
CN219288040U (zh) 一种组串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CN220368936U (zh) 高效散热通讯传输装置
CN213179089U (zh) 一种带有导风结构的烘干装置
CN220023471U (zh) 一种改进的循环散热结构
CN218526618U (zh) 一种侧柜辅助散热的电气设备
CN215579967U (zh) 新型降温机构的配电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