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30390U -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30390U
CN220830390U CN202322379721.5U CN202322379721U CN220830390U CN 220830390 U CN220830390 U CN 220830390U CN 202322379721 U CN202322379721 U CN 202322379721U CN 220830390 U CN220830390 U CN 220830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pin
capacitor
pass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797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炳初
赖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eadway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eadway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eadway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eadway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797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30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30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30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包括:可与市电相连的EMC滤波模块、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的整流模块、用于调整电路中的功率因素的PFC升压模块、LLC谐振模块、变压器模块、恒压输出模块、保护模块以及若干恒流充电模块;综上所述,在本申请中,若干恒流充电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某一个恒流充电模块损坏不会影响其他恒流充电模块的工作。且本申请中的保护模块用于检测设备的温度、电流和电压,如果设备的温度、电流或者电压存在异常,则会及时断电,避免损坏电源。

Description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一路输入以及多路输出的直流电源,给多路设备同时进行供电或者充电的设备,已经是比较常见的技术手段。这类充电设备,占用空间小、使用效率高,能够很好的满足客户的需要。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265626.5)公开了一种多路充电电池并联充电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和体积大的问题。充电电池并充单元包括动力电池组、充电电源、集中控制单元、隔离及整流单元和多个恒流源;隔离及整流单元包括一个原边绕组和多个副边绕组;充电电源送入隔离及整流单元的原边绕组,隔离及整流单元的多个副边绕组的输出端与多个恒流源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每个副边绕组都有独立的整流电路;多个恒流源输出端的正负极依次串联;每一个充电电池包相应与一个恒流源的输出端并联,充电电池包的正极与恒流源的正极相连接,充电电池包的负极与恒流源的负极相连接;所述集中控制单元向恒流源发送启动及停止信号。
但是该使用新型缺少电路保护装置,由于多路供电设备的能量密度较高、热量散不能够及时散发,因此在同时给设备进行供电的时候,容易引起温度过高造成的设备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解决了现有的多路充电设备存在的温度过高容易损坏充电设备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包括:可与市电相连的EMC滤波模块、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的整流模块、用于调整电路中的功率因素的PFC升压模块、LLC谐振模块、变压器模块、恒压输出模块、保护模块以及若干恒流充电模块;所述EMC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所述EMC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整流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PFC升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PFC升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LLC谐振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LLC谐振模块的输出端与变压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变压器模块的输出端与恒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若干所述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入端均与恒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与LLC谐振模块的控制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保护模块包括用于检测电源温度的检测单元以及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电路断电以保护直流电源的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受控端相连,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LLC谐振模块的控制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稳压二极管以及第一热敏电阻;
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一脚经过第十三电阻后与12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一脚还分别经过第十二电容以及第十八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二脚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三脚与第二光耦的第二脚相连;第二光耦的第一脚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过第十四电阻后与5V电压端相连,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经过第十五电阻后与5V电压端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还经过第十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四脚与第五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检测控制开关相连;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四脚还经过第十七电阻后与5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五脚经过第二十一电阻后与5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五脚还经过第一热敏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六脚经过第十九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六脚还经过第二十电阻后与6.5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七脚经过第十一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七脚还分别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以及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12V电压端相连,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5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还经过第十六电阻后与12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端经过第二十二电阻后与6.5V电压端相连;第一光耦的第二端与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相连,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第一光耦的第二端经过第二十三电阻后与第一光耦的第一端相连;第一光耦的第二端依次经过第十三电容和第二十六电阻后与稳压二极管的第三端相连;稳压二极管的第三端经过第二十四电阻后与6.5V电压端相连;稳压二极管的第三端依次经过第二十五电阻和第十四电容后与6.5V电压端相连稳压二极管的第三端还分别经过第二十七电阻以及第二十八电阻后接地。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
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一脚经过第一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一脚还依次经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二脚经过第二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二脚还经过第三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三脚经过第三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四脚经过第一电阻后与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一脚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四脚经过第四电阻后与第一光耦的第四脚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五脚经过第五电阻后与第一光耦的第四脚相连;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三脚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五脚经过第四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六脚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六脚经过第五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六脚经过第六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还与LLC谐振模块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七脚经过第七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七叫经过第六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还经过第九电阻后与电源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十脚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十一脚、第十四脚、第十五脚均与LLC谐振模块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十六脚经过第七电容后与第十四脚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十二脚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十二脚还经过第八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第一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还经过第十电阻后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过第九电容后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电压端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过第十二电阻后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过第十一电阻后与第二光耦的第四脚相连;第二光耦的第三脚接地。
可选的,所述恒流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管理芯片、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三十一电阻、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三电阻、第三十四电阻、第三十五电阻、第三十六电阻、第三十七电阻、第三十八电阻、第三十九电阻、第一极性电容、第二极性电容、第三极性电容、第四极性电容、第五极性电容、第六极性电容、第七极性电容、第八极性电容、第九极性电容、第十极性电容、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以及第一电感;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一脚与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二脚经过第二十九电阻后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相连;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三脚接地;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四脚经过第三十四电阻后与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相连;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五脚经过第三十三电阻后与6.5V电压端相连;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六脚经过第三十二电阻后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六脚还分别与第三极性电容的负极以及第四极性电容的负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六脚还与第二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极性电容的负极依次经过第三十电阻以及第三十九电阻后与恒流输出端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六脚还依次经过第三十一电阻以及第三十九电阻后与恒流输出端相连;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七脚经过第三十五电阻后与第四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七脚还与第三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八脚与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八脚经过第三十八电阻后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八脚与第五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第五极性电容的负极经过第三十六电阻后接地;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6.5V电压端相连,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相连,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接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经过第三十七电阻后接地;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经过第一电感后与第十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第十极性电容的负极接地,第十极性电容的正极还与恒流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六极性电容的负极、第七极性电容的负极、第八极性电容的负极、第九极性电容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第六极性电容的正极、第八极性电容的正极均与第九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七极性电容的正极与6.5V电压端相连。
可选的,还包括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二热敏电阻、第十一极性电容、第四十电阻、第四十一电阻、第四十二电阻以及散热风扇;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12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经过第四十一电阻后与12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散热风扇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经过第四十二电阻后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经过第四十电阻后与12V电压端相连,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十一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还经过第二热敏电阻后接地;第十一极性电容的阴极接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散热风扇的负极接地。
可选的,还包括5V待机模块,所述5V待机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PFC升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5V待机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LLC谐振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5V待机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包括:可与市电相连的EMC滤波模块、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的整流模块、用于调整电路中的功率因素的PFC升压模块、LLC谐振模块、变压器模块、恒压输出模块、保护模块以及若干恒流充电模块;综上所述,在本申请中,若干恒流充电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某一个恒流充电模块损坏不会影响其他恒流充电模块的工作。且本申请中的保护模块用于检测设备的温度、电流和电压,如果设备的温度、电流或者电压存在异常,则会及时断电,避免损坏电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的整体电路原理图;
图2是保护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恒流充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散热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5V待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EMC滤波模块、整流模块、PFC升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LLC谐振模块、变压器模块、恒压输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EMC滤波模块;2、整流模块;3、PFC升压模块;4、LLC谐振模块;5、变压器模块;6、恒压输出模块;7、保护模块;8、恒流充电模块;9、散热模块;10、5V待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7所示的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包括:可与市电相连的EMC滤波模块1、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的整流模块2、用于调整电路中的功率因素的PFC升压模块3、LLC谐振模块4、变压器模块5、恒压输出模块6、保护模块7以及若干恒流充电模块8;所述EMC滤波模块1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所述EMC滤波模块1的输出端与整流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与PFC升压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PFC升压模块3的第一输出端与LLC谐振模块4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LLC谐振模块4的输出端与变压器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变压器模块5的输出端与恒压输出模块6的输入端相连;若干所述恒流充电模块8的输入端均与恒压输出模块6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保护模块7的输出端与LLC谐振模块4的控制端相连。
具体来说,EMC滤波模块用于对市电中的杂波电信号进行过滤,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的市电转化为直流电,PFC升压模块用于调整整流后的直流电的功率因数;LLC谐振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化为震荡电信号,并经过变压器模块的调整后,得到预定电压的交流电,交流电再经过恒压输出模块,能够转化为恒压源,恒压源上通过连接若干负载,实现多路并联输出,由于在实际供电过程中,需要的是恒流源,因此还需要利用恒流充电模块将恒压源的输出转化为若干相互独立的恒流源。在本申请中,若干恒流充电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某一个恒流充电模块损坏不会影响其他恒流充电模块的工作。且本申请中的保护模块用于检测设备的温度、电流和电压,如果设备的温度、电流或者电压存在异常,则会及时断电,避免损坏电源。
可选的,所述保护模块包括用于检测电源温度的检测单元以及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电路断电以保护直流电源的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受控端相连,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LLC谐振模块的控制端相连。
具体来说,在本申请中,保护模块用于检测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保护电路中包含有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检测温度后,反应在电流和电压的变化上,因此和电流或者电压一起受到芯片的监控和保护。在本申请中,检测单元的控制信号对应控制光耦,光耦再对应控制控制单元中的引脚信号,引脚信号与LLC中的晶体管的栅极相连,能够直接控制LLC谐振模块是否工作,进而实现对整体电源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三三极管Q3、第二过流保护芯片A2、第一光耦OC1、第二光耦OC2、稳压二极管D6以及第一热敏电阻TH1;
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A2的第一脚经过第十三电阻R13后与12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A2的第一脚还分别经过第十二电容C12以及第十八电阻R18后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A2的第二脚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A2的第三脚与第二光耦OC2的第二脚相连;第二光耦OC2的第一脚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经过第十四电阻R14后与5V电压端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过第十五电阻R15后与5V电压端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还经过第十电容C10后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A2的第四脚与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检测控制开关相连;在本申请中,检测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二过流保护芯片A2是否工作,检测控制开关通过插接件与外部的控制开关相连。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A2的第四脚还经过第十七电阻R17后与5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A2的第五脚经过第二十一电阻R21后与5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A2的第五脚还经过第一热敏电阻TH1后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A2的第六脚经过第十九电阻R19后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A2的第六脚还经过第二十电阻R20后与6.5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A2的第七脚经过第十一电容C11后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A2的第七脚还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以及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12V电压端相连,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5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还经过第十六电阻R16后与12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一光耦OC1的第一端经过第二十二电阻R22后与6.5V电压端相连;第一光耦OC1的第二端与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6的阳极接地;第一光耦OC1的第二端经过第二十三电阻R23后与第一光耦OC1的第一端相连;第一光耦OC1的第二端依次经过第十三电容C13和第二十六电阻R26后与稳压二极管D6的第三端相连;稳压二极管D6的第三端经过第二十四电阻R24后与6.5V电压端相连;稳压二极管D6的第三端依次经过第二十五电阻R25和第十四电容C14后与6.5V电压端相连稳压二极管D6的第三端还分别经过第二十七电阻R27以及第二十八电阻R28后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第一光耦OC1和第二光耦OC2;
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一脚经过第一电容C1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一脚还依次经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二脚经过第二电容C2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二脚还经过第三电阻R3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三脚经过第三电容C3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四脚经过第一电阻R1后与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一脚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四脚经过第四电阻R4后与第一光耦OC1的第四脚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五脚经过第五电阻R5后与第一光耦OC1的第四脚相连;所述第一光耦OC1的第三脚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五脚经过第四电容C4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六脚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六脚经过第五电容C5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六脚经过第六电阻R6后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还与LLC谐振模块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七脚经过第七电阻R7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七叫经过第六电容C6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还经过第九电阻R9后与电源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十脚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十一脚、第十四脚、第十五脚均与LLC谐振模块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十六脚经过第七电容C7后与第十四脚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十二脚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十二脚还经过第八电容C8后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与第一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经过第十电阻R10后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经过第九电容C9后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二电压端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经过第十二电阻R12后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经过第十一电阻R11后与第二光耦OC2的第四脚相连;第二光耦OC2的第三脚接地。
具体来说,在电源内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第一热敏电阻TH1的阻值变大,第一热敏电阻TH1两端的电压升高,也就连带着第二过流保护芯片A2的第五脚的输入电压升高,在超过了第五脚输入电压的阈值的情况下,第三脚的控制端就输出低电平,在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电压小于集电极的电压的情况下,晶体管导通、第二光耦OC2的发光控制端导通,二极管发光,第二光耦OC2的受控端也导通,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十二脚接收到对应的控制信号之后,通过第十一脚、第十四脚以及第十五脚对应控制LLC模块中的MOS管的栅极,使MOS处于截止状态,进而控制电源停止工作。在恒压输出模块输出的电压(也就是6.5V电压端)异常升高的情况下,电压击穿稳压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D6击穿之后,第一光耦OC1的发光控制端导通;第一光耦OC1的受控端的三极管导通,受控端导通后,与受控端相连的第一过流保护芯片A1的第五脚接收到相关的低电平的信号,对应控制LLC模块中的MOS管的栅极,使MOS处于截止状态,使电源停止工作,对电源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恒流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管理芯片A3、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三十九电阻R39、第一极性电容CX1、第二极性电容CX2、第三极性电容CX3、第四极性电容CX4、第五极性电容CX5、第六极性电容CX6、第七极性电容CX7、第八极性电容CX8、第九极性电容CX9、第十极性电容CX10、第一晶体管Q1A、第二晶体管Q2A以及第一电感L1;所述充电管理芯片A3的第一脚与第一极性电容CX1的正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A3的第二脚经过第二十九电阻R后与第一晶体管Q1A的栅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A3的第三脚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A3的第四脚经过第三十四电阻R34后与第二晶体管Q2A的栅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A3的第五脚经过第三十三电阻R33后与6.5V电压端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A3的第六脚经过第三十二电阻R32后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A3的第六脚还分别与第三极性电容CX3的负极以及第四极性电容CX4的负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A3的第六脚还与第二极性电容CX2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极性电容CX2的负极依次经过第三十电阻R30以及第三十九电阻R39后与恒流输出端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A3的第六脚还依次经过第三十一电阻R31以及第三十九电阻R39后与恒流输出端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A3的第七脚经过第三十五电阻R35后与第四极性电容CX4的正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A3的第七脚还与第三极性电容CX3的正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A3的第八脚与第一极性电容CX1的负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A3的第八脚经过第三十八电阻R38后与第一晶体管Q1A的栅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A3的第八脚与第五极性电容CX5的正极相连,第五极性电容CX5的负极经过第三十六电阻R36后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Q1A的漏极D与6.5V电压端相连,第一晶体管Q1A的源极S与第二晶体管Q2A的漏极D相连,第二晶体管Q2A的源极S接地,第二晶体管Q2A的栅极G经过第三十七电阻R37后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Q1A的源极S经过第一电感L1后与第十极性电容CX10的正极相连;第十极性电容CX10的负极接地,第十极性电容CX10的正极还与恒流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六极性电容CX6的负极、第七极性电容CX7的负极、第八极性电容CX8的负极、第九极性电容CX9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第六极性电容CX6的正极、第八极性电容CX8的正极均与第九极性电容CX9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七极性电容CX7的正极与6.5V电压端相连。
进一步的,还包括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二热敏电阻TH2、第十一极性电容CX11、第四十电阻R14、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二电阻R42以及散热风扇;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12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经过第四十一电阻R41后与12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散热风扇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经过第四十二电阻R42后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经过第四十电阻R40后与12V电压端相连,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与第十一极性电容CX11的正极相连;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还经过第二热敏电阻TH2后接地;第十一极性电容CX11的阴极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散热风扇的负极接地。
散热模块中的第二热敏电阻TH2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阻值较小,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上的电压较小、第五三极管Q5处于截止状态,因此第四三极管Q4也处于截止状态,在第二热敏电阻TH2的阻值上升的情况下,第五三极管Q5导通,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部分的电压上升,第四三极管Q4也导通,进而12V电压经过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后使散热风扇开始工作,给电源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还包括5V待机模块,所述5V待机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PFC升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5V待机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LLC谐振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5V待机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5V待机模块用于给电路提供5V电压,无论电源是否处于工作状态,5V待机模块均持续运行,维持电源的启动状态。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通过设置恒压输出模块,并且在恒压输出模块上设置多个相互独立的恒流输出模块,可以使若干个恒流输出模块相互独立,其中某一个或者多个损坏,不会影响到其他的恒流输出模块的工作;通过设置保护模块,能够对电源内部的温度和电压进行检测和监控,在存在故障的情况下,及时停止整体电源的运行,避免电源故障而发生危险。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与市电相连的EMC滤波模块、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的整流模块、用于调整电路中的功率因素的PFC升压模块、LLC谐振模块、变压器模块、恒压输出模块、保护模块以及若干恒流充电模块;
所述EMC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
所述EMC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整流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PFC升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PFC升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LLC谐振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
所述LLC谐振模块的输出端与变压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变压器模块的输出端与恒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若干所述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入端均与恒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与LLC谐振模块的控制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模块包括用于检测电源温度的检测单元以及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电路断电以保护直流电源的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受控端相连,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LLC谐振模块的控制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稳压二极管以及第一热敏电阻;
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一脚经过第十三电阻后与12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一脚还分别经过第十二电容以及第十八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二脚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三脚与第二光耦的第二脚相连;第二光耦的第一脚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过第十四电阻后与5V电压端相连,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经过第十五电阻后与5V电压端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还经过第十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四脚与第五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检测控制开关相连;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四脚还经过第十七电阻后与5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五脚经过第二十一电阻后与5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五脚还经过第一热敏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六脚经过第十九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六脚还经过第二十电阻后与6.5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七脚经过第十一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二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七脚还分别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以及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12V电压端相连,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5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还经过第十六电阻后与12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端经过第二十二电阻后与6.5V电压端相连;第一光耦的第二端与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相连,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第一光耦的第二端经过第二十三电阻后与第一光耦的第一端相连;第一光耦的第二端依次经过第十三电容和第二十六电阻后与稳压二极管的第三端相连;稳压二极管的第三端经过第二十四电阻后与6.5V电压端相连;稳压二极管的第三端依次经过第二十五电阻和第十四电容后与6.5V电压端相连稳压二极管的第三端还分别经过第二十七电阻以及第二十八电阻后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
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一脚经过第一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一脚还依次经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二脚经过第二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二脚还经过第三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三脚经过第三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四脚经过第一电阻后与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一脚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四脚经过第四电阻后与第一光耦的第四脚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五脚经过第五电阻后与第一光耦的第四脚相连;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三脚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五脚经过第四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六脚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六脚经过第五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六脚经过第六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还与LLC谐振模块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七脚经过第七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七叫经过第六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还经过第九电阻后与电源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十脚接地;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十一脚、第十四脚、第十五脚均与LLC谐振模块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十六脚经过第七电容后与第十四脚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十二脚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一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十二脚还经过第八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第一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还经过第十电阻后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过第九电容后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电压端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过第十二电阻后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过第十一电阻后与第二光耦的第四脚相连;第二光耦的第三脚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管理芯片、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三十一电阻、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三电阻、第三十四电阻、第三十五电阻、第三十六电阻、第三十七电阻、第三十八电阻、第三十九电阻、第一极性电容、第二极性电容、第三极性电容、第四极性电容、第五极性电容、第六极性电容、第七极性电容、第八极性电容、第九极性电容、第十极性电容、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以及第一电感;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一脚与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二脚经过第二十九电阻后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相连;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三脚接地;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四脚经过第三十四电阻后与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相连;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五脚经过第三十三电阻后与6.5V电压端相连;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六脚经过第三十二电阻后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六脚还分别与第三极性电容的负极以及第四极性电容的负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六脚还与第二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极性电容的负极依次经过第三十电阻以及第三十九电阻后与恒流输出端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六脚还依次经过第三十一电阻以及第三十九电阻后与恒流输出端相连;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七脚经过第三十五电阻后与第四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七脚还与第三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八脚与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八脚经过第三十八电阻后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八脚与第五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第五极性电容的负极经过第三十六电阻后接地;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6.5V电压端相连,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相连,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接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经过第三十七电阻后接地;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经过第一电感后与第十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第十极性电容的负极接地,第十极性电容的正极还与恒流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六极性电容的负极、第七极性电容的负极、第八极性电容的负极、第九极性电容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第六极性电容的正极、第八极性电容的正极均与第九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七极性电容的正极与6.5V电压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二热敏电阻、第十一极性电容、第四十电阻、第四十一电阻、第四十二电阻以及散热风扇;
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12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经过第四十一电阻后与12V电压端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散热风扇的正极相连;
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经过第四十二电阻后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经过第四十电阻后与12V电压端相连,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十一极性电容的正极相连;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还经过第二热敏电阻后接地;第十一极性电容的阴极接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散热风扇的负极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5V待机模块,所述5V待机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PFC升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
所述5V待机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LLC谐振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所述5V待机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CN202322379721.5U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Active CN220830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9721.5U CN220830390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9721.5U CN220830390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30390U true CN220830390U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4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79721.5U Active CN220830390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303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6334A (zh) 提供输出功率限制与取决于负载的电压调变的电源转接器
CN111509825A (zh) 45w宽频带电压自适应pps超级快充移动电源结构
CN220830390U (zh)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CN110672909B (zh) 基于感应取电的opgw线路带电指示断电提示系统
CN112019059A (zh) 一种uv-led电源多路控制电路
CN207603469U (zh) 一种工作稳定性强的开关稳压电源
CN216146109U (zh) 一种应用于单节锂电池管理的新型尖峰电压吸收电路
CN212935784U (zh) 一种车载交直流快充电源适配器电路
CN113645735A (zh) 一种低功耗的恒流启动led驱动电源
CN109936194B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供电电路
CN212115181U (zh) 一种超快速启动电源
CN112350281B (zh) 一种抗电流浪涌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CN219320699U (zh) 一种高中低太阳能稳压控制器
CN207098720U (zh) 一种计时自动关断充电器电路
CN215912258U (zh) 一种低功耗的恒流启动led驱动电源
CN220711141U (zh) 融合终端交采板带超容管理的电源电路
CN214227942U (zh) 全频段新架构sdr干扰系统用电源系统
CN212162795U (zh) 一种变压器调压监控节电设备
CN219181405U (zh) 电气开关电源装置
CN214756067U (zh) 一种新型led显示屏供电系统
CN217445020U (zh) 一种抗静电的poe电源适配器电路
CN217216375U (zh) 一种自动保护的开关电源电路及充电器
CN212412833U (zh) 一种基于ups不间断电源瞬间启动的保护电路
CN216016487U (zh) 一种具有电池保护功能的电吹风控制电路
CN220172915U (zh) 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